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就欠「中華民國一中」這個藥方.

2013/07/05 民進黨為期三個月的華山會議,目標如主席蘇貞昌所說,要「提出更符合台灣未來利益的中國政策」。但他又說<台灣前途決議文>仍是民進黨核心價值,黨的對中政策必須和國民黨有所區隔,不必和國民黨競爭北京支持。對此,沈富雄直言,要人民能接受、對岸能忍受,又要與國民黨有區隔,這樣的新中國政策根本不存在。 問題正在這裡,民進黨如果不像謝長廷那樣走出艱難的第一步,只想面面俱到,新中國政策絕不可能誕生。首場討論中,原則派與權宜派的發言不是太僵化,就是太權謀;什麼目前的論述就很好,大同電鍋再老還是最好用,或什麼發展出一套論述去週旋,讓對方願意坐下來談,對民進黨重返執政不失為權宜措施。這些說法才真是把人民及對岸當白痴。民進黨既要重擬中國政策、尋求突破,就應誠懇務實,切忌「不誠無物」。 事實上,不必改變太大又最務實的方式,無過從<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解釋下手。決議文說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就用這個「中華民國」面對人民及對岸,台獨的疑慮不是解開了嗎?「憲法各表」、「一中各表」不就有了相同立足點了嗎?決議文又說應揚棄「一個中國」主張,以避免國際社會認知混淆;那採用「憲法各表」、「一中各表」應沒有混淆問題了,因為國際會混淆,是因一中等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當一中也有中華民國版本,而且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有效管轄台澎金馬時,一中又何必揚棄? 易經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民進黨的台獨主張(制憲正名)在阿扁喊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並經歷多次選舉挫敗(選舉挫敗代表多數選民反對或害怕)後,已經面臨窮變變通關口,更符合台灣或民進黨未來利益的應是中華民國的台灣主體意識而非台獨的台灣主體意識。台獨與台灣雖只一字之差,意義卻大不相同,前者意指民進黨已替人民做了前途選擇,後者則尊重兩千三百萬人選擇,前者不必要的區隔台灣與中國,後者則融二者於一爐。「中華民國台灣」原已於九0年代代表台灣藍綠和解及國家最大公約數,不幸卻在阿扁執政後期被越來越偏激的「一邊一國」論調破壞了! 解鈴還需繫鈴人,民進黨回歸「中華民國台灣」,緊緊守護好中華民國的台灣主體意識,是人民對該黨最大的期待。民進黨要重返榮耀,要重新執政,要民共交流,一定不能缺乏「中華民國一中」這個葯方。中華民國一中看似矛盾,但政治上矛盾的東西太多了,矛盾不是重點,有沒有誠意才是重點。沈富雄建議民進黨對中政策不妨「向國民黨靠攏」,這絕不是玩笑話,朝野在對外政策上不是本來就該力求一致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