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2010延續到2012的大對決

2010/05/28
 蔡英文創下歷任黨主席選舉領先對手的最高紀錄,以逾九成得票率當選連任,連任確定後,立即宣布參選新北市。民進黨五都人選成形,藍綠年低選戰正式開打。這是一場不只關係五都,而且關係下任總統大選的競賽,堪稱二0一0延續到二0一二的大對決。
 蔡英文由不選到參選,過程是戲劇性的。這固然可以說黨員的熱情感動了她,也可以說民進黨這部「選舉機器」改造了她。當全黨幾乎都認定蔡必須帶職參選,投入五都大選,蔡如堅不從命,只當一名陽春主席,她的領導威信立即會受致命打擊,領導權可能落入領先衝刺的蘇貞昌手中。這沒有辦法,民進黨在群龍無首時,「戰功」就是最大的硬道理。「善戰者受上賞」。原是馬上民族的特色,而民進黨由建黨迄今,仍無異一個「以成敗論英雄」的馬上政黨。蔡英文也看出了這點,所以一獲得高票連任,馬上「從善如流」(順應黨內大流),宣布投入新北市。
 民進黨「精銳盡出」,五個戰將投入五都大選,國民黨的壓力可想而知。一是馬英九執政不力,ECFA辯論勝利及瑞士洛桑競爭力加持仍難改善選民對馬的執政印象,五都選舉幾乎就是對馬的信任投票。二是郝龍斌政績欠佳,看不出是有作為及魄力的新領袖,無論貓纜、內(湖)捷(運)及市民腳踏車道等政策,都問題重重或失諸草率,馬郝十二年的台北市政績面臨了總體檢。而蘇貞昌的北縣政績卻有目共睹。民進黨在地方執政上優於國民黨,幾乎已成普遍共識。國民黨要保住五都之三,誠屬高難度挑戰。
 然而一般認為民進黨如果五都勝選,馬英九二0一二就不必選了,情況倒未必如此。一是地方與中央選舉性質不同,涉及選民對政黨國家認同度及國際應對力的評價,而民進黨經過阿扁執政後,選民的疑慮有增無減。二是民進黨五都選舉精銳盡出,當選後固然必須做滿任期,落選亦無異總統選舉出局。這與阿扁當年市長落選反而選上總統絕對不能類比,因為阿扁是市政廣獲肯定而落選,選民必須還他公道,其次是當年總統大選三雄鼎立,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
 整體而言,蔡英文入列五都,民進黨士氣提高了,唯一要擔心的是蔡不擅選戰演講,能有多少爆發力不得而知。至於二0一二,民進黨已經無將可用,可能「蜀中無大將,廖化(偏將或敗將)為先鋒」,對馬英九有多少威脅,是值得懷疑的。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反對也要有點格調

2010/05/24
馬英九上任兩周年,瑞士洛桑公布世界競爭力排名及主計處公布首季經濟成長率,宛如兩項魔術數字,讓施政處於低迷的馬政府突然敗部復活,馬也再度描畫「六國論」及「黃金十年」大餅。對於一個不重誠信的政客,他的話聽聽就好,原本不必在意。但民進黨,尤其是立院黨團,卻大張旗鼓攻擊馬的自我期許,推出「馬六國實解」,如把「創新強國」變成「傾中賣國」,「文化興國」變成「去台弱國」。這不只不厚道,而且極盡侮辱,不是夠格反對黨應有的作為。
執政黨的表現主要看政府,反對黨的主要表現看國會。而自立委選制改變後,很多人就預言民主素質不高的立院,此後更將國會層級地方化,選出一些地方型政客,立委問政更加不堪聞問。果不其然,民進黨區域立委水準普遍降低,不分區立委則充斥阿扁思維的扁式政客,經常以低俗不堪的膝蓋反射問政。以致失望於國民黨老狗舊把戲的選民,現在又必須忍受民進黨的瘋狗新亂咬。
什麼是「傾中賣國」?什麼是「去台弱國」?民進黨的思維就是如此簡單幼稚嗎?而為什麼簽ECFA就是「喪權辱國」?辱了什麼國?喪了什麼權?以上所有指控,沒有一個字是事實描述,都是假設性、警告性用語,「狼來了」喊多了自然變成頑童愚弄鄉民的遊戲。而目前的中國是什麼樣?世界形勢往什麼方向發展?身為替人民把關的主要反對黨卻幾乎不研究、不注意,以為憑幾句「口號問政」(如同他們說馬英九「口號治國」)就能威鯨闖天關。他們未免把台灣選民看得太好騙了!
事實上,馬政府執政兩周年的兩項魔術數字,答案都在兩岸聯結。沒有兩岸的和解,沒有中共對台灣的刻意做多,就沒有瑞士洛桑及台灣主計處的數字。因為中共的經濟實力已經大到無人(除了民進黨及獨派)能忽視。美國政府高度肯定馬上任兩年的成績,難道不是意指兩岸關係改善、國際空間擴大(參加世衛年會、世博會等)嗎?前世銀總裁伍夫維茲說ECFA將使台灣成為亞太新營運中心,成為投資環境改善第一名的國家,難道不是看上中國的市場潛力及政經影響力嗎?
義大利學者喬凡尼‧阿瑞基90年代著作即闡析,世界經濟擴張中心19世紀在英國,20世紀轉向美國,現在轉向東亞,都是新興市場逐漸取代、壓倒舊市場。看到洛桑世界競爭力排名亞洲各國的逐年超前,民進黨小看中國、小看東協,是完全非理性及誤導性的。
《菜根譚》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民進黨以侮辱性用語對付馬英九,不僅失諸太苛,而且欠缺格調,馬即使堪受,選民也會反感。反對也要有點格調,不是嗎?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權力之爭從來不為人民

