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民進黨做為使命型政黨.

2014/01/05 柯文哲入黨案終於有了轉機。主張「能拖多久就多久」的柯醫師,先是獲得謝(長廷)系力挺「兩階段民調」、「成功不必在我」。繼之蔡英文一改先前支持顧立雄的立場,在元旦發表臉書《反省再出發 期許一個全新的2014》,質疑勉強社會優秀人才入黨參選,在人心及環境快速丕變下,「這個模式是否仍是唯一選項?」之後本土社團台灣、南、北、東社連袂開記者會,呼籲民進黨停止批鬥柯,不要只顅自身利益,人民期待的是最強棒市長候選人,內規可以修改(民進黨已為阿扁等人「量身訂做」改過幾次內規)。面臨這些衝擊,原本逼柯入黨、態度強硬的蘇貞昌一伙,不得不開始軟化。 蘇貞昌改口說:民進黨有責任不讓綠營分裂,要把國民黨以外的黨外力量集合起來。代表新潮流系的段宜康也改口說:民進黨要謙卑面對柯文哲現象,將之視為向社會展現自省和開闊胸襟的機會。把持民進黨黨務的「新蘇聯」眼看眾怒難犯,立即見風轉舵。惟有蘇貞昌操弄出來的局外人顧立雄還在狀況外,仍堅持柯要入黨,以便進行「政黨對決」,並表示柯若不入黨,未來市民不滿意施政,民進黨要不要承擔?而呂秀蓮則繼續批判柯,說這位救世主要結合在野大聯盟,如果他真的這麼偉大,美麗島事件時就該站出來(她忘了那時柯還太年輕)。 蘇貞昌說到了重點:民進黨有責任團結綠營,不讓國民黨以外的黨外力量分裂。這正是當年民主運動時代「黨外精神」之所在。阿扁最先忘掉「黨外精神」及「新中間路線」,在總統第二任期大搞極獨,把中間選民(廣義的綠營)推向國民黨。蘇貞昌擔任主席後,又切割綠營,讓民進黨孤立化、小格局化、成為公民運動旁觀者,而且對自己的孤立及小家氣洋洋得意,連民進黨是「民主運動之子」都忘掉了,連當年黨外的血脈也不再珍惜了。這種「民進黨大於綠營」、「民進黨領導綠營」的傲慢,才是民進黨近年一直欲振乏力的主因。 明明本黨選不上北市長,還要逼柯文哲入黨,否則就要自己提名來「亂」。明明新北市長不能提游錫堃(林義雄、陳定南都對游深惡痛絕),蘇貞昌為了防堵蔡英文,就是不惜提早初選,助游不公平取勝,不顧2014整體選情。而馬政府施政腐敗無能,民怨之沸騰數十年來僅見,反對黨形勢空前大好,蘇竟認為六都只贏三都(台中、台南、高雄)就好,志氣及雄心小到極點。當年許信良主席任內,一無憑藉,只靠激勵士氣,揚言要拿下所有縣市,果然全黨士氣如虹、將士用命,拿下金馬花東以外的所有縣市。比起許信良及當年(包括黃信介時代)民進黨的豪氣,現在的蘇貞昌及民進黨真像辛棄疾詞形容的「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了! 民進黨是台灣「民主運動之子」,是幾個世代「黨外」的努力及悲願成就了這個黨,民進黨因此對整合綠營、禮讓「黨外」賢能負有責任,絕對不能小看自己。民進黨一旦缺乏高度、寬度,也就是缺乏上述的使命感,孤立於台灣歷史之外去看自己,它就喪失了「民主運動之子」資格,淪為近年的欲振乏力、被進步選民(中間選民)揚棄! 蔡英文元旦的《反省再出發》一文,是民進黨內難得一見的自省佳作,提出民進黨做為使命型政黨應有的新思惟。她說:《看見台灣》、《十二夜》兩大記錄片,民進黨都缺席了,309反核大遊行及洪仲丘虐死事件兩大公民運動,民進黨也都成了觀眾;「點出問題,提出對策,本是政治人物的責任,現在民間社會力量卻走在前面。」「當街頭讓給了公民團體,民進黨該如何轉型?現在已是公民社會要不要接納民進黨,而不是民進黨能不能領導公民社會。很可惜這個思考民進黨一直沒有啓動。」 那些斤斤計較柯文哲必須入黨的「黨棍」型民進黨人,看到蔡英文暮鼔晨鐘般的文字,如果心中還有一絲絲使命感,能不頓然愧汗交加嗎? 作者:孫慶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