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民進黨丟掉「奶嘴」才能長大成人

2014/01/19 在蘇昌貞一手主導下,民進黨通過了不痛不癢的《2014中國政策檢討紀要》,中間除柯建銘提議凍結台獨黨綱、蘇貞昌說「台獨黨綱已是過去式,不必凍結(或廢除)」,激起一點水花外,九場華山會議就此無聲無臭收場。事後蘇還對意猶未足的外界嗆聲說:「外界認為紀要沒新意,要看民進黨宣布統一、放棄台獨才是新意。省點心吧!不要老是在這邊打轉!」 蘇認為外界老是在台獨黨綱打轉。但民進黨及蘇難道不也老是在台獨黨綱打轉嗎?華山會議難道不是為蘇這次個人秀準備的嗎?蘇的「過去式論」是替自己表態,以為自己表完態,台獨黨綱就與他無關了,他的「2016對外最後一哩路」就走完了。但身為民進黨主席,用這種個人秀交代台獨黨綱問題,是不負責任的。外界注重的是「生民國脈」問題,而不僅僅是蘇的個人利益問題。 事實上,外界要看民進黨如何處理台獨黨綱,絕不是要民進黨「宣佈統一,放棄台獨」,而毋寧說要了解民進黨有沒有領導國家的能力及方向感。如果過半選民害怕台獨黨當政(不要忘掉扁政府「一邊一國」政策引起的國際風波加重了選民對台獨黨的疑慮),想要重新執政的民進黨難道不該以主流民意為依歸嗎?如果多數民眾要的只是民進黨與主流民意同步,支持中華民國現狀,難道如此簡單意願及要求,民進黨也吝予辦到嗎?一個不能與大多數選民的憂懼喜樂同步的政黨,有能力及資格上台執政嗎? 支持中華民國現狀絕非難事。民進黨就是在中華民國體制下競選及宣誓就任,遵守中華民國政治遊戲規則。民進黨也是在1991年驚心動魄的台獨黨綱事件,以及二屆國代選舉台獨激進路線大潰敗後,全黨決定走向選舉總路線。1999年,為助阿扁參選總統順利,民進黨又通過尊重中華民國現狀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現在蘇貞昌更主張台獨黨綱已是過去式。既然是過去式,選民又那麼在乎及害怕台獨黨,民進黨為什麼沒有勇氣及決心凍結或廢除已無實質意義的台獨黨綱? 蘇貞昌不主張廢除台獨黨綱,理由是「這是一個過程,就像你能廢除13歲或20歲的你什麼嗎?」他以人的成長比喻政黨,完全不具說服力。因為生命是不會重複的,政黨行為卻是可能重複的。阿扁的「四不一沒有」就被他後來的「一邊一國」推翻了,民進黨1999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也被游錫堃主席任內的《正常國家決議文》推翻了,民進黨等於在阿扁當政時退回台獨黨綱至今。基於後法優於前法原則,民進黨不凍結或廢除台獨黨綱,蘇貞昌所謂的「過去式」就不是真的過去,只能說是「蘇個人2014年版的過去式」。 相較之下,蔡英文的「台灣共識」新說法有了一些新意,認為應縮短台灣內部想法差距,才能凝聚最大籌碼,「若內部差距很大,整體面對中國力量就不夠強。最主要的,還是要以台灣主流民意為思考基礎」。既然要以主流民意來思考,也就是以「民之所欲」來思考,凍結或廢除台獨黨綱難道不是一勞永逸解決這項無了無休困擾的最佳辦法嗎?台灣(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這個事實絕不會因民進黨廢除台獨黨綱而有改變,倒是不廢除台獨黨綱才會產生矛盾:把不是主權國家的台灣共和國誤認為主權國家,並排斥中華民國。 在大多數民眾不支持台獨,美國又已由「不支持台獨」改為正式「反對台獨」下,仍以黨綱主張一個並不存在也不太可能存在的台灣共和國,只能說是不智做法。而若這不智做法執拗到底,不惜犧牲再度執政機會時,那已經不是不智,而是無能、愚蠢,沒有領導國家能力。人民如何能把生民國脈交給一個對自己國家不忠誠,還隨時可能在兩岸問題上出亂子的政黨?切莫忽略「人民同意,美國接受,中國忍受」是台灣政黨上台執政的基本底限。 也許有人會說聯合國支持獨立自決,台灣共和國不失為一種獨立呼聲。但聯合國支持獨立自決,是就被壓迫民族而言。台灣已是民主國家,對外行使獨立主權,對內參政機會均等,國號是中華民國。連民進黨都一致同意壓迫時代早己過去,並相信國會全面改選及總統直選後,人民當家作主程序已經完備。那接下來難道不該以努力爭取執政、排除上台阻力、贏得民意支持為目標嗎?民進黨有沒有領導國家能力及方向感,首先就看這點。如果連台獨黨綱這個「奶嘴」都丟不掉,民進黨還能讓國人相信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值得托付重任嗎? 作者:孫慶餘

