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假面黨與狂歡黨

2009年07月06日
  經過政黨輪替及政黨再輪替後,不少人發現,台灣的確形成了兩種奇特的政治次文化,以馬英九領導下的國民黨及阿扁影響下的民進黨為代表。前者以保守、禮貌、好面子、虛偽為特徵,宛如隨時戴著面具,可以稱為假面黨。後者以狂躁、無禮、不要面子、「爽就好」為特徵,宛如狂歡節人物,可以稱為狂歡黨。
  國民黨之為假面黨,是中國傳統及蔣介石黨國教育兼中華文化復興的產物。國民黨內部明明鬥爭到刀刀見骨,對外卻表現得一團和氣,無論勝者敗者(馬王鬥、馬連鬥、馬吳鬥)都照樣行禮如儀。馬英九明明一再出狀況,如「一國兩區」、「識正書簡」,他卻可以一百八十度硬拗。或裝作若無其事。「三都十五縣」明明是敷衍性政見,卻為了「攔胡滅蘇救周」而認真作假,而且由三都加碼至五都(台南),未來六都(桃園),即面目全非又面面討好,還另奉送口惠而實不至的「三生活圈,七發展區」,簡直權謀到極點,也口是心非到極點!
  但假面黨維持表面秩序,至少比連表面秩序都踐踏的狂歡黨更符公共利益。馬英九與李登輝並非相處融洽,宋楚瑜與李登輝更有一段恩怨情仇,但從未聽馬、宋對李口出惡言。這是對長官也是對長輩的起碼尊敬。反觀阿扁及獨派,不但整天罵馬英九親中賣台,罵李登輝,自己還以身作則,破壞道德秩序。狂歡黨及其支持者不了解的是,維繫社會最後秩序的基本界限是不能逾越的,也就是公共領域的假面是必要的,除非民主及法治已夠成熟,或革命時代沛然來到。
  美國傳教士明恩溥的《中國人性質》一書,啟發了福澤諭吉的脫亞入歐論,也啟發魯迅的阿Q正傳,其中最重要性質就是「面子」與「禮貌」。中國人愛面子,和事老必須考慮各方面子平衡,一如歐洲外交考慮權力平衡,因為不顧他人面子,什麼事都做不成。至於禮貌,主要是為維繫社會尊卑及保障社會秩序,你不必真誠,但必須表現客套,不懂客套就被視為無知、沒教養。
  了解面子與禮貌的實用性,就知道為什麼保守而反動的假面黨反而比狂躁而較進步的狂歡黨更讓國人放心了。當黨外及革命時代的新道德墮落,革命就跟著墮落,理想結束,革命也跟著結束。此時若繼續革命時代的狂躁、無禮、不要面子,不但顯示幼稚、胡鬧,而且存心踐踏社會秩序。試想,阿扁居然拿女兒的被劈腿及自殺來炒作悲情,民進黨居然以不斷消費阿扁一家三代來炒作選情,這是何等拙劣的演出!何等低俗的政黨!民進黨不覺得自己太阿扁化了嗎?
  巴赫金說狂歡就是一種秩序顛倒,小丑和傻瓜是狂歡的兩種典型角色。接連炒作陳幸妤、小安安的民進黨,實在太像狂歡黨。一心要把國人拉入集體瘋狂的民進黨,也實在比假面的國民黨難看多了。若狂歡黨不能停止狂歡,那就該考慮另組新黨來取消狂歡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