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蔡英文有幸運無領導
2011/04/29
*民進黨總統初選,蔡英文在天羅地網、萬箭穿心中意外脫困,驚險獲勝。這絕非蔡陣營努力之果,須歸功選民求新求變願力略勝一籌,終讓奇蹟發生。可以說在藍綠媒體多數全力「挺蘇打蔡」下,蔡陣營是愈幫愈忙,只有自找麻煩的小把戲,沒有攻擊防禦的大戰略,以致蔡動輒得咎,處境愈後愈艱險。整場初選,畢露了蔡有幸運而無領導的致命弱點,也是她從政以來只會團結不會領導的致命弱點。
*蔡陣營在初選過程犯了許多不該犯的錯:在提不出有說服力證據下,指控國民黨挺蘇,反而坐實己方對蘇「抹藍」,造成失分。「唯一支持」只能私下操作,各陣營都在操作,蔡陣營卻採公開方式,其發言人還對此力辯,為外界留下惡劣印象,也提供蘇陣營最好反擊點,再度失分。特定網軍發動「蔡媽媽」,坐實蘇陣營指控的唯一支持進階版,亦即選舉詐術,蔡英文卻說這「很有創意」,三度失分。等到卡神楊蕙如為洩露民調而在最緊要關頭道歉,從兵法學上講,蔡陣營已兵敗如山倒。難怪蘇陣營一直維持歡樂氣氛,並對媒體表示勝券在握,直到周三中午民調出爐形勢逆轉。
*蔡陣營完全沒有打法,沒有協調,一切放任自流,連發言人也不稱職。最可怕是,蔡周圍大多是腳踏兩條船,隨時對蘇通風報信的人。蔡有任何行動及行程,蘇都事先掌握,提前部署。蔡與媒體關係也遠不若蘇密切,蘇對綠營電子及平面媒體更是頻下工夫。加上藍營媒體火力密集「挺蘇打蔡」,把蔡刻意妖魔化,蔡卻天真到不知防範,經常以脫口而出的非政治語言回應,蔡被「政治解讀」到不成人形,也就可想而知,甚至是咎由自取了。
*蔡對藍營「挺蘇打蔡」沒有自覺或有感覺但毫無戒心,形同一隻非典型白兔闖入典型政治叢林,能不送上一命已屬萬幸。而這些口口聲聲指摘她詐術、陰險、串通的名嘴及主持人,也不過是要貫徹國民黨「拉下蔡」的旨意而已。某位大師早就點出一個藍營人所共知的密謀:如果不能在民進黨初選中就拉下蔡,馬英九將不是蔡的對手。
*從選民求新求變及馬英九不適格的表現看,蔡在2012不是沒有機會。但蔡雖是稱職而優秀的技術官僚,卻不是有領導力的領袖,連黨內總統初選都打得如此走樣,未來面對馬英九及藍媒的政權保衛大戰,更將漏洞百出。許信良說蔡「純潔無瑕,冷靜理性、學有專精」,這看似優點,其實是「不知人間險惡」及固執成見(技術菁英傲慢)的同義詞。
*蔡只知團結,卻不知不領導的團結有如一盤散沙,只知討好傳統綠營,卻不知求新求變的選民不要自找麻煩的主權論述。2012大選,中共是一定介入的。唐樹備選在民進黨總統初選如火如荼時訪台,大談蔡英文的「與世界一起走入中國」及「突破歷史框架」是反對九二共識,兩岸合作恐將中斷,其弦外之音已很明顯。蔡英文最好不要低估中共的決心。
*民進黨總統初選,蔡英文在天羅地網、萬箭穿心中意外脫困,驚險獲勝。這絕非蔡陣營努力之果,須歸功選民求新求變願力略勝一籌,終讓奇蹟發生。可以說在藍綠媒體多數全力「挺蘇打蔡」下,蔡陣營是愈幫愈忙,只有自找麻煩的小把戲,沒有攻擊防禦的大戰略,以致蔡動輒得咎,處境愈後愈艱險。整場初選,畢露了蔡有幸運而無領導的致命弱點,也是她從政以來只會團結不會領導的致命弱點。
*蔡陣營在初選過程犯了許多不該犯的錯:在提不出有說服力證據下,指控國民黨挺蘇,反而坐實己方對蘇「抹藍」,造成失分。「唯一支持」只能私下操作,各陣營都在操作,蔡陣營卻採公開方式,其發言人還對此力辯,為外界留下惡劣印象,也提供蘇陣營最好反擊點,再度失分。特定網軍發動「蔡媽媽」,坐實蘇陣營指控的唯一支持進階版,亦即選舉詐術,蔡英文卻說這「很有創意」,三度失分。等到卡神楊蕙如為洩露民調而在最緊要關頭道歉,從兵法學上講,蔡陣營已兵敗如山倒。難怪蘇陣營一直維持歡樂氣氛,並對媒體表示勝券在握,直到周三中午民調出爐形勢逆轉。
*蔡陣營完全沒有打法,沒有協調,一切放任自流,連發言人也不稱職。最可怕是,蔡周圍大多是腳踏兩條船,隨時對蘇通風報信的人。蔡有任何行動及行程,蘇都事先掌握,提前部署。蔡與媒體關係也遠不若蘇密切,蘇對綠營電子及平面媒體更是頻下工夫。加上藍營媒體火力密集「挺蘇打蔡」,把蔡刻意妖魔化,蔡卻天真到不知防範,經常以脫口而出的非政治語言回應,蔡被「政治解讀」到不成人形,也就可想而知,甚至是咎由自取了。
*蔡對藍營「挺蘇打蔡」沒有自覺或有感覺但毫無戒心,形同一隻非典型白兔闖入典型政治叢林,能不送上一命已屬萬幸。而這些口口聲聲指摘她詐術、陰險、串通的名嘴及主持人,也不過是要貫徹國民黨「拉下蔡」的旨意而已。某位大師早就點出一個藍營人所共知的密謀:如果不能在民進黨初選中就拉下蔡,馬英九將不是蔡的對手。
