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民間檢驗食品 凸顯政府失能

2013/11/30 商周雜誌為《牛奶駭人》一文及其檢驗結果「造成社會紛擾」,表示道歉。這引出一個論題:商周錯了嗎?或,民間檢驗食品錯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必定是政府對食品安全的把關喪失全民信心,民間機構或媒體才會越俎代庖,自行檢驗,替人民把關。而如果政府領導人已經保證食安問題不再發生,問題仍層出不窮、一再發生,這只證明一件事:不是政府領導人虛應故事騙人,就是國家治理機制失靈,亦即「政府失能」。 馬政府失能的證據不勝枚舉。幾乎所有食品大廠都違法,包括公營而最不該違法的台糖在內。長久以來,一些標榜「百分百」、「純」的包裝食品,大都標示不實,涉嫌欺詐(絕非疏忽,因為這已成普遍風氣),歷任政府卻任其自然。但馬政府更嚴重,在民間風險意識空前高張的近年,尤其是2011年楊技正舉發塑化劑,引發全民食安危機後,衛福部及農委會仍像「沒事人」般,不積極舉發及調查,甚至拖延(如這次包裝米混充事件)或阻礙(如富味鄉、味全事件)調查及公佈。 這背後透露的就是官商勾結、商業利益重於人民健康(間接導致人民生病及健保虧損)、政府及業者沒有食安社會責任感。也正是政府包庇,諸如「山水米」公司以外國劣米混充台灣高級米,才會一犯再犯,屢罰不改,台糖也才敢加入犯規行列。當公民營企業一起淪陷,而人民絲毫看不出食安希望,並且人人自危時,政府失能是確定的。 美國學者福山討論21世紀國家治理的名著《國家建構》,舉阿富汗為例,說九一一事件暴露出阿富汗「這個失敗國家是如此之弱,以致可以被一股非國家勢力(基地恐怖組織)實際刼持,成為全球恐怖行動的大本營」。同理,台灣人民也可以說,馬政府是如此之弱,以致被奸商及兩岸炒作勢力劫持,成為「變相搶刼集團」的天堂。台灣豪宅已飈到一坪四百萬,彭淮南高喊「泡沫來襲」,馬政府卻束手無策,這不是國家失能是什麼?甘比亜斷交、日本公告台灣為H7N9疫區,相關單位居然不知𣎴覺,這不是國家失能是什麼? 誠然,治理「貪婪之島」是不容易的。台灣這個移民社會,自明清以來就充滿重利逐利之風。清代台灣府志說,閩粵人突破官方種種限制,「私造大船,出海貿易,以一倍而博百倍之息。」「愚民蹈利如鶩,違禁私通,日益月盛。」他們移居台灣後,將這精神也帶到台灣,「涉險阻而來,倍蓰、十佰、千萬之利,在所必爭。」黃叔璥《台海使槎錄》說:台灣居民「止知逐利,戶販舟載,不盡不休。」面對這樣跡近海盜的商業傳統,沒有重懲重罰,商人幾乎沒在怕,何況還要官商勾結,馬政府保護人民安全的意識空前薄弱! 同樣是人,美國商人進口世界各地又好又便宜東西給人民吃,有政府負責把關,台灣商人卻挖空心思進口第三世界劣質品給人民吃,政府還責怪民眾「貪買便宜貨」。這不是台灣人天生命苦命賤,不配吃便宜好貨,恰恰是商人及政府將人民視為「過路客」,聯手痛宰! 大政府、小政府的爭論,自美國開國以來風行不衰。諾齊克的最小國家理論,是最新範本,他提出政府「應僅僅承擔制止暴力、盜竊、詐騙和契約履行等十分有限的職能」。可是,即使這最有限的「守夜人」職能,馬政府都不願𠄘擔,食安危機正是一種嚴重的盜竊、詐騙及不履行政府及企業的社會責任(社會契約)行為。類似商周雜誌這種自保兼自力救濟的民間檢驗,能不挺身而出嗎? 作者:孫慶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