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林義雄繼續追求「喜樂世界」

作者:孫慶餘 2014/05/03 馬江體制做出核四停工封存決策,江宜樺並將此一消息專程奉告林義雄,此時林的禁食就該停止。因為他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台灣人民及後代子孫安危禁食,事前他已說明。因此目標一旦達成,他就必須結束行動,保存有用之身,繼續為民主、為他所追求的「喜樂世界」奮鬥(他妹妹發表他禁食第七天文章,題目即是《我的哥哥林義雄:一個一心想使台灣成為一個充滿喜樂世界的人》)。 林義雄果然沒有讓國人失望,他隨即停止禁食,將奮鬥結果赴宜蘭「面告」亡母、亡女,然後入醫院短暫療養,以便有體力撰寫《感謝你!台灣人!》公開信。這些行為,使他在仁、勇兼具之外,又加上智慧力量,無愧孔子說的「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智者不惑何其困難!不但「千夫所指」會使人「無疾而死」,千萬人的掌聲及烈士的虛名也會使人迷惑,造成「殺君馬者道旁兒」。林義雄顯然不為這些虛象所迷,也不為馬江的玩弄「停工」「停建」文字所惑。他像所有智者一樣,直探問題核心,只要問題實質解決,禁食就該結束。如果不肯結束,那反而是「以死相脅」、「只想做烈士,不想做鬥士」了! 中國古諺說:「貪夫殉財,烈士殉名,誇夫死權」。烈士是萬不得已為之,是最後且唯一的行動。「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都是因為有比生命更高的目標,目標不能達成,生命已無意義,所以「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目標能達成,就無捨生取義這回事。這是智仁勇「三達德」把智放在最前面的主因。沒有頭腦,智慧不足,光有宋襄公之仁、子路之勇,又有何用! 而且林義雄也看到了,禁食才幾天,縱然核四停工決策已定,蔡丁貴等人還是鬧得不可收拾(蔡最該遭人詬病之處是,每次把群眾帶來,都不負責帶走,自己先被帶走住院,放任群龍無首的群眾任意衝撞,不只把民主社會變野蠻社會,也使318學運及林義雄禁食的善良動機及美好結果大打折扣。沒有目標也沒有止境的運動,實際是在傷害運動!傷害人民對運動的信任!製造運動的耗竭死亡!變相替不改革的執政者保駕護航!)。這豈是深愛台灣、一心追求「喜樂世界」的林義雄所樂見!林義雄還沒有絕食致死,情況已如此,萬一他𣎴顧一切求死,情況不會更嚴重嗎? 有不忍人之心,才有不忍人之政。不只林義雄的禁食及停止禁食都出於不忍人之心,馬江體制的核四及時停工,也可說是出於不忍人之心,是「整個宇宙聯合起來幫林義雄完成夢想」的一部分力量。做為一個智者,絕不能放棄去說服、感動這一部分力量,因為他們也是台灣的一部分。只有台灣各部分人共同努力,讓和諧團結逐漸蓋過敵意對立,羅素及林義雄追求的「喜樂世界」才會實現! 林義雄敬佩甘地及金恩,但他也該認識和他理想息息相關的史賓諾莎,甘地、金恩乃至托爾斯泰,無不受益於這位最孤獨傷痛的哲學家。是史賓諾莎超越並完善了蘇格拉底及斯多葛主義(包括馬卡斯•奧理略),最先告訴我們什麼是「自我的完善」和「國家的完善」。