*從選民求新求變及馬英九不適格的表現看,蔡在2012不是沒有機會。但蔡雖是稱職而優秀的技術官僚,卻不是有領導力的領袖,連黨內總統初選都打得如此走樣,未來面對馬英九及藍媒的政權保衛大戰,更將漏洞百出。許信良說蔡「純潔無瑕,冷靜理性、學有專精」,這看似優點,其實是「不知人間險惡」及固執成見(技術菁英傲慢)的同義詞。
*蔡只知團結,卻不知不領導的團結有如一盤散沙,只知討好傳統綠營,卻不知求新求變的選民不要自找麻煩的主權論述。2012大選,中共是一定介入的。唐樹備選在民進黨總統初選如火如荼時訪台,大談蔡英文的「與世界一起走入中國」及「突破歷史框架」是反對九二共識,兩岸合作恐將中斷,其弦外之音已很明顯。蔡英文最好不要低估中共的決心。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民粹主義繼續作崇
2011年 04月25日
民進黨四場總統初選政見會結束。最令人感動的是與國民黨不一樣的永續發展、再分配正義、照顧弱勢、非核家園說。最令人疑惑的是主權觀及兩岸論述,如「不能被歷史框架及政治前提壓縮」、「不能孤單面對中國」。台灣的國家主權在馬政府手中沒有安全感,在扁政府手中就有安全感嗎?台灣的歷史框架原是一中兩國,不被此一框架限制,難道要走向台獨嗎?這樣的主權觀及兩岸觀,只能說是民粹主義繼續作祟。
民粹主義是「造反有理」的主義,經常假借人民及其延伸的民權、主權等名義,把這些東西無限上綱到危機層次,如同法國大革命名言「共和國危在旦夕」。然而法國是真有反法聯軍再三再四進犯,台灣有中共進犯嗎?台灣喪失國際身分及聯合國席次始於今日嗎?既然不始於今日,蔣經國能開放兩岸探親,李登輝能派遣兩岸密使,阿扁能談判三通,為何由阿扁第二任至今,民進黨卻充滿「共和國危在旦夕」的不安全感,並驅使許多台灣人跟著充滿莫名的焦慮感及危機感?蔡英文所謂的「主權不安」及蘇貞昌的「不能孤單面對中國」,不正是這種焦慮感及危機感的呈現嗎?
人民、主權、國家這些名義最先被用於號召民眾,利用民眾對抗,刺激民眾的集體被害意識,最後民眾往往「反客為主」,運動領導者或政客騎虎難下,只好跟著附和,說一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話。許信良已指出,處於全球政經體制保護下,台灣的現狀遠比2、30年前安全。但在蔡、蘇口中,台灣卻變得更不安全,更應突破現有框架。同時在ECFA已經穩步上路後,蘇蔡也不談如何完善及參與ECFA,而是談「不能把未來全賭在中國」及「台灣應與世界一起走入中國」。
不面對現實是民粹主義的另一弊病。與其說某人是「謎樣」人物,不如說民粹語言使人「謎樣」。民粹語言絕不說清楚、講明白。它是一種誇張及幻術的語言,訴求「造反有理」及討好特定群眾。所以它必然逃避現實、蔑視現狀。而一個只有負向(否定)而沒有正向思考的民粹運動,也是一個從領導者到追隨者都充滿不確定性、投機性及僥倖心理的矛盾體,它必須依賴對抗維生,而且製造題目繼續對抗。
黨外及民進黨在野時,走民粹道路是真正「造反有理」,可以推進民主自由人權。但目的一旦達到,且民進黨已透過民主選舉執政,民進黨就有新的社會責任,民粹運動就該停止,不能再沉迷於挑動一部分國民對抗另一部分國民,甚至質疑國家主權,對兩岸關係杯葛否定唱衰。民粹運動階段已經夠久了,兩岸關係已經很難再回到從前了,如果民進黨仍然不面對現實,仍然堅持海市蜃樓的主權觀及兩岸觀,那就是民粹主義繼續作祟,就是走不出沒落困境的另一個國民黨。
民進黨四場總統初選政見會結束。最令人感動的是與國民黨不一樣的永續發展、再分配正義、照顧弱勢、非核家園說。最令人疑惑的是主權觀及兩岸論述,如「不能被歷史框架及政治前提壓縮」、「不能孤單面對中國」。台灣的國家主權在馬政府手中沒有安全感,在扁政府手中就有安全感嗎?台灣的歷史框架原是一中兩國,不被此一框架限制,難道要走向台獨嗎?這樣的主權觀及兩岸觀,只能說是民粹主義繼續作祟。
民粹主義是「造反有理」的主義,經常假借人民及其延伸的民權、主權等名義,把這些東西無限上綱到危機層次,如同法國大革命名言「共和國危在旦夕」。然而法國是真有反法聯軍再三再四進犯,台灣有中共進犯嗎?台灣喪失國際身分及聯合國席次始於今日嗎?既然不始於今日,蔣經國能開放兩岸探親,李登輝能派遣兩岸密使,阿扁能談判三通,為何由阿扁第二任至今,民進黨卻充滿「共和國危在旦夕」的不安全感,並驅使許多台灣人跟著充滿莫名的焦慮感及危機感?蔡英文所謂的「主權不安」及蘇貞昌的「不能孤單面對中國」,不正是這種焦慮感及危機感的呈現嗎?
