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九二共識就是面子共識

2011年 08月29日
*台灣朝野對九二共識都有種無知又近乎一廂情願的遐想。迫不及待接受九二共識的馬政府,並不確知它接受了什麼。抵死否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也不清楚它在反對什麼。無論綠營把風車當魔鬼,或視之為虛擬,虛幻的政治語言,九二共識都不可能像魔術般消失,因為它已成現實。同時如果藍營接受浮面共識,卻不堅持及站穩浮面下的底層(即一切顯現中華民國之物),浮面就會逐漸掩蓋底層,甚至吞沒底層。
*蔡英文「引李據辜」,宣稱面對不存在的九二共識,沒有承不承認、接不接受的問題。她的話就像她的許多詭辯一樣,既外行、閃躲,又自相矛盾。李登輝從總統下來後,就一直在挑戰及否定過去的言行,他的「政治語言」能有多少採信價值?而辜振甫並沒有否定九二共識,他是說:兩岸兩會當年達成的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而非中共後來自稱的「一中原則」,這8個字雖無文獻紀錄,但中國人講究「一諾千金」。
*辜振甫的話很重,就是指中共不守信。「一中各表」字面上當然不等於九二共識,但不管你稱它九二共識、九二諒解、九二精神,這個共識確實存在過(扁政府亦曾以九二精神稱之)。只是中共後來以「一中原則」蒙混九二共識。蘇起發明的名詞竟被中共魚目混珠,於是九二共識成了一廂情願。
*一廂情願的東西又為什麼再度存在?因為中共態度越來越富彈性。05年胡錦濤「胡四點」承認兩岸現狀。06年「扁馬會」,扁承諾若胡錦濤在「連胡會」中公開接受九二共識即一中各表,他絕對尊重。
*胡錦濤果然在連胡會中坦承,14年前兩岸是本著「求同存異」精神,達成九二共識。這是中共第一次承認「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之後,中共發言就不斷強調求同存異。2008年,胡錦濤更與美國總統布希電話談妥,接受以我方版本的九二共識做為兩岸兩會復談基礎。九二共識一詞也開始寫入海基海協來往文件中。
*民進黨為何不接受已成現實的九二共識?因為民進黨不相信「一中各表」的一中,堅持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惟恐九二共識破壞了中華民國獨立。但民進黨忽略了九二共識不是協議,只是一種善意表示,沒有法律拘束力,只有「不統不獨不武」督促力。在九二共識中,中華民國一中就代表中華民國現狀,不涵蓋中共主權範圍內的大陸。
*如果民進黨憂慮中華民國必然及於大陸,那也是一廂情願,想太多了。九二共識就是面子共識,是一種雙方互給面子的行為,千里之行由此起步。王毅就說兩岸和平發展如同蓋大樓,九二共識是大樓的基礎,每簽一項協定,就是加蓋一層新樓,使這座大樓功能越多,兩岸同胞從中得利也愈大。
*民進黨不了解中國歷史,不知道透過九二共識進行的兩岸關係,並非併吞或殖民帝國的模式,而更像中央大國時代封貢體系的模式:雙方講究互惠及相安無事,你給我面子,我給你裡子,我不吃掉你,只要你尊重我,維持既有秩序。這種封貢體系未來有可能推廣到中國周邊國家。馬丁˙賈克的《當中國統治世界》論點,台灣應是極佳觀察指標。
*重要的是,中共還是會有小動作,經常違反一中各表共識,將「中華台北」改成「中國台灣」。這是藍綠政府必須保持恆常警醒、力爭不懈的工作,否則中華民國沒有了,台方的獨立也將最終消失。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宋楚瑜應代表第三勢力

2011年 08月22日
*由於宋楚瑜選總統的可能性越來越高,民調突破一定臨界點後,想像將化為真實,藍綠陣營都抱著戒慎恐懼態度看宋楚瑜現象。挺馬與親中兩股勢力(政黨、媒體、名嘴)更是通力合作批宋,要趁大火尚未燎原前將之撲滅。一些媒體主持人及名嘴甚至喊出:「宋難道不需要問中共同不同意嗎?」很顯然,挺馬親中勢力都視宋為泛藍攪局者。如果宋能成功凸顯第三勢力(中間路線及台灣新希望)形象,泛藍攪局者罪名就不攻自破了。
*挺馬親中勢力視宋為攪局者,意思是宋會瓜分馬票源,讓蔡英文漁翁得利。他們還假定民進黨的基本盤是42%現在「暫時」支持宋的原綠營支持者到時一定回流或歸隊,而改支持宋的原藍營支持者則不會再回流。這種假設非常值得商榷。

