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給政治對手留下餘地

2007年12月24日
看到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接受某電視專訪的後段,覺得林義雄越來越有智慧及高度。他的談話基調就是不要極端及武斷,「要給政治對手留下餘地」。與其責罵國民黨不進步,不如期待、鼓勵它進步;與其堅持自己全部正確,不如從對手及社會的批評中反省;只要對台灣前途有助,不要關閉任何選擇。他最後還引用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話,闡揚寬容、慈悲、希望、祈禱、忍受苦難的正面價值。
與林義雄相較,主持人純然是「商業台獨」,一心一意消費台獨。他不斷試圖誤導林義雄,引向台獨及藍綠對抗。這樣邪惡而膚淺的心靈,在林義雄人格之光面前,顯得可笑可鄙。可悲的是,次日獨派大報報導林義雄這項專訪,智慧及高度都不見了,變成「不要給政治對手留下餘地」。這也是一種商業台獨,亦即只顧選票及閱報率,不顧後果。商業台獨固然是媒體競爭的亂象,更是扁政府有意誤導的亂象。兩台一報一批主持人及名嘴,不過是陳水扁意志的分身。他們的任務就是狂推急獨,煽高藍綠及兩岸對抗,不惜引發動亂,無論民主內戰或反美抗中都好。美國在台人士認為陳水扁「從未停止選舉,從未開始治國」,美國在台商會領袖認為台灣搞「變態政治」,這些話都指出一個危險現象,即不給政治對手留下餘地。美國、中國、在野黨、中華民國都是急獨派的政治對手。陳水扁要消滅中華民國,要搞去「大中至正」牌,要撤慈湖衛兵,乃至要推動「入聯公投」,無一不是不給政治對手留下餘地,讓各方退無可退,被迫反戈一擊。美國國務卿萊斯聲明「入聯公投是挑釁政策」,等於向台灣下了最後通牒,也就是再不停止,扁政府必須後果自負,包括中共動手、美國撤僑、美國不介入扁政府挑起的任何兩岸危機!
獨派及扁政府一直揚言美國不會放棄台灣,台灣安全是美國重大利益。但他們從未弄清台灣安全是什麼意思。對美國來說,扁政府的入聯公投就是台灣安全最大變數,因為以台灣名義入聯既已是台灣全民共識,入聯公投就無必要,公投的後果也超出入聯,而涉及統獨公投,現狀將因此變化,為了維持平衡,美國只好移向中國,而任何移向中國的行動,都意味兩岸原有平衡的喪失。扁政府不給政治對手留下餘地的極端行為,最終是造成台灣安全突破臨界點後的無可挽回!以賽?柏林畢生一再強調,某些政治、社會、道德價值觀是無法強求一致的,必須留有選擇餘地,也就是給自己及給他人留下餘地,「多元化的社會,不能迴避妥協,妥協是必須的,如果無法達成妥協,可以用交換方式代替。」而扁政府什麼也不妥協,什麼也不交換,只想蠻幹。其後果將如以賽?柏林說的:「人們以為要做出完美炒蛋,必須不惜打破雞蛋。一旦形成打破雞蛋的習慣,就無法停止了,結果雞蛋全打碎,蛋也沒有炒成。以狂熱方式推動終極目標,只會帶來災難、流血、殘酷壓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