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愛看「砍頭示眾」的國民

2012/01/02
 這次總統大選堪稱抹黑當道。從藍綠政黨到藍綠名嘴,選民看不到希望前景及正面訊息。所有有希望的改變(如第三勢力「超越藍綠」,如九二共識改善兩岸關係),都被打成幫助敵營當選或出賣台灣主權。所有義正辭嚴的弊案指控(如農舎案、宇昌案),都是處心積慮的人格謀殺。而馬團隊居然說這是選總統的必要考驗,「受不了熱的,就不要進厨房」。同時這些東西經過媒體不斷放送,居然在民間產生娛樂效應,選民以看熱鬧的狂歡心理參與人格謀殺,有如帝制時代看「砍頭示眾」。這使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
 台灣這個共同母親,原該是慈祥的包容者及守護者,藍綠陣營卻把她變成殘酷的指控者及撕裂者。以台灣母親之名,馬蔡都指對方出賣或禍害台灣,藍營更指宋楚瑜選假的,是藍營吳三桂。這些指控全是騙選票伎倆,有如變魔術般無中生有。而藍綠按鈴互告,也純粹是選舉造勢,選後即無聲無臭消失。但許多選民就是愛看而且相信。藍綠政客把被指控者當罪大惡極定罪,媒體及名嘴把他們當罪大惡極砍頭(擔任藍綠陣營劊子手),選民則把他們當罪有應得接受,有如絞刑台及火刑台前的觀眾。
 愛看「砍頭示眾」的觀眾不只沒有是非,其觀看本身更包含一種變態快感,亦即虐待狂。心理學家從極權專制統治(國民黨兩蔣時期屬之)找到虐待\被虐狂原型。羅馬暴君卡里古拉是殺人娛樂大眾的始作俑者,他把死刑當觀賞節目執行,過程像劇場,先逐一砍四肢,再砍舌頭,再殺死,造成最後高潮。死刑做為觀賞節目從此相沿成風。西方君主時代,死刑已成為另類民間節日,喧鬧嘈雜,不輸狂歡節,不只小販雲集,還有來自上中下階層觀眾,對死囚咒罵,處決後歡呼。至於中國,砍頭更是世代常民餘興節目,選在熱鬧菜市口執行,務求達到最大娛民兼愚民效果。魯迅的<阿Q正傳>如此描述阿Q無故處決後的民眾反映:「未莊是無異議,自然都說阿Q壞,被槍斃便是他壞的證據。而城裡卻多半不滿足,以為槍斃並無殺頭這般好看。」台灣民眾觀賞人格謀殺的層次,有比一百年前中國強嗎?
 統治集團指控、檢調放話、媒體辦案,已成台灣人格謀殺的基本流程。今日人格謀殺就是古代「砍頭示眾」的儀式殘留,有權者一樣冤枉無辜,一樣以毀滅人為目的,劊子手(名嘴)一樣殘忍嗜殺。如果民主時代的民眾情願當魯迅筆下愚弱的國民,不分是非,不想多聽多看(民主社會的恩賜就是言論及資訊多元,人民可以成為公民,不再是愚民);情願被血液及基因中的「砍頭示眾」快感牽引,成為藍綠政黨愚弄及欺騙的看客,那他們的民主素質不過等同百年前俄國布爾什維克鄙棄的民主:「歷史上的社會革命從未靠投票解決過。普魯士農民曾呈遞一個請求,反對實行民主。美洲大多數黑人則用憤怒反應他們的被解放。」
 魯迅原本抱著醫學救國的宏願赴日習醫,後來看到一段中國群眾興高釆烈觀看「砍頭示眾」的時事片,大受刺激,認為這種愚暗的國民,病死多少也是不足為惜的,所以毅然棄醫就文,對中國民性痛加撻伐。魯迅的話到今天依然適用:愛看「砍頭示眾」的國民,給他們再多民主也是枉然的,他們只有阿Q的同代水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