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怪異的台灣選舉文化

2013/11/24 台灣的選舉市場真是變化多端。想選的選不了或面臨不公平競爭,不想選的被政黨及民眾逼著選,沒政績甚至沒治理經驗的,民調居高不下,有治理經驗的,民調上不來。這全然不是民主社會常態:多數選民感性壓倒理性,全憑個人好憎看人材,政黨領袖亦不遑多讓,只憑個人利害(不顧政黨利益及國家利益)用人材。 當民主已遠離「選賢與能」要旨,只看外貌俊秀及能言善道,這種民主不變質、不倒退,幾乎不可能。 台北市號稱台灣首善之區,人文薈萃。但一個什麼公職都沒待過(台北捷運局是純酬傭)、也還沒說要選台北市長的連勝文,只憑在媒體鏡頭前講話得體,民調居然遙遙領先。直到最近,馬連兩大黨內勢力窩裡反,開始對付連惠心(生技產品案)、連勝文(胖達人案),抖出連家在大陸經商內幕,民眾才警覺連家與大陸官方牽扯太深,連民調也開始下滑。即使如此,他仍是國民黨中問鼎台北市長的最熱門人選。 柯文哲也沒有說要選市長,他甚至不是民進黨員,但他也在民進黨群雄中遙遙領先,深受選民喜愛,同黨中表態要參選的呂秀蓮、許添財、顧立雄全部瞠乎落後。其中呂曾任桃園縣長,治績不錯,許添財兩任台南市長,治績尤其傲人。但北市綠營選民根本不管治績、經驗,只看「媒體效應」,把媒體寵兒當英雄膜拜。阿扁、馬英九當年正是循此一途徑脫颕而出。孔子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台灣選民卻不斷在犯同樣錯誤。 朱立倫與連勝文相同,都是志在更上層樓,遭到馬英九阻擋。如果朱堅拒馬要求,不尋求連仼,而是直攻2016總統大位,他或岳父高育仁會被爆出什麼驚人弊案,殊難逆料。高育仁最近挑明了說:「連任與否,朱與馬想法不同。」「馬應從領導人立場思考,誰最有勝選可能?誰最能為國民黨保住政權?」他的話沒錯,朱和連都是總統及北市長最具勝算的人選。無奈馬兼黨主席,就是要確保只提名他能信任的人,其餘一概排斥。朱連不幸都是馬要排斥的人。 民進黨也有相同問題,蘇貞昌處心積慮排斥蔡英文勢力(如羅致政、柯文哲)及黨內孤鳥(如莊碩漢),以確保自己派系及結盟派系(如游錫堃)合作愉快,助他明年順利連任黨主席。為了黨主席之位,蘇犧牲全黨都在所不惜(這點很像馬)。以新北市為例,游是穩輸不贏,游這次出馬,主要是「回收」當年行政院長仼內「關係」,募集最後一筆資金,蘇也明知游目的在此,但為了抵拒蔡英文勢力,他不惜犧 牲新北市。如同他為了抵拒蔡英文,不惜推出顧立雄而排斥柯文哲。他上仼以來的作為莫不如此。 選民見樹不見林,感性壓倒理性,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內在,「反智」的傾向非常明顯。政黨領導人則自私自利,私心壓倒公心,注重利害關係而不注重為國求才、為黨舉才,甚至「以個人興亡為己任,置國家生死於度外」。台灣的選舉文化墮落至此,選舉市場之日趨怪異、非理性,也就勢所必然了。 作者:孫慶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