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01月31日
大陸首善陳光標登台濟貧。只因他「高調行善」,喜愛受濟者感謝及官方表揚,竟然在台灣引發一陣道德聲討潮及恐共炒作潮。前者假仁假義,把儒家陳腐的「為善不欲人知」硬套在陳光標頭上。後者莫名其妙,把陳光標當「萬惡共匪」打,似乎他來台不是濟貧,而是統戰,是替中共收買人心,傷害台灣人尊嚴。陳光標宛如一面鏡子,照出台灣社會醜態。
陳光標的不凡在於他濟貧,他由濟貧中得到快樂,並因受表揚及自我宣揚而激勵(推動)他行善不懈。他說一個人做好事能讓更多人知道,就是鼓勵更多人行善,因此做好事需要傳播:「哪怕幫助別人一百元,我不說出來,真的憋得難過。」不願憋得難過而說出來有錯嗎?「為善必欲人知」有錯嗎?那不過是行善方式的一種選擇而已!
從倫理學看,人的行為分道德和禮節兩方面,「為善」是道德,「不欲人知」是禮節。前者遠高於後者。陳光標一生行善不懈,他的道德已經確定,這是極稀有的美德。至於他愛宣揚,頂多說他不夠內歛含蓄。大家用道德聲討他,全然不合理。如創世基金會創辦人說陳光標若姿勢低一點,民眾更能接受他的善舉。
但受濟者真的有因需要說謝就不接受陳光標的紅包嗎?為什麼不問問受濟者感想?一大堆局外人包括國民黨官方,以「低調」、「地方不該協助高調行善」制止發紅包,但他們自己有更多善行嗎?他們不是「飽漢不知餓漢飢」,眼看窮人挨餓受凍嗎?儒家那套以聖人標準要求人(禮教吃人)的東西早已不適用了,如果適用,台灣也不會滿街鄉愿及假仁假義者,而各地窮人卻越來越多,還要勞動陳光標這位外人登台濟貧。何況,即使是創世基金會這種慈善團體,每年舉辦善事,不也是廣邀媒體大肆宣揚,「為善必欲人知」嗎?
至於綠營政客及名嘴趁機炒作恐共厭共潮,比鄉愿及假仁假義者更等而下之,根本是道德墮落及政治邪惡。如果大陸首善來台就能替中共收買人心,傷害台灣人尊嚴,那台灣人的民主及尊嚴未免太脆弱、太不堪一擊了。這當然不是事實,只是這些自稱愛台者不斷「唱衰台灣」的慣伎。他們像巴夫洛夫的狗,一聽到搖鈴就亂吠。台灣就是被一干假反統或反獨之名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惡鬥的巴夫洛夫狗,搞到民主貶值、人心敗壞的。
台灣窮人需要救濟,需要分配正義,國、民兩黨政府卻拚命給富人減稅,縱容房地產狂飆,助長社會誇富。這種社會不義是革命的前兆,而且如同羅伯斯比說的:「當窮人出現在政治舞台,共和就將胎死腹中,自由肯定被吞沒。」窮人會吞沒民主及共和,漢娜.鄂蘭的《論革命》一書首次揭露了這個可怕真理,以及法國大革命何以失敗。台灣該擔心的絕不是陳光標的高調行善及收買人心,而是越來越多窮人最後一定會在「自由與麵包」之間捨棄自由,追隨麵包。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用國家論述團結國家
2011年 01月24日
國家論述的迫切性在建國百年逐漸浮出檯面。謝長廷的「憲法共識」是國家論述的一種形式。馬英九的友人圈也期許馬提出「為國民開啟視野,凝聚共識,共創未來」的國家論述。二者的主要目的都是團結國家──綠營須從逃避中華民國走向接受中華民國,藍營須從舊中華民國走向新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雙方再以新的共識互相結合。
謝長廷借用羅爾斯《正義論》中的「重疊共識」概念。為什麼共識重疊?羅爾斯認為社會是利益共享又是利益衝突的伙伴關係,各方都想要求更多,以致提出對方無法接受的條件,正義(公正)的做法就是正確分配利益和負擔,分配雖不易完全平等,但各方都需有所讓步也有所包容,「重疊共識」就是各方捨與得的平衡點。例如中華民國與台灣,堅持舊中華民國與台灣共和國都不符實際,也會劇烈衝突,其調和點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大家都是台灣人,國名是中華民國。
然而民進黨不是已有承認中華民國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嗎?馬英九不是滿口「不統不獨不武」嗎?沒錯。問題是,光有口水是沒用的,民進黨說什麼,藍營都認為你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獨,馬英九說什麼,綠營也認為他就是要統。所謂「不誠無物」,當統獨雙方都沒有把對方視為同胞或社會契約論中的伙伴關係時,「重疊共識」永遠建立不起來,團結的中華民國也永遠如空中樓閣。其結果就像林肯說的「分裂的家庭無法久存」。
美法兩個民主革命聖地提供了團結與分裂的寶貴例子。滿口自由、平等、博愛,人人互稱同胞、公民的法蘭西共和國建立後,先是保皇派與雅各賓派對幹,然後雅各賓一再分裂對幹,全國亂成一團,最後靠拿破崙的霧月政變恢復秩序,而且以公民投票一致擁戴,讓他成為終身執政,進而議會提案重建君主政體,把「革命之子」拿破崙變皇帝,共和變帝制。拿破崙說得好,法蘭西人不知如何共和,「革命是為虛榮,自由只是藉口」,所以由他來代行(其實是終結)共和。如果台灣繼續亂、繼續分裂,總有一天也會有某方來終結台灣民主。
美國不一樣。建國後聯邦黨與民主共和黨鬥爭激烈,幸賴華盛頓的公正無私維護了團結。剛愎自用的亞當斯繼任,黨爭惡化成政治迫害。又幸賴傑佛遜當選總統,復歸團結,他說:「各種不同見解不是原則分歧,我們不過是用不同名稱去信仰同一原則的兄弟。我們都是共和黨人,我們都是聯邦黨人。」甚至林肯當選總統後,也費盡心力促成南北團結,聯邦政府一再讓步,祈求國家不要分裂。
國家論述之道無他,團結中華民國,設身處地為不同見解者保留餘地,努力找到「重疊共識」而已。民進黨人必須有這個高度,身為總統的馬英九更須有這個高度。
國家論述的迫切性在建國百年逐漸浮出檯面。謝長廷的「憲法共識」是國家論述的一種形式。馬英九的友人圈也期許馬提出「為國民開啟視野,凝聚共識,共創未來」的國家論述。二者的主要目的都是團結國家──綠營須從逃避中華民國走向接受中華民國,藍營須從舊中華民國走向新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雙方再以新的共識互相結合。
謝長廷借用羅爾斯《正義論》中的「重疊共識」概念。為什麼共識重疊?羅爾斯認為社會是利益共享又是利益衝突的伙伴關係,各方都想要求更多,以致提出對方無法接受的條件,正義(公正)的做法就是正確分配利益和負擔,分配雖不易完全平等,但各方都需有所讓步也有所包容,「重疊共識」就是各方捨與得的平衡點。例如中華民國與台灣,堅持舊中華民國與台灣共和國都不符實際,也會劇烈衝突,其調和點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大家都是台灣人,國名是中華民國。
