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一國兩區」提法不夠嚴謹

2012/03/27
呉伯雄與胡錦濤會面,拋出「一國兩區」議題,在台灣引起震撼反應。之所以如此,與尚未經過朝野討論有關,也與「一國」及「兩區」的字面聯想有關。習慣「一中各表」的人未必能接受「一國兩區」,因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明顯不同於「一個國家兩個地區」,前者是接近一中屋頂下的兩個國家名稱,後者只剩一個國家名稱。雖然馬政府說根據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一國兩區」是指「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即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但這種解釋仍然不夠嚴謹。
首先,「一國」只能是一個國家。一中容許各表,等於不否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但一國如何各表?即使我方學者認為「一國就是中華民國」符合我方憲法規定,但這符合對岸憲法規定嗎?須知一中透過雙方善意,還有各表空間,一國卻是非此即彼,沒有各表空間,除非對岸同意以一中屋頂的中國讓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表,否則「一國」的提法很容易陷入僵局,不利原先各表的揮灑自如。也許正是這緣故,吳伯雄提「一國兩區」,胡錦濤仍以「九二共識」回應吧!
其次,「兩區」的區字也容易滋生誤會。馬政府可以說這是指兩岸各自治權下的「法域」,但在野黨也可以理解為政治上小於「國」的「地區」,如中共說的港澳地區、台灣地區,特別在兩岸對「一國」所指意義仍然不同下。同時不要忘了,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談的是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而不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台灣地區」是否等同「自由地區」仍需討論,台灣治權能否及於大陸也值得討論。至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位階低於憲法,它能導出「一國兩區」的上位結論嗎?
誠然,「一國兩區」提法是為向對岸表達善意,進一歩強化兩岸非國與國關係,是特殊關係,動機不為不佳。但兩岸好不容易歷經風風雨雨,走上較穩定的九二共識階段,一定要先讓人民熟悉這種環境,並讓朝野充分討論,才能進一步談「一國」議題。而且「一國」議題也不宜快速切入「一國兩區」,如果非提不可,是否應先試試「一國兩府」,衝擊較小?一般人民對兩邊兩政府的現狀頗能接受,對「一國兩府」當然也較少抵拒。至於「一國兩區」,對人民及朝野真的衝擊太太了,萬一處理不好,對內對外都可能產生巨大後遺症。反而一動不如一靜,暫時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深入、穩紮穩打,還更實在。
兩岸議題茲事體大,牽一髮而動全身。連吳伯雄都說這次「一國兩區」用語過於簡化,民進黨代理主席陳菊也說未經朝野討論,貿然提出「一國兩區」,社會不可能接受。可見由九二共識到「一國」確實還有一段路要走,而「兩區」則更是爭議不息了。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不值得「毀黨救扁」

