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用國家論述團結國家

2011年 01月24日
國家論述的迫切性在建國百年逐漸浮出檯面。謝長廷的「憲法共識」是國家論述的一種形式。馬英九的友人圈也期許馬提出「為國民開啟視野,凝聚共識,共創未來」的國家論述。二者的主要目的都是團結國家──綠營須從逃避中華民國走向接受中華民國,藍營須從舊中華民國走向新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雙方再以新的共識互相結合。
謝長廷借用羅爾斯《正義論》中的「重疊共識」概念。為什麼共識重疊?羅爾斯認為社會是利益共享又是利益衝突的伙伴關係,各方都想要求更多,以致提出對方無法接受的條件,正義(公正)的做法就是正確分配利益和負擔,分配雖不易完全平等,但各方都需有所讓步也有所包容,「重疊共識」就是各方捨與得的平衡點。例如中華民國與台灣,堅持舊中華民國與台灣共和國都不符實際,也會劇烈衝突,其調和點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大家都是台灣人,國名是中華民國。
然而民進黨不是已有承認中華民國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嗎?馬英九不是滿口「不統不獨不武」嗎?沒錯。問題是,光有口水是沒用的,民進黨說什麼,藍營都認為你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獨,馬英九說什麼,綠營也認為他就是要統。所謂「不誠無物」,當統獨雙方都沒有把對方視為同胞或社會契約論中的伙伴關係時,「重疊共識」永遠建立不起來,團結的中華民國也永遠如空中樓閣。其結果就像林肯說的「分裂的家庭無法久存」。
美法兩個民主革命聖地提供了團結與分裂的寶貴例子。滿口自由、平等、博愛,人人互稱同胞、公民的法蘭西共和國建立後,先是保皇派與雅各賓派對幹,然後雅各賓一再分裂對幹,全國亂成一團,最後靠拿破崙的霧月政變恢復秩序,而且以公民投票一致擁戴,讓他成為終身執政,進而議會提案重建君主政體,把「革命之子」拿破崙變皇帝,共和變帝制。拿破崙說得好,法蘭西人不知如何共和,「革命是為虛榮,自由只是藉口」,所以由他來代行(其實是終結)共和。如果台灣繼續亂、繼續分裂,總有一天也會有某方來終結台灣民主。
美國不一樣。建國後聯邦黨與民主共和黨鬥爭激烈,幸賴華盛頓的公正無私維護了團結。剛愎自用的亞當斯繼任,黨爭惡化成政治迫害。又幸賴傑佛遜當選總統,復歸團結,他說:「各種不同見解不是原則分歧,我們不過是用不同名稱去信仰同一原則的兄弟。我們都是共和黨人,我們都是聯邦黨人。」甚至林肯當選總統後,也費盡心力促成南北團結,聯邦政府一再讓步,祈求國家不要分裂。
國家論述之道無他,團結中華民國,設身處地為不同見解者保留餘地,努力找到「重疊共識」而已。民進黨人必須有這個高度,身為總統的馬英九更須有這個高度。

民國百年需要新的國家論述

 2011/01/21
 最近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被民進黨內外獨派叮得滿頭包。但謝的做法是對的,如果國人連國家或最起碼憲法都沒有共識,那這個國家就將如林肯說的「分裂的房子無法久存」。今年是中華民國一百年,百年在歷史意義上是全新的開始。如果台灣想要「新的開始」,建立一個共同國家論述殆為急務。謝長廷的「憲法共識」即是國家論述的一種新嘗識。藍營也有人開始期待馬英九提出可以「開啓國民視野,凝聚共識,共創國家未來」的國家論述。
 國家論述有各種形式,如為國家前途及方向定位,為停止四分五裂而尋求中間值,為飽受驚嚇的國人安神,其中「團結」是第一要素。幾十年來,民主運動陣營對國家的定位,如「民主」、「自由」、「人權」、「解嚴」、「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方向都極正確,有助於扭轉中華民國過時的國家定位,脫缷已不存在的「卅五省、十二院轄巿、兩大特別行政區」包袱。然而一涉及國家前途,統獨之爭立刻無解,再加上政黨輪替後扁政府大打極獨牌,台灣陷入嚴重對立中。
 因此,目前急需的,就是統獨和解,超越統獨,而不只是馬英九文字遊戲般的「不統不獨不武」,或什麼「壯大台灣,振興中華」這類統獨兩面光的口號。與其兩面光,不如認真涵括二者,形成謝長廷所說的「重叠共識」,一方面捨異求同,二方面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像「中華民國台灣」已得到絶大多數(幾乎全部)國人認同新的國家論述如果志在統獨和解,超越統獨,同樣可以得到絶大多數國人認同。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在統獨陣營互相質疑對方立場。李登輝任內說了一百多次反台獨,國民黨傳統派就是不相信。阿扁上任提出「四不一沒有」,對國旗宣誓效忠,藍營同樣不相信。等到馬英九上任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綠營對他也不信賴。原因何在?在於馬扁各有統獨立場,根深蒂固,如果光是在口號及文字上作文章,胸襟器識上沒有統獨和解及超越統獨的高度,對方是不會相信的。
 國民黨來台已經六十多年了,中華民國百年在台灣的歲月遠多於在大陸的歲月(卅八年),國民黨還不「台灣化」是說不過去的。如果國民黨真心「台灣化」,獨派或民進黨「中華民國化」應該是指日可待。同理,如果獨派及民進黨認真接受「重叠共識」,把中華民國憲法當成雙方共識的基礎,尊敬國旗,藍綠再請社會賢達共同構思可以激勵全體國人的國歌,藍綠統獨和解及超越統獨也將可以期待。
 說「分裂的房子無法久存」的林肯,在南北戰爭前努力促成團結,亟盼人民感到「自己做為民主共和國有尊嚴的公民,是與聯邦命運緊緊相連,聯邦的毀滅就是自由的毀滅」。當台灣全體國人都感到中華民國毀滅就是自由的毀滅時,也是我們的國家論述成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