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2012.12.7




清大學生陳為廷怒責教育部長說謊、不知悔改,要求對方道歉,引起保守派言論大反撲,試圖壓制這波「野草莓運動」。從「野百合」到「野草莓」,社會期待學生運動已等了20年。這20年台灣發生驚天動地的政治變化,學生卻沒有跟上腳步。遲來的野草莓總萛沒有辜負青春、辜負「大學是社會良心」這塊招牌。保守派加諸他們的罵名如「最沒禮貌」、「公民教育失敗」,不過是「作之君,作之師」的威權主義遺習而已。不要忘了,從古代中國到軍閥民國,政府的貪腐、無能、嚴重失職,照樣激起學生運動,學生的不禮貌比現在猶有過之。

要求禮貌是禮治社會的特徵。這種社會嚴等級關係及名分規定,以建立「不平等」的社會秩序。因此被罵不禮貌及被要求道歉的都是下屬、孩子、小民,罵人的統治者及家父長則高高在上。陳為廷把大人的話反其道說出,保守派馬上不習慣,在心中產生「反了」、「年輕人該教訓」怒氣,正是威權主義「吃人夠夠」的典型反應。至於陳為廷的內容對不對及誰是誰非,保守派是不必理會也不屑理會的。台灣法治社會會建立的那麼辛苦、那麼牛步化,看這些「大人」的心態就清楚了。

事實上,禮治社會遠比法治社會落伍。不先談法、談是非,而拿禮治大帽壓人,哀嘆公民教育失敗,正是禮治社會反進步、過不了工業社會尤其是訊息社會門檻之因。西方為什麼進步?法治優於禮治,先問是非,再談上下長幼。如果不是法大於禮、道大於師(「從道不從師」),湯瑪斯‧庫恩所謂的「典範轉移」怎麼發生?科學怎麼進步?門戶之見怎麼破除?亞里斯多德怎麼創立與老師柏拉圖價值觀截然不同的學說?

柏拉圖的理念論及理想國成為極權主義的鼻祖,被卡爾‧波普指為「開放社會的敵人」;亞里斯多德的實體論及政治學則是近代民主主義的先驅。究竟是法大還是禮大、道大還是師大,已經不辯自明。清大學生對教育部長的小小失禮,從維護民主及學生人權的角度來看,幾乎稱不上失禮或教育失敗,因為國民黨的特務統治餘悸猶存,「關切」是準備對人不利的隱語,「提供名冊」則是約談或抓人的先聲。保守派與其責備學生反應過敏,不如先去責備自己滿手血腥、惡跡昭彰的先輩。

美國50年代的麥卡錫主義製造了保守反動的一代人,60年代底學生的大反叛正是針對精神被閹割的父兄一輩。台灣學生運動如70年代保釣後崛起的一代、90年代的野百合及現在的野草莓,都有突破前代局限、衝決網羅之心,值得鼓勵。「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是亞里斯多德身體力行的名言。韓愈<師說>也表示,生在他後面的人比他懂道理,他會「吾從而師之」。老師與學生不是等級用語,而是辦證用語,老師不必然比學生尊道或知法(活在特務統治時代,到處是惡劣校長、惡劣老師),所以連孔子都說「當仁,不讓於師」。不談是非正義而光談尊師重道就不必了。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阿扁組黨等於救民進黨.

2012/12/06




「一邊一國」連線準備組黨的消息,雖然止於傳聞,但以獨派穩定的選民比例(五到十%)及極獨人士的躍躍欲試,成為事實的可能性不小。許多人會以為這將分散綠營票源,對民進黨不利。其實這對徘徊在極獨與務實之間的民進黨,更可能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極獨被「一邊一國」黨帶走後,從此「利空出盡」,民進黨不必再與這些人虛與委蛇,可以吸引中間票源,專心扮演有政黨輪替希望的政黨。阿扁組黨不只是天大的好消息,還等於救了民進黨。

民進黨的激進與務實矛盾或說意識形態與非意識形態矛盾,自建黨以來始終存在。代表務實的美麗島系與代表激進的新潮流系一直纏鬥不休,差點閙到分道揚鑣。幸好棋高一著的新系總知如何「矛盾共存」。他們並在阿扁執政期間,搖身一變為「唱白臉」的務實派系,與阿扁「聯合共治」,成為黨內各派系的最大贏家。

照理說,民進黨解決了極獨問題,從此該風平浪靜才是。但二00四年大選及0六年扁家弊案,卻使阿扁歩上公投及「一邊一國」的鋌而走險道路。美中二方對「當家鬧事」的扁無可奈何(美國不給扁過境優待,扁就搞「迷航」,讓美國難堪:小布希嗆扁,扁就立刻回嗆),更助長了扁的有恃無恐及其他人的起而效法。新的更激進的獨派自此誕生,什麼北社、南社,甚至更機會主義的一邊一國連線及蕃薯黨,都因支持、模仿扁而更激進或順勢而起。他們又反過來成為箝制民進黨的新力量。

這些新獨派既是阿扁執政的遺產,也是「扁式台獨」(有什麼領導人就有什麼追隨者)。而扁式台獨與過去台獨的最大不同,就在其嬉鬧性、隨機性及情緒性,有如近年美國共和黨中的茶黨。民進黨被扁式台獨裏脅,不但讓民進黨早期的理想喪失殆盡,也讓民進黨被中間選民唾棄。如果說民進黨過去選票的逐年成長,是在擴大中間票源,縮小國民黨的支持圈,「扁式台獨」興起後,民進黨的中間票源就開始流出。對扁式台獨「胡鬧」的反感及害怕,讓已歸民進黨的中間票源游離而出。

蔡蘇二位主席任內不但無力處理「扁式台獨」,還不得不刻意討好他們,包括「敷衍」早已不是民進黨員的阿扁,以及在兩岸政策上躑躅不前。蔡英文為此輸去二0一二總統大選,蘇貞昌則在「中國事務委員會」上荒腔走板、進退失據。「扁式台獨」對民進黨的傷害,自二00五年來可說「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如同中美二國對阿扁的胡鬧無可奈何,民進黨也對扁式台獨的箝制無可奈何。

如今阿扁願意帶走「扁式台獨」,正是解決民進黨的燙手山芋。有這些「稻草人」(嚇鳥人)在,民進黨的中間選民都被嚇走了,縱然該黨能贏得二0一四年選舉,也必過不了二0一六這關。這些人被阿扁帶走,正如中世紀歐洲瘟疫被吹笛人帶走,無異救了民進黨。至於獨派大老說,阿扁組黨是為給民進黨施加壓力,讓對方更加賣力「救扁」(及照顧扁家),民進黨不妨成全他們,讓「一邊一國黨」接手扮演「救扁黨」。

少數派心態在台灣

. 2012/11/29




本屆金馬獎,台灣成為輸家。一些民進黨立委大鳴不平,不是說金馬獎「替大陸辦的」,就是呼籲「停辦」。這種洩憤式話語,立即引來專業電影人紛紛抗議。政治人物談電影,本就難免外行,外行還「語不驚人死不休」,除政治目的外,恐係少數派心態作祟。2004年319槍擊案發生,一大堆社會名流包括侯孝賢出面譴責阿扁,同樣是外行談政治,同樣是少數派心態。

侯孝賢說得對,金馬獎由幼稚到成熟,在華人圈有其公信力,其威望非香港金像獎及大陸金雞百花獎可比,民進黨立委們不該胡說八道。但少數派行為的特徵就是激進、反主流、故意唱反調。當年阿扁連任成功,那些社會名流也是站在少數派立場,否定專業辦案(連李昌鈺的鑑識他們都不信)。與成功及幸運的主流派相比,少數派充滿挫敗感。婦女、年輕人及少數團體相對較具少數派心態,從統治階級或特權階級突然「主奴易位」的人也較具少數派心態。

多數派是社會主流,不管是長期的多數派如國民黨,或阿扁連任成功後暫居多數派的民進黨,都是社會主流。社會主流的特徵和少數派不同,以溫和、穩健為主。2004、05年民進黨的表現正像社會主流,不甘心總統落選的國民黨及其支持者則像反主流。反主流凡事杯葛,如攸關台灣自衛的對美軍購,仍居立院多數派的國民黨在阿扁任內不斷杯葛,不管台灣死活,因為國民黨此刻已是少數派心態。

少數派心態不利於政治競爭。如果不是06年扁家貪瀆㢢案,民進黨「護扁心切」一起沈淪,被民眾唾棄,很難相信自暴自棄的國民黨有再起機會。國民黨確實表現太差了。馬英九是做為國民黨的「異類」,以形象清新而崛起。如同蔡英文也是做為民進黨的「非典型」,脫穎而出。國民黨的異類及民進黨的非典型,在兩黨沈溺於少數派心態時,特別為社會激賞。畢竟主流代表常態,社會大多數人就「社會共同體」而言,傾向溫和、穩健的主流,反主流永遠不易贏得選票。

在一般國人印象中,民進黨一直是做為反派角色而存在,台獨尤其是對現狀最大的反派。其實黨外時期,民主人士看似國民黨的反派,卻是進步民眾心目中的正派英雄,因為開放黨禁報禁、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等訴求符合社會心聲,民進黨的崛起及壯大得力於黨外遺產。當民進黨離棄民主議題,改打台獨牌後,正派英雄形象退色了。等到該黨為𥘵護扁家貪瀆而發動「本土政權保衛戰」,反派角色更是從此確立。

反派角色耍寶、為反對而反對、語不驚人死不休。呼籲停辦金馬獎和反對中華民國版「九二共識」、「憲法一中」,都是少數派心態作祟。明知這些對政黨再輪替有害,他們卻像自虐狂般無法自拔。看到今天民進黨的沈溺「獨癮」,很難想像當年他們曾為執政而通過目光遠大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氣度恢宏的<族群多元國家決議文>。

<台灣前途決議文>哪裡去了?

2012.11.27




吊足外界胃口的蘇貞昌民共交流佈局,拖拖拉拉,最後出爐,竟然定位為黨內意見整合平台,名稱維持台獨老套的「中國事務委員會」,而非最中性、最受社會期待的「兩岸事務委員會」。蘇貞昌稱此符合黨的立場,也就是<台灣前途決議文>內容。其實說它符合<正常國家決議文>還更恰當,<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形同作廢,今年總統選後眾所矚目的民進黨兩岸政策新思維,等於白忙一場。

為什麼<台灣前途決議文>形同作廢?因為其中的氣度及包容已不見了。該決議文曾指台灣「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經過九二年國會全面改選及九六年總統直選,台灣已成民主國家」、「朝野在國家認同上水火冰炭的尖銳衝突漸趨緩和,開啓了一致對外的契機」、「朝野差異已從國家認同的價值層面,縮小到確保國家安全與主權獨立的政策層面」。在一九九九年,這是何等氣魄、何等前瞻的思維。民進黨能開創政黨輪替先例,不是沒有原因的。

不寧惟是,二00四阿扁連任成功,民進黨緊接又通過了<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指建立台灣主體性主張「既非狹隘的地方主義,更非偏激的排外主義」、國民黨過去的壓迫「並非外省新住民的原罪」、國家認同「應建立在公民意識基礎上,中華民國認同與台灣認同應互相尊重、理解和接納」。如果說<台灣前途決議文>是強調民主優越性及確保國家安全下的一致對外,<一體決議文>就是強調對內和諧,消弭認同對立。台灣的民主轉型及「轉型正義」眼看即將成熟到位。

但二00六年扁家㢢案爆發,民進黨由阿扁及游錫堃領軍,府黨並進,展開了所謂「本土政權保衞戰」:凡是不利於阿扁的紅衫軍運動、司法起訴、罷免案,全是要推翻本土政權的陰謀。於是,民進黨前面兩個決議文都不算數了,0七年游錫堃主持通過了<正常國家決議文>,以現任總統、現任執政黨主席之身,否定族群與朝野和諧,質疑中華民國國號,要求台灣正名、制憲、舉行公民投票,建立新國家。

民進黨因貪腐而訴諸極獨冒進主義,完全逃不過多數民眾法眼。這已不是建黨初期的台獨,而是沒有理想、沒有是非的台獨。做為台獨新教父的阿扁更是貪污嫌犯,像杜魯門當年對蔣家的評語「他們一家都是賊」。而且阿扁0五年就已昭告天下,正名制憲是「自欺欺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明知自欺欺人還要欺、做不到還要做,恰恰說明了這些帶頭者在認真作假、假戲真做。其結果,不只民進黨遭到選民嚴厲教訓,甚至馬英九聲望及治績再差,都能連選連任。

而民進黨如果以為馬會搞垮國民黨,蘇蔡等人下屆選舉穩坐釣魚台,那將是嚴重誤會。首先,馬是馬,其他人是其他人,對馬英九失望未必對其他人失望。其次,國民黨無論如何「弱化」中華民國,中華民國都會存在,這是國人及舉世共識。反而在民進黨不承認中華民國及憲法一中下,中華民國不是弱化,而是可能搞砸,這也是舉世共識。

自0七年以來,民進黨謹守<正常國家決議文>不放。阿扁、游錫堃都已下台了,蔡蘇兩任主席仍忠實執行扁、游路線。「九二共識」都已寫入兩岸官方文書及中共十八大正式文件了,民進黨還堅持沒有九二共識。「憲法一中」明明是李登輝時代國統會的決議,蘇貞昌卻稱比「憲法一中」含蓄的謝長廷「憲法各表」不代表民進黨立場。

我方的「九二共識」及「憲法一中」提法,全部源自中華民國憲法。不承認二者,即是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不承認憲法所導出的憲政體制,也表示在我國憲法體制下從事政黨政治,卻要推翻憲法。蘇貞昌振振有詞的「民進黨立場」,既蹧蹋了<台灣前途決議文>,虛擲了藍綠和解及民共交流的契機,也辜負了黨外及創黨元老的氣魄與前瞻。蔡英文與蘇貞昌真的把民進黨愈做愈小了。

密室改革無法取信於民.

 2012/11/22


馬總統召集行政、立法、考試三長談年金改革,一副鄭重其事之狀,結果什麼也沒談成,還是馬個人唱獨角戲,會後做出「儘快改革,不能把責任推給後人」的宣示,而民怨所在的年終慰問金及軍公教18%竟然不碰。年金改革在全世界都是浩大工程,涉及人口半數以上,台灣尤其號稱「軍公教吃垮國家」,改革迫切無比。沒想到馬又是虛晃一招,不但密室決策依然,漠視民怨也依然。

馬如果作風不改,他只會更加證實<經濟學人>的評語:荒腔走板、老是搞砸事情的人。

馬好談改革,常說「今日不做,明日會後悔」。但改革關鍵不在做,而在做什麼及如何做。馬從美牛、油電雙漲、證所稅到現在年金改革等,問題都出在他密室決策、脫離(漠視)民意、一意孤行的做法。

例如政府吸收油電虧損,原有照顧弱勢及穩定物價之意,馬卻義正辭嚴指責虧損不能轉嫁全民,把這稱為改革;結果物價一飛沖天、消費力打趴、景氣打趴。證所稅也一樣,明明承認課不到稅,卻堅持上路,為馬個人面子不惜打趴股市,造成股民及證券業哀鴻遍野。

一而再再而三下來,民眾現在聽到馬講改革,已本能認定馬又在找窮人麻煩,又是一場經濟災難開始了。

為什麼民眾普遍不信賴馬的改革?因為馬從來不給富人加稅,以根本解決稅收不足問題,而是情願找升斗小民及一般股民開刀,油電健保勞保證所稅無不如此。至於年金改革,國民黨本來就是軍公教政黨,馬如何可能「自我改革」,顧及社會正義、職業類別正義,甚至更重要的世代正義?

軍公教福利優渥,外加年終慰問金及18%,同樣也是轉嫁全民,慷全國納稅人之慨,但馬不敢「義正辭嚴」。馬既不敢碰,就不能杜悠悠之口,不能獲社會共識。沒有社會共識,年金改革豈能不被馬搞砸?

民眾不信賴馬密室決策、「越改革越糟」的作風,召開國是會議不失為解決年金改革困境的更佳辦法。由朝野共同承擔責任及風險,社會共識將足以克服各種反改革阻力,榮耀及歷史地位則歸在位總統。當年若非李登輝召開國是會議,即不可能成功解決萬年國會、中止動員勘亂、回復憲政等棘手問題。

特別台灣不是正常民主及憲政國家,社會分裂及政黨敵對異常嚴重,國是會議正可做為整合社會各界的最佳平台。既然年金改革已是全國共識,為何不讓整個社會來共同背書?

遺憾的是,本身瑣碎不堪的馬竟指當年國是會議是疊床架屋,沒有通過任何有約束力的決議,一切還要回到體制內解決。官僚馬英九居然把凝聚社會共識的國是會議視為體制外,把有社會公信力的決議稱為沒有約束力。

馬是如何漠視民眾及民意,迷信官方權威(官方當然就是他本人及他的小圈圈),由此可見了。馬自我感覺良好的一連串「改革」,會帶來普遍社會驚恐、反感、無感,也理所當然了。



黨國幽靈還在徘徊.



1012/11/11

馬英九最近接受<亞洲週刊>專訪,好不容易承認油電雙漲時機不對,以後推動政策要多聽各界聲音,避免引發爭議,造成民怨。這對「永不認錯」、「永遠都是別人錯」的馬,堪稱一次難得的自省。然而,取消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如此廣獲民意支持的政策,居然只因為一小群退休軍公教人員抗議、軍系立委基於鐵票攸關連署提案保留慰問金,政府高層又突然變得支吾其詞、模稜兩可起來。這只說明一件事:黨國幽靈還在徘徊。

這群退休軍公教的抗議口號「罷免馬英九」、「不投國民黨」、「要造反」,無非是再簡單不過的洩憤語,是到口肥肉不甘失去的悻悻反應。但聽在心虛氣弱的國民黨政府及軍系相關立委耳中,儼然成了魯迅說的「於無聲處聽驚雷」。何謂驚雷?鐵票鬆動!為什麼鐵票鬆動那麼嚴重?因為國民黨倚軍公教為基本盤(事實上基本盤有諸多慣性,哪有那麼容易鬆動)。國民黨之不敢得罪軍公教,猶如民進黨之不敢得罪極獨選民,兩種懼怕都是黨國幽靈作祟。

民主國家的政黨大都趨近中間,討好最大多數選民,即沈默的螺旋那一塊。台灣的國民兩黨卻不同,討好的都是少數選民及特定族群。國民黨對軍公教的優渥簡直形同買票,台灣退休軍公教的待遇(過高所得替代率加年終獎金、一年三節慰問金)全世界絕無僅有。民進黨則拼命巴結獨派、提高老農津貼、反對本外勞薪資脫勾。兩黨不是不怕吃垮國家,就是不顧國家整體發展。

「黨國」的㢢病正在黨與國不分,視國家為黨之所有,不只國庫通黨庫,國家人才如國軍、公務員也視同黨「豢養」的人才,由此形成黨國體制的信賴保護原則。這種「我支持你、投票給你以交換你保護我」的信賴保護原則,就是至今朝野仍徘徊不去的黨國幽靈。其結果,鐵票部隊使選舉不公正,民主永遠上不了正軌;少數特權一起吃國家、吃其他人民;在同一國家內,其他人民淪為二等公民,他們才是一等公民,有如歐威爾<動物農莊>的名言:「所有動物平等,但有些動物更平等。」

執政黨「率獸食人」,把該用於建立健全社會的全民納稅錢賞給少數特權,當然是錯誤政策,取消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純然為了還給社會公道。無論國民黨執政或民進黨執政都必須記住,民選總統不是黨國繼承人,沒有人有權慷國家(人民)之慨,把人民納稅錢私相授受,用於照顧某黨忠貞黨員或討好特定族群,也沒有任何國會議員可以不顧普遍正義,只代表特定利益集團,形成什麼軍系立委、警系立委。軍人及警察屬於國家,根本不需特定國會代表,否則這又和黨國體制有何分別?

此外,信賴保護原則是指正當合理的信賴,退休軍公教的獎金慰問金正當合理嗎?黨國統治時期的私相授受可以在民主時代繼續適用嗎?特權階級吃定人民、吃垮國家,非要到引發大革命大暴亂,才肯相忍為國嗎?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立法權做行政權榜樣.

2012/11/2

王金平召集立院朝野協商,刪除無法源且不合理的立委補助,平均每人每年86萬,為國庫省下近億元。該一決議雖迫於民意,卻仍可圏可點。反觀馬總統薪水及國務機要費,竟比阿扁任內多;扁政府部分刪除的軍公教18%禮遇,又被馬總統恢復;政府再造計劃,員額不減反增;總統府自稱節能減碳,耗電量卻為歷屆之冠。連軍公教慰問金刪除,行政院也只試辦一年。立法權揮刀自宮,正可做行政權榜樣,啓動政府這部「吃錢機器」真正瘦身。

為什麼馬英九甘冒「公孫布被」之譏,也要讓他本人及軍公教福利優渥?因為軍公教是統治機器,從法國確立絕對君主制以來,軍公教就為所有威權政府刻意籠絡,軍隊用以壓制異己,官僚用以控制貴族、商人,教師用以洗腦國民。越是中央集權的政府,越需軍公教做為統治工具;軍公教越受照顧的國家,中央集權越得心應手。特別當政治體制已進入民主型態,國家還保留「一人意志」「一人決策」(李登輝及扁馬都是)時,軍公教更是捍衛政權的「鐵票部隊」。

「一人決策」違反民主正軌,十多年來台灣人民之飽受扁馬施政之苦,正由於他們決策一人說了算。再加上他們執拗而錯誤的「一人意志」,國家及全民的災難遂無法避免。必須到統治者的「鐵票部隊」成為「全民公僕」,不再是統治工具,民主才能步入正軌,「一人決策」才能受到制衡。因此立委將自己補助款(福利)刪除過半,改革意義無比重大,它讓政府機器瘦身及軍公教比照「共體時艱」,更無推拖藉口。

中華民國能不能脫出朝野競慷國家(人民)之慨的泥淖,讓即將破產的勞軍公教保重獲生機,讓「人事費用吃垮國家」的畸形預算就此打住,讓歲出歲入短差600多億、債務還本又600多億元的「寅吃卯糧」窘况有所改善,立院開啓的這波「無法源福利制度」大改革,無疑是關鍵因素。

歷史上的統治者及特權階級從來不會改革自己。立院這次拿自己開刀,證明立法權果然更接近人民,更像民主時代機構,更感受民意及輿論壓力,與馬政府一批不知民間疾苦也對民意無感的「黨國之子」大不相同。通常,內閣制國家的政治賽局在朝野兩黨間進行,總統制國家的政治賽局在行政權與立法權之間進行。這次立院各黨顯然已聽到民意呼聲,朝野一致做出反應。馬政府可以不顧國民黨死活,不聽民意,立委卻不能不自救,不能與六成以上要求改革軍公教(也包括總統及立委)福利的民意違抗,因為這些民意代表選票。

第二任總統由於不必再選,沒有選票壓力,可以我行我素,甚至與民意為敵。立委沒有這種幸運,必須時時回應民意聲音。因此,過去朝野兩黨的政治賽局即將改寫,逐漸轉向行政權與立法權的賽局。而現在,立法權既已在改革上做了行政權榜樣,立法院就該再接再厲,扮演改革火車頭,直到中華民國預算及福利回歸正道為止。

打橄欖球的變打躲避球.


2012/11/9

謝長廷登陸,踏出民共交流重要一步後,計劃明春再次登陸,以「捐贈導盲犬」開展兩岸人文關懷。謝的步伐沒有停止,但黨中央卻維持淡定,蘇貞昌似乎有意冷卻該議題,最大派系新潮更反對「憲法各表」。這種包括兩岸及國內迫切議題原地踏步的不作為,引起各界不解。許多人甚至意有所指的說「打橄欖球的變成打躲避球了」。

蘇貞昌是在打躲避球嗎?黨主席身負全黨團結要務,當然必須對有爭議事項力求兩邊平衡。但黨主席也身負領導重任,必須對開創性事業勇於承擔。如果黨主席像批評者講的,「只是乖乖站在民眾後面當跟屁蟲」,這不僅違反民進黨領導議題、「理念先行,群眾隨行」的優良傳統,而且有虧黨主席職守。

畢竟以台灣今日多事之秋,諸症並發,加上中共十八大完成換屆,兩岸問題胡習交棒,民眾對內政、經濟、財政、兩岸前景俱感焦慮,有輪替希望的反對黨若出現一個「太平天子」,不思作為,只等國民黨出醜,撿拾不勞而獲之果,民眾是斷然無法接受的。

為什麼?民眾務虛(意識形態)而不務實(國家治理)的時代過去了。以勞軍公教保危機及軍公教退休慰問金為例,兩黨都執政過,都大慷國家之慨,都對虧空國家財政負有責任,絕不是幾個立委開開記者會,「有嘴說別人,無嘴說自己」,就可交差了事。民眾會問,執政黨的通盤解決之策是什麼?曾經也是執政黨的在野黨的對案及對策是什麼?在野黨準備解決危機的影子政府又何在?

當在野黨只想避重就輕,什麼對策也提不出,這就是該打橄欖球的變成打躲避球,就是「責任怠惰」。民進黨只相信兩岸政策是自己罩門,其他沒有罩門,可以睡到馬英九任期結束。他們真的太看輕現在台灣民智了。

再以兩岸政策為例,中共由鐵板一塊的「一中原則」到「兩岸同屬一中」,再到「九二共識」、「一中框架」、「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在胡錦濤任內愈來愈有彈性,並已成為對台政策基調。受到中共彈性的鼔舞,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有了空間,兩岸關係終於出現突破。

相形之下,國共愈彈性,民進黨就愈僵化,國共愈和解,民進黨就愈抗拒,連自己主張的公民投票之中統一選項,現在也不承認了,連政黨政治所依據的中華民國憲法,亁脆也避而不談了。新潮流系甚至附和極獨,說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憲法,謝長廷主張憲法共識,無異主張一中。

二000年阿扁執政後,新潮流系急於與中共改善關係,當時他們有一句名言:「不要老是指望我們扮黑臉,我們也要扮白臉。」如今時移勢殊,唱白臉的又要唱黑臉了。這種真理會轉彎,依個人或派系需要而隨時曲解中華民國現狀的慣性,無疑是民進黨最遭民眾詬病之處。特別當舉世都在進行對話、和解、交流的全球化時代,這更是「歷史怠惰」。

而蘇貞昌如果不思改善民進黨的最大罩門,趁這兩年選舉大空檔,領導民進黨回歸常識及現實,這也是打橄欖球的變成打躲避球。民進黨錯失的時機,他必須負最大責任。

二0一四年七合一選舉,內政誠然重要,但民共常態交流同等重要,所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在兩岸對話基礎的九二共識及一中各表,都已被民進黨公然阻絕後,現在好不容易謝長廷又開拓了憲法各表這條路,也可能是最後一條路。如果民進黨連這條路都要阻絕,那蘇貞昌之前對民共交流的重視及強調,就是喊假的。

慷國家之慨觀念要改了

2012/10/22

由勞保破產危機引出的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爭議,讓全國民眾赫然發現,原來政府是如此慷人民之慨。這些人除月退俸及諸多福利外,年終還比照現職人員加發一個月半,名義是慰問金,實質是獎金。軍職公職經過多次調薪及「優退」獎勵,早已儼然社會強者,還要慰問什麼?真正該被慰問的窮人及各種弱勢者反而不被慰問。

前副總統呂秀蓮為此宣布放棄年終獎金,並稱她是鑒於國家財政困窘,勞工與軍公教所得相比不符公平正義,才自動放棄。呂秀蓮的行動媲美當年黃信介自動放棄終身立委資格,志在產生「登高一呼」效果。果然,行政院立即從善如流,回應該一呼聲。

社會對年終慰問金的撻伐,大多扯上藍綠歷史共業,質疑民進黨執政八年為何照發不誤,要等國民黨執政才良心發現。這種「藍綠一樣壞」的牽拖及比爛,其實沒有觸及重點。重點是時機。因為國家財政破洞過去尚不嚴重,是自馬政府執政後快速惡化,勞軍公農健保都出問題,改善財務破洞時機遂告成熟。

時機不到,朝野政黨永遠大慷國家之慨,「政府超載」或「民主的經濟結果」永遠是選舉政治之蠹,全世界都一樣。必須到危機真正發生,國家有可能破產(而不只是勞保破產),像希臘一樣,大家才會想到撙節開支。

而撙節開支,錦上添花的年終慰問金不過是其中一項。呂秀蓮提出要檢討的還包括:總統國務機要費及各級民代公費考察費、退休軍公教人員的18%及公股行庫的13%存款利率、公營事業及政府財團法人的人事待遇、公職人員每票30元的選舉補助款等。試想,光是今年年終慰問金就要編列202億國家預算,以上加總豈不達幾千億?

