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有品運運 無品政客

2009年06月22日
教育部配合馬英九的心血來潮,突然要搞「有品運動」,準備花12億建立新台灣精神,並請名人現身說法,認為如此就能帶動社會品德、品質、品味。這種忽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旨的急就章,一看就知純為討好馬英九作秀需要,是韋伯所謂官僚制的虛應故事,成果甚至不如蔣介石新生活運動,徒有宣傳而無教育。 有品不是可以靠宣傳運動落實的。有品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須融入生活以至生命。影響最大的就是學校、政壇、媒體。這三者沒做好,光憑名人巡迴演說,只能突出成功者榜樣,而非有品本身,一如請明星做反毒宣導。 為什麼是學校、政壇、媒體,而不是父母及名人?因凡涉及生活者恆需深入,凡涉及有品(主要是公德心)者概屬公共領域。名人影響絕不如有品師資日積月累。在美國,要教育學生守公共規則,就由老師帶學生在互動中完成,而非名人訓示。把錢用在培養及聘請有品師資,遠比短暫作秀重要。社會最需培養的正是公共領域。中國人(台灣人同)普遍缺乏公德心,私德(情)始終壓倒公德。梁啟超百年前說:「論孟諸書,其中所及,私德居十之八九,而公德不及一焉。」至今依然有效。台灣會讓外人覺得髒亂、市容醜陋,也是不重視公共領域之故。這首先從學校做起,且須帶動一場有品革命。 由於不重視公共領域,台灣政壇表現極度自私,連道德及有品運動都出於個人利益動機,貪腐等公德敗壞事件則歸咎政治迫害,政黨不譴責自己黨員(如阿扁)違法敗德,反以保障人權名義對抗司法。政治本為眾人之事,是公共領域首要內涵,當政治不再是韋伯所說的「志業」,政客沒有責任倫理,競以虛偽、反覆、挑撥、作秀為能事,想要社會大眾有品,難矣!台灣近年社會道德急速淪喪,不能不說與政治人物的「教壞囝仔大小」攸關。馬英九要國民有品,最好以身作則率政客有品,要弄清何謂社會有品,最好熟讀古希臘伯里克里斯不朽的《葬禮演說》,即公民視公共事務為榮耀,公德永遠重於私德。 至於媒體的過失,主要是政黨政客幫兇。台灣政黨不同於西方,都有列寧法西斯特質,其表現為對內鬥爭、專權,對外黨與黨互相敵視,動員社會瘋狂對決。這是最沒品的黨,媒體卻重複擴大這些沒品政客的言行,等於在肯定沒品的合理性。長此以往,有品又如何建立? 對台灣這個習慣沒品,久而不聞其臭的劣質民主社會,有品是一種新思維。而新思維要普遍化,就需湯瑪斯?庫恩所說的「典範轉移」,由學校、政壇、媒體做起,也就是由公共領域做起,帶動有品革命,而不止是志在作秀的有品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