然而民進黨不是已有承認中華民國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嗎?馬英九不是滿口「不統不獨不武」嗎?沒錯。問題是,光有口水是沒用的,民進黨說什麼,藍營都認為你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獨,馬英九說什麼,綠營也認為他就是要統。所謂「不誠無物」,當統獨雙方都沒有把對方視為同胞或社會契約論中的伙伴關係時,「重疊共識」永遠建立不起來,團結的中華民國也永遠如空中樓閣。其結果就像林肯說的「分裂的家庭無法久存」。
美法兩個民主革命聖地提供了團結與分裂的寶貴例子。滿口自由、平等、博愛,人人互稱同胞、公民的法蘭西共和國建立後,先是保皇派與雅各賓派對幹,然後雅各賓一再分裂對幹,全國亂成一團,最後靠拿破崙的霧月政變恢復秩序,而且以公民投票一致擁戴,讓他成為終身執政,進而議會提案重建君主政體,把「革命之子」拿破崙變皇帝,共和變帝制。拿破崙說得好,法蘭西人不知如何共和,「革命是為虛榮,自由只是藉口」,所以由他來代行(其實是終結)共和。如果台灣繼續亂、繼續分裂,總有一天也會有某方來終結台灣民主。
美國不一樣。建國後聯邦黨與民主共和黨鬥爭激烈,幸賴華盛頓的公正無私維護了團結。剛愎自用的亞當斯繼任,黨爭惡化成政治迫害。又幸賴傑佛遜當選總統,復歸團結,他說:「各種不同見解不是原則分歧,我們不過是用不同名稱去信仰同一原則的兄弟。我們都是共和黨人,我們都是聯邦黨人。」甚至林肯當選總統後,也費盡心力促成南北團結,聯邦政府一再讓步,祈求國家不要分裂。
國家論述之道無他,團結中華民國,設身處地為不同見解者保留餘地,努力找到「重疊共識」而已。民進黨人必須有這個高度,身為總統的馬英九更須有這個高度。
民國百年需要新的國家論述
2011/01/21
最近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被民進黨內外獨派叮得滿頭包。但謝的做法是對的,如果國人連國家或最起碼憲法都沒有共識,那這個國家就將如林肯說的「分裂的房子無法久存」。今年是中華民國一百年,百年在歷史意義上是全新的開始。如果台灣想要「新的開始」,建立一個共同國家論述殆為急務。謝長廷的「憲法共識」即是國家論述的一種新嘗識。藍營也有人開始期待馬英九提出可以「開啓國民視野,凝聚共識,共創國家未來」的國家論述。
國家論述有各種形式,如為國家前途及方向定位,為停止四分五裂而尋求中間值,為飽受驚嚇的國人安神,其中「團結」是第一要素。幾十年來,民主運動陣營對國家的定位,如「民主」、「自由」、「人權」、「解嚴」、「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方向都極正確,有助於扭轉中華民國過時的國家定位,脫缷已不存在的「卅五省、十二院轄巿、兩大特別行政區」包袱。然而一涉及國家前途,統獨之爭立刻無解,再加上政黨輪替後扁政府大打極獨牌,台灣陷入嚴重對立中。
因此,目前急需的,就是統獨和解,超越統獨,而不只是馬英九文字遊戲般的「不統不獨不武」,或什麼「壯大台灣,振興中華」這類統獨兩面光的口號。與其兩面光,不如認真涵括二者,形成謝長廷所說的「重叠共識」,一方面捨異求同,二方面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像「中華民國台灣」已得到絶大多數(幾乎全部)國人認同新的國家論述如果志在統獨和解,超越統獨,同樣可以得到絶大多數國人認同。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在統獨陣營互相質疑對方立場。李登輝任內說了一百多次反台獨,國民黨傳統派就是不相信。阿扁上任提出「四不一沒有」,對國旗宣誓效忠,藍營同樣不相信。等到馬英九上任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綠營對他也不信賴。原因何在?在於馬扁各有統獨立場,根深蒂固,如果光是在口號及文字上作文章,胸襟器識上沒有統獨和解及超越統獨的高度,對方是不會相信的。
國民黨來台已經六十多年了,中華民國百年在台灣的歲月遠多於在大陸的歲月(卅八年),國民黨還不「台灣化」是說不過去的。如果國民黨真心「台灣化」,獨派或民進黨「中華民國化」應該是指日可待。同理,如果獨派及民進黨認真接受「重叠共識」,把中華民國憲法當成雙方共識的基礎,尊敬國旗,藍綠再請社會賢達共同構思可以激勵全體國人的國歌,藍綠統獨和解及超越統獨也將可以期待。
說「分裂的房子無法久存」的林肯,在南北戰爭前努力促成團結,亟盼人民感到「自己做為民主共和國有尊嚴的公民,是與聯邦命運緊緊相連,聯邦的毀滅就是自由的毀滅」。當台灣全體國人都感到中華民國毀滅就是自由的毀滅時,也是我們的國家論述成功時。
最近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被民進黨內外獨派叮得滿頭包。但謝的做法是對的,如果國人連國家或最起碼憲法都沒有共識,那這個國家就將如林肯說的「分裂的房子無法久存」。今年是中華民國一百年,百年在歷史意義上是全新的開始。如果台灣想要「新的開始」,建立一個共同國家論述殆為急務。謝長廷的「憲法共識」即是國家論述的一種新嘗識。藍營也有人開始期待馬英九提出可以「開啓國民視野,凝聚共識,共創國家未來」的國家論述。
國家論述有各種形式,如為國家前途及方向定位,為停止四分五裂而尋求中間值,為飽受驚嚇的國人安神,其中「團結」是第一要素。幾十年來,民主運動陣營對國家的定位,如「民主」、「自由」、「人權」、「解嚴」、「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方向都極正確,有助於扭轉中華民國過時的國家定位,脫缷已不存在的「卅五省、十二院轄巿、兩大特別行政區」包袱。然而一涉及國家前途,統獨之爭立刻無解,再加上政黨輪替後扁政府大打極獨牌,台灣陷入嚴重對立中。
因此,目前急需的,就是統獨和解,超越統獨,而不只是馬英九文字遊戲般的「不統不獨不武」,或什麼「壯大台灣,振興中華」這類統獨兩面光的口號。與其兩面光,不如認真涵括二者,形成謝長廷所說的「重叠共識」,一方面捨異求同,二方面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像「中華民國台灣」已得到絶大多數(幾乎全部)國人認同新的國家論述如果志在統獨和解,超越統獨,同樣可以得到絶大多數國人認同。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在統獨陣營互相質疑對方立場。李登輝任內說了一百多次反台獨,國民黨傳統派就是不相信。阿扁上任提出「四不一沒有」,對國旗宣誓效忠,藍營同樣不相信。等到馬英九上任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綠營對他也不信賴。原因何在?在於馬扁各有統獨立場,根深蒂固,如果光是在口號及文字上作文章,胸襟器識上沒有統獨和解及超越統獨的高度,對方是不會相信的。
