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以民為尊」是硬道理

2010/02/22

今年春節出現了馬政府上任以來難得一見的「以民為尊」。吳敦義的「庶民經濟」原本效用不顯,直到為「八塊錢」撤換一個局長後,官風突然一整,中油由漲價變連番降價,台鐵專線由一票難求變有票及再開加班車,還請律師見證訂票,金門航班也由苦等多日變出動軍機航艦疏運旅客。一切「苦民所苦」只是假相,官僚保權固位才是真相。「以民為尊」也是表象,選票攸關才是實相。
馬政府上任以來的表現,溫和者稱之「神經麻木」,亢直者稱之「傲慢自大」。無論哪一種,二者都官尊民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形成「沒有人民的民主」。這套官僚作風從台北市長任內開始,建成圓環、貓纜、內捷等錯誤,都與目中無人民相關。只是台北市民不暇或不願細究,才導致馬英九當選總統,缺點放大,難逃彼得原理(即升官到沒有能力勝任的職位為止)檢驗。
而即使八八水災及美牛案民怨沸騰,馬英九有改變行事風格嗎?沒有,他一貫顯露的都是精英主義心態,不只不與人民商量,連最代表人民的國會,他都以上官姿勢君臨。馬英九既如此,國王人馬自不待言。其結果就是政府越來越像衙門,民怨越來越高,馬英九的民調持續低迷,國民黨選舉接連失利。最後馬政府終於領悟選票的威力,承認「以民為尊」是硬道理了。
民眾幸好剩下手中選票可用,這是古典民主理論唯一證明為真的東西。從19世紀末,主權在民說就頻遭質疑,莫斯卡的「統治階級論」、米契爾的「寡頭統治鐵律」、米爾斯的「權力精英」無不顯示,在傳統官僚制或新型科層制中,權力都掌握在少數精英手中,即使號稱最民主的美國也不例外。因此熊彼得的精英政治理論一出爐,古典民主理論馬上黯然失色。人民只剩下一個主權,就是選票:哪怕真如盧梭所說,選民一投完票,就什麼也不是,但為了獲得那一票,政治精英還是必須學習討好民眾,直到選票到手為止。
吳敦義的「庶民經濟」正是為了挽回民心。但只有接連幾次敗選,整個馬政府才能體會選票(民心)喪失的危險,開始「以民為尊」,換官員,並發現選民真的不太一樣了,以往只要騙票就好,現在還必須便民、利民,做出成績。選民的改變也使民主政治再一次改變,由精英政治再回復一定程度的主權在民。
主權在民是對的,唯有主權在民,政治精英才會「以民為尊」。盧梭反駁霍布斯及格老秀斯的主權轉讓說,指出:「轉讓就是出賣。但一個人可以出賣自己,至少是為生活,而全體人民為什麼要出賣自己呢?國王遠不能養他的人民,反而是從臣民那兒取得供養。難道臣民奉送自己,還要把自己財產一併奉送嗎?」沒有比這些話更能伸張主權在民說了。政治精英都是公僕,都是人民選出,食人民之祿。如果政治精英不懂得人民的需要,選民還要這些人幹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