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馬英九是在當皇帝嗎?
2012/04/22
過去綠營及網路以「馬皇」稱呼馬英九,大家總覺是在諷刺。最近馬一連串「我已沒有選舉壓力,你能奈我何」的表現,卻讓越來越多人懷疑他悍然一意孤行。他堅稱冒著物價波動風險,身為國家領導人的強漲決策不能更改,就是這種心態。問題卻在,若決策粗糙,不參考歷任總統做法,不顧後果,不聽國會及人民建議,相信自己站在正確道路,對方才是錯誤一邊,這已不是民主政府決策模式,而是專制帝王決策模式。馬故意在520前神隱起來,以臉書訓示民眾,拒人於千里之外,也更像帝王的「天威不違顏咫尺」。難怪連李登輝都說馬自以為在當皇帝了。
馬認為油電凍漲、緩漲扭曲巿場機制,一次「合理化」漲足才合乎巿場原則。但台灣油電是獨佔及聯合寡佔,有什麼巿場機制可言?國營事業吃定人民,有什麼合理化可說?政府及國營事業玩弄的價格遊戲根本不能服眾,其結果就是政府領漲,萬物跟漲,政府轉嫁人民,富人轉嫁窮人,做為最終端消費者的窮人及中產階級成為最大受害者,然後又因民眾買氣急凍,連帶禍延股市及全國商家。這種只重價格不重價值的思維,正是資本主義巿場邏輯陷入困境的主因。
馬團隊言必稱巿場機制,什麼「現在不痛,以後更痛」、「現在不做,以後更難做」,什麼消費者自我調節就能對抗漲價,可以選擇不買不用,改買改用別家。但台灣真有這樣一隻看不見的手嗎?人民能改買改用別家油電嗎?人民能以拒喝改變超商咖啡聯合漲價嗎?完全不能。更別說這隻看不見的手在世界各地早已不靈光,成為公權力及商業巿場「人吃人」的堂皇藉口。況且台灣本來就是由另一隻看得見的手主導、帶領。當這隻手不談價值,只談價格時,人民不只現在痛,以後還更痛,極易形成剝削人民、獨厚特權的政商財團主義。這也是當年蔣經國對公營事業漲價特別慎重,對物價波動特別關心,對政商勾結特具戒心之故。
馬英九近來最遭人詬病的,就是缺乏民主國家領導人應有的同理心。相形之下,他過去的同理心是裝出來的,純為選票考量。權力到達頂峰難免傲慢,但傲慢到讓社會覺得像在當皇帝(西方的意思就是暴君),這只有傲慢症候群一詞可以解釋。過去馬在88風災拒絕國際援助,並把風災責任推給災民,受到普遍責難,還暗罵大家「不識好人心」,醫學界就有人指他患有此症。之後,他的永遠自我感覺良好,永遠自信沒錯,都是他人的錯,以及經常輕率躁動,做錯事說錯話又把責任推給阿扁及民進黨,更加坐實醫學界的推斷。而一個患有傲慢症候群領導人的最大公共危險正在:他會在決策上造成「原可避免的災難」。
如何避免「民選皇帝」將整個社會帶向災難?大衛‧歐文回答:「民主是最好的治療。」意思就是,對於已經脫離現實,儼然以全知全能救世主及全民導師自居的領導人,說理可能已經無效,「人民力量」才是選票之外最有效的手段。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