人民、主權、國家這些名義最先被用於號召民眾,利用民眾對抗,刺激民眾的集體被害意識,最後民眾往往「反客為主」,運動領導者或政客騎虎難下,只好跟著附和,說一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話。許信良已指出,處於全球政經體制保護下,台灣的現狀遠比2、30年前安全。但在蔡、蘇口中,台灣卻變得更不安全,更應突破現有框架。同時在ECFA已經穩步上路後,蘇蔡也不談如何完善及參與ECFA,而是談「不能把未來全賭在中國」及「台灣應與世界一起走入中國」。
不面對現實是民粹主義的另一弊病。與其說某人是「謎樣」人物,不如說民粹語言使人「謎樣」。民粹語言絕不說清楚、講明白。它是一種誇張及幻術的語言,訴求「造反有理」及討好特定群眾。所以它必然逃避現實、蔑視現狀。而一個只有負向(否定)而沒有正向思考的民粹運動,也是一個從領導者到追隨者都充滿不確定性、投機性及僥倖心理的矛盾體,它必須依賴對抗維生,而且製造題目繼續對抗。
黨外及民進黨在野時,走民粹道路是真正「造反有理」,可以推進民主自由人權。但目的一旦達到,且民進黨已透過民主選舉執政,民進黨就有新的社會責任,民粹運動就該停止,不能再沉迷於挑動一部分國民對抗另一部分國民,甚至質疑國家主權,對兩岸關係杯葛否定唱衰。民粹運動階段已經夠久了,兩岸關係已經很難再回到從前了,如果民進黨仍然不面對現實,仍然堅持海市蜃樓的主權觀及兩岸觀,那就是民粹主義繼續作祟,就是走不出沒落困境的另一個國民黨。
總統立委併選真的有問題
2011/04/22
中選會以「節省社會成本,符合社會大眾期待」為由,裁定下屆總統立委合併選舉。主委張博雅還說台灣民主己經成熟,有關政府運作及民選公職人員職權行使,憲法及法律都有明文規範,不會有「憲政空窗」問題,長達四個多月的總統交接期為「看守期」而非「空窗期」。中選會的裁定理由及張博雅的說明引起各大媒體及輿論紛紛質疑。情形可能不像中選會想的那麼簡單。
合併選舉當然節省成本,也符合大眾期待。但地方級選舉合併舉行不涉及國家體制問題,不可與總統立委相提並論。子貢要節省每月告朔的牲羊,孔子說:「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意思是你節省了羊,這個禮却癈了、亂了。禮尚且如此,何況事涉國家規範的憲法及《總統副總統選罷法》、《公職人員選罷法》?即使朝野政黨亡羊補牢,馬上展開《總統副總統交接條例》立法,也還有許多問題在長達四個多月的「看守期」無法處理,形成真正的「空窗期」,搞不好會出現憲政危機或國家危機。
國民兩黨顯然都有志一同,事前對總統立委併選樂觀其成,著眼點是各自的便利及效用性:一是「畢其功於一役」,不會有鐘擺效應。二是總統立委互相拉抬(國民黨是立委拉抬馬選情,民進黨是蔡或蘇拉抬立委選情),皆大歡喜。但兩黨最大的缺陷恰恰是民主不成熟,而不是張博雅所說的成熟。如果國民黨總統立委皆勝,二月一日新國會開議,內閣總辭,尚未就任的「舊」總統有沒有資格提名新內閣?
如果民進黨二者皆勝或勝一者,新國會與舊總統或新總統與舊國會之間,「新」的會不會杯葛「舊」的,而「舊」的會不會利用四個多月交接期惡整「新」的?過去兩次常態政權交接,一些部會尚有這些問題,何況這次「非常態」政權交接?
有人辯說,美國也是總統國會併選,交接期也長達兩個多月,從未出問題,台灣四個多月應該也無問題。事實不然,美國是民主成熟國家,兩黨恪遵看守及交接規範,台灣却是兩黨敵對。而且美國是總統制,國會鬧不成大事,眾院又是二年一選,參院則每二年改選三分之一,也與台灣的雙首長制及這次總統國會併選不同,台灣的國會是可能鬧大事的,長達四個多月的看守政府也是可能不負責或與新政府不配合的。
內閣空懸,政府由二月到五月無法運作。新舊總統沒有交接條例,提供不負責、不配合正當藉口。而無論交接條例通不通過,「看守政府」皆不宜對突發事故及重大災難做重大決策,如果爆出大事(例如大地震及核災),由誰來領導國家?以上這些就叫「空窗期」,而非只是張博雅所謂的「看守期」。
政策沒有配套就上路,不徴詢或不接受民意就決定重大建設,對民眾恐懼的日本式核災拒絶回應。這是台灣式政府處理重大事件的態度。總統立委併選,空窗期長達四個多月,真的像張博雅說的「看守期一旦出事,二個月、三個月、四個月都一樣」嗎?