*首先,瓜分票源說很可笑,選票在人民手上,不在馬、蔡手上,憑什麼第三者得到的選票就是瓜分前二者?前二者的選票流失,不是表示第三者更受這些選民認同嗎?「分裂」、「瓜分」的想法其實就是黨國一家的想法,是「黨外無黨,黨內無派」的遺毒。兩岸已被這種黨國思想誤導了近百年,現在還要繼續誤導下去嗎?馬英九要選票,就該努力挽回民心。自己不行,光會和反對黨「比爛」,禁止友黨「瓜分」,這算什麼民主?有一點民主領袖出息嗎?
*其次,漁翁得利說也很奇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是對的。但蔡英文不是漁翁,她也是競爭者。當第三者能同時得到原本因缺乏選擇而不得不投前二者的選票時,前二者都是損失者,不能說損失較少的一方叫做漁翁得利。而且中間選民或淺藍淺綠的投票意向是可變動的。2008年投馬的,2012年未必再投馬,五都選舉時支持蔡的,總統選舉時也未必支持蔡。中間及淺藍淺綠選民比深藍深綠更求新求變。把他們的票歸入藍綠基本盤,不只忽略時代意義,而且指鹿為馬。

*民進黨42%基本盤說正是指鹿為馬。1996年彭明敏(另一個非典型的蔡英文)選總統,只得票21%。2000年阿扁得票39%。2004及2008都是藍綠兩強對決,民進黨分別得票50%及42%。如此看,民進黨哪來的42%基本盤?民進黨總統得票比率會由21%到50%不等,就表示選票變動極大。當該黨得民心時,得票上升,不得民心(或讓民眾驚恐)時,得票下降。有第三組人馬競逐時,得票下滑更多。

*而本屆選舉,馬有的缺點,蔡大多具有。馬的立場反覆令人害怕,蔡的否定九二共識同樣令人害怕(九二共識是馬政府提出的,代表中華民國,不是中共提出的)。2000及2004,阿扁尚打著中間路線及「四不一沒有」參選,2008謝長廷更是「憲法一中」倡導者,今年蔡英文卻扛著反九二共識旗幟參選。一個非藍非綠者,擔任民進黨主席不久,即變成極獨反中(如帶頭包圍陳雲林、慰勉推打張銘清黨員)急先鋒,這是中間選民難以理解之事。如果宋楚瑜能標舉中間路線,給台灣提出超越藍綠惡鬥的新方向、新希望,並能廣泛結合第三勢力,他將是第三勢力最佳代表。各界呼喚已久的第三勢力(中道力量)也水到渠成了。

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

建立「立法者」尊嚴是時候了

2011年 08月15日
*台灣在九○年代完成了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憲法增修的浩大工程,被稱為寧靜革命。這是華人世界的驕傲。但全面改選後的國會不但沒令人耳目一新,反而成為新的社會亂源及藍綠對抗淵藪,「教壞囝仔大小」。在民間社會信任度調查中,立委與媒體名嘴(各為其主,製造對立)、命理師(先入為主,胡亂預言)名列最低。國會的民意支持度亦敬陪末座。美國最新一期《外交政策》甚至將台灣國會評為「無能國會」。讓立法院建立起碼的「立法者」尊嚴確實是時候了!
*「立法者」是個神聖的字眼。最早的立法者就是上帝及其代理人。上帝先是命令,後來與人類立約。契約社會是人類最早的法律社會,摩西還建造聖所及「約櫃」敬拜十誡,凸顯法律的神聖及不可侵犯性。因此,後代凡能為人類建立典範的創新者及引路者,常被尊稱或自稱為立法者。如鮑曼以《立法者與闡釋者》區分知識份子的角色變遷。雪萊有名的詩論說:「靈魂之不可解者,詩人是解釋者;未來所昭示者,詩人是鏡子;詩人吹響進攻的號角,具有自身無可體會的感召力;詩人的力量,不為他人左右而能左右人。詩人是世界的立法者,即使無立法者稱號。」
*那麼誰有立法者稱號?在主權在民時代就是人民代表及國會。盧梭說:「立法權是國家的心臟,行政權是國家的大腦。大腦陷於麻痺,人依然活著。一旦心臟停止,任何人都會死掉。」「國家的生存不是靠(死的)法律,是靠立法,去腐生新,生生不息。」「敢於為一國立法的人,必須自認能夠移風易俗,把孤立的個體轉化為團結的整體。當整體由此獲致的力量優於或等於全部個體力量的總和,立法就達到它的完美境界。」亞當‧斯密也說:「制定法律不但約束我們也約束我們的子孫,以及未對該法表示同意的人。因此這是立法者所發揮的最高威力。」
*立法者如此崇高,責任如此重大。但是我們的立法者們受到何種對待或自我期許?從中華民國憲法誕生的那一刻起,立法者就未被尊重。
選立委及國代是一場獨裁政權自編自導的鬧劇,立法是自利自肥,選總統及副總統是黨內分贓。總統選完馬上凍結憲法,靠臨時條款統治。國民大會變獨裁者的橡皮圖章,立法院變行政院的立法局。立法者既未受到應有尊崇,他們遂更加自我作踐,「崇高與可笑之間只有一步之遙」。
*這個可笑的國會經過全面改選仍無起色,因為執政黨還是原先黨國體制的弱化版,反對黨也努力黨國化。兩黨聯合壟斷國會,用「重政治,輕民生」延宕立法,用「杯葛內行,立法外行」進行議事,用藍綠(統獨)對抗之最廉價興奮劑刺激選民投票。
而藍綠愈對立,立法的品質愈差,立委也愈不負責任。現在甚至靠里長、鎮長級的跑攤立委及漠視專業的派系分贓立委在「填充」國會!
*台灣國會成為「無能國會」,難道只是政黨及政治傳統使然嗎?選民不尊重自己的一票也有責任。要讓立法院建立起碼的「立法者」尊嚴,還是要從選民的覺醒開始。什麼政黨的候選人不專業,就不投此人!什麼政黨的不分區名單太爛,就不投該政黨!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問題不在宋 而在雙英