2012/03/23
正當朝野為牛豬雞忙得不可開交,百姓對食品安全遑遑𣎴可終日之際,綠營突然掀起一波救扁潮:阿扁找人公然放話,說重審機會渺茫,願接受特赦;本土社團公然向民進黨立委施壓,要求對此連署、表態;扁時代最大受害者許信良(許在扁壓迫下,黨主席沒了,總統夢也碎了)呼籲特赦扁;扁嫂向民進黨威脅,說太多人拿布袋裝扁珍給的錢,還簽了名(別想置身扁家事外);扁子不斷向陳菊喊話,說整個綠營就屬她(黨主席)最有立場表態。總之,救扁既是民進黨道義也是義務。
明眼人一看就知,這波救扁潮又是阿扁自導自演。從冠心症要求保外就醫,指控醫師開鎮定劑Ativan是謀害他,到全家、全綠營配合演出就醫及強迫特赦,背後都有扁的影子,只是本土社團甘心做扁馬前卒,民進黨則逢場作戲而已。問題是本土社團不必選舉,不用在乎社會觀感,民進黨卻要面對整個社會。當社會覺得民進黨老是與扁扯不清,被他害這麼慘還為他賣命,大家想到的若非一群不明是非的挺扁狂,就是一群不知拿了扁多少好處的共犯結構。事實上,明知扁犯了貪污重罪仍要加以包庇,替他爭什麼司法人權、重審、特赦(蔡英文就是這樣幹),除了「毀黨救扁」外,還能如何解釋這種行為?
宣稱「有比清廉更高的價值」,意即台獨使貪污合理的本土社團,現在又說生命健康凌駕清白自由之上,意即阿扁的身體高於法律。向民進黨施壓的就是這類團體,而民進黨四年來居然不敢違逆這些扁式獨派,難怪阿扁更加有恃無恐玩弄該黨於鼓掌之間。阿扁早已退黨,原因是他自承做了法所不容的事,結果民進黨不但沒有依往例追究、定調扁的錯誤,挽救該黨形象(這就是切割,並非要公開與扁畫清界線才叫切割),蔡英文還把聲援非黨員的扁當該黨責任,從此走上與扁撇不清,扁反過來糾纏、緊咬民進黨的不歸路。對民進黨來說,這是當斷不斷,自食其亂。對扁來說,這是寄生蟲抓住宿主,吸對方血,借對方保護自己,我死你也別活。
然而民進黨值得「毀黨救扁」,戰戰兢兢屈從扁家及不顧社會觀感的本土社團壓力嗎?民進黨必須認清,扁總統任內最大政治錯誤不只是走不利民主的台獨回頭路,而且把一群意識清楚的民主支持者挑激成頭腦不清的「忽然台獨」,原本上台執政的助力突然變為阻力了,這是民進黨及台灣民主運動前所未有的損失。民進黨要扭轉這錯誤,恰恰該堅持民主法治道路,只注意扁的審判是否公正,並把本土社團重新帶回民主道路,而不是將錯就錯,錯上加錯。
同時,關心扁一定要從關心台灣出發。扁沒有認罪道歉還錢之前,根本談不上特赦。全世界也沒有犯罪當事人安排自己重審(強求蔡英文當選後配合),自認重審機會渺茫又安排自己保外就醫及特赦(要求本土社團、民進黨、陳菊配合)的道理。陳水扁簡直把全黨全國當成他仼意操弄的傀儡。民進黨如果還要像牛馬般聽從扁的擺佈,甚至甘受扁家威脅,那就是不惜為一人毀棄一黨了。
作者:孫慶餘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民共交流」談何容易

2012/3/17