國民黨來台已經六十多年了,中華民國百年在台灣的歲月遠多於在大陸的歲月(卅八年),國民黨還不「台灣化」是說不過去的。如果國民黨真心「台灣化」,獨派或民進黨「中華民國化」應該是指日可待。同理,如果獨派及民進黨認真接受「重叠共識」,把中華民國憲法當成雙方共識的基礎,尊敬國旗,藍綠再請社會賢達共同構思可以激勵全體國人的國歌,藍綠統獨和解及超越統獨也將可以期待。
說「分裂的房子無法久存」的林肯,在南北戰爭前努力促成團結,亟盼人民感到「自己做為民主共和國有尊嚴的公民,是與聯邦命運緊緊相連,聯邦的毀滅就是自由的毀滅」。當台灣全體國人都感到中華民國毀滅就是自由的毀滅時,也是我們的國家論述成功時。
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
逃避中華民國
2011年 01月15日
*在民進黨的兩岸論述上,國家最難定位。因為一九九一年黨綱修正案加入「建立台灣共和國」字樣。雖然八年後《台灣前途決議文》首次承認中華民國,並將台獨公投改為變更現狀才要公投。但台獨問題已成民進黨揮之不去的困擾,蔡英文擬訂「十年政綱」時如此,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時也如此。逃避中華民國是民進黨人普遍的現象。
*民進黨既已承認中華民國,為何要逃避中華民國?因為承認中華民國是替陳水扁選總統的新中間路線解套。阿扁當選總統後,宣布「四不一沒有」,就職時更有模有樣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憲法》」。但一旦謝長廷跟著提「《憲法》一中」及「一國兩市」,民進黨馬上翻臉不認人,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幾年後,陳水扁走向極獨,民進黨人不只不承認《憲法》一中,連中華民國存在的合法性都質疑了。
*這次謝長廷投石問路再提兩岸「《憲法》各表」、國內「《憲法》共識」,遭到由極獨到新潮流系的反對,卻少有人替他緩頰,顯示民進黨還走不出阿扁時代極獨陰影。極獨大老指摘,民進黨推動制憲多年,現在謝竟回頭談背道而馳東西。
新潮流系中常委表示,反對一中是民進黨退無可退的底線,謝的主張打破了該一底線。幾個極獨團體更恐嚇謝長廷,指出全世界《憲法》沒有像中華民國一樣缺乏國家領土定義,歷史與地理主權充滿矛盾。而中共陳雲林則警告,未來若兩岸「九二共識」沒了,一切可能都要重新考慮。
*由於《憲法》內容有矛盾,不適於現況及時代需求,獨派便不承認這部《憲法》。然而正是因為民進黨反對「一中各表」謝才以「《憲法》各表」代之。《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沒有《憲法》即沒有中華民國,亦沒有《憲法》所規定的「民主」政體。台灣解嚴、恢復國會及總統民選,依據的正是《憲法》本文及增修條文。獨派有沒有想過,沒有《憲法》,國家會是什麼情況?統獨各派若都不承認《憲法》,台灣會亂到什麼程度?靠《憲法》立國的中華民國又何以存身?
*《憲法》不適可以修改,但任何國家不能沒有《憲法》,否認《憲法》即等於否認國家,進而否認國家的主權獨立,這是會招來外患的。尤其當中共已經默認「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涵義,台灣朝野政治人物又何必再去挑剔中華民國的《憲法》一中呢?畢竟此中非彼中,中華民國的「中」本來就是逃避不了的,你要說「一中各表」、「一中兩國」都行,反正民進黨反對一中不能包括中華民國的中。
*為了反對「中」字而反對「《憲法》各表」,其實就是在逃避中華民國。民進黨如果連中華民國的中字都避諱,連承認中華民國也是中國都不敢,那別說「十年政綱」,恐怕連正常的兩岸論述都寫不出來。而逃避中華民國,無異逃避國家身分,逃避主權獨立,甚至是佛洛姆說的「逃避自由」!
*在民進黨的兩岸論述上,國家最難定位。因為一九九一年黨綱修正案加入「建立台灣共和國」字樣。雖然八年後《台灣前途決議文》首次承認中華民國,並將台獨公投改為變更現狀才要公投。但台獨問題已成民進黨揮之不去的困擾,蔡英文擬訂「十年政綱」時如此,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時也如此。逃避中華民國是民進黨人普遍的現象。
*民進黨既已承認中華民國,為何要逃避中華民國?因為承認中華民國是替陳水扁選總統的新中間路線解套。阿扁當選總統後,宣布「四不一沒有」,就職時更有模有樣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憲法》」。但一旦謝長廷跟著提「《憲法》一中」及「一國兩市」,民進黨馬上翻臉不認人,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幾年後,陳水扁走向極獨,民進黨人不只不承認《憲法》一中,連中華民國存在的合法性都質疑了。
*這次謝長廷投石問路再提兩岸「《憲法》各表」、國內「《憲法》共識」,遭到由極獨到新潮流系的反對,卻少有人替他緩頰,顯示民進黨還走不出阿扁時代極獨陰影。極獨大老指摘,民進黨推動制憲多年,現在謝竟回頭談背道而馳東西。
新潮流系中常委表示,反對一中是民進黨退無可退的底線,謝的主張打破了該一底線。幾個極獨團體更恐嚇謝長廷,指出全世界《憲法》沒有像中華民國一樣缺乏國家領土定義,歷史與地理主權充滿矛盾。而中共陳雲林則警告,未來若兩岸「九二共識」沒了,一切可能都要重新考慮。
*由於《憲法》內容有矛盾,不適於現況及時代需求,獨派便不承認這部《憲法》。然而正是因為民進黨反對「一中各表」謝才以「《憲法》各表」代之。《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沒有《憲法》即沒有中華民國,亦沒有《憲法》所規定的「民主」政體。台灣解嚴、恢復國會及總統民選,依據的正是《憲法》本文及增修條文。獨派有沒有想過,沒有《憲法》,國家會是什麼情況?統獨各派若都不承認《憲法》,台灣會亂到什麼程度?靠《憲法》立國的中華民國又何以存身?
