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加入「內閣制」元素是時候了

2012/05/24 馬英九第二任當選,就搞到民怨沸騰,全國動蕩,原因不是天災,而是人禍,人禍的最大源頭又是他。許多人以「寡人」稱他,其實更恰當稱呼是「獨夫」。杜牧說「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驕傲固執,不聽朝野建言,不恤民間疾苦,自恃沒有選票壓力,堅持「改革不能等」(亦即「漲價課稅,萬箭齊發」),把民生物資狂漲苦果轉嫁弱勢大眾,把股市打成哀鴻遍野,同時明知犯錯仍決定硬幹,「你能拿我怎樣」。這已涉及總統失能及不適任的問題了,也是台灣總統制走入死巷,必須加入內閣制元素的時候了。 不說改成內閣制而說加入內閣制元素,因為前者變動太大,中華民國憲法又恰好有雙首長制精神,略加修飾即可。如何修飾?先恢復憲法被凍結的第五十五條「行政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院同意任命之」,並修改第七十五條「立委不得兼任官吏」規定。當閣揆同意權成為立院制衡總統獨斷獨行的武器,與民意最接近的立委也得參與內閣,降低學者內閣脫離民意的缺失,雙首長制補偏救㢢的功能就能發揮了,台灣距離內閣制也更近了。這也是參考法國第五共和,尤其是密特朗之後成功經驗,加以借鏡的變通做法。 如此做是在向馬英九奪權嗎?不是,這是在挽救台灣民主體制。馬扁二人的施政已證明獨治又無制𢖍的危險。台灣人民數十年來親歷了強人、狂人、庸人逐級下降的治國歷史,其中狂人阿扁幾乎釀成國家巨禍(最後是釀成民進黨巨禍,遭到人民懲罰),明明是庸人還自以為天縱英明的馬英九則「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把局面弄成一團糟亂,符合「勤政害民,勵精圖亂」的昏君標準。從蔣介石當年干預制憲就問題重重的中華民國總統制,真的走入死巷了。 總統制的最大問題是總統惡搞或失能(無行為能力)時國家怎麼辦?美國威爾遜總統後期中風癱瘓,國政由其妻代行。羅斯福總統脳動脈硬化瀕危,仍冒險參加雅爾達會議,導致史達林予取予求,把邱吉爾摒棄一旁,東歐、波蘭、外蒙的命運就被這位神智昏亂的人決定了。雷根更不必說,第一任期就已出現阿茲海默症。美國有良好的分權及制衡機制,尚無法解決總統制的最大問題,如若阿扁、馬英九決定一意孤行,置國家及人民危亡於不顧,台灣要怎麼辦? 方法就是由總統制走向總統、議會混合制,最後再視情況走向議會內閣制。扁馬第二任沒選票壓力,一定表現更壞而不是更好,此時如果有選票壓力的立委參與內閣及行使閣揆同意權,總統權與國會權就會互相制𧗽,而不像現在由馬英九總統或主席高高在上指令,把有民意的立院當下屬機構,自己變成獨斷獨行的「獨夫」。台灣將是更安全,而不是更危險了,是更能反映及顧及民意,而不像現在視民意如無物了。而且混合制的優點就是比例式權力分配,不易產生一人獨裁問題,即使狂人或昏君當道,當代民主機制本身也足夠對付他們了。 作者:孫慶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