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5
綠營反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從街頭嗆聲到立院審查,只要於法有據,如何反對都無所謂,因為社會需要「另一種聲音」照顧台灣利益。但反ECFA轉成反一中市場,顯然已經變調。反ECFA轉成選舉造勢,甚至喊出「棄馬保台」、「用選票選出咱的人」,則完全走調,形成族群(統獨)鬥爭。
一中市場之令人疑慮「鎖進中國」,並非杞人憂天。綠營反一中市場無可厚非。但把ECFA說成一中市場,不如說是台灣走向經濟全球化及區域整合的第一步,它的範圍不限於一中市場,就如當年提出「大中華經濟國」也不限於一中市場,而是區域經濟整合一樣。當台灣能透過ECFA避免邊緣化,並透過中國讓利贏得緩衝期,準備迎接不讓利的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如衝擊力最大的美國農畜產品,說ECFA具備FTA先期良性效果,提供台灣「轉大人」機會,是不誇張的。
不要忘掉,在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一切雙向對等,沒有讓利這回事。台灣弱勢產業能透過ECFA得到喘息,有利於加緊轉型升級合併,這是中方特殊的善意。而且,在中方已表示台灣與他國簽FTA為「合情合理」,且ECFA也有單方中止規定(所謂退場機制)下,實在看不出台灣會被如何「鎖進中國」,馬英九又如何可能「賣台」。綠營為ECFA事指控馬英九親中賣台,未免太早了些。
尤其不當的是,提倡「生命共同體」的李登輝,竟然指馬英九不是「咱的人」。這使「生命共同體」的良法美意落空,李登輝融合族群的典範思想白忙一場,較偏私的李登輝否定了較公正的李登輝。如同沙特的名言:「虛無不斷進入實有」,卸任十年來的李登輝正經歷虛無(否定)不斷進人實有(肯定)的過程。這不只對他的歷史定位不利,也對台灣的族群整合及國族建立不利。
國族建立需要「生命共同體」意識。國家先於國族,有中華民國台灣這個最大公約數,才有中華民國台灣人這個國族,兩千三百萬人無論統獨都是同一國族,都是同胞,「他不重,因為他是我的兄弟」。相反,說「他不是咱的人」則是在推翻生命共同體,在否定國族,否定中華民國台灣這個最大公約數,讓台灣變成吉拉斯筆下那個《沒有正義的土地》--那個仇恨分裂、自相殘殺的母國。
族群融合由於統獨歧異,在台灣看似渺茫無期。然而,族群最多的美國卻研究得出,隨著代際更替,本土化是必然歷史趨勢,剩下的只是「象徵的族群性」,不影響自然融合。李登輝受蔣經國提拔,民進黨又從國民黨手上和平接下政權,台灣完成兩次民主政權輪替。在這樣形勢有利融合,誰擁有多數民意,誰就代表人民的時代,反ECFA若不要分「咱的人」及「不是咱的人」,只能說是反中國反過了頭。這對民進黨吸引中間選票絕對無益有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