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卑鄙選戰是民主之恥

2011/12/19
>宇昌案是十年來最卑鄙的一埸選舉抹黑。馬團隊以撲天蓋地之勢,發動國家機器及國民黨媒體力量,重施2000年興票案故伎,要讓蔡英文像宋楚瑜一樣「一招斃命」(蘇志誠當年豪語)。一個合法的投資案,由極具公信力的海內外國際級生技大師合力引進催生,是繼半導體之後適合台灣需要,富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馬團隊居然可以把它打成弊案,馬芵九並指蔡是以權謀私。光是其不顧國家經濟未來,不顧最基本選舉道德,馬團隊就堪稱其心可誅,其情難饒。

> 馬團隊爲何敢如此大膽?因為十一年前國民黨以興票案抹黑宋得手,宋由勝轉敗,國民黨完全不必負法律及社會責任(輿論界從未検討國民黨責任);去年五都選舉國民黨以連勝文槍擊案抹黑民進黨又告得手,民進黨該勝反敗,國民黨也不必負任何責任。所以馬團隊食髓知味,再次如法炮製。比起馬團隊的超級抹黑,民進黨二元柿子只算小巫見巨巫。柿子圖片誤置被國民黨炒成罪大惡極後,大賣場甜柿就由一粒16元漲至22元,民眾以熱購還柿農公道。但宋楚瑜痛失的總統寶座誰還他公道?民進黨痛失的五都選舉誰還他們公道?更別說連勝文案至今未破也辦不下去,和宇昌文件竄改日期一樣,雙雙被抓到「冒烟的手槍」,馬團隊竟還厚顏要蔡對被抹黑部分「交代清楚」。意思就是我扣你罪名,你只能照問照答,否則就是交代不清。這已是國民黨戒嚴時期政治迫害的翻版了!

> 國民黨打手最津津樂道的是,他們自認宇昌案「拿到一手好牌」,只可惜劉憶如日期「誤置」。何謂一手好牌?蔡卸任行政院副院長幾個月後,在李遠哲、陳良博多人力勸下加入宇昌,有涉及違法嗎?前行政院相關負責人已回報沒有;有任何道德及社會觀感問題嗎?翁啓惠等人的公開力挺就是公信力的保證(而國民黨眾打手乾脆說這些生技界大老是為自己牟利而挺蔡,亦即他們是共犯)。如果國民黨連這些聲譽卓著的大老也要鬥,那只證明國民黨殺紅了眼,利令智昏。而劉憶如是日期誤置嗎?這不是誤置,是故入人罪的故置,是偽造文書尤其是意圖使人不當選,與興票案及連勝文案如出一轍。

> 至於說蔡以權謀私圖利蔡家,更是離譜。蔡出任政黨主席當然必須避瓜田李下,先辭宇昌及賣股票。股價是由買家決定,蔡如何圖利?國民黨責備蔡,其實是拿一套聖人標準(被神話化的威權時代樣板孫運璿李國鼎)罩上她,然後對宇昌案的每一細節做最卑劣、最齷齪的聯想,把自己的一肚子壞水加到蔡頭上。有一大群小人及政治惡棍在抹黑,宇昌案如何會不變成「曾參殺人」、「觀音媽偷吃紅龜粿」?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九二共識可以是台灣共識

2011/12/12
> 在總統與副總統大選辯論中都引起爭議的台灣共識,是蔡英文做為九二共識的替代物而提出。強調要先有台灣共識,才能去談兩岸共識;並說九二共識未經國內民主討論過程,綠營無法承認,「九二年有會談沒共識」。李登輝更多次表示九二共識從不存在。九二共識能與台灣共識並存嗎?九二共識可不可以也是台灣共識?
> 答案是肯定的。發明九二共識一詞的蘇起曾一再供述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當時是為避開一中爭議,才使用九二共識名稱。在台灣,當時大多數人疑慮一中會落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中陷阱。在對岸,中共長期堅持一中而否定各表,連蘇起的九二共識也被中共扭曲成一中原則。台灣人的疑慮基本上合理。九二共識的問題出在中共,而不在台灣。九二年李登輝政府通過以一中各表做為兩岸談判基礎。蔡英文最近亦稱台灣共識可以包容一中各表。這顯示一中各表在台灣有共識。九二共識如果真是一中各表,它就是一種台灣共識。
> 台灣共識除了一中各表,還包括: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改變台灣現狀要經全民公投決定。後者正是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主要內涵。民進黨既已承認中華民國,當然不能否認中華民國版本的一中各表。而按馬政府的說法,08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亦是秉持一中各表原則。至於中共方面,胡錦濤上台後,也以「求同存異」取代「一中原則」,用以解釋九二共識。求同存異是類似一中各表的彈性說法,不全然等於一中各表,但可以包容一中各表。08年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希電話會談,胡更明白表示中方立場是:「中國大陸與台灣必須在1992共識,即雙方承認一個中國,但同意各自表述其涵意的基礎上,恢復協商。」布胡對話的內容至今仍刋在中國官網及其聯合國網站上,顯示中共有意公諸於世,讓世界看見。
> 兩岸都同意一中各表涵意的九二共識,照理綠營不應再反對九二共識了。問題卻在,綠營認為文字必須落實於現實層面。如果台方在接待中方人員的場合,仍不能揷國旗,不能自稱中華民國,連馬總統也要自貶為馬先生,那一中各表顯然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不平等就不是真正的一中各表,不是台灣所要的九二共識。更何況中共在國際參與場合屢次將台灣矮化為「中國一省」,連「中華台北」的最起碼尊嚴都不顧。綠營之不願承認九二共識也就其來有自了。
> 如何突破難局?關鍵還在兩岸尋求雙羸。中共處心積慮助馬當選,並不能解決這問題,因為中共的幫助只會讓民眾疑慮沒肩膀的馬將更沒肩膀,更站不穩國家立場。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如果中共能在國際埸合尊重「中華台北」的稱謂,不強迫改為「中國台灣省」,在兩岸交往時,能對中華民國國土範圍內的國旗及國號不強求移除或避諱,全體台灣人不分藍綠才會覺得中方有誠意,才會相信九二共識實至名歸,一中各表是貨真價實,符合博弈理論的「囚犯兩難救贖」,也就是合作、各有所獲、「不是最好但是次好」的雙贏結局。不論兩岸及台灣內部任一方,尋求獨贏都必然導致他方不信賴、一報還一報,最後以雙輸或一方慘勝收場。這不是兩岸問題的更佳解決模式。更佳模式要求雙方自我克制、投桃報李、保持對方尊嚴。九二共識一旦能走上「囚犯兩難救贖」,九二共識自然也會成為台灣共識了。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大選關鍵在兩岸及經濟

2011/12/4
>馬蔡宋辯論,國內外最關注的其實不是誰當選,而是誰最能處理兩岸關係及經濟民生。不承認九二共識者當選,兩岸關係確定緊縮倒退,連帶波及台灣經濟(如科技代工出口利潤遽減,台灣急需中國內需市場)。能力不足者當選,台灣M型化社會及貧富懸殊現象將更嚴重,政府將繼續對物價飛漲及軍公教以外民衆的貧困化束手無策,類似柿子一斤二元的慘況還會持續發生。
>而從週六辯論看,不幸這二大議題分別為馬蔡最大罩門。馬英九反守爲攻,把許多執政缺失美化成重大貢獻,倒黑為白積非成是。蔡英文理應主攻,卻反陷於被動,唯一可一新耳目的兩岸議題,更是回歸台獨老調。顯然馬蔡都只想固守基本盤,不想當全民總統。再加上雙方陣營在過去半年大打負面選戰,藉此掩飾各自罩門。先是與國計民生無關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及農舍案打趴蔡,繼之是和平協議、三隻小豬及老農津貼案挽救蔡(藍自做自受),然後地下賭頭及二元柿子風波再救馬(綠自做自受)。台灣民心就被這些枝微末節不停攪動。從未有過一次總統大選如此「言不及義」,如此捨本逐末。這種選戰水平顯示馬蔡二人都無適任總統說服力。
>誠然,兩岸議題最弱的蔡週五突宣示當選後將成立兩岸對話小組,不排除政治協商,台灣共識也會包容一中各表。週六又說台灣共識是一個民主過程。這說明蔡想擺脫兩岸麻煩製造者印象 。問題卻在,共識必須是結論,而不是過程,過程也只能促成共識,而不是共識本身。同時一中各表是李登輝政府政策,和中華民國國號一樣,都是台灣共識基本前提,而非它的選項或附件,連九二共識也自一中各表得出。胡錦濤的「求同存異」從未否定一中各表,倒是蔡斷然否定九二共識,並在辯論現場一口咬定九二共識是國共共識。她的否定無異甘冒兩岸關係倒退風險,她的台灣共識條件(要國內真正得出共識才能與中共談)更無異公開刁難,強求中共當有求必應、救苦救難的觀世音。這不只使她的兩岸對話宣示再次成為空心菜,而且加深各方對她的疑慮及她自己的不可理喻。
>宋楚瑜是三人中最堅守政策辯論的候選人。辯論就是要提出可行政策,供選民選擇。宋的「三中」(中產階級、中下階層、中間選民)訴求合乎第三勢力身份,力求超越藍綠、調和統獨,融九二共識、台灣共識於一爐。事實上,沒有第三勢力,藍綠惡鬥永無止境,台灣只有一步步走上衰亡。近代歐洲圴勢外交以第三勢力來調和及節制兩大敵對勢力,消弭戰端,促進和平。盛行敵對型兩黨政治的台灣較歐美民主落後,當然也亟需均勢政治。宋楚瑜目前扮演的正是該一角色。如果他能継續帶領藍綠朝向中間(如同週六辯論他所展現),他豈止不是歷史罪人,還是歷史功臣。
>美國智庫近日發表2012台灣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研究報告,憂慮兩岸務實交流若因這次選舉而中斷,可能導致雙方誤判,爆發不測衝突,破壞美國在西太平洋關鍵利益。這是馬蔡宋都必須正視的大問題。同時歐美國債引發的新經濟風暴方興未艾,評論者已指出台灣不只需要選出能穩定兩岸關係的總統,還需選出能應對未來經濟變局的治理長才。在兩岸風險與經濟困局間,選民也許難於兩全,但這是選民四年一度的重責大任,選民只有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要執政就要有社會責任感

2011/11/28
> 如同分裂社會必有的耳語造謠現象一樣,台灣大街小巷最近流傳「投宋或放棄投票就是助蔡」、「馬再當選台灣就會被中共拿去」耳語,馬蔡陣營並公然炒作各種謠言,搶奪選舉利益。雙方都只看到選票,沒看到社會淌血,共同體正被一刀一刀凌遲。自稱愛台的馬蔡難道無絲毫社會責任感嗎?他們以為共同體被一再摧殘,這個重病社會還能自動復原嗎?
> 社會責任感是一種公共道德。而國民黨最愛強調及攻擊的卻是私德。宋楚瑜的治績及治理能力不重要,他求官(舉賢及自薦有錯嗎?)及「河南人在台灣打工」的場面話反而罪大惡極。蔡英文的潔身自好不重要,她與扁政府舊人的選舉連結反而成為「貪腐集團班師回朝」的罪證。選戰是這樣打法嗎?那藍營吹捧的馬聖人又如何?馬扁合稱「騙」人所共知。馬説國親合,其實是指國併親。說「尊宋」,其實是要「滅宋」。他的清廉反黑金美名也是犧牲余文、盛治仁、王金平換來的。
> 馬最嚴重的問題還是社會責任感。在經濟全球化及兩岸ECFA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下,他推出爲富人及企業大幅減稅的計劃,致使國內外熱錢流竄,炒作房地產、放空股市大行其道。他的租稅政策既違反社會正義,又使健保改革功敗垂成。他還在政府債台高築,國內新貧族日增,年輕人收入銳減中,爲軍公教及公保加薪。台灣極可能步上歐豬五國,特別是愛爾蘭經濟泡沫後塵。他的「建國百年」活動綿延一整年,糜費納稅人血汗錢數十億百億,只爲個人競選連任,<夢想家>不過是冰山一角。當全世界都在節衣縮食,迎戰景氣寒冬,中產階級更陷落成近貧族時,馬的競選卻形同燒錢大賽,而這些錢的來處大多非常可疑。
> 最過分的是,馬許諾股市「目標兩萬點」,四年下來,馬卻是史上最大的空頭總司令,股民在「馬執政」及「選舉行情」多次召喚下,前仆後繼投入股市,結果都遭政府放任外資假外資借券放空宰殺,散戶淪為騙局的犧牲。去年全世界電子股大漲時,獨獨台灣「旺季不旺」(因散戶多買電子股)。今年歐美國債風波股市下跌,台灣自稱基本面甚佳,卻跌破兩年七個月新低,超歐趕美,舉世罕見。
> 民進黨不留後路的競選風格同樣欠缺社會責任感。該黨與陳盈助關係不輸國民黨,卻只爲凸出馬密會地下賭盤教父,不惜以大批同志陪葬。如同當年爲阻馬參選,該黨不顧「歷史共業」,大打特別費案,結果馬沒打死,一大批民進黨政務官反而跟著被起訴。這種不顧江湖道義的行徑也表現在九二共識上。
> 九二共識已是兩岸書面共識,不論過去存不存在,現在已是面子問題。但民進黨就是非扯破面皮不可,存心和胡錦濤任內驕傲的兩岸「和平發展」成就過不去。即使胡曾再三表示(包括最近夏威夷連胡會)九二共識的精髓就是「求同存異」,這已經和「一中各表」相去不遠。民進黨仍堅持只有一中沒有各表,蔡英文更對美國商會說「理性的人很難接受一個不存在的東西」。他們有沒有聽到王毅最新的「四不容」説法?有沒有看到陳雲林、王毅、賈慶林、胡錦濤的逐級喊話?任何政黨要執政,一定要有社會責任感,有與民眾休戚相關的同理心,有度德量力的外交彈性,尤其要有顧全大局及兩岸雙贏的公共道德。玩政治如果玩到一黨偏執壓倒一切,那已經不必談執政,做永遠的在野黨就好了。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選舉萬歲