毎年有這幾千億省下,不只國家債務減輕,還息兼能還本,而且不需再挖空心思摳窮人荷包,這個也摳,那個也摳,連一點點存款利息都不放過(不要忘了扣除通膨,現在錢放銀行是負利),讓貧者愈貧,社會益趨貧窮化。

「政府超載」是選舉政治導致。為了贏得選舉,每一黨都在福利政策上亂加碼,或給富人及企業減稅,以換取執政權力。政客意圖以更慷慨之公共支出來打敗競爭者,不知道慷國家之慨其實是慷人民之慨,甚至慷未來子孫之慨、透支後代幸福,其後果無論政府舉債或通貨膨脹,受害的都是全民及國家總體經濟。新右派經濟學家說得好:「民主之於成人,猶如巧克力之於孩童,無止境的許諾,少量無害,過量就會生病。」

老農津貼在總統大選期間加碼到7000元,而國民年金只有3500元,為什麼老農要比自由業及小生意人更受政府照顧,道理何在?同樣收入者退休,軍公教比勞工月退多領一倍,道理又何在?這難道不是選舉亂喊價及盲目跟進的結果嗎?若說藍綠政客有歷史共業,這種選擇性加碼及虛假公平(因對某一階層公平,而造成對其他人不公平)正是。

從1990年代初許信良喊出「賣台糖土地,人民50年免稅」及民進黨打出老農津貼牌,以對抗國民黨的軍公教福利牌以來,朝野兩黨就陷入選舉競相加碼的囚犯兩難困境,使台灣這艘大船不堪負荷而逐漸下沈。這才是民眾議論年終慰問金時最該檢討的問題。

諾貝爾文學獎之輕與重.

2012/10/13

莫言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是中國人的榮耀,也是中國官方承認的榮耀。但中國及莫言本人必須同樣承認,在已成一體的世界中,世界桂冠的榮耀包含責任。沒有得到這項榮耀前,中國人充滿沈重期待,但責任是輕鬆的。得到桂冠後,中國人心情轉趨輕鬆,但責任卻開始加重。

羅蘭•巴特談「政治性寫作」兩種基本類型:法國大革命式與馬克斯主義式。前者是流血祭禮式,為革命暴力及種種不人道行為辯護;後者是原則堅持式,一切被歸入馬克斯主義既定框架中。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劉再復,在其當代文學史論著<放逐諸神>(1995)中指出,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之前,中共文學是馬克斯主義式,之後是馬克斯與法國大革命混合,文學為革命服務,其功能類似軍隊,努力尋找「歷史罪人」、清除「反動力量」,以致文學中具有的同情心及人道熱情逐漸絕跡,成為對人類不幸無動於衷的「冷文學」。

劉再復對八0年代中後期新的大陸文學寄予厚望,特別推崇作家能從單純反映現實的「第一視力」發展為穿透現實、表現荒誕的「第二視力」,說他們是魔幻的眼睛,像杜斯妥也夫斯基般自黑暗地下室看穿世界。他舉出莫言與殘雪兩個例子。

劉再復的論斷太早了,大陸作家這廿年的變化猶如中國一日千里的變化。本質是農民及軍人的莫言與本質是知識分子的殘雪非常不同。雖然二人同被歸類「感覺化」文學,但殘雪暴露地獄黑暗卻又渴望光明,如同她在<解讀浮士德>中,把魔鬼梅菲斯特詮釋為「本性就是愛」,把浮士德的追求詮釋為「由生命的縱慾狂歡達到詩意的反省,在反省中認清人的處境---」。莫言則把黑暗醜陋美學化、正當化,抹除善惡美醜界限。

相當程度反映中國官方觀點的<意識形態新論>(2006)一書指出,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津津有味的描寫一些很醜的東西,美化屍體、糞便,以極不恭敬的態度寫自己先人,五四以來作家共同尊奉的濟世救民、教育民眾、撻伐醜惡,到王朔、莫言都被反轉了。朱學勤指出,八九0年代中國文學現象兩大核心,痞子文學以王朔為代表,土匪文學以莫言為代表,前者專注城裡,後者主攻鄉村;痞子是一種解構,解構現有秩序和傳統,匪氣是一種張揚,誇示人性原始與本能。

朱大可<流氓的盛宴>(2006)更揭露,莫言自<紅高粱>系列起,就在他的鄉村敘事上不倦行走,以強悍的暴力主義,鋪陳謀殺、通姦、縱酒、剝皮、砍頭等酷語,廿一世紀初更將這些逼入美學的極限(如<檀香刑>),屠殺變成一種非凡的技藝,觀賞死刑則混合極度施虐與受虐的肉體狂歡(彷彿薩德)。

廿一世紀前夕,大陸學者提出未來要為中產階級寫作。莫言卻反對輕的、軟的、綿的(他所謂的中產階級)作品,要用一種民間(民族)東西與之對抗。而他的民間東西無非就是早年反右、文革時期淳樸農村最不堪回首的記憶。這些變態越軌的人性及極限人性,有任何偉大作家會從正面加以描述嗎?

一九七0年,鐵幕作家索忍尼辛在其諾貝爾受獎詞<為人類而藝術>中宣示,文學與藝術能拯救世界,全世界作家要「手拉手,完成我們沈重的使命」。一九七一年,拉丁美洲被殖民者良心聶魯達在其諾貝爾受獎演說中強調,只有懷著火熱的耐心,我們才能攻克那光輝的城鎮,給人類以尊嚴、正義和光明。連西方當代社會良心卡繆在一九五七年受獎演說都表示,藝術是一種手段,能讓同胞更清楚認識自己的真實處境,激勵他們去奮鬥。

諾貝爾桂冠既是文學工作者的無上殊榮,也是沈重負擔。莫言也許尚未料想提早獲獎,但他既已得獎,就有「沈重的使命」,不能再「躲避崇高」(王蒙語)、在反現代性及反中產階級路上走得太遠。現在是莫言及中國文學輕重易位的時候了。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看到理性務實的民共交流.

 作者:孫慶餘


2012/10/08

謝長廷登陸之旅,原以為私人行程不及政治,頂多「不期而遇」寒喧幾句,雙方不痛不癢而已。結果卻看到不太一樣的中共。無論謝碰到的是戴秉國、王毅、陳雲林,都頗了解台灣國際處境,也都同意某種程度解決。戴秉國甚至以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尋求國際參與空間,也是遭到國民黨政府打壓,形容台灣這些問題需要時間處理。中共了解台灣(包括民進黨)確實遠過於台灣了解中共。

從謝長廷福建東山島祭祖拭涙,被極多深綠罵到臭頭,可以看出,民進黨內部氛圍已不若十年前寬厚。整個黨已被極獨綁架或精神領導。這是扁政府第二任期最壞的遺產,蔡英文照單全收,蘇貞昌有意改變氣氛,卻隨俗浮沈依然。

十年前,扁呂二人尚以登陸祭祖為榮,呂回台後,大興土木蓋呂祖祠,阿扁則逢人就秀一張對岸高層字條。當時今天的深綠全無異議。沒想到相隔不過幾年,深綠對謝的祭祖拭淚,已解讀為「表演過度」,大加撻伐了!

誰無父母?誰無先祖?「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及「禮不伐喪」是兩岸共尊的中華傳統。為什麼謝長廷祭祖不能對祖先冒死渡海,為子孫找到安身立命之地的艱辛感動落淚?說謝拭淚就是表演、「討好中共」、「換取進入北京門票」的人有否想過,以謝在黨內的資歷及身分,需要靠這種臨時表演來博取門票嗎?謝的私人行程不是主隨客便嗎?

退一步想,即使謝的拭淚有表演成分,對民共和解不是加分嗎?為什麼台獨一定非搞到六親不認、血緣全部切斷為止?全世界有這樣不通人性的運動嗎?難怪民進黨在年輕選民的支持度上越來越低!

相較於深綠的嚴苛,謝見到的中方人物倒是頗通人性,願意聽你各說各話。你說沒有九二共識四個字(但有九二精神),他還耐心對你解釋當年辜汪會談兩岸文書往返始末。你談台獨運動成因,他說他能了解其中歷史因素,只是站在共產黨立場當然不能贊成。你提議用憲法共識取代九二共識、用憲法各表取代一中各表,他也表示尊重,雙方可以再討論。

許多民進黨人把這叫做統戰,說不要上了中共的當。但出乎人性、禮尚往來的,如果就叫統戰,那倒希望民進黨深綠人士對自己人也多搞搞統戰,別每天殺氣騰騰,「寬以責己,嚴以待人」,把政治弄成流氓及潑婦事業。

謝長廷這趟破冰之旅,與連戰七年前的「履霜堅冰,非一日之寒」不可同日而語。謝是薄冰路上,必須小心行走。但謝走得很好,在黨立場上該堅持的都堅持了,在個人理性務實上能表現的也表現了。中方的表現也很大器,如同李應元指出的:「雖然彼此立場不同,但會談氣氛非常坦率,雙方都抱著誠意與善意,嘗試互相了解。」謝為民共之間的互動方式起了頭,也定了調,即使謝是私人行程,其創立的「典範」仍值得未來沿襲。

平心看謝長廷撘橋之旅.

 作者:孫慶餘


2012/10/05

謝長廷登陸引來眾聲喧嘩,各種雑音都有。綠營是懷疑、憂心或樂觀其成莫衷一是。藍營是祝福、訕笑或反諷兼而有之。合理的看法卻是:登陸時機難得、破冰人選恰當、選擇題目正磪、過程順理成章。謝若成功,他將成連戰式黨內大老(大老比老大更適合兩岸折衝),民共交流也將水到渠成。對民進黨來說,謝此行定位應是撘橋者及搭橋之旅。

為何說登陸時機難得?與民進黨內質疑的中共十八大換屆、釣魚台衝突等「多事之秋」相反,民共關係突破在中共高層換屆前夕反而是好事,中共安排來訪也從未因事忙失禮,「中國式周到」舉世聞名。而台灣內部正逢選舉大空檔,馬政府為內政經濟焦頭爛額,聲望空前低落,正是民進黨「務實」而非務虛的大好時機。錯過中共換屈及國民黨慘澹、飽受中共抱怨時期,民共突破有可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為何破冰人選恰當?當過黨主席、行政院長、民進黨提名總統候選人及86年主要創黨者,有誰比謝長廷在民進黨內資歷更高了?有誰比他更早提出「一國(中華民國)兩市」「一中憲法,憲法各表」了?他才是最早的「一中各表」倡導者。而這正是兩岸交往的底線。蘇貞昌提名他負責兩岸事務或兩岸關係突破,合乎情理也合乎中共期待,是「正確的人擺在正確的位置上」。中國人講究「名正言順」,民進黨千萬勿以為還有比謝更適當的人選了。

為何題目正確?對於政治主張迄今格格不入的民共兩黨,個人訪問而不代表黨是最佳方式,訪問題目亦以民間事務為宜,赴「北京」參觀調酒既非政治性又充滿政治想像,確實是高明安排,可重可輕而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大陸學者說得好:「他不用也不是投降,而是來傳播友善,共產黨與民進黨間總需要替日後交流創造條件。」搭橋之旅避開惱人的政治議題、政治氛圍,更能為日後交流創造空間,這是民進黨與國民黨「破冰之旅」最大不同之處。

為何過程順理成章?有人認為謝祭祖哽咽是表演,說這話的人堪稱「政治泯滅人性」。誰無父母祖先,台灣先民橫越黑水溝,為後代尋找安身立命之處,後人能不緬懷恩澤、感慨萬千嗎?同時政治就是表演,連胡會不是表演嗎?更早辜汪會不是表演嗎?要看表演對生民國脈是否有助,能否突破冰封現狀,而非表演本身。如果用心及結果良善,任何表演都屬順理成章,值得稱許。

艾薩克森的<季辛吉傳>說,季打開通往中國之路後,「改變了美國公眾對外交政策的認識。直到那時,美國參與的世界事務都被描繪成善惡之爭。而現在,外交政策突然有了非常不同的東西,不再是好人與壞人的冷戰衝突,而是一張模糊難分、善惡相交的複雜關係網。」謝長廷搭橋之旅後,攤開在民進黨傳統信眾面前的,正是這樣一幅畫面。

「遠離顛倒妄想」不是妄想.

 作者:孫慶餘


2012/10/02

驚聞南懷瑾辭世,對從小就拜讀其著作及聽聞其禪法的我,不能無感。特以此文表達我對「死生大事」--解脫之道的關懷。自從近年吉兒•泰勒<奇蹟>著作及演講出來以後,「解脫之道」已變得越來越實在,而且非遙不可及了。 ---作者



自古以來,求解脫就是各宗教要務。佛教明心見性,道教服食養氣修真,全部不離「真」「性」;並稱二者本自具足,是「吾家故物」,不必向外馳求。仙佛真的在「各人心中」,眾生皆有佛性,皆可證道圓果,「一超直入如來地」嗎?歷代大師大德包括宋明理學都說是,都留下許多<語錄><會要>,還用各種辦法(例如棒喝)接引四方學者,讓你契入。但科學理性篤信者卻說不是,說這是幻覺,是神祕主義。直到吉兒•泰勒這位腦神經學家中風,才發現腦中果然有「真如」世界,待你挖掘、體悟。<心經>所說的「遠離顛倒妄想,究竟涅槃」原來不是妄想。

沒有腦科學的發展,腦內奧祕永遠不為人知。從左右腦的不同功能開始為人所知,到村山茂雄的<腦內革命>,再到吉兒•泰勒的<奇蹟>,大家終於明白,腦內確有兩個世界,人人皆可訓練,使之達到各自高峯,或使之協和無間,不再是現在的左腦壓制右腦(或理性壓制感性),成就成佛成仙的「最高人性學」。

泰勒歸納出的腦內兩個世界,大抵是:左腦主理性、邏輯、辯論、辯證、分別心等;右腦主直覺、感性、和諧、協和、無分別心等。左腦是語言世界(語言構築知識),注重因果時空順序,屬線性思考,注重計劃、算計、分類等微觀小事,關心自我(小我),我與他者、與世界有界限,因此苦多樂少,是人際關係取向。右腦是感覺世界(綜合性、直覺性知識),注重此刻、當下,屬非線性思考,注重整體、和諧、法喜等宏觀大事,關心大家(大我),我與他者、與世界無界限,並享受這種無界限(極樂)之感,是宇宙關係取向。

看到左右腦的功能,許多人不難發覺,右腦正是修行者所謂「真」「性」所在。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指的見的正是這個。<心經>如咒語般的「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妄想,究竟涅槃」,境界也是這個。<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要破的相正是左腦的執著,或稱我執、理性執著,「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然而離一切相就進入「真如」世界嗎?不是,還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檀經>的「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聖對,問聖以凡對,二道相因,生中道義」,就是要打破一切相對、一切二律背反,讓左右腦兼容並用,右腦反來導引左腦,左右腦融為一體,人法不二,此時才能「生無所住心」。

腦神經學家泰勒的珍貴發現,為人類找到通往「最高人性學」(無論你稱它涅槃、飛升、與道同體、與神同在)的門戶。不只成佛成仙的境界不再難解,像威廉•詹姆斯<宗教經驗之種種>的敘述也同樣可解:「透過祈禱,凡我有任何難題頹喪,都得到幫助、鞏固,使我增加力量。它是一個永不枯竭的、具有實效的公道、真理和威力的泉源。在我無力時,我不自禁向它求助,它總能把我救出苦難。」因為它就是你右腦,或你右腦才能接近神。

如何訓練右腦?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耶穌說:「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斷不得進天國。」

漁民生存權高於主權

 作者:孫慶餘


2012/09/26

七十多艘蘇澳魚船「為生存,護漁權」,開赴釣魚台抗議,進入三海里水域,官方護漁艦並與日方展開水柱仗,保護我方漁船。這是一次果敢而正確的行動,民主時代民權最大,主權不能違反民權,更不能以主權之名剝奪人民生存權。所以台灣漁民爭生存權,比保釣人士爭主權更值尊敬,也更應獲保護。

何況,釣魚台附近本就是基宜漁民的百年漁場,距中華民國領土彭佳嶼只140浬,比日方石垣島的175浬近;而且日治時期釣魚台歸台灣管轄,現在200浬經濟海域台日雙方更是多處重疊,台灣在重疊處捕魚並不為過。

誠然,以民族國家為基準建立的領域化國家,強調主權的排他性,亦即「有主權才有漁權」,沒有主權就會被驅趕、扣押、坐牢、罰款。因此連我國政府護漁,都不得不打著爭主權名義,堅持釣魚台是我國(明清也變成了我國)固有領土。

問題是,「現代主權」與「固有主權」之爭,苦的只是求生存、掙一口飯吃的小百姓。主權各執一詞,多久才能分出勝負?萬一打到國際法庭,敗訴了又怎麼辦?難道坐令漁民斷絕生計嗎?

這種舊主權觀念正是國際一切紛爭的源頭。為什麼不想想新的主權觀念,將有爭議的海域由軍事思考(武力守土、武力護漁)轉向外交思考(和平共存)、由資源獨享轉向資源分享呢?

魚是天然資源,是上天賜給人類萬物的生存物質。古代有聽說住在附近、靠此水產為生的人,因為主權及領海規定,不准入境捕魚的嗎?

即使到今天,各國領空領海尚允許無害通過,為什麼捕魚就是有害?而且釣魚台是無人島,台灣先民捕魚一直稱之「無人島」。能夠因為無人島一夕有了主權,附近海域就成了禁地嗎?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2浬領海的規定,針對正常領土是合理的。怎麼無人島,甚至只是一片大岩礁,也享有12浬的領海權呢?有任何安全或生存上的必要嗎?日本人還更惡劣,釣魚台20、40浬外就派兵防守,驅趕台灣漁船,其歷年壓迫台灣漁民的種種行徑,簡直把台灣當無政府之地。光憑這點,台灣官方護漁就絕不能手軟,馬英九宣示的「天天護漁」絕不能跳票。

不要忘了,釣魚台是台灣經濟海域,台灣漁民的生存權之爭更高過主權之爭。「人權高於主權」是新的國際思想主流。

針對這次抗議事件,日方派交流協會理事長今井正訪台,其目的應是解決紛爭。但雙方一交談,就重蹈主權各說各話覆轍,沒一絲和談氣氛,漁權問題自然全無進展。

爭主權難道就是台灣目的嗎?為什麼不擱置主權爭議,直接進入漁權?這不正是人民希望的嗎?不是馬英九<東海和平倡議>的主張嗎?馬政府千萬不要讓護漁及漁權談判又淪為一場政治秀了。

維護誰的釣魚台主權?.

作者:孫慶餘


2012/09/17

日本政府把國民手上的小島買回,完成國有化程序。這是內政行為,但因此舉破壞釣魚台現狀及國際默契,引起兩岸外交抗議及中共報復。中共甚至借機將該群島劃入本國領海基線,進行聲勢浩大的護漁、軍演,並發動全國上百大城示威反日。示威隊伍中,連絕不容許的中華民國國旗都出現了,顯示有意製造兩岸共同反日印象,接續稍早前國台辦發言人提議的「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兩岸共同維護主權」。

兩岸有理由共同維護主權嗎?這得先看釣魚台主權誰屬。而從現有證據看,兩岸的主權宣示都屬「馬後砲」。1895甲午戰爭前尖閣諸島被依「無主地」收歸日本版圖,清廷並無異議;1972年美國將釣魚台做為冲繩屬島一併交還日本,當時國共雙方也無異議(台方曾私下對美表示異議,但不是基於主權問題),反而是海外及台港校園掀起保釣熱潮,逼使兩岸政府不得不虛應故事。

兩岸政府為什麼只能虛應故事?顧慮對美關係是其一,最重要原因是由清朝到民國,都不曾真正擁有釣魚台,更談不上「有效管轄」。1972年官方版的<中華民國地圖集>,釣魚台即被歸入世界地圖,屬<琉球群島圖>,名稱是尖閣群島。而相反,日本對釣魚台的有效管轄,扣除美軍託管期間,總共長達百年。硬指百年合法管轄者不是主權國,而是「竊佔」,這在現代國際法上說得通嗎?

台人喜好說我方漁民長期在「釣魚台」附近捕魚,該地距台灣又比日本本土近,噶瑪蘭㕔志也有提及,應歸我方。問題是,距離及稱呼並非主權充分條件。葡萄牙人最先稱台灣「福爾摩沙」,難道台灣該歸葡國嗎?同時琉球距釣魚台比台灣近,琉球人在該地捕魚時間更久,若依同樣邏輯,他們將比台灣更有資格宣稱釣魚台主權。而這個比台灣更具資格的琉球,卻不幸早於1871年被宗主國日本劃歸鹿𠒇島縣;更不幸,17世紀初日本薩摩藩已控制了琉球行政。這也讓以琉球宗主國自居,自認屬於琉球的就該屬於中國的「固有領土說」難以為繼。

「固有領土說」是釣魚台問題糾纏不清的源頭。中共學者隨便以<三國志>、<隋書>等疑似到過琉球(未必是台灣)的說法,便指台灣是中國固有領土。台灣也以<噶瑪蘭㕔志>的提法,硬指釣魚台是台灣固有領土。近年中國興起一種「發現即佔有」理論:我先發現了你,我就等於佔有了你。這種理論荒謬之至,哥倫布發現美洲等於佔有美洲嗎?那後來如何會有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何況發現並不證明最先發現(琉球人比中國人更早發現釣魚台),文章提及也不證明實際擁有。把不可靠的地方筆記當事實,或把私人隨筆當事實,全然不看正式文件,就大膽宣稱某地主權,這正是兩岸現在的做法。

誠然,日本不能獨吞東海龐大天然資源,基於各種地緣及歷史緣故,海峽兩岸應有分享權。但這絕非主權之爭,宣示主權需有擁有或有效管轄證明。兩岸要維護主權前必須拿出「釣魚台屬於我國」的確切證據,對國際才有說服力。否則就只能回到「擱置爭議,資源共享」的原有訴求來。

知識份子需要烏托邦熱情

作者:孫慶餘.


212/09/15

近日發現,外國人向我國申請入境簽證,申請者國籍欄竟有「烏托邦」一項。有人批評這是政府搞烏龍,外交部領務局以「年代久遠,已不可考」回應。其實烏托邦不只是虛幻的理想國,還是無國籍或喪失國籍者的慰藉。在二戰結束、聯合國落實民族自決原則前,世界不知有多少無國籍或喪失國籍者,入境國國提供他們「烏托邦」選項並不為過。同時人類確曾長期追求該一樂土,歐美兩洲在十九世紀都曾出現好幾個實驗性烏托邦,成為廿世紀共黨建國的先驅。說一個人的國籍是烏托邦並不可笑,說現代知識份子不再有烏托邦熱情才更可悲。

烏托邦常被理解為完美社會,它是知識份子的創造物。從柏拉圖理想國開始,歷經摩爾<烏托邦>、黑格爾「世界精神自我實現」、馬克斯共產世界,以迄歐文在美洲親手建造「新和諧村」、俄國第一個共產國家建立,「完美社會」終於在人間出現。當然,完美社會是不可能的。史達林、毛澤東、高棉波爾布假完美社會之名犯下的屠殺暴虐,比不完美社會理直氣壯,因此更殘酷可怕。而所謂的革命先鋒黨,也無例外成了「新階級」。

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及海耶克<到奴役之路>,都預見了這種景況。但揭發最徹底也最入骨的是南斯拉夫的吉拉斯。他的<新階級>及<不完美社會>,連同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島>,像暮鼓晨鐘,在七0年代初震醒了對共產主義猶有幻想的許多人。吉拉斯說,<新階級>寫某種英雄的悲劇,他們追求一個完美的烏托邦,最終卻證明完美社會無法實現,宣揚無階級社會的英雄反而成為新階級。如同歐威爾<動物農莊>名言:所有動物平等,但有些動物更平等。

吉拉斯的救贖之道,是承認社會不可能完美的事實:「我發現自己錯了,於是決定傳播不完美社會的異端訊息,反抗一黨專制、無人道及強制團結。在我看來,對於更高權力的反抗,是人類創造力的表現。」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烏托邦幻想破㓕、烏托邦熱情依然不減的知識份子及革命者。

完美社會的失敗並不證明烏托邦失敗,「完美社會」理想可以改成「較美好社會」,烏托邦倡導者也可以是「成功不必在我」的公共知識份子或理想主義行動者。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烏托邦熱情,社會及文明才能找到繼續向前動力。

關於較美好社會,把烏托邦熱情抬高到「希望核心」的布洛赫指出,烏托邦是面向未來的,屬於「尚未」範疇,現在不存在的,未來可能存在,現在部分存在的,未來可使之更完整存在。他擔心人類喪失或缺乏了烏托邦熱情,將被永遠封閉在「此刻」中,世界不再為正義抗爭,不再有追求更美好社會的理想。而未來學家杜佛勒則樂觀的預言,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及人類智識的增進,像歐威爾<一九八四>那種極權烏托邦,或赫胥黎<美麗新世界>那種反烏托邦,將成陳跡,未來有望出現較美好的「實烏托邦」。

關於公共知識份子及理想主義行動者,當代西方刻劃的圖景大多是灰黯的。維諾克<知識份子的世紀>描繪了廿世紀法國知識份子由正義介入(德雷福斯事件、反法西斯運動)到意氣用事(沙特時代)的過程。鮑曼<立法者與闡釋者>宣告了立法者知識份子的結束,「古老的、承載過多期盼的美好社會藍圖已顯得虛假和幼稚,這導致了知識份子勇氣的喪失或夢想未來能力的喪失。我們的時代絕不是一個擁有烏托邦的時代。」而賈可比<最後的知識份子>䢀脆斷言公共知識份子的消失,未來將只剩下用字艱深,充滿學術用語及經濟數據,只為某一方、某一立場寫作的學者專家。

沒有烏托邦熱情,就不可能有終極關懷、普遍關懷的知識份子。無聲無臭死在玻利維亞叢林的切•格瓦拉,之能受到世世代代人崇敬,不為別的,只為他拯救中南美洲人民的烏托邦熱情。他情願當游擊隊,不願當部長,卡斯楚等人的目標是政權,他的目標卻是人間正義,如同兩世紀前完成美國獨立又到法國幫忙革命的潘恩。對他們二人來說,烏托邦並不虛幻,烏托邦熱情才能使他們一往無前、「成功不必在我」,超越權力與名位誘惑。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不該任焚燒金紙繼續泛濫

2012/09/03

台灣高中以上程度,都讀過國文課本宋高菊卿的清明詩「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或清袁枚的祭妺文「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詩文情真意切,浪漫感人。但同樣的場景,用到現代都會區的農曆七月燒金紙,就一點也不浪漫感人,而是煙霧瀰漫,令人窒息,有嚴重汚染及健康問題。為什麼這麼不衛生的習俗,政府卻不禁止?民間(尤其是商家)還愈燒愈多,仼憑空氣惡化?