跟同代的霍布斯不同,他預告我們,理性國家不是可怕的巨獸「利維坦」,而是可敬的「喜樂世界」: 「國家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要統治人民,也不是要用恐懼來抑制他們,而是要使每一個人免於恐懼,可以充滿安全感的生活及行動,不虞傷害自己及鄰居。我再說一次,國家的目的不是要把有理性的人變殘忍的野獸和機器,它是要使他們的身心能夠安全的發揮其功能,使人類的生活和行為由一個自由的理智來領導,如此他們遂不致把精力浪費在仇恨、憤怒和狡詐上,也使彼此不致不公平相待。所以國家的目的是真正的自由。」 為什麼自由是國家的目的?因為國家的功能是要促進成長,而成長要依靠「自由」的理智。一個十七世紀的哲學家對仍在形成中的近代「國家」及「自由」,思考已經如此成熟,誰能說十八世紀的啓蒙時代,特別是理性時代,不是史賓諾莎理性思想的普遍落實?黑格爾說得好:「史賓諾莎是近代哲學的重心:要嘛是史賓諾莎主義,要嘛不是哲學。」「要研究哲學,就要先做一名史賓諾莎主義者。」 同「國家的完善」一樣,史賓諾莎建基在理性、直觀上的「自我的完善」,也充滿著自由的理智,二者都是宇宙秩序(即永恆秩序)的一體。他知道沒有理智的感情(激情)是盲目的,沒有感情的理智是僵死的,因此要用理性去觀照感情、節制激情:「對激情愈了解,它就愈不是激情,心靈會逐漸馴伏它。」「只有在我們了解之處,我們才是自由的。那並非不受社會正義與儀節的約束,而是不受個人本能的束縛。由於這種圓滿和完整,才產生了智者的鎮定。」「把一切都看成一種永恆秩序發展的一部分,一個人便能學會對不可避免的命運微笑,而且不管是自己現在的樣子或一千年後的樣子,他都欣然自足。」 這種「自我的完善」是多麼的泰然自若!托爾斯泰、甘地不都追求這種境界嗎?甘地、林義雄在禁食時,心中不都充盈著這種自我完善及國家完善的理想嗎?史賓諾莎為這種自我完善下註腳:「心所知道的愈多,就愈了解自己的力量和自然的規則;它愈了解自己的 力量,就愈能引導自己並為自己立下規則;它愈了解自然的現則,就愈容易使自己從無用的東西中解放出來。」 自我完善是一個不斷修練的過程,像宮本武藏由「武人」進步到「哲人」的過程。但更重要的,國家完善需要更多人的自我完善,其中史賓諾莎最稱許「自我保存」,把「自我保存」與「德性」、「力量」看做同一件事,「一個人越懂得保存自己(調和公私利益,不無謂犧牲生命),並尋求越多有用的東西,他的德性(亦即力量)就越多。」「教人懦弱的道德體系是毫無價值的,德性的基礎不外自我保存的努力與堅持,人類的幸福有賴這種力量。」用易卜生的話來說,自我保存就是「一個人要想有用於世,莫如先把自己鋳造成器」。同理,要追求國家完善、追求「喜樂世界」,必須有更多人民鑄造成器,而不只是覺醒。覺醒只是先決條件! 如何使更多人鑄造成器?這也是智者的任務。林義雄公開信中指出「台灣人民已經普遍覺醒,如果能將這覺醒,以有效的組織和適當的方法加以鍛鍊,就能增進人民的主人意識,提高大眾抗爭的能力,成為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人民力量。」毫無疑問,318學運就是這種力量,而蔡丁貴式的橫衝直撞決非這種力量。要培養318學運那種力量,需要更多人未來共同努力,林義雄不會也不能逃避這任務! 甘地說:「不是所有的殺生都是暴力。對於一個已經失去殺生力量(尤其是「捨生取義」)的民族,他是不可能去實踐非暴力的。非暴力是最高形式的放棄,一個弱小而怯懦的民族之無能實施這種崇高行為(只懂胡鬧及暴亂),猶如一隻小老鼠不適合說它放棄了殺傷貓一樣。」已經進入非暴力運動更高層次的林義雄,應該教育更多人脱離老鼠思維及行徑!

