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04月25日
民進黨四場總統初選政見會結束。最令人感動的是與國民黨不一樣的永續發展、再分配正義、照顧弱勢、非核家園說。最令人疑惑的是主權觀及兩岸論述,如「不能被歷史框架及政治前提壓縮」、「不能孤單面對中國」。台灣的國家主權在馬政府手中沒有安全感,在扁政府手中就有安全感嗎?台灣的歷史框架原是一中兩國,不被此一框架限制,難道要走向台獨嗎?這樣的主權觀及兩岸觀,只能說是民粹主義繼續作祟。
民粹主義是「造反有理」的主義,經常假借人民及其延伸的民權、主權等名義,把這些東西無限上綱到危機層次,如同法國大革命名言「共和國危在旦夕」。然而法國是真有反法聯軍再三再四進犯,台灣有中共進犯嗎?台灣喪失國際身分及聯合國席次始於今日嗎?既然不始於今日,蔣經國能開放兩岸探親,李登輝能派遣兩岸密使,阿扁能談判三通,為何由阿扁第二任至今,民進黨卻充滿「共和國危在旦夕」的不安全感,並驅使許多台灣人跟著充滿莫名的焦慮感及危機感?蔡英文所謂的「主權不安」及蘇貞昌的「不能孤單面對中國」,不正是這種焦慮感及危機感的呈現嗎?
人民、主權、國家這些名義最先被用於號召民眾,利用民眾對抗,刺激民眾的集體被害意識,最後民眾往往「反客為主」,運動領導者或政客騎虎難下,只好跟著附和,說一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話。許信良已指出,處於全球政經體制保護下,台灣的現狀遠比2、30年前安全。但在蔡、蘇口中,台灣卻變得更不安全,更應突破現有框架。同時在ECFA已經穩步上路後,蘇蔡也不談如何完善及參與ECFA,而是談「不能把未來全賭在中國」及「台灣應與世界一起走入中國」。
不面對現實是民粹主義的另一弊病。與其說某人是「謎樣」人物,不如說民粹語言使人「謎樣」。民粹語言絕不說清楚、講明白。它是一種誇張及幻術的語言,訴求「造反有理」及討好特定群眾。所以它必然逃避現實、蔑視現狀。而一個只有負向(否定)而沒有正向思考的民粹運動,也是一個從領導者到追隨者都充滿不確定性、投機性及僥倖心理的矛盾體,它必須依賴對抗維生,而且製造題目繼續對抗。
黨外及民進黨在野時,走民粹道路是真正「造反有理」,可以推進民主自由人權。但目的一旦達到,且民進黨已透過民主選舉執政,民進黨就有新的社會責任,民粹運動就該停止,不能再沉迷於挑動一部分國民對抗另一部分國民,甚至質疑國家主權,對兩岸關係杯葛否定唱衰。民粹運動階段已經夠久了,兩岸關係已經很難再回到從前了,如果民進黨仍然不面對現實,仍然堅持海市蜃樓的主權觀及兩岸觀,那就是民粹主義繼續作祟,就是走不出沒落困境的另一個國民黨。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總統立委併選真的有問題
2011/04/22
中選會以「節省社會成本,符合社會大眾期待」為由,裁定下屆總統立委合併選舉。主委張博雅還說台灣民主己經成熟,有關政府運作及民選公職人員職權行使,憲法及法律都有明文規範,不會有「憲政空窗」問題,長達四個多月的總統交接期為「看守期」而非「空窗期」。中選會的裁定理由及張博雅的說明引起各大媒體及輿論紛紛質疑。情形可能不像中選會想的那麼簡單。
合併選舉當然節省成本,也符合大眾期待。但地方級選舉合併舉行不涉及國家體制問題,不可與總統立委相提並論。子貢要節省每月告朔的牲羊,孔子說:「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意思是你節省了羊,這個禮却癈了、亂了。禮尚且如此,何況事涉國家規範的憲法及《總統副總統選罷法》、《公職人員選罷法》?即使朝野政黨亡羊補牢,馬上展開《總統副總統交接條例》立法,也還有許多問題在長達四個多月的「看守期」無法處理,形成真正的「空窗期」,搞不好會出現憲政危機或國家危機。
國民兩黨顯然都有志一同,事前對總統立委併選樂觀其成,著眼點是各自的便利及效用性:一是「畢其功於一役」,不會有鐘擺效應。二是總統立委互相拉抬(國民黨是立委拉抬馬選情,民進黨是蔡或蘇拉抬立委選情),皆大歡喜。但兩黨最大的缺陷恰恰是民主不成熟,而不是張博雅所說的成熟。如果國民黨總統立委皆勝,二月一日新國會開議,內閣總辭,尚未就任的「舊」總統有沒有資格提名新內閣?