2011/11/21
> 馬英九十萬火急,以危機處理的最速件方式,推出含弱勢代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加碼老農津貼,示意文建會主委立即請辭,府黨並四出否認馬密會地下賭盤教父。對民間疾苦不動如山的馬不動,突然變成動如脫兔的馬千里,只有一個動因,就是選情告急,必須向選票低頭,選民集體意志讓馬不得不低頭。這使人想到描述1977年中壢事件的<選舉萬歲>一書。選舉果然萬歲。沒有選舉,執政者將永不低頭,人民什麼也不是。#
>在蔡英文的不分區名單飽受批評後三個月,馬的名單姍姍來遲。不知情者也許認爲馬記取蔡教訓,大膽改革。殊不知不分區名單向來是國民黨政治疏洪道,國民黨從無弱勢及專業代表之思考。民進黨一直有這類席次,台聯、親、新諸小黨的不分區亦常令人驚艷,唯獨國民黨拒不跟進。馬這次臨時抱佛腳,自然是選情告急,逼不得已,不是改革,是救自己(馬永遠只會救自己)。問題卻在,強扭的瓜不甜,佔國會四分之三席次的馬政府從未主動通過任何示好弱勢團體的法案,弱勢代表又如何適應國民黨的政治文化?不只國民黨是一個主席說了算的獨裁政黨,而且這些新人在立院黨團還可能格格不入,徒然成爲馬爭奪選票的一時道具。#
> 老晨津貼加碼同樣矛盾。馬政府主動增加公保年金近七千元,却堅決反對老農津貼調至七千元。一邊是若干萬元還錦上添花,一邊是區區一千元還斤斤計較。後者調升的316元且需排富,並稱316是符合公平正義的數字。這種公平正義的定義不僅老農憤怒,一般民眾亦覺反差過大。如今馬竟在選情出現死亡交叉時一夕轉彎,除了說是向選票低頭外,還有什麼更佳解釋?#
> 「夢想家」燒錢案,馬吳以「驚訝、不知情、浪費」回應,把責任推給盛治仁扛(另一個余文)。但誰不懷疑馬政府利用「建國百年」名義,假公濟私,拿公家錢辦各種活動,大搞黑箱作業,讓一批「馬友友們」皆大歡喜。「夢想家」不過是其中一例而已。馬才是始作俑者,盛只算忠實執行者。文藝界「終結百年烟火,開啓文化元年」的連署,恰恰暴露馬政府的文化政策何等扭曲,馬爲了獲取連任又何等不擇手段。#
> 政治是一個大染缸,若缺乏有力制衡,再廉潔的人都可能污染變質,何況自私又志氣薄弱的人(馬英九多次選前見地下賭盤教父,確有瓜田李下之嫌)。馬以上不論是臨時抱佛腳或病急亂投醫,都予人爲達目的不擇手段之感。同時他只向選票低頭的現實作風,也讓民眾醒悟,果然選舉萬歲,選民的集體意志就是力量。如果不是選情告急,傲慢的執政者絕不會如此低聲下氣。一旦連任成功,傲慢的執政者沒有選票壓力,更不願傾聽人民聲音。因此,讓傲慢又不稱職的執政者受到教訓,正是選民對民主的最大忠誠,是民主得以長存的最大保證。#
>大衛•歐文說得好,掌權者在權力頂峰往往自我毀滅,染上一意孤行、不聽人言、自我感覺良好、自認永不犯錯、與現實嚴重脫節的權力職業病,亦即傲慢症候群,這種病的唯一解藥就是民主選舉。也只有民主的輪替機制,才能避免病人犯下更大愚行,禍延全民。#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檢驗政治人格

2011/11/14
>>>> 台灣毎逢總統大選,檢驗候選人政治人格都是熱門話題。今年執政黨尤其主動攻擊,要從對手過去言行找到道德批判缺口,予以毀滅。其中宋楚瑜的「立場多變」被檢驗最慘。蘇嘉全儼然「貪婪違法」代名詞。蔡英文則被指控「領18%又罵18%」。只有馬英九的治國無能被美化成人格善良及清廉表徵,似乎好人必然不懂爾虞我詐,不是無能。#
>>>> 這埸人格毀滅戰會如此發展,因為戰場戰法是由國民黨選定,尤其是藍媒。但也正因國民黨選定,更能看出它的禮治社會(反民主、唯道德論)而非法治社會特質。什麼含淚含血含恨都要投馬,不問馬有無領導力及治國能力,也不管無責任統治會讓人民受害多少,這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禮治社會思維,是政府施政不必對人民負責的思維。它和四年前獨派「有比清廉更高的道德」名言前後輝映。獨派仍停留在冷戰時代,國民黨更倒退回帝制時代。#
>>>> 民主法治社會是現代社會,是善治及善理的社會,政府施政必須對人民負責,個人私德只要無礙職權行使及公眾權益,民眾可不予追究,民眾該過問的反而是政治能力及政策功過。依據該一標準,馬政府官僚習氣嚴重,各部會頻頻突槌,這當然反映馬領導無力及治國無能。馬號稱最有成就的兩岸政策,人民也該問成就怎麼來的?是馬的能力,還是中共刻意讓利?是中共主導,還是互為主導?至於馬決策事事倚賴金溥聰,人民更該問馬是演員還是幕後導演?同時身為三軍統帥,馬一再縱容退將胡說「三軍子弟唯一支持對象是馬英九」、「國軍今天的唯一戰場就是選戰」(而非保家衞國之戰),馬的責任感在哪裡?#
>>>> 在國民黨奇特的檢驗標準下,馬適格當總統,能力及領導力俱佳的宋反而是性格反覆、立場多變的小人。這完全違反常識。後冷戰全球化時代基本上是去意識形態、去族群化,注重和平發展及跨界跨國合作的時代,其理想政治人物及政治團隊是約瑟夫•奈伊說的,善於結合巧實力,並能跳脫世俗陋見,適變應變者。宋顯然比馬更合時代要求。而不要忘了,恰恰是人格最有爭議的管仲成為安定春秋亂世的第一人,恰恰是政治立場最多變的邱吉爾挽救了英倫危局,也恰恰是宋楚瑜勸退了老立委國代,爲國會全面改選舖平道路,恰恰是他的臨門一腳,力抗宋美齡的無理指示(滿朝蔣家家臣敢嗎?),讓台灣民主時代提早來到。子路、子貢痛批管仲敗德,孔子細數管仲歷史貢獻後嘆道:「有什麼功德比這更大啊!」#
>>>> 即使領18%又主張改革18%的蔡英文,也比領錢又不吭聲的人有良心。蔡的問題不是人格,而是道德勇氣。布萊爾能以個人清新形象創造新工黨,主要就在他帶領工黨愛國,改變民眾觀感。他說:「人民已對保守黨失去信心,但人民要確定能信賴工黨」,關鍵就在工黨必須冼刷不愛國罵名。布萊爾做到了。如果蔡也能以她的清新、新世代及非典型,帶領民進黨愛中華民國,而不只是消極回應,民進黨必將脫胎換骨,從此解消國人疑慮。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不愛自己國家的政黨能獲多數國人信賴的。民進黨已爲不愛國罪名吃虧了廿多年,難道還要吃虧下去嗎?#

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國民黨下台恐懼症

,2011/11/7
>> 自有總統民選以來,今年是國民黨表現最不堪,最像「日暮途窮,倒行逆施」的一次。馬團隊提供資料,沒完沒了打蔡打蘇,即使馬選情因此看好,都予人勝之不武之感。馬團隊對宋楚瑜的逼退、逼合,包括退將郝柏村等的威脅喊話,戒嚴時期兩大報及藍營名嘴無日無夜的叫罵唱衰,更讓人覺得國民黨輸不起,連基本民主風度也不顧,反映了一群保守頑固派的「黨國下台恐懼症」。
>> 反對黨搞抹黑,頂多是找碴。執政黨搞抹黑,卻有不務正業,濫用國家公器之嫌。尤其國民黨是老牌法西斯黨,四十歲以上人對白色恐怖及黨國不分記憶猶新。國民黨如此不擇手段拼選舉,莫非是爲白色恐怖復活預做演練?去年連勝文「就是要你死」的一槍,莫非是起動白色恐怖的第一槍?
>> 國民黨不停抹黑蔡蘇,是要加深選民對民進黨貪瀆的印象及台獨的恐懼。這當然是洗腦(謊話講一千遍就變真話)。但「國際透明組織」最新報告已顯示馬政府更貪瀆。多數國人已認定馬是歴屆最無能的總統。馬政府對現實及民怨的麻木與冷感堪稱前所未有。而馬溫良恭倹讓的形象也已被馬個人及其團隊近乎耍賴的竸選風格敗壞,馬的「就是非連任不可」讓自己的道德淪為負債。
>> 至於國民黨無日無夜打宋,則完全不脫當年法西斯政權訴諸恐懼的惡習:打宋是爲恐嚇及綁架選民。宋民調不高還堅持參選就是攪局(所有第三勢力參選都是攪局),攪局的目的就是要拉下馬(而不是爭取當選或拉抬親民党立委選情),要幫助台獨(台獨是國民黨當年處心積慮炮製的反面惡魔,毫無分寸的反獨也使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自我解消),而台獨(指民進黨)當選,國家就要亂了,中共就要打過來了。所以宋楚瑜是歷史罪人,投宋的選民也是歷史罪人。推而廣之,凡不投馬的都是歷史罪人。
>> 恐懼戰之做為大眾時代的宣傳利器,是納粹法西斯旳發明。羅斯褔總統的名言「唯一值得恐懼的是恐懼本身」,就是針對納粹恐嚇(大文豪褚威格即因相信納粹終必征服世界的宣傳而絕望自殺)而發。然而恐懼戰是一種防衛機轉,物極必反。宣傳匪諜就在你旁邊的國民黨,最後也由反共變極端懼共,馬英九團隊對中共的軟弱正是國民黨恐共宣傳的報應。同理,宣傳反獨的國民黨最後也把推動國民黨本土化的李登輝等同台獨對待,錯失了國民黨體質改革的一次機會。
>> 國民黨在政權失而復得後,會有無法承受再失敗的「黨國下台恐懼症」,因為八年在野期間,它從未像十九世紀後期兩次經歷選舉改革(擴大選民基礎)的英國政黨,允許自己調整及反省。自由黨的調整奠定了格萊斯頓的長期執政。保守黨的反省則使索爾茲伯里成為保守黨救星。索氏高瞻遠矚的體質改革及預見:「剛獲得投票權的階級,一旦自恃多數而濫用權力,必將引起社會反彈,保守黨形勢並未絕望」,迎來了廿世紀保守黨的大復興。
>> 台灣朝野政黨的體質差異更接近英國而非美國。台灣也有保守黨長期執政後的選舉大改革(國會全面改選及總統直選),使激進的民進黨上台,又由於扁政府自恃「台灣人多數」而行險僥倖,使國民黨再度上台。選民是公正的,時代是不斷往前進的,拒絕反省及調整的政黨一定無法長保榮景。國民黨與其因輸不起而耍賴,不如維持民主風度,讓未來空間依舊寬廣。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兩岸議題不能操之過急