林義雄的「哲人」典型

作者:孫慶餘 2014/04/27 林義雄決心無限期孤軍禁食。朋友及支持者擔心他以身殉道,個個悲不自勝。馬江體制以民主社會要理性,借機反諷他。尊敬他的人以「人格者」稱呼他,蔑視他的人以「個人妄圖威脅掌權者」看待他。只有很少人體會,他絕非不理性的威脅者,更不只是人格者及殉道者,而是一個心疼蒼生、仁勇兼具的「哲人」典型。 易卜生說「最孤獨的人是最強大的人」,孟子說「雖千萬人吾往矣」,談的都是天下的大勇者,林義雄庶幾近之。孤獨所以能產生力量,因為不凡的人從孤獨絕望中聽到「內在之聲」,不再懼怕生死。靠著它,得以承擔常人無法承擔的重負,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林義雄並非美麗島事件參與者(是康寧祥邀他一起南下關心而已),卻被當叛亂犯逮捕,飽受非人酷刑而堅志不屈(不認罪、不出賣其他人),在戒嚴時代,這是何等的重負!他無辜受難,迫害者竟連他一家三代也不放過,發生㓕門慘案,對一個愛家至深的人,這是何等的苦難! 經過自身及至愛者如此慘禍,一般人必已心死,林義雄卻能把悲慟化為大愛,「要讓母親死得有價值」,亦即要將母親給予的生命奉獻民主、奉獻台灣。他的核四公投倡議、靜坐、千里苦行,一而再再而三,持續20餘年,必須大愛才能辦到。他這次禁食,訴求「落實民主,停建核四」,一心為台灣民主及後代安全,也必須大愛才能辦到。其大愛來處就是「內在之聲」。 為什麼林義雄沒有恨?因為恨是弱者的反應,證明自己已被打倒。而且恨只能寃寃相報,解決不了問題。要解決問題要力量強大,也就是把自己變強大。而只有接近勇者的智慧,才能體悟沒有比愛及非暴力更能解決問題!沒有比堅持下去更強大的力量!318學運時,林加入立院周邊靜坐,發表公開信,勉勵學生不要輕易放棄,引用托爾斯泰的話:「記住,那些受苦直到最後的人將會得救,往往一個人(因受苦)變得自暴自棄,甚至放棄目標,其實他只須再一點小小努力,就能達成目的。」這不只是托爾斯泰的內在之聲,也是甘地的內在之聲(甘地自稱是托爾斯泰「卑微的追隨者」),更是林義雄的內在之聲! 林義雄對母親之愛應該與他的「愛與非暴力」有關。布蘭查德《革命道德》一書分析指出:「甘地愛他的母親,盧梭、托爾斯泰、克魯泡特金也一樣,他們都認同一個理想化了的女性至親形象,導致對攻擊衝動的普遍抑制,轉向非暴力。對甘地來說,他是有意的使用受難作為革命方式。」同樣,有誰看不到林義雄對年輕守寡母親的敬愛與不捨?對母親橫遭殺害的巨慟與負疚?愛與非暴力行動正是他報答母親的方式! 外表像鐵漢的林義雄其實有着不可思議的細膩與柔情,甚至可用「深情款款」形容。美麗島軍法大審被告集體答辯書中,林義雄引用哲學家羅素的話,最引人低回深思、也最像哲人:「我隠隱的看到一個充滿喜樂的世界,在那裡,心靈得以舒展,希望無窮,任何高貴的行為都不會被曲解為企圖達成卑鄙目的的手段。」解嚴後,藍綠惡鬥開始盛行,林義雄最先使用林肯總統的話「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他這句富含哲理的話風行許多年,幾乎人人上口。 當年他們夫妻赴美與女相聚時,出版一本冊子,題字是「化作春泥更護花」(取自龔自珍詩句,前一句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對台灣深情款款,像他文章中的一句話:「要看我一世,不要看我一時」。他給女兒的家書,取名《只有香如故》,採自陸游詞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表示「此心如一」,也是深情款款。沒有這種哲人胸懷、這種女性般柔軟,就不會有他對「台灣母親」的大愛,以及他的愛與非暴力行動。甘地如此解釋該行動:「以自我的受苦來證明真理」。 與其說林義雄這次是以殉道之心從事孤軍禁食,不如說他是要用自我的受苦來證明真理。什麼真理?喚醒全國同胞,不分藍綠,如同甘地喚醒全印度人,不分印度教伊斯蘭教。當記者以「沈重的心情」敘述他的禁食時,他說:「我的心情不像你說的這麼沈重,我認為我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對台灣可能有好處的事,所以我心情非常平靜。」他並說,他很慚愧,努力了20年,沒有感動掌權者,對方仍然堅持蓋一個對台灣後代子孫及人民有危害的核電廠。 換言之,他現在希望「感動台灣人民」了! 人民的良心能不能喚醒,就看有多少人被感動並呼應林義雄。他曾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幾句話祝福318學運:「當一個人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他完成夢想。」他對318學運的獲勝抱著信心。但他的禁食呢?整個台灣會不會聯合起來,對他的禁食抱着信心,幫助他完成夢想?答案在百萬千萬台灣人手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林義雄就會變殉道的哲人,像蘇格拉底,而不是甘地。

要馬英九改革?別說笑了!

