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馬英九是在當皇帝嗎?

2012/04/22 過去綠營及網路以「馬皇」稱呼馬英九,大家總覺是在諷刺。最近馬一連串「我已沒有選舉壓力,你能奈我何」的表現,卻讓越來越多人懷疑他悍然一意孤行。他堅稱冒著物價波動風險,身為國家領導人的強漲決策不能更改,就是這種心態。問題卻在,若決策粗糙,不參考歷任總統做法,不顧後果,不聽國會及人民建議,相信自己站在正確道路,對方才是錯誤一邊,這已不是民主政府決策模式,而是專制帝王決策模式。馬故意在520前神隱起來,以臉書訓示民眾,拒人於千里之外,也更像帝王的「天威不違顏咫尺」。難怪連李登輝都說馬自以為在當皇帝了。 馬認為油電凍漲、緩漲扭曲巿場機制,一次「合理化」漲足才合乎巿場原則。但台灣油電是獨佔及聯合寡佔,有什麼巿場機制可言?國營事業吃定人民,有什麼合理化可說?政府及國營事業玩弄的價格遊戲根本不能服眾,其結果就是政府領漲,萬物跟漲,政府轉嫁人民,富人轉嫁窮人,做為最終端消費者的窮人及中產階級成為最大受害者,然後又因民眾買氣急凍,連帶禍延股市及全國商家。這種只重價格不重價值的思維,正是資本主義巿場邏輯陷入困境的主因。 馬團隊言必稱巿場機制,什麼「現在不痛,以後更痛」、「現在不做,以後更難做」,什麼消費者自我調節就能對抗漲價,可以選擇不買不用,改買改用別家。但台灣真有這樣一隻看不見的手嗎?人民能改買改用別家油電嗎?人民能以拒喝改變超商咖啡聯合漲價嗎?完全不能。更別說這隻看不見的手在世界各地早已不靈光,成為公權力及商業巿場「人吃人」的堂皇藉口。況且台灣本來就是由另一隻看得見的手主導、帶領。當這隻手不談價值,只談價格時,人民不只現在痛,以後還更痛,極易形成剝削人民、獨厚特權的政商財團主義。這也是當年蔣經國對公營事業漲價特別慎重,對物價波動特別關心,對政商勾結特具戒心之故。 馬英九近來最遭人詬病的,就是缺乏民主國家領導人應有的同理心。相形之下,他過去的同理心是裝出來的,純為選票考量。權力到達頂峰難免傲慢,但傲慢到讓社會覺得像在當皇帝(西方的意思就是暴君),這只有傲慢症候群一詞可以解釋。過去馬在88風災拒絕國際援助,並把風災責任推給災民,受到普遍責難,還暗罵大家「不識好人心」,醫學界就有人指他患有此症。之後,他的永遠自我感覺良好,永遠自信沒錯,都是他人的錯,以及經常輕率躁動,做錯事說錯話又把責任推給阿扁及民進黨,更加坐實醫學界的推斷。而一個患有傲慢症候群領導人的最大公共危險正在:他會在決策上造成「原可避免的災難」。 如何避免「民選皇帝」將整個社會帶向災難?大衛‧歐文回答:「民主是最好的治療。」意思就是,對於已經脫離現實,儼然以全知全能救世主及全民導師自居的領導人,說理可能已經無效,「人民力量」才是選票之外最有效的手段。

蔡英文應與李登輝合作

2012/04/24 民進黨主席選舉一強四弱,勝負大致已定。黨主席競逐中,真正重大議題是民進黨未來方向,多數參選人卻汲汲於救扁赦扁或當選者能不能選2016等小事。輕重緩急如此不分,對重大議題如此疏離,難怪該黨自一月敗選以來,戰力還不如三名台聯立委。在馬政府稅費齊漲政策造成人心空前焦慮之際,民進黨監督力道也跟𣎴上社會腳步。處於一片混亂中,蔡英文宣稱不介入黨主席選舉是聰明的。面對選後民進黨可能進入新戰國時代,她甚至該主動尋找李登輝合作,跳出狹隘政黨樊籬,借助二人的「綠營公共資產」角色,領導議題,推動綠謍站上更高視野。 李登輝近來明顯超出「台聯精神領袖」的演出,被媒體解讀為與台聯漸行漸遠。然而何以不能解讀為是他看出綠營群龍無首,具備較深戰略思考的他決定「快速補位」,把握時機,做此生最後一次發揮?無論你稱他的目標是「共主」也好,領頭羊也好,反正就是必須超出台聯格局,才能放眼全台灣,進行「台灣浮士德」的最終追求。李完成環島之旅後,立即著手舉辦三場規模不小的「國家經濟發展研討會」,充分展露他的企圖心。台灣現在什麼議題最能抓住人心?除了經濟,就是兩岸。而經過馬英九一陣狂風暴雨式的施政後,經濟的話題性及吸引力已遠遠超過兩岸。什麼人或什麼團體能緊扣社會脈動,尋找議題,解答議題,他們就能帶領社會。 與李登輝相比之下,蔡英文雖因擁有六百多萬票最新民意,聲望炙手可熱,但她的光環是短暫的,她身為「綠營公共資產」的賞味期也是不長的,一旦她孤芳自賞或矜持身段而虛耗時光(如同她最擅長的A是A又不是A遊戲),賞味期一過,馬上失去食用價值。而且對她來說,當過四年黨主席,又曾是超高人氣的總統候選人,她在黨內已經「齊大非偶」,她與仼何人或任何派系合作,都有誰主誰副的問題,她不見得願屈居人下,也不適合屈居人下,別人更不願只替她黃袍加身,自己卻一無所得。因此,她唯一能合作或穩當依靠的,在政界恐怕只剩李登輝了。李是任期最久的前總統,是她的長官及提拔者,又是綠營第一大老,李對她亦不構成威脅或利益衝突,她即使主動配合李或居李之下,也是理所當然,兩代相得益彰。更何況如果李蔡謀的是超越藍綠的社會大利,她既能有用於社會,又能保持政治生命(延長政治保鮮期),有比這更好的「活路政治」嗎? 蔡英文是綠營前所未見的非典人物,由當黨主席到選總統,都是一路順遂,所以她未必體會民進黨政治人物尋求政治舞台及延長政治生命的迫切感。民進黨比國民黨更不排資論輩,人才汰換率及折損率更高,沒有派系支持的個人很難存活,其艱困情形一如龔自珍描述的「風雲欲捲人才盡」。像許信良公開支持蔡英文再戰2016的主張,當選舉議題聽聽可以,認真對待是不行的,因為蔡的保鮮期若過𣎴了2012、2013,連政治生命都談不上,遑論2016再謀大位。黃袍加身純然是神話,趙匡𦚯沒有擔任掌握禁軍的殿前都檢點,何來「檢點當天子」流言?又何來應驗流言的黃袍加身戱劇性高潮? 歌德的<浮士德>經歷不滿足、不怕犯錯、不斷追求的一生,象徵西方的近代精神。但浮士德的最終(最後一次)追求卻是造福人群,以福國利民為目的,目標完成後,他滿足的喊出「多美好啊,請(時光)停停!」而情願被魔鬼捉去。極度推崇歌德這部鉅作的李登輝,期待他也能以造福人群為畢生最後一次追求,在環顧周圍已無對手的綠營最高位置上,畫下美好休止符。同時也期待蔡英文能追隨李登輝造福人群,脫離她「A是A又不是A」的矛盾情結,為綠營開展政治世界的更高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