2011/10/31
>>> 馬英九的和平協議及公投議題引起全國大譁,兩岸紅藍綠都不討好。灰頭土臉的馬還試圖扳回一城,反問:「爲什麼別人提就是愛台,我提就是賣台?」答案是馬被歸類統派,上任以來又對中共過度軟弱,在缺乏朝野信賴機制下拋出和平協議,當然會被質疑對中共表態。至於公投議題,純粹是馬擦槍走火,情急下挖東牆補西牆,把藍營及中共最忌諱的公投拿來解套。馬的投機及無厘頭在這次事件中暴露無遺。
>>> 凡可能涉及現狀改變的兩岸政治議題,都是極敏感,必須格外審慎處理的東西。李登輝的特殊兩國論,阿扁的一邊一國論,之會釀成國際風波,都因不夠審慎。所以,在兩岸政治議題上,只有處理妥善與處理不善的問題,沒有誰愛台誰賣台的問題。如果李登輝特殊兩國論是愛台,為何2000年連戰大敗?如果阿扁一邊一國論是愛台,為何04年底起民進黨連選連敗,幾致亡黨?
>>> 同理,蔡英文先前選情的低迷,不只是不分區立委名單問題及副手問題,主要還是斷然否定九二共識問題。直到訪美後,蔡在兩岸議題上日趨審愼,她的魅力及民調才再次回升,有如「被釋縛的普羅米修士」。而馬相反,得意忘形使他躁進暴衝,嚐到蔡先前的苦果。當中共尚要強調「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及「和平架構先於和平協議」,憑什麼連朝野共識及信賴机制(制度監督、朝野溝通、社會説服)都沒有的馬政府及扁政府敢不顧民意,獨斷獨行?
>>> 兩岸議題不能行險僥倖,不能操之過急。不只是中共不可信賴,美國也未必可長久信賴。台灣事實上是一艘必須握好方向舵,在險惡大海中求生的船。馬政府在國內不堅持中華民國及國旗,在國外不守護「中華台北」底線,「一中各表」至終將失去方向,掉進中共定義的一中。扁政府及民進黨明明是中華民國,卻否定及逃避中國屬性,把「中國」詮釋權拱手讓予中共,也把兩岸的和解基礎斷送。當中華民國的中國屬性不存在,中華民國亦將不存在,台灣還能叫台灣嗎?
>>> 幾位明智的外國領袖一再提醒台灣朝野領導人:不必觸怒中共,兩岸必須和解,也不必對中共存有過度幻想,兩岸必須保持適度距離。而目前的情況卻是,國民黨對中共存有太多幻想,民進黨則爲堅持「台灣非中國」,存心觸怒中共,並對美國存有太多幻想。
>>> 美國國內的放棄台灣論逐漸升高。極親台的卜睿哲在<不一樣的戰爭>中也供述,兩岸兒戲式的挑釁及擦槍走火很可能殃及美國,造成美中大戰,美國付出不必要(替台灣兒戲當砲灰)代價。美國在國際關係上歴來有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之爭,但歸根結柢,美國視國家利益及縱橫國際權力為至高無上,這二者正是現實主義的最佳證明。對美國存有太多幻想的獨派最好讀讀<賈伯斯傳>作者艾薩克森的另一部<季辛吉傳>,不要被大國空泛的理想主義冲昏了頭。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馬英九太不務正業了

2011/10/24 
*現任總統竸選連任,在民主國家是四年政績的一次總體檢,選民必須查驗有無必要讓你再任四年。因為第二任沒有再選壓力,原本勵精圖治旳總統可能變得過且過,原本得過且過的總統可能更自我感覺良好,犯下荒唐錯誤。可是馬英九競選迄今,選民看到聽到的卻是「馬米酒」、「ECFA總統」及一連串推卸辭。馬團隊的主要力量不是用於政績解說,而是「反主為客」,用於檢驗在野黨三位競選對手。身爲執政者的馬英九未免太不務正業了。
* 由蔡英文袓墳打到蘇嘉全袓墳,再到農舍、基金會、兄弟姐妹、罪及妻孥,這是馬團隊逃避檢驗、蒙混過關的方式嗎?怎麼該被檢驗的執政黨反而變成檢驗他人的在野黨了?在野黨有特權,可以無限上綱、上窮碧落下黃泉找麻煩。執政黨則有政績包袱,必須認真對選民交代,讓選民知道那神聖一票被如何運用,過去四年國家被如何治理。這是民主政治常規。沒想到馬團隊竟然不顧執政分際,把自己變身在野黨,大玩烏賊戰及危險遊戲。而媒體也竟跟在馬團隊後面,無止休的窮追猛打個人問題。整個選舉都變調了。
* 蔡蘇被追打的所謂「違法」,是通案還是個案?是大事還是小事無限放大?如果是通案,如農舍非農用及祖墳超過法定坪數,既然一向都被默許,從未厳格執法,這是錯在政府,為何到選舉時才對個案加以檢舉,引誘媒體追打?這不是政府「入民於罪」是什麼?同時,馬政府與其追打農舍,何不立即修法廢除「假農舎,真豪宅」?前者是炒作,是在野黨的伎倆,後者是正本清源,是執政黨旳職責。馬政府只做前者,不做後者,這不是不務正業是什麼?
* 馬政府不務正業的事還很多。世界銀行的經商環境排名,,台灣不只已遠遠落後於最大競爭對手南韓,甚至連馬來西亞、泰國都不如,這是馬政府的失職。DRAM及面板的「兩兆雙星」計劃淪為「兩兆傷心」,也是馬政府怠忽整併責任的苦果,不只連累金融業,最終幾千億損失還要由全民扛。而民生物資及飲品肆無忌憚 狂漲,與先前房價的惡性炒作如出一轍,背後顯現的是無政府狀態,也就是政府的失職失能。至於馬政府擬補貼(每人每月三萬)失業博士到企業研究,更是對全國失業人士的不公。老農津貼翻來覆去,留下朝野政黨變相喊價賄選空間,也是馬政府上台後把老農津貼從國民年金法脫鈎j的結果,這不僅使民衆繳納國民年金意願不高,更對老人幫助不大。
*神龍乍現的兩岸和平協議則是馬英九無厘頭的危險遊戲。和平協議是政治協議,茲事體大,涉及國際及両岸現狀改變,極易自投中共陷阱。再加上和平協議從來未必能保障和平,中共又對台灣一貫堅持主權,馬英九想要中共承認中華民國,無異緣木求魚。和平協議的暴投,不過再次凸顯馬急功近利(個人短期利益)的即興演出習性,以及他一廂情願的統一執念而已。以這樣一個無厘頭,又不務正業的總統,要他負責兩岸政治協商,台灣人擔驚受怕的曰子還長著呢!

政客靠謊言統治

2011/10/17 
*今年雙十節真是熱鬧。不但有國民黨<民國百年>、中共<辛亥革命百年>拼場,還有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的「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中華民國政府是現在的台灣政府」新話題拼場。連號稱獨派大老的辜寬敏也不甘寂寞大登廣告,指摘蔡把中華民國合法化,「鄭南榕的自焚難道是爲了成就扁蔡去享受當中華民國總統?」以上拼場及搶正統,說到底就是一句話:政客靠謊言(神話)統治。
*國民黨的「民國百年」有正統性,辛亥革命創建的中華民國仍在台灣。但國民黨始終刻意欺瞞及製造主權神話。--------------
*中華民國己經不在大陸,為何中華民國主權還包括大陸?反而中華民國所在的台灣竟然只有治權(所以馬英九自稱「一國兩區」)?主權不建立在現實基礎上,而建立在虛構神話上,治權又和主權脫離,台灣於是變為只有治權而無完整主權的「家園」。 這與「是現實決定主權,而不是主權決定現實」的政治學常識完全倒反。孫中山鬧出政權與治權分離的笑話。孫中山的徒子徒孫又炮製出主權與治權分割的神話。馬英九上台後則認真將神話當神明供奉。
*中共強調他們是「孫中山辛亥革命最忠實的継承者」,屬另一種認真做假的謊言。孫中山參與建立的是中華民國。如果中共是孫中山最忠實旳繼承者,為何要將大陸的中華民國消滅?並處心積慮要將台灣的中華民國一併消滅?中共緬懷革命先驅,期許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但中共如果心眼狹小到容不下小小的中華民國台灣,又如何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經過人類史上最動亂悲慘的廿世紀後,武力早已不是偉大標記,而是邪惡標記了。
蔡英文為逃避參加台北百年國慶,說了幾句「簡單真話」。這是好事。但這也反證她過去是在故弄玄虛。台灣共識如果缺少中華民國及普選產生的中華民國政府,還能叫台灣共識嗎?蔡過去是沒有台獨反中意識的人 ,國民黨及民進黨政府的官都要做。沒想到一當上民進黨主席,她突然極獨神靈咐體,直到現在才恢復常態。
*而刋廣告和蔡搶極獨正統的辜老更荒謬。他說中華民國是虛妄。既然是虛妄,當年他爲什麼拋棄台獨,回台投靠中華民國?還替國民黨立了不少「大功」?甚至他刋登的廣告上,頭銜也使用「前總統府資政」。他有比扁蔡更少「享受」中華民國尊榮及特權嗎?包括向蔣經國要台灣人第一艘逺洋漁輪,向李登輝要豐田汽車代理權。
*國民黨把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權事實當虛構,獨派把台灣國的虛構主權當事實。二者都是需要自欺,如同易卜生説的:「從他們身上取走重大生活謊言,無異直接剝奪他們的快樂。」更重要的是,政客(政黨)必須靠謊言統治,他們已成為原始社會巫師的現代翻版,成為「千福年」神話的預言家及許諾者。卡西勒一語道破個中玄機:這些預言及許諾不是為了引導人民走向正確目標,獲得幸福,而是為了欺騙人民去為統治者犧牲,去擁護他,投他一票。

武昌起義 不意外的意外

2011年 10月10日
*欣逢百年國慶,借此節日討論一下武昌起義。該一預先規劃卻突生變故,不得不倉卒起事的冒險,竟在群龍無首下一擎奏效,有如神助。孫中山《自述革命經過》因此稱「武昌之成功,乃成於意外」。其實武昌起義之成功,猶如辛亥革命之成功,其內外條件已備。瓜既成熟,一經採摘,自然蒂落。與其稱之意外,不如稱之不意外的意外。
*何謂不意外?一是武昌起義後,數日間武漢三鎮相繼得手,蓋因革命風氣深入「新軍」,又由本地人領導之故。自清代曾、左、李以來,湘軍淮軍轉戰南北,接觸西方,眼界思想大開。廣東人革命最早,是革命的搖籃,但經過幾次起事失敗,活動陷入低潮。宋教仁等遂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改變孫中山「有共同之宗旨,而無共同之計劃,有切實之人才,而無切實之組織」弊病,加強組織、計劃與領導,奉黃花崗之役英雄黃興為領袖。革命從此走向集團作戰,特別是與各省新軍協同作戰。可以說,武昌起義標示了廣東階段的結束,兩湖階段的開始,也就是孫中山領導的結束,黃興、宋教仁(及曇花一現的黎元洪)領導的開始。
*幾件事可看出孫中山的失勢。一是南京政府成立前,革命陣營分裂成擁黎擁黃兩派,孫身為無權的「精神領袖」,被推任臨時大總統,屬過渡性質。二是南北立憲、革命兩派不久達成協議,由袁繼任孫,黃興等皆極力推崇袁(當時袁既手操清廷生死,又獲列強及國內立憲派、實業界擁戴,是領導共和的不二人選。而「中華民國」、「五族共和」、「五色國旗」,則非孫、袁提出,是武昌起義次日革命、立憲雙方早已議定)。三是孫中山民國3年成立中華革命黨,變相解散國民黨,要求黨員立誓效忠孫,此舉引起黃與孫的永久決裂。解散國民黨,逼走黃典,恰恰說明孫在民國以後的不得志。
*武昌起義之不意外,還有一重要原因,就是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特別是義和團之亂後,清廷為挽回人心離散,逐步推行康、梁鼓吹已久的立憲、新政。立憲是19世紀中期由西歐往中歐、東歐、俄羅斯蔓延的熱潮,到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立憲運動才在全歐成功。清廷當然不可能比歐洲先進,預備立憲及各省設諮議局已屬極大讓步。但該讓步卻催生了立憲派及各省自治。
*武昌起義會導致南北各省紛紛宣布獨立,讓清軍顧此失彼,無法分頭剿滅,與立憲自治風氣的迅速蔓延有關,也與義和團之亂時東南自保(獨立)的先例有關。至於新政,培養出一大批先進的留學生及新式學堂師生,無異替排滿革命「久蟄之人心」添加大堆柴火。連小蝦米的武昌工程營小兵都能打響起義第一槍,其餘自可想見。
*武昌起義成功,是革命黨改進領導、組織、作戰及革命風氣深入新軍的結果。辛亥革命的成功,則是排滿思潮普遍深入人心的結果。辛亥革命基本上是民族革命,而非民主革命。猶如北伐及中共建國,也是救亡革命,而非民主革命。民主革命要到90年代的台灣才算完成,而且是不流血革命。杜甫詩云:「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這就是中國式的革命、造反、打天下,到今天依然沒有改變。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柏拉圖與孔子可以共存

