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庶民政治」決戰「權貴政治 」

2014/01/26 作者:孫慶餘 台灣今年選舉出現「非政黨屬意候選人」民調一路領先的局面,綠營的柯文哲與藍營的連勝文皆是。連的出缐在藍營尙非首例,1998年馬英九也是以黑馬之姿,勢如破竹參選北市長,連當時的總統兼黨主席李登輝都不得不「被動配合」助選。而柯在綠營則屬首例,既顯示選民對兩黨中央不滿(馬政府的低效、失能及腐敗,民進黨難逃監督失職之責),也代表他們對非典型素人(非政客)的喜愛及期待。柯與連二人如果最後脫頴而出對壘,更代表「庶民政治」與「權貴政治」的一場重要決戰,其結果必將影響台灣未來政治走向。 台灣是後進民主國家,必須先解決「政治正義」(先求政治參與的體制公正與機會平等,其方法為民主運動及民主改革),再解決「經濟正義」。而經過廿多年民主實踐,大家已發現,貧富差距、官商勾結及經濟不公日趨嚴重。這已不是單純的民主選舉能解決,還涉及哪種施政方向及哪類人當選,更能彰顯經濟正義。也就是,選民有必要在庶民政治與權貴政治之間進行選擇。特別當民主已進入第二代,「世家政治」逐漸成型,官二代、富二代紛紛擔任公職或投入選舉時,權貴政治及其衍生弊病更值得關注。 七年前,綠黨最早指出「經濟談庶民,政治搞權貴」,抨擊政治世家第二代透過「長輩提攜」,輕鬆進軍政壇,而一般人則無法跨越越來越高的參政門槛。今年,民進黨北市長參選人顧立雄進一步主打「拒絕權貴的庶民政治」,把庶民政治與權貴政治的決戰正式端上枱面。顧的訴求是「唯有透過庶民政治,從使用者的角度,也就是市民的角度來思考公共政策,才能確保公共資源不被單一政黨及少數權貴把持、世襲」。顧的訴求當然也是柯文哲的訴求,因為從馬政府到郝市府,權貴政治暴露出的低效、失能、腐敗,已遠遠超過扁政府時代阿扁一家的特權、貪腐,層出不窮的各種官商勾結,使國家及市府財源動輒損失百億、千億。經濟學分析政治決策過程的所謂「尋租現象」,正在台灣大行其道。 「尋租」意指向政府官員(首長或其經辦部屬)尋求壟斷利益或正常管道得不到的利益。尋租者亦是投資者,其手段可以是「關係」(即「有關係就沒關係」)或賄賂,其結果尋租者及出租者(價差、利差都稱為「租金」)均獲暴利,國家及人民利益受損。一般談「尋租」,主要是企業賄賂。但施政不上軌道的國家,凡能「買」到特權或方便的,都是尋租;其中最大的特權或方便就是買官,包括民選公職。 想一想政治權貴及世家,當他們擔任公職或當選公職時,有多少一般人無法夢想的可用關係及機會管道!當出租者及尋租者都是同一掛人,也就是當權與錢的交易、互換管道無比𣈱通,監督機制又不足時,國家及人民將蒙受多少損失!這也是先進民主國家如美國,選民眼睛雪亮,以致洛克斐勒家族在政治上無法更上層樓,大富翁彭博還得自掏腰包從政的主因。 權貴政治絕不只是住帝寶、喝一瓶20萬洋酒、住紐約川普豪宅、參加花花公子海夫納兔女郎趴而已,權貴政治就是政、法、商、企都有大型艦隊、律師團隊、政商網絡待命,形成密密麻麻、縱橫錯落的互利關係,以人民及國家利益為維繄上述關係的祭品(不要忘了台灣的食安危機亦是政商關係祭品),進行「權」與「銭」的遊戲、交易、交換、交好。近日盛傳連朱有合作贏得政權的「十年計劃」,涵括連、高、郝、吳四大家族,外加更多扈從家族:如果傳說屬實,就是最典型的權貴政治。這種權貴政治一旦實現,類似菲律賓世家大族永遠把持國政的諸多腐敗不公現象就會在台灣複製,其後果不堪設想。 相對之下,顧立雄標榜公共資源不能被單一政黨及少數權貴把持、世襲,柯文哲誓言當選市長後會比酷吏更可怕、對腐敗及官商勾結將嚴格執法,他們指的都是庶民政治。庶民政治較不懂官場禮儀、應對進退,講話不中聽、百無禁忌,但庶民政治恰好能切斷權貴政治綿密經營的食物鏈及尋租關係,讓同一批人長期把持政府利益的局面結束,也就是讓腐敗因子大幅降低。對迫切需要經濟正義的現階段台灣,應是庶民政治更適合選民才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