*《憲法》不適可以修改,但任何國家不能沒有《憲法》,否認《憲法》即等於否認國家,進而否認國家的主權獨立,這是會招來外患的。尤其當中共已經默認「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涵義,台灣朝野政治人物又何必再去挑剔中華民國的《憲法》一中呢?畢竟此中非彼中,中華民國的「中」本來就是逃避不了的,你要說「一中各表」、「一中兩國」都行,反正民進黨反對一中不能包括中華民國的中。
*為了反對「中」字而反對「《憲法》各表」,其實就是在逃避中華民國。民進黨如果連中華民國的中字都避諱,連承認中華民國也是中國都不敢,那別說「十年政綱」,恐怕連正常的兩岸論述都寫不出來。而逃避中華民國,無異逃避國家身分,逃避主權獨立,甚至是佛洛姆說的「逃避自由」!
藍綠對抗「傷人終必自傷」
公2011/01/14
*公務員月領十八趴優惠利息,這是制度問題。制度問題就要從制度面下手,若屬於行政命令,改變行政命令即可,若涉及立法,則需修法改革。可是,習於藍綠對抗的民進黨不此之圖,把制度問題簡化為馬政府問題,連帶波及受惠的公務員,許多公務員因此被妖魔化,甚至指稱是馬政府的政策買票。結果答案揭曉,綠營一批前高官,包括蔡英文、姚嘉文、游錫堃等都領十八趴,蔡英文每月還高達六萬多元。綠營傷人終必自傷,這是藍綠對抗必然的下場。
*十八趴問題其實是藍綠「共業」,扁政府時代也不敢改,只在降低優惠存款方面略有更動。而眾所皆知,台灣銀行一般定存利率低到一趴,正發生於扁政府時代。當時民進黨如果不能忍受這種「十八趴VS一趴」的不公不義,要求扁政府改就好了。但民進黨不敢要求,扁政府也不敢真改,怕軍公教票源流失(儘管民進黨的軍公教票相對較少)。如今只因馬政府一紙回存公文,增加公務員優惠存款,民進黨馬上吵翻天,視為罪大惡極,忘了回存事小,金額有限,十八趴才是事大,政府每年拿全民納稅錢補貼,已高達七、八百億元。
*民進黨「抓小放大」,最後圖窮必現,原來自己人也領十八趴。如果一開始,民進黨的目標不是優惠存款金額,而是十八趴,要求制度改革,而不是攻擊馬政府及公務員(當然關中亂講話的確害慘了公務員),甚至更有過之,訴諸仇恨言論,今天蔡英文等人也不必如此受窘,遭到民進黨「把話說滿」的池魚之殃。
*自己不能做、不敢做的,却要求別人做,這是「對抗型兩黨政治」的最大缺陷。其結果傷人終必自傷,本身的公信力還跟著削弱。其實馬英九承認十八趴有違公平,應該修法,且已隨後採取行動,但馬政府還是不敢以行政命令將十八趴降為九趴,甚至未訂排富條款。馬政府的弱奌極清楚,民進黨可攻之處不少,獨獨藍綠「共業」方面,民進黨若要碰,就要一視同仁,不可避重就輕,也不可只歸咎國民黨一方。
*十八趴問題如此,兩岸政策及其論述方面也如此。謝長廷提出「憲法各表」,馬上被黨內大駡,說什麼民進黨推動制憲多年,現在豈可走「憲法共識」回頭路,又說謝打破了民進黨長久以來反對「一中」的底線。民進黨大概忘了,《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承認中華民國的,這就是「中華民國一中」,此「中」非彼「中」。至於制憲問題,阿扁已說過了「辦不到就是辦不到」,獨派莫非沒有聽到?
*民進黨反「憲法各表」,反「一中」,同樣是逃避藍綠「共業」。明明自己住在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執政黨及在野黨,却不承認自己的「共業」,並攻擊國民黨「傾中賣台」。這種「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無知,終究還會重蹈傷人自傷覆轍。
*公務員月領十八趴優惠利息,這是制度問題。制度問題就要從制度面下手,若屬於行政命令,改變行政命令即可,若涉及立法,則需修法改革。可是,習於藍綠對抗的民進黨不此之圖,把制度問題簡化為馬政府問題,連帶波及受惠的公務員,許多公務員因此被妖魔化,甚至指稱是馬政府的政策買票。結果答案揭曉,綠營一批前高官,包括蔡英文、姚嘉文、游錫堃等都領十八趴,蔡英文每月還高達六萬多元。綠營傷人終必自傷,這是藍綠對抗必然的下場。
*十八趴問題其實是藍綠「共業」,扁政府時代也不敢改,只在降低優惠存款方面略有更動。而眾所皆知,台灣銀行一般定存利率低到一趴,正發生於扁政府時代。當時民進黨如果不能忍受這種「十八趴VS一趴」的不公不義,要求扁政府改就好了。但民進黨不敢要求,扁政府也不敢真改,怕軍公教票源流失(儘管民進黨的軍公教票相對較少)。如今只因馬政府一紙回存公文,增加公務員優惠存款,民進黨馬上吵翻天,視為罪大惡極,忘了回存事小,金額有限,十八趴才是事大,政府每年拿全民納稅錢補貼,已高達七、八百億元。
*民進黨「抓小放大」,最後圖窮必現,原來自己人也領十八趴。如果一開始,民進黨的目標不是優惠存款金額,而是十八趴,要求制度改革,而不是攻擊馬政府及公務員(當然關中亂講話的確害慘了公務員),甚至更有過之,訴諸仇恨言論,今天蔡英文等人也不必如此受窘,遭到民進黨「把話說滿」的池魚之殃。
*自己不能做、不敢做的,却要求別人做,這是「對抗型兩黨政治」的最大缺陷。其結果傷人終必自傷,本身的公信力還跟著削弱。其實馬英九承認十八趴有違公平,應該修法,且已隨後採取行動,但馬政府還是不敢以行政命令將十八趴降為九趴,甚至未訂排富條款。馬政府的弱奌極清楚,民進黨可攻之處不少,獨獨藍綠「共業」方面,民進黨若要碰,就要一視同仁,不可避重就輕,也不可只歸咎國民黨一方。
*十八趴問題如此,兩岸政策及其論述方面也如此。謝長廷提出「憲法各表」,馬上被黨內大駡,說什麼民進黨推動制憲多年,現在豈可走「憲法共識」回頭路,又說謝打破了民進黨長久以來反對「一中」的底線。民進黨大概忘了,《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承認中華民國的,這就是「中華民國一中」,此「中」非彼「中」。至於制憲問題,阿扁已說過了「辦不到就是辦不到」,獨派莫非沒有聽到?
