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民進黨兩岸政策不能缺席

2010/12/25
 *兩岸江陳大會在台北舉行,成為例行公事,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及一邊一國連線帶頭反陳雲林(反中),也成為例行公事。民主社會容許示威,這不成為問題。成問題的是,民進黨及一邊一國連線示威什麼?是飛彈對準台灣?還是只是看中國不爽?還是為了台獨建國,必須抗爭一切反台獨勢力?這些問題統統被歸入一個更大問題,即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內容如何?或「蔡英文路線」方向如何?
 *蔡英文是有別於阿扁路線的新路線執行者。她的路線其實不是新路線,而是李登輝時代民進黨及扁政府前期標榜的路線,後者並稱為新中間路線。為了與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有別,民進黨曾主張兩岸協商投資保障,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熱烈討論「李侃如架構」式兩岸和平協議。阿扁當選後,更提出「樍極開放,有效管理」總目標,以揮別前朝的「戒急用忍」。二00二年阿扁的「大胆談話」,更是別具新意。
 *可是,一夕間為了選舉,阿扁轉向「一邊一國」,「反導彈公投」、「制憲公投」,民進黨的新中間路線也開始大翻轉,出現最激進的極獨反中路線。兩年前民進黨中央全員動員反陳雲林,今年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及一邊一國再度繼續動員反陳雲林,都是扁政府後期極獨反中路線的延續。
 *馬英九週四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基礎,由於該一共識的存在,對岸理解台灣不搞台獨,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是蔡英文必須面對的挑戰。言下之意,如果民進黨承認「九二共識」,就不該動員反陳雲林,而該樂見兩岸交流正常化。畢竟江陳會不同於國共平台,是兩岸官方的變通性往來。做為台灣體制一部分的民進黨,沒有理由反對這種兩岸對話。
 *民進黨會說,「九二共識」根本不存在。但阿扁提出的「九二精神」也算「九二共識」。沒有正式名稱並不表示沒有那種內涵。「九二共識」的真意就是「一中各表」。中共過去只取「一中」,不提「各表」,現在逐漸放宽解釋,兩岸往來的模式主要採取「九二精神」。如果蔡英文不回到「九二精神」,民進黨的二岸政策就無法改變,「蔡英文路線」也無法執行。民眾會認為民進黨根本不承認中華民國,連中華民國那個「中」都不敢碰觸。
 *其次,中共對台灣敵意已六十年,導彈對準台灣本是敵意的一部分,李登輝的「兩岸祕使」,阿扁的「積極開放」,都是在導彈瞄準不進行。正是懷有敵意才需要和解。至於台獨建國,那是政治主張,不必然要抗爭一切反台獨勢力,反而應該透過交流,逐漸讓各方了解,化除敵意、擴大友誼,最後找出各方都能接受的可行方案。民進黨兩岸政策不只在兩岸現實接觸上不能缺席,在扮演國際共同關注的兩岸角色上也不能缺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