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9
>宇昌案是十年來最卑鄙的一埸選舉抹黑。馬團隊以撲天蓋地之勢,發動國家機器及國民黨媒體力量,重施2000年興票案故伎,要讓蔡英文像宋楚瑜一樣「一招斃命」(蘇志誠當年豪語)。一個合法的投資案,由極具公信力的海內外國際級生技大師合力引進催生,是繼半導體之後適合台灣需要,富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馬團隊居然可以把它打成弊案,馬芵九並指蔡是以權謀私。光是其不顧國家經濟未來,不顧最基本選舉道德,馬團隊就堪稱其心可誅,其情難饒。
> 馬團隊爲何敢如此大膽?因為十一年前國民黨以興票案抹黑宋得手,宋由勝轉敗,國民黨完全不必負法律及社會責任(輿論界從未検討國民黨責任);去年五都選舉國民黨以連勝文槍擊案抹黑民進黨又告得手,民進黨該勝反敗,國民黨也不必負任何責任。所以馬團隊食髓知味,再次如法炮製。比起馬團隊的超級抹黑,民進黨二元柿子只算小巫見巨巫。柿子圖片誤置被國民黨炒成罪大惡極後,大賣場甜柿就由一粒16元漲至22元,民眾以熱購還柿農公道。但宋楚瑜痛失的總統寶座誰還他公道?民進黨痛失的五都選舉誰還他們公道?更別說連勝文案至今未破也辦不下去,和宇昌文件竄改日期一樣,雙雙被抓到「冒烟的手槍」,馬團隊竟還厚顏要蔡對被抹黑部分「交代清楚」。意思就是我扣你罪名,你只能照問照答,否則就是交代不清。這已是國民黨戒嚴時期政治迫害的翻版了!
> 國民黨打手最津津樂道的是,他們自認宇昌案「拿到一手好牌」,只可惜劉憶如日期「誤置」。何謂一手好牌?蔡卸任行政院副院長幾個月後,在李遠哲、陳良博多人力勸下加入宇昌,有涉及違法嗎?前行政院相關負責人已回報沒有;有任何道德及社會觀感問題嗎?翁啓惠等人的公開力挺就是公信力的保證(而國民黨眾打手乾脆說這些生技界大老是為自己牟利而挺蔡,亦即他們是共犯)。如果國民黨連這些聲譽卓著的大老也要鬥,那只證明國民黨殺紅了眼,利令智昏。而劉憶如是日期誤置嗎?這不是誤置,是故入人罪的故置,是偽造文書尤其是意圖使人不當選,與興票案及連勝文案如出一轍。
> 至於說蔡以權謀私圖利蔡家,更是離譜。蔡出任政黨主席當然必須避瓜田李下,先辭宇昌及賣股票。股價是由買家決定,蔡如何圖利?國民黨責備蔡,其實是拿一套聖人標準(被神話化的威權時代樣板孫運璿李國鼎)罩上她,然後對宇昌案的每一細節做最卑劣、最齷齪的聯想,把自己的一肚子壞水加到蔡頭上。有一大群小人及政治惡棍在抹黑,宇昌案如何會不變成「曾參殺人」、「觀音媽偷吃紅龜粿」?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九二共識可以是台灣共識
2011/12/12
> 在總統與副總統大選辯論中都引起爭議的台灣共識,是蔡英文做為九二共識的替代物而提出。強調要先有台灣共識,才能去談兩岸共識;並說九二共識未經國內民主討論過程,綠營無法承認,「九二年有會談沒共識」。李登輝更多次表示九二共識從不存在。九二共識能與台灣共識並存嗎?九二共識可不可以也是台灣共識?