燒紙錢是媚事鬼神的行為,猶如陽間行賄送紅包。多數燒紙錢者認為焼越多,回饋越大,財利健康滾滾而來;或至少招福遠禍,「有吃有行氣,有拜有保庇」。民情如此,難怪官場貪污腐化繼起不絕,民間送紅包習以為常。而奇怪的是,近年國人喜歡養生,各種生機飲食、無毒環境追求若渴。喜歡養生的國民,拜拜時仍大燒金紙,汚染大地、鄰人、自己,大家不覺得二者有矛盾嗎?

問題出在功利主義趨勢。台灣民間宗教研究者指出,國人拜拜中的社群意義已逐漸淡薄,滿足個人現實需要的意義相對增強。換言之,大焼金紙的人,絕大多數是為個人私利。為了個人利益,可以汚染整個社會嗎?政府能不立法限制或禁止嗎?同時燒金紙的人有想過,鬼神真的需要這些金紙嗎?有了香燭及大批供物還不夠嗎?

紙錢在中國原是用於死者而非鬼神的東西。漢代以前,以玉石、錢幣陪葬。漢代加入財寶。魏晉開始用紙錢送葬,但不焚燒。至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才焚燒紙錢送葬。這個習俗的由來與佛教傳入有關,印度、中亞盛行火化,認為火化祭品(供品)可傳給死者。宋代清明詩及清代袁枚祭妺文談到的「紙灰」,即是源自唐代,與佛教有關,又為道教承襲的祭亡儀式。

既然是祭亡,紙錢為什麼又在台灣、東南亞被逐漸用到祭祀鬼神?而且越燒越多?這可能與命理師與風水師的「踵事增華」、推波助瀾有關。問題卻在,鬼神原不需要金紙,活人擅自燒給祂們金紙,這樣對嗎?大家忘了孔子說的「非其鬼而祭之,諂也」嗎?所有的祭祀儀式都應隨時代不斷改良,化繁為簡(如三牲已改為盒裝餅乾糖果),為什麼燒紙錢反而化簡為繁,變成諂媚神鬼的工具?這種違背傳統善良習俗、敗壞民心的作為難道不該制止嗎?台灣大街小巷每到農曆七月及每月初二、十六的烏煙瘴氣,難道該仼其繼續泛濫嗎?

工商業社會大焼金紙,其實非常不可原諒。一是代表科學文明的現代企業,為何比古代人的「敬鬼神而遠之」迷信,由敬變媚,由拜變賄?二是現代注重環保,燒那麼多金紙對嗎?不怕金紙中的重金屬及揮發物造成危害嗎?何況鬼神未必需要金紙,燒金紙給鬼神幹什麼?朝野上下及民間確應合力導正風俗,還給台灣乾淨空氣,拜拜不要燒那麼多金紙了!

總統不宜尋在野黨開心.


2012/08/29

台灣經濟前景堪憂,經濟表現在亞洲各國居末,出口連半年負成長,外資陸續看衰及撤出台灣,國內投資意顥低落,物價飛漲,百業蕭條。08年金融海嘯期間,企業還流行放無薪假,還有遠景,現已改為直接裁員,看不到遠景。台灣不是沒錢,銀行斕頭寸充斥,只因缺乏遠景,不敢投資,馬政府卻認解決不景氣靈丹是開放更多陸資。這些國家失去方向、經濟失去動能的大事,亟需朝野集思廣益、共商對策解決。想不到總統府卻在最近指稱,是在野黨多次拒絕朝野對話,不是馬英九無誠意。

民進黨「八次拒絕馬邀約」,請問是由誰邀約?通話對象是誰?通話後有無下文?民進黨承認只有一次試探性邀請,連朝野對話議題、何時見面都未涉及,遑論邀請函。總統府把一次當八次,把中間人的禮貌性通話當正式邀約,甚至把馬英九的自說自話也當邀約,這是顯示誠意嗎?還是顯示馬根本不想朝野對話,只想以「小動作」交差了事,並趁機虧在野黨一下?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尋在野黨開心了。

事實上,馬不想朝野對話,從他當選連仼以來對各類爭議的自行其是、自我感覺良好,不難看出。油電雙漲搞到萬物飛漲、國內百業蕭條,馬全部推給全球因素。美牛案、證所稅案,自毀政府誠信,股市受害至今,馬卻把強逼立院通過當成決策英明證明。他沒有一件事需要反省,所有黨內的不同意見或挑戰(如郝龍斌、胡志強),他都火速將之壓平。「一人獨治」的結果,馬已越來越怕聽壞消息,走上古來昏君的道路。連台灣景氣如此嚴重衰退,吳敦義都不得不討好的說「眾人皆差我還好」,財經內閣陳冲等人也只敢報喜不報憂。馬團隊內部尚且諱疾忌醫,馬還能聽得下在野黨聲音嗎?

然而朝野對話是民主機制之一,總統與在野黨領袖老死不相往來絕非正常。身為民選總統,本來就該依民命行事。而民命希望兩岸和解,更希望朝野一起關注人民食衣住行及國家方向。例如馬一向迷信陸資及兩岸經濟互補,但現在兩岸漸呈競爭關係而非互補關係,政府的對策是什麼?房價在馬任內飆高到年輕人「養房子養不起孩子」,馬政府卻準備取消奢侈稅及再度標售國有地,其意圖是什麼?菜價在油電雙漲後隨百物俱揚,近兩個月颳風期更連番哄抬,看不到有效平抑,政府到哪裡去了?屢創天價的油價也一樣,漲價真的沒有止境、小民的哀號真的無法上達天聽嗎?

人民已經窮到這地步,馬政府還要使他們更窮,這正是失能政府「一人獨治」的必然。馬英九還有三年多任期,除了朝野集思廣益、共商對策外,實在難以想像未來幾年台灣如何熬過。馬如果還願證明自己尚未諱疾忌醫到聽不下不同聲音,那就拜託總統府莫再算計在野黨拒絕幾次邀約了,只要能促成朝野高峰會,針對當前國家及人民困境開始對談,一定能談出對策來。即使暫時談不出對策,對話就是朝野和解的一大步,那功勞絕對是記在埶執政黨身上,尤其是馬英九身上的。

<索多瑪一二0天>的世界

2012/08/26

李宗瑞案從艷照依次曝光、迷姦碟分段流傳到主角從容逃逸、藏匿,最後通知投案、警方協助到案,以及投案後供述,整個過程及社會雰圍,都不像在面對一個令人髮指的性侵大案,反而像在開一場喧鬧淫邪、「過屠門而大嚼」的世紀饗宴。這不得不令人聯想到薩德<索多瑪一二0天>的世界。

索多瑪一書描繪的是長達百餘天的集體性侵、性虐(包括虐殺),殘忍情節令人髮指。薩德的世界只有兩種人:享受者與被享受者,或獵人與獵物。獵人是浪蕩子,享樂是唯一目的。獵物是物化的客體,除被享受外,什麼也不是。愛情帶來責任,責任的負擔會成為尋找新快樂的障礙,騙走未來享樂,所以愛情(一夜情)只限於享樂,一旦獲得滿足,雙方便再無瓜葛。在薩德觀念中,只要涉及性,女人幾乎不是人,縱慾狂歡應該社會化,身體所有洞口及性器官亦該被宣布為公有物,人人有權享用。

以上這幅畫,不正是李宗瑞嚮往的世界嗎?李宗瑞迷姦碟或合姦碟在台灣引發集體窺視慾,不正表示許多人心中都有一個隱密薩德嗎?

薩德是十八世紀啓蒙時代的產物,但他走向另一極端。如果說康德追求的是絕對的善,薩德就是「反面的康德」,追求絕對的惡。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伊凡•卡拉馬助夫被認為最先宣告「如果沒有上帝,一切皆可容許。」其實最早宣告且身體力行的是薩德,他把「一切皆可容許」用在糟蹋理性及自由上。理性可以為善(如康德的無上律令)服務,也可以為惡服務;而在薩德的狂歡世界中,性侵、性虐、虐殺,甚至納粹式滅族屠殺,都可以容許,宇宙是作惡及色狼的宇宙。

卡繆的劇本<卡里古拉>全篇模仿薩德行徑,主人公對自己的荒唐不只無悔意,還為他能玩弄愚弄所有人而洋洋自得,說:「我生存、我侮辱、我殺戮、我運用一個毀滅者狂暴的權力。和這相比,造物者的權力只是孩童的遊戲而已。」「一個人如果能徹頭徹尾馴服於命運黑暗的衝勁,權力便不會有止境。」

當然薩德作惡的權力是有止境的,他兩次被判死刑,成為唯一在君主制、共和制、帝制下都服刑的人,最後死於瘋人院。李宗瑞只要是活在正常社會,他的「完美風暴」也將有止境,<金瓶梅>中西門慶的到處奸淫及逍遙法外,絕不會在他身上重演。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什麼樣的社會才有什麼樣的人。薩德不只是活在啓蒙時代,也活在西方最快樂、最淫亂的洛可可時代。法國大外交家塔列朗追憶說:「誰要是沒有在一七八九年前生活過,就等於從來沒有生活過。」什麼生活?福克斯名著<歐洲風化史>指出:「洛可可時代把一幅安樂歡娛的世界呈現在我們眼前。這個伊甸園確實存在過,後來卻永遠從地面消失了。」

福克斯稱這時代為「風流世紀」,它的盛況,即使是古希臘、羅馬的最輝煌糜爛期,歐洲人也未曾見識。這個世紀最常掛在人們嘴上的話是「好好幹」,男歡女愛暢行無阻,源自路易十四、十五宮廷文化的騎士作風,成為調情手腕,「到處都說女性至上,到處都是風流多情的法則在起作用」、「而風流的實質,是女性成為享樂的工具,成為肉慾活生生的化身,從而登上女性至上寶座」。

福克斯的另一著作<歐洲情愛史>也指出,這個時代的最高準則是肉慾祟拜,「媚」是美的標準,女人習慣貼上美人痣,展露酥胸、曲線、風情,「愛情不是滿足而是遊戲」、「銷魂之後,不是覺醒,而是新的歡娛」、「享樂是人生至死不渝的伴侶,人們甚至死到臨頭還在調情」。

法國「風流世紀」發展到顛峯,出現薩德這樣的淫魔毫不意外。而台灣夜店文化興盛,跑趴女蔚然成風,幻想仙履奇緣、釣富二代凱子的女性前仆後繼,會出現富二代淫魔是意外嗎?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民進黨只能努力向前

2012/08/16

民進黨公職最近掀起登陸訪問潮,中國事務部及中國事務委員會相繼有影,一名該黨立委並從人權角度主張陸生納入健保,比照外國學生。這些該做而被長久延宕的事,好不容易開始「投石問路」,立即傳出反對的電話塞爆黨中央,自居極獨代言人的游錫堃也在中常會前重話抨擊,指人民現在關心的是物價上漲、高失業率等問題,民進黨若一味中國熱,人民將徹底失望。兩岸互動交流居然被曲解為中國熱,內部經濟問題居然被拿來解消兩岸往來問題,這正是極獨繼續延宕兩岸事務的策略。他們無力阻擋國共往來,就拼命阻擋民共往來。

蘇貞昌的看法顯然更務實而符合大多數人民期待。他說與對岸交流「是希望大家能積極正面對話、互動,不是急於去做什麼,重要的還是把台灣守好。」如果物價上漲可以成為中止兩岸交流的理由,那豈非所有有內政問題的國家,都該等解決完內政問題,再來面對外交問題?世界上有這樣的國家嗎?同時人民最失望的恰是民進黨深閉固拒、逄中必反的兩岸態度,而不是理性互惠的兩岸交流。游錫堃所謂的人民,也不過就是那不超過5%,卻發揮十倍反對聲浪的極獨民眾而已!

極獨不等於深綠。深綠是堅定的本土派,極獨卻是頑強獨派。極獨常把自己等同「台灣人」,就像極統保釣人士把自己等同「中國人」,不和他們一樣極端莽撞就不是台灣人、中國人;當然依他們的邏輯或策略走下去,一定非搞到兩岸之間或中日、日台之間兵戎相見不可(不要忘記馬英九仼台北巿長時曾宣稱為釣魚台「不惜一戰」)。任何政黨若極獨或極統當道,或大多數黨員受制於少數極獨極統,該黨一定是極端及偏見盛行,理性及和解退位,例如蔣介石當總裁時與中共誓不兩立的國民黨,游錫堃當主席時對紅衫軍暴力相向的民進黨。

極獨人士從不思考,民主政黨不能是法西斯或極權政黨,反對黨也不是反抗及對立的黨,它的真正定位是「未來的執政黨」,執政黨該有的節制及執政準備(亦即影子政府),它都該具備。何況民進黨已執政過八年,沒有理由以施政局外人自居,執政時是一副「四不一沒有」、息事寧人面目,要掩飾貪腐及回復在野時又是一副不依不饒、強人所難面目。兩岸政策也一樣,當馬政府都已正式將九二共識寫入兩岸文件,兩岸進入不可逆轉的交流、和解、互動階段,反對黨能繼續宣稱沒有九二共識,繼續杯葛兩岸協議嗎?難道反對黨不承認人民選出的政府,準備自己一執政就撕毀兩岸協定嗎?

蘇貞昌一改扁政府末期及蔡英文時期逢中必反的做為,不只是民意大勢所趨,也是民進黨是否擺脫極獨、終竟成熟的指標。民進黨公職競相登陸訪問,這不是一味中國熱,是民進黨加緊補功課,把過去荒怠的時間贖回來。民進黨設中國事務部及委員會,也是為加緊了解中國,努力實現「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對手」這句格言。如同胡適的話,民進黨既然「做了過河卒子」,就「只能努力向前」了。

政黨瑣碎化的警訊


2012/08/13

蘇貞昌擔任民進黨主席後,「理性問政、協和黨內、兩岸務實」懸為目標。其做法為(1)尋求常態問政,避免兩黨敵對;在倒閣案及美牛案中,力勸立院黨團克制,強調「即使林益世㢢案發生,民進黨政黨形象仍未贏過國民黨」。(2)廣結善緣,黨內派系、黨外社會賢達都要拉攏,族群間更力主包容。(3)與對岸關係,放出「希望成為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民進黨主席」訊息,中國事務部與中國事務委員會相繼成立,兩岸江陳八會民進黨反應亦較過去節制,和解的意圖極為明顯。

問題是,民進黨自扁政府末期躍入極獨路線後,蔡英文四年並未將該黨帶回常軌。由「包圍陳雲林」、反ECFA到大選反九二共識,蔡都一馬當先;她的「台灣共識」也是強迫共識,違背多元包容;她的「中華民國是台灣」,更連「中華民國一中」都排斥,留下諸多激進遺產。同時蔡卸任後,又和蘇貞昌搶著發光,蘇要訪中國,蔡也要訪中國,蘇提政策,蔡也要藉小英基金會提政策。

民進黨體質未變,再加上兩個太陽發光,不只該黨會「曬傷」,如果不夠警覺,該黨還可能進一歩瑣碎化,因為逃避問題、競相務虛而歩向衰敗。

蔡是民進黨瑣碎化的第一個來源。她過去常不針對問題談話,故意採咒語方式反覆打轉,把原本有意義的內容模糊化,變成似是而非。這是一種浪費社會成本的瑣碎及務虛。如今她黨主席下台,又開始另一波類似過程。如民進黨主席選舉,許信良等人挺她,她馬上宣稱保持中立,唯恐被許利用。如小英基金會明明是總統選舉補助款成立,叼綠謍的光,她竟說成立茶會不是政治場合,不邀綠營天王與會,政治人物送來祝賀花籃,名牌也被她下令拿掉。

蔡不想染指政治了嗎?當然想,否則她不會和蘇搶搭訪問大陸列車,她的基金會網站也不會開「想想論壇」,大談政經及兩岸議題。一方面想要,二方面撇得一乾二凈,彷彿局外人,這就是蔡英文式的逃避及不乾脆。她已經讓民進黨及自己空轉了四年,她還準備繼續空轉下去。

扁家是民進黨瑣碎化第二個來源。曾造成該黨危亡的阿扁,不只不反省錯誤,還把自己當政治犯對待,逼民進黨就範。最近扁媽求蘇貞昌救扁,連替陳致中找頭路,加入民進黨選立委的話都說出來了。扁家及極獨人士把政黨當私器,不管政黨死活,阿扁夫妻至今無一句道歉之詞,扁家甚至威嚇民進黨「誰沒有拿我家錢」(那其實是捐給民進黨的錢)。民進黨如果一直不敢要求阿扁道歉,在救扁問題上該黨只好繼續務虛。他們不知道,大多數民眾並不希望長期關押前國家元首(連深藍的郝龍斌都主張讓扁保外就醫),關鍵在阿扁必須為他的錯真心道歉,如同全斗煥、盧泰愚。民進黨若能就這件事給個說法,該黨亦可脫出最大泥淖,重新出發。

極獨意識形態是民進黨瑣碎化第三個來源。一九六0年丹尼爾•貝爾的<意識形態的終結>指出,西方政黨正在轉向關注經濟及民生,政治意識形態爭執已因福利社會共識而化解。九0年代初福山的<歷史的終結>更指出,自由主義式民主已在世界獲勝,政治意識形態爭執已經終結。但反觀台灣,獨派始終糾纏於政治意識形態爭執,遲遲不轉向經濟、民生關注,並把自由民主制度當成意識形態鬥爭的安全、方便舞台,完全扭曲了歷史進程。這不只使當初民主運動先驅的犧牲奉獻白費,也使「民主之子」民進黨陷入民主倒退危機。

瑣碎化是民進黨躍入「政治正確」後的現象。務虛而不務實,見小不見大,欠缺國際視野,原以為是國民黨最大病徵,沒想到民進黨卻後來居上。民進黨能不能避開衰敗,在馬政府極度冷漠無能中,成為人民新的希望,就看蘇貞昌現在設定的目標是否日起有功,讓民眾一新耳目了。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預言滿天飛的「地下政治」.

2012/07/30

台灣歷次大選,候選人除枱面上較勁外,枱面下求命理及鬼神指點的亦不少,形成「地上政治」明爭、「地下政治」暗鬥的有趣畫面。雖然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政治人物被迫公開避談這塊,但命理及法術高人的神奇事跡,依然不脛而走。電視節目自1996台灣第一次民選總統以來,也每次請多位命理專家預言勝敗。今年總統大選,「地下政治」同樣熱鬧。馬英九當選後,一連串政策錯誤把台灣帶向人為經濟災難,更使2016議題提前發酵,鬼神及命理預言滿天飛。

電視上的預言,事後大多不驗。例如一位號稱國師的占卜師,每次預測總統當選人都失靈。而預測正確的人,又往往缺乏過去有力預言佐證,予人瞎貓碰到死老鼠之感。倒是有位兩根棒棒測命的朋友,極其靈驗,2010五都選前二個月,且一再測出民進黨四勝(只有北巿落敗)。連勝文槍擊案當晚,台大醫院報告傷勢嚴重,大家問她傷勢,她說只有輕傷,但因槍擊案效應,棒棒顯示民進黨新北巿輸了。第二天投票日,一些美國返台朋友請吃午飯,要她再測五都選情,結果台中也輸了。即使如此神準,她反覆測蔡英文會在馬蔡票數愈拉愈近下險勝,卻失準了。

預言事涉鬼神或命運,像屈原<卜居>說的:「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如果小自個人小事,大至國家大事都能測出,還需要上帝及「宇宙黑盒」嗎?人類就變成上帝了!所以一般命理師只要十件命中八件,就算高人。至於總統選情,牽涉變數極多,測不準是正常的。物理學上混沌理論的出現,恰可解釋鬼神命理失準這點。通常高水準的命理師及通靈人談過去,大多靈驗,預言未來,則較困難,緣於前者已經發生,有跡可尋,後者尚未發生,只能依宿命論判斷。而宿命論的最大挑戰正是變數,包括混沌理論的微小變數。

宿命論者以為命運是前定,人力不能扭轉。混沌理論卻吿訴我們,微小的波動(如這次大選的九二共識)可能發展成不可預期或控制的大傷害。一隻美國西海岸蝴蝶的拍動造成太平洋颶風,就是此理。關鍵在這微小波動是非線性的,人類的許多行為、神經功能、心臟跳動等也是非線性的,無法用一般數學及缐性方式預測。近年台灣醫病關係緊張,正在病人家屬以線性思考責成儀器或心臟跳動,認為一切數值可預測(有規律),出了差錯就是醫生責任,殊不知有些數值是非線性的,小波動可能產生無法預測的大意外。餘此類推,越符合非缐性範圍(如「大位不可智取」)的人類命運,越可能測不準。同時當人類行為變得無比複雜及不可計算,「未來」也愈不可測。

在人類對未知、未來充滿焦慮,急於求解的心理下,命理師及通靈人的預言確實迷人。中國史上最偉大皇帝之一漢文帝會聽賈誼談鬼神聽到忘我,落下「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譏評,司馬遷<史記>會記賈誼聽長安街上卜者司馬季主談命,聽到恍惚若有所失,都是預言迷人的證明。尤其馬英九的跛腳牽動朝野內外消長,「地下政治」預言滿天飛的盛况提前來到,又何足為奇!

當電影中角色跳出銀幕殺人.


2012/07/22

有沒有人設想過,電影中的角色會跳出銀幕殺人?大概沒有,因為這不合邏輯。

但不合邏輯的事發生了。一個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神經學博士班中輟生,化身為<蝙蝠俠>劇中壞蛋角色,在影片放映途中,配合劇情,向觀眾開槍掃射,造成十二死五十八傷,被逮後並稱他就是劇中的「小丑」,也就是蝙蝠俠的死對頭。

以前大家常說人生如戱或戲如人生,現在更深一層,已經人戱不分、虛實難辨,進入布西亞所指的「超真實比真實還真實」的境界了。

人類技術及智能史上最大分水嶺式事件,無過廿世紀的影像革命。以往只在夢中及幻覺中出現的場景,活生生變為影像(真實或擬仿)出現。而真實的人事物影像如新聞影片雖不能複製,擬仿的影像卻可不斷複製及增生,變成有頭有尾的「超真實」故事。

在影像製作人及電子媒體的刻意操作下,超真實完全可能掩蓋真實,甚至取代真實。一九四八年歐威爾預言的<一九八四>世界,卽「老大哥世界」,實際要到超真實技術成熟才能出現,而且不限於極權國家,資本主義社會媒體同樣能做到。馬歇爾•麥魯漢的「媒介即訊息」名言,一語道破答案:媒介就能製造訊息、代表訊息。

電影當然也是一種媒介,電影不只讓演員入戲,也讓觀眾入戲。認同劇中角色,進而想像自己成為該角色,是觀眾極平常的反應。亞里斯多德的「淨化說」只看到觀劇的一種作用,不知道現代電影的過度逼真(超真實)會引起另一種仿同作用。

小孩自認是蝙蝠俠,阿扁、周杰倫及高科技公司老板變身蝙蝠俠,都是仿同作用。演員入戲到無法自拔,以致當年費雯麗演完<慾望街車>後進精神病院,幾年前希斯萊傑演完<蝙蝠俠>中的「小丑」後服藥過量暴斃,也是仿同作用。甚至媒體過度吹捧某些政治人物,讓他產生偉大感,幻想自己就是超人或神,或名嘴在評論節目中暴紅,以為自己能夠呼風喚雨,「忘了我是誰」,某種意義也是仿同作用。

仿同作用可以具正面性,也可以具負面性。幻想自己是超人或神的政治人物,最終名實𣎴符,荒腔走板,讓民眾看破手腳。以為自己能呼風喚雨的名嘴,開始胡言亂語,裝神弄鬼,最終牛皮吹破,自毀長城。這些都是負面例子。

自稱是<蝙蝠俠>電影中「小丑」的美國博士班中輟生,配合劇情殺人,更是負面中的負面。這已經等於把自己的工作及感情挫折投射到「小丑」身上,要學對方的凶殘偏激,扮演「反面蝙蝠俠」角色,報復社會。蝙蝠俠行俠仗義救人,他們就要唯恐天下不亂殺人。

布西亞的內爆理論(該術語借自麥魯漢)強調,在超真實的世界裡,訊息、娛樂、廣告、政治的界限都被弄成混淆不清,導致界限內爆、崩潰,不只真實、真理消蝕殆盡,意義、深度、確定、歷史等也消蝕殆盡,整個社會的「熵」不斷增加,最後被黑洞吞噬。這是超真實世界的必然命運。

以往人們再仿同電影角色,也不會從銀幕中跳出殺人。但在符號、影像與「真實」越來越無關聯的世界中,誰知道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擬?看電影入戲太深、看電視評論入迷(魔)太深的受眾,會有什麼脫序反應,已經越來越無法預測了。

民進黨何不學習布萊爾.


2012/07/20

民進黨全代會後,「內行看門道」的人大多難掩失望,認為這次大會行禮如儀,太多派系算計,太少政黨前瞻。正當馬政府一連串政策失誤引發民怨及衰退,全國轉而期待民進黨提出良策時,大家卻發現該黨全然「淡定」,連安排重量級人物發表針對當前困局、振奮人心的主題演講(keynote speech)都沒有。身為備胎執政黨,倘若對自己的「補位角色」亳無自覺,人民如何指望你執政會更好?