2011年 10月03日
*國民黨競選廣告推出《讀經篇》,引來藍綠雙方一陣激辯。國民黨吹噓台灣是普世價值(主要指中華文化)輸出地,是中華文化領航者,連大陸人都比民進黨了解台灣優勢在哪裡。民進黨譏諷這是馬政府在推動帝王思想,說歷史上奸臣四書五經都讀得很好,台灣學童要和世界競爭,該讀的是莎士比亞、柏拉圖,而不是馬英九一再提倡的讀詩讀經。
*中華文化是不是全球普世價值仍待研究。但它確是東亞普遍價值。中華文化經過數千年與外來文化交融(如西域、印度、阿拉伯、現代歐美日),它是輸入大還是輸出大,也不易確定。唯一確定的是,生長於中華文化圈的人很難「去中國文化」,因為中華文化就是他的日常生活。當你看歌仔戲、京劇,入耳全是洛陽、長安、北京故事,每日進出,語言及大小吃也是中國各地的傳承,你能說這是台灣文化而不是中華文化嗎?
*既然不能「去中國文化」,詩詞經書同屬中華文化,且是它的精緻及上層部分,當然更不能排斥。去掉諸子百家詩詞歌賦,中華文化優美深刻的內涵就所剩無幾了。綠營可以說馬英九食古不化,所受文化膚淺,不脫蔣介石中華文化復興那套。但綠營就是不能反對讀經,不能把主張讀經等同推動帝王思想,更不能將柏拉圖、莎士比亞與孔孟、李杜價值一分為二。
*中國文化思想精華最早以先秦諸子百家為主,包括孔孟在內,沒有一家是帝王思想。把經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家學御用化、宗教化,是漢武帝及漢儒的傑作,不是孔孟原貌。就像後代唐孔穎達正義、宋朱熹集注,也是便於帝王統治,遠非孔孟原意。朱元璋甚至將孟子思想以「大不敬」論處,說「這老東西如果活在今日,定將他殺頭!」而且中國經書浩瀚,不讀儒家經典,還有反帝王思想的道家經典老莊,有全世界最先進宏偉的兵學經典孫子等。這些人類寶貴文化遺產怎能一體排斥?
*文化融合是很微妙的,要有胸襟氣度。韓愈排佛,和近年綠營「去中國化」不相上下,但他晚年親近僧人,他的弟子李翺調和了佛儒差異,為理學開闢門庭,結合儒釋道的中國式理學遂得誕生。而更早之前,鳩摩羅什東來,倡導用中土思想文句類比譯經,中國式佛教於焉誕生。也正因為佛法轉易,融合中國思想,佛教不只「中國化」,還開出純中國花朵,如禪宗淨土。所謂「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就是告訴你這是中國獨一無二禪法。中國禪宗讓印度成佛、中國道家飛升、中國儒家成聖的最高典範合而為一,並影響唐詩宋詞以下中國文學藝術及中國民間美學旨趣千餘年。
*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魯迅「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沒有這些浪漫詩詞、勵志經書及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慰藉,從清末至今的一代代知識份子如何熬過專制極權那漫漫長夜?如何激發自體神奇自療及對抗機能?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走出國家神話

2011年 09月26日
*從中共建國後,消滅前朝紀錄就成為他們的重要工程,不只中華民國被宣告亡國,連抗日也說成中共領導。直到最近,兩岸關係改善,中共開始修正策略,「一中各表」被有條件默認,抗日戰爭變成國共兩黨領導,對國軍總算有了正面評價。今年適逢辛亥百年,也是中華民國百歲,中共在歷史解密及全球化潮流下,願意走出閉鎖神話世界,向歷史及現實略做讓步,這當然是好事。但讓步遠遠不夠。中共建國神話與古代中國儒家-帝王道統神話一樣,欺詐及虛構的成分大於一切。
*說中共建國是騙來的,也許過度誇張。但只要比較一下國共雙方抗日的傷亡情形,以及內戰期間中共如何善用工商界、學生、知識份子及無孔不入的間諜,拖垮、誤導蔣介石政府,大家就知道中共多會「避戰」、「統戰」了。抗戰開始時,國共軍隊的比例是60比1,到抗戰結束,雙方人數已變為3比1。這就是毛澤東「發展根據地為主」,不與日軍正面交鋒,努力劫收日軍佔領地及收編潰散國軍的結果。共軍與日軍戰鬥打死的人數遠低於自己內訌撲殺(如AB團)的人數。已經解密的資料顯示,毛澤東認為「讓日本人佔越多土地才越愛國,否則就是愛蔣介石的國了。」毛甚至對史諾說:「希望日本人一直打到重慶去。」康生也說:「用敵人(日本)的手來打擊敵人(國民黨)、瓦解敵人,這是最機動、最巧妙的革命戰略。」
*建國後,中共有計劃虛構如何領導抗戰、如何維護國土的故事,另一方面又將前朝貶到一文不值、壞事做盡;這是國家神話的建構。每個國家都會建構國家神話,但像毛澤東時代肆無忌憚搞國家神話、個人神話,歷史上誠屬少見。若非京夫子、張戎等人還原真相,毛真的變成神了,有如蔣介石今日在郝柏村、馬英九等人心中依然是神。
*美國也有國家神話。極暢銷的《老師的謊言》就告訴國人,美國歷史教科書如何神化、英雄化政治領袖及國家行為。例如發表14條世界和平宣言(包括民族平等)的威爾遜總統,其實是嚴重無比的種族主義者,把他前任對黑人地位的改善全盤推翻,並誓言要把所有有色人種從聯邦政府驅除,他是英國人眼中「講話像耶穌,行為像蘇伊‧喬治」的人。又例如推進民權運動的甘迺迪總統,曾試圖阻止20萬民權運動者進軍華府,還把支持該項活動的副總統詹森支開到挪威。個人如此,國家行為亦然。從1898的美西戰爭到2003的伊拉克戰爭,都是以干涉(製造事件或捏造事實)之名行侵略掠奪之實。在國際上尚稱高尚的美國,國家神話已如此不堪,格局低下有若流氓的國家就更不待言了。
*國民黨的九二共識建立在「中華民國一中」上,民進黨的台灣共識建立在「去(避)中國化」上,兩者也都是虛構的國家或國族神話。卡西勒《國家神話》一書說得好:「在政治中從未發現明確建立的宇宙秩序,我們總是面臨再次回到舊混亂狀況的威脅,因此政治活動及思想為巫術把持也就不足為奇了。」認清國家神話的虛幻,誠實面對現實,這應是大和解時代及歷史解密時代台灣人民優先學習的政治課程。

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被玩殘的「蔡蘇配」

2011年 09月12日
*維基解密像一道天外飛來的閃電驚雷,震破千年幽暗的宮廷高牆,照出政治人物的內心醜陋,一幕幕卸除面具後的權力戲在大眾眼前上映。而適於此時,大家又看到拖至最後一刻才宣布的蔡蘇配大戲,繼續戴著面具演出。民進黨將這齣戲命名「英嘉配」,蔡英文宣稱「最後的人選是最佳的人選」。其實經過維基解密,蔡的意思應是「最後的人選是墊檔的人選」,而且無論大蘇小蘇都像老鼠,任蔡這隻貓好整以暇玩耍,以致最終出現「被玩殘的蔡蘇配」。
*蔡蘇(嘉全)配原是五都選舉後,最能象徵「新民進黨」的夢幻組合。蘇是戰將,五都選舉立下戰功,個性又謙沖為懷,配合度高,與外表柔和內心極度剛頑的蔡恰呈絕妙互補。但蔡從未珍惜黨內助她邁向總統之路的寶貴資產,她要的是黨外、男性、專業背景的搭檔者。她的偏好都有相同特色:地位高尚、技術官僚習性、不會選舉。不會選舉的人湊在一處何用?蔡全不在乎。對她來說,選舉就是上班,正副總統候選人只需形象高貴,像廟裡的菩薩供信眾膜拜,至於衝鋒陷陣,自有一干民進黨的王朝、馬漢、千里眼、順風耳效勞。
*鄙視選舉人才,漠視民進黨功用,不從這個角度思考,就很難了解蔡何以擱置黨內龐大戰力,一味蹉跎有利戰機,讓自己一無作為,也讓民進黨毫無作為,數個月枯等全無意願的彭淮南等人,坐令馬蔡的民調差距越拉越大,民進黨的焦慮及疑惑越聚越深。同時也必須從同一傲慢的角度思考,才能了解蔡何以拖至最後一周(也就是赴美前不得不宣布副手人選)才徵詢黨內蘇貞昌、蘇嘉全,大蘇還有3天時間考慮,小蘇則只有一天,甚至到大蘇開記者會拒絕才被告知,全不在乎對方感受。為什麼彭淮南是幾個月,而雙蘇只有短短時間?這不是貓在玩鼠是什麼?
*有人替蔡找理由,說她是猶豫不決,錯失時機。但她凡事機關算盡,問題是出在太會算。她也不是錯失時機,而是與馬英九一樣,自信滿滿。她會回答記者「不同組合有不同策略布局」及「副手自然生產最好」,證明她是好整以暇,不認為自己錯失時機。
*當然不同組合有不同策略布局是假話,從蔡枯等彭淮南及倉卒徵詢雙蘇,就知道她毫無布局。從蘇嘉全「沒有委屈,只有承擔」的說法,以及蘇貞昌以「誠信」為由拒不受命,就知道她專搞剖腹產。幾個月前她擲地有聲的指摘馬英九「好的領導要有行動力,也要有思考力,不是演員,不能只空談原則」,現在她已經比馬更像演員,講更多空話假話了。何謂「最後的人選是最佳的人選」?她難道指彭淮南是最差的人選嗎?
*蔡從初任民進黨主席時的白玫瑰稱號,到小龍女、暴力小英,再到黨內總統初選過關後的武則天,代表的是權力使人墮落、使人異化的過程,也是一個純樸形象幻滅的過程。
而她的技術菁英傲慢及偏執,不只遠離人民、遠離土地,更遠離賴土地及人民生存的民進黨。她最終會把一手好牌的蔡蘇配玩殘,把中間選民熱情變冷,都與她技術菁英的偏執及傲慢有關。權力沒有制衡是不行的,蔡已經像一列失速行駛的火車,民進黨必須在蔡犯下更多錯誤前合力將之制止。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蔡英文「憨膽」向前行