> 答案是肯定的。發明九二共識一詞的蘇起曾一再供述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當時是為避開一中爭議,才使用九二共識名稱。在台灣,當時大多數人疑慮一中會落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中陷阱。在對岸,中共長期堅持一中而否定各表,連蘇起的九二共識也被中共扭曲成一中原則。台灣人的疑慮基本上合理。九二共識的問題出在中共,而不在台灣。九二年李登輝政府通過以一中各表做為兩岸談判基礎。蔡英文最近亦稱台灣共識可以包容一中各表。這顯示一中各表在台灣有共識。九二共識如果真是一中各表,它就是一種台灣共識。
> 台灣共識除了一中各表,還包括: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改變台灣現狀要經全民公投決定。後者正是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主要內涵。民進黨既已承認中華民國,當然不能否認中華民國版本的一中各表。而按馬政府的說法,08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亦是秉持一中各表原則。至於中共方面,胡錦濤上台後,也以「求同存異」取代「一中原則」,用以解釋九二共識。求同存異是類似一中各表的彈性說法,不全然等於一中各表,但可以包容一中各表。08年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希電話會談,胡更明白表示中方立場是:「中國大陸與台灣必須在1992共識,即雙方承認一個中國,但同意各自表述其涵意的基礎上,恢復協商。」布胡對話的內容至今仍刋在中國官網及其聯合國網站上,顯示中共有意公諸於世,讓世界看見。
> 兩岸都同意一中各表涵意的九二共識,照理綠營不應再反對九二共識了。問題卻在,綠營認為文字必須落實於現實層面。如果台方在接待中方人員的場合,仍不能揷國旗,不能自稱中華民國,連馬總統也要自貶為馬先生,那一中各表顯然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不平等就不是真正的一中各表,不是台灣所要的九二共識。更何況中共在國際參與場合屢次將台灣矮化為「中國一省」,連「中華台北」的最起碼尊嚴都不顧。綠營之不願承認九二共識也就其來有自了。
> 如何突破難局?關鍵還在兩岸尋求雙羸。中共處心積慮助馬當選,並不能解決這問題,因為中共的幫助只會讓民眾疑慮沒肩膀的馬將更沒肩膀,更站不穩國家立場。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如果中共能在國際埸合尊重「中華台北」的稱謂,不強迫改為「中國台灣省」,在兩岸交往時,能對中華民國國土範圍內的國旗及國號不強求移除或避諱,全體台灣人不分藍綠才會覺得中方有誠意,才會相信九二共識實至名歸,一中各表是貨真價實,符合博弈理論的「囚犯兩難救贖」,也就是合作、各有所獲、「不是最好但是次好」的雙贏結局。不論兩岸及台灣內部任一方,尋求獨贏都必然導致他方不信賴、一報還一報,最後以雙輸或一方慘勝收場。這不是兩岸問題的更佳解決模式。更佳模式要求雙方自我克制、投桃報李、保持對方尊嚴。九二共識一旦能走上「囚犯兩難救贖」,九二共識自然也會成為台灣共識了。
> 在總統與副總統大選辯論中都引起爭議的台灣共識,是蔡英文做為九二共識的替代物而提出。強調要先有台灣共識,才能去談兩岸共識;並說九二共識未經國內民主討論過程,綠營無法承認,「九二年有會談沒共識」。李登輝更多次表示九二共識從不存在。九二共識能與台灣共識並存嗎?九二共識可不可以也是台灣共識?
> 答案是肯定的。發明九二共識一詞的蘇起曾一再供述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當時是為避開一中爭議,才使用九二共識名稱。在台灣,當時大多數人疑慮一中會落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中陷阱。在對岸,中共長期堅持一中而否定各表,連蘇起的九二共識也被中共扭曲成一中原則。台灣人的疑慮基本上合理。九二共識的問題出在中共,而不在台灣。九二年李登輝政府通過以一中各表做為兩岸談判基礎。蔡英文最近亦稱台灣共識可以包容一中各表。這顯示一中各表在台灣有共識。九二共識如果真是一中各表,它就是一種台灣共識。