*民進黨反「憲法各表」,反「一中」,同樣是逃避藍綠「共業」。明明自己住在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執政黨及在野黨,却不承認自己的「共業」,並攻擊國民黨「傾中賣台」。這種「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無知,終究還會重蹈傷人自傷覆轍。
不必誤讀李登輝壽宴訊息
2011/01/07
*日前李登輝舉行九十壽宴。這是一場喜事。雖然「人生七十古來稀」諺語早已過時,台灣人平均壽命已超過七十五。但能活到九十高壽,畢竟是少數。能經歷多次政治黑暗及宦海風暴而仍既壽且康,尤其罕見。這非有極深的內在修為及從容不可。因此,對一個九十老人,外界除了祝福以外,實不宜有過多聯想,更不該過分苛求,如某些媒體對這場壽宴的大作文章及對李宋等人的諷刺、嘲弄。
*李登輝壽宴由王金平、許水德兩位舊屬具邀,黃昆輝主辦,名義是李與舊屬聯誼,其實不少民間老友與會,不限於舊屬,有些甚至不是以上二者,只是對台灣民主有貢獻的社會賢達。大家齊聚一堂,絕對不是如某些媒體所說的「在野陣營大集合,各個政治要角暗中較勁」,成了「競技場」。而勿寧說是一場「敘舊會」,李登輝把他同時代人物,包括見過及未見過,仰慕及緣慳一面的,儘量邀請。至於某些可能造成氣氛尷尬或「相見不如不見」的,儘量不邀。因為這是壽宴,需要以氣氛和諧為主。
*壽宴不邀馬、蕭,當然因他們貴為正副總統,不便驚動。不邀連戰,因為連力主開除李登輝黨籍,完全不念舊恩,而且李為連賣命輔選,得罪了宋楚瑜,連竟堅稱李是為阿扁輔選。不邀蘇志誠,因為蘇在李最後兩年任期,已是連戰人馬。讓宋楚瑜痛失總統寶座的興票案,就是蘇志誠傑作,目的是為連輔選。外界大多把興票案算到李登輝帳上,這是不了解蘇志誠早已「投奔」連戰所致。蘇從一九九六年以來就經常為連出力。
*媒體主要指摘,是李遍邀綠營而未邀馬、蕭、連。但李已被開除國民黨籍,邀綠無可厚非。其次是媒體大作民進黨蔡、蘇、謝文章,把三人的互動寫得非常「冰冷」。但國民黨內的互動不是也如此嗎?虛情假意和相敬如「冰」又有多大差別?李登輝真正有虧欠的倒是宋楚瑜。他為「揚連」而刻意「抑宋」,這是他的私心。但十年後連已不知去向,只有宋還對他恭敬如昔,包括九十壽宴都親來致賀。宋的練達及人情味由此可見。當年李若是栽培宋而非連,今天李的境況恐怕不會如此。李必可安做淺藍淺綠台灣人共主,而不必和阿扁去爭深綠極獨教父。李宋各自領導的台聯及親民黨,在藍綠堅壁清野下,全部被邊緣化。李登輝九十壽宴的「李宋和」如果有什麼啓示,就是李宋為何不能再合作,走超越藍綠的第三條路?這條路現看似難走,但中間選民已成氣候,只要李宋真心為台灣,一定能為第三條路打開一片天空。畢竟中間選民看膩了藍綠對立的僵化及無解,心中都渴望找出一個類似均勢外交的緩衝點來。如果李登輝九十壽宴能催生第三條路,那才是他對台灣民主的最後貢獻。
*日前李登輝舉行九十壽宴。這是一場喜事。雖然「人生七十古來稀」諺語早已過時,台灣人平均壽命已超過七十五。但能活到九十高壽,畢竟是少數。能經歷多次政治黑暗及宦海風暴而仍既壽且康,尤其罕見。這非有極深的內在修為及從容不可。因此,對一個九十老人,外界除了祝福以外,實不宜有過多聯想,更不該過分苛求,如某些媒體對這場壽宴的大作文章及對李宋等人的諷刺、嘲弄。
*李登輝壽宴由王金平、許水德兩位舊屬具邀,黃昆輝主辦,名義是李與舊屬聯誼,其實不少民間老友與會,不限於舊屬,有些甚至不是以上二者,只是對台灣民主有貢獻的社會賢達。大家齊聚一堂,絕對不是如某些媒體所說的「在野陣營大集合,各個政治要角暗中較勁」,成了「競技場」。而勿寧說是一場「敘舊會」,李登輝把他同時代人物,包括見過及未見過,仰慕及緣慳一面的,儘量邀請。至於某些可能造成氣氛尷尬或「相見不如不見」的,儘量不邀。因為這是壽宴,需要以氣氛和諧為主。
*壽宴不邀馬、蕭,當然因他們貴為正副總統,不便驚動。不邀連戰,因為連力主開除李登輝黨籍,完全不念舊恩,而且李為連賣命輔選,得罪了宋楚瑜,連竟堅稱李是為阿扁輔選。不邀蘇志誠,因為蘇在李最後兩年任期,已是連戰人馬。讓宋楚瑜痛失總統寶座的興票案,就是蘇志誠傑作,目的是為連輔選。外界大多把興票案算到李登輝帳上,這是不了解蘇志誠早已「投奔」連戰所致。蘇從一九九六年以來就經常為連出力。
*媒體主要指摘,是李遍邀綠營而未邀馬、蕭、連。但李已被開除國民黨籍,邀綠無可厚非。其次是媒體大作民進黨蔡、蘇、謝文章,把三人的互動寫得非常「冰冷」。但國民黨內的互動不是也如此嗎?虛情假意和相敬如「冰」又有多大差別?李登輝真正有虧欠的倒是宋楚瑜。他為「揚連」而刻意「抑宋」,這是他的私心。但十年後連已不知去向,只有宋還對他恭敬如昔,包括九十壽宴都親來致賀。宋的練達及人情味由此可見。當年李若是栽培宋而非連,今天李的境況恐怕不會如此。李必可安做淺藍淺綠台灣人共主,而不必和阿扁去爭深綠極獨教父。李宋各自領導的台聯及親民黨,在藍綠堅壁清野下,全部被邊緣化。李登輝九十壽宴的「李宋和」如果有什麼啓示,就是李宋為何不能再合作,走超越藍綠的第三條路?這條路現看似難走,但中間選民已成氣候,只要李宋真心為台灣,一定能為第三條路打開一片天空。畢竟中間選民看膩了藍綠對立的僵化及無解,心中都渴望找出一個類似均勢外交的緩衝點來。如果李登輝九十壽宴能催生第三條路,那才是他對台灣民主的最後貢獻。
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李登輝所謂 ( 藍綠合作 )
2011年 01月10日
*李登輝一再否認的「藍綠合作」放話,經過日本雜誌出口轉內銷證實,終於真相大白。原來那個呼籲民進黨跳脫「民民配」的就是他,那個放話傳話人滿天飛的也是他。這完全符合二○○一年以來李登輝行事的莫非定律:會出事的一定會出事。李無論如何否認,最後回力球還是不打自招彈回他身上。
