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零與一之間存在著無限

2009年02月02日「零與一之間存在著無限」是一句由數學引向哲學的警語,意思是黑與白,全有與全無間仍存在著許多灰色及中間地帶,不能把每個人推入非黑即白,不是朋友就是敵人的死巷。而長久以來,國與國間、黨派與黨派(群體與群體)間,卻常流行非黑即白、非藍即綠的二分法,彼此對立,老死不相往來,以消滅對方為職志。國共之間的長期對峙是一例,台灣內部藍綠的對峙也是一例。值得慶幸的是,繼最近兩岸大和解後,為爭「開台媽祖」正統而一甲子不相往來的北港朝天宮及新港奉天宮,也開始大和解了。這是由零和世界走向非零世界的重大轉變。神明之間尚可和解,同胞與同胞間更沒有理由不和解。 世界上只有一個媽祖,不論分香或分靈、先來或後到,媽祖就是媽祖,沒有大媽祖與小媽祖之分。因此為媽祖而爭,無疑是人的痴愚。同理,世界上也只有一個台灣,無論叫中華民國或台灣,台灣還是台灣,無論先來後到,台灣人就是台灣人。 可是,就有很多人想不透2300萬人都是同胞,偏要在同胞內部區分本土與外來、台灣與中國、統與獨,以此劃分敵我,似乎台灣內部真有「文明衝突」或「意識形態衝突」。其實這些人正如杜甫說的:「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台灣的神明與大陸完全相同,台灣的語文及習俗也「去古未遠」,怎可能有文明衝突?至於意識形態衝突,問題不在誰愛台誰賣台,問題是「你走得出去嗎?」走得出去,蔣經國早走了,李登輝早走了,不會等到阿扁。而阿扁2004挑戰台海紅線的結果,就是美國改戰略模糊為戰略清晰,中國推《反分裂法》,美中聯手夾殺原本有模糊空間的台獨。經過阿扁及極獨一陣翻攪後,台獨完全壽終正寢,「正港台灣」之爭(即台灣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之爭)也如同「正港開台媽祖」之爭,喪失意義。 沒有文明衝突,也沒有意識形態衝突(或者借用丹尼爾.貝爾的說法,應是「意識形態的終結」),台灣內部至此就該走向和解,也就是走向非零世界。對人類來說,這條路確實是漫長的道路。辯證法的正反合,或矛盾對立到對立統一,其實指的更多是武力統一及一邊壓倒另一邊,很少意指和解、和諧及合作。因為非零思想是新生事物,零和思想反而是原生事物。幾千年來以英雄與國王為舞台的人類史,向來就是一部零和史。史賓格勒《西方的沒落》激勵了納粹興起,因為書中認為西方霸權的競爭是英雄與商人的競爭,具有英雄氣質的德意志民族終必壓倒商人本質的英國。而所有英雄,無不借助文明衝突、意識形態衝突、種族仇恨,他們成功的代價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在意識形態終結的時代,如同丹尼爾.貝爾指出的,當各國相互依賴,國家主義將逐漸失去市場,具激情及宗教基本教派特徵的意識形態衝突也失去魅惑力,福利國家或福利政策更拉近群體利益差距,此時非零策略反而較零和策略更有機會,於是「鮮血、汗水及眼淚遠離了政治」。台灣需要的正是讓鮮血、汗水、眼淚遠離政治,在內部進行奉天媽與北港媽般大和解,讓零與一之間存在無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