2010/05/17
馬英九就職將滿兩周年,民進黨以主席蔡英文名義發表《為人民寫給總統的一封公開信》,措辭嚴厲。馬政府不客氣回應,指該信「為了選舉,恐嚇人民,都是政治語言」。雙方針鋒相對,談不上誰是誰非,因為公開信所言雖然大多屬實,民進黨扁政府卻同樣犯錯,現在也繼續在犯。雙方說的其實都是權力語言。而權力之爭從來不「為人民」。
公開信認為總統應無時無刻想著治國,馬英九卻一直在拼選舉,「捍衛政權」。這些話沒錯。問題是,拼選舉已成民選政治政客們的共業。所以杜魯門總統才會忠告新當選的甘迺迪:「你一旦當選總統,就要停止競選。」所以克拉克的警句「政客考慮下一場選舉,政治家思考下一個世代」才會歷久彌新。
其次,馬英九到處跑攤,政策草率且朝令夕改,他在向誰看齊?難道不是永遠也在拼選舉的民進黨嗎?民進黨敢說520大遊行及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公投,不是志在拼選舉嗎?李登輝時代並無拼選舉這回事,總統為了下鄉露臉,還必須借重文化總會,題目是宣導社區總體營造。阿扁時代不同,總統到處拼選舉,連文化偽裝也不需要了。民進黨正是把治國冠冕堂皇變身拼選舉的始作俑者,這個歷史共業不能由馬英九獨擔。同時,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如果民進黨認真監督治國,善盡忠誠反對黨職責,馬英九敢一直拼選舉嗎?
公開信又建議相信民主,相信人民,讓人民有權為自身重大改變作抉擇。這些話也對。但究竟是誰把公投濫用,把增購武器這些國會都能決定的事訴諸公投,讓防禦性公投一次用盡,公投門檻被迫墊高?在陳水扁及民進黨獨斷獨行的幾次全國公投中,有相信民主,相信人民嗎?更糟的是,公開信認為馬親中而「將國家藏起來」,使台灣沒有第二種選項。但率先將國家「藏」起來的,恰是民進黨及扁政府。當民進黨一再質疑中華民國存在的合理性,國旗也只在反諷場合(如陳雲林來台)出現,民進黨就必須預見「物極必反」的後果。將中華民國支持者趕向中共的,難道不是獨派及民進黨嗎?你們搞極獨,別人為什麼不能搞急統?你們不愛國,憑什麼叫別人愛國?
政治集團都是權力競爭者,而權力競爭沒有是非,只有利害,就像《一九八四》書中老大哥奧布林的赤裸告白:「黨完全為了自己的緣故而去取得權力,我們對別人的死活沒興趣,我們只對權力有興趣。」這符合生物學上演化法則,生存競賽永不停息,權力爭奪也永無止境。劣等民主國家如泰國紅衫軍黃衫軍的浴血對幹,哪裡是為人民,全是打著人民旗號,去做誤國誤民、爭權奪位勾當。權力之爭從來不為人民,台灣民眾須了解這點,才不會一直被政客們愚弄下去。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為黨的光榮而犠牲

