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飢餓的滋味 」與中產階級

2012.5.10 從廿世紀80年代開始,台灣中產階級就很少嚐到飢餓的滋味,感受及共鳴最深的是類似彭明敏<自由的滋味>。但進入廿一世紀後,各國中產階級日益萎縮,一部分跌入新貧族,一部分淪為近貧族,大前研一詮釋廿一世紀的<M型社會>一書獲得廣大共鳴,「自由」与「麵包」的關係在世界發生了辯證性逆轉。以往為自由而拋頭顱灑熱血,現在卻為不斷上漲的民生用品價格示威抗議。埃及、突尼西亞的「阿拉伯之春」運動都是這樣爆發的。台灣最近油、電、證所稅事件激起民怨沸騰也是這樣點燃的。 杜斯妥也夫斯基<卡拉馬助夫兄弟>有段經典對白,大宗教裁判官對上帝說:「沒有任何事比有自由而無麵包更難忍受。有一天,大地子民會以麵包之名對你造反,宣稱沒有犯罪,只有飢餓的人群;他們會自動獻出自由,對我們說:請儘管奴役我們,但要給我們麵包吃。」這個日子曾在共產革命中來到,又在納粹運動及當代中產階級造反浪潮中來到。而沒有人比中產階級對物價上漲及購買力下降更敏感,其公民行動更自動自發了。 飢餓的滋味是中產階級造反的重要原因。十年來台灣實質薪資不增反減,民生用品價格及子女教育、養育成本卻節節攀升,在全球化造成貧富懸殊,加之富人稅負相對偏低,社會再分配正義仍無彰顯,公營事業貪腐浪費漏洞未補之前,政府竟要把油電虧損全部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帶動萬物飛漲、窮人愈窮,這是中產階級最難忍受之事。大學生向馬英九抱怨,便當已由五十元漲到六十元,卻吃不飽。其中意思不只指出「政府領漲」,更突出飢餓問題。有誰想過,有一天台灣的便當竟然讓人吃不飽?飢餓的滋味竟已襲向魚米之鄉的台灣?楊志良新書<台灣大崩壞>所謂年輕人的「四不一沒有」,不正是一種無言的抗議及造反嗎? 我個人最近對萬物飛漲及吃不飽也感受深刻,政府的物價指數報告相形之下有如笑料。我與朋友到萬華一家著名老店用餐,價格沒變,切仔麵及各式切盤份量卻已縮水三至四成,從來在這家店都吃不完還打包回家,這次竟然破天荒吃不飽。再到附近三角窗甜不辣補吃,兩年前才調成四十元的小碗甜不辣,最近又漲了五元。如此驚人的漲幅全是拜油電雙漲政策之賜,就像股市突然變成重災區,也是拜證所稅歹戲拖棚之賜。<財訊>雜誌上期以「台股飢餓遊戲」做封面故事,完全符合馬政府給人民的觀感。馬英九整天要人節省,自己一雙皮鞋補了又補,現在台灣社會果然也成為不可思議的「飢餓遊戲社會」,便當業及餐廳以吃不飽來對付消費者。

縱容酒駕就是縱容殺人

2012.05.13 台灣是一個把安全責任往人民身上推,政府卻形同無責任第三方的國家,所有民生商品毒害、欺詐事件,如三聚氰胺、塑化劑、瘦肉精等,政府無不以宣導人民自救為能事,自己則對修法或防弊工作敷衍了事。交通安全相同,50年前交通單位的標語是「馬路如虎口,行人要當心」,50年後馬路仍如虎口,行人仍要當心。其中可藉修法到執法加以改善防堵的酒駕,政府尤其漫不經心,縦容酒駕族一再肇事殺人,家庭破碎慘劇一再上演。 何謂縱容?處罰太輕,交保太易,不必坐牢,不必吊銷執照,無故撞人殺人而不以謀殺罪議處,當然是縱容。何謂酒駕族?酒駕肇事太易脫身,撞死人刑責太小,立法司法執法單位以「過失」而非「謀殺」視之,就會變相鼓勵酒駕形成一族,繼起不絕,如同「柳生一族」。大家看葉少爺、X少爺一家接二連三在電視前表演道歉(因為依據現行法律,道歉就可擺平事情、大事化小)、表演無辜、貓哭耗子,像不像「柳生一族的陰謀」? 酒駕撞人致死是殺人,不是過失,因為酒駕者明知酒駕肇禍會殺人,同時該事是可避免(「醉不上道」人人皆知)而不避免,以過失罪論處堪稱立法司法執法單位失職,不把人民生命當生命。民主法治社會講究生命價值,不但人命要保護,連狗命貓命等都要保護。克林伊士威特的<荒野大鏢客>有一句開場白非常發人深省:「當生命失去價值,每一個人就都有了價格。」難道台灣經過蔣家統治,隨意剝奪反對者生命,到現在還沒有培養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及立法,還沒有想到一人無辜被害造成全家受害,還想用價格(例如江國慶案)擺平每一條無辜被害生命嗎? 酒駕應加重刑責(坐牢、吊銷執照半年至一年,累進量刑,三振出局),酒駕殺人以二級謀殺罪論。這是台灣向西方先進國家看齊的必經之路,絕對不容敷衍了事。一些無知者以為酒駕加重刑責是「治亂世用重典」,不表贊同。他們完全搞不清,縱容酒駕才會造成亂世,由一家哭變一路哭,馬路成為虎口,行人個個自危,這是什麼世界?我在美國開車,有一次等一位老太婆走過,馬上踩油門,被警察開罰單,理由是安全距離不夠。而現在,違規左轉或闖紅燈,在美國已經一罰台幣上萬元,酒駕更視同犯罪。這就是要罰到你怕,注意交通安全,學習尊重生命,與「治亂世」何關? 中國一向是富人橫行的社會,這股歪風現在也吹到台灣,許多富人流行酒駕。台灣人對交通安全的漠視更無殊盜匪世界,開車或騎摩托車者闖紅燈、不禮讓行人、在巷道內亂按喇叭、逼行人讓道、盛行頭過身就過,鄉鎮地區交通號誌純屬參考,馬路上依循的主要是叢林法則。一個把馬路當叢林的社會能夠叫法治社會嗎?明知酒駕會殺人仍敢安然上路,不是依恃刑責太寬,撞死人頂多賠錢了事,或自認有辦法,可以逍遙法外嗎?台灣要建立人人守法的法治社會,請先從建立交通秩序開始,讓開車者知道自己不開車時也是行人,讓政府知道縱容酒駕就是縱容殺人。