民進黨派三位涉中人員,以個人名義參與中共舉辦的兩岸關係研討會。媒體將之解讀為「民共交流」,參加者也以「破冰之旅」自許,具有早期黨外較無門戶之見風格的代理黨主席陳菊,更對此表示「非常積極正面肯定」。這確是一件好事,是民進黨打破封閉,破繭而出的重要一歩。問題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個人交流只算試探,不算民共交流;中共國台辦副主仼孫亞夫且已清楚表示,民進黨放棄台獨前,民共𣎴會有黨對黨談判或接觸。當國共關係輕舟已過萬重山之際,民共關係仍止於試水溫階段,民共交流談何容易。
民共交流的最大障礙在台獨。中共不可能承認或接受主張台獨(台灣國)的黨。如果中共接受了,它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及堅持也垮了,對內對外都不必玩了。但中共也非鐵板一塊。中共對台灣態度已由「一中原則」修正為「兩岸同屬一中」,與早年沈君山等人的「一中屋頂」建議逐漸拉近。同時胡錦濤公開為「一個中國各自定義」(也就是一中各表)背書,「九二共識」這兩岸關係芝麻開門的阿里巴巴通關密語,甚至連一中字樣都沒有。中共的彈性及開通前所未見,已有大國及大哥風度。
反觀民進黨,當國共趕上世界性和解列車時,他們還在玩「逢中必反」遊戲,從不正面解讀中共動作。民進黨參與兩岸關係研討會的人,以為將中共稱呼由中國改為中國大陸,將該黨中國事務部改為兩岸關係事務部,民共關係就會改善;或以為兩岸和平是民共共同語言,雙方可據此求同存異。民進黨未免太小兒科了,中共重視的不是稱呼,而是實質。實質是:中共已能接受中華民國或憲法一中的存在,就是無法接受台獨主張。而所謂和平共識,也不是民進黨努力的成果,是國共互動的成果,民進黨還曾大力反對。民進黨要求同存異,要促成民共交流,一定要向國民黨看齊,兩黨對外一致,回到中華民國及憲法一中架構來。
誠然,民進黨經過扁政府後期一鬧,已經積重難返,頗有回到台獨黨綱時期而不是台灣前途決議文之勢。例如當時為個人私利扮演極獨推手的黨主席游錫堃,日昨針對民共交流,即聲稱民進黨若放棄台獨主張,中共就會要求馬英九放棄中華民國主張,而放棄台灣主體性主張,民進黨就沒有了。這種亡黨亡國論正是民進黨長期用來嚇人兼自嚇的論點。事實上,中華民國的存在並不靠台獨主張來保護,也沒有人要民進黨放棄台灣主體性主張,而是調整台獨彈性,二者之間不具等號關係,中華民國也可以有台灣主體性。就因為部分民進黨人太自以為是,不惜自欺欺人,該黨才一直作繭自縛,陷在自己的被害妄想裡無法自拔。他們顯然忘了,連阿扁這位極獨始作俑者都說過「制憲正名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要自欺欺人」。
襌宗有一段公案。道信向老師求「解脫法門」,僧璨反問他「誰縛汝?」民進黨的問題正在這裡:是你們作繭自縛,身在中華民國而不承認中華民國,身為中華民國政黨而不接受中華民國憲法,你們的綑綁在你們自己。無論要再度執政或民共交流,除了自行解脫綑綁外,沒有人能幫你們。