2011年 09月05日
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不斷侃侃而談,極像《財訊》雜誌跨世代調查定位的「憨膽世代」(即七年級生):什麼都不怕,憨膽向前衝。蔡英文甚至嚴正告誡中共,不要違逆台灣主流民意,中國最大的利益是跟全體台灣人及台灣共識打交道,而非只跟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互動。所有經歷1995到2000台灣風雲的人,聽到這些「憨膽」發言,幾乎無法不佩服蔡的自我感覺良好,不知人間險惡。
承不承認九二共識對一般人或許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兩岸關係的基石。身為在野黨不承認九二共識沒大礙,但身為中華民國總統不承認,「代誌」就大條了。因為國家行為與個人或政黨不同,國家行為要求延續性、邏輯性。九二共識歷經李、扁、馬三朝,已成有效共識。唐樹備最近說得好:「沒有九二共識(名詞)並不代表沒有這個事實。其實叫它什麼都可以,前提是你必須承認其事實。」
當九二共識已被認定是兩岸關係的基石(基本原則)時,否定它就意味著取消基石,一切重新開始。試問中共會吃蔡英文這套嗎?從中共歷年外交談判史可以看出,蔡太小看嚴重性了。蔡曾任中華民國首席GATT談判代表,應該知道,大國必有大國的矜持及身段,小國不是「叫牌者」而是「跟牌者」,雙方既經同意某種共識,就不能隨意否定。否定毫無喪權辱國之意的九二共識,其動機只能是台獨:不承認「中華民國一中」,把最寬鬆的(中共所能容忍的最底線)一中原則徹底毀棄。
蔡英文大義凜然的告誡中共,尤其充滿笑果。中國的最大利益怎麼會是「台灣共識」?堅持九二共識怎麼會違反台灣主流民意?蔡英文及民進黨大概還沒弄清,1972年《美中聯合公報》,中共對一中原則是不退讓的,直到季辛吉想出「兩岸中國人都自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對此一立場不表異議」,爭議才獲得解決。九二共識就是根據該一最寬鬆的一中原則,再次定位兩岸關係。難道民進黨認為有比《美中聯合公報》更高明的處置嗎?
蔡英文搞台獨,比阿扁還明目張膽。明明不要一中各表,卻說自己充滿善意(並一再要中共「認知」她的善意)。她以小女孩式的嬌憨意圖「說服」中共。但這種嬌憨用在兩岸攤牌上,只能說是幼稚。她大概沒有看過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回憶錄敘述的談判經驗,沒有見識中國人談判的苛細難纏。她也或許沒有讀過白魯恂有關中共談判的著作,不知道「中方對他們視為權利的東西,會竭力攫取,以至於自毀的地步」、「大家切莫假定,善意加上互利意識(這兩者正是蔡英文倚仗的「誘因」)便足以防止問題演變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蔡英文要與中共玩「沒有九二共識,只有台灣共識」遊戲,憨膽固勇氣可嘉,但她的自我感覺良好卻太超現實,她個人及台灣都要準備面對毀棄共識後果。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九二共識就是面子共識

2011年 08月29日
*台灣朝野對九二共識都有種無知又近乎一廂情願的遐想。迫不及待接受九二共識的馬政府,並不確知它接受了什麼。抵死否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也不清楚它在反對什麼。無論綠營把風車當魔鬼,或視之為虛擬,虛幻的政治語言,九二共識都不可能像魔術般消失,因為它已成現實。同時如果藍營接受浮面共識,卻不堅持及站穩浮面下的底層(即一切顯現中華民國之物),浮面就會逐漸掩蓋底層,甚至吞沒底層。
*蔡英文「引李據辜」,宣稱面對不存在的九二共識,沒有承不承認、接不接受的問題。她的話就像她的許多詭辯一樣,既外行、閃躲,又自相矛盾。李登輝從總統下來後,就一直在挑戰及否定過去的言行,他的「政治語言」能有多少採信價值?而辜振甫並沒有否定九二共識,他是說:兩岸兩會當年達成的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而非中共後來自稱的「一中原則」,這8個字雖無文獻紀錄,但中國人講究「一諾千金」。
*辜振甫的話很重,就是指中共不守信。「一中各表」字面上當然不等於九二共識,但不管你稱它九二共識、九二諒解、九二精神,這個共識確實存在過(扁政府亦曾以九二精神稱之)。只是中共後來以「一中原則」蒙混九二共識。蘇起發明的名詞竟被中共魚目混珠,於是九二共識成了一廂情願。
*一廂情願的東西又為什麼再度存在?因為中共態度越來越富彈性。05年胡錦濤「胡四點」承認兩岸現狀。06年「扁馬會」,扁承諾若胡錦濤在「連胡會」中公開接受九二共識即一中各表,他絕對尊重。
*胡錦濤果然在連胡會中坦承,14年前兩岸是本著「求同存異」精神,達成九二共識。這是中共第一次承認「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之後,中共發言就不斷強調求同存異。2008年,胡錦濤更與美國總統布希電話談妥,接受以我方版本的九二共識做為兩岸兩會復談基礎。九二共識一詞也開始寫入海基海協來往文件中。
*民進黨為何不接受已成現實的九二共識?因為民進黨不相信「一中各表」的一中,堅持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惟恐九二共識破壞了中華民國獨立。但民進黨忽略了九二共識不是協議,只是一種善意表示,沒有法律拘束力,只有「不統不獨不武」督促力。在九二共識中,中華民國一中就代表中華民國現狀,不涵蓋中共主權範圍內的大陸。
*如果民進黨憂慮中華民國必然及於大陸,那也是一廂情願,想太多了。九二共識就是面子共識,是一種雙方互給面子的行為,千里之行由此起步。王毅就說兩岸和平發展如同蓋大樓,九二共識是大樓的基礎,每簽一項協定,就是加蓋一層新樓,使這座大樓功能越多,兩岸同胞從中得利也愈大。
*民進黨不了解中國歷史,不知道透過九二共識進行的兩岸關係,並非併吞或殖民帝國的模式,而更像中央大國時代封貢體系的模式:雙方講究互惠及相安無事,你給我面子,我給你裡子,我不吃掉你,只要你尊重我,維持既有秩序。這種封貢體系未來有可能推廣到中國周邊國家。馬丁˙賈克的《當中國統治世界》論點,台灣應是極佳觀察指標。
*重要的是,中共還是會有小動作,經常違反一中各表共識,將「中華台北」改成「中國台灣」。這是藍綠政府必須保持恆常警醒、力爭不懈的工作,否則中華民國沒有了,台方的獨立也將最終消失。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宋楚瑜應代表第三勢力

2011年 08月22日
*由於宋楚瑜選總統的可能性越來越高,民調突破一定臨界點後,想像將化為真實,藍綠陣營都抱著戒慎恐懼態度看宋楚瑜現象。挺馬與親中兩股勢力(政黨、媒體、名嘴)更是通力合作批宋,要趁大火尚未燎原前將之撲滅。一些媒體主持人及名嘴甚至喊出:「宋難道不需要問中共同不同意嗎?」很顯然,挺馬親中勢力都視宋為泛藍攪局者。如果宋能成功凸顯第三勢力(中間路線及台灣新希望)形象,泛藍攪局者罪名就不攻自破了。
*挺馬親中勢力視宋為攪局者,意思是宋會瓜分馬票源,讓蔡英文漁翁得利。他們還假定民進黨的基本盤是42%現在「暫時」支持宋的原綠營支持者到時一定回流或歸隊,而改支持宋的原藍營支持者則不會再回流。這種假設非常值得商榷。

*首先,瓜分票源說很可笑,選票在人民手上,不在馬、蔡手上,憑什麼第三者得到的選票就是瓜分前二者?前二者的選票流失,不是表示第三者更受這些選民認同嗎?「分裂」、「瓜分」的想法其實就是黨國一家的想法,是「黨外無黨,黨內無派」的遺毒。兩岸已被這種黨國思想誤導了近百年,現在還要繼續誤導下去嗎?馬英九要選票,就該努力挽回民心。自己不行,光會和反對黨「比爛」,禁止友黨「瓜分」,這算什麼民主?有一點民主領袖出息嗎?
*其次,漁翁得利說也很奇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是對的。但蔡英文不是漁翁,她也是競爭者。當第三者能同時得到原本因缺乏選擇而不得不投前二者的選票時,前二者都是損失者,不能說損失較少的一方叫做漁翁得利。而且中間選民或淺藍淺綠的投票意向是可變動的。2008年投馬的,2012年未必再投馬,五都選舉時支持蔡的,總統選舉時也未必支持蔡。中間及淺藍淺綠選民比深藍深綠更求新求變。把他們的票歸入藍綠基本盤,不只忽略時代意義,而且指鹿為馬。

*民進黨42%基本盤說正是指鹿為馬。1996年彭明敏(另一個非典型的蔡英文)選總統,只得票21%。2000年阿扁得票39%。2004及2008都是藍綠兩強對決,民進黨分別得票50%及42%。如此看,民進黨哪來的42%基本盤?民進黨總統得票比率會由21%到50%不等,就表示選票變動極大。當該黨得民心時,得票上升,不得民心(或讓民眾驚恐)時,得票下降。有第三組人馬競逐時,得票下滑更多。

*而本屆選舉,馬有的缺點,蔡大多具有。馬的立場反覆令人害怕,蔡的否定九二共識同樣令人害怕(九二共識是馬政府提出的,代表中華民國,不是中共提出的)。2000及2004,阿扁尚打著中間路線及「四不一沒有」參選,2008謝長廷更是「憲法一中」倡導者,今年蔡英文卻扛著反九二共識旗幟參選。一個非藍非綠者,擔任民進黨主席不久,即變成極獨反中(如帶頭包圍陳雲林、慰勉推打張銘清黨員)急先鋒,這是中間選民難以理解之事。如果宋楚瑜能標舉中間路線,給台灣提出超越藍綠惡鬥的新方向、新希望,並能廣泛結合第三勢力,他將是第三勢力最佳代表。各界呼喚已久的第三勢力(中道力量)也水到渠成了。

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

建立「立法者」尊嚴是時候了

2011年 08月15日
*台灣在九○年代完成了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憲法增修的浩大工程,被稱為寧靜革命。這是華人世界的驕傲。但全面改選後的國會不但沒令人耳目一新,反而成為新的社會亂源及藍綠對抗淵藪,「教壞囝仔大小」。在民間社會信任度調查中,立委與媒體名嘴(各為其主,製造對立)、命理師(先入為主,胡亂預言)名列最低。國會的民意支持度亦敬陪末座。美國最新一期《外交政策》甚至將台灣國會評為「無能國會」。讓立法院建立起碼的「立法者」尊嚴確實是時候了!
*「立法者」是個神聖的字眼。最早的立法者就是上帝及其代理人。上帝先是命令,後來與人類立約。契約社會是人類最早的法律社會,摩西還建造聖所及「約櫃」敬拜十誡,凸顯法律的神聖及不可侵犯性。因此,後代凡能為人類建立典範的創新者及引路者,常被尊稱或自稱為立法者。如鮑曼以《立法者與闡釋者》區分知識份子的角色變遷。雪萊有名的詩論說:「靈魂之不可解者,詩人是解釋者;未來所昭示者,詩人是鏡子;詩人吹響進攻的號角,具有自身無可體會的感召力;詩人的力量,不為他人左右而能左右人。詩人是世界的立法者,即使無立法者稱號。」
*那麼誰有立法者稱號?在主權在民時代就是人民代表及國會。盧梭說:「立法權是國家的心臟,行政權是國家的大腦。大腦陷於麻痺,人依然活著。一旦心臟停止,任何人都會死掉。」「國家的生存不是靠(死的)法律,是靠立法,去腐生新,生生不息。」「敢於為一國立法的人,必須自認能夠移風易俗,把孤立的個體轉化為團結的整體。當整體由此獲致的力量優於或等於全部個體力量的總和,立法就達到它的完美境界。」亞當‧斯密也說:「制定法律不但約束我們也約束我們的子孫,以及未對該法表示同意的人。因此這是立法者所發揮的最高威力。」
*立法者如此崇高,責任如此重大。但是我們的立法者們受到何種對待或自我期許?從中華民國憲法誕生的那一刻起,立法者就未被尊重。
選立委及國代是一場獨裁政權自編自導的鬧劇,立法是自利自肥,選總統及副總統是黨內分贓。總統選完馬上凍結憲法,靠臨時條款統治。國民大會變獨裁者的橡皮圖章,立法院變行政院的立法局。立法者既未受到應有尊崇,他們遂更加自我作踐,「崇高與可笑之間只有一步之遙」。
*這個可笑的國會經過全面改選仍無起色,因為執政黨還是原先黨國體制的弱化版,反對黨也努力黨國化。兩黨聯合壟斷國會,用「重政治,輕民生」延宕立法,用「杯葛內行,立法外行」進行議事,用藍綠(統獨)對抗之最廉價興奮劑刺激選民投票。
而藍綠愈對立,立法的品質愈差,立委也愈不負責任。現在甚至靠里長、鎮長級的跑攤立委及漠視專業的派系分贓立委在「填充」國會!
*台灣國會成為「無能國會」,難道只是政黨及政治傳統使然嗎?選民不尊重自己的一票也有責任。要讓立法院建立起碼的「立法者」尊嚴,還是要從選民的覺醒開始。什麼政黨的候選人不專業,就不投此人!什麼政黨的不分區名單太爛,就不投該政黨!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問題不在宋 而在雙英