中選會以「節省社會成本,符合社會大眾期待」為由,裁定下屆總統立委合併選舉。主委張博雅還說台灣民主己經成熟,有關政府運作及民選公職人員職權行使,憲法及法律都有明文規範,不會有「憲政空窗」問題,長達四個多月的總統交接期為「看守期」而非「空窗期」。中選會的裁定理由及張博雅的說明引起各大媒體及輿論紛紛質疑。情形可能不像中選會想的那麼簡單。
合併選舉當然節省成本,也符合大眾期待。但地方級選舉合併舉行不涉及國家體制問題,不可與總統立委相提並論。子貢要節省每月告朔的牲羊,孔子說:「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意思是你節省了羊,這個禮却癈了、亂了。禮尚且如此,何況事涉國家規範的憲法及《總統副總統選罷法》、《公職人員選罷法》?即使朝野政黨亡羊補牢,馬上展開《總統副總統交接條例》立法,也還有許多問題在長達四個多月的「看守期」無法處理,形成真正的「空窗期」,搞不好會出現憲政危機或國家危機。
國民兩黨顯然都有志一同,事前對總統立委併選樂觀其成,著眼點是各自的便利及效用性:一是「畢其功於一役」,不會有鐘擺效應。二是總統立委互相拉抬(國民黨是立委拉抬馬選情,民進黨是蔡或蘇拉抬立委選情),皆大歡喜。但兩黨最大的缺陷恰恰是民主不成熟,而不是張博雅所說的成熟。如果國民黨總統立委皆勝,二月一日新國會開議,內閣總辭,尚未就任的「舊」總統有沒有資格提名新內閣?
如果民進黨二者皆勝或勝一者,新國會與舊總統或新總統與舊國會之間,「新」的會不會杯葛「舊」的,而「舊」的會不會利用四個多月交接期惡整「新」的?過去兩次常態政權交接,一些部會尚有這些問題,何況這次「非常態」政權交接?
有人辯說,美國也是總統國會併選,交接期也長達兩個多月,從未出問題,台灣四個多月應該也無問題。事實不然,美國是民主成熟國家,兩黨恪遵看守及交接規範,台灣却是兩黨敵對。而且美國是總統制,國會鬧不成大事,眾院又是二年一選,參院則每二年改選三分之一,也與台灣的雙首長制及這次總統國會併選不同,台灣的國會是可能鬧大事的,長達四個多月的看守政府也是可能不負責或與新政府不配合的。
內閣空懸,政府由二月到五月無法運作。新舊總統沒有交接條例,提供不負責、不配合正當藉口。而無論交接條例通不通過,「看守政府」皆不宜對突發事故及重大災難做重大決策,如果爆出大事(例如大地震及核災),由誰來領導國家?以上這些就叫「空窗期」,而非只是張博雅所謂的「看守期」。
政策沒有配套就上路,不徴詢或不接受民意就決定重大建設,對民眾恐懼的日本式核災拒絶回應。這是台灣式政府處理重大事件的態度。總統立委併選,空窗期長達四個多月,真的像張博雅說的「看守期一旦出事,二個月、三個月、四個月都一樣」嗎?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何必做賤遊戲規則
2011年 04月18日
*民進黨為總統初選舉辦4場政見會,看似時間充裕,可以暢所欲言。其實除許信良敢言及碰觸禁忌外,蘇蔡在「團結」大帽子下,幾乎不敢碰觸禁忌或公開辯論,只能靠台風及美麗遠景博取掌聲。真正的交鋒反而轉到台下,雙方陣營以小動作爭勝,棄遊戲規則如敝屣。以致裂痕逐漸擴大,雙方若不設下停損點,蘇蔡恐將如《聖經》說的,無法「共負一軛」。
*民進黨總統初選採藍綠對比式民調,認為讓所有候選人與馬對比,藍綠分明,就沒有綠營互相廝殺風險。但這種民調缺失是綠營答卷者易「全體支持」,無論馬蘇、馬蔡、馬許相比,都支持後者,而不會選擇「唯一支持」。其結果就是候選人差距無法拉開。再加上藍媒處心積慮「挺蘇打蔡」,蘇貞昌民調居然微幅領先蔡英文。
*面對這種困局,唯一解決辦法是由黨中央或第三方民間社團出面,做成不偏袒任何候選人的「唯一支持」呼籲,以補偏救弊。但蔡英文陣營不此之圖,搶先下出「藍軍挺蘇」、「唯一支持蔡英文」險棋,無視遊戲規則是蔡英文黨主席任內拍板定案。自己訂下或認可的遊戲規則,自己陣營卻帶頭違犯,這是非常壞的「求勝不擇手段」。難怪蔡陣營出招後,蔡英文民調不升反跌。
*而蘇陣營的反擊不只在政見會上,還訴諸藍營媒體。蘇貞昌在政見會怒責「同黨的不要這樣搞」,形同把台下鬥爭搬到台上,變成公開鬥爭。又讓蘇系人物跳出來指控謝系教導支持者對民調問卷「實施詐術」,亦即問到馬蘇、馬許時,答以支持馬。這被稱為「唯一支持」的進階版。很顯然,善於鬥爭的蘇貞昌已準備好隨時出手,捉住蔡陣營犯規機會,給予致命一擊。
*民進黨扁游蘇謝各大天王都擅長鬥爭。所以黨內支持蔡的大多不敢站出來,怕得罪蘇,支持蘇的卻敢站出來,不怕得罪蔡。因為相比之下,蔡太過「善男信女」了。
*然而,善男信女也有「吃緊弄破碗」時候。其中「唯一支持蔡英文」尚不離譜,理虧的是蔡自己通過遊戲規則,卻未「願賭服輸」,蔡陣營發言人還辯稱「唯一支持」行之已久。既然行之已久,為什麼當初總統初選遊戲規則時不列入?至於「唯一支持」的進階版,即使這是雙方都在犯規,對蔡的形象傷害也極大。連初選都要作賤遊戲規則,試問眾多相信蔡較單純善良的淺綠及中間選民做何感想?