民進黨必須開始改變思維,因為人民已經無法等待。全世界政黨政治中,像台灣國民兩黨這樣永遠內耗又南轅北轍的幾乎沒有,民主大國如過去英國或現在美國也會走向敵對式兩黨政治,但都為時短暫,而且對執政黨連任有利。難道民進黨不知道永遠敵對無異準備永遠在野嗎?難道民進黨以為經濟全球化及全球和解對話時代,該黨的基本盤可以永保封閉,不會陸續變成「經濟選民」、「和解選民」(朝野和解及兩岸九二共識和解)嗎?

對抗是最損害經濟效益的行為,民間的努力全被政黨對抗抵銷掉了。敵對式兩黨政治強調衝突與對抗,民進黨為美牛案霸佔立院是典型例證。當政黨競爭惡化為只有衝突對抗,沒有合作共識,競爭的意義就已消失,接下來將是經濟衰退,國家衰敗。國家可以因團結禦侮而強盛,卻不會因分裂內鬥而強盛。可悲的是民進黨自扁政府激化統獨及藍綠對抗以來,至今無人挺身而出導正歧途。

大家曾一度寄望非典型的蔡英文,但她不敢得罪極獨,以致總統選舉敗在九二共識。大家現在轉而寄望高舉「超越」的蘇貞昌,尤其這次黨中央權力改組,過程和諧,極獨聲音已相對微弱,如果各派能在蘇貞昌協調下,打出對政黨政治、朝野、兩岸、影子內閣等更前瞻性的論述及做法,民進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是不難面目一新的。因為愈是執政黨欲振乏力時,愈是在野黨動見觀瞻,民眾對在野黨懷抱寄望時。民進黨不趁現在射門得分,還等何時?

布萊爾「再造工黨」的故事值得民進黨取法。布氏深知民眾不敢投工黨的原因,努力扭轉其抗拒心態。當保守黨長期執政而疲態畢露時,布氏看出民眾對保守黨失望,並不表示已準備接受工黨,「社會已經改變,而本黨隨社會改變的步伐仍不夠」。他把工黨習慣的階級觀揚棄不用,訴諸第三條路及愛國主義,讓國旗及愛國不再只是保守黨的尃利,「本黨是愛國的政黨,因為本黨是屬於全民的政黨」。布氏全力灌輸如下觀念:如果工黨要配享勝利,就要有創意,有彈性,眼光向外看,能回應民心需求,能安定人心,「工黨要中興,沒有社會方面的障礙,只有自己心理的障礙。人民對保守黨已失去信心,但人民要確定能信賴工黨」。

布萊爾領導工黨成功贏得人民信賴。阿扁只學到他的「第三條路」口號,沒有學到神髓,所以民進黨不曾脫胎換骨。現在時機已經成熟,是民進黨學習布萊爾神髓的時候了。

馬英九不宜再選黨主席.


2012/07/13

在內政、國防、外交一塌糊塗,林益世案餘波盪漾,油電美牛證所稅案烏煙瘴氣,國民黨中常委改選「不批馬沒票」,馬英九滿意度更空前低落,掉到比阿扁涉貪時還低之際,馬突然提前一年宣布續選黨主席,理由居然是「國民黨沒有分裂內閧的本錢」。馬英九「以個人(權力)興亡為己仼,置國家(全黨)生死於度外」的執着當真令人大開眼界,他已經不只是評論家口中的「無能、無感、無知」,還要加上隋文帝楊堅評亡國之君陳後主的「叔寶全無心肝」了。

以上各項施政大多造成國家及全民「災難」,馬英九全部責任難逃。他堪稱中華民國歷任元首中最不具領導力及執行力者。他的第一任期國民黨完全執政,尚且搞到國不國、軍不軍(演習不像演習、機密一一失竊)、外交仰人鼻息(活路外交已變茍活外交)、內政一無是處。第二任期必須面對「連仼併發症」,國家前途更可想見。而連執政都力不從心,馬還有餘力勝任黨主席一職嗎?

馬系成員支持馬續選黨主席,理由是「為了更有效領導國家與政黨」、「為黨命脈,若不讓他續任,硬性切割,對黨不好。」問題是,從來談不上領導,只會獨善其身,並把所有己身責任推給他人的人,有可能「更有效」領導嗎?同時明知馬不會領導,還硬要他領導,這不像帝制時代非要某一家一姓承接大位,多不勝任都無所謂嗎?如果馬不續仼就是硬性切割,那當年馬要連戰、吳伯雄不續任,也是硬性切割了?這些理由和馬所稱「國民黨沒有分裂內鬨的本錢」一樣荒謬:別人當黨主席就會分裂內閧,自己搞到天怒人怨就不怕分裂內閧,自己所有責任推給別人也不怕內閧分裂,天下有這樣自私的人及話嗎?

馬真的不適合領導一職,尤其是領導國家,領導執政黨。他已執政四年多了,每一件錯事還要歸罪前朝或前輩或執政團隊。林益世犯錯,他要求行政團隊檢討。他錯看林益世,卻說是吳伯雄當年舉薦。一國兩區是他要吳伯雄向大陸提出,引起各界反彈後,他急忙推給吳伯雄。第一次美牛案是他決策,他卻卸責楊志良。第二次瘦肉精美牛案同樣是他決策,用以交換美國支持他續任,他卻歸罪扁政府,並拒採「好漢做事好漢當」的行政命令解決,非要立法院替他擦屁股。證所稅案各方早已警告得不償失,徒然擾民,他仍堅持施行,現在騎虎難下,他也一走了之,不由政院自行撤案,強要反對證所稅的立院替他解決。馬的不負責、𣎴溝通、不協調只有「前科累累」一詞可以形容。

最高決策事關國家戰略、國家前途,必須何等慎重。馬卻把決策當兒戲,從不考慮胡亂決策對國家及人民的傷害。像他這種人,他以前宣稱的「退居第二線」是正確的,不正確的反而是要他走上第一線的我們。如今為馬好,也為國家好,馬退居第二線應是愛馬愛國人士兩全其美的抉擇。有了阿扁及馬英九的前車之鑑,台灣必須努力朝國會內閣制前進。國會內閣制特別需要黨意配合民意,與民意嚴重脫節的馬就不宜再選黨主席了。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恥感社會」如何反貪?



2012.07.08

林益世貪瀆案震驚全國。最令人震驚的還不是貪瀆本身,而是索賄的惡形惡狀,以及被揭發後的「有恃無恐」及「賊喊捉賊」;若非證據會說話,幾乎所有人都被他唬住了。一位昔日的反貪急先鋒在官位上升中,快速淪落為貪腐急先鋒,這種巨大反差,與標榜「清廉勤政愛鄕土」的阿扁如出一轍。大家不得不反思,台灣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西方稱東亞為恥感社會,意思是害怕丟臉的社會,這種社會盛行集體主義外部制約的「他律」行為,有別於西方人格獨立教育及基督教罪感教育下的「自律」行為。台灣賭風熾烈,多數人卻反對開放賭場,就是面子(開放賭博有礙集體觀瞻)壓倒裡子(賭博並無罪惡感)、他律宰制自律的證明。從這一視角出發,才能理解恥感社會許多人「說一套,做一套」及「滿口仁義道德,背地男盜女娼」的原因。

事實上,儒家開創的恥感社會原是要求自律而非他律的,孔子說「行己有恥」、「知恥近乎勇」,孟子說「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甚至明代呂珅說「五刑不如一恥」,都是講究自律。但這些君子條件被帝王齊一化、普遍化後,他律就超越了自律,在強迫性的三綱五常下,表演取代了實質。曾國藩的<面經>坦承「活好一世之要訣在於保護臉面」,他為面子而苦苦掙扎的天人交戰畫面表露在其日記及家書中。曾國藩為顧面子而顧裡子尚且如此辛苦,其他像阿扁及林益世顧得面子顅不得裡子,裡子一掀臭不可聞,就不足為奇了。

問題卻在,恥感社會面子壓倒裡子的情況不能仼其發展,否則社會墮落將不知伊於胡底。中國歷代亡國前,都是要面子不要裡子或面子裡子全不要發展到最高潮時,必須等到新朝代建立,再來雷厲風行,重振官箴。現在是民主時代,透過司法偵辦「現身說法」及媒體批判,已經可以起到一定震懾作用。如果能在裡子上更下功夫,也就是不只是政府表面反貪,而是以積極肅貪,確立官僚系統清廉常態,鼓勵公務員人人維護清廉榮譽,整個社會再加強知恥教育,像當年紅衫軍運動一樣(總統府前廣場也該改稱「反貪腐知恥廣場」),反貪才可能真正深入,內化成人格的一部分。

和台灣同為恥感社會的日本有一作法,頗值台灣借鏡。日本國會議員和台灣立委素質不相上下,台灣兩位大貪官阿扁及林益世都是立委出身,如同日本大貪官田中角榮也是國會議員出身;台灣在野黨只管反對,日本在野黨國會議員也只管暴露執政黨缺失,朝野各黨都以下一次選舉成敗為主要考量,無暇顧及有利民生或下一代發展的大計,它們的存在只能說是「民主必要之惡」。但幸運的是,日本真正的菁英不在國會,而在官僚系統,民選官員也對非民選的行政官員尊敬有加。

日本行政官員人少質精,掌握極大權力,是國家政策執行者及推動者(就像日本連續劇<官僚之夏>所顯示),優秀大學畢業生視進入政府機構工作為榮耀,在他們心目中,日本的國家利益是靠他們來守護,而非有選舉壓力、經常口是心非的國會議員,他們的收入也許不及民間企業,但民間企業沒有他們的榮耀感、自豪感、使命感,他們的專業能力甚至使他們輕視信口開河、投機倒把的國會議員。正由於他們的榮譽感,日本公務員的貪污醜聞較少發生,司法系統也緊盯官員貪污不放。

台灣要反貪,就要加強知恥教育,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肅貪來回應社會期待、重整官箴,同時要學習日本官僚體系的做法,讓恥感社會的知恥成為裡子,而不只停留在面子。

標榜凊廉不如標榜法治


2012/07/06

由於阿扁的貪瀆,馬英九「清潔先生」的聲譽一時鵲起,清廉這塊招牌自此讓他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不但巿長任內賤賣台北巿銀行案沒事、首長特別費案沒事,總統連任過程的<夢想家>案也沒事,甚至還能反咬競選對手貪瀆,大打蘇嘉全農舍案、蔡英文宇昌案,終於「清廉戰勝貪腐」,如願連任。如今林益世貪瀆䅁爆發,馬食髓知味,居然試圖再打清廉牌脫身,不只訓示行政團隊此後用人要更小心,還親自上陣替政院官員上反貪修身課。馬老師真是把儒家「道德治國」可笑的一面發揮盡致了。

林益世是馬一路提拔、授予實權的親信(陳冲就沒這種幸運),林的行為馬必須負最大責任。但馬卻表現得一副事不關己之狀。他忘了,他一再保證的「不買票、不貪污、不腐化」,是對執政團隊的共同要求,他是履行該保證的最高負責人,選民一切唯他是問。民主的問責制及責任政治精神在此。

此外,馬是標準的「黨國之子」,行事用人喜歡拉幫結派,只相信自己人,這種半專制半封建的用人方式,借用大陸<中國反貪史>的部分結論:一方面上下有依附關係,權力利益與物質利益結合,「賄賂逐漸成為以物質利益方式調節傳統政治關係的手段」,二方面重人治而輕法治,法律是對付人民(包括反對黨)及駕馭臣下的工具,「重人治輕法治只能加重吏治的腐敗」。

蔣經國為何英明?因為他不搞儒家「道德治國」那套,同時雖是人治,卻有識人之明。儒家中國所以會導致集體貪瀆成風,正因為「德治」理想不易落實,清廉口號不能治國。孔子說:「道(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問題卻在,德治必須靠好的領導人,如果主政不得人,又不知如何改革,把清廉當遮羞布,像<夢想家>及林益世之類令人瞠目結舌的弊案突然爆發,就可能產生滾雪球效應。過去是大家太相信馬政府的清廉神話,一旦神話破滅,它的「內爆」後果是難以估計的。

過去十多年,馬英九已成為一個「神話」,許多民眾迷信他的清廉及溫良恭儉讓,把他形塑出鐵人不倒的高大形象:他的不沾鍋(自私、切割、自閉)是潔身自愛的表徵,他的無所作為及傲慢症候群是溫良恭儉讓使然。這種過度高估政治人物的原父情結,是民眾尚未從儒家千年「道德治國」催眠術醒來的主因,必須血淋淋的事證才能促民眾猛醒。

法治是德治的最佳替代物,而且是法治帶來德治,而不是相反。幾年前,台灣媒體深度採訪北歐,對跡近完美的社會驚嘆莫名,他們的評語是:「對政客貪污的零容忍、公民的自律和責任、政治的協商和共識,是北歐人生活甚至思想理所當然的成分,這些根深柢固的共通價值,正是北歐發展的基石。」北歐的奇蹟正是法治帶來的奇蹟。台灣政客與其標榜清廉,不如標榜法治,民眾與其追求德治社會,不如追求對政客貪污零容忍的法治社會。



馬政府趕快脫離美牛案戰場.



2012.07.01

美牛案陷入膠著,藍營立委大多為選票而不敢得罪民意,也不願進行可能激發暴力的表決大戰。但馬英九卻仍勉強藍營立委「再辛苦一下」,儘管國民黨祕書長林中森已指出,本會期國會若未過關,將以行政命令開放瘦肉精美牛進口。馬英九不顧「戰况膠著時,應及早脫離戰場,以保存戰力」的原則,讓大伙耗在美牛案上,是戰略上的大失策,白白浪費了可轉而振興經濟(亦即真正「改革」)的不少寶貴時機。

馬政府必須記住,如果拿破崙能提早看出俄國「以空間換取時間」及「火燒莫斯科」的持久戰決心,不與俄人空耗,讓法軍及時脫離戰㻛,拿破崙也不會輸光所有籌碼,遭致最後滑鐵蘆了。

首先是油電雙漲震撼(房屋稅跟著調升),再來是美牛案、證所稅震撼等接續登場,舊案未結,又添新案。沒有任何政府會在短期內如此密集對人民「增稅」,還美其名為「公平正義」、「改革」的。民進黨抓住民怨沸騰,選擇美牛案焦土抗戰,正是一種模仿俄人(俄國人看出拿破崙窮兵黷武多年,歐洲各國皁已民怨沸騰)的持久戰及消耗戰策略。即使如此,大家仍然知道美牛案擋不住,郭台銘且直言立院延會期審美牛「空耗」,根本是愚蠢,「零檢出」是騙外行人,是儍瓜才說的話,他並建議應採行政命令讓美牛解禁。但問題關鍵其實不在朝野政黨,而在馬英九。

是馬的不沾鍋習性,讓他把可以自行解決也有責任解決的美牛案,推給立院,推給前仼民進黨政府,就是不像杜魯門總統說的「責任止於此處」,由他負起最後責任。

馬該一肩扛起美牛解禁責任嗎?當然應該。二00七年民進黨政府確實有意開放瘦肉精美牛,但因民意反對,立院最大黨國民黨反對最力,所以不了了之。馬政府怪罪二00七年開始,民進黨政府不驗瘦肉精美牛,人民己受害五年。但0八年至今不是馬政府執政嗎?馬政府任內的事可以由扁政府負責嗎?更何況是馬親口承諾瘦肉精美牛入口,以獲取美方支持連任,如今他連任成功了,除非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做出幫台灣解決美牛案僵局的決議,否則用行政命令開放瘦肉精美牛進口,應是最節省社會成本,而且符合國民黨內部需要的方式。藍營立委還要再選,都有選票壓力,馬英九不需再選,已無選票壓力,難道這件事不該由馬交代行政院解決嗎?

西方從十七世紀三十年戰爭以後,就放棄了無限戰爭觀念,逐漸改為有限戰爭,也就是人力及物質資源的耗費𣎴能沒有節制,不能搞到各國筋疲力竭,元氣大傷。三十年戰爭造成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尤其是德意志各國)國力一厥不振,周邊荷英法先後崛起,就是無限戰爭血淋淋的例子。十多年來,台灣境內進行的藍綠對抗也是一種無限戰爭,其結果,亞洲四小龍之外的三龍,經濟發展已把台灣遠遠拋在後頭,中國大陸的崛起更是又快又猛。台灣朝野若到現在還不曉得內鬥誤國,不肯記取周邊各國迎頭趕上的教訓,台灣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什麼是有限戰爭?就是戰爭以和平為目的,浪費的力氣及資源越少越好,最滿意的解決都是透過對話、協商得到。李德•哈特的<戰略論>告訴我們,你浪費的力氣越多,對自己不利的機會越大,形勢逆轉的可能性也越大;你所使用的方法越野蠻,越會激起仇恨,敵人內部也會越團結(例如三十年戰爭後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各國就被拿破崙窮兵黷武的征服激起仇恨及團結,德國的統一及好戰肇因於此);你永遠不能將你的對手逼到死巷,而該在適當時機備好梯子,讓他下來。美牛案是台灣朝野有限戰爭的一次試金石,馬政府若能趕快脫離美牛戰場,就等於給在野黨一個梯子,讓他們也能順勢下來。

千萬不能鼓吹「天下主義」



2012/06/24

隨著中國崛起,一個純中國式名詞「天下主義」近年被高唱入雲。該一與西方「世界新秩序」或「全球化秩序」看似同義的舊詞被重新炒作,真正用意是要取代西方,建立中國式世界秩序或全球秩序。麥克•哈特的<帝國>一書暗示美國利用全球化巿場經濟,形成實質統治世界的「全球帝國」。天下主義則是要鼓吹中國利用封貢制度,形成實質統治世界的「天下帝國」。用劉曉波的話說,它就是「天下心態復活」。

天下心態與天下主義有何不同?前者是天朝以上下關係對待「萬邦」、「諸夷」,文化及政治上都充滿優越感及等級感。後者是自認改良版及理想版的天下觀,一方面把中國特色的「家」擴展成「世界一家」,使世界都是一家人有助「世界治理」,二方面去除「家天下遺毒」,不再以中國為中心,使和平與平等的大同世界得以實現。

但這種天下主義充滿悖論。其一,它重蹈中國儒家好唱高調的陋習,把「世界」與「家」兩種範疇混淆,忘了家是私,世界是公。周代用封建宗法拼命擴展家,也只能做到「內諸夏,外夷狄」而已,內外終究有別。談論世界一家(大同世界)而不區別內外公私,這和毛澤東的侈言「絕對利人,毫不利己」有何不同?其二,正因歐洲天主教共同體及東亞天下體系的解構,才出現近代民族國家,中國人要重彈天下主義,不是等於要歐洲恢復天主教共同體,走回頭路嗎?何況全球化秩序就全球化秩序,為什麼要改稱「天下主義」?這不是劉曉波指出的「天下心態復活」嗎?

儒家的大同世界是一種烏托邦思想,如同天下主義的「王者無外」(統治者眼中沒有外人)也是烏托邦思想,真正實行起來就會像儒家的三綱五常一樣「禮教吃人」。黑格爾說中國、印度帝國的歷史視野停留在「兒童」階段,從中共到現在還在打壓民主自由看,黑格爾的話並沒有錯。兒童歷史階段的國家當然產生不了全球化意義的天下主義,實行起來也會像張藝謀的電影<英雄>一樣「天下吃人」(另一種禮教吃人)。<英雄>要宣傳的主題正是當代版的天下主義:放棄各國獨立,把整個天下歸秦,為了達成該目的,不惜殺害自己同志並在秦王面前自殺的人,就是英雄。

「天下歸秦」意即讓秦統一天下。暴秦有何資格統一天下?因為它最強。為何要讓最強暴的一國統一天下?因為天下必須統一。為何天下必須統一?因為中國萬邦必須有天子,而且「王者無外」,中國的天下主義自始即規定了「普夭之下,茣非王土;率土之濱,茣非王臣」。推而廣之,不論看得到看不到的土地及人民都屬於中國天子,統一各國乃至全世界本是中國天下主義至終應負的責任。

中國的天下主義是以王朝為中心,呈同心圓向外層層擴及諸侯、藩屬、朝貢國,漢代西域都護甚至對沒有封貢關係(即「化外之國」)的敵國匈奴要求治外法權。這種「天下帝國」模式正是中共一貫反對的,中共也經常指美國為單邊主義、單極霸權主義。如此,中共還能繼續縱容一大堆人鼔吹「天下主義」嗎?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只有小百姓對物價「感同身受」.

2012/06/21

輕颱泰利過境,雷聲大雨點小,沒有造成太大損害,但菜價聞風而揚,有些甚至漲到近幾年新高。和油電雙漲引動百物飛漲一樣,這種越窮荷包越失血、日子越難過的痛苦,小百姓大多能感同身受。而政府則一再聲稱消費者物價指數只上升不及百分之二;政府高官異口同聲說物價平穩;一些名嘴也替政府辯解,說哪些地方或什麼東西沒漲。

為何雙方認知差距如此大?答案除物價指數不符小百姓消費習慣外,最主要是不同型態消費者對物價有不同感受。

按照經濟學的需求律,商品價格與需求成反比例,價格越低,需求越高,價格越高,需求越低,百姓買跌𣎴買漲。政府教小百姓「拒買抗漲」,就是要以降低需求來抑制物價。但政府忘記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購買力握在百分之二十人口手中,其餘百分之八十人口的消費力相較之下無足輕重。

果菜是最大眾化短天期食品,你拒買它會爛,每過一天品質依次下降,劣質品即使便宜,買賣雙方都是輸家,拒買或者得不到抗漲效果,或者以小販(同樣弱勢的小百姓)的流血削價為代價。而果菜之外,由政府或大企業定價的商品,就未必能拒買抗漲了,原因在於一般需求律及一般滿足律𣎴適用於政府及消費力強的人。

小百姓「節能減炭」,不開冷氣,能促成油電下跌嗎?不能,那是政府政策,而非巿場規律。超商現磨咖啡聯合漲價,消費者能以拒買促成跌價嗎?也不能,因為一杯五十元漲到五五元,很多消費者可以忍受(更別說公權力對聯合漲價的處罰極輕)。越是高檔及尖端消費者喜歡的商品,越是易漲難跌。這𣎴只是購買力或消費力問題,還涉及更深的「反需求律」及「反滿足律」問題,也就是過去的「炫耀性消費」及現在的「奢侈性消費」問題。

小百姓為民生用品的漲跌精打細算,經濟學的一般定律正是為他們而立。他們斤斤計較,因為他們收入有限,油電及食衣住行民生用品是他們支出的最大宗,甚至就是全部。而高檔及尖端消費者不同,油電及民生用品只佔他們支出極小部分,他們不只「買得起」,而且願意愈貴愈買(如房屋、傢俱、衣飾、珠寶、藝品,也包括日用品),違反經濟學的一般定律,把昂貴及愈貴愈買當成滿足及身分的象徵。

否則你如何解釋台灣景氣衰退中,名牌包、名車、豪宅居然越賣越貴,一條五百元以上的麵包更是門庭若巿、大排長龍。過去排長龍是搶便宜,現在卻是搶貴,物以稀為貴,越是限量販售及限量版越搶。經濟學上的邊際效用遞減理論,對名牌包、名車等的越買越想買、越貴䞲買,差不多完全失靈了。

只有小百姓對百物飛漲造成的荷包失血感同身受,政府高官及那些已晉身高檔及尖端消費者的人,也就是購買力强的百分之二十人囗,他們之不容易了解民間疾苦是當然的,因為消費型態不同,對物價的感受也不同。在資本主義全面獲勝的今天,全世界窮與富之間確實築起了一道理念無法逾越的鴻溝。

這使人格外懷念當年社會主義充滿正義的理想,也使人不由想起伊曼紐•華勒斯坦<自由主義的終結>一書的警告:別以為蘇聯東歐共產陣營的解體,意味歷史的終結及自由主義的最終勝利,事實上列寧共產主義是自由主義的另一化身,蘇聯東歐的失敗正意味自由主義的衰敗。自由主義衰敗,失去正義理想制衡的資本主義還能長保榮華嗎?



「治國低手,權力高手」


2012/06/04

台灣歷任國家元首中,馬英九是能力最被質疑又最令人費解的一位。反馬者說他像「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民進黨這次黨主席選舉,五位參選人唯一共識居然是馬政府無能。醫學界朋友說馬有傲慢症候群,不是無能而是失能。愛馬士或說他是好人,但治國能力不足;或說他有心改革,但畏首畏尾,才會顯現無能。馬的熟人則說,馬是權力高手,治國外行,但絕非無能,他對黨內老人如連戰、吳伯雄等,手段堪稱高妙。綜上所述,「治國低手,權力高手」應是適合馬的評語,如同「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適合曹操一樣。

曹操生逢亂世,「治世之能臣」表示他有治國能力,「亂世之奸雄」表示他長於權謀,能在亂世崛起。對政治人物,這兩句話是極高評價,毋怪曹操聽完大笑而去。馬英九同樣能在亂世崛起,過五關斬六將,不論全國或黨內選舉,從無敗績,以致他志得意滿,以為任何事、任何「改革」皆如探囊取物。他忘了,權謀能力不等於治國能力,亦即奸雄未必是能臣。玩權謀玩媒體的政治高手在廿世紀崛起,堪稱現代人的不幸,因為用「吹」治國與真正治國完全不同,而媒體及一般民眾卻吃這一套,結果往往選出「治國低手,權力高手」。

說馬英九權謀有術、治國無方,一點也不寃枉。公營事業漲價是變相對全民增稅,不是改革,馬把增税說成「改革」就是權謀。改革的目的是社會正義,公營事業漲價帶動萬物飛漲,傷害M型社會大眾,這是最大不義,怎能叫改革?證所稅翻來覆去,課徵對象一變再變,也早已失去改革及正義原旨,徒然禍延全國股民。同時增稅要看時機,在全球景氣轉壞下,政府正該提升景氣,大力刺激消費,怎能反其道而行?更有甚者,馬向來口不應心,說一套做一套,獨斷獨行,犯了錯又馬上拿余文們頂罪,盛治仁、劉憶如都是「余文」。有比這更大的權謀及私心嗎?

愛馬士所謂的「好人」根本是誤會。好人怎有能力及狠勁撀敗黨內外群雄,登上總統寶座?還想扮豬吃老虎,美中通吃?權力學指出,民主時代政治人物的最大毛病就是享受權力而假裝沒有權力,「一個人承認有權力,就得為利用權力之事負責」。這也是為什麼馬英九明明大權在握,不准他人覬覦,卻常自稱「退居第二線」之故,退居不成,他也馬上神隱起來,或故意不公開說話,以便一旦出事,可以推給下屬。

綠營把馬英九比晉惠帝,其實是醜化了後者。晉惠帝除智能不足外,頗有良心。他聽見蛤蟆叫,問侍者叫聲是為公還是為私?足証他公心高過私心。他被東海王挾天子以攻諸侯,不幸大敗,眾人拋下儍皇帝逃走,只有侍中嵇紹保護他奮戰至死,鮮血濺在他身上,亊後左右要替他換去染有血汚的衣服,他說這上面有嵇侍中的血,要留著。文天祥<正氣歌>的「為顏將軍頭,為嵇侍中血」,就歌頌這件事。馬英九如果能這樣對待他的「嵇侍中」,能少為自己計算一點,多一點公心,也許他的治國就是另一番氣象了。

追求「歷史定位」害死人.


