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政治素人才該說真話

2014/01/12 民進黨畢竟較國民黨更具彈性,該黨中執會據稱已決定増設「柯文哲條款」,將非黨人士納入初選民調,促成在野大聯盟。此一決定不止為柯參與民進黨初選掃除障礙,也有助擴大民進黨支持基礎,讓對柯「愛屋及烏」的選民順勢惠及民進黨。但就在這轉折關口,發生了柯「律師世代應該結束了」的談話,讓仍然「律師當道」的民進黨內一片譁然。許多人認為這是柯口誤,要他更正談話,改成他是「泛指一種政治性格和政治文化,非指涉特定個人」。 以上更正只能說是脫褲子放屁,說了不如不說,甚至越描越黑。不指涉特定個人的「政治性格」及「政治文化」,不就是指涉整體律師群嗎?外界對民進黨枱面人物「律師性格」的批評由來已久,這正是民進黨有待改善之處(馬英九當政後,喜好「言偽而辯」,慣說假話,責任推給他人,大家也認為這是「律師性格」)。律師性格就是好辯、善辯,只求辯贏,以逞口舌為能事,凡事對不對或該不該,都想以口舌決勝負,不理外界觀感。一人有這種毛病尚且無妨,一個世代都有這種毛病即頗嚴重,久而久之,便令外界覺得他們「製造對立」「泯滅是非」,民進黨相較國民黨更大的理想性格反而因此埋沒,「民進黨與國民黨一樣壞」、「一個爛黨,一個亂黨」的評價不脛而走。民進黨不是變得更受民眾歡迎了,而是更被討厭、更覺得缺少理性了。 阿扁貪腐入獄,竟說是遭政治迫害,堅不認錯,完全無視他的貪腐是美國政府舉報,艾德蒙洗錢防治中心有世界公信力。而他被舉報,又因他再三衝犯美國「紅缐」,他的律師性格在他總統任內發揮到極致,到他下台被起訴後,仍然積習不改,讓大多數國人印象惡劣。阿扁的律師性格影響了民進黨,在他之後的黨主席及派系人物大多在枱面上是一套話,下台後又是一套話,見了獨派是一套,見了統派又是一套(看看阿扁仼內改過幾次台獨語言!),完全辜負了黃信介「台獨可做不可說,統一可說不可做」的智慧珍言,也敗壞了歷任黨主席如黃信介、許信良、施明德、林義雄、江鵬堅建立的「政治誠信」,讓民進黨的執政之路橫生多少波折!台灣的未來出路平添多少阻力! 扁式「律師世代」的問題,社會看到了,柯文哲也看到並講了出來。他說:「過去20年,台灣有一現象,就是耍嘴皮,凡事都要辯贏,這樣的律師世代應該結束了;律師的特質就是抗爭、反對權威,他們的努力及犧牲有其歷史價值,但耍嘴皮、喊口號應該過去了,台灣該進入文明國家理性討論的態度。」以上類似「國王的新衣」的話,只有天真小孩或政治素人才敢講出來,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誡」。柯文哲之可貴,之受中間選民及新一代選民欣賞,原因正在這裡。如果每一個人都像現在政治人物一樣世故,公開只講假話,不講真話,試問台灣如何進步?政界如何氣象一新?而講真話的政治素人如果必須更正,說自己不是這個意思,試問清新之氣從何而來?大家切莫忘了,「清新」正是受夠藍綠惡鬥的尋常百姓敫殷企盼的政治基本德目! 柯文哲自己比較成問題的是「言多必失」,該講的(事渉公共議題)也講,不該講的(事涉私人隠私)也講。例如他說顧立雄早上六點起來寫臉書,「太矯情」;說連勝文為了安全住帝寶,「那麼害怕就不要出來選」。這種公私混淆固然是政治素人特色,但政治素人也必須學習成長,不是世故,而是分清批評範疇,以免莫名其妙失去人和,又結下太多寃家,成為媒體指摘的「高IQ,低EQ」——另一種失敗人格。 作者:孫慶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