2010/04/21
對「雙英辯」勝負過度期待的人,恐怕要失望了,因為各持己見的辯論是宣傳而非辯論,主要提供兩利兩害相權,留給民眾更多省思空間。同理,對簽訂ECFA賦予統獨意義的人,恐怕也要失望了,因為台灣很可能不是被迫統一,而是在極權體制誘惑下,步步向中國趨同。
什麼是極權體制的誘惑?根據佛洛姆《逃避自由》,個人會為了安全感、相似感、依附感而甘於放棄自由,追隨極權體制。馬丁路德是近代德國的民族英雄,也是逃避自由的始作俑者,他羞辱個體,否定個體獨立,主張「信仰的奴制」,最後孵出了希特勒。再根據海耶克《到奴役之路》,極權主義計劃經濟會使整個國家放棄自由,一切個人屈從於極權體制。
中共正是屈從於極權體制,「逼退民主」的後冷戰時期著例。中共許多學者贊同「威權主義的強政權」,認為中共政權現在不是太強,而是太弱,又認為中共改革成功是極權(或威權)主義奏效。
《中國怎麼想》作者李歐納德也指出,烏克蘭「橘色革命」和吉爾吉斯「鬱金香革命」發生時,他正在北京,中共對莫斯科的束手無策難以置信,並決心不重蹈俄羅斯覆轍。
中共的風格及成功必然吸引台灣投機客及保守政客。海耶克說保守主義「所表現的家長作風、民族主義、權力崇拜,使它更接近極權主義而不是自由主義。」扁政府的極獨,實際是激進的保守主義。馬政府ECFA案、美牛案等草率決策,激起民憤才被迫商議或朝令夕改,則是黨國的保守主義。至於大陸溫州幫炒樓,台灣財團跟著炒地,大陸搞黑心產品,台灣商人引進黑心產品。台灣人的便宜行事及黑心作風幾乎與極權體制中國亦步亦趨。
中國太大了,中國極權體制的誘惑難免像黑洞一樣,噬化台灣商人及朝野政客,使他們為了尋求經商及從政的安全感、相似感、依附感,而甘於放棄自由,步步向中國的體制趨同。這才是台灣最值得擔心,也最需要把自己武裝起來與之對抗之事。藍綠的統獨之爭與此相比,只算小巫見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