2012.6.13

馬英九一句「追求歷史定位」,讓他做出油、電、證所稅等一次漲足的「清理戰場」決定,以為學會馬基維利的教言「好事要一樣一樣做,壞事要一次做絕」,第二任就能無牽無掛開始。沒想到第一任與第二任是分不開的,專制時代的愚民策略也是不適於民主時代的。他一心追求的美好定位就這樣吹了,橫徵暴歛、冷酷無情的罪名反而定了。追求歷史定位真是害死人!

追求歷史定位是追求英雄事業的相似物。所有民族都由英雄事業(不論是否真有其事)發端,藉英雄史詩擴展,處心積慮建立抬高本民族及全體子孫的英雄史觀。但英雄事業後來變了質,成為抬高自己、貶低眾人的事業:或者「朕卽天下」,要求家族世世代代富貴;或者以築長城、鑿運河、開疆拓土、完成統一等「大就是美」追求歷史定位。

其中家族世襲在現代已被否定推翻,歷史定位也由帝王本位變為人民本位。卡萊爾所謂「歷史是大人物的傳記」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大多數人民都反對的事哪有什麼歷史定位可言?不只20世紀新史學不相信大人物,人民及媒體更有一本比帝王<起居注>真實千百倍的政治人物日常言行錄。試想,以馬英九如此不堪的言行記錄,他還能奢望什麼歷史定位?

何況,「求榮反辱」的例子極多。老子說:「後其身(反)而身先,外其身(反)而身內。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馬英九只顧自己,好處一人獨享,壞處推給他人,以其自私,可能成其私(即得到歷史定位)嗎?孔子也說:「欲速則不達。」急功近利的人可能耐心與國會及人民溝通,等待時機成熟,再做決策嗎?當然不可能。馬不只不溝通,還以謊言壓制溝通,試圖一謊圓過一謊,連最基本的政治誠信都不注重。

追求歷史定位本質是英雄主義做祟。雖然主張英雄崇拜的卡萊爾也注重英雄人物的誠信、正直。但把歷史當做「造物主選擇及遺棄英雄人物,以此造福全體人類」的康德,卻不對英雄人物寄予厚望。中國讀書人對現實英雄的懷疑與看破更超過西方。

馬英九本家馬致遠的元曲就說:「布衣中,問英雄:王圖霸業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宮,楸梧遠近千官塚。(百姓)一場惡夢!」。<儒林外史>的開場詞也說:「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機,總把流光誤。」更不用說<儒林外史>如此定義英雄人物了:「論出處,不過得手的就是才能,失意的就是愚拙;論豪俠,不過有餘的就會奢華,不足的就是蕭索。憑你有李、杜的文章,顏、曾的德行,卻也是沒有一個人來問你。」

在過度注重道德包裝以致物極必反、「道德內爆」的華人社會,追求歷史定位看來已成務虛課題,越是滿口歷史定位的,越是骨子裡不在乎歷史定位,以為一切全憑包裝,「得手的就是才能」。至於真實的歷史定位,那只好「身後是非誰管得,滿街聽唱蔡中郎」了。

民進黨不能迴避與國共對話.


2012/05/31

蘇貞昌在全黨要角觀禮及國民黨祕書長代表馬英九到場祝賀下,就任民進黨主席。這是民進黨難得的一次「內外和諧」場面,不只象徵黨內團結,也象徵朝野兩黨關係改善。而後者更是民間判定民進黨是否夠格執政的重要指標。永遠只會為反對而反對的政黨,就永遠只配當在野黨。同時,在全球化注重和平發展與相互依存,尤其是兩岸生活與企業分工越來越緊密下,民進黨也必須改善民共關係。與國共對話已是蘇貞昌任內無可廻避的責任。

蘇貞昌當選後,馬英九馬上致贈花籃,電話祝賀,並派國民黨祕書長蒞臨就職典禮,打開朝野關係解凍契機。從二000年開始,為反對而反對已成兩黨互動慣性,台灣出現「敵對式兩黨政治」,它反映的並非歐美左右翼階級的對壘,而是早期移民社會械鬥的遺習,沒有一件事看順眼,沒有一件事不反對。當近鄰南韓、新加坡,甚至中共都在日新月異進步時,台灣朝野卻浪費大量資源在互相干擾內耗,使國家原地踏步,也使藍綠雙方為了騙選票而說一套做一套,進一步形成「不負責的兩黨政治」,競以無效率的公共支出(如蚊子館)及加碼式選舉承諾(如老農津貼)拖垮台灣。

兩黨政治促成政黨主導的現代政府,政黨既代表民意執政或監督,它們就對民眾負有責任,所以全世界承平時期的政黨幾乎都朝中間移動,力求施政中庸、接近或符合大多數民意。而台灣不同,藍綠都朝兩端移動,都固守代表極端的基本盤,都對對方的統獨傾向極其敏感並害怕被出賣,自己卻又專搞讓對方不放心的「一國兩區」(憲法沒有一國兩區內容,增修條文談的也是「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的人民權利義務關係)、「一邊一國」(違背憲法一中)。朝野要展開對話,最重要的還是要在國家認同上有共同基礎,朝中間(「中華民國台灣」)定位,對內大家都尊重中華民國憲法,對外一中各表。疑慮既去,「敵對式兩黨政治」也迎刃而解了。

與中共對話道理相同,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是最低底線,民進黨只要接受一中各表,民共對話機緣就成熟了,也不必再擔心國共「祕謀」出賣台灣。全世界都明白的「你不能打敗它,就加入它」,在國際上同樣適用,民進黨與國共對話,正該抱著這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心理。民進黨在統獨議題上深閉固拒夠久了,連最保守的日本幕府都曉得要開國,兩害相權取其輕,標榜民主及進步的民進黨可能連德川幕府改變鎖國(鎖黨)的氣都沒有嗎?

被綠營奉為神主牌的台獨,曾是許多人的相似心願:「不要被中共統治」。只要能達成這心願,照理什麼手段都可接受。但獨立目的逐漸被誤為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其餘一概排斥,視同敵人,這就使他們走上了一條不寬容又無彈性的不歸路,民進黨扁政府後期至今的困境正在這裡。李登輝最近說「喊台獨沒有用」,意思就是大家必須思考從哪裡獨立出去,當中華民國已是獨立國家,是由兩千三百萬人當家做主,喊台獨還有意義嗎?還不如像李安妮替父親詮釋的「讓經濟好轉,人民安居樂業,對未來有期待」,更有意義。

「非典型」的蔡英文主席任內,原本最適合開啓與國共對話、結束冷戰思維的路,但她四年什麼都沒做。現在責任落到蘇貞昌頭上,形勢已是非做而且無可迴避。絕大多數台灣人也厭倦了藍綠惡鬥及其帶來的施政空轉、國家停滯,國民兩黨確實已到非改弦易轍不可的時候了。英國歷史學家對邱吉爾及布萊爾的領導都有極高評價,認為他們敢於「超越黨派隔閡」,甘冒本黨基教派反對,主動釋出善意,團結全國,協合英倫海峽兩岸。但願蘇貞昌也有這種氣,不讓邱吉爾、布萊爾專美於前。

不能只看到正義的一面


2012/06/08

馬政府堅持美牛案在立院尅期通過,民進黨祭出維護國人健康與食品安全旗幟,堅持阻擋,甚至揚言「不惜流血」。顯然,民進黨相信自己站在正義一邊,認為自己所為正確。他們和馬政府強推證所稅一樣,都只看到正義的一面,不知道正義有一個以上面相,不只我之所是,他人可以為非,三個月前看似正義的證所稅,短短幾個月內亦可能民意丕變,「昔之所是,今已成非」。

證所稅當然是正義,有所得就應繳稅。但當過去數十年經驗證明強推證所稅得不償失,且目前正值歐債問題山雨欲來,世界經濟危機四伏,台灣股市更已陷入水深火熱之際,政府是該繼續一意孤行,為馬英九個人面子而強推不成熟方案呢?還是在多數民意轉趨審慎下,順勢下台,待時機、方法、內容都成熟後再推出?答案應該是後者。「與民休息」本來就是人民痛苦指數飈高時,政府應行之道,所謂「為政之道,一張一弛」。不懂張弛,不肯與民休息,一味橫徵暴歛,其結果將是受害者群起造反,實現正義的另一面相。

反對瘦肉精美牛也是正義,立院為國人健康把關理所當然。但民進黨主張「零檢出」是沒道理的,歐盟的「零檢出」要求已遭敗訴,比台灣更保護本地牛肉的日韓則得出10ppm妥協數字,台灣援例就可。更不要忘了,美方已明確表示,美牛案是TIFA唯一障礙。當正義面臨兩害相權的選擇時,取其輕乃是必要之惡。沒有TIFA,台灣的災難將立即而深重,在國際社會缺乏國家身份的台灣不能再沒有經濟條約保護;相對的,含瘦肉精美牛是可吃可不吃,而且沒有立即危害,選擇權在消費者手上,與TIFA的無從選擇不同。

更何況,美國人自己也吃瘦肉精美牛,美國絕非只拿它來毒害別國人民健康。而且瘦肉精美牛對人體的危害或許還比不上吃玉米美牛的危害(只有吃草的牛最安全、最沒有飼料添加物),如果國人都能欣然接受吃玉米的美牛,為何不能接受低瘦肉精含量的美牛?

這次美牛案,馬政府最有力的說詞是維護國家信譽(我國已通知WTO開放瘦肉精美牛進口)及交換TIFA。維護國家信譽與維護國民徤康之間,重要性是可比較的。有TIFA與沒TIFA之間,危害性也是可比較的。民進黨得出為維護國民健康(美國人也吃瘦肉精美牛,他們難道比我們更不注重國民健康嗎?)不惜犧牲TIFA的結論,甚至不惜訴諸流血抗爭,這種輕重緩急的拿捏是極令人費解,和馬政府的強推證所稅幾乎不相上下的。

國際政治講究實力,有多少實力說多少話。台灣人卻因脫離國際太久,以致經常「無人處稱尊」,弄不清自己幾斤幾兩重,不是談話不顧國際現實,就是沒有半點國際常識。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有一段話,最能表現國際外交的現實與無情---

希臘使節對米洛斯人說:「你們的目的是要保全自己,但你們說的話卻背道而馳,凈是一廂情願的期望。不要為了一個虛妄的執念誤入歧途,虛榮的感情會使人走向毀滅,不是由於他們的不幸,而是由於他們的愚蠢。你們要嶢得,向希臘最大城邦雅典的合理條件低頭,絕不是一件不光榮的事,因為該一決定事關選擇戰爭或選擇安全。以獨立的態度對待地位相等的人,以恭順的態度對待地位較高的人,以溫和的態度對待地位較低的人,常情就是如此。請你們心中要牢記,你們是在討論國家命運的問題,你們只有一個國家,你們國家的興亡有賴你們現在所下的決定。」

美牛案涉及的正是國家興亡大事。當民進黨高舉國民健康及食品安全旗幟時,他們更該思考的是國家利益這個正義,而非痩肉精「零檢出」那個高不可及的正義。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加入「內閣制」元素是時候了

2012/05/24 馬英九第二任當選,就搞到民怨沸騰,全國動蕩,原因不是天災,而是人禍,人禍的最大源頭又是他。許多人以「寡人」稱他,其實更恰當稱呼是「獨夫」。杜牧說「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驕傲固執,不聽朝野建言,不恤民間疾苦,自恃沒有選票壓力,堅持「改革不能等」(亦即「漲價課稅,萬箭齊發」),把民生物資狂漲苦果轉嫁弱勢大眾,把股市打成哀鴻遍野,同時明知犯錯仍決定硬幹,「你能拿我怎樣」。這已涉及總統失能及不適任的問題了,也是台灣總統制走入死巷,必須加入內閣制元素的時候了。 不說改成內閣制而說加入內閣制元素,因為前者變動太大,中華民國憲法又恰好有雙首長制精神,略加修飾即可。如何修飾?先恢復憲法被凍結的第五十五條「行政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院同意任命之」,並修改第七十五條「立委不得兼任官吏」規定。當閣揆同意權成為立院制衡總統獨斷獨行的武器,與民意最接近的立委也得參與內閣,降低學者內閣脫離民意的缺失,雙首長制補偏救㢢的功能就能發揮了,台灣距離內閣制也更近了。這也是參考法國第五共和,尤其是密特朗之後成功經驗,加以借鏡的變通做法。 如此做是在向馬英九奪權嗎?不是,這是在挽救台灣民主體制。馬扁二人的施政已證明獨治又無制𢖍的危險。台灣人民數十年來親歷了強人、狂人、庸人逐級下降的治國歷史,其中狂人阿扁幾乎釀成國家巨禍(最後是釀成民進黨巨禍,遭到人民懲罰),明明是庸人還自以為天縱英明的馬英九則「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把局面弄成一團糟亂,符合「勤政害民,勵精圖亂」的昏君標準。從蔣介石當年干預制憲就問題重重的中華民國總統制,真的走入死巷了。 總統制的最大問題是總統惡搞或失能(無行為能力)時國家怎麼辦?美國威爾遜總統後期中風癱瘓,國政由其妻代行。羅斯福總統脳動脈硬化瀕危,仍冒險參加雅爾達會議,導致史達林予取予求,把邱吉爾摒棄一旁,東歐、波蘭、外蒙的命運就被這位神智昏亂的人決定了。雷根更不必說,第一任期就已出現阿茲海默症。美國有良好的分權及制衡機制,尚無法解決總統制的最大問題,如若阿扁、馬英九決定一意孤行,置國家及人民危亡於不顧,台灣要怎麼辦? 方法就是由總統制走向總統、議會混合制,最後再視情況走向議會內閣制。扁馬第二任沒選票壓力,一定表現更壞而不是更好,此時如果有選票壓力的立委參與內閣及行使閣揆同意權,總統權與國會權就會互相制𧗽,而不像現在由馬英九總統或主席高高在上指令,把有民意的立院當下屬機構,自己變成獨斷獨行的「獨夫」。台灣將是更安全,而不是更危險了,是更能反映及顧及民意,而不像現在視民意如無物了。而且混合制的優點就是比例式權力分配,不易產生一人獨裁問題,即使狂人或昏君當道,當代民主機制本身也足夠對付他們了。 作者:孫慶餘

民進黨需要新思想運動

2012/05/18 蔡英文與政論家南方朔對談,坦承民進黨執政後,慢慢官僚化、馴化,需要再一次思想運動。她說她剛接黨主席時,就發現該黨需要新生命,尤其需要再一次思想運動,台灣社會也一樣,而多數國人並未寄望國民黨帶領這運動。 很顯然,蔡英文所謂的思想運動,是指為黨、為社會、國家找出一個新的、適合所有人努力及獻身的目標,超越僵化的國民兩黨正統思想及統獨意識形態。 早已陷入「倒馬救扁」條件反射,老狗玩不出新把戲的民進黨,確實需要新的思想運動。而蔡英文剛接任黨主席就發現問題,卻要到主席卸仼後才敢提出,正顯示她自身的官僚化及被馴化,也就是扁式思維及行動模式完全宰制了她及民進黨,無法掙脫。 一般而言,社會運動都有它的周期,從生龍活虎到暮氣沈沈,從百花齊放到一言堂,從體制外到制度化,從興盛到衰敗。民進黨邁向執政,剛好是卅年興盛期(生龍活虎及百花齊放)的告一段落,組織及意識形態需要重新調整,以便再出發;不幸阿扁八年執政搞成扁獨及扁家一言堂,除台獨外,民進黨已聽不到其他聲音,民進黨運動生命被迫提前終結。二00四年底至0八年民進黨連續大敗,就是運動由衰而竭之象。 台獨在蔣家統治時期有一定影響力,它實際是國民黨獨裁的對立物,一旦民主來到,民進黨有機會贏得執政,台獨論就該轉型為「中華民國台灣」論,謀求國內及兩岸永久和平。一九八八年,新創的民進黨欲將台獨列入黨綱,引起美麗島系與新潮流系激辯,獄中的施明德及海外的許信良不約而同發出先知式建言,持的即是這種論點。 施說國民黨四十年來做的,就是將台灣獨立於中共統治之外,台灣實質已獨立,不需要再喊台獨,需要努力的反而是內部改革,並以更彈性的名稱重返國際社會。許則說政治主張不能只考量理想性,還要權𧗽後果及利害,民進黨不需要替國民黨解決台獨問題,國民黨的做法已很明顯,民進黨強自出頭,反而會幫國民黨解套,使自己陷入不利處境。 試想,如果民進黨當年聽許施的話,今天的國內政局會是這副樣貌嗎?蔡英文還需要提出新思想運動嗎? 由於民進黨誤入扁獨歧途,該黨才會失失去原先主導所有進步議題的優勢,在國際上成為麻煩製造者,在國內表現為為反對而反對者。同時即使二00八敗選,整個黨喪失信心,破例選出官僚體系出身(理論上應較溫和)的蔡英文當主席,蔡也在反陳雲林及反ECFA議題上「扁獨當道」,以「表演激進」為能事。二0一二總統大選,她更畏九二共識如蛇蠍,情願坐失大位也不和「中華民國一中」沾上邊。 甚至今天蔡英文侃侃而談新思想運動時,她仍不知不覺是扁獨思想的奴隸,不承認中國政策是民進黨的罩門,反而辯稱已被選民棄選的台灣共識(選民已用選票接受了九二共識)是民進黨的籌碼及處理兩岸關係的資產。蔡的「A是A又是非A」詭辯術即使在主張新思想運動時也放不下,她真是受害太深了! 曼海姆說烏托邦是否定現存秩序的思想體系,意識形態是維護現存秩序的思想體系,否定現狀的一方上台執政了,就會把他們的烏托邦變官方意識形態,也就是把無法實現的目標變成全民努力實現的目標。國民兩黨的正統思想及意識形態無不如此,蔣介石利用在台復行視事之便把「中華民國主權及於全中國」的烏托邦變意識形態,阿扁也利用上台執政之便把「台灣不屬一中」的烏托邦變意識形態。民進黨如果要有新思想運動,就該承認烏托邦還是烏托邦,現狀必須妥協,「中華民國台灣」是唯一出路,認真回到一九八八年許施建議的道路上,重新再出發。 作者:孫慶餘.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飢餓的滋味 」與中產階級

2012.5.10 從廿世紀80年代開始,台灣中產階級就很少嚐到飢餓的滋味,感受及共鳴最深的是類似彭明敏<自由的滋味>。但進入廿一世紀後,各國中產階級日益萎縮,一部分跌入新貧族,一部分淪為近貧族,大前研一詮釋廿一世紀的<M型社會>一書獲得廣大共鳴,「自由」与「麵包」的關係在世界發生了辯證性逆轉。以往為自由而拋頭顱灑熱血,現在卻為不斷上漲的民生用品價格示威抗議。埃及、突尼西亞的「阿拉伯之春」運動都是這樣爆發的。台灣最近油、電、證所稅事件激起民怨沸騰也是這樣點燃的。 杜斯妥也夫斯基<卡拉馬助夫兄弟>有段經典對白,大宗教裁判官對上帝說:「沒有任何事比有自由而無麵包更難忍受。有一天,大地子民會以麵包之名對你造反,宣稱沒有犯罪,只有飢餓的人群;他們會自動獻出自由,對我們說:請儘管奴役我們,但要給我們麵包吃。」這個日子曾在共產革命中來到,又在納粹運動及當代中產階級造反浪潮中來到。而沒有人比中產階級對物價上漲及購買力下降更敏感,其公民行動更自動自發了。 飢餓的滋味是中產階級造反的重要原因。十年來台灣實質薪資不增反減,民生用品價格及子女教育、養育成本卻節節攀升,在全球化造成貧富懸殊,加之富人稅負相對偏低,社會再分配正義仍無彰顯,公營事業貪腐浪費漏洞未補之前,政府竟要把油電虧損全部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帶動萬物飛漲、窮人愈窮,這是中產階級最難忍受之事。大學生向馬英九抱怨,便當已由五十元漲到六十元,卻吃不飽。其中意思不只指出「政府領漲」,更突出飢餓問題。有誰想過,有一天台灣的便當竟然讓人吃不飽?飢餓的滋味竟已襲向魚米之鄉的台灣?楊志良新書<台灣大崩壞>所謂年輕人的「四不一沒有」,不正是一種無言的抗議及造反嗎? 我個人最近對萬物飛漲及吃不飽也感受深刻,政府的物價指數報告相形之下有如笑料。我與朋友到萬華一家著名老店用餐,價格沒變,切仔麵及各式切盤份量卻已縮水三至四成,從來在這家店都吃不完還打包回家,這次竟然破天荒吃不飽。再到附近三角窗甜不辣補吃,兩年前才調成四十元的小碗甜不辣,最近又漲了五元。如此驚人的漲幅全是拜油電雙漲政策之賜,就像股市突然變成重災區,也是拜證所稅歹戲拖棚之賜。<財訊>雜誌上期以「台股飢餓遊戲」做封面故事,完全符合馬政府給人民的觀感。馬英九整天要人節省,自己一雙皮鞋補了又補,現在台灣社會果然也成為不可思議的「飢餓遊戲社會」,便當業及餐廳以吃不飽來對付消費者。

縱容酒駕就是縱容殺人

2012.05.13 台灣是一個把安全責任往人民身上推,政府卻形同無責任第三方的國家,所有民生商品毒害、欺詐事件,如三聚氰胺、塑化劑、瘦肉精等,政府無不以宣導人民自救為能事,自己則對修法或防弊工作敷衍了事。交通安全相同,50年前交通單位的標語是「馬路如虎口,行人要當心」,50年後馬路仍如虎口,行人仍要當心。其中可藉修法到執法加以改善防堵的酒駕,政府尤其漫不經心,縦容酒駕族一再肇事殺人,家庭破碎慘劇一再上演。 何謂縱容?處罰太輕,交保太易,不必坐牢,不必吊銷執照,無故撞人殺人而不以謀殺罪議處,當然是縱容。何謂酒駕族?酒駕肇事太易脫身,撞死人刑責太小,立法司法執法單位以「過失」而非「謀殺」視之,就會變相鼓勵酒駕形成一族,繼起不絕,如同「柳生一族」。大家看葉少爺、X少爺一家接二連三在電視前表演道歉(因為依據現行法律,道歉就可擺平事情、大事化小)、表演無辜、貓哭耗子,像不像「柳生一族的陰謀」? 酒駕撞人致死是殺人,不是過失,因為酒駕者明知酒駕肇禍會殺人,同時該事是可避免(「醉不上道」人人皆知)而不避免,以過失罪論處堪稱立法司法執法單位失職,不把人民生命當生命。民主法治社會講究生命價值,不但人命要保護,連狗命貓命等都要保護。克林伊士威特的<荒野大鏢客>有一句開場白非常發人深省:「當生命失去價值,每一個人就都有了價格。」難道台灣經過蔣家統治,隨意剝奪反對者生命,到現在還沒有培養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及立法,還沒有想到一人無辜被害造成全家受害,還想用價格(例如江國慶案)擺平每一條無辜被害生命嗎? 酒駕應加重刑責(坐牢、吊銷執照半年至一年,累進量刑,三振出局),酒駕殺人以二級謀殺罪論。這是台灣向西方先進國家看齊的必經之路,絕對不容敷衍了事。一些無知者以為酒駕加重刑責是「治亂世用重典」,不表贊同。他們完全搞不清,縱容酒駕才會造成亂世,由一家哭變一路哭,馬路成為虎口,行人個個自危,這是什麼世界?我在美國開車,有一次等一位老太婆走過,馬上踩油門,被警察開罰單,理由是安全距離不夠。而現在,違規左轉或闖紅燈,在美國已經一罰台幣上萬元,酒駕更視同犯罪。這就是要罰到你怕,注意交通安全,學習尊重生命,與「治亂世」何關? 中國一向是富人橫行的社會,這股歪風現在也吹到台灣,許多富人流行酒駕。台灣人對交通安全的漠視更無殊盜匪世界,開車或騎摩托車者闖紅燈、不禮讓行人、在巷道內亂按喇叭、逼行人讓道、盛行頭過身就過,鄉鎮地區交通號誌純屬參考,馬路上依循的主要是叢林法則。一個把馬路當叢林的社會能夠叫法治社會嗎?明知酒駕會殺人仍敢安然上路,不是依恃刑責太寬,撞死人頂多賠錢了事,或自認有辦法,可以逍遙法外嗎?台灣要建立人人守法的法治社會,請先從建立交通秩序開始,讓開車者知道自己不開車時也是行人,讓政府知道縱容酒駕就是縱容殺人。

台灣大崩壞非一日之寒

2012.5.3 楊志良新書<台灣大崩壞>與其說是一個災難預言,不如說是一個嚴重預警,提醒台灣改變路徑,讓年輕人不婚、不生、不養、不㓉、沒有前景的「四不一沒有」趨勢扭轉。而他所指的趨勢都是現象,是長年累積的果,都事出有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賈德•戴蒙<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談到,格陵蘭原來是「綠島」,只因維京人不當開發,才變成不毛之地;馬雅文明及復活節島文明毀滅,也源自濫墾濫伐。亦即不當開發、破壞環境是因,文明消失是果。台灣大崩壞同樣有其因果。20世紀8、90年代之交,台灣經濟起飛不久,正值一片欣欣向榮,離國十多年的我返台探親,赫然發現貪婪風氣瀰漫,太多人奢想不勞而獲、一夕致富。這產生諸種不祥現象: 其一,台灣銭淹腳目,但社會盛行金錢𨘋戲,股市狂飈,大家樂風靡,房價一年高漲1、2倍,鴻源之類吸金集團應運而生。其次,社會好逸惡勞,粗重工作乏人問津,先是仰賴原住民,繼之輸入外勞,外勞工資又強迫與本勞看齊,企業只好一家家出走,工作機會流失。其三,貪婪帶來炫富及笑貧不笑娼,消費性服務業爆增,女性賺錢多於男性隨處可見;在美國20美元左右的襯衫,台灣居然要價兩千台幣;我親戚一位國中女兒補習、一位上幼稚園,每月開銷三萬多,佔家庭總收入一半, 以上現象經過20年,不但沒改善,反而愈演愈烈,社會朝深淵繼續邁進。當高齡化與少子化同時來到,老人照護與子女花費同樣昂貴,養兒育女已成沈重負擔,年輕人實質薪資卻不增反降,楊志良所謂的「四不一沒有」就是必然結局。如何扭轉頹勢?以補習為例,十二年國教看似一帖良方,但補習會向高中升大學𨒂伸,重要的是消弭補習歪風,從教材、教法及考試方式去改進。是不是老師不勝仼才要額外補習,那國家花費巨資養這些教員何用?是不是教法及考試太僵化,不重創造力及想像力,才讓補教業有機可乘? 同理,幼稚園及安親班收費昂貴,政府何不廣設廉價機構(到處是閒置的小學校舍,可轉型為公辦或委辦幼稚園),既創造大量就業,又解決年輕父母難題?老人照護為何要靠外傭?為何醫院鬧護士荒?越來越龐大的中年失業人口為何不能轉向老人照護及幼兒照顧,由政府輔導、補助,甚至出資,提供廉價、專業服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制度化及專業化在台灣太迫切了,這問題解決,「四不一沒有」才有望解決。 凡事非錢莫辦,老人及幼兒服務尤需大錢,所以必須公平加稅及量能課稅,改正台灣目前所得愈高付稅愈少的不公不義現况,改變變相買票的假福利政策,讓國庫有能力支付真正有益社會永續發展的福利事業,如不分貧富、每人每戶都能公平分享老人照護及幼兒照顧。 「四不一沒有」不是不能扭轉。但只要台灣朝野繼續忽視公平正義,繼續對重大社會問題互推責任,「台灣大崩壞」就將不只是預警,而會成為災難。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馬英九是在當皇帝嗎?

