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馬英九總算做了對的決策

2011/4/9
*最近國光石化案及奢侈稅案,馬英九都親上火線,不但遠赴彰化,與反國光團體面對面,而且針對奢侈稅召開記者會,宣示該案必須通過決心。兩次親上火線,雖然在彰化遭到辱駡,在立院也有雜音,但畢竟「與時俱進」的決策做出來了。不從選舉操作面看(即使這才是重點),光從決策面看,這是兩個成功的案例。
*國光石化案,就開發層面而言,是能增加數萬就業機會,對整個石化產業鏈也有整合助益。但開發問題終究須與環保議題及國家永續發展(國土規劃是其一)合併考量。彰化大城鄉民雖有九成以上要蓋,但核生化建設不只影響一鄉一縣,它巳成為當代最可怕的「無形殺手」,設計或選址錯誤,不但「損人利己」,還有可能通通是輸家,一旦出事,公司因鉅額賠債而破產,國家連帶受害,土地與國民生命(不分加害者及受害者)也同遭浩刼。因此,每一個利害相關者都有權利對國\光石化發言。過去政府開發案的「不透明」決策,完全不適用於核生化建設。
*十九世紀世界的主要威脅為物質匱乏,解決之道是經濟發展(或開發)優先,以改善貧窮、飢餓、擁擠等需要。但廿世紀中期以來,物質匱乏普遍改善,對自然(人類生活環境)的破壞成為首要威脅,增加就業或GTP 己不再是開發的合理藉口,當面臨環保或國家永續發展問題時,優先順序就必須調整。李鴻源向馬英九進言國光石化是「將需要的產業蓋在不適合的地方」,確屬智慧之言。馬英九一改過去推拖習慣,兩度赴彰化並做成不在彰化蓋決定,同樣值得肯定。
*國光石化案的決策改變,引起藍綠政治人物攻防。綠認為馬是選舉操作,藍認為國民黨是在收拾綠營爛灘子。這些議論全部沒錯。馬英九不是為選票,不會火速決策。綠營不是為選票,也不會由執政時的全力推動,變在野後的誓死反對。但關鍵在於,對的政策不要怕改變,「與時俱進」是進步政策的特質。六年前國光案與核能政策都是對的,但一連串問題出現後,尤其六輕後遺症及日本這次核災後,許多人的想法己經改變。像過去曾經說過「若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核能是一個選項」的李遠哲,最近接受訪問,也表示「我們的觀念可能要調整,就像日本要是知道九級地震要來,可能核電廠就不會蓋了」。
*人類是能透過試誤改進的物種。除了國光案,馬英九的奢侈稅決策也顧及大多數國民的「居住正義」,不再只從就業機會增減著眼。開發不是一切,資產泡沫也不是投資良方。過度的泡沫化終必像當年的日本一樣,隨著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跟著拖垮,形成「失落的廿年」。日本的悲慘殷鑒不遠,台灣切莫重蹈覆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