> 台灣共識除了一中各表,還包括: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改變台灣現狀要經全民公投決定。後者正是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主要內涵。民進黨既已承認中華民國,當然不能否認中華民國版本的一中各表。而按馬政府的說法,08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亦是秉持一中各表原則。至於中共方面,胡錦濤上台後,也以「求同存異」取代「一中原則」,用以解釋九二共識。求同存異是類似一中各表的彈性說法,不全然等於一中各表,但可以包容一中各表。08年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希電話會談,胡更明白表示中方立場是:「中國大陸與台灣必須在1992共識,即雙方承認一個中國,但同意各自表述其涵意的基礎上,恢復協商。」布胡對話的內容至今仍刋在中國官網及其聯合國網站上,顯示中共有意公諸於世,讓世界看見。
> 兩岸都同意一中各表涵意的九二共識,照理綠營不應再反對九二共識了。問題卻在,綠營認為文字必須落實於現實層面。如果台方在接待中方人員的場合,仍不能揷國旗,不能自稱中華民國,連馬總統也要自貶為馬先生,那一中各表顯然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不平等就不是真正的一中各表,不是台灣所要的九二共識。更何況中共在國際參與場合屢次將台灣矮化為「中國一省」,連「中華台北」的最起碼尊嚴都不顧。綠營之不願承認九二共識也就其來有自了。
> 如何突破難局?關鍵還在兩岸尋求雙羸。中共處心積慮助馬當選,並不能解決這問題,因為中共的幫助只會讓民眾疑慮沒肩膀的馬將更沒肩膀,更站不穩國家立場。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如果中共能在國際埸合尊重「中華台北」的稱謂,不強迫改為「中國台灣省」,在兩岸交往時,能對中華民國國土範圍內的國旗及國號不強求移除或避諱,全體台灣人不分藍綠才會覺得中方有誠意,才會相信九二共識實至名歸,一中各表是貨真價實,符合博弈理論的「囚犯兩難救贖」,也就是合作、各有所獲、「不是最好但是次好」的雙贏結局。不論兩岸及台灣內部任一方,尋求獨贏都必然導致他方不信賴、一報還一報,最後以雙輸或一方慘勝收場。這不是兩岸問題的更佳解決模式。更佳模式要求雙方自我克制、投桃報李、保持對方尊嚴。九二共識一旦能走上「囚犯兩難救贖」,九二共識自然也會成為台灣共識了。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大選關鍵在兩岸及經濟
2011/12/4
>馬蔡宋辯論,國內外最關注的其實不是誰當選,而是誰最能處理兩岸關係及經濟民生。不承認九二共識者當選,兩岸關係確定緊縮倒退,連帶波及台灣經濟(如科技代工出口利潤遽減,台灣急需中國內需市場)。能力不足者當選,台灣M型化社會及貧富懸殊現象將更嚴重,政府將繼續對物價飛漲及軍公教以外民衆的貧困化束手無策,類似柿子一斤二元的慘況還會持續發生。
>而從週六辯論看,不幸這二大議題分別為馬蔡最大罩門。馬英九反守爲攻,把許多執政缺失美化成重大貢獻,倒黑為白積非成是。蔡英文理應主攻,卻反陷於被動,唯一可一新耳目的兩岸議題,更是回歸台獨老調。顯然馬蔡都只想固守基本盤,不想當全民總統。再加上雙方陣營在過去半年大打負面選戰,藉此掩飾各自罩門。先是與國計民生無關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及農舍案打趴蔡,繼之是和平協議、三隻小豬及老農津貼案挽救蔡(藍自做自受),然後地下賭頭及二元柿子風波再救馬(綠自做自受)。台灣民心就被這些枝微末節不停攪動。從未有過一次總統大選如此「言不及義」,如此捨本逐末。這種選戰水平顯示馬蔡二人都無適任總統說服力。
>誠然,兩岸議題最弱的蔡週五突宣示當選後將成立兩岸對話小組,不排除政治協商,台灣共識也會包容一中各表。週六又說台灣共識是一個民主過程。這說明蔡想擺脫兩岸麻煩製造者印象 。問題卻在,共識必須是結論,而不是過程,過程也只能促成共識,而不是共識本身。同時一中各表是李登輝政府政策,和中華民國國號一樣,都是台灣共識基本前提,而非它的選項或附件,連九二共識也自一中各表得出。胡錦濤的「求同存異」從未否定一中各表,倒是蔡斷然否定九二共識,並在辯論現場一口咬定九二共識是國共共識。她的否定無異甘冒兩岸關係倒退風險,她的台灣共識條件(要國內真正得出共識才能與中共談)更無異公開刁難,強求中共當有求必應、救苦救難的觀世音。這不只使她的兩岸對話宣示再次成為空心菜,而且加深各方對她的疑慮及她自己的不可理喻。
