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蔡英文反省民進黨

2010/10/04
民進黨蔡主席近日發出難得的自覺聲音,幾次談話令人振奮。如她在黨慶日與記者茶敘說:「執政不必然是一個指標。我們要問的是民進黨可以帶給社會多少信心。如果社會對我們信心不足,就算執政也是大問題。」又如次日接受電視專訪說:「台灣政治已產生重大轉變,兩年前政黨輪替後,選民對政治明星開始出現反思,越來越多人相信『人民最大』,連帶黨內也有相同趨勢。」從來不在乎外界觀感,在意識形態及政治手段上我行我素的民進黨,終於第一次有人做出貼近多數民意的勇敢自省。
民意一貫對民進黨意味什麼?意味一種選舉指標,如果民調落後,就往炒熱己方選情及壓低他方氣勢方向操作,從來不必反省本黨國家戰略及意識形態。而選舉操作是極權宜性、短線性的,這使民進黨有如精明的商人及迅猛的野獸,整個黨更接近選舉機器,而非治國團隊。因此不只是陳水扁當不了好總統,任何缺乏自省的民進黨人都當不了好總統。其結果就是蔡英文所謂的社會對民進黨信心不足。
而什麼是「人民最大」?就是最大多數民意最重要。不通過尊重多數民意這關,民進黨永遠不可能成為夠格的執政黨,即使執政也會出大問題。多年來這個黨本是靠國民黨失分得利,如1994台北市長三頭選舉、2000總統三頭選舉、2004李登輝「牽手護台灣」運動加持。等到李登輝從台灣擺向台獨,民進黨就打回了原形。但該黨依然我行我素,說有近七成民意贊成獨立現狀,就是指七成民意支持台獨反中。縱然外界已發生天翻地覆變化,一如蔣經國的名言「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他們的路線及操作從來不變。
極端路線一定有個盡頭,不是往懸崖衝,就是霍然清醒,懸崖勒馬。蔡英文稍早前說的「兩岸政策的穩定性很重要,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將會延續前朝政策」,就是一種懸崖勒馬,表示她終於認清政黨不是革命團體,而是具備競合及互補關係的利益相關者,朝野政黨不只對國家政策的延續性有責任,對符合社會多數人的期待也有責任。我行我素的政黨不只不配當執政黨,連當公民社會的反對黨都有問題。
民進黨喜歡說馬政府及郝市府自我感覺良好。其實在統獨對抗及選舉操作慣性上,民進黨比誰都自我感覺良好,都自認得心應手,完全不必自省。
中共國台辦范麗青懷疑蔡英文「延續前朝政策」的談話是選舉語言,就因為扁式民進黨太會操作選舉語言了,以致蔡英文難得的自覺聲音被誤認為言不由衷。蔡英文當然是誠實的,而且是勇敢的,但如何改變民進黨的上述慣性,恐怕才是她及所有想要改革民進黨的人的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