*不「以私害公」是政治人物的基本誠信。馬英九把三都選舉變五都選舉,還要總統立委合併選舉,都是為貪戀權力而以私害公。蘇貞昌行政院長任內為總統初選而停止即將簽署的兩岸三通協議,也是以私害公。蔡英文既不是為貪戀權力而參選總統,她又何必以私害公,作賤自己通過的遊戲規則?
*民進黨為總統初選舉辦4場政見會,看似時間充裕,可以暢所欲言。其實除許信良敢言及碰觸禁忌外,蘇蔡在「團結」大帽子下,幾乎不敢碰觸禁忌或公開辯論,只能靠台風及美麗遠景博取掌聲。真正的交鋒反而轉到台下,雙方陣營以小動作爭勝,棄遊戲規則如敝屣。以致裂痕逐漸擴大,雙方若不設下停損點,蘇蔡恐將如《聖經》說的,無法「共負一軛」。
*民進黨總統初選採藍綠對比式民調,認為讓所有候選人與馬對比,藍綠分明,就沒有綠營互相廝殺風險。但這種民調缺失是綠營答卷者易「全體支持」,無論馬蘇、馬蔡、馬許相比,都支持後者,而不會選擇「唯一支持」。其結果就是候選人差距無法拉開。再加上藍媒處心積慮「挺蘇打蔡」,蘇貞昌民調居然微幅領先蔡英文。
*面對這種困局,唯一解決辦法是由黨中央或第三方民間社團出面,做成不偏袒任何候選人的「唯一支持」呼籲,以補偏救弊。但蔡英文陣營不此之圖,搶先下出「藍軍挺蘇」、「唯一支持蔡英文」險棋,無視遊戲規則是蔡英文黨主席任內拍板定案。自己訂下或認可的遊戲規則,自己陣營卻帶頭違犯,這是非常壞的「求勝不擇手段」。難怪蔡陣營出招後,蔡英文民調不升反跌。
*而蘇陣營的反擊不只在政見會上,還訴諸藍營媒體。蘇貞昌在政見會怒責「同黨的不要這樣搞」,形同把台下鬥爭搬到台上,變成公開鬥爭。又讓蘇系人物跳出來指控謝系教導支持者對民調問卷「實施詐術」,亦即問到馬蘇、馬許時,答以支持馬。這被稱為「唯一支持」的進階版。很顯然,善於鬥爭的蘇貞昌已準備好隨時出手,捉住蔡陣營犯規機會,給予致命一擊。
*民進黨扁游蘇謝各大天王都擅長鬥爭。所以黨內支持蔡的大多不敢站出來,怕得罪蘇,支持蘇的卻敢站出來,不怕得罪蔡。因為相比之下,蔡太過「善男信女」了。
*然而,善男信女也有「吃緊弄破碗」時候。其中「唯一支持蔡英文」尚不離譜,理虧的是蔡自己通過遊戲規則,卻未「願賭服輸」,蔡陣營發言人還辯稱「唯一支持」行之已久。既然行之已久,為什麼當初總統初選遊戲規則時不列入?至於「唯一支持」的進階版,即使這是雙方都在犯規,對蔡的形象傷害也極大。連初選都要作賤遊戲規則,試問眾多相信蔡較單純善良的淺綠及中間選民做何感想?
*不「以私害公」是政治人物的基本誠信。馬英九把三都選舉變五都選舉,還要總統立委合併選舉,都是為貪戀權力而以私害公。蘇貞昌行政院長任內為總統初選而停止即將簽署的兩岸三通協議,也是以私害公。蔡英文既不是為貪戀權力而參選總統,她又何必以私害公,作賤自己通過的遊戲規則?
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馬英九總算開始領導
2011年 04月11日
馬英九最近兩度親訪彰化,聽取反國光石化團體抗議,實地了解當地生態,北返後做成國光石化撤出彰化決策。他又由行政院長陪同,召開記者會,為通過奢侈稅及維護「居住正義」喊話,立院隨即一讀通過奢侈稅。兩項決策都展現了一位總統處身爭議事件的領導力。蹉跎3年後,馬英九終於開始領導了。
馬英九不領導是眾所周知的事。2008年他就任之初,即宣示退居第二線。退居第二線無異隱向幕後,他不必負責也無責任。如此,「不知道」、「會做了解」、「依法行政」等成了最方便口頭襌。杜魯門總統說:「責任到此為止」,馬英九卻讓人感覺「責任不到此處」。
馬政府處理八八風災的荒腔走板,十足呈現「群龍無首」。美牛案密室決策,引起全國反彈後,責任由楊志良扛(另一個余文)。提名大法官是總統極重要職責,馬居然說他看報才知某人是「恐龍大法官」;而不到一年前,他還向白玫瑰運動保證改革「恐龍法官」。
菲律賓將台籍電話詐騙集團遣送中國,馬在總統府接見菲國特使,當面要求對方道歉,對方不道歉,馬竟痛斥對方。
菲國特使事件之嚴重,不只是外交部失職,也是總統失格。為何外交部尚未談好的道歉要求,卻由總統親口要求?為何明知特使不道歉,馬還接見他?而一個連簡單外交會面都失格的總統,如何期待他有能力處理無比複雜詭譎的兩岸事務?