>宋楚瑜是三人中最堅守政策辯論的候選人。辯論就是要提出可行政策,供選民選擇。宋的「三中」(中產階級、中下階層、中間選民)訴求合乎第三勢力身份,力求超越藍綠、調和統獨,融九二共識、台灣共識於一爐。事實上,沒有第三勢力,藍綠惡鬥永無止境,台灣只有一步步走上衰亡。近代歐洲圴勢外交以第三勢力來調和及節制兩大敵對勢力,消弭戰端,促進和平。盛行敵對型兩黨政治的台灣較歐美民主落後,當然也亟需均勢政治。宋楚瑜目前扮演的正是該一角色。如果他能継續帶領藍綠朝向中間(如同週六辯論他所展現),他豈止不是歷史罪人,還是歷史功臣。
>美國智庫近日發表2012台灣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研究報告,憂慮兩岸務實交流若因這次選舉而中斷,可能導致雙方誤判,爆發不測衝突,破壞美國在西太平洋關鍵利益。這是馬蔡宋都必須正視的大問題。同時歐美國債引發的新經濟風暴方興未艾,評論者已指出台灣不只需要選出能穩定兩岸關係的總統,還需選出能應對未來經濟變局的治理長才。在兩岸風險與經濟困局間,選民也許難於兩全,但這是選民四年一度的重責大任,選民只有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馬蔡宋辯論,國內外最關注的其實不是誰當選,而是誰最能處理兩岸關係及經濟民生。不承認九二共識者當選,兩岸關係確定緊縮倒退,連帶波及台灣經濟(如科技代工出口利潤遽減,台灣急需中國內需市場)。能力不足者當選,台灣M型化社會及貧富懸殊現象將更嚴重,政府將繼續對物價飛漲及軍公教以外民衆的貧困化束手無策,類似柿子一斤二元的慘況還會持續發生。
>而從週六辯論看,不幸這二大議題分別為馬蔡最大罩門。馬英九反守爲攻,把許多執政缺失美化成重大貢獻,倒黑為白積非成是。蔡英文理應主攻,卻反陷於被動,唯一可一新耳目的兩岸議題,更是回歸台獨老調。顯然馬蔡都只想固守基本盤,不想當全民總統。再加上雙方陣營在過去半年大打負面選戰,藉此掩飾各自罩門。先是與國計民生無關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及農舍案打趴蔡,繼之是和平協議、三隻小豬及老農津貼案挽救蔡(藍自做自受),然後地下賭頭及二元柿子風波再救馬(綠自做自受)。台灣民心就被這些枝微末節不停攪動。從未有過一次總統大選如此「言不及義」,如此捨本逐末。這種選戰水平顯示馬蔡二人都無適任總統說服力。
>誠然,兩岸議題最弱的蔡週五突宣示當選後將成立兩岸對話小組,不排除政治協商,台灣共識也會包容一中各表。週六又說台灣共識是一個民主過程。這說明蔡想擺脫兩岸麻煩製造者印象 。問題卻在,共識必須是結論,而不是過程,過程也只能促成共識,而不是共識本身。同時一中各表是李登輝政府政策,和中華民國國號一樣,都是台灣共識基本前提,而非它的選項或附件,連九二共識也自一中各表得出。胡錦濤的「求同存異」從未否定一中各表,倒是蔡斷然否定九二共識,並在辯論現場一口咬定九二共識是國共共識。她的否定無異甘冒兩岸關係倒退風險,她的台灣共識條件(要國內真正得出共識才能與中共談)更無異公開刁難,強求中共當有求必應、救苦救難的觀世音。這不只使她的兩岸對話宣示再次成為空心菜,而且加深各方對她的疑慮及她自己的不可理喻。
>宋楚瑜是三人中最堅守政策辯論的候選人。辯論就是要提出可行政策,供選民選擇。宋的「三中」(中產階級、中下階層、中間選民)訴求合乎第三勢力身份,力求超越藍綠、調和統獨,融九二共識、台灣共識於一爐。事實上,沒有第三勢力,藍綠惡鬥永無止境,台灣只有一步步走上衰亡。近代歐洲圴勢外交以第三勢力來調和及節制兩大敵對勢力,消弭戰端,促進和平。盛行敵對型兩黨政治的台灣較歐美民主落後,當然也亟需均勢政治。宋楚瑜目前扮演的正是該一角色。如果他能継續帶領藍綠朝向中間(如同週六辯論他所展現),他豈止不是歷史罪人,還是歷史功臣。
>美國智庫近日發表2012台灣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研究報告,憂慮兩岸務實交流若因這次選舉而中斷,可能導致雙方誤判,爆發不測衝突,破壞美國在西太平洋關鍵利益。這是馬蔡宋都必須正視的大問題。同時歐美國債引發的新經濟風暴方興未艾,評論者已指出台灣不只需要選出能穩定兩岸關係的總統,還需選出能應對未來經濟變局的治理長才。在兩岸風險與經濟困局間,選民也許難於兩全,但這是選民四年一度的重責大任,選民只有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