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千萬不能鼓吹「天下主義」
2012/06/24
隨著中國崛起,一個純中國式名詞「天下主義」近年被高唱入雲。該一與西方「世界新秩序」或「全球化秩序」看似同義的舊詞被重新炒作,真正用意是要取代西方,建立中國式世界秩序或全球秩序。麥克•哈特的<帝國>一書暗示美國利用全球化巿場經濟,形成實質統治世界的「全球帝國」。天下主義則是要鼓吹中國利用封貢制度,形成實質統治世界的「天下帝國」。用劉曉波的話說,它就是「天下心態復活」。
天下心態與天下主義有何不同?前者是天朝以上下關係對待「萬邦」、「諸夷」,文化及政治上都充滿優越感及等級感。後者是自認改良版及理想版的天下觀,一方面把中國特色的「家」擴展成「世界一家」,使世界都是一家人有助「世界治理」,二方面去除「家天下遺毒」,不再以中國為中心,使和平與平等的大同世界得以實現。
但這種天下主義充滿悖論。其一,它重蹈中國儒家好唱高調的陋習,把「世界」與「家」兩種範疇混淆,忘了家是私,世界是公。周代用封建宗法拼命擴展家,也只能做到「內諸夏,外夷狄」而已,內外終究有別。談論世界一家(大同世界)而不區別內外公私,這和毛澤東的侈言「絕對利人,毫不利己」有何不同?其二,正因歐洲天主教共同體及東亞天下體系的解構,才出現近代民族國家,中國人要重彈天下主義,不是等於要歐洲恢復天主教共同體,走回頭路嗎?何況全球化秩序就全球化秩序,為什麼要改稱「天下主義」?這不是劉曉波指出的「天下心態復活」嗎?
儒家的大同世界是一種烏托邦思想,如同天下主義的「王者無外」(統治者眼中沒有外人)也是烏托邦思想,真正實行起來就會像儒家的三綱五常一樣「禮教吃人」。黑格爾說中國、印度帝國的歷史視野停留在「兒童」階段,從中共到現在還在打壓民主自由看,黑格爾的話並沒有錯。兒童歷史階段的國家當然產生不了全球化意義的天下主義,實行起來也會像張藝謀的電影<英雄>一樣「天下吃人」(另一種禮教吃人)。<英雄>要宣傳的主題正是當代版的天下主義:放棄各國獨立,把整個天下歸秦,為了達成該目的,不惜殺害自己同志並在秦王面前自殺的人,就是英雄。
「天下歸秦」意即讓秦統一天下。暴秦有何資格統一天下?因為它最強。為何要讓最強暴的一國統一天下?因為天下必須統一。為何天下必須統一?因為中國萬邦必須有天子,而且「王者無外」,中國的天下主義自始即規定了「普夭之下,茣非王土;率土之濱,茣非王臣」。推而廣之,不論看得到看不到的土地及人民都屬於中國天子,統一各國乃至全世界本是中國天下主義至終應負的責任。
中國的天下主義是以王朝為中心,呈同心圓向外層層擴及諸侯、藩屬、朝貢國,漢代西域都護甚至對沒有封貢關係(即「化外之國」)的敵國匈奴要求治外法權。這種「天下帝國」模式正是中共一貫反對的,中共也經常指美國為單邊主義、單極霸權主義。如此,中共還能繼續縱容一大堆人鼔吹「天下主義」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