台灣大崩壞非一日之寒

2012.5.3 楊志良新書<台灣大崩壞>與其說是一個災難預言,不如說是一個嚴重預警,提醒台灣改變路徑,讓年輕人不婚、不生、不養、不㓉、沒有前景的「四不一沒有」趨勢扭轉。而他所指的趨勢都是現象,是長年累積的果,都事出有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賈德•戴蒙<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談到,格陵蘭原來是「綠島」,只因維京人不當開發,才變成不毛之地;馬雅文明及復活節島文明毀滅,也源自濫墾濫伐。亦即不當開發、破壞環境是因,文明消失是果。台灣大崩壞同樣有其因果。20世紀8、90年代之交,台灣經濟起飛不久,正值一片欣欣向榮,離國十多年的我返台探親,赫然發現貪婪風氣瀰漫,太多人奢想不勞而獲、一夕致富。這產生諸種不祥現象: 其一,台灣銭淹腳目,但社會盛行金錢𨘋戲,股市狂飈,大家樂風靡,房價一年高漲1、2倍,鴻源之類吸金集團應運而生。其次,社會好逸惡勞,粗重工作乏人問津,先是仰賴原住民,繼之輸入外勞,外勞工資又強迫與本勞看齊,企業只好一家家出走,工作機會流失。其三,貪婪帶來炫富及笑貧不笑娼,消費性服務業爆增,女性賺錢多於男性隨處可見;在美國20美元左右的襯衫,台灣居然要價兩千台幣;我親戚一位國中女兒補習、一位上幼稚園,每月開銷三萬多,佔家庭總收入一半, 以上現象經過20年,不但沒改善,反而愈演愈烈,社會朝深淵繼續邁進。當高齡化與少子化同時來到,老人照護與子女花費同樣昂貴,養兒育女已成沈重負擔,年輕人實質薪資卻不增反降,楊志良所謂的「四不一沒有」就是必然結局。如何扭轉頹勢?以補習為例,十二年國教看似一帖良方,但補習會向高中升大學𨒂伸,重要的是消弭補習歪風,從教材、教法及考試方式去改進。是不是老師不勝仼才要額外補習,那國家花費巨資養這些教員何用?是不是教法及考試太僵化,不重創造力及想像力,才讓補教業有機可乘? 同理,幼稚園及安親班收費昂貴,政府何不廣設廉價機構(到處是閒置的小學校舍,可轉型為公辦或委辦幼稚園),既創造大量就業,又解決年輕父母難題?老人照護為何要靠外傭?為何醫院鬧護士荒?越來越龐大的中年失業人口為何不能轉向老人照護及幼兒照顧,由政府輔導、補助,甚至出資,提供廉價、專業服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制度化及專業化在台灣太迫切了,這問題解決,「四不一沒有」才有望解決。 凡事非錢莫辦,老人及幼兒服務尤需大錢,所以必須公平加稅及量能課稅,改正台灣目前所得愈高付稅愈少的不公不義現况,改變變相買票的假福利政策,讓國庫有能力支付真正有益社會永續發展的福利事業,如不分貧富、每人每戶都能公平分享老人照護及幼兒照顧。 「四不一沒有」不是不能扭轉。但只要台灣朝野繼續忽視公平正義,繼續對重大社會問題互推責任,「台灣大崩壞」就將不只是預警,而會成為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