2011年 08月08日
自從宋楚瑜表示總統、區域或不分區立委擇一參選後,藍營「剿宋」砲火就至今未停,不只馬英九、金溥聰、廖了以每次相關談話都「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且無論見不見馬或說不說清不選總統,宋都難逃罵名。另一方面,原本對宋刻薄厚罵的深綠,則開始轉向肯定同情。兩個陣營翻臉之快猶如翻書。
藍綠如此處心積慮,目標都只有一個:逼退或勸進宋。他們的如意算盤是沒有宋攪局,馬英九就可穩坐釣魚台;或有宋加入,蔡英文就能漁翁得利,重演2000年故事。但他們都忽略了,「形勢比人強」。如果雙英選情持續熱炒,雙英對決形勢不變,宋再想選都無可能,宋不會笨到去做損人又不利己的事。反之,如果雙英聲望持續低迷,選情無法炒熱,二人民調相加不足7成,而宋民調卻節節攀升,宋想不選都不可能。
因此,問題出在雙英身上,雙英都遭逢聲望低迷困境。馬英九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冷淡、卸責、慢半拍、有光(表演)無熱、立場反覆、活在過度自信(自戀)的幻覺裡,都使他黨內外民心大失,不滿意度長期徘徊在5至6成左右。面對初出茅廬,表現同樣拙劣的蔡英文,馬的民調竟不能大幅拉開,說明了馬不只無法穩坐釣魚台,還有嚴重連任危機。李敖的一句話極為傳神,雖然過河時不該換馬,但若這匹馬過不了河,當然該換。
馬英九像一個被媒體及民眾寵壞的孩子,在政治上及領導上都不成熟。他的立場反覆尤其令支持及反對他的人都擔驚受怕。他對宋楚瑜的心結也令人想到毛澤東對劉少奇的心結。中共「兩個湖南人」的一號二號之爭,早自1949年建國就已伏下,毛一直對劉不放心,終於借文革攤牌,一不做二不休除去劉。馬自當選中華民國第一號人物後,對宋同樣如芒在背。馬宋關係緊張,不能不說與馬刻意疏遠宋有關。
相較之下,蔡英文是政壇新人,她的謎樣魅力最初來自新及非典型。照理說,她不該折舊如此快速。但不幸,她與馬都是紫微斗數上的「機陰格」,都是公務員料子,謹小慎微(經常捉小放大),斤斤計較。加上處女座的影響,蔡比馬更小心眼,更不能容忍批評,也更會隱藏自己。
她無論做錯什麼,都面不改色。她的競選,像公務員在上班。她發表政見,模稜兩可,過度自我保護。她一發現非典型及切割阿扁會得罪極獨,立刻討好極獨大老,並改採「為阿扁爭人權」。這些都使她在極短時間內由非典型變最典型,也使她的清新魅力喪失殆盡。不分區立委名單的出爐,更看出她缺乏大志、沒哲學式世界觀,甚至沒有一個不平凡人物應有的願景及高度。
宋楚瑜不參選,馬蔡全激不起選民熱情。宋參選,蔡也不見得漁翁得利。因為問題不在宋,而在雙英。如果雙英聲望持續低迷,「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將是歷史規律,捧宋或罵宋都成為多餘。

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國會需要革命 奪回人民的權力

2011年 08月01日
*親民黨宣示2012大選不缺席,國民黨及藍營名嘴居然一片批判哀號之聲。或說這會親痛仇快,讓綠營漁翁得利。或說國會不過半會讓馬英九跛腳,政黨再輪替對不起台灣人。這些荒謬言論簡直把國家公產(政權、國會)當成政黨私產,把藍綠對抗當成台灣定數,把兩黨壟斷當成政治常態。他們心中究竟還有沒有人民?是人民決定2012,還是藍綠兩黨決定2012?
*事實上,民主政治走上敵對式兩黨政治,正是國會需要革命的時候。不是國會向獨裁君主革命,而是國會本身掙脫藍綠對立及黨國體制橡皮圖章的革命。馬政府上任初喊出「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結果證明無為加黨國一條龍,已使完全執政變完全無責任,總統及國會多數都在虛耗職責。《法官法》立法一拖再拖,最後勉強通過,卻對恐龍法官無能為力。《土徵條例》必須修改,制止政商財團假公濟私「圈地」,黨國習性難改的府院卻不動如山。執政黨不負責,連國會反對黨也只知反對,不知國會的神聖職責。國會變成表演、作秀、打架、為政黨利益任意揮霍公共財的「民主之癌」。試問人民要這樣的國會何用?
*而國、民兩黨不但不會促成國會革命,還是兩黨聯合壟斷制度的始作俑者。必須打破藍綠對立,才有可能打破兩黨聯合壟斷,讓病態的國會及議員掙脫黨國束縛(國民黨是大黨國,民進黨是小黨國),成為人民的代表。什麼是人民的代表?就是伯克所說「議會非代表不同利益和對立的議會,而是國家的議會,是具有同樣利益和整體的議會」。既然國、民兩黨不願當全民利益的代表,不願在國會超越藍綠,那只有讓更多兩黨之外的人加入國會,形成「各黨不過半」,才可望因新的競爭因素而增強人民選票的重要性。也就是選出「人民的國會」、「人民的代表」,而不是兩黨聯合壟斷及黨國橡皮圖章的代表。
*黨國體制是人治社會的20世紀版本。民主社會必須是法治而非人治社會,否則民主就「革命尚未成功」。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是西方人治及法治思想宗師。柏拉圖的哲人王成為人治的最高典範。但他晚年卻發現哲人王可遇不可求,因而轉向法治,《法律篇》說:「人類的本性永遠趨向貪婪及自私。當一個國家的法律處於從屬地位,沒有權威,這個國家必定滅亡。」亞里斯多德進一步說,法律是最優良統治者,代表最大多數人的法治(民主、共和體制)優於人治(君主或黨國體制)。而台灣要告別黨國幽靈,國會革命(包括內閣制)是當行之路。製造及維持藍綠對立的黨國總統制已經不適合台灣。
*徐文彥先生在《價格戰爭》一書中文版序言呼喊:「自由,不是為少數人累積個人財富,然後推卸社會責任的藉口。民主,不是為少數人掌握權力,然後拒絕人民參與的遊戲。那些少數人常掛在嘴上的民主與自由,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奪回屬於人民的權力!」這段媲美18世紀大革命時代潘恩理性之聲的話,正是台灣國會革命的最佳宣言。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讓宋楚瑜帶來大和解

2011年 07月25日
*在馬宋關係瀕臨破局的微妙時刻,李登輝一句讚譽宋楚瑜「是非常優秀行政人才,應該坐更大位置」的話,引起無限遐思。藍營人士普遍以陰謀論視之。然而,老李容或另有目的,藍綠陣營能不承認這是一句老實話嗎?藍營內還有誰比宋更能幹、更能營造大和解,而且更苦民所苦了?當民眾苦於馬政府神經中樞失靈,苦於馬是一個好候選人而不是好總統,尤其苦於藍綠惡鬥,台灣眼看凡百俱廢、繼續沉淪時,誰不希望類似宋楚瑜的人才現身江湖,再造和解?
*在階級或族群衝突最小的社會,兩黨政治是最佳民主範式,歧見可以透過協商解決,兩黨輪流執政差異不大。但在衝突激烈、協商形同虛設社會,兩黨政治往往走向最糟糕的敵對式兩黨對抗,社會人心不安,國家永無寧日,兩黨政治反而成為全民心中最大的痛。大家只要讀讀馬基維利《佛羅倫斯史》,就知道兩黨長期惡鬥是什麼結局了。此時如果有一個第三黨或第三勢力崛起,超越藍綠對立,致力社會大和解,無論它是取代性力量,還是調和性力量,帶來的都是清新之氣,也就是近年台灣大選常打出的「改變」。
*宋楚瑜為什麼有希望帶來大和解?因為他不被藍綠定見綁死,他在國民黨祕書長任內處理地方派系方式,以及省長任內應對議會反對黨方式,都見出政通人和氣象。宋團隊的迅速及能幹也頗出名,農業、河川、地層下陷等問題,如果是由宋團隊整治,一定不會拖到病入膏肓。我自己就聽到不少民進黨省議員、省內台籍企業家、農民、有良心黨工對宋眾口交稱。官場會說謊,商場會說謊,沒有門戶之見及利害關係的私下交談卻不會說謊!
*誠然,宋楚瑜的選運欠佳,一次興票案及兩顆子彈都使他與大位失之交臂,五都選舉得票甚至在藍綠夾殺下慘不忍睹。但這表示宋楚瑜到此為止嗎?不然。宋下台而宋團隊依然忠心耿耿,這沒有絕大的人際親和力及人格長處絕難至此。當台灣兩黨政治進入愈陷愈深的泥淖時,超越藍綠對立的宋楚瑜正是出面撮合第三勢力的恰當人選。因為這既需包容又要人面,既需敬老尊賢又要禮賢下士,很少人比宋更具該一特質。宋的時候到了。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沒有豐功偉績的邱吉爾,如同沒有德國「時代召喚」,就沒有馬丁路德及俾斯麥!
*歐巴馬以「我們能改變」登上美國歷史舞台。蔡英文也以「台灣下一步」企圖改變現況。但沒有改變藍綠對立,沒有兩岸大思維,其結果仍是不斷重複的僵局及對抗。這種惡性循環不能帶來真正改變。要帶來真正改變,一定要超越藍綠,創造大和解,給台灣一個希望。這個希望現在藏在幾百萬渴望大和解的台灣民眾心中,猶如渴望改變也藏在全世界數以億計人心中。當年施明德倡導大和解也許時機不成熟,但現在成熟了。未來學家托佛勒的近著《財富革命》指出,求新求變已是舉世趨勢,由美國帶動,以中國成就最為驚人,中國人希望改變加速再加速,愈快愈好,「這是中國數千年保守歷史中從未見過的現象」。中國能創造驚奇,台灣為什麼不能超越藍綠,帶來大和解?