*李的「藍綠合作」或「國、民配」,當然不是指檯面上的國、民兩黨合作,而是指經他認定或指定的雙方搭配,目的是「棄馬保台」。很顯然,他想再做藍綠台灣人的大家長,回到他已錯失的角色(他剛卸任時最適合這個角色,但他卻為與阿扁搶風頭及瓜分極獨江山,把機會錯失了)。不幸他的做法卻重蹈覆轍。
*李登輝認為蔡英文要當總統,時機仍早,難保不會重蹈阿扁覆轍。但蔡英文並不是阿扁,既沒有吳淑珍般的另一半,本身又律己甚嚴,如何會重蹈覆轍?真正重蹈覆轍的是李自己。
二○○○年總統大選前,李也對阿扁說他當總統時機仍早,應再等幾年(讓連戰先做)。阿扁當總統後,遭遇罷免危機,李又向阿扁推薦國民黨人組閣。阿扁對此二事一直耿耿於懷,幾次對我抱怨,並說李是「趁人之危」。李扁心結從此種下。
*也許李是好心或關心,但別人感覺卻是私心。當年阿扁與現在蔡英文都五十歲以上了,為什麼當總統還早?美國甘迺迪、柯林頓、歐巴馬當總統時,才只四十幾歲。李登輝貶抑年輕人的做法,不是日本式的倚老賣老,就是國民黨式的排資論輩。而如果國民黨真的排資論輩,○八年總統候選人也輪不到馬英九了。同時如果不是李硬把宋楚瑜擠掉,以國民黨內部聲望,二○○○年總統候選人也該是宋而非連。
*李登輝介入綠營,指點江山,他的奇想看似遠大,其實天真。國、民兩黨如果能配,他為什麼○四年、○八年不提出?他○四、○八不提出,現在卻提出,不是認定蔡英文「年幼無知」是什麼(二○○○年他對阿扁也有這種誤解,因此既要扁不選又插手扁人事)?而事實上,李如果自己想打破藍綠框架,他也不會總統一卸任,就急著由藍變綠,和阿扁搶當綠營盟主,最後甚至爭當極獨教主了。阿扁會越走越偏,最後推翻「四不一沒有」,甚至玩起「去中國化」,李登輝的競飆台獨是重要的催化劑。
*李登輝要「藍綠合作」,就要超越藍綠及統獨對立,讓政黨政治朝中間路線走。其中最能以身作則的就是李宋合作,再現九○年代二人合作風華,做為藍綠後輩楷模。如果李宋觀念仍然南轅北轍,李口說「藍綠合作」,內容卻是「本土勢力大團結」(獨派大團結)而不是「中間選民大團結」,那他所謂「藍綠合作」,不過是牛頭不對馬嘴或另有圖謀的放話而已。
*李登輝一再否認的「藍綠合作」放話,經過日本雜誌出口轉內銷證實,終於真相大白。原來那個呼籲民進黨跳脫「民民配」的就是他,那個放話傳話人滿天飛的也是他。這完全符合二○○一年以來李登輝行事的莫非定律:會出事的一定會出事。李無論如何否認,最後回力球還是不打自招彈回他身上。
*李的「藍綠合作」或「國、民配」,當然不是指檯面上的國、民兩黨合作,而是指經他認定或指定的雙方搭配,目的是「棄馬保台」。很顯然,他想再做藍綠台灣人的大家長,回到他已錯失的角色(他剛卸任時最適合這個角色,但他卻為與阿扁搶風頭及瓜分極獨江山,把機會錯失了)。不幸他的做法卻重蹈覆轍。
*李登輝認為蔡英文要當總統,時機仍早,難保不會重蹈阿扁覆轍。但蔡英文並不是阿扁,既沒有吳淑珍般的另一半,本身又律己甚嚴,如何會重蹈覆轍?真正重蹈覆轍的是李自己。
二○○○年總統大選前,李也對阿扁說他當總統時機仍早,應再等幾年(讓連戰先做)。阿扁當總統後,遭遇罷免危機,李又向阿扁推薦國民黨人組閣。阿扁對此二事一直耿耿於懷,幾次對我抱怨,並說李是「趁人之危」。李扁心結從此種下。
*也許李是好心或關心,但別人感覺卻是私心。當年阿扁與現在蔡英文都五十歲以上了,為什麼當總統還早?美國甘迺迪、柯林頓、歐巴馬當總統時,才只四十幾歲。李登輝貶抑年輕人的做法,不是日本式的倚老賣老,就是國民黨式的排資論輩。而如果國民黨真的排資論輩,○八年總統候選人也輪不到馬英九了。同時如果不是李硬把宋楚瑜擠掉,以國民黨內部聲望,二○○○年總統候選人也該是宋而非連。
*李登輝介入綠營,指點江山,他的奇想看似遠大,其實天真。國、民兩黨如果能配,他為什麼○四年、○八年不提出?他○四、○八不提出,現在卻提出,不是認定蔡英文「年幼無知」是什麼(二○○○年他對阿扁也有這種誤解,因此既要扁不選又插手扁人事)?而事實上,李如果自己想打破藍綠框架,他也不會總統一卸任,就急著由藍變綠,和阿扁搶當綠營盟主,最後甚至爭當極獨教主了。阿扁會越走越偏,最後推翻「四不一沒有」,甚至玩起「去中國化」,李登輝的競飆台獨是重要的催化劑。
*李登輝要「藍綠合作」,就要超越藍綠及統獨對立,讓政黨政治朝中間路線走。其中最能以身作則的就是李宋合作,再現九○年代二人合作風華,做為藍綠後輩楷模。如果李宋觀念仍然南轅北轍,李口說「藍綠合作」,內容卻是「本土勢力大團結」(獨派大團結)而不是「中間選民大團結」,那他所謂「藍綠合作」,不過是牛頭不對馬嘴或另有圖謀的放話而已。
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百年人物多少滄桑
2011年 01月03日
*在全台璀璨的煙火秀中,中華民國進入第一百年。百年何其漫長,人物及歷史何其滄桑。尤其中華民國歷經大陸及台灣兩個階段,前者三十八年,後者已六十一年,花甲一代尚無大陸記憶,何況青壯少。因此不久前國史館票選《民國百人》,網民將此中與彼中相混,殆極平常。自己沒有正確的民國史觀,以中共為中心的對岸史觀自然乘虛而入。
*什麼是正確史觀?就是不以國或共為中心,而以人民及現代化為中心的史觀。從這個史觀看,國共「黨國」塑造出來的人物,未必那麼偉大。以中華民國開國為例,孫中山被尊為國父,孫蔣「一脈相承」,其他人不是被遺忘,就是輕描淡寫。然而中華民國建國,黃興若不是比孫中山偉大,至少同等偉大,其無私坦蕩不爭的人品,堪為民國楷模。
*孫是理想家兼鼓吹者,黃是革命實踐者。孫黃以興中會、華興會等合組同盟會,黃派人才濟濟,黃最孚重望,但他力薦孫領導同盟會。武昌起義後,同盟會取得革命主導權,同志咸欲推黃組臨時政府,如章太炎倡言「若舉總統,以功則黃興,以才則宋教仁」,但黃卻將一切安排妥當,等孫回國就任大總統。黃對孫的推讓一以貫之。可以說,沒有孫中山,還可以有中華民國,但沒有黃興,一定沒有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父」絕不該聽任蔣介石私心安排,由一人獨享。