昭和演歌的「天人五衰」

昭和演歌的「天人五衰」 孫慶餘\文. 2012.3.13
拜iPad新科技之賜,最近每晚臨睡前,都能跨越時光刻度,重溫數十年的昭和演歌。那曾經𠄘載了我父母一輩共同記憶,又陪伴台灣嬰兒潮世代一起成長的珍貴影像,如今再看,竟己褪色,不只是歌老,歌手也老,讓我油然想到三島由紀夫的<天人五衰>。尤其我過去喜愛的美女歌姫,幾乎個個年老色衰,還强撐殘軀,賣力演出,更不由想起宋代歌妓李師師從艷冠群芳到流落江湖、臨老賣唱的故事:「舊夢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年動帝王。」沒有比美人遲暮(無顏色)還強顏歡笶更令人夢碎了。
昭和演歌的盛世開啓於50年代,60、70年代是其高峯(這30年也是昭和演歌大舉攻佔國台語歌壇的東洋風黃金期),至80年代盛極而衰,90年代一度迴光反照,從此後繼無力,歌老人老,太熟習於演歌腔調的80年代青年對它已興趣缺缺,歩上「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的千古𣎴變道路,只剩中老年人眷戀捧場,演歌、歌手、歌迷有如脫離太空站的太空船,離地球主體越來越遠,終至影跡全無,成為歷史。這原是生命實相,生老病死,成住壞空,人事物無不皆然,只是對於經歷盛世的人,特別無法接受「曲終人散」(想想慎芝作詞的「金大班最後一夜」何等讓人黯然神傷)而已。台灣群星會時代不也同樣走入歷史,只剩幾處紅包場沈鬱的歌聲舞影供人憑吊嗎?
昭和演歌時代因美空雲雀而開啓,她幾乎就是這個時代的代名詞。我那英年早逝,死於50年代前夕的生父,口中愛唱的歌曲(不要以為他是俗人,他可是當時極少見的漢詩詩人及古體文行家呢,台灣70年代初河洛圖書公司最早大量翻印絕版古書,好幾本正是從我生父遺書中挑選提供)除望春風一首台語歌外,其餘全是美空雲雀歌曲,如博多夜船、港町十三番地、船頭可愛、𥚃町人生等,我們兄弟自小耳熟能詳,我叔叔(我養父)也愛唱這些歌曲,它們等於我的𠒇歌及搖籃曲,我最早會唱的流行曲,主要也是這些。由於𠒇時經歷,昭和演歌及其哀感頑艷、蕩氣迴腸,伴隨了我數十年,我性格中的不小部分也是由其塑造。說我不會為昭和演歌及一批美女歌姫的「天人五衰」哀傷,是絕無可能的。
「天人五衰」是佛經用語,被三島由紀夫拿來當書名,意指天人在天壽將盡時,呈現五種頹相。昭和演歌自美空雲雀死後,也開始呈現頹相:鶯聲漸老,春色將闌,既乏新聲,又乏新意,偶有佳作,也與過去的人才輩出,「長江後浪推前浪」「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不可以道里計。至於昭和歌姫,同樣面臨斷層,美女歌手能接起棒子至20世紀結束的,大概只剩70年代末出道,1958年生的石川小百合。她也是少數適合電視時代(即要耐看又有舞台爆發力)的美女歌手之一。
60年代美女歌手,繼不算美也不醜的美空雲雀後,有島倉千代子,是大美人,歌聲柔膩,讓人色授魂與。但問題在電視時代來到後,歌星更需賞心悅目。80年代我在美國旅居,透過日本電視節目看到的,美空雲雀扮相、姿態都不好,像前電視時代的人,只適合唱片及卡帶,島倉千代子則已人老珠黃,或說人未老珠已黃,賞味期限太短。看了80年代初的她,我充滿幻滅感,美空雲雀的情況相似。50、60年代歌姫能逃過電視淘洗的,或許只有都春美。她和美空雲雀一樣,都是天才型歌手,少小成名,一生風光,歌喉更有如受過上帝親吻(人們如此形容帕伐洛蒂),她的每條歌我差不多都有收藏。可惜她不懂關鍵時刻引退,讓人永留懷念的道理,到21世紀還在唱,藉助不斷整容,想抓住青春尾巴,結果反而嘴歪眼斜,什麼也沒抓住,徒然把我對她的一絲美感(她不算美,但很有味道,與美空雲雀的毫無味道不同)都蹧蹋了。
最需要賞心悅目的演歌(例如優美的和服只在演歌中亮相,例如村岡實的簫驚天地而泣鬼神,木村好夫的吉他如圓荷瀉露,珠走玉盤,二人音色之美都無與倫比),卻充斥色衰聲弛的年老歌手及年老歌迷,而且雙雙後繼無人。昭和演歌已經走到盡頭,越不過平成時代,如同台灣嬰兒潮世代也一起被留在過去,越不過群星會時代、民歌時代,聽不懂周杰倫(其實周杰倫風靡一時的歌詞,在懂中國史及中國古典文學的人看來未免膚淺,不及黃梅調或慎芝歌詞的流𣈱雋永,前者是雕琢做作的美感,「為賦新詞強說愁」,後者是情見乎辭的美感,「只道天涼好個秋」。昭和演歌歌詞之美亦復如是。)。昭和演歌的「天人五衰」終於降臨,這是我臨睡前連續幾晩,從iPad跨越時空觀賞,彌補廿年空檔(也就是我已有廿年沒空看及看不到諸如紅白對抗、懷念的演歌這類節目)後的整體感觸。日曆正在翻過這個時代--我們時代--流行歌聲,雖然不捨,但我們也只有像<金大班最後一夜>,向它告別了。
(2012.3.12花七小時寫完後,全文突然憑空消失,一字不剩,13日再憑記憶重寫,篇幅較短。此誌。)
註:談日本演歌,不能不談演奏。像我上面所舉的村岡實及木村好夫,即堪稱「簫聖」及「吉他神」,簡直出神入化,讓人如醉如痴。這也是演歌盛世才能出現的人才,一百年可能只出一個,所謂「百年一遇」。昭和演歌也是百年一遇,是「日本第一」時代特有的產物,並與「日本第一」共存亡。當日本陷入失落的十年、廿年,昭和演歌也跟著衰落了。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舊詩戱評. 2012.3.11 日本大海嘨核災週年

舊詩戱評. 2012.3.11 日本大海嘨核災週年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人生愁恨何能免. 銷魂獨我情何限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關風與月. (恨情語出最多
橙橘反見清澄)


盧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無別亊. 盧山煙雨浙江潮. (此福德宮化權也. 不見不休 寓見怪不怪之意
或見面不如聞名. 不過爾爾)



  江月不隨流水去. 天風常送海濤來
(此境適合賞月觀濤意趣 毋怪朱熹題「天風海濤」)