如果民進黨二者皆勝或勝一者,新國會與舊總統或新總統與舊國會之間,「新」的會不會杯葛「舊」的,而「舊」的會不會利用四個多月交接期惡整「新」的?過去兩次常態政權交接,一些部會尚有這些問題,何況這次「非常態」政權交接?
有人辯說,美國也是總統國會併選,交接期也長達兩個多月,從未出問題,台灣四個多月應該也無問題。事實不然,美國是民主成熟國家,兩黨恪遵看守及交接規範,台灣却是兩黨敵對。而且美國是總統制,國會鬧不成大事,眾院又是二年一選,參院則每二年改選三分之一,也與台灣的雙首長制及這次總統國會併選不同,台灣的國會是可能鬧大事的,長達四個多月的看守政府也是可能不負責或與新政府不配合的。
內閣空懸,政府由二月到五月無法運作。新舊總統沒有交接條例,提供不負責、不配合正當藉口。而無論交接條例通不通過,「看守政府」皆不宜對突發事故及重大災難做重大決策,如果爆出大事(例如大地震及核災),由誰來領導國家?以上這些就叫「空窗期」,而非只是張博雅所謂的「看守期」。
政策沒有配套就上路,不徴詢或不接受民意就決定重大建設,對民眾恐懼的日本式核災拒絶回應。這是台灣式政府處理重大事件的態度。總統立委併選,空窗期長達四個多月,真的像張博雅說的「看守期一旦出事,二個月、三個月、四個月都一樣」嗎?
中選會以「節省社會成本,符合社會大眾期待」為由,裁定下屆總統立委合併選舉。主委張博雅還說台灣民主己經成熟,有關政府運作及民選公職人員職權行使,憲法及法律都有明文規範,不會有「憲政空窗」問題,長達四個多月的總統交接期為「看守期」而非「空窗期」。中選會的裁定理由及張博雅的說明引起各大媒體及輿論紛紛質疑。情形可能不像中選會想的那麼簡單。
合併選舉當然節省成本,也符合大眾期待。但地方級選舉合併舉行不涉及國家體制問題,不可與總統立委相提並論。子貢要節省每月告朔的牲羊,孔子說:「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意思是你節省了羊,這個禮却癈了、亂了。禮尚且如此,何況事涉國家規範的憲法及《總統副總統選罷法》、《公職人員選罷法》?即使朝野政黨亡羊補牢,馬上展開《總統副總統交接條例》立法,也還有許多問題在長達四個多月的「看守期」無法處理,形成真正的「空窗期」,搞不好會出現憲政危機或國家危機。
國民兩黨顯然都有志一同,事前對總統立委併選樂觀其成,著眼點是各自的便利及效用性:一是「畢其功於一役」,不會有鐘擺效應。二是總統立委互相拉抬(國民黨是立委拉抬馬選情,民進黨是蔡或蘇拉抬立委選情),皆大歡喜。但兩黨最大的缺陷恰恰是民主不成熟,而不是張博雅所說的成熟。如果國民黨總統立委皆勝,二月一日新國會開議,內閣總辭,尚未就任的「舊」總統有沒有資格提名新內閣?
如果民進黨二者皆勝或勝一者,新國會與舊總統或新總統與舊國會之間,「新」的會不會杯葛「舊」的,而「舊」的會不會利用四個多月交接期惡整「新」的?過去兩次常態政權交接,一些部會尚有這些問題,何況這次「非常態」政權交接?
有人辯說,美國也是總統國會併選,交接期也長達兩個多月,從未出問題,台灣四個多月應該也無問題。事實不然,美國是民主成熟國家,兩黨恪遵看守及交接規範,台灣却是兩黨敵對。而且美國是總統制,國會鬧不成大事,眾院又是二年一選,參院則每二年改選三分之一,也與台灣的雙首長制及這次總統國會併選不同,台灣的國會是可能鬧大事的,長達四個多月的看守政府也是可能不負責或與新政府不配合的。
內閣空懸,政府由二月到五月無法運作。新舊總統沒有交接條例,提供不負責、不配合正當藉口。而無論交接條例通不通過,「看守政府」皆不宜對突發事故及重大災難做重大決策,如果爆出大事(例如大地震及核災),由誰來領導國家?以上這些就叫「空窗期」,而非只是張博雅所謂的「看守期」。
政策沒有配套就上路,不徴詢或不接受民意就決定重大建設,對民眾恐懼的日本式核災拒絶回應。這是台灣式政府處理重大事件的態度。總統立委併選,空窗期長達四個多月,真的像張博雅說的「看守期一旦出事,二個月、三個月、四個月都一樣」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