政治素人才該說真話

2014/01/12 民進黨畢竟較國民黨更具彈性,該黨中執會據稱已決定増設「柯文哲條款」,將非黨人士納入初選民調,促成在野大聯盟。此一決定不止為柯參與民進黨初選掃除障礙,也有助擴大民進黨支持基礎,讓對柯「愛屋及烏」的選民順勢惠及民進黨。但就在這轉折關口,發生了柯「律師世代應該結束了」的談話,讓仍然「律師當道」的民進黨內一片譁然。許多人認為這是柯口誤,要他更正談話,改成他是「泛指一種政治性格和政治文化,非指涉特定個人」。 以上更正只能說是脫褲子放屁,說了不如不說,甚至越描越黑。不指涉特定個人的「政治性格」及「政治文化」,不就是指涉整體律師群嗎?外界對民進黨枱面人物「律師性格」的批評由來已久,這正是民進黨有待改善之處(馬英九當政後,喜好「言偽而辯」,慣說假話,責任推給他人,大家也認為這是「律師性格」)。律師性格就是好辯、善辯,只求辯贏,以逞口舌為能事,凡事對不對或該不該,都想以口舌決勝負,不理外界觀感。一人有這種毛病尚且無妨,一個世代都有這種毛病即頗嚴重,久而久之,便令外界覺得他們「製造對立」「泯滅是非」,民進黨相較國民黨更大的理想性格反而因此埋沒,「民進黨與國民黨一樣壞」、「一個爛黨,一個亂黨」的評價不脛而走。民進黨不是變得更受民眾歡迎了,而是更被討厭、更覺得缺少理性了。 阿扁貪腐入獄,竟說是遭政治迫害,堅不認錯,完全無視他的貪腐是美國政府舉報,艾德蒙洗錢防治中心有世界公信力。而他被舉報,又因他再三衝犯美國「紅缐」,他的律師性格在他總統任內發揮到極致,到他下台被起訴後,仍然積習不改,讓大多數國人印象惡劣。阿扁的律師性格影響了民進黨,在他之後的黨主席及派系人物大多在枱面上是一套話,下台後又是一套話,見了獨派是一套,見了統派又是一套(看看阿扁仼內改過幾次台獨語言!),完全辜負了黃信介「台獨可做不可說,統一可說不可做」的智慧珍言,也敗壞了歷任黨主席如黃信介、許信良、施明德、林義雄、江鵬堅建立的「政治誠信」,讓民進黨的執政之路橫生多少波折!台灣的未來出路平添多少阻力! 扁式「律師世代」的問題,社會看到了,柯文哲也看到並講了出來。他說:「過去20年,台灣有一現象,就是耍嘴皮,凡事都要辯贏,這樣的律師世代應該結束了;律師的特質就是抗爭、反對權威,他們的努力及犧牲有其歷史價值,但耍嘴皮、喊口號應該過去了,台灣該進入文明國家理性討論的態度。」以上類似「國王的新衣」的話,只有天真小孩或政治素人才敢講出來,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誡」。柯文哲之可貴,之受中間選民及新一代選民欣賞,原因正在這裡。如果每一個人都像現在政治人物一樣世故,公開只講假話,不講真話,試問台灣如何進步?政界如何氣象一新?而講真話的政治素人如果必須更正,說自己不是這個意思,試問清新之氣從何而來?大家切莫忘了,「清新」正是受夠藍綠惡鬥的尋常百姓敫殷企盼的政治基本德目! 柯文哲自己比較成問題的是「言多必失」,該講的(事渉公共議題)也講,不該講的(事涉私人隠私)也講。例如他說顧立雄早上六點起來寫臉書,「太矯情」;說連勝文為了安全住帝寶,「那麼害怕就不要出來選」。這種公私混淆固然是政治素人特色,但政治素人也必須學習成長,不是世故,而是分清批評範疇,以免莫名其妙失去人和,又結下太多寃家,成為媒體指摘的「高IQ,低EQ」——另一種失敗人格。 作者:孫慶餘

民進黨做為使命型政黨.