尼克森《真實的戰爭》一書舉出十條外交談判規律,如「經常準備談判,但不做無準備的談判」、「不應含有敵意,但要保持堅定」、「條約應公開簽訂,但私下談判」、「為對方留下保持面子的退路」等,馬政府全違犯了。
艾森豪告訴尼克森:「你應永遠不讓對方知道你將做什麼,但更重要的,你永遠不要讓對方知道你將不做什麼。」這點在兩岸及台美談判上,馬英九也全違犯了。
總統職位是一個放大器,優點與缺點都會被放大,無能及不負責更會無限放大,因為它影響全國禍福至巨。
像核電廠,在日本核災後,與日本同被列入最危險名單的台灣,卻不見馬政府有任何核能新對策,民眾聽到的也是官僚體系數十年如一日的保證,馬英九的領導力完全看不到。試想,日本福島周邊人口稀少,尚且要撤離20公里,擁有3座核電廠及超過600萬人口的大台北,難道不需要未雨綢繆嗎?
國光石化決策轉彎,是「將需要的產業蓋在不適合的地方」。奢侈稅立法是因房地產炒作失控,泡沫即將破滅,踏上20年前日本覆轍,此時出手合乎「居住正義」。兩項決策馬英九都做對了,他終於開始領導。但還有更多事等待他領導。選民是投票給馬英九,不是給他任命的人,所有領導及決策缺失,選民也要他概括承受。這是退居第二線的馬英九必須認清的。
馬英九最近兩度親訪彰化,聽取反國光石化團體抗議,實地了解當地生態,北返後做成國光石化撤出彰化決策。他又由行政院長陪同,召開記者會,為通過奢侈稅及維護「居住正義」喊話,立院隨即一讀通過奢侈稅。兩項決策都展現了一位總統處身爭議事件的領導力。蹉跎3年後,馬英九終於開始領導了。
馬英九不領導是眾所周知的事。2008年他就任之初,即宣示退居第二線。退居第二線無異隱向幕後,他不必負責也無責任。如此,「不知道」、「會做了解」、「依法行政」等成了最方便口頭襌。杜魯門總統說:「責任到此為止」,馬英九卻讓人感覺「責任不到此處」。
馬政府處理八八風災的荒腔走板,十足呈現「群龍無首」。美牛案密室決策,引起全國反彈後,責任由楊志良扛(另一個余文)。提名大法官是總統極重要職責,馬居然說他看報才知某人是「恐龍大法官」;而不到一年前,他還向白玫瑰運動保證改革「恐龍法官」。
菲律賓將台籍電話詐騙集團遣送中國,馬在總統府接見菲國特使,當面要求對方道歉,對方不道歉,馬竟痛斥對方。
菲國特使事件之嚴重,不只是外交部失職,也是總統失格。為何外交部尚未談好的道歉要求,卻由總統親口要求?為何明知特使不道歉,馬還接見他?而一個連簡單外交會面都失格的總統,如何期待他有能力處理無比複雜詭譎的兩岸事務?
尼克森《真實的戰爭》一書舉出十條外交談判規律,如「經常準備談判,但不做無準備的談判」、「不應含有敵意,但要保持堅定」、「條約應公開簽訂,但私下談判」、「為對方留下保持面子的退路」等,馬政府全違犯了。
艾森豪告訴尼克森:「你應永遠不讓對方知道你將做什麼,但更重要的,你永遠不要讓對方知道你將不做什麼。」這點在兩岸及台美談判上,馬英九也全違犯了。
總統職位是一個放大器,優點與缺點都會被放大,無能及不負責更會無限放大,因為它影響全國禍福至巨。
像核電廠,在日本核災後,與日本同被列入最危險名單的台灣,卻不見馬政府有任何核能新對策,民眾聽到的也是官僚體系數十年如一日的保證,馬英九的領導力完全看不到。試想,日本福島周邊人口稀少,尚且要撤離20公里,擁有3座核電廠及超過600萬人口的大台北,難道不需要未雨綢繆嗎?