*如果說政治偉大難斷,學術及文化偉大則較易判斷。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轉捩點,對人心、思想影響最大者首推胡適,他除了是中外共認的政治自由主義掌旗者外,他的白話文學革命(陳獨秀共同鼓吹)告別了文言文時代,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開啟了中國哲學史學科(馮友蘭深化),他的《紅樓》《水滸》等考證將歷代文人不屑的話本引入學術殿堂(魯迅、俞平伯紹繼),他「拿證據來」的證據主義掀起了疑古狂潮(顧頡剛光大)。其中顧頡剛的成就尤大,一舉推翻儒家三皇五帝的道統及堯舜禹湯的聖王神話,讓五四成長的一代無拘無束拋開舊枷鎖,迎向現代。
*但五四不是憑空而來,由清末入民國,梁啟超及嚴復對現代思潮的譯介已風行全國,啟蒙了從戊戌維新到胡適、魯迅一代。更重要的,沒有蔡元培這位五四推手,就沒有胡適、陳獨秀的文學革命及魯迅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學,是在蔡元培教育總長任上,北京大學力求成為現代化的學術殿堂,是從他長校開始;第一個允許女性入學的教育家,也是他。
所以五四運動起於北京大學,並非偶然。梁漱溟說得好:「若沒有當時的北京大學,就不會有五四運動出現。若非蔡先生長校,亦不可能有當時的北京大學。」
*以上所列政治或學術偉人,不是已被孫蔣毛周鄧掩蓋,就是在兩岸黨國體制下淪為廢人,或經過中共惡意批鬥,面目全非(陳寅恪這位「全中國最博學者」、「教授中的教授」甚至被紅衛兵活活鬥死)。
今天要談民國百年的台灣人物尚非難事,但要談大陸階段那些人物,當真是幾番興廢、多少滄桑了。
*在全台璀璨的煙火秀中,中華民國進入第一百年。百年何其漫長,人物及歷史何其滄桑。尤其中華民國歷經大陸及台灣兩個階段,前者三十八年,後者已六十一年,花甲一代尚無大陸記憶,何況青壯少。因此不久前國史館票選《民國百人》,網民將此中與彼中相混,殆極平常。自己沒有正確的民國史觀,以中共為中心的對岸史觀自然乘虛而入。
*什麼是正確史觀?就是不以國或共為中心,而以人民及現代化為中心的史觀。從這個史觀看,國共「黨國」塑造出來的人物,未必那麼偉大。以中華民國開國為例,孫中山被尊為國父,孫蔣「一脈相承」,其他人不是被遺忘,就是輕描淡寫。然而中華民國建國,黃興若不是比孫中山偉大,至少同等偉大,其無私坦蕩不爭的人品,堪為民國楷模。
*孫是理想家兼鼓吹者,黃是革命實踐者。孫黃以興中會、華興會等合組同盟會,黃派人才濟濟,黃最孚重望,但他力薦孫領導同盟會。武昌起義後,同盟會取得革命主導權,同志咸欲推黃組臨時政府,如章太炎倡言「若舉總統,以功則黃興,以才則宋教仁」,但黃卻將一切安排妥當,等孫回國就任大總統。黃對孫的推讓一以貫之。可以說,沒有孫中山,還可以有中華民國,但沒有黃興,一定沒有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父」絕不該聽任蔣介石私心安排,由一人獨享。
*如果說政治偉大難斷,學術及文化偉大則較易判斷。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轉捩點,對人心、思想影響最大者首推胡適,他除了是中外共認的政治自由主義掌旗者外,他的白話文學革命(陳獨秀共同鼓吹)告別了文言文時代,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開啟了中國哲學史學科(馮友蘭深化),他的《紅樓》《水滸》等考證將歷代文人不屑的話本引入學術殿堂(魯迅、俞平伯紹繼),他「拿證據來」的證據主義掀起了疑古狂潮(顧頡剛光大)。其中顧頡剛的成就尤大,一舉推翻儒家三皇五帝的道統及堯舜禹湯的聖王神話,讓五四成長的一代無拘無束拋開舊枷鎖,迎向現代。
*但五四不是憑空而來,由清末入民國,梁啟超及嚴復對現代思潮的譯介已風行全國,啟蒙了從戊戌維新到胡適、魯迅一代。更重要的,沒有蔡元培這位五四推手,就沒有胡適、陳獨秀的文學革命及魯迅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學,是在蔡元培教育總長任上,北京大學力求成為現代化的學術殿堂,是從他長校開始;第一個允許女性入學的教育家,也是他。
所以五四運動起於北京大學,並非偶然。梁漱溟說得好:「若沒有當時的北京大學,就不會有五四運動出現。若非蔡先生長校,亦不可能有當時的北京大學。」
*以上所列政治或學術偉人,不是已被孫蔣毛周鄧掩蓋,就是在兩岸黨國體制下淪為廢人,或經過中共惡意批鬥,面目全非(陳寅恪這位「全中國最博學者」、「教授中的教授」甚至被紅衛兵活活鬥死)。
今天要談民國百年的台灣人物尚非難事,但要談大陸階段那些人物,當真是幾番興廢、多少滄桑了。
連勝文案須要真相大白
2010/12/31
* 連勝文槍撃案,警檢偵辦了一個多月,迄今毫無進展,甚至一再透過媒體放話,準備接受兇犯(現行犯不能稱為「嫌犯」)馬面「誤撃」的自白。如此處置,不只受害人連勝文一家無法接受,連五都選舉受害者的民進黨也無法對支持者交代,因而提出當選無效之訴。
*連勝文無法接受,因為他到場後,在台下坐了十分鐘,台上曽介紹他。以他的「大名鼎鼎」及經常在電視上露面,幾乎很少人不認識他,守候在旁的馬面自不例外。所以根據連的供述及受訪記錄,馬面不但叫連的名字,還特地對他飈了六字國駡,同時開一槍後,見連未立即倒下,又動作快速跑到連身後,對著後腦勺要再補第二槍,幸好劉振南飛樸上來壓制兇嫌,否則連勝文必死無疑。如此驚心動魄場面,警方竟朝「誤撃」偵辦,到底安的什麼心?背後有什麼難言之隱?