以上為練iPad上下左右文句排列之序 信手拈來. 聊戱之耳

插秧詩. 契此
手把青苗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凈方為道. 退歩原來是向前. (此似退實進. 以退為進也)


溪聲便是廣長舌. 山色無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 他日如何舉示人. (靜中得悟. 如海濤奔湧
青山逼人. 源源不絕)

唯有千章雲朩在. 風來猶作海潮音 (萬木呼嘯盈耳. 震撼人心
殆海潮音雜誌取名由來乎)

王梵志詩
城外土饅頭. 餡草在城內
一人吃一個. 莫嫌沒滋味. (初中讀此詩. 只覺怪意迫人
而今將老憶此詩. 百感交集
去日苦多. 誠李煜詞「自是
人生長恨水長東」也 )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馬英九莫學明崇禎

2012/03/12
馬政府舊仼未完,新仼未始,已弄得焦頭爛額,四面楚歌,全然不像自許要拼歷史地位的團隊。其原因,正在美牛案「無事找事,小事化大」,既承諾交易又否認交易,既失信於美國,又失信於人民,看不到危機處理能力,只看到危機製造能力。而禽流感既已隱匿或拖延疫情,又在高病原、低病原間打模糊仗,意圖混淆視聽,反而讓各界看破手腳。馬英九切莫學蔣經國不成,學到明崇禎了。
美牛案原是蘇起下台同一舊案,是痩肉精及內臟的祕室交易。立法院早已修法禁止,行政院且訂下「三管五卡」,向人民信誓旦旦。但馬為求美方支持連任,重啓祕室交易,自恃當選後,已無連仼顧慮,不怕兌現承諾,反正有美簽及TIFA交換,台方並非全輸,只要學日本做好把關工作即可。不幸馬是既要交易,又要貞節牌坊,刻意用科學及專業背書,把瘦肉精包裝成人間聖品,什麼連吃五百公斤才有風險,什麼林書豪吃了球打更棒,什麼對美方從未有承諾。更不幸,在馬政府裝模作樣之際,市面早已暗渡陳倉,到處販售瘦肉精美牛,也就是「三管五卡」偷偷撤守,台灣民眾連日本式把關都難以指望。
痩肉精美牛美豬如同現代版的「鴉片戰爭」,美國以政經及軍售壓力代替大砲,逼他國就範。這和英國當年強迫推銷鴉片一樣,都是為了更大商業利益。有人會說英國不吸鴉片,美國卻吃瘦肉精,情況不同。其實十九世紀只有美國大禁鴉片,英國名人如作家、醫生等吸食成風,理查•D-海因斯的<毒品>一書敘述甚詳。而美國瘦肉精牛只佔三成,瘦肉精殘留量卻訂30ppb,比世界各國高,以美國人對健康之重視,瘦肉精牛豬自然主供外銷。面對美國的「船堅砲利」,台灣籌碼不足,必須朝降低風險、爭取最佳條件下手,才是交易正途。想不到馬既暗中交易,又憂讒畏譏,只想刀削兩面光、兩面不沾鍋,終於歩上內外交逼的明崇禎歧途。
明崇禎被很多人視為勤政之君,遭遇亡國是時運不濟,落入大陸作家吳思所說的「崇禎死彎」。事實上若非他的勤政,明朝也許亡得遅些。他是無能而自認有能的「勵精圖亂」之君。他大費周章,斥退魏忠賢一伙,看似解決明朝大患,卻又厭惡外臣多嘴,喜歡閹黨聽話,致使閹患依然。他以幾位乖巧文臣為顧問,以宦官為耳目,在他周圍形成口徑單一、高同質性的小圏圈集團。這個小圏圏內犯錯(如楊嗣昌、洪承疇),大都受到優容,小圈圈外遭忌(如袁崇煥、陳新甲),即使合於圈內旨意,也動輒被殺被黜,全憑崇禎好惡。其中最荒腔走板的是與關外滿清和議。
眾所周知,明末國力衰弱,無力同時應對清軍及流寇,最上之策是先安內後攘外,與關外議和,避免兩面作戰。這原是崇禎之意,假楊嗣昌口婉轉說出,但卻只准偷偷摸摸交易,因為崇禎不願承擔交易之責。不幸和議進行途中洩密,崇禎被迫殺陳新甲等無辜者卸責。結果明朝從此無人敢提和議,面對內憂外患交迫,只能坐以待斃。
明崇禎讓自己陷入「死彎」的掩耳盜鈴交易絕非典範,馬英九千萬莫學崇禎。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恐嚇政治與恐懼之子