國光石化決策轉彎,是「將需要的產業蓋在不適合的地方」。奢侈稅立法是因房地產炒作失控,泡沫即將破滅,踏上20年前日本覆轍,此時出手合乎「居住正義」。兩項決策馬英九都做對了,他終於開始領導。但還有更多事等待他領導。選民是投票給馬英九,不是給他任命的人,所有領導及決策缺失,選民也要他概括承受。這是退居第二線的馬英九必須認清的。
馬英九總算做了對的決策
2011/4/9
*最近國光石化案及奢侈稅案,馬英九都親上火線,不但遠赴彰化,與反國光團體面對面,而且針對奢侈稅召開記者會,宣示該案必須通過決心。兩次親上火線,雖然在彰化遭到辱駡,在立院也有雜音,但畢竟「與時俱進」的決策做出來了。不從選舉操作面看(即使這才是重點),光從決策面看,這是兩個成功的案例。
*國光石化案,就開發層面而言,是能增加數萬就業機會,對整個石化產業鏈也有整合助益。但開發問題終究須與環保議題及國家永續發展(國土規劃是其一)合併考量。彰化大城鄉民雖有九成以上要蓋,但核生化建設不只影響一鄉一縣,它巳成為當代最可怕的「無形殺手」,設計或選址錯誤,不但「損人利己」,還有可能通通是輸家,一旦出事,公司因鉅額賠債而破產,國家連帶受害,土地與國民生命(不分加害者及受害者)也同遭浩刼。因此,每一個利害相關者都有權利對國\光石化發言。過去政府開發案的「不透明」決策,完全不適用於核生化建設。
*十九世紀世界的主要威脅為物質匱乏,解決之道是經濟發展(或開發)優先,以改善貧窮、飢餓、擁擠等需要。但廿世紀中期以來,物質匱乏普遍改善,對自然(人類生活環境)的破壞成為首要威脅,增加就業或GTP 己不再是開發的合理藉口,當面臨環保或國家永續發展問題時,優先順序就必須調整。李鴻源向馬英九進言國光石化是「將需要的產業蓋在不適合的地方」,確屬智慧之言。馬英九一改過去推拖習慣,兩度赴彰化並做成不在彰化蓋決定,同樣值得肯定。
*國光石化案的決策改變,引起藍綠政治人物攻防。綠認為馬是選舉操作,藍認為國民黨是在收拾綠營爛灘子。這些議論全部沒錯。馬英九不是為選票,不會火速決策。綠營不是為選票,也不會由執政時的全力推動,變在野後的誓死反對。但關鍵在於,對的政策不要怕改變,「與時俱進」是進步政策的特質。六年前國光案與核能政策都是對的,但一連串問題出現後,尤其六輕後遺症及日本這次核災後,許多人的想法己經改變。像過去曾經說過「若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核能是一個選項」的李遠哲,最近接受訪問,也表示「我們的觀念可能要調整,就像日本要是知道九級地震要來,可能核電廠就不會蓋了」。
*人類是能透過試誤改進的物種。除了國光案,馬英九的奢侈稅決策也顧及大多數國民的「居住正義」,不再只從就業機會增減著眼。開發不是一切,資產泡沫也不是投資良方。過度的泡沫化終必像當年的日本一樣,隨著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跟著拖垮,形成「失落的廿年」。日本的悲慘殷鑒不遠,台灣切莫重蹈覆轍。
*最近國光石化案及奢侈稅案,馬英九都親上火線,不但遠赴彰化,與反國光團體面對面,而且針對奢侈稅召開記者會,宣示該案必須通過決心。兩次親上火線,雖然在彰化遭到辱駡,在立院也有雜音,但畢竟「與時俱進」的決策做出來了。不從選舉操作面看(即使這才是重點),光從決策面看,這是兩個成功的案例。
*國光石化案,就開發層面而言,是能增加數萬就業機會,對整個石化產業鏈也有整合助益。但開發問題終究須與環保議題及國家永續發展(國土規劃是其一)合併考量。彰化大城鄉民雖有九成以上要蓋,但核生化建設不只影響一鄉一縣,它巳成為當代最可怕的「無形殺手」,設計或選址錯誤,不但「損人利己」,還有可能通通是輸家,一旦出事,公司因鉅額賠債而破產,國家連帶受害,土地與國民生命(不分加害者及受害者)也同遭浩刼。因此,每一個利害相關者都有權利對國\光石化發言。過去政府開發案的「不透明」決策,完全不適用於核生化建設。
*十九世紀世界的主要威脅為物質匱乏,解決之道是經濟發展(或開發)優先,以改善貧窮、飢餓、擁擠等需要。但廿世紀中期以來,物質匱乏普遍改善,對自然(人類生活環境)的破壞成為首要威脅,增加就業或GTP 己不再是開發的合理藉口,當面臨環保或國家永續發展問題時,優先順序就必須調整。李鴻源向馬英九進言國光石化是「將需要的產業蓋在不適合的地方」,確屬智慧之言。馬英九一改過去推拖習慣,兩度赴彰化並做成不在彰化蓋決定,同樣值得肯定。
*國光石化案的決策改變,引起藍綠政治人物攻防。綠認為馬是選舉操作,藍認為國民黨是在收拾綠營爛灘子。這些議論全部沒錯。馬英九不是為選票,不會火速決策。綠營不是為選票,也不會由執政時的全力推動,變在野後的誓死反對。但關鍵在於,對的政策不要怕改變,「與時俱進」是進步政策的特質。六年前國光案與核能政策都是對的,但一連串問題出現後,尤其六輕後遺症及日本這次核災後,許多人的想法己經改變。像過去曾經說過「若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核能是一個選項」的李遠哲,最近接受訪問,也表示「我們的觀念可能要調整,就像日本要是知道九級地震要來,可能核電廠就不會蓋了」。
*人類是能透過試誤改進的物種。除了國光案,馬英九的奢侈稅決策也顧及大多數國民的「居住正義」,不再只從就業機會增減著眼。開發不是一切,資產泡沫也不是投資良方。過度的泡沫化終必像當年的日本一樣,隨著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跟著拖垮,形成「失落的廿年」。日本的悲慘殷鑒不遠,台灣切莫重蹈覆轍。
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
聽聽許信良怎麼說
2011年 04月04日
呂秀蓮退場,許信良進場,民進黨總統初選仍是兩雄(蘇蔡)相爭,一人陪榜之局。但許信良的陪榜較之呂秀蓮有看頭多了。不只是他的「大膽西進」有先見之明,而且他是黨內絕少具政治全局眼光的人。民進黨及不分藍綠選民都該聽聽他說些什麼。
許信良風光已過,兩次錯誤選擇(一次是與彭明敏「硬拼」,一次是退黨與阿扁競爭)讓他永遠與總統一職失之交臂。對於一個終身夢想大位的人,這是無比憾事。但許信良除政治多變及孤注一擲兩大弱點外,畢竟在人品上樸實正派,有美麗島世代最難得的優點,與辯護律師世代的工於計算、搶奪而較少理想,不可同日而語。最重要的,許信良的「大膽西進」論蒙冤近20年,被黨內扣上背叛帽子,如今理論已成事實,他的遠見經得起時間考驗,民進黨人都欠他一個公道。
許信良也知道這次參選「時不我與」,因此「有話要講」是他進場主要目的。他開宗明義指出,他要逼蘇蔡正視民進黨面臨的兩岸困境,也就是「要當總統的人,兩岸論述(即當選後政策)不能含糊其辭」。他質問民進黨一再重申要「從世界走向中國」,但如何走才是重點,如果「從世界走向中國」無法盡如人意,難道就不要「從中國走向世界」嗎?這二者真的不能互補共存、分頭並進嗎?