2010/05/10
吵吵嚷嚷的民進黨南高二都候選人終於底定了,民進黨「奉民調之命」的結果出爐了,下一步就是再「奉民調之命」強逼蔡英文選新北市。春風得意的陳菊說:「民意呼聲最高的同志就該順應民意,為黨出征。」蘇貞昌重要幕僚說:「蔡若不尊重民意出戰新北市,她必須為民進黨的五都敗選負責。」還有人說蔡像搭手扶梯,會一路把她「拖」到新北市參選。他們滿口黨及民意,把黨的利益放到至高無上地位,個人志趣及意願全部要為黨的光榮而犧牲。
事實上,民調是一種很虛幻、即時的東西,它會隨時間變動,也會隨事件轉移,民調高的人適合某事,卻未必適合其他事。可是,對滿腦戰爭功利邏輯的扁式民進黨人,除了爭權奪位以外,幾乎沒有其他思想。他們像草原上的蒙古人,沒有戰爭就沒有戰功,沒有戰功就沒有政治生命。因此,他們不只永不停息的發動戰爭,對國民黨戰,對黨內戰,他們也以戰爭看待一切人與事,把民調都當成戰爭工具,如同美國報業大王赫斯特的名言:「你製造戰爭,我製造民意。」
也正因為滿腦戰爭功利邏輯,民進黨成了「可以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成吉思汗後裔(一代天驕居然是東西方文明的最大破壞者),適合當在野黨而非執政黨。好不容易出了一個適合當執政黨,能夠給民眾帶來穩定、理性信賴感的蔡英文,民進黨又要用他們狂悍嗜血的功利邏輯去改造她,強逼她變成「暴力小英」。
他們不知道,地方選舉要地方選舉的人才,全國事務要全國事務的人才,有人是國家或世界格局,有人只是地方格局。更重要的是,政黨一定要保有文明的對外櫥窗,用他或她來提升黨的形象。黨的形象如果不佳(如扁政府後期),再好的戰將投入選舉也是枉然。
民主政治和政黨政治脫不了關係。但自政黨政治早期,人們就對黨派的偏執自私充滿戒心。麥迪遜說,黨派是在共同熱情及利益驅動下結合發展,卻背離了其他公民或社會利益。美國總統華盛頓在公職告別演說中更說:「讓我現在以最嚴厲的態度警告你們,小心黨派意識的毒害!」沒有別的原因,政黨慣於以人民或全民的代表自居,卻目無人民,表面尊重民調,其實是選票考量,在不需民調之處,政黨比任何個人都黨同伐異。尼布爾說「團體比個人不道德」、密契爾斯說「寡頭統治鐵律」指的主要都是政黨。
黨派利益並不高於個人利益。所有假借黨派逼迫他人的行為,都是為了黨派中少部分人的利益及私心。什麼是為黨的光榮而犧牲?海明威說得好:「我總是被光榮、犧牲這些字眼弄得非常難堪。光榮的並不光榮,犧牲也像芝加哥屠宰場的犧牲。」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世界不會等待台灣

2010/05/03

「雙英辯」是為辯明台灣如何走向世界。在WTO多邊模式陷入膠著,區域結盟及雙邊協助興定,兩岸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又成為台灣走向世界的必經途徑下,蔡英文疑慮台灣「鎖在中國」是合理的。
但馬英九一旦保證,若中國阻隢台灣與他國簽下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他寧可ECFA破局也在所不惜,民進黨的疑慮就該轉為有條件支持,台灣朝野共同為落實該保證而努力。這才是面對ECFA的正確方式,也是走向世界的方式。
不幸「雙英辯」後,蔡英文卻由疑慮退回了反對,聲言要發動公投否決ECFA,未來民進黨重新執政,也會訴諸公投。亦即,蔡又被迫回到民進黨「反中所以反ECFA」,不惜「鎖在台灣」的老路。台灣走向世界的議題被他們解消了,新世界政經賽局中「你若阻隢不了(例如ECFA),就要想辦法加入」的重要策略,也被他們放棄了。最壞的劇情即將出現。
什麼是最壞劇情?就是一部分人以破釜沉舟方式反對,抵死不從,另一部分人為私利或集團利益迎合中國,兩個保守主義陣營因內鬥而接受極權體制誘惑:台灣民主越來越惡質,家長作風、偏狹民族主義、唯力量論越來越當道,步步向極權體制趨同,最後由民主退回威權統治,出現杭亭頓(Samuel Huntington)所謂的「第三波民主回潮」。幾十年的民主努力付諸東流。
會出現這種最壞劇情,因為民進黨不知道ECFA或WTO只是手段,走向世界才是目的。為了怕「鎖在中國」而不惜「鎖在台灣」,這是極度缺乏世界觀政黨的作為,也是禁忌社會、封閉社會的特徵。但民進黨怕這怕那,拖延時間,世界卻不會等待台灣,全球化浪潮早已把台灣拋在後頭-20世紀全球競爭力的優等生變成21世紀的缺席生。
21世紀的全球變化是驚人的。台灣鎖國了將近十年,世界卻從2000年起進入《世界是平的》一書所說的全球化第三階段,世界變成了微型「小世界」,場域、地域及語言界限被「夷為平地」,每一個人必須直接面對全球各角落其他人的競爭,每一個人(意思是台灣所有人)的機遇也在這裡。
當民進黨在爭吵簽ECFA會損失多少工作機會時,他們忘了更多機會正向台灣開放,忘了台灣不是靠「007」皮箱走遍世界,而是靠創新力打遍世界。在全球化第三階段的世界中,ECFA絕對不會把台灣「鎖在中國」,反而可能是通過中國,台灣的創新力走向世界。
《世界是平的》告訴我們:「當你相信世界是平的,你會發現很多事都不再難以理解。如果政治動蕩(如台灣政黨惡鬥)及恐怖主義不從中作梗,這將帶來一個繁榮而充滿創新的時代。」看看今年世博會的創意及台灣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民進黨不覺得自己的恐懼很奇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