*馬面必欲殺死連勝文殆無疑問。他的動機為何?幕後策劃為何?誰提供他兇槍?子彈比對黃姓死者彈道及連勝文體內彈道如何?這些至今仍如一頭霧水,無法不啓人疑竇,所以社會謠言大行。謠言不是懷疑連勝文,而是懷疑馬面「一干人」的槍撃動機及選擇時間奌:為什麼是連勝文,而不是別人?為什麼非置連於死地不可?為何要選在選舉前夜最敏感、情緖最易發酵時刻?
*民進黨要提當選無效之訴,藍營大駡,說民進黨輸不起,國民黨祕書長金溥聽說民進黨要操弄民粹,會越來越難看,「到最後滿臉豆花的,絶對不會是國民黨」。但這真的是輸不起的問題嗎?還是藉助當選無效之訴,可逼國家介入調查,讓真相大白於世,民進黨對支持者亦有個交代?更何況,法務部己婉言謝絶李昌鈺幫忙,全案偵辦又陷入膠著,民進黨的提訴有其正當性。如果辦案順利,民進黨又何需節外生枝!
*連勝文案不破或破得難看,滿面豆花的絶不是民進黨,而是馬政府。藉提訴逼國家介入調查,更不是操弄民粹,而是求得真相。事實上,十一月廿六日連勝文槍撃案當夜,一家極具公信力的媒體持續作民調,有百分之廿受訪者決定改投國民黨或由不投變投國民黨,而由不投變投綠的只有不及三%.可見一顆子彈影響有多大!那不是幾萬票,而可能是幾十萬到上百萬票。
*連勝文案真相必須大白於世。好歹這對藍對綠及對全國民眾都有交代。如果最後全案還是以「誤擊」偵結,國民黨須有面對民意沸騰的準備。三一九槍擊案使阿扁贏得總統,此後四年民進黨即連選連敗。國民黨要謹防重蹈民進黨覆轍。
* 連勝文槍撃案,警檢偵辦了一個多月,迄今毫無進展,甚至一再透過媒體放話,準備接受兇犯(現行犯不能稱為「嫌犯」)馬面「誤撃」的自白。如此處置,不只受害人連勝文一家無法接受,連五都選舉受害者的民進黨也無法對支持者交代,因而提出當選無效之訴。
*連勝文無法接受,因為他到場後,在台下坐了十分鐘,台上曽介紹他。以他的「大名鼎鼎」及經常在電視上露面,幾乎很少人不認識他,守候在旁的馬面自不例外。所以根據連的供述及受訪記錄,馬面不但叫連的名字,還特地對他飈了六字國駡,同時開一槍後,見連未立即倒下,又動作快速跑到連身後,對著後腦勺要再補第二槍,幸好劉振南飛樸上來壓制兇嫌,否則連勝文必死無疑。如此驚心動魄場面,警方竟朝「誤撃」偵辦,到底安的什麼心?背後有什麼難言之隱?
*馬面必欲殺死連勝文殆無疑問。他的動機為何?幕後策劃為何?誰提供他兇槍?子彈比對黃姓死者彈道及連勝文體內彈道如何?這些至今仍如一頭霧水,無法不啓人疑竇,所以社會謠言大行。謠言不是懷疑連勝文,而是懷疑馬面「一干人」的槍撃動機及選擇時間奌:為什麼是連勝文,而不是別人?為什麼非置連於死地不可?為何要選在選舉前夜最敏感、情緖最易發酵時刻?
*民進黨要提當選無效之訴,藍營大駡,說民進黨輸不起,國民黨祕書長金溥聽說民進黨要操弄民粹,會越來越難看,「到最後滿臉豆花的,絶對不會是國民黨」。但這真的是輸不起的問題嗎?還是藉助當選無效之訴,可逼國家介入調查,讓真相大白於世,民進黨對支持者亦有個交代?更何況,法務部己婉言謝絶李昌鈺幫忙,全案偵辦又陷入膠著,民進黨的提訴有其正當性。如果辦案順利,民進黨又何需節外生枝!
*連勝文案不破或破得難看,滿面豆花的絶不是民進黨,而是馬政府。藉提訴逼國家介入調查,更不是操弄民粹,而是求得真相。事實上,十一月廿六日連勝文槍撃案當夜,一家極具公信力的媒體持續作民調,有百分之廿受訪者決定改投國民黨或由不投變投國民黨,而由不投變投綠的只有不及三%.可見一顆子彈影響有多大!那不是幾萬票,而可能是幾十萬到上百萬票。
*連勝文案真相必須大白於世。好歹這對藍對綠及對全國民眾都有交代。如果最後全案還是以「誤擊」偵結,國民黨須有面對民意沸騰的準備。三一九槍擊案使阿扁贏得總統,此後四年民進黨即連選連敗。國民黨要謹防重蹈民進黨覆轍。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