作者:孫慶餘 2014/04/20 318學運震撼全球,世界各大媒體皆予肯定,連中國國台辦主任都表示「受到啓示」,承認服貿協議「受益面不均衡」,願在訪台時與新世代對話。對藍綠兩黨,318更已激起內部世代交替聲浪。蘇、謝同時退選黨主席,蔡英文篤定當選,她並已承諾「堅定承擔,承先啟後,完成世代傳承和黨的改革」。而馬英九也發出了「改革令」,宣佈要與王金平一起推動政務,要黨祕書長提出組織、文宣、新媒體改革方案,要加強黨與縣市首長連結。 馬英九真的要改革了嗎? 所有人的答案想必都是「要馬改革?別說笑了!」馬從來不是改革者,從年輕到老,在國民黨歷次改革中,他都是謹慎的保守派。國會全面改選,沒聽他發言贊成過。總統直選討論時,他是委仼派支持者。他去年慷慨激昂,誓言解決「年金改革、世代正義」,根本是虛晃一招。更別提他所有號稱改革的事,如油電、證所稅等,都是找百姓麻煩,把台灣物價炒到空前高漲,對弱勢窮人的剝削無以復加,創造20世紀70年代之後最大的通膨潮(從去年到今年,台灣大小餐廳及小吃店,平均漲價兩次以上,漲幅在25%到40%之間)。 而如果不是馬政府失職,大幅降低富人所得稅及遺產稅,放任這些游資不投入生產業,反而引入陸資,聯手炒房,台北市房價也不會攀高到所得比破世界記錄的15.01(全世界公認房價所得比最高的香港只有14.9,全世界房價次高的溫哥華更只有10.3),年輕人薪資完全買不起房子。同時對富人減稅之外,再加上經濟全球化造成貧富更加懸殊及錯誤的經濟政策,年輕世代失業率居高不下、實質所得16年不成長,馬政府又全無「所得再分配」計畫,台灣的「社會正義」「世代正義」空前淪喪。318學運會由受害最深的新世代發起,弱勢團體及學術界群起響應,形成「馬政府與整個世代為敵」,一點也不意外! 物價及通膨空前高漲,社會正義及世代正義空前淪喪,這些都是馬的「傑作」,是318學運的導火索及亟需改革的兩大「空前」。但馬注意的卻是黨內組織、文宣、新媒體的改革,是要加強與郝朱胡地方諸侯的連結、與王金平立法權的合作、與年輕世代的對話。這些所謂「改革」,與回應新世代的訴求又有何干? 新世代要求的是完善民主程序及國會監督權(先立法後審查)、拒絕黨國獨裁、拒絕黑箱決策(尤其是最危險的兩岸密室交易)、挽救憲政危機,馬卻把改善黨內「家務事」當改革,與318學運的要求南轅北轍。 更令人驚訝的是,馬連黨內「家務事」也不想好好改革。他的改革組織、文宣、新媒體,可能只是要加強國民黨的文宣能力;他強調與地方諸侯的連結,可能是要更牢牢掌控他們;他口稱要與王金平合作,動作卻是不顧黨內群起勸阻,繼續對王採「報復性」訴訟,繼續以「黨政高層」名義放話中傷王;他要與年輕世代對話,也是與國民黨內年輕幹部座談,是由上而下的誘導式談話,而非由下而上的開放式對話。 而沒有由下而上,事實上就是拒絕與新世代對話! 馬英九確實不是改革者,即使近年他宣稱要改革的事,也都是改革他人,藉此博取個人虛名,一旦發現改革(例如黨產、年金)對自己沒利,他馬上棄置不顧。他明知服貿協議對台灣不利(經過318學運反覆辯論後,再笨的人也搞懂了)後,仍堅持通過服貿協議,也是自認服貿對他有利(完成「馬習會」、「歷史定位」美夢),至於對台灣、對未來世代有多不利,他大概是不放在心上的。林義雄是否為核四絕食至死,他大概也是不放在心上的。他的心中只有自己,318學運訴求的全是要他限制權力、放棄獨裁、放棄「馬習會」(歷史定位)的事,那麼自私、自戀的人可能同意「改革自己」嗎?別說笑了! 如何讓馬「改革自己」?答案也許只有罷免一途。但他不怕罷免,因為台灣現行罷免門檻誰也罷不了,這是藍綠兩黨通過的「自肥條款」。要罷免馬,一定要先透過更大公民運動,讓2014國民黨七合一選舉慘敗,逼馬負起責任,才有可能達成。而罷馬就是促成改革。馬不下台,一切改革免談;馬要下台,一定要國民黨全黨懼怕民意,不得不犧牲馬以救國民黨,早已麻木不仁的國民黨才可能重視民意,共襄改革盛舉(內閣制將是最重要的憲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