「我是台灣人」新意義

2011年 07月18日
*蔡英文的競選廣告「我是台灣人」引起藍營大肆抨擊。而臉書宣稱是台灣人、中華民國國民及炎黃子孫三段論式的馬英九,卻未引起國人激烈回應。這看似令人費解。但只要了解蔡的意思背後還有潛台詞「你不是台灣人」,馬的意思則一覽無遺,大家就知道藍營為什麼如此激憤而必須提前消毒了。更正確的說,「我是台灣人」已有新意涵,把這句話當做族群操弄術及選票提款機已經太老套,不合於台灣社會需要了。
*什麼是「我是台灣人」的新意義?就是類似甘迺迪總統說的,要問我能為台灣做什麼,而不是台灣能為我做什麼。想靠一句「我是台灣人」就騙去選票及操弄族群的人,打的正是台灣能為他╱她做什麼的主意。
而從阿扁「貪腐越大,愛台喊越大」以來,民進黨這套樂此不疲的操弄術已漸失效。民眾終於認清,對台灣真正有愛心,能顯示他為台灣民主、自由、人權、國家建設、國際聲望做出貢獻,以及能為團結或提振人心而勤政愛民的人,才具備資格高喊「我是台灣人」。至於其他台灣民眾,只要他以台灣為故鄉(包括「日久他鄉變故鄉」),而在國籍上認同中華民國,也通通是台灣人。
*這個醒悟的代價是極大的。過去國民黨兩蔣時代,說「我是台灣人」曾是禁忌,敢說「我是台灣人」代表某種勇氣。到兩蔣末期,蔣經國承認他在台灣生活了數十年,「已經台灣人」。宋楚瑜選台灣省長,說他是吃台灣米、喝台灣水的台灣人。馬英九選台北市長,李登輝舉起馬手問你是哪裡人,馬也說他是吃台灣米、喝台灣水長大的新台灣人。照理說,由「中國人」轉型成中華民國「台灣人」,至此「台灣人」與「中國人」的定位衝突已獲紓解。
*可是綠營沒有看清大勢,反而在扁政府時代得隴望蜀,要把統派或中華民國派隱含的一點中國人認同一起肅清,讓「我是台灣人,也是中華民國或中華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無法共存,「我是台灣人」的潛台詞開始意指「你不是台灣人」。而你不是台灣人,當然你就是中國人,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多大區別的中國人。
另一場台灣內部獵巫運動興起了。這是國民黨極權時代反其道而行的翻版,有人稱之台獨法西斯。
*蔡英文會是台獨法西斯嗎?那要看她是否刻意用自己父墳的台灣籍去對比馬鶴凌骨灰罈的中國籍,是否用「我是台灣人」去對比馬英九的「不敢大聲說出是台灣人」。如果是,蔡英文就違逆了國家級領導人必須最大限度鼓舞全民以聚「國族共識」的基本道德。國家不能因族群分化而削弱,任何製造國家分裂、族群對立的候選人,都不配自稱「我是台灣人」。

*「中國人」及「台灣人」做為文化霸權的策略,都各有一個時期被用於對內製造認同之戰,以壓制對方。但這個時代已過去了,某個時代起壓迫或抵抗作用的策略,在新的世代未必適用。台灣現在是「大家都是台灣人」的民主時代及多元文化時代。想拿台灣人或中國人帽子來扣人,未免太落伍,也太懶惰了。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馬英九別推卸責任

2011年 07月11日
*現代民主政治標榜政黨政治,鼓勵政黨競爭及合作。可是在台灣,不只政黨之爭變成高度危機動員的藍綠對抗,任一方當選都扯上「國家危亡」(如馬連任就是2016台灣準備選特首,蔡當選就是台獨噩夢重臨),且在國家危亡大帽子下,其他小黨生存飽受壓制,除設置扼殺小黨參政的5%得票門檻,小黨「攪局」還須承擔大黨敗選責任。馬政府更創下民主政治先例,把所有施政不力責任推給前朝,卸責政治取代責任政治。
*沒有責任政治,就沒有政黨政治,政黨輪替也失去意義。既然執政黨不須為自己的施政結果或不作為負責,什麼事都沒有責任,政黨輪替就成了多此一舉。問題是,政黨輪替本質就是改正前朝缺失,證明我能更好,如果每件事都拿「我沒做好,因為問題出在前朝」或「我沒做好,但前朝更沒做好」做搪塞,人民選你幹什麼?越多的搪塞越證明自己不負責也不適任。
*執政者不同於在野者,後者有監督及指摘的權利,前者有負責及被監督的義務。因為大權在握的一方負有民命,必須做事,而且以政績為答覆。如果執政者做事不力,還把自己裝扮成受害者,整日諉過及指摘前朝,那不只是錯亂,還是得了便宜(權位)又賣乖。既然受人民付託而不負責,只想模仿在野黨,乾脆下來做在野黨好了,讓能負責的一方去做執政黨。
*馬政府把所有壞事推給扁政府、李政府,李、扁甚至被從中華民國史、國民黨史中抹除;同時所有好事都加給兩蔣,忘掉當年的國庫通黨庫、黨庫通私庫,以及長期戒嚴帶來的停滯、血淚、社會不公及人性扭曲。馬英九還成立一個馬辦競選團隊,專門數落前朝不是,用「比爛」來替馬政府卸責,以致馬辦被稱為「罵辦」。而馬在被黨內提名的隆重日子,居然不談自己的責任及願景,反而大談蔡英文當年反對將老農津貼加碼,「不關懷農民」;扁政府將米酒價錢調高,「民眾苦不堪言」;蘇、謝行政院長任內電話詐騙猖獗,「是國民黨執政才解決人民痛苦」。
馬英九的「比爛」大多似是而非,自我感覺良好,反映他既在狀況外又不關心。如同他對黨內其他同志及藍營友黨全不關心,搞到國民黨十八大眾心離散,友黨不得不跳出來捍衛生存權。他對農民及環保全不關心,搞到農民運動死灰復燃,環保運動方興未艾。他一手打房,一手護房(為了美化經濟數字),搞到奢侈稅形同虛設,房價越打越高。
*馬英九推進兩岸關係,但政策只做半套,搞到製造業加速外移,新產業卻未相對發展,就業機會不斷流失,比新加坡、香港不如。他熱心兩岸協商,卻視反對黨為寇讎,搞到不是「團結對外」,而是「團結對內」。
*極端注重人權又促成《世界人權宣言》簽署的小羅斯福總統遺孀艾莉諾,人們稱讚她:「她會點燃一根蠟燭,而不是詛咒黑暗。」台灣人民要看的正是身負國家領導及團結重任的馬英九,會不會點燃一根蠟燭,而不只是詛咒前朝黑暗。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名嘴誤國

2011年 07月04日
馬政府在離總統選舉只剩半年,藍綠決賽正式起跑之際,突然推出李登輝貪污案,不只時機選擇啟人疑竇,指控內容亦充滿臆測之詞,一看就像「奉命起訴」。遺憾的是,不只馬英九矢口否認介入司法,親藍名嘴更多方配合,堅持阿扁告發(阿扁有要馬政府此時起訴嗎?),親綠名嘴則走向另一極端,堅持陰謀迫害。雙方立論各取所需,惟獨不探討藍綠政府最慣見的選舉操作。古人常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今日名嘴卻是「天下恨無事,庸人爭擾之」。
名嘴依附藍綠,各為其主,早已成為台灣重大亂源。最初類似圓桌論壇的談話節目,自改為固定來賓、藍綠分明、黨同伐異後,真理愈辯愈明及發抒專業見解的論壇形式已經消失,代之以一種打手性質的製造業和修理店。每位名嘴都是修理匠或問題製造家,沒問題的人或事尚被整得鼻青臉腫,有問題而存心要整的對象更可想見。孔子說「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正是指這種人。
孟子也有一段話。當時的縱橫家問他,張儀、公孫衍不是大丈夫嗎?「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孟子答:「他們哪算大丈夫,不過是逢迎諸侯旨意,要我咬誰就咬誰的人,「以順為正,妾婦之道也」,他們不是大丈夫,而是妾婦。
問題就在名嘴(今之縱橫家)已變成妾婦,談話節目變成藍綠互鬥的代理戰場,觀眾是同一批人在集體心理治療,叩應進來的人是購物「消病」,政黨則論功行賞,徵調這些名嘴去當選舉刺客,或乾脆酬以高官。政黨變成名嘴的總後台及當官的終南捷徑。難怪許多名嘴越來越無行,談話越來越離譜。活躍在媒體上的名嘴、立委、命理師也被選為社會信任度最低的幾種人。
古代縱橫家是誤他人之國,今日名嘴卻是誤自己之國,一群人整日唯恐天下不亂。他們就像莊子《說劍》篇裡的那群劍士,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外國謀之。自己把自己國家打趴,彼此把彼此藍綠唱衰,落入不好天子劍、諸侯劍,獨好庶人劍的可悲下場:「此庶人之劍,無異於鬥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國事。」
更可怕的是,在媒體藍綠偏好加上名嘴唯恐天下不亂下,過多以假亂真訊息掩蓋真實,形成超真實。超真實比真實還要「真實」,終至超真實徹底污染及篡奪人心,民眾分不清什麼是假,什麼是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台灣將來到一個歷史階段,所有的是非真假都失去意義,所有的力量都互相抵消。所有有良心的人都因不堪良心負荷而絕望冷漠,政治及社會事件不再承擔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如同布西亞預言:「民眾如冰冷的星體,歷史在它周圍冷卻下來,事件相續並消逝在冷漠中。」名嘴誤國終於完成。

蔡英文該說得更清楚

2011年 06月27日
從馬吳配出線,「台灣加油讚」競選團隊組成,國民黨就一路針對蔡英文性格及言詞矛盾火力全開,連一向外表溫良恭儉讓的馬英九都變成「打蔡犀利哥」。這方面顯示戰況吃緊,自覺平盤就是劣勢的執政黨不得不轉守為攻,二方面也顯示蔡的主張及說明有所不足,並非她所宣稱的立場清楚、態度一致。蔡既號召首投族、轉投族、回頭族支持她,蔡就該有說更清楚的能力及責任,讓道地中間選民了解她有別於扁馬的「新」思維及處理「新」問題的新方式。
蔡的競選主軸「Taiwan Next」,有下一個台灣或台灣下一步之意。這當然是「改變」的同義詞。問題是,下一個台灣並不是這一個台灣的對立物或斷裂物,下一個台灣仍是同一個台灣,而且與這一個台灣沒太大差異,否則它就是顛覆而非改變,是告別而非繼承
全世界民主選舉都不是顛覆性的,甚至革命也不可能告別舊時代。妄想顛覆或告別,就會像托克維爾說的,從這扇門出去,又從那扇窗進來,「人們多少次想打倒舊專制政府,結果無非是將自由的頭顱安放在一個受奴役的軀體上」。伯克評法國大革命的最精闢處,也是顛覆傳統這部分,認為傳統有其存在價值及改變路徑,妄想在時機未成熟及未準備好之情況下摧毀傳統,必遭嚴重報應。
兩岸由戰而和,由毫無共識到九二共識,也有一定傳統及改變路徑,想一口否定,同樣會遭報應。「非核家園」相同,核一、核二盡早除役有理,但核四建成卻不商轉,能源缺口如何補足?馬英九評蔡的核四不商轉主張讓人「聽嘸」,評蔡不承認九二共識卻奢言民進黨要脫離過去框架,找出好的、新的、具建設性的兩岸關係基礎,是「說詞閃爍、迴避重點」等等,全立足在時機未成熟及未準備好的兩大前提下。這兩大前提正是蔡最無法自圓其說又最需補充說明之處。蔡若只會反擊別人聽不懂,就是孟子說的「遁詞知其所窮」。
民主不能只開空頭支票,選民也不能給空白支票背書,否則只有投票權的選民就會在選舉揭曉後又淪為盧梭所謂的奴隸。政治是非常現實而充滿考驗的事,政客卻總是把它說成充滿理想而一勞永逸的事。其結果就是選民一次次上當,真正的問題從未解決,什麼新思維、新問題、新方法,四年後又照例變為亟待下一任或下一次政黨輪替解決的舊思維、舊問題、舊方法。扁政府如此,馬政府如此,蔡英文當選恐怕也將如此。
外交說詞講究創造性模糊的季辛吉,是為了現實主義外交,其目的在獲取美國最大利益。蔡英文的矛盾及模糊卻是機會主義的,甚至是反現實主義的。俾斯麥說:「國與國不能靠感情用事結盟,不能天真的以為做了好的事,所有犧牲就能得到回報。」這句話看似對馬英九說,其實反面看也對蔡英文說。中間選民的智慧沒有那麼低,馬英九固然已被看破手腳,蔡英文同樣別想虛晃一招。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總統不能只是表演

