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安全是核四問題關鍵.
2013/03/30
核四爭議繼停建一方攻勢凌厲後,續建一方力道也逐漸釋出,如約見反核四地方指標首長、放話停建將損害台美關係、某立委爆料台電「收買」富邦、揚言停建將造成電價上漲及經濟成長下降,等等,幾乎王牌盡出,軟硬兼施。
問題是,這些訴諸社會或個人利弊得失,試圖「曉以利害」的做法,看似針對人性,其實都沒有觸及要害。核四關鍵要害在「安全」,而不是擁核或反核的「價值」選擇,不是堅決反核或穩健減核的「快慢」差異,也不是電價及經濟數字的「價格」問題。安全無法確保,再多「曉以利害」都沒用,反核四公民運動的壯大說明了民心的焦慮不安;反之,安全如果確保,一切都將迎刄而解,反核四公民運動也將翕然而止。
核四停建為什麼聲音越來越大,支持停建的民意越來越高?日本福島核災固然是誘因,但對安全的焦慮不安才是背後真正推手。沒有比出於人性恐懼更能產生巨大力量了。近代政治學兩大鼻祖霍布斯及馬基維利都訴諸「安全」,前者認為對自然狀態的恐懼催生了國家(以保護大家安全),後者認為人類對失去安全的恐懼有利於君王控制人民、軍隊。洛克則以焦慮取代恐懼,認為焦慮是社會行動背後動力。
反核四公民運動亦是如此。如果核四資訊足夠透明,台電足夠讓民眾放心,政府的續建決議又建立在可靠安全(包括核四工程及周邊環境)上,民眾是不會那麼恐懼焦慮的,反核四運動是不會興起的。換言之,反核四運動與原本的反核運動基本上是兩回事,很多反核四者並不反核一、核二,至少是穩健減核派。
低估民眾對安全的顧慮,造成停建民意的暴升。美國開國<聯邦黨人文集>論消弭黨爭時說:「沒有一個人被允許審理自己的案件,因為他的利益肯定會使他的判斷發生偏差。同理,人的團體不宜同時既做法官又做當事人。」不幸,政府及台電即是在核四續建案扮演球員兼裁判的角色,這加重了民眾的不信不安。而且未來如果不是由真正有國際公信力的專家及團體來檢測核四,這種不信不安恐怕亦難挽回,紛爭將永無止境。「公平」停止紛爭的方法剩下了公投一途。
公投之能公平停止紛爭,因為它符合<聯邦黨人文集>所提醫治黨爭的辦法,也就是「共和」。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大家採民主方式決定,公投是最佳辦法。馬英九在這裡頭腦特別清楚,他說「若不用公投,問題會永遠僵持下去。」公投絕不是走進民進黨人單方擅長的遊戲(陷阱),它是民主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碰觸的面向,既然人民及社會都要長大,公民必須學習成長,用最不具政治性的核四公投教育人民總比用阿扁式防禦性公投好。
同時,對許多人來說,核四關乎身家性命、子孫未來,甚至國家存滅,睡在核四周邊形同抱著核彈睡覺。這種憂慮及恐懼是真實的,是現代風險社會的特色。當黨派或團體的個別智慧已經無法說服或取信大多數人時,有比公投這個集體智慧更高的解決辦法嗎?
風險意識有古代與現代之分。十八世紀的約翰生博士說「冒小風險得大機會」,冒險在當時是令人欽羨的行業,<魯濱孫漂流記>鼓舞西方冒險精神數百年。但隨現代工業過度擴展而來的不測風險(科學及法律的風險計算方式已難估算)及災害全球化,卻使人類喪失了冒工業風險的勇氣,安全的顧慮於是高於歷史上任何時期。核四恐懼症會在台灣蔓延也就理所當然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