2012/03/05
郝柏村二二八死亡不及千人的話語,讓今年的二二八再起波瀾,以往行禮如儀的道歉紀念場面頓然失色,對重大歷史事件漸趨麻木的台灣人重新面對這段歷史,三四五年級生的共同回憶尤其充滿悲愴壓抑。因為從二二八到1980年代初,台灣施行的正是「恐怖政治」,叛亂、匪黨同路人、知匪不報等罪名,不只讓政治受難者家屬不敢聲張(寃死大多當正常死亡報了),連稍有正義感的人都壓得喘不過氣來。相比之下,90年代以後不論平日或選舉時的誇大指控、互相恐嚇,只能算「恐嚇政治」了。
本屆大選民進黨檢討總統敗績,承認經濟恐嚇牌是國民黨勝選主因。經濟恐嚇牌就是一種恐嚇政治。美國九一一事件至今,恐嚇政治盛行,探討恐懼政治的著作繼起不絕。它們指出,政治活動領域已失去遠見、方向、原則,公眾人物轉向微型政治,政策爭議大多不具危機性或緊迫性,更像拌嘴及恐嚇,政治目標與雙方差異的模糊,使互相攻訐表現(演)出更大仇恨與刻薄,幫會式的狂怒被誤認為意識形態的堅持。簡單說,恐嚇政治就是小題大作、無中生有、冷飯熱炒、虛事實炒、大驚小怪、唯恐天下不亂,或該炒而不炒,等到選舉才端出來一盤一盤炒作的政治,雙方互相恐嚇或讓選民害怕對方,完全為了選舉利益。
這種民主衰敗現象,台灣比西方嚴重。俄羅斯娃娃集體貪腐質疑、蔡英文宇昌案及眾企業家為九二共識喊話,只會出現在選舉,而且出其不意,一擊奏效;反觀民進黨對馬政府的指控,則因師老兵疲,大多已無衝擊力,甚至成為「狼來了」。一些民主正義感濃厚的朋友問,馬在這次選舉能力普受懷疑,何以說不投他的人最後又紛紛回籠投他,違反民主政治常識?答案不在這些人的藍綠或族群偏執,而在恐嚇政治挑起的恐慌焦慮。森林遭遇大火時,恐慌的野獸紛紛跳入深潭,「以一個死亡逃避叧一個死亡」,就因大火比深潭恐怖急迫。當經濟選民認為蔡當選不比阿扁好多少,他們的經濟卻可能蒙受即刻損失,他們當然選擇馬而非蔡。恐嚇政治的妙用就在這裡。
恐嚇政治的目的是挑起恐慌焦慮(風險恐懼),政治集團藉此打擊對手,並獲取選舉利益,選民依恐慌焦慮程度決定投票意向,特別是藍綠傾向不強的人。而恐怖政治不同,它製造的恐慌焦慮是懲罰性的(禁忌恐懼),災難屬可預期性而非或然率;馬基維利說它是獨裁者控制臣民、軍隊的有效手段;霍布斯說它能提升文明,培養臣民的服從及恭順,因為人心慾壑難填,只有恐懼才能克制過激野心及造反衝動,強迫臣民守法。
霍布斯是「恐懼之子」,目睹英國動蕩內亂四十多年,追求安定安全是他的當務之急,恐懼政治(恐嚇或恐怖)對他而言不是災難而是福祉,他之支持君主高壓統治,源於他對人性的不信賴(他的名言「人對他人是狼」)。郝柏村也是「恐懼之子」,飽經抗日內戰及兩岸憂患,他之信服蔣氏父子高壓統治是必然的,他對二二八受害一方有偏見也是當然的。不只是郝柏村,台灣三四五年級生何嘗不是「恐懼之子」。否則為何朝野政黨如此熱衷恐嚇政治,恐嚇牌又對選民如此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