2011年 06月20日
從馬不停蹄四處跑攤到「馬吳配」成形,許多人發現,為了競選連任,馬英九最近又「活」過來了。委靡不振、遲疑不定、首鼠兩端的那個馬總統不見了。活力四射、妙語如珠、神采飛揚的馬候選人又出現了。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馬英九?國人是該相信那個委靡不振的馬總統,還是活力四射的馬候選人?一個好的候選人是否不必然是一個好總統?候選人所具備的表演特技是否只能造就一個好候選人,而非好總統?
接連兩位總統扁與馬都給國人留下太會表演、只會敗事或太會表演、不會做事的印象。數月前蔡英文接受專訪談到:「台灣已不會再有政治強人了,選擇國家領導人不是選擇明星,否則領導人就只會專注於自我形象的打造,忽略治國。好的領導人不是演員,要實質領導,而不只是空談原則,要有能力做出有效決策。」蔡批評的正是太會表演、不會做事的領袖,主要是指馬。
但她忘掉還有一種太會表演、專門敗事的領袖,可稱為阿扁型或意識形態型領袖。尼克森《領袖們》說得好:「蘇卡諾和恩克魯瑪的失敗例子說明,最善於煽惑人民的領導人,他們的施政結果往往最糟。正因蠱惑人心的政客缺乏責任感,他們才敢隨意用最煽情字眼,動員恐懼和仇恨兩種強大力量,誘騙那些絕望、輕信的人。」把全民帶向不幸懸崖的國家領導人,以及沉迷統獨對抗而執意杯葛兩岸合作交流的反對黨領導人,都屬於這類領袖。
阿扁的表演眾所皆知,馬英九的表演方興未艾(或食髓知味)。上任初期主張兩岸是「一國兩區」的他,最近因退役將領在對岸說「不分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隊」,竟指這種發言是背叛台灣人民、傷害國軍士氣與國人情感。上任初期主張對漢字「識正書簡」的他,近日也對商家招徠陸客而改用簡體字表示憂心,要求政府官方文件及網站以正體字為主。「一國兩區」與「兩岸國軍都是中國軍隊」有基本不同嗎?商家用簡體字招徠陸客有比「識正書簡」嚴重嗎?都沒有。既然沒有,就顯示馬是在表演,而且是權宜性、口水性表演,選後一切又恢復原狀。
身為總統該管的,是國家的長遠發展及民眾切身利益,馬英九卻最愛瑣事,如上述表演或如國民學校應蓋多少游泳池。更矛盾的是,他既呼籲節能減碳,又豈能支持國光石化?既關心中共打壓,又豈能對參與國際組織的「中國台灣省」身分逆來順受?既調降遺產稅並對國外避稅者豁免,又豈能不對熱錢炒房炒地未雨綢繆?既訂下塑化劑「D-Day」,又豈能拖拖拉拉?既指摘退役將領在對岸亂說話,又豈能長期任由他們兩岸趴趴走,在對岸風景區形成「將軍村」?
表演都是假的,目的是騙選票。總統該有總統的格局,不能只是表演。好的總統既是內政的推動者及國會各黨的說服者,又是國防外交的領航者,民眾不難從其內外表現看出格局。如何選出一個好總統,而不是好候選人,這是民主選舉最大的責任。沒有任何國家經得起8年又8年的空轉虛耗!

政黨團結騙選票

2011/06/13
政黨團結是每次選舉藍綠重頭戲,用意無非讓對手陣營不能見縫插針及從中得利。連戰宴宋楚瑜、蔡英文會蘇貞昌無不如此。連戰為親民黨抱屈,希望國民黨高層以團結為重,一致對外,不要搞小動作。蘇貞昌則反客為主,九問蔡英文「給我什麼工作」。連與蘇的逼宮,馬蔡都難不回應,因這事關下屆總統及立委選舉成敗。問題是政黨是為選票而團結,他們除「騙票」外,又與選民何關!
台灣選民從以往被動投票、賭爛投票到後來對抗投票、恐懼投票(恐獨恐共),再到含淚投票、無感投票,投票的熱情及權利(或權力)感越來越小,義務及無奈感越來越重,甚至出現越來越多「含淚也不投票」的聲音。這沒有別的原因,選民認同政黨,政黨卻不認同選民,政客搞政黨團結,卻從不與選民團結,選民只是政黨得票騙票的工具。久而久之,選民終於認清政黨與自己無關。
政黨政客的無能及不作為事關國家成敗及施政良窳,當然與選民有關。之所謂與選民無關,是指他們對人民的利益及利害漠不關心,只關心並算計自己的利益。政黨不過是打著政治道德旗幟及自稱代表人民的幫會及利益圈圈而已。熊彼得說得好,政治人物爭取選民手中選票,一如企業家爭取消費者手中鈔票。因此他的結論是:「民主政治就是政客統治」。企業家騙走消費者手中鈔票後,不會關心消費者健康。同理,政客騙走選票後,也不會關心人民死活。
不關心消費者的結果是黑心商品充斥,號稱超商龍頭的生意人數年前就傳出最貴的音樂家罐裝系列咖啡不含咖啡,現在又驗出他們長年讓顧客吃黑心起雲劑。他們為什麼敢如此肆無忌憚?因為他們有政黨及政客保護,甚至他們本身就是政黨中常委、中委。他們還有法律保護,闖下滔天巨禍的塑化劑公司依法只能罰小錢了事。如同退役將領兩岸趴趴走,洩漏國家機密,卻從來不聞制止,國防部還說:「除非明確掌握洩密,無法可管。」
不關心人民的結果則是統獨意識形態壓倒國防安全,兩岸壁壘自動撤除,退役將領帶頭瓦解國軍心防。同時政府給大企業及富人減稅,致令資金亂竄,小民受害,政府又一手打房、一手護房。對財團的保護堪稱不分藍綠,對國防及國家安全的漠視也不分藍綠。塑化劑風暴如果不是引起空前人心皇皇及選舉將屆,馬政府絕不會祭出「D-Day」鐵腕措施,而會和民進黨一樣,既想攫取選舉利益又推卸責任。至於把人民納稅錢當派系分贓品的各處「蚊子」建設,更是國民兩黨的共業,除了和人民感同身受的李鴻源外,兩黨沒一個有良心。
政黨團結與選民無關,只是一種騙票手段。無能及黑心政客長久當政更是全民災禍。「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時代過去了,含淚投票的階段也過去了,選民現在一定要問你能做什麼。如果什麼都不能做,或只會添亂,選民就該讓「不斷政黨輪替」繼續發生。畢竟,當政客辜負或不尊重人民付託時,唯一補救就是讓政客記住人民懲罰。

兩岸政策 貪小失大

2011/05/30
有毒塑化劑風暴席捲全台,各大知名品牌幾乎無一倖免,MIT商譽毀於一旦,大陸三聚氰胺的毒牛奶事件望塵莫及,台灣民眾肝癌及不孕率居高不下禍首在此。而既不是食品又不是食品添加物的塑化劑普遍用於食品,與環保署、衛生署的互踢皮球及互不管有關。塑化劑光聽名字就不能入口,台灣商家、廠家、官署卻貪圖省錢或省事而讓無辜民眾被荼毒20年。只有「貪小失大」一詞可以解釋此一人性弱點。
但切莫以為這種貪小失大只發生在商界。馬政府的兩岸政策經過三年檢證,圖窮匕現,也已成了貪小失大實例。被馬政府大吹大擂的兩岸雙贏典範「中華台北-世衛模式」,原來是一次式入場,每次要看中共臉色,全然沒有制度化。而中華台北名稱也只有五天,只限於相關會議,其他場所恕不優待。亦即台灣是以「中國台灣省」身分掛中華台北牌,出席屬「暫時性特例」,世衛對台灣的定位不得有任何改變,會員國亦不准與台灣接觸交流。以上規定見諸世衛內部正式文件,而非馬政府所稱的「密函」。
世衛內部正式文件以中國台灣省定位台灣,馬政府竟故做不知。被在野黨立委揭發後,馬英九還指是世衛組織「表裡不一」。等到紙包不住火了,馬才承認「過去幾年,大陸不只威脅台灣安全,也刻意打壓台灣國際空間,作法至今沒有改變」。而民眾不會忘記,馬政府是如何宣傳自己的兩岸關係大突破,如何批評扁政府一步都跨不出去,世衛內部文件揭露後,又如何說國際對我打壓現象存在已久,密函事件是有心人炒作。
在馬政府的對內說詞裡,中共似乎仁慈慷慨而有求必應。馬英九還自信滿滿的與美方智庫及來訪議員大談「大陸政策三道防線」,如兩岸和解制度化、九二共識落實、增加台灣在國際貢獻,一副台灣已重返國際之狀。如今看來,重返國際言之過早,打壓來源不是國際而是中共,九二共識根本沒有「一中各表」及「互不否認」,只有一中原則。馬政府空歡喜一場,除了大吃嗟來食,對內「驕其妻妾」外,台灣處境並未實質改善。
簽訂ECFA一年後,台灣叩關FTA之門同樣停留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可行性研究意思就是擱置,敷衍兩下,背後因素可能為中共。而ECFA雖然帶來一些效益,但也使得中共針對特定項目、特定人物的收買及特定區域(如台灣中南部)的統戰採購,更加如魚得水。中共甚至覺得不必動武,光靠收買就能買下台灣了。
馬政府一群身世單純、想法天真的黨國新貴,碰到飽經憂患、絕無仁慈的老牌共黨,是不可能有任何僥倖的,貪小一定只會失大。霍布斯邦自傳描述了共產黨員驚濤駭浪的一生及陰鬱扭曲的人格。他還引用布萊希特《共黨革命家致後輩》的詩句:「我進食於戰役之間,在謀殺者之中席地而眠。當你們浮起於我們滅頂之處,請勿忘記我們陷入的黑暗年代。啊,我們這些要為仁慈鋪路的人,本身就不可能仁慈。」奢想中共仁慈的人可以醒醒了。

看後「六四」兩岸民主

2011/06/06
每到六四,就會想起辛棄疾「野塘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詞句。歷經22年,中國六四都在禁忌中匆匆而過,如同九○年以前台灣的二二八。然而六四卻又必然像台灣的二二八,重大民主事件終將留下遺產,不會無聲無息消逝。
「後六四」是第三波民主開花處處的年代。緊接六四,「蘇東坡」接連發生,擾攘近一世紀的共產極權及法西斯相繼垮台。之後右派學者福山和左派學者華勒斯坦寫下針鋒相對的《歷史的終結》及《自由主義的終結》。台灣跟上國會全面改選及總統直選的第三波民主腳步。中國則在鄧小平總設計師生前死後指導下,繼續共黨領導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直到2007年胡錦濤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把「社會主義道路」改成「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正式揭開中國民主發展序幕。可惜那還是「中國特色民主」。
「後六四」對台灣尤其意義重大。台灣由解嚴、解除報禁、黨禁不久,迅速跨入政黨政治、全面民主、資訊爆炸公民社會,這是極驚人的成就。包括東歐及拉美非許多第三世界民主國家已經走回頭路或曾經走回頭路,台灣卻安度了兩次政黨輪替。雖然民主品質欠佳,法治建設及公民文化猶待提升,政黨政治幾乎淪為「敵對式兩黨政治」(後果將是「民主內戰」),但台灣各族群各政黨之間又總有一條線聯繫,一頭拉緊,一頭就放鬆,反之亦然,維持了一種粗糙但微妙的平衡。
這種微妙平衡正是「第三波民主」存活的依據。到今天,大多數台灣民眾已體認且接受了政黨輪替將常態進行的現實。短短20多年,民主有如此進展,而且是由法西斯體制(類似中共極權體制)走出來,那種「民主不適合中國」或「中國人不適合民主」的論點早已不攻自破,堅持「中國特色民主」的人更是故步自封或劃地自限。
誠然,民主可能如熊彼得所言只是一種程序,若無自由、人權、法治的內涵,品質將一團混亂。但民主本身就有一種人人平等及共同作主的喜悅及滿足,除了霍布斯邦所稱《極端年代》之外,很少人會想推翻民主。例如塑化劑食品席捲全台,台灣商譽毀於一旦,這是混亂民主必須付出的代價。但台灣民眾一起檢討,《食品衛生管理法》馬上修補,加重刑罰,台灣不但為此更進步了,而且公民社會更成熟了,共同應對塑化劑風暴就是一次希臘式直接民主的演練。這和中共內部為一黨專政找藉口,認為台灣因民主選舉而倒地不起,不能重蹈台灣覆轍的看法,簡直差之毫釐,繆以千里。
「中國特色民主」想以協商及最底層選舉取代正常民主,隨便逮捕劉曉波、艾未未,任意打壓網路,消滅茉莉花革命萌芽,甚至扭曲福山《國家建構》理論,詭稱中國是世界最弱的政府,專制力量必須加強。這使人想到明代陳恭尹的《讀秦紀》:「謗聲易弭怨難除,秦法雖嚴亦甚疏。夜半橋邊呼孺子,人間猶有未燒書。」自由民主的呼聲是禁毀不了的,六四如同台灣二二八,民主事件終將開出民主花朵。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蔡英文的真正考驗才要開始

2011/05/01
 民進黨總統初選,在蔡蘇比數相當接近,蔡陣營又「是非不斷」中,媒體支持度相對遜色的蔡英文居