蘇蔡之避重就輕或含糊其辭,因為民進黨的台灣定位不夠明朗,也因為基本教義派要他們穿「國王的新衣」。
許信良提出一勞永逸解決辦法,即「一中屋頂,各自獨立」:台灣該做的不是搞台獨,而是維持獨立現狀,這現狀就是中華民國台灣。至於「一中屋頂」,全世界都共認「只有一個中國」,也共同期待台灣維持現狀,那何不直接把世界對台灣的立場拿來做兩岸共識?這比統獨各方爭論不休,理不出台灣定位而舉步維艱,好太多、也簡單多了。
用世界的立場來定位台灣,做為兩岸共識。這是一個創新的想法,也符合全球化時代雙贏原則。如果兩岸都能接受這種構想,擱置爭議且勿橫生枝節,所謂的兩岸困境(尤其是民進黨的)就有可能迎刃而解,進入長期穩定狀態。
許信良的兩岸共識主張確實值得一聽。至於他繼「大膽西進」之後,又推出「大膽開放」,鑒於中國仍是極權體制,不是真正的自由經濟及市場經濟,台灣仍宜步步為營開放,「大膽開放」言之過早。畢竟國家與人民安全重於一切,要錢不要命及要核子不要孩子是不足為訓的。
呂秀蓮退場,許信良進場,民進黨總統初選仍是兩雄(蘇蔡)相爭,一人陪榜之局。但許信良的陪榜較之呂秀蓮有看頭多了。不只是他的「大膽西進」有先見之明,而且他是黨內絕少具政治全局眼光的人。民進黨及不分藍綠選民都該聽聽他說些什麼。
許信良風光已過,兩次錯誤選擇(一次是與彭明敏「硬拼」,一次是退黨與阿扁競爭)讓他永遠與總統一職失之交臂。對於一個終身夢想大位的人,這是無比憾事。但許信良除政治多變及孤注一擲兩大弱點外,畢竟在人品上樸實正派,有美麗島世代最難得的優點,與辯護律師世代的工於計算、搶奪而較少理想,不可同日而語。最重要的,許信良的「大膽西進」論蒙冤近20年,被黨內扣上背叛帽子,如今理論已成事實,他的遠見經得起時間考驗,民進黨人都欠他一個公道。
許信良也知道這次參選「時不我與」,因此「有話要講」是他進場主要目的。他開宗明義指出,他要逼蘇蔡正視民進黨面臨的兩岸困境,也就是「要當總統的人,兩岸論述(即當選後政策)不能含糊其辭」。他質問民進黨一再重申要「從世界走向中國」,但如何走才是重點,如果「從世界走向中國」無法盡如人意,難道就不要「從中國走向世界」嗎?這二者真的不能互補共存、分頭並進嗎?
蘇蔡之避重就輕或含糊其辭,因為民進黨的台灣定位不夠明朗,也因為基本教義派要他們穿「國王的新衣」。
許信良提出一勞永逸解決辦法,即「一中屋頂,各自獨立」:台灣該做的不是搞台獨,而是維持獨立現狀,這現狀就是中華民國台灣。至於「一中屋頂」,全世界都共認「只有一個中國」,也共同期待台灣維持現狀,那何不直接把世界對台灣的立場拿來做兩岸共識?這比統獨各方爭論不休,理不出台灣定位而舉步維艱,好太多、也簡單多了。
用世界的立場來定位台灣,做為兩岸共識。這是一個創新的想法,也符合全球化時代雙贏原則。如果兩岸都能接受這種構想,擱置爭議且勿橫生枝節,所謂的兩岸困境(尤其是民進黨的)就有可能迎刃而解,進入長期穩定狀態。
許信良的兩岸共識主張確實值得一聽。至於他繼「大膽西進」之後,又推出「大膽開放」,鑒於中國仍是極權體制,不是真正的自由經濟及市場經濟,台灣仍宜步步為營開放,「大膽開放」言之過早。畢竟國家與人民安全重於一切,要錢不要命及要核子不要孩子是不足為訓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