2011年 08月08日
自從宋楚瑜表示總統、區域或不分區立委擇一參選後,藍營「剿宋」砲火就至今未停,不只馬英九、金溥聰、廖了以每次相關談話都「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且無論見不見馬或說不說清不選總統,宋都難逃罵名。另一方面,原本對宋刻薄厚罵的深綠,則開始轉向肯定同情。兩個陣營翻臉之快猶如翻書。
藍綠如此處心積慮,目標都只有一個:逼退或勸進宋。他們的如意算盤是沒有宋攪局,馬英九就可穩坐釣魚台;或有宋加入,蔡英文就能漁翁得利,重演2000年故事。但他們都忽略了,「形勢比人強」。如果雙英選情持續熱炒,雙英對決形勢不變,宋再想選都無可能,宋不會笨到去做損人又不利己的事。反之,如果雙英聲望持續低迷,選情無法炒熱,二人民調相加不足7成,而宋民調卻節節攀升,宋想不選都不可能。
因此,問題出在雙英身上,雙英都遭逢聲望低迷困境。馬英九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冷淡、卸責、慢半拍、有光(表演)無熱、立場反覆、活在過度自信(自戀)的幻覺裡,都使他黨內外民心大失,不滿意度長期徘徊在5至6成左右。面對初出茅廬,表現同樣拙劣的蔡英文,馬的民調竟不能大幅拉開,說明了馬不只無法穩坐釣魚台,還有嚴重連任危機。李敖的一句話極為傳神,雖然過河時不該換馬,但若這匹馬過不了河,當然該換。
馬英九像一個被媒體及民眾寵壞的孩子,在政治上及領導上都不成熟。他的立場反覆尤其令支持及反對他的人都擔驚受怕。他對宋楚瑜的心結也令人想到毛澤東對劉少奇的心結。中共「兩個湖南人」的一號二號之爭,早自1949年建國就已伏下,毛一直對劉不放心,終於借文革攤牌,一不做二不休除去劉。馬自當選中華民國第一號人物後,對宋同樣如芒在背。馬宋關係緊張,不能不說與馬刻意疏遠宋有關。
相較之下,蔡英文是政壇新人,她的謎樣魅力最初來自新及非典型。照理說,她不該折舊如此快速。但不幸,她與馬都是紫微斗數上的「機陰格」,都是公務員料子,謹小慎微(經常捉小放大),斤斤計較。加上處女座的影響,蔡比馬更小心眼,更不能容忍批評,也更會隱藏自己。
她無論做錯什麼,都面不改色。她的競選,像公務員在上班。她發表政見,模稜兩可,過度自我保護。她一發現非典型及切割阿扁會得罪極獨,立刻討好極獨大老,並改採「為阿扁爭人權」。這些都使她在極短時間內由非典型變最典型,也使她的清新魅力喪失殆盡。不分區立委名單的出爐,更看出她缺乏大志、沒哲學式世界觀,甚至沒有一個不平凡人物應有的願景及高度。
宋楚瑜不參選,馬蔡全激不起選民熱情。宋參選,蔡也不見得漁翁得利。因為問題不在宋,而在雙英。如果雙英聲望持續低迷,「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將是歷史規律,捧宋或罵宋都成為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