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民進黨不能迴避與國共對話.
2012/05/31
蘇貞昌在全黨要角觀禮及國民黨祕書長代表馬英九到場祝賀下,就任民進黨主席。這是民進黨難得的一次「內外和諧」場面,不只象徵黨內團結,也象徵朝野兩黨關係改善。而後者更是民間判定民進黨是否夠格執政的重要指標。永遠只會為反對而反對的政黨,就永遠只配當在野黨。同時,在全球化注重和平發展與相互依存,尤其是兩岸生活與企業分工越來越緊密下,民進黨也必須改善民共關係。與國共對話已是蘇貞昌任內無可廻避的責任。
蘇貞昌當選後,馬英九馬上致贈花籃,電話祝賀,並派國民黨祕書長蒞臨就職典禮,打開朝野關係解凍契機。從二000年開始,為反對而反對已成兩黨互動慣性,台灣出現「敵對式兩黨政治」,它反映的並非歐美左右翼階級的對壘,而是早期移民社會械鬥的遺習,沒有一件事看順眼,沒有一件事不反對。當近鄰南韓、新加坡,甚至中共都在日新月異進步時,台灣朝野卻浪費大量資源在互相干擾內耗,使國家原地踏步,也使藍綠雙方為了騙選票而說一套做一套,進一步形成「不負責的兩黨政治」,競以無效率的公共支出(如蚊子館)及加碼式選舉承諾(如老農津貼)拖垮台灣。
兩黨政治促成政黨主導的現代政府,政黨既代表民意執政或監督,它們就對民眾負有責任,所以全世界承平時期的政黨幾乎都朝中間移動,力求施政中庸、接近或符合大多數民意。而台灣不同,藍綠都朝兩端移動,都固守代表極端的基本盤,都對對方的統獨傾向極其敏感並害怕被出賣,自己卻又專搞讓對方不放心的「一國兩區」(憲法沒有一國兩區內容,增修條文談的也是「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的人民權利義務關係)、「一邊一國」(違背憲法一中)。朝野要展開對話,最重要的還是要在國家認同上有共同基礎,朝中間(「中華民國台灣」)定位,對內大家都尊重中華民國憲法,對外一中各表。疑慮既去,「敵對式兩黨政治」也迎刃而解了。
與中共對話道理相同,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是最低底線,民進黨只要接受一中各表,民共對話機緣就成熟了,也不必再擔心國共「祕謀」出賣台灣。全世界都明白的「你不能打敗它,就加入它」,在國際上同樣適用,民進黨與國共對話,正該抱著這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心理。民進黨在統獨議題上深閉固拒夠久了,連最保守的日本幕府都曉得要開國,兩害相權取其輕,標榜民主及進步的民進黨可能連德川幕府改變鎖國(鎖黨)的氣都沒有嗎?
被綠營奉為神主牌的台獨,曾是許多人的相似心願:「不要被中共統治」。只要能達成這心願,照理什麼手段都可接受。但獨立目的逐漸被誤為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其餘一概排斥,視同敵人,這就使他們走上了一條不寬容又無彈性的不歸路,民進黨扁政府後期至今的困境正在這裡。李登輝最近說「喊台獨沒有用」,意思就是大家必須思考從哪裡獨立出去,當中華民國已是獨立國家,是由兩千三百萬人當家做主,喊台獨還有意義嗎?還不如像李安妮替父親詮釋的「讓經濟好轉,人民安居樂業,對未來有期待」,更有意義。
「非典型」的蔡英文主席任內,原本最適合開啓與國共對話、結束冷戰思維的路,但她四年什麼都沒做。現在責任落到蘇貞昌頭上,形勢已是非做而且無可迴避。絕大多數台灣人也厭倦了藍綠惡鬥及其帶來的施政空轉、國家停滯,國民兩黨確實已到非改弦易轍不可的時候了。英國歷史學家對邱吉爾及布萊爾的領導都有極高評價,認為他們敢於「超越黨派隔閡」,甘冒本黨基教派反對,主動釋出善意,團結全國,協合英倫海峽兩岸。但願蘇貞昌也有這種氣,不讓邱吉爾、布萊爾專美於前。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