2014/01/05 柯文哲入黨案終於有了轉機。主張「能拖多久就多久」的柯醫師,先是獲得謝(長廷)系力挺「兩階段民調」、「成功不必在我」。繼之蔡英文一改先前支持顧立雄的立場,在元旦發表臉書《反省再出發 期許一個全新的2014》,質疑勉強社會優秀人才入黨參選,在人心及環境快速丕變下,「這個模式是否仍是唯一選項?」之後本土社團台灣、南、北、東社連袂開記者會,呼籲民進黨停止批鬥柯,不要只顅自身利益,人民期待的是最強棒市長候選人,內規可以修改(民進黨已為阿扁等人「量身訂做」改過幾次內規)。面臨這些衝擊,原本逼柯入黨、態度強硬的蘇貞昌一伙,不得不開始軟化。 蘇貞昌改口說:民進黨有責任不讓綠營分裂,要把國民黨以外的黨外力量集合起來。代表新潮流系的段宜康也改口說:民進黨要謙卑面對柯文哲現象,將之視為向社會展現自省和開闊胸襟的機會。把持民進黨黨務的「新蘇聯」眼看眾怒難犯,立即見風轉舵。惟有蘇貞昌操弄出來的局外人顧立雄還在狀況外,仍堅持柯要入黨,以便進行「政黨對決」,並表示柯若不入黨,未來市民不滿意施政,民進黨要不要承擔?而呂秀蓮則繼續批判柯,說這位救世主要結合在野大聯盟,如果他真的這麼偉大,美麗島事件時就該站出來(她忘了那時柯還太年輕)。 蘇貞昌說到了重點:民進黨有責任團結綠營,不讓國民黨以外的黨外力量分裂。這正是當年民主運動時代「黨外精神」之所在。阿扁最先忘掉「黨外精神」及「新中間路線」,在總統第二任期大搞極獨,把中間選民(廣義的綠營)推向國民黨。蘇貞昌擔任主席後,又切割綠營,讓民進黨孤立化、小格局化、成為公民運動旁觀者,而且對自己的孤立及小家氣洋洋得意,連民進黨是「民主運動之子」都忘掉了,連當年黨外的血脈也不再珍惜了。這種「民進黨大於綠營」、「民進黨領導綠營」的傲慢,才是民進黨近年一直欲振乏力的主因。 明明本黨選不上北市長,還要逼柯文哲入黨,否則就要自己提名來「亂」。明明新北市長不能提游錫堃(林義雄、陳定南都對游深惡痛絕),蘇貞昌為了防堵蔡英文,就是不惜提早初選,助游不公平取勝,不顧2014整體選情。而馬政府施政腐敗無能,民怨之沸騰數十年來僅見,反對黨形勢空前大好,蘇竟認為六都只贏三都(台中、台南、高雄)就好,志氣及雄心小到極點。當年許信良主席任內,一無憑藉,只靠激勵士氣,揚言要拿下所有縣市,果然全黨士氣如虹、將士用命,拿下金馬花東以外的所有縣市。比起許信良及當年(包括黃信介時代)民進黨的豪氣,現在的蘇貞昌及民進黨真像辛棄疾詞形容的「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了! 民進黨是台灣「民主運動之子」,是幾個世代「黨外」的努力及悲願成就了這個黨,民進黨因此對整合綠營、禮讓「黨外」賢能負有責任,絕對不能小看自己。民進黨一旦缺乏高度、寬度,也就是缺乏上述的使命感,孤立於台灣歷史之外去看自己,它就喪失了「民主運動之子」資格,淪為近年的欲振乏力、被進步選民(中間選民)揚棄! 蔡英文元旦的《反省再出發》一文,是民進黨內難得一見的自省佳作,提出民進黨做為使命型政黨應有的新思惟。她說:《看見台灣》、《十二夜》兩大記錄片,民進黨都缺席了,309反核大遊行及洪仲丘虐死事件兩大公民運動,民進黨也都成了觀眾;「點出問題,提出對策,本是政治人物的責任,現在民間社會力量卻走在前面。」「當街頭讓給了公民團體,民進黨該如何轉型?現在已是公民社會要不要接納民進黨,而不是民進黨能不能領導公民社會。很可惜這個思考民進黨一直沒有啓動。」 那些斤斤計較柯文哲必須入黨的「黨棍」型民進黨人,看到蔡英文暮鼔晨鐘般的文字,如果心中還有一絲絲使命感,能不頓然愧汗交加嗎? 作者:孫慶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