2012/04/22 過去綠營及網路以「馬皇」稱呼馬英九,大家總覺是在諷刺。最近馬一連串「我已沒有選舉壓力,你能奈我何」的表現,卻讓越來越多人懷疑他悍然一意孤行。他堅稱冒著物價波動風險,身為國家領導人的強漲決策不能更改,就是這種心態。問題卻在,若決策粗糙,不參考歷任總統做法,不顧後果,不聽國會及人民建議,相信自己站在正確道路,對方才是錯誤一邊,這已不是民主政府決策模式,而是專制帝王決策模式。馬故意在520前神隱起來,以臉書訓示民眾,拒人於千里之外,也更像帝王的「天威不違顏咫尺」。難怪連李登輝都說馬自以為在當皇帝了。 馬認為油電凍漲、緩漲扭曲巿場機制,一次「合理化」漲足才合乎巿場原則。但台灣油電是獨佔及聯合寡佔,有什麼巿場機制可言?國營事業吃定人民,有什麼合理化可說?政府及國營事業玩弄的價格遊戲根本不能服眾,其結果就是政府領漲,萬物跟漲,政府轉嫁人民,富人轉嫁窮人,做為最終端消費者的窮人及中產階級成為最大受害者,然後又因民眾買氣急凍,連帶禍延股市及全國商家。這種只重價格不重價值的思維,正是資本主義巿場邏輯陷入困境的主因。 馬團隊言必稱巿場機制,什麼「現在不痛,以後更痛」、「現在不做,以後更難做」,什麼消費者自我調節就能對抗漲價,可以選擇不買不用,改買改用別家。但台灣真有這樣一隻看不見的手嗎?人民能改買改用別家油電嗎?人民能以拒喝改變超商咖啡聯合漲價嗎?完全不能。更別說這隻看不見的手在世界各地早已不靈光,成為公權力及商業巿場「人吃人」的堂皇藉口。況且台灣本來就是由另一隻看得見的手主導、帶領。當這隻手不談價值,只談價格時,人民不只現在痛,以後還更痛,極易形成剝削人民、獨厚特權的政商財團主義。這也是當年蔣經國對公營事業漲價特別慎重,對物價波動特別關心,對政商勾結特具戒心之故。 馬英九近來最遭人詬病的,就是缺乏民主國家領導人應有的同理心。相形之下,他過去的同理心是裝出來的,純為選票考量。權力到達頂峰難免傲慢,但傲慢到讓社會覺得像在當皇帝(西方的意思就是暴君),這只有傲慢症候群一詞可以解釋。過去馬在88風災拒絕國際援助,並把風災責任推給災民,受到普遍責難,還暗罵大家「不識好人心」,醫學界就有人指他患有此症。之後,他的永遠自我感覺良好,永遠自信沒錯,都是他人的錯,以及經常輕率躁動,做錯事說錯話又把責任推給阿扁及民進黨,更加坐實醫學界的推斷。而一個患有傲慢症候群領導人的最大公共危險正在:他會在決策上造成「原可避免的災難」。 如何避免「民選皇帝」將整個社會帶向災難?大衛‧歐文回答:「民主是最好的治療。」意思就是,對於已經脫離現實,儼然以全知全能救世主及全民導師自居的領導人,說理可能已經無效,「人民力量」才是選票之外最有效的手段。

蔡英文應與李登輝合作

2012/04/24 民進黨主席選舉一強四弱,勝負大致已定。黨主席競逐中,真正重大議題是民進黨未來方向,多數參選人卻汲汲於救扁赦扁或當選者能不能選2016等小事。輕重緩急如此不分,對重大議題如此疏離,難怪該黨自一月敗選以來,戰力還不如三名台聯立委。在馬政府稅費齊漲政策造成人心空前焦慮之際,民進黨監督力道也跟𣎴上社會腳步。處於一片混亂中,蔡英文宣稱不介入黨主席選舉是聰明的。面對選後民進黨可能進入新戰國時代,她甚至該主動尋找李登輝合作,跳出狹隘政黨樊籬,借助二人的「綠營公共資產」角色,領導議題,推動綠謍站上更高視野。 李登輝近來明顯超出「台聯精神領袖」的演出,被媒體解讀為與台聯漸行漸遠。然而何以不能解讀為是他看出綠營群龍無首,具備較深戰略思考的他決定「快速補位」,把握時機,做此生最後一次發揮?無論你稱他的目標是「共主」也好,領頭羊也好,反正就是必須超出台聯格局,才能放眼全台灣,進行「台灣浮士德」的最終追求。李完成環島之旅後,立即著手舉辦三場規模不小的「國家經濟發展研討會」,充分展露他的企圖心。台灣現在什麼議題最能抓住人心?除了經濟,就是兩岸。而經過馬英九一陣狂風暴雨式的施政後,經濟的話題性及吸引力已遠遠超過兩岸。什麼人或什麼團體能緊扣社會脈動,尋找議題,解答議題,他們就能帶領社會。 與李登輝相比之下,蔡英文雖因擁有六百多萬票最新民意,聲望炙手可熱,但她的光環是短暫的,她身為「綠營公共資產」的賞味期也是不長的,一旦她孤芳自賞或矜持身段而虛耗時光(如同她最擅長的A是A又不是A遊戲),賞味期一過,馬上失去食用價值。而且對她來說,當過四年黨主席,又曾是超高人氣的總統候選人,她在黨內已經「齊大非偶」,她與仼何人或任何派系合作,都有誰主誰副的問題,她不見得願屈居人下,也不適合屈居人下,別人更不願只替她黃袍加身,自己卻一無所得。因此,她唯一能合作或穩當依靠的,在政界恐怕只剩李登輝了。李是任期最久的前總統,是她的長官及提拔者,又是綠營第一大老,李對她亦不構成威脅或利益衝突,她即使主動配合李或居李之下,也是理所當然,兩代相得益彰。更何況如果李蔡謀的是超越藍綠的社會大利,她既能有用於社會,又能保持政治生命(延長政治保鮮期),有比這更好的「活路政治」嗎? 蔡英文是綠營前所未見的非典人物,由當黨主席到選總統,都是一路順遂,所以她未必體會民進黨政治人物尋求政治舞台及延長政治生命的迫切感。民進黨比國民黨更不排資論輩,人才汰換率及折損率更高,沒有派系支持的個人很難存活,其艱困情形一如龔自珍描述的「風雲欲捲人才盡」。像許信良公開支持蔡英文再戰2016的主張,當選舉議題聽聽可以,認真對待是不行的,因為蔡的保鮮期若過𣎴了2012、2013,連政治生命都談不上,遑論2016再謀大位。黃袍加身純然是神話,趙匡𦚯沒有擔任掌握禁軍的殿前都檢點,何來「檢點當天子」流言?又何來應驗流言的黃袍加身戱劇性高潮? 歌德的<浮士德>經歷不滿足、不怕犯錯、不斷追求的一生,象徵西方的近代精神。但浮士德的最終(最後一次)追求卻是造福人群,以福國利民為目的,目標完成後,他滿足的喊出「多美好啊,請(時光)停停!」而情願被魔鬼捉去。極度推崇歌德這部鉅作的李登輝,期待他也能以造福人群為畢生最後一次追求,在環顧周圍已無對手的綠營最高位置上,畫下美好休止符。同時也期待蔡英文能追隨李登輝造福人群,脫離她「A是A又不是A」的矛盾情結,為綠營開展政治世界的更高視野。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許信良一代」:消逝中的典型

2012/04/14
民進黨本次黨主席選舉,參選空前熱烈,不只人數最多,而且包含兩位前主席許信良與蘇貞昌。其中許的參選尤其突兀。某些人或許認為他是不甘寂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友們卻認為他是志在留下典型,「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讓黨員記住當年黨外及民進黨草創時期,他們這一代是如何處理棘手的黨內外、國家、兩岸問題。在民進黨統獨壁壘分明,個人主義盛行,唯恐不夠激進、排他的現在,「許信良一代人」的風格已近消逝,但它仍像卡萊爾稱頌的「基督教的晩霞」,在無神論衝擊下,德性光輝依舊閃閃動人。
「許信良一代人」的最大德性就是無私與包容,顧全大局。這些廿世紀70年代初嶄露頭角的新黨外,有康寧祥式的溫和反對典型,對國民黨既反對又合作,行為如同民主國家反對黨。當美麗島政團在70年代末趨向激進時,老康依然保持溫和,形成康系與美麗島系並立,卻未迸出競爭火花,而且1979年底高雄事件發生,美麗島政團被一網打盡,老康馬上接起延續黨外香火的棒子,讓黨外不致潰不成軍。儘管有人因他未被抓而懷疑他或痛恨他,公開斥責他「康放水」,進而對他無情批鬥,他始終默默承受,未曾反駁或反撲。沒有對「黨外大家族」的無㺨與包容,老康能如此奉獻及隱忍嗎?
黃信介是另一個「黨外歐基桑」典型,賣自家財產捐輸黨費,受責罵時不予介懷,大而化之的性格維繫了綠營內部團結,他的名言「台獨可做不可說,統一可說不可做」更是膾炙人口。設若不是黃信介的包容與大度,統、獨、溫和、激進和平共處,民進黨創黨幾年恐怕早已分裂了,民進黨可能成長為與國民黨分庭抗禮的反對黨嗎?
林義雄的無私及耿介屬於「聖人」(民進黨神主牌)典型。試問有誰能在黨主席任內,光榮將本黨候選人送上總統寶座,自己卻功成身退,不受封賞,選擇那「人跡罕至的小徑」的?光是他這一表現,就讓民進黨氣勢及格局壓過國民黨,民進黨隨後能在立院成為「第一大黨」,豈是偶然的?林義雄曾說「有什麼樣的執政黨,就有什麼樣的反對黨。」他的話也可改成「有什麼樣的黨主席,就有什麼樣的政黨。」
以上諸人還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對民主的信仰。他們相信民主先於一切,有民主就有獨立(獨立是指人民上面沒有統治者或外來殖民者,並能行使國家主權),同時統獨之爭不只分裂國家,而且傷害民主;全世界沒有一個分裂的國家能深化民主,也沒有一個認同衝突的國家能團結對外。這二者正是民主制度最大的致命傷及毀滅因子,像「潘多拉盒」一樣,不能輕易打開。特別當中華民國已是「自由國家」,為統獨而自相殘殺更屬愚昧。
許信良同樣擁有上述美德。他從不戀眷權力,一度為民進黨沒有贏得過半縣巿(這是超難度目標)而光明磊落辭黨主席,二度因阿扁宣稱要選黨主席而自行禮讓。他的包容性奇大,從黨外時期起,他就跨越統獨、國民黨、黨外,甚至兩岸,不囿於門戶之見。這一方面使他比任何人更高瞻遠矚,二方面也更易引發爭議,他主張台灣大膽開拓大陸商機的「大膽西進」論,甚至使他被激進獨派打破頭。但他從不記恨,他的出發點也是「義所當為,毅然為之」,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民進黨,為台灣,為「新興民族」。他勇於探索、不畏挫折、全球化的開闊視野,正是後代民進黨人普遍缺乏旳。這次黨主席選舉民進黨最需傾聽的,也是他洞燭先機的黨內外、國家、兩岸見解。
阿扁時代來到後,「許信良一代人」的風格在民進黨內已近絕響,自私、自保、不講真話、不知謙退、黨同伐異、逢中必反、以偏激為榮、以不寬容為傲,成為新的時尚。這使得前一代人的德性格外令人懷念。去年,許信良以參與黨內總統初選,提升蔡英文、蘇貞昌的競選高度。這次黨主席選舉,希望許信良也能以他的高瞻遠矚,提升民進黨的競爭格局及政治視野,讓「典型在夙昔」發出美麗彩霞,留下最後餘暉。

荒謬決策比錯誤決策可怕

2012/04/13
> 馬英九連仼成功後,開始帝國大反擊,瘦肉精美牛案、油電價「合理化」案、都更「圈地趕人」案、復徵證所稅案、一國兩區案等密集推出,一波接連一波;人民被逼得喘不過氣來,不只民怨沸騰,而且社會驚嚇,幾近被技術性擊倒。馬還引用蔣經國「現在不做,明天會後悔」的話,說他準備「戴起鋼盔」,挨罵也要做。他無比神勇,但他真的做了正確決策嗎?還是一如既往,又做了粗糙、不顧後果的決策?
> 大家常說錯誤的決策比貪污可怕。大家不知道的是,荒謬決策比錯誤決策可怕。錯誤決策可以更正,是文明進步必經的歷程。荒謬決策卻「堅持正確,差以千里」,再加上官員集體合理化,錯誤往往無從補救,拿國家前途及全民身家財產當實驗品,孤注一擲。中共當年從三面紅旗到文革,就是荒謬決策的著例。什麼全民大煉鋼,提早超英趕美;什麼「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宣稱糧食畝產百萬斤。這些比<天方夜譚>不可思議的計劃,全黨居然正經八百執行,沒有人跳出來指出荒謬性。現在馬英九做的很可能就是那種毛式決策,內閣則成為集體背書者及幫兇。
> 馬英九指摘凍漲、緩漲形成「少補多,窮補富」的不公不義現象,算什麼能源政策?但民主政府最基本的社會政策不就是照顧弱勢民眾嗎?當弱勢民眾普遍覺得一次漲足及政府領導漲價才是不公不義現象,而且歷次政府領漲的最直接受害者都是弱勢民眾,請問馬的公平正義是指什麼?過去他不也贊成凍漲、緩漲照顧弱勢嗎?事實上,很少人反對油電價合理化,反對的是政府配套不足,民生物資狂漲,富人相對之下沒受害,或可以轉嫁,窮人反而受害。馬英九必須有能力解決這點,才配談公平正義。
> 難道馬以為民生物品齊漲,受害的不是窮人嗎?難道馬不知道台灣已是M型化社會,大多數窮人及新貧族薪資不漲,每月數千元的新增支出會醸生社會問題嗎?更不要忘了,正是馬任內北台灣房價漲到不合理地歩,難道逼窮人食衣住行都陷入絕境,就是馬政府的政策目標嗎?馬引用蔣經國「現在不做,明天會後悔」的話,但蔣指的可是十大建設,而不是政府領導漲價。蔣也不會把「殺雞取卵」用到股市來,台灣的股巿已夠不正常,散戶虧損累累,經常活在擔驚受怕中,馬政府還天天用證所稅議題來凌遲股市,這是有人性、有同理心的作為嗎?馬居然還要「戴起鋼盔」,跟窮人的怒火作戰!
> 台灣很少人討論荒謬決策,但馬政府很可能最適用這一詞。荒謬決策是指一人做出愚蠢決定,組織中其他人明知不合理而仍予以合理化並執行到底。荒謬來自於行為與現實的脫節,而且結果與組織自我感覺良好的目標相反,弄到不可收拾。政府荒謬決策的原因在於政治人物並非想為事件找出最佳解決辦法,而是在決策過程不斷積非成是,擴大整個荒謬決策參與的共犯結構,「可怕的不是個人或集體犯下決策錯誤,而是明知不妥,還冥頑不靈的持續進行錯誤。」馬英九連任成功以來的一連串帝國大反擊,給全民的整體印象正是如此。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阿扁還欠人民一個道歉

2012/04/02
由一邊一國連線及本土社團推動的特赦前總統活動,獲得一些政治人物如許信良及部分媒體、評論界的支持。他們著眼於促進社會和諧,化解藍綠對立,避免國家陷入政治清算風暴;主張特赦是對總統職位的尊敬,阿扁道不道歉並不重要。他們並從世界各國,特別是西方,援引例證,說明特赦的必要。他們的論點相當寶貴,都屬正向思考。以下謹再提供一些反向思考。
台灣是民主國家,人民是國家主人,任何人都有權提議特赦。問題是,這次赦扁活動是由扁主導,他先請人放話,說重審機會渺茫,願意接受特赦,之後再由不承認扁犯罪或堅持「有比清廉更高的價值」的死忠挺扁社團出面執行。這種不由社會公正人士發動,而由犯罪當事人發動的活動,社會多數人能接受嗎?它會不會被看成一種反司法正義的「逼宮」?而扁如果單獨特赦,又置同案其他依扁命行事的被告於何地?對當年轟轟烈烈的「百萬人反貪倒扁」運動又如何交代?不要忘了凱達格蘭大道改名反貪腐大道,正是為了紀念這場運動。
其次,推動赦扁活動,是為了社會和諧、化解對立,如同一邊一國連線打出的「政治和解,終止對抗」連署訴求。但扁是一邊一國連線的實際領導人,那些參與活動的本土社團也奉扁為宗師,他們正是扁政府時代最激烈的族群對抗者,他們的和解訴求由誰來背書?有誰能保證他們今天的和解不會轉為明天的「有比和解更高的價值」?同時扁特赦後,有誰能保證他的野心勃勃不會形成叧一個亂源?難道扁政府後期的族群對抗還閙得不夠嗎?難道這四年來扁在獄中的表現,不會使藍綠各陣營對扁特赦後的可能「變本加厲」戰戰兢兢嗎?
有一個解套方式,就是扁效法東方犯罪的前國家領導人,先道歉認錯(事實上,扁退黨聲明已說過他做了「法所不容的事」),並承諾不再出面組黨或領導一邊一國連線,從此退出政治圈。如果特赦有意義,意義應在這裡。主張赦扁的媒體人及評論者皆只強調對總統職位的尊敬,阿扁道歉不重要。他們可能忽略了,東方與西方文化及價值觀不同。西方法治思想強固,又是源自基督教義的「罪感社會」,東方中日韓等則是源自儒家的「恥感社會」。
東方社會注重慎獨、內省、正己(正己方能正人),越高位者越被要求這些。知恥高於法律(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某個程度也替代了法律,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死」、「行己有恥」,甚至說「士大夫無恥,是為國恥」、「無恥之恥,無恥矣」。阿扁犯的是貪腐罪,是極大的恥,「反貪倒扁」運動能動員百萬人,正由於人民對貪腐的憤怒(相形之下,國民黨反319槍擊案就只能動員約20萬人)。很難想像西方的類似運動能造成如此聲勢浩大效果。
如果貪腐的人居然對貪腐大肆美化,拒不反省道歉,還要求特赦,推動特赦的又是貪腐案當事人及其同情者,試問有比這更大的自私及不知恥嗎?普遍社會能接受嗎?福特特赦尼克森,後者不必道歉認錯,因為西方社會不要求他知恥。但南韓前總統盧武鉉不等到定罪、特赦就跳崖自殺,因為東方社會要求他知恥。而即使美國人不要求尼克森知恥,美國人卻以尼克森為恥,福特還為特赦尼克森賠上自己的政治前途。
誰說特赦只需要對總統職位的尊敬,不需要犯罪總統的道歉?對東方文化而言,阿扁欠人民的正是一個道歉。他不道歉就是不尊敬總統職位,也就是不尊敬國家的主人—人民。 作者:孫慶餘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一國兩區」提法不夠嚴謹

2012/03/27
呉伯雄與胡錦濤會面,拋出「一國兩區」議題,在台灣引起震撼反應。之所以如此,與尚未經過朝野討論有關,也與「一國」及「兩區」的字面聯想有關。習慣「一中各表」的人未必能接受「一國兩區」,因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明顯不同於「一個國家兩個地區」,前者是接近一中屋頂下的兩個國家名稱,後者只剩一個國家名稱。雖然馬政府說根據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一國兩區」是指「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即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但這種解釋仍然不夠嚴謹。
首先,「一國」只能是一個國家。一中容許各表,等於不否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但一國如何各表?即使我方學者認為「一國就是中華民國」符合我方憲法規定,但這符合對岸憲法規定嗎?須知一中透過雙方善意,還有各表空間,一國卻是非此即彼,沒有各表空間,除非對岸同意以一中屋頂的中國讓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表,否則「一國」的提法很容易陷入僵局,不利原先各表的揮灑自如。也許正是這緣故,吳伯雄提「一國兩區」,胡錦濤仍以「九二共識」回應吧!
其次,「兩區」的區字也容易滋生誤會。馬政府可以說這是指兩岸各自治權下的「法域」,但在野黨也可以理解為政治上小於「國」的「地區」,如中共說的港澳地區、台灣地區,特別在兩岸對「一國」所指意義仍然不同下。同時不要忘了,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談的是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而不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台灣地區」是否等同「自由地區」仍需討論,台灣治權能否及於大陸也值得討論。至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位階低於憲法,它能導出「一國兩區」的上位結論嗎?
誠然,「一國兩區」提法是為向對岸表達善意,進一歩強化兩岸非國與國關係,是特殊關係,動機不為不佳。但兩岸好不容易歷經風風雨雨,走上較穩定的九二共識階段,一定要先讓人民熟悉這種環境,並讓朝野充分討論,才能進一步談「一國」議題。而且「一國」議題也不宜快速切入「一國兩區」,如果非提不可,是否應先試試「一國兩府」,衝擊較小?一般人民對兩邊兩政府的現狀頗能接受,對「一國兩府」當然也較少抵拒。至於「一國兩區」,對人民及朝野真的衝擊太太了,萬一處理不好,對內對外都可能產生巨大後遺症。反而一動不如一靜,暫時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深入、穩紮穩打,還更實在。
兩岸議題茲事體大,牽一髮而動全身。連吳伯雄都說這次「一國兩區」用語過於簡化,民進黨代理主席陳菊也說未經朝野討論,貿然提出「一國兩區」,社會不可能接受。可見由九二共識到「一國」確實還有一段路要走,而「兩區」則更是爭議不息了。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不值得「毀黨救扁」

2012/03/23
正當朝野為牛豬雞忙得不可開交,百姓對食品安全遑遑𣎴可終日之際,綠營突然掀起一波救扁潮:阿扁找人公然放話,說重審機會渺茫,願接受特赦;本土社團公然向民進黨立委施壓,要求對此連署、表態;扁時代最大受害者許信良(許在扁壓迫下,黨主席沒了,總統夢也碎了)呼籲特赦扁;扁嫂向民進黨威脅,說太多人拿布袋裝扁珍給的錢,還簽了名(別想置身扁家事外);扁子不斷向陳菊喊話,說整個綠營就屬她(黨主席)最有立場表態。總之,救扁既是民進黨道義也是義務。
明眼人一看就知,這波救扁潮又是阿扁自導自演。從冠心症要求保外就醫,指控醫師開鎮定劑Ativan是謀害他,到全家、全綠營配合演出就醫及強迫特赦,背後都有扁的影子,只是本土社團甘心做扁馬前卒,民進黨則逢場作戲而已。問題是本土社團不必選舉,不用在乎社會觀感,民進黨卻要面對整個社會。當社會覺得民進黨老是與扁扯不清,被他害這麼慘還為他賣命,大家想到的若非一群不明是非的挺扁狂,就是一群不知拿了扁多少好處的共犯結構。事實上,明知扁犯了貪污重罪仍要加以包庇,替他爭什麼司法人權、重審、特赦(蔡英文就是這樣幹),除了「毀黨救扁」外,還能如何解釋這種行為?
宣稱「有比清廉更高的價值」,意即台獨使貪污合理的本土社團,現在又說生命健康凌駕清白自由之上,意即阿扁的身體高於法律。向民進黨施壓的就是這類團體,而民進黨四年來居然不敢違逆這些扁式獨派,難怪阿扁更加有恃無恐玩弄該黨於鼓掌之間。阿扁早已退黨,原因是他自承做了法所不容的事,結果民進黨不但沒有依往例追究、定調扁的錯誤,挽救該黨形象(這就是切割,並非要公開與扁畫清界線才叫切割),蔡英文還把聲援非黨員的扁當該黨責任,從此走上與扁撇不清,扁反過來糾纏、緊咬民進黨的不歸路。對民進黨來說,這是當斷不斷,自食其亂。對扁來說,這是寄生蟲抓住宿主,吸對方血,借對方保護自己,我死你也別活。
然而民進黨值得「毀黨救扁」,戰戰兢兢屈從扁家及不顧社會觀感的本土社團壓力嗎?民進黨必須認清,扁總統任內最大政治錯誤不只是走不利民主的台獨回頭路,而且把一群意識清楚的民主支持者挑激成頭腦不清的「忽然台獨」,原本上台執政的助力突然變為阻力了,這是民進黨及台灣民主運動前所未有的損失。民進黨要扭轉這錯誤,恰恰該堅持民主法治道路,只注意扁的審判是否公正,並把本土社團重新帶回民主道路,而不是將錯就錯,錯上加錯。
同時,關心扁一定要從關心台灣出發。扁沒有認罪道歉還錢之前,根本談不上特赦。全世界也沒有犯罪當事人安排自己重審(強求蔡英文當選後配合),自認重審機會渺茫又安排自己保外就醫及特赦(要求本土社團、民進黨、陳菊配合)的道理。陳水扁簡直把全黨全國當成他仼意操弄的傀儡。民進黨如果還要像牛馬般聽從扁的擺佈,甚至甘受扁家威脅,那就是不惜為一人毀棄一黨了。
作者:孫慶餘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民共交流」談何容易

