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柯文哲現象」的省思

2013/12/22 民調聲望居高不下的柯文哲醫師,原本並無參選北市長意願,經過各界不斷鼓勵,逐漸心動。但他面臨幾個問題:以什麼身份參選?無黨籍嗎?那與民進黨的關係是什麼?競爭者還是合作者?如果民進黨堅持他入黨才能合作(已入黨還能算合作嗎?),否則決定推人參選,柯何以自處?不惜兩敗俱傷,參選到底嗎?還是退出,回復「兩黨包辦,生人莫近」模式?還是委曲求全入黨,冒着另一種兩敗俱傷(藍大於綠,他與民進黨俱敗)風險? 以上問題被稱為「柯文哲的兩難」:柯入黨,固然免去與民進黨兵戎相見、兩敗俱傷之局;但柯入黨,也意味他的非黨籍、非典型魅力失色,中間選民可能不投票,再度回到兩黨對抗之局。一場無比珍貴、難得一見的「柯文哲旋風」或「柯文哲現象」,就這樣消失不見了! 其實柯文哲的兩難也同樣是民進黨的兩難,甚至更糟,是民進黨僵化、官僚化的顯現。國民黨在選戰艱困區,都有禮讓黨友或非黨籍參選的記錄,難道過去「招降納叛」戰績輝煌的民進黨,如今竟淪落到要和黨友搶一席自己不敢夢想、也毫無把握的台北市長嗎?過去「在野大聯盟」(包括新中間路線)的概念是民進黨提出的,效果宏大,繼縣市長大勝後,又累積成阿扁上台執政。如今柯文哲重提「在野大聯盟」,民進黨居然一反常態,拒人於千里之外,難道經過八年阿扁執政的民進黨,已變得傲慢、積重難返,不想再「重返榮耀」了嗎? 民進黨絕對不能忘記,在藍绦之間居於劣勢的民進黨,必須蠃回中間選民這塊,才能「重返榮耀」。而目前沒有什麼比「柯文哲現象」更能幫助民進黨贏回中間選民了,因為「在野大聯盟」是目前唯一有望取代國民黨執政的選戰模式,尤其在中部以北更是如此。民進黨只要策略正確,與選民同心,民進黨的潛力無比巨大,1998年許信良第二仼黨主席期間,該黨曾贏得花東金馬之外的所有縣市,國民黨幾乎「亡國」,這就是「在野大聯盟」的奇蹟。而沒有1998年的奇蹟,斷然不會有2000年阿扁上台執政的另一次奇蹟! 現在鐘擺剛好又擺到類似1998到2000年的狀況,2014七合一選舉之後是2016總統大選,如果2014民進黨大勝,2016就有可能再接再勵獲勝。而勝負關鍵,極可能是柯文哲式的「在野大聯盟」,也就是柯建議的:柯不入黨,與民進黨諸參選人一起做初選民調,誰最高,其他人就支持誰参選。這不但免去緣營間的廝殺,也能團結在野,保住中間選民,成為2014乃至2016綠營的雄厚資本。相反,如果不此之圖,必須勉強柯入黨,結果很可能如柯指出的:「把獅子趕進籠子裡,民進黨為何要選擇這必敗的打法?」 蘇貞昌主席任內,每一決策都是「必敗的打法」。並非沒有高人對他建議,是他多疑、過度計算的個性,使他聽不進任何高人建議。他根本不知道,「柯文哲現象」正起於選民對馬政府的極度不滿,以及對朝野兩黨,特別是民進黨的失去寄望,柯文哲的真率敢言剛好說出中間選民的心聲。民進黨如果對柯文哲這個說出「國王的新衣」的小孩斤斤計較,等於對中間選民斤斤計較;相反,如果民進黨包容柯的直言,民進黨等於包容及認同中間選民,民進黨支持柯,更等於與中間選民同心。 還有什麼比一個謙虛、包容、與中間選民同心的政黨更能走出扁式執政陰影了?那糾纏了民進黨五、六年,使民進黨在選戰上吃盡苦頭的阿扁負面遺產,有比「認同中間選民,也讓中間選民認同」更好的醫治、處理方式嗎? 柯文哲說中間選民看到民進黨,票「蓋不下去」。這是實話。「蘋果」及「新頭殼」網路公佈民調,也顯示近百分之八十受訪者不希望他加入民進黨。民進黨看到中間選民想法了嗎?民進黨不怕放棄中間選民嗎? 作者:孫慶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