2012/3/17
民進黨派三位涉中人員,以個人名義參與中共舉辦的兩岸關係研討會。媒體將之解讀為「民共交流」,參加者也以「破冰之旅」自許,具有早期黨外較無門戶之見風格的代理黨主席陳菊,更對此表示「非常積極正面肯定」。這確是一件好事,是民進黨打破封閉,破繭而出的重要一歩。問題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個人交流只算試探,不算民共交流;中共國台辦副主仼孫亞夫且已清楚表示,民進黨放棄台獨前,民共𣎴會有黨對黨談判或接觸。當國共關係輕舟已過萬重山之際,民共關係仍止於試水溫階段,民共交流談何容易。
民共交流的最大障礙在台獨。中共不可能承認或接受主張台獨(台灣國)的黨。如果中共接受了,它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及堅持也垮了,對內對外都不必玩了。但中共也非鐵板一塊。中共對台灣態度已由「一中原則」修正為「兩岸同屬一中」,與早年沈君山等人的「一中屋頂」建議逐漸拉近。同時胡錦濤公開為「一個中國各自定義」(也就是一中各表)背書,「九二共識」這兩岸關係芝麻開門的阿里巴巴通關密語,甚至連一中字樣都沒有。中共的彈性及開通前所未見,已有大國及大哥風度。
反觀民進黨,當國共趕上世界性和解列車時,他們還在玩「逢中必反」遊戲,從不正面解讀中共動作。民進黨參與兩岸關係研討會的人,以為將中共稱呼由中國改為中國大陸,將該黨中國事務部改為兩岸關係事務部,民共關係就會改善;或以為兩岸和平是民共共同語言,雙方可據此求同存異。民進黨未免太小兒科了,中共重視的不是稱呼,而是實質。實質是:中共已能接受中華民國或憲法一中的存在,就是無法接受台獨主張。而所謂和平共識,也不是民進黨努力的成果,是國共互動的成果,民進黨還曾大力反對。民進黨要求同存異,要促成民共交流,一定要向國民黨看齊,兩黨對外一致,回到中華民國及憲法一中架構來。
誠然,民進黨經過扁政府後期一鬧,已經積重難返,頗有回到台獨黨綱時期而不是台灣前途決議文之勢。例如當時為個人私利扮演極獨推手的黨主席游錫堃,日昨針對民共交流,即聲稱民進黨若放棄台獨主張,中共就會要求馬英九放棄中華民國主張,而放棄台灣主體性主張,民進黨就沒有了。這種亡黨亡國論正是民進黨長期用來嚇人兼自嚇的論點。事實上,中華民國的存在並不靠台獨主張來保護,也沒有人要民進黨放棄台灣主體性主張,而是調整台獨彈性,二者之間不具等號關係,中華民國也可以有台灣主體性。就因為部分民進黨人太自以為是,不惜自欺欺人,該黨才一直作繭自縛,陷在自己的被害妄想裡無法自拔。他們顯然忘了,連阿扁這位極獨始作俑者都說過「制憲正名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要自欺欺人」。
襌宗有一段公案。道信向老師求「解脫法門」,僧璨反問他「誰縛汝?」民進黨的問題正在這裡:是你們作繭自縛,身在中華民國而不承認中華民國,身為中華民國政黨而不接受中華民國憲法,你們的綑綁在你們自己。無論要再度執政或民共交流,除了自行解脫綑綁外,沒有人能幫你們。

昭和演歌的「天人五衰」

昭和演歌的「天人五衰」 孫慶餘\文. 2012.3.13
拜iPad新科技之賜,最近每晚臨睡前,都能跨越時光刻度,重溫數十年的昭和演歌。那曾經𠄘載了我父母一輩共同記憶,又陪伴台灣嬰兒潮世代一起成長的珍貴影像,如今再看,竟己褪色,不只是歌老,歌手也老,讓我油然想到三島由紀夫的<天人五衰>。尤其我過去喜愛的美女歌姫,幾乎個個年老色衰,還强撐殘軀,賣力演出,更不由想起宋代歌妓李師師從艷冠群芳到流落江湖、臨老賣唱的故事:「舊夢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年動帝王。」沒有比美人遲暮(無顏色)還強顏歡笶更令人夢碎了。
昭和演歌的盛世開啓於50年代,60、70年代是其高峯(這30年也是昭和演歌大舉攻佔國台語歌壇的東洋風黃金期),至80年代盛極而衰,90年代一度迴光反照,從此後繼無力,歌老人老,太熟習於演歌腔調的80年代青年對它已興趣缺缺,歩上「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的千古𣎴變道路,只剩中老年人眷戀捧場,演歌、歌手、歌迷有如脫離太空站的太空船,離地球主體越來越遠,終至影跡全無,成為歷史。這原是生命實相,生老病死,成住壞空,人事物無不皆然,只是對於經歷盛世的人,特別無法接受「曲終人散」(想想慎芝作詞的「金大班最後一夜」何等讓人黯然神傷)而已。台灣群星會時代不也同樣走入歷史,只剩幾處紅包場沈鬱的歌聲舞影供人憑吊嗎?
昭和演歌時代因美空雲雀而開啓,她幾乎就是這個時代的代名詞。我那英年早逝,死於50年代前夕的生父,口中愛唱的歌曲(不要以為他是俗人,他可是當時極少見的漢詩詩人及古體文行家呢,台灣70年代初河洛圖書公司最早大量翻印絕版古書,好幾本正是從我生父遺書中挑選提供)除望春風一首台語歌外,其餘全是美空雲雀歌曲,如博多夜船、港町十三番地、船頭可愛、𥚃町人生等,我們兄弟自小耳熟能詳,我叔叔(我養父)也愛唱這些歌曲,它們等於我的𠒇歌及搖籃曲,我最早會唱的流行曲,主要也是這些。由於𠒇時經歷,昭和演歌及其哀感頑艷、蕩氣迴腸,伴隨了我數十年,我性格中的不小部分也是由其塑造。說我不會為昭和演歌及一批美女歌姫的「天人五衰」哀傷,是絕無可能的。
「天人五衰」是佛經用語,被三島由紀夫拿來當書名,意指天人在天壽將盡時,呈現五種頹相。昭和演歌自美空雲雀死後,也開始呈現頹相:鶯聲漸老,春色將闌,既乏新聲,又乏新意,偶有佳作,也與過去的人才輩出,「長江後浪推前浪」「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不可以道里計。至於昭和歌姫,同樣面臨斷層,美女歌手能接起棒子至20世紀結束的,大概只剩70年代末出道,1958年生的石川小百合。她也是少數適合電視時代(即要耐看又有舞台爆發力)的美女歌手之一。
60年代美女歌手,繼不算美也不醜的美空雲雀後,有島倉千代子,是大美人,歌聲柔膩,讓人色授魂與。但問題在電視時代來到後,歌星更需賞心悅目。80年代我在美國旅居,透過日本電視節目看到的,美空雲雀扮相、姿態都不好,像前電視時代的人,只適合唱片及卡帶,島倉千代子則已人老珠黃,或說人未老珠已黃,賞味期限太短。看了80年代初的她,我充滿幻滅感,美空雲雀的情況相似。50、60年代歌姫能逃過電視淘洗的,或許只有都春美。她和美空雲雀一樣,都是天才型歌手,少小成名,一生風光,歌喉更有如受過上帝親吻(人們如此形容帕伐洛蒂),她的每條歌我差不多都有收藏。可惜她不懂關鍵時刻引退,讓人永留懷念的道理,到21世紀還在唱,藉助不斷整容,想抓住青春尾巴,結果反而嘴歪眼斜,什麼也沒抓住,徒然把我對她的一絲美感(她不算美,但很有味道,與美空雲雀的毫無味道不同)都蹧蹋了。
最需要賞心悅目的演歌(例如優美的和服只在演歌中亮相,例如村岡實的簫驚天地而泣鬼神,木村好夫的吉他如圓荷瀉露,珠走玉盤,二人音色之美都無與倫比),卻充斥色衰聲弛的年老歌手及年老歌迷,而且雙雙後繼無人。昭和演歌已經走到盡頭,越不過平成時代,如同台灣嬰兒潮世代也一起被留在過去,越不過群星會時代、民歌時代,聽不懂周杰倫(其實周杰倫風靡一時的歌詞,在懂中國史及中國古典文學的人看來未免膚淺,不及黃梅調或慎芝歌詞的流𣈱雋永,前者是雕琢做作的美感,「為賦新詞強說愁」,後者是情見乎辭的美感,「只道天涼好個秋」。昭和演歌歌詞之美亦復如是。)。昭和演歌的「天人五衰」終於降臨,這是我臨睡前連續幾晩,從iPad跨越時空觀賞,彌補廿年空檔(也就是我已有廿年沒空看及看不到諸如紅白對抗、懷念的演歌這類節目)後的整體感觸。日曆正在翻過這個時代--我們時代--流行歌聲,雖然不捨,但我們也只有像<金大班最後一夜>,向它告別了。
(2012.3.12花七小時寫完後,全文突然憑空消失,一字不剩,13日再憑記憶重寫,篇幅較短。此誌。)
註:談日本演歌,不能不談演奏。像我上面所舉的村岡實及木村好夫,即堪稱「簫聖」及「吉他神」,簡直出神入化,讓人如醉如痴。這也是演歌盛世才能出現的人才,一百年可能只出一個,所謂「百年一遇」。昭和演歌也是百年一遇,是「日本第一」時代特有的產物,並與「日本第一」共存亡。當日本陷入失落的十年、廿年,昭和演歌也跟著衰落了。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舊詩戱評. 2012.3.11 日本大海嘨核災週年

舊詩戱評. 2012.3.11 日本大海嘨核災週年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人生愁恨何能免. 銷魂獨我情何限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關風與月. (恨情語出最多
橙橘反見清澄)


盧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無別亊. 盧山煙雨浙江潮. (此福德宮化權也. 不見不休 寓見怪不怪之意
或見面不如聞名. 不過爾爾)



  江月不隨流水去. 天風常送海濤來
(此境適合賞月觀濤意趣 毋怪朱熹題「天風海濤」)

以上為練iPad上下左右文句排列之序 信手拈來. 聊戱之耳

插秧詩. 契此
手把青苗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凈方為道. 退歩原來是向前. (此似退實進. 以退為進也)


溪聲便是廣長舌. 山色無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 他日如何舉示人. (靜中得悟. 如海濤奔湧
青山逼人. 源源不絕)

唯有千章雲朩在. 風來猶作海潮音 (萬木呼嘯盈耳. 震撼人心
殆海潮音雜誌取名由來乎)

王梵志詩
城外土饅頭. 餡草在城內
一人吃一個. 莫嫌沒滋味. (初中讀此詩. 只覺怪意迫人
而今將老憶此詩. 百感交集
去日苦多. 誠李煜詞「自是
人生長恨水長東」也 )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馬英九莫學明崇禎

2012/03/12
馬政府舊仼未完,新仼未始,已弄得焦頭爛額,四面楚歌,全然不像自許要拼歷史地位的團隊。其原因,正在美牛案「無事找事,小事化大」,既承諾交易又否認交易,既失信於美國,又失信於人民,看不到危機處理能力,只看到危機製造能力。而禽流感既已隱匿或拖延疫情,又在高病原、低病原間打模糊仗,意圖混淆視聽,反而讓各界看破手腳。馬英九切莫學蔣經國不成,學到明崇禎了。
美牛案原是蘇起下台同一舊案,是痩肉精及內臟的祕室交易。立法院早已修法禁止,行政院且訂下「三管五卡」,向人民信誓旦旦。但馬為求美方支持連任,重啓祕室交易,自恃當選後,已無連仼顧慮,不怕兌現承諾,反正有美簽及TIFA交換,台方並非全輸,只要學日本做好把關工作即可。不幸馬是既要交易,又要貞節牌坊,刻意用科學及專業背書,把瘦肉精包裝成人間聖品,什麼連吃五百公斤才有風險,什麼林書豪吃了球打更棒,什麼對美方從未有承諾。更不幸,在馬政府裝模作樣之際,市面早已暗渡陳倉,到處販售瘦肉精美牛,也就是「三管五卡」偷偷撤守,台灣民眾連日本式把關都難以指望。
痩肉精美牛美豬如同現代版的「鴉片戰爭」,美國以政經及軍售壓力代替大砲,逼他國就範。這和英國當年強迫推銷鴉片一樣,都是為了更大商業利益。有人會說英國不吸鴉片,美國卻吃瘦肉精,情況不同。其實十九世紀只有美國大禁鴉片,英國名人如作家、醫生等吸食成風,理查•D-海因斯的<毒品>一書敘述甚詳。而美國瘦肉精牛只佔三成,瘦肉精殘留量卻訂30ppb,比世界各國高,以美國人對健康之重視,瘦肉精牛豬自然主供外銷。面對美國的「船堅砲利」,台灣籌碼不足,必須朝降低風險、爭取最佳條件下手,才是交易正途。想不到馬既暗中交易,又憂讒畏譏,只想刀削兩面光、兩面不沾鍋,終於歩上內外交逼的明崇禎歧途。
明崇禎被很多人視為勤政之君,遭遇亡國是時運不濟,落入大陸作家吳思所說的「崇禎死彎」。事實上若非他的勤政,明朝也許亡得遅些。他是無能而自認有能的「勵精圖亂」之君。他大費周章,斥退魏忠賢一伙,看似解決明朝大患,卻又厭惡外臣多嘴,喜歡閹黨聽話,致使閹患依然。他以幾位乖巧文臣為顧問,以宦官為耳目,在他周圍形成口徑單一、高同質性的小圏圈集團。這個小圏圏內犯錯(如楊嗣昌、洪承疇),大都受到優容,小圈圈外遭忌(如袁崇煥、陳新甲),即使合於圈內旨意,也動輒被殺被黜,全憑崇禎好惡。其中最荒腔走板的是與關外滿清和議。
眾所周知,明末國力衰弱,無力同時應對清軍及流寇,最上之策是先安內後攘外,與關外議和,避免兩面作戰。這原是崇禎之意,假楊嗣昌口婉轉說出,但卻只准偷偷摸摸交易,因為崇禎不願承擔交易之責。不幸和議進行途中洩密,崇禎被迫殺陳新甲等無辜者卸責。結果明朝從此無人敢提和議,面對內憂外患交迫,只能坐以待斃。
明崇禎讓自己陷入「死彎」的掩耳盜鈴交易絕非典範,馬英九千萬莫學崇禎。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恐嚇政治與恐懼之子

2012/03/05
郝柏村二二八死亡不及千人的話語,讓今年的二二八再起波瀾,以往行禮如儀的道歉紀念場面頓然失色,對重大歷史事件漸趨麻木的台灣人重新面對這段歷史,三四五年級生的共同回憶尤其充滿悲愴壓抑。因為從二二八到1980年代初,台灣施行的正是「恐怖政治」,叛亂、匪黨同路人、知匪不報等罪名,不只讓政治受難者家屬不敢聲張(寃死大多當正常死亡報了),連稍有正義感的人都壓得喘不過氣來。相比之下,90年代以後不論平日或選舉時的誇大指控、互相恐嚇,只能算「恐嚇政治」了。
本屆大選民進黨檢討總統敗績,承認經濟恐嚇牌是國民黨勝選主因。經濟恐嚇牌就是一種恐嚇政治。美國九一一事件至今,恐嚇政治盛行,探討恐懼政治的著作繼起不絕。它們指出,政治活動領域已失去遠見、方向、原則,公眾人物轉向微型政治,政策爭議大多不具危機性或緊迫性,更像拌嘴及恐嚇,政治目標與雙方差異的模糊,使互相攻訐表現(演)出更大仇恨與刻薄,幫會式的狂怒被誤認為意識形態的堅持。簡單說,恐嚇政治就是小題大作、無中生有、冷飯熱炒、虛事實炒、大驚小怪、唯恐天下不亂,或該炒而不炒,等到選舉才端出來一盤一盤炒作的政治,雙方互相恐嚇或讓選民害怕對方,完全為了選舉利益。
這種民主衰敗現象,台灣比西方嚴重。俄羅斯娃娃集體貪腐質疑、蔡英文宇昌案及眾企業家為九二共識喊話,只會出現在選舉,而且出其不意,一擊奏效;反觀民進黨對馬政府的指控,則因師老兵疲,大多已無衝擊力,甚至成為「狼來了」。一些民主正義感濃厚的朋友問,馬在這次選舉能力普受懷疑,何以說不投他的人最後又紛紛回籠投他,違反民主政治常識?答案不在這些人的藍綠或族群偏執,而在恐嚇政治挑起的恐慌焦慮。森林遭遇大火時,恐慌的野獸紛紛跳入深潭,「以一個死亡逃避叧一個死亡」,就因大火比深潭恐怖急迫。當經濟選民認為蔡當選不比阿扁好多少,他們的經濟卻可能蒙受即刻損失,他們當然選擇馬而非蔡。恐嚇政治的妙用就在這裡。
恐嚇政治的目的是挑起恐慌焦慮(風險恐懼),政治集團藉此打擊對手,並獲取選舉利益,選民依恐慌焦慮程度決定投票意向,特別是藍綠傾向不強的人。而恐怖政治不同,它製造的恐慌焦慮是懲罰性的(禁忌恐懼),災難屬可預期性而非或然率;馬基維利說它是獨裁者控制臣民、軍隊的有效手段;霍布斯說它能提升文明,培養臣民的服從及恭順,因為人心慾壑難填,只有恐懼才能克制過激野心及造反衝動,強迫臣民守法。
霍布斯是「恐懼之子」,目睹英國動蕩內亂四十多年,追求安定安全是他的當務之急,恐懼政治(恐嚇或恐怖)對他而言不是災難而是福祉,他之支持君主高壓統治,源於他對人性的不信賴(他的名言「人對他人是狼」)。郝柏村也是「恐懼之子」,飽經抗日內戰及兩岸憂患,他之信服蔣氏父子高壓統治是必然的,他對二二八受害一方有偏見也是當然的。不只是郝柏村,台灣三四五年級生何嘗不是「恐懼之子」。否則為何朝野政黨如此熱衷恐嚇政治,恐嚇牌又對選民如此有效?

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

漂泊的台灣人

2012/2/27
豪小子神奇魅力席捲全球,「林來瘋」成為迅速引領時尚潮流的新字。急於分享林光彩的各國也開始「搶人」,身為林父林母故土的台灣說他是正港台灣人,中國大陸說他是中國人,韓國說他是韓國人,馬英九對來訪的美國眾議員團說姚明可以打中國代表隊,林也可以打台灣國家隊,結果遭到對方回嗆「林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其實,林是什麼人對其他國家都只有錦上添花意義,唯獨對國際孤兒的中華民國具有屈辱補償的雪中送炭意義。台灣正像華格納歌劇那個被詛咒漂流天際的<漂泊的荷蘭人>,尋找靈魂落腳處是台灣人的集體宿命。
台灣人在國際比賽場合拼命揮舞公開被禁的國旗。台灣人需要「半路認兒子」,林書豪、曾雅妮、王建民等的榮耀使台灣人喜極而泣。台灣人也需要「半路認老爸」,部分人幻想倚靠美國擺脫中共,甚至成為美國第51州,部分人在痛失蔣家怙恃後,翼求與過去敵人統一。所有這些都源自身份認同的喪失及矛盾,或源於屈辱補償的需要,堪稱「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然而,「半路認老爸」及「半路認𠒇子」是封建宗法的殘留,你過去是哪國人、你就永遠是哪國人,以及你祖先是哪裡人、你就是哪裡人的屬人主義,已經不合於尊重自由選擇的現代社會。全世界文明國家採行的幾乎全是屬土主義,你在哪裡出生就是哪裡人,你選擇歸化某國或認同某地絕非數典忘袓。因此,台灣人喜劇性的幻想及攀附是不必要的,悲劇性的矛盾及徬徨也是可以解開的。
例如:郝柏村近日撰文稱台灣是地理名詞,中華民國不該稱台灣。一些領台灣退休俸的將領一再聲稱兩岸軍隊都是國軍。一位老先生投書指摘台灣教育,說孫子聽到他袓籍河北,竟指「袓父是外國人」。他們的問題都出在自己混淆國籍與族裔界限,只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不知道文化及歷史的中國(華)不同於國籍的中國、ROC與PRC的國軍分屬不同國家,更不知道對現代台灣年輕人而言,大陸是另一個國家,同時中華民國以所在地稱台灣是順理成章,稱中國反而滋生誤會。如果這些老先生不願自行解開矛盾,時間會幫大家解開。
身份認同的喪失及矛盾使新舊台灣人尋求各種「老爸」,屈辱補償的需要使台灣人尋求各種「兒子」。這是國際孤兒的典型心態。用黑格爾的說法,國家起源於衝突,人類為贏取「承認」而進行生死鬥爭,中華民國是這場鬥爭的敗方,敗方就淪為奴隸(國際孤兒),飽受屈辱歧視,但其贏取承認及補償的行動不會終止。
問題卻在,人類有一種劣根性:我要你承認我的平等地位及相同權利,我卻不承認你。這不只發生在國與國間,也發生在人群與人群間。侮辱與蔑視對方,就是拒絕承認對方、否定對方,使對方身體及靈魂都成為我的(實質或阿Q式的)奴隸。獨派蔑視及不承認中華民國、侮辱中國、否定九二共識,統派否定中華民國是台灣、曲解台灣意識為台獨,都是「拒絕承認」對方。中華民國已淪為國際孤兒,內部還互相否認,難怪「漂泊的台灣人」一直漂泊,永遠看不到靈魂碇泊處。
華格納<漂泊的荷蘭人>結束詛咒的唯一方式,是出現願以生命和他互愛的女人。「漂泊的台灣人」要結束漂泊,同樣只能透過內部互愛及互相承認,讓中華民國與台灣合而為一,進而協和對岸,共創兩岸雙羸。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民進黨兩岸「第一哩路」

2012/02/20
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岀爐,果然著墨外界及大環境因素,對己方戰略失誤支字未提。選後有人指蔡英文攻頂只差最後一哩路。其實那不是「最後一哩路」,而恰是「開始第一哩路」,也就是民進黨集體逃避的兩岸之路。民進黨不跨越仇共拒中的冷戰氛圍,兩岸政策將永遠邁不出一步,「第一哩路」將永遠無法啓行。連自許國際談判專家的蔡英文在兩岸議題上都捉襟見肘,從反ECFA到反九二共識,無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其他人更可想見。
然而即使民進黨秀才賣驢滿紙不見驢字,驢字仍呼之欲出。六大敗選主因的「人民對民進黨信賴不足」,該黨發言人說,是選民對該黨執政後可能岀現的經濟變動產生疑慮。為何疑慮?當然是蔡否定九二共識,中共必定報復,波及兩岸經濟。「國民黨成功操作兩岸經濟恐嚇牌」及年輕人「返鄉投票偏低」、綠營票倉「投票率偏低」,原因相同,也是兩岸經濟因素發酵。
至於「棄宋保馬發酵」,本來宋是無論如何棄保,民調都有一百萬票左右實力,宋的競選表現更優於馬蔡。但投票前一日王雪紅演講及李登輝臨時通知站台演講,對挺蔡年輕選民及挺宋中間偏藍選民,卻帶來雪崩效應。王頗受年輕人崇拜,李則具台獨大團結指標意義。前者演講降低了投蔡意願,後者站台嚇壞了泛藍選民,唯恐台獨勝選(這次大選民進黨基本盤空前強固,李登輝站台反而弄巧成拙),不約而同緊急保馬,扮演兩岸關係槓桿平衡角色。袁世凱洪憲帝制失敗,民間流傳兩句著名對聯「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意思是籌安會六君子擁立啓袁大頭病發,二陳一湯重要親信叛離促袁一命嗚呼。蔡總統夢落空,也可歸結爲兩句話:「起病九二識,送命王李講」。
綠營及部分媒體朋友故意輕忽九二共識,更多強調兩岸因素或經濟因素造成敗選。其實三者核心都是一中框架,九二共識只是中共借題發揮,作用猶如禪宗公案「得魚忘筌,見月廢指」。民進黨避諱一中,蔡英文宣稱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繞了半天囗令,始終不及中國(意即中華民國非中國),連九二共識這不是共識的簡單默契也不屑承認,連一中各表也拒絕接受。這是中共吞不下去的,也是多數中華民國國民無法理解的。國民黨兩岸經濟恐嚇牌能奏效,除了經濟因素,難道不是國家認同清楚,馬的一中各表比蔡的繞口令更讓選民放心嗎?
沒有經歷一次因「小」失大(總統大位),民進黨的仇共拒中不但不易跨越,還會堅信己方政治恐嚇牌無往不利。蔡英文近日宴請獨派大老即坦言,他們原估計九二共識影響不大,最多1%民調,同時綠營掃街及造勢場面熱烈,「不贏也難」,因此對九二共識被操作成經濟恐嚇牌未太在意,沒想到6-9%經濟選民竟成勝負關鍵。蔡的覺悟堪稱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對於已與全球現實嚴重脫節的民進黨,這次教訓不啻一記警鐘,來的正是時候,它提醒該黨民主論述必須加入兩岸論述這塊,該黨對外關係也不能漏列影響力日甚一日的強鄰中共。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民進黨的兩岸之路雖是「開始第一哩路」,但對於贏得人民信賴、克服勝選障礙,也可能是「最後一哩路」。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選民投完票就任人宰割?

2012/02/13
 從馬英九當選連任到新內閣出爐,民眾還沈浸在競選期間種種大方承諾及美麗遠景,馬政府已迫不及待給民眾顏色,不只美牛有問題部分要開放進口,而且水電瓦斯汽油通通要漲,還傾向「一次漲足」,所謂課徵富人稅則變成課徵暴利稅,新財長舉彩券、賭博為例,這其實是窮人稅,同時馬本人也為富人辯護,稱富人繳稅已夠多;更別提選後百物再度飛漲,似乎是選舉期間「暫體時艱」的集體奬勵。由來好夢最易醒,台灣民眾都被嚇到了。沒有連任壓力的馬政府是否準備「大復仇」,爲所欲爲?選民是否如盧梭說的,投票時是主人,投完票又變成奴隸?
 民主當然沒有那麼脆弱,但民眾如果不自覺,忘掉選民是一時身份,公民才是永久身份,民主確實極易變質。飽受納粹法西斯之苦的熊彼得等人,就把民主貶為一種程序,認為民眾主要參與投票,「主權在民」只是一個夢幻,民主政治無異政客統治,選票到手就翻臉不認人。希特勒的納粹體制正是選民支持出來的,是全世界崇拜法西斯熱潮的產物。既有一個希特勒,如何不會再有其他大大小小民主獨裁者?當代許多新興民主國家總統倒行逆施,民眾不是對他們束手無策嗎?
只有公民社會,才有制衡獨裁者及昏庸領導者的意志及「公共行動」。當你看到股神巴菲特投書<紐約時報>,呼籲美國國會別再寵壞包括他在內的富豪,應該對巨富增税,以削減預算赤字,而台灣馬政府卻對富豪大方減稅,還替他們叫屈,你身爲一個公民會做何感想?如何反應?當你看到美牛有問題部分即將強勢進口,而且擺明是支持馬英九連任的交換,身為公民的你又做何感想?如何反應?同時當你看到所謂「公共事業」任意把損失轉嫁民眾,以漲價來維持「法定盈餘」,變相增加窮人稅,而公務員坐領人民賦稅,居然在人民收入普遍不增反減下,可以逐年調薪,公營事業人員在營收及績效不佳下,可以年終四、五個月,還有績效獎金,身爲公民的你又做何感想?對三民主義照顧弱勢的公營事業職責,你如何反應?
公民和選民或臣民的不同就在這裡。一位已退休的公教界朋友說,在職者領年終,連他退休者也白領七萬多元年終,是平常百姓一家兩月以上收入,他非常慚愧,準備拿去做善事。這是良心反應。但更正確的反應是起來反對這種圖利軍公教、增加政府赤字(債留子孫)、剝削納稅人的制度。什麼是公民?就是有公共行動(即漢娜•鄂蘭提倡的行動)的人民,不只包括輿論第四權及知識界運動如近日的「拒絕中時」或一般社會運動,還包括公民對他們共同關心的議題一起討論、施壓、協商,創造公共空間。每一個公共行動都意味一個新的轉機,告別舊的馴服及縱容,並表明行動者是能動的公民,而不是被動的臣民。
政治學界稱這種公民行動為「強勢民主」,稱只會投票、只重個體權益、不重公共福祉、不捍衛公共正義(尤其是政府的不義)為「弱勢民主」。當社會充滿公共行動的公民,政治是公民們做出行動,搶回重大公共政策主導權,而不只是被動投票或逆來順受,再混帳的政府想欺負「無權無勢」的人民,也要先考慮一下後果了。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檢討敗選就是為了勝選

2012/02/06
本次大選末段,民進黨選情急轉直下,大出該黨意外。年節後要求檢討之聲四起。黨中央卻傾向冷處理,準備在月底蔡英文去職前交出一份「全面的科學檢討報告」,蔡並說檢討就是找人負責,而她已一肩扛起敗選責任。以上態度是消極的,檢討絕非蔡個人之事,所謂全面檢討也不意指全面怪罪外在因素,而是總結失敗經驗,尋求未來勝選,關注戰略性前瞻,而非戰術性或枝節性回顧。#
例如民進黨承認國民黨「恐嚇牌」奏效,如果只把敗選歸咎國民黨及中共了事,這就是戰術性回顧,如果總結出有條件接受九二共識,避免重蹈覆轍,這就是戰略性前瞻。又例如民進黨指摘美國不中立,蔡英文且因此拒見美國特使薄瑞光,這同様是為計較枝節,犧牲全局、犧牲戰略。#
民進黨必須認清,九二共識並不是李登輝及阿扁時期的舊問題,是馬政府任內兩岸的新協議,也是蔡英文主席任內的新問題。蔡將問題推給李登輝、辜振甫,並不恰當。何況九二共識是經濟作用大於政治作用,影響數百萬經濟選民生計,經濟是最實際的東西,如何能用意識形態對抗,又提不出更有效解決辦法?#
美國的不中立也是因九二共識玆事體大,在中共「你不處理,我只好自行處理」的要求下介入。這絕不是屈服於中共,而是基於本身戰略安全。國家安全及利益是全世界各國的優先考量,當民進黨可能當選總統,而該黨的反九二共識勢必造成海峽動蕩,不利美國全球戰略,試問美國如何保持中立?美方對蔡已夠禮遇,夠苦口婆心勸她接受九二共識了(更別說我們這些舊識一再透過蔡的家人及親近同事,要她顧全大局,委婉接受九二共識),是蔡堅持不聽,缺乏國際戰略思考,她怎能怪罪美國不中立?而怪罪不夠,進而拒見美國特使,在國際外交上更屬重大失禮。民進黨還要不要和美國合作,確保台灣安全?
缺乏國際戰略思考,是所有獨派的共同盲點。季辛吉曾談到海外獨派對台灣前途過度天真,對美國懷有不切實際幻想。源出一脈的台灣獨派也同樣天真,以為一廂情願反中就能討好美國,依靠美國解決獨立問題。儘管美國已一再否認,他們仍不死心。蔡英文就代表最新獨派,而越新的獨派越激進,以反九二共識(象徵獵敵人頭)為加盟獻禮。最早嚮往台獨的黨外人士如黃信介,思想成熟後留下名言「台獨可做不可說」,他是針對當年極獨新潮流系而發。現在當年的極獨邱義仁思想成熟後,也說民進黨該走「不叫台獨的台獨」路線,他是針對最新獨派而發。只有最新獨派才把中共當不共戴天之仇對待,而且欲罷不能。#
民進黨能不能認真檢討,接受九二共識,是該黨是否邁向成熟的指標。這不只事涉該黨與中共的關係(中共不可能與否定九二共識的政黨良性互動),也事涉該黨與美國的關係(美國不會幫助麻煩製造者),更事涉該黨未來執政機會(人民及國際不會看重沒有機會執政的政黨)。連一些每次總統大選回台投票的海外挺綠朋友都抱怨,民進黨為了反對「虛構」的九二共識,不惜放棄即將到手的「實質」勝選,他們不了解這是什麼原則。民進黨難道不該修改僵化的原則堅持,以勝選埶政為戰略目標嗎?#

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民進黨選後最需要檢討什麼?

2012/01/30
預訂在本週進行敗選總檢討的民進黨,幾乎無人預期他們會有什麼有用檢討,不
過是些項羽式的「非戰之罪」藉口,如賄選、趕不及投票、周美青因素等。司馬遷以「既不反省又不自責,太超過了」重話抨擊項羽,這話同樣適用於民進黨。當舉世皆知2012選舉等於九二共識公投,民進黨若仍在敗選後不認真檢討九二共識,該黨會有勇氣反省是令人懷疑的。一些每次總統大選回台投票的海外挺綠朋友已表示,下次不回來了,民進黨既然不惜為一個「虛擬」的九二共識放棄「真實」的執政機會,他們又何必千里迢迢趕回台灣浪費一票!
民進黨當然想執政,問題是他們不想改變九二共識立場。連主張修改台獨黨綱的謝長廷春節前都說,九二共識對民進黨是不存在的,過去馬英九也説沒有達成共識。蔡英文據說在辭黨主席後,也勉勵黨中央同仁「要繼續堅持原則」。什麼原則?當然是反九二共識。民進黨一方面堅持九二共識是虛構(包道格亦如此説),二方面又對虛構的東西畏如蛇蠍,蔡英文甚至說它犧牲台灣主權。這點非常奇怪,一個虛構的東西,或馬英九所謂沒有達成共識的(亦即允許各說各話的)東西,如何會犧牲台灣主權?九二共識除了促進兩岸關係外,什麼也沒有犧牲到,它不過是一個兩岸雙方的「面子」罷了,有必要如此拒人於千里之外嗎?
蔡英文情願落選也要反九二共識,有人說是她不願得罪極獨,有人說是李登輝影響。但連阿扁都承認有九二精神,蔡英文為何九二精神都不承認?唐樹備及王毅曾說過,無論稱之九二共識或九二精神,都是同一個東西,關鍵不在名稱,而在實質。中共已經委婉(如果不說委曲求全)到了極點,美國也再三勸說蔡,但蔡就是鐵石心腸,不為所動。偏執(如果不說政治無知)到這種程度,在世界政壇上誠屬少見。全世界有偏執狂的政黨或其領導人,頂多是一些以革命自居的政黨,但民進黨從來不是革命政黨,蔡更從來不是獨派,她在李登輝政府時期就擔任國安會諮詢委員,職責與國統會有關。而李登輝主導的國統會通過「一中各表」「一中就是中華民國」等決議,從未聽過蔡有異議,為什麼她當了民進黨主席就有異議,如同李登輝辭去國民黨主席就變「忽然台獨」?
表演式或情境式的台獨太虛假了,這不是負責的政治人物應有的做法。許多國人期待民進黨有所作為,做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民主政黨,讓台灣進入真正自由與保守輪替執政的政黨政治。民進黨卻始終不肯以大多數民意爲依歸,始終處心積慮要搞台獨,要反中,要讓民眾無法放心。如果這次總統大選由勝轉敗,還不能啓發民進黨認真檢討自己表現與選民期待的落差,認真反省政黨不應與所有大企業為敵、不應給人民帶來不安與不確定,那民進黨未來想執政,怕是沒有多少機會了。
社會學大師韋伯談<政治做為一種志業>,最著名的一段話就是責任倫理與絕對倫理的區分。他認為政治具有責任,政治家必須秉持責任倫理,權衡「個人行為可預見的後果」,對人民負責,絕對不可奉行宗教式的絕對倫理,只顧原則,不顧行為後果,他稱後者為「不負責任」。韋伯是廿世紀最偉大思想宗師之一,但願他的真知灼見對民進黨選後檢討,能有發聾振瞶之效。

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

魔鬼在民進黨靈魂裡

2012/1/18
蔡英文落選,依例請辭黨主席,民進黨內再次湧起反省兩岸政策之聲,亦即「顧腹肚還是顧佛袓」。外界原本期待蔡以「非典型」思維改變民進黨「顧佛祖」慣性,結果卻是蔡被民進黨慣性改變。有人期待黨主席世代交替能解決這問題,然而魔鬼不在細節裡,魔鬼藏在民進黨靈魂深處。除非民進黨願徹底「除魅」,走向韋伯所說的合理化,轉型成現代理性政黨,魔鬼終將繼續作祟。
蔡落選後,藍營媒體開始大捧「蔡英文價值」,彷彿之前被批鬥長達半年的蔡是另一人。其實蔡的清廉理性始終未變,她被打成貪腐一族全是藍營傑作。蔡的真正問題不在這裡,而在她突然變身反中急先鋒。這不是她「做什麼,像什麼」,而是她置身魔境,心隨境轉。最早在海外參與台獨革命或身歷其境的旁觀者都有這經驗,如同杜斯托也夫斯基<附魔者>一書説的:「我由無限的自由開始,卻走到無限的專斷。」它讓人變成附魔者(狂熱的「真實信徒」),不復能以理性面對問題。蔡之種種不理性言行,如率民進黨「活捉陳雲林」、慰勉推倒張銘清的民進黨員、開除創黨元老許榮淑及范振宗、反ECFA反昏頭、宣稱九二共識不存在,都因黨主席頭銜讓她變成附魔者,她的理性淪為馬丁路德口中的「理性你這娼妓」。
如果理性的蔡尚且如此,其他不理性者更可想而知。以九二共識為例,一中各表或各表一中並非重點,「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才是重點,連胡會達成的正是這共識。有了「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兩岸才能中止各自偏執,追求雙方互利,使中共鐵板一塊的一中原則開一扇門,也使中華民國現狀不再被否認。可是反中沖昏頭的民進黨就是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承認也就罷了,他們竟還指它不存在,玩起「白馬非馬」遊戲。兩岸政府都已說有(2008年起開始存在)的東西,民進黨憑什麼說它沒有?難道民進黨不承認本國政府嗎?還有人說如果有九二共識,請拿出協定來,沒有協定就沒有九二共識。他們忘了,口頭約定也可稱為協定(君子協定),而且比文字協定更彈性、更不受限。難道獨派希望是「一中」寫入兩岸外交文件,而不是擁有各自解讀空間的「九二共識」嗎?
在野黨不承認九二共識,頂多「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曰月」。但要成為執政黨,不承認九二共識是不行的,因為這是政治責任問題,是前後任政府的概括承受問題。更重要的,美中二國都力勸民進黨接受,若不接受將有嚴重後果。任何政黨,只要心中還有國際責任,還有人民,還在乎人民及企業的恐懼不安,斷然不會因為自己的文字遊戲及反中偏執而一意孤行、鋌而走險的。但民進黨不同,它就是傲慢到不惜反中抗美、不關心人民死活,甚至以為美中警告及企業家挺身而出反而刺激選民反感,有利己方選票。這種極度自私及「犧牲理性」只能說是魔鬼作祟了。
除非徹底除魅,魔鬼不會自動從民進黨靈魂消失。韋伯說合理化就是世俗化,就是和平交換、理性計算,最終達到普遍性除魅,把「犧牲理性」的問題留給信仰,把理性留給現實世界。全世界都在進步,選民也在進步,如果民進黨以為煽動反中情緒能永遠「一招半式走天下」,那他們真的該改稱民主退步黨了。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標題: 蔡英文輸得不冤枉

2012/1/16
馬蔡由選情膠著到急轉直下,蔡狂輸八十萬票,跌破許多觀察者眼鏡。其實最後十天已經有跡可尋,九二共識發揮了極大殺傷力。蔡明知中共警告兩岸關係倒退是説真的,她依然誑稱否定九二共識沒關係,低估中共及相關各方行動。她以為她的鋌而走險不會發酵,選情終究快速發酵。綠營傳統票倉未如預期大贏,藍營票倉特別是客家區則超出預期大輸,綠委選情並同遭蔡波及,顯示南北民心已由思變轉成懼變(由怨馬變怕蔡)。有三大因素決定蔡的失敗:一是與人民荷包及和平、安定爲難;二是與幾乎所有企業家爲敵;三是與美中二國對幹。犯了其中一項已極危險,何況蔡三項全犯。
先説第一項。選民對蔡的改變呼求原本反應熱烈,馬的無能及經濟失策大失人心。但蔡否定九二共識,不只使自己選戰基調由改變到拒變,也使選民在兩岸關係上面臨擇抉。和平、安定及荷包的顧慮最終戰勝了動蕩、不安、不確定,馬團隊的恐懼牌及中共的警告牌奏效。大多數選民寧要無能的馬,不要帯來動蕩的蔡,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對於選民來說,九二共識並不像蔡所指控的讓台灣喪失主權,兩岸和平紅利反而會因蔡一意孤行而喪失。何況蔡否定2005年以來已成事實的九二共識,把連胡議定的「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內容惡意扭曲,堅持只有一中原則,沒有一中各表,堅持兩岸不得各表,中共必須追隨台方的一中各表,堅持國民黨談妥、馬政府執行的九二共識只是國共共識,不是台灣共識(政府居然沒資格代表台灣!)。蔡又回到了前年與馬辯論ECFA的老路,用一連串文字迷障去模糊事實、拒絕兩岸關係。試問一個只汲汲個人反中意識形態偏執,不惜拿人民荷包、和平、安定去冒險的人,會得到本質是務實的民主社會選民認同嗎?
再說第二項。蔡把幾乎所有重要企業家都逼到公開支持九二共識路上,因為否定九二共識兹事體大,企業家必須爲自己利益奮鬥,並反對平白讓自己蒙受損失的政策,這是資本主義社會運作邏輯。如果不是利益攸關,會影響公司及員工生計,光憑中共及馬團隊能動員企業家大軍嗎?但蔡卻再度偏執發作,指控企業家與中共及馬政府站在一邊,違背廣大弱勢民眾利益。這等於已經向企業宣戰,挑起階級仇恨。試問在資本社會民主選舉中與全體企業家爲敵,會有勝算嗎?
最後談美中問題。從李登輝到扁馬,沒有一個台灣政治領導人敢同時與美中二國對幹,蔡偏偏是那唯一的一人。美國支持九二共識,支持兩岸和平發展,並一再勸蔡接受九二共識,至少接受一中各表意義的九二共識。蔡不但不聽,還攻擊九二共識更起勁,終於迫使美國各種動作頻出,由白宮及國務院的暗助馬到包道格及媒體來台明助馬。包道格的話最露骨,說即使蔡當選,美國也會馬上派一個代表團來,告訴她如何做、如何說。換言之,蔡的反九二共識如同李的兩國論及阿扁的一邊一國論,根本撐不了幾天。撐不了幾天還要硬幹,證明蔡的偏執已經走火入魔,情願拿石頭砸自己腳,增加自己選戰困難度。試問採取這樣愚蠢戰略的人還能不由勝轉敗嗎?
反中意識形態偏執壓倒一切,連人民的荷包、和平、安定都不顧,連企業家的心情都不理解,連國際對兩岸危機升高的關心都不關心,蔡一人與全國經濟選民爲敵,與中共爲敵,與世界爲敵,她輸得一點也不冤枉。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馬英九什麼都「不知道」

2012/1/9
> 號稱溫良恭儉讓的馬英九,在這次連任之路上和蔡捉對廝殺,過程雖不及「毅中各表」火辣,但用西方標準看,馬蔡都已達嚴重人身攻擊地步,馬既不溫良也不讓。而馬號稱清廉節儉,建國百年活動卻大慷國家之慨,幾十億預算犒賞「馬友友們」不皺眉,總統選戰又大動行政資源及情治系統爲己輔選,同樣不手軟,馬的恭儉神話也已不攻自破。更有甚者,面對如此尷尬及不可告人之事,馬永遠維持一貫優雅及不沾鍋,告訴你他全不知情。馬的各路發言人及名嘴也爭相跳出護主,說馬是君子及好人,怎麼可能干預這些事。意思是所有壞事或違反行政中立的事都是別人幹的。
> 馬是國家元首,卻什麼都不知道,那國家是誰在領導?馬碰到災民及受害農民訴苦,標準答案常是他不知道、沒有人告訴他,或「爲什麼不早告訴我」。部會惹出民怨,他的反應一定是不知情、震怒(震怒後有處置嗎?)。馬聽取民情,經常拿小本子振筆疾書,看似認真,下次照樣與基層民眾雞同鴨講,筆記不知道記到哪裡去了。最荒謬的是,情治系統監控在野候選人,做到亦步亦趨、如影隨形,由馬欽命的國安會祕書長親自打理,馬每天都看國安日誌,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什麼一回事,馬居然一本初衷堅稱他不知情。
> 馬應該知道,正是他這種「不知道」,造成台灣在國際的自由人權評等倒退,外電如美聯社及BBC報導台灣大選「趨於黒暗」。蔣經國的無所不知、無所不管,使台灣的東西廠錦衣衛至少不敢背主胡為,馬的一無所知及推得一乾二淨,則無異放虎出柙。任何民主國家領導人若說不知道自己情治頭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或做了亦毫無處分,那他就不配擔任國家領導人;國家在他領導下不是民主倒退,就是國家安全堪虞。
> <夢想家>燒錢事件,藝文界群起撻伐,馬把責任推給盛治仁,知情者立刻揭穿馬讓盛當代罪羔羊,馬才是決策者。蔡國強天價承包百年煙火,記者問馬,馬也推說不知情,但與盛治仁同桌吃飯的藝文界人士卻先後指證,聽到盛說自己哪夠份量決定,全是由馬指定。由此可見,馬的話是不可靠的,馬所謂的不知情不過是自己隱身暗處「暗人做暗事」而已。否則劉憶如敢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亂咬宇昌案嗎?花蓮縣長傅崼萁會在國民黨高層勸說(當然有重大交換條件)下「棄宋保馬」嗎?連署時最挺宋的傅棄宋而去,對宋是多沈重多殘忍的打擊!那種交換條件除了馬,還有誰出得起?而宋的一㘹朋友故舊在宋決定參選後,避之唯恐不及,除了馬以外,又有誰有這種權勢讓他們如此忌憚?甚至一堆大企業主一改歷年低調作風,紛紛出面挺馬或挺九二共識,國民黨執政的各縣市長及中央各部會首長也不顧各界觀感,空巢而出輔選,除了中共及馬本人,又有誰敢如此大膽「以商逼政」、拿國家機器乾坤一擲?
> 宋楚瑜對於一記比一記狠的「棄宋保馬」重拳慨嘆道:「沒有人情味的社會還值得大家奮鬥下去嗎!」這是宋代表第三勢力參選的代價,他所遭受的侮辱超過歷屆總統候選人,什麼漫罵及罪名都由國民黨及其媒體名嘴製造出來。而蔡受到的人格及家族「檢驗」也不遑多讓,她會被打成貪腐一族,與阿扁同列,只因她妄想與馬爭總統,她也必須付出與宋一様身敗名裂的代價。馬英九什麼都「不知道」,但在他領導下,一場總統選戰把兩位對手抹得有如跌進烟囪般黑。誰還敢說馬不會領導?說他什麼都不知道?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愛看「砍頭示眾」的國民

2012/01/02
 這次總統大選堪稱抹黑當道。從藍綠政黨到藍綠名嘴,選民看不到希望前景及正面訊息。所有有希望的改變(如第三勢力「超越藍綠」,如九二共識改善兩岸關係),都被打成幫助敵營當選或出賣台灣主權。所有義正辭嚴的弊案指控(如農舎案、宇昌案),都是處心積慮的人格謀殺。而馬團隊居然說這是選總統的必要考驗,「受不了熱的,就不要進厨房」。同時這些東西經過媒體不斷放送,居然在民間產生娛樂效應,選民以看熱鬧的狂歡心理參與人格謀殺,有如帝制時代看「砍頭示眾」。這使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
 台灣這個共同母親,原該是慈祥的包容者及守護者,藍綠陣營卻把她變成殘酷的指控者及撕裂者。以台灣母親之名,馬蔡都指對方出賣或禍害台灣,藍營更指宋楚瑜選假的,是藍營吳三桂。這些指控全是騙選票伎倆,有如變魔術般無中生有。而藍綠按鈴互告,也純粹是選舉造勢,選後即無聲無臭消失。但許多選民就是愛看而且相信。藍綠政客把被指控者當罪大惡極定罪,媒體及名嘴把他們當罪大惡極砍頭(擔任藍綠陣營劊子手),選民則把他們當罪有應得接受,有如絞刑台及火刑台前的觀眾。
 愛看「砍頭示眾」的觀眾不只沒有是非,其觀看本身更包含一種變態快感,亦即虐待狂。心理學家從極權專制統治(國民黨兩蔣時期屬之)找到虐待\被虐狂原型。羅馬暴君卡里古拉是殺人娛樂大眾的始作俑者,他把死刑當觀賞節目執行,過程像劇場,先逐一砍四肢,再砍舌頭,再殺死,造成最後高潮。死刑做為觀賞節目從此相沿成風。西方君主時代,死刑已成為另類民間節日,喧鬧嘈雜,不輸狂歡節,不只小販雲集,還有來自上中下階層觀眾,對死囚咒罵,處決後歡呼。至於中國,砍頭更是世代常民餘興節目,選在熱鬧菜市口執行,務求達到最大娛民兼愚民效果。魯迅的<阿Q正傳>如此描述阿Q無故處決後的民眾反映:「未莊是無異議,自然都說阿Q壞,被槍斃便是他壞的證據。而城裡卻多半不滿足,以為槍斃並無殺頭這般好看。」台灣民眾觀賞人格謀殺的層次,有比一百年前中國強嗎?
 統治集團指控、檢調放話、媒體辦案,已成台灣人格謀殺的基本流程。今日人格謀殺就是古代「砍頭示眾」的儀式殘留,有權者一樣冤枉無辜,一樣以毀滅人為目的,劊子手(名嘴)一樣殘忍嗜殺。如果民主時代的民眾情願當魯迅筆下愚弱的國民,不分是非,不想多聽多看(民主社會的恩賜就是言論及資訊多元,人民可以成為公民,不再是愚民);情願被血液及基因中的「砍頭示眾」快感牽引,成為藍綠政黨愚弄及欺騙的看客,那他們的民主素質不過等同百年前俄國布爾什維克鄙棄的民主:「歷史上的社會革命從未靠投票解決過。普魯士農民曾呈遞一個請求,反對實行民主。美洲大多數黑人則用憤怒反應他們的被解放。」
 魯迅原本抱著醫學救國的宏願赴日習醫,後來看到一段中國群眾興高釆烈觀看「砍頭示眾」的時事片,大受刺激,認為這種愚暗的國民,病死多少也是不足為惜的,所以毅然棄醫就文,對中國民性痛加撻伐。魯迅的話到今天依然適用:愛看「砍頭示眾」的國民,給他們再多民主也是枉然的,他們只有阿Q的同代水平。

檢驗馬蔡的政治牛肉

2011/12/26
儘管宇昌案的污名化及富邦案的反潑糞打得難分難解,馬蔡仍在首場電視政見會端出各自牛肉,推銷幸福遠景。問題是,幸福遠景不見得化為幸福現實,不只過度擴張的選舉承諾會造成排擠,而且牛肉未必看到吃到。馬已用四年時間證明他不及格,蔡則用意識形態證明她無法面對兩岸現實。
馬在選前財經會議達成救股市、助(中小)企業、拼消費、助失業等各項措施,看似積極,但「此水本自清,是誰攪令濁?」股價跌到今日慘況,絕非散戶之過,而是政府基金及公營行庫多次領跌及借券外資假外資放空之果。散戶忍受三年空頭宰殺,毫無還手之力,只剩手中選票。選票當然是報仇之用。有人認為政府不應干預股市,但馬政府四年,台灣股市是正常投資市場嗎?稱屠宰場也許更正確。馬政府至少未盡到在不正常下跌時限制放空尤其是公股借券放空的責任。一個政府鼓勵作多(有利企業)猶恐不及,怎能長期縱容放空,讓投資大眾虧損累累?除無能及冷血,沒理由解釋這現象。
至於中小企業,馬政府本來就少照顧,他們照顧的是所謂「99%對1%」的那1%。簽ECFA及大幅減稅,主要得利這些人。而這些富人賺夠錢後,投資國內反而低於產業外移,導致結構性失業無解及中產階級貧窮化。同時過多游資大炒房地產(記住日本、愛爾蘭覆轍),又是建商及政府得利。政府抓幾個投機者開刀,問題卻出在政府天價賣地,建商天價賣屋。根本大害不除,抓幾個投機客何用?
拼消費也一樣,是誰縱容民生物資無節制調漲,削弱中下階層消費力及購買力?而農產品季節性飆漲,產地收購價卻下跌,農民入不敷出,又是誰的責任?兩元柿子絕不是選舉炒作而已,越來越放任的產銷失衡,問題出在政府失能。物價、社會消費力及購買力都與政府政策有關。馬政府四年更惡化的事,能期待同樣人未來四年解決嗎?叫宋楚瑜來做也許還有可能。
蔡的意識形態問題同樣嚴重。她訪美時說不排除統一選項,政見會也說民主社會要包容統一或一中各表,一起形成台灣共識。但她又指控九二共識犧牲國家主權,馬總統的兩岸成就是拿台灣主權換來,中國對台灣讓利是用「中國台灣省」名義。她甚至說九二共識不等於一中各表,國際認定的九二共識與馬解釋不同。她的論調既自相矛盾又曲解國際現實。
首先,九二共識是兩岸默契,我方說是一中各表,只要中共不否定,就是一中各表,怎麼不等於一中各表?難道默契不能有主體意識嗎?而九二共識既是兩岸默契,又與國際認定何關?它需要國際認證嗎?其次,為何九二共識犧牲國家主權?台灣什麼主權因此被犧牲了?是國際組織權利及外交承認嗎?是國內各種管轄權嗎?全部沒有。蔡說中共讓利是用中國台灣省名義,請問她兩岸協議哪一項是用該名義簽訂的?而國際參與的名義,扁政府時也同遭打壓,扁政府能以主權國家名義走出去嗎?蔡把國家主權無限擴大解釋是不恰當的,台灣並不是正常的主權國家。只有不顧國際現實只想滿足意識形態的人,才會拿正常主權國家的「應然」去要求台灣「實然」,甚至為這種堅持而不惜兩岸關係倒退,自己總統落選。
馬英九的財經承諾是他過去做不到,未來沒有連任壓力更難兌現的支票。蔡英文的永久和平及兩岸政策不魯莽躁進承諾,同樣是已經自我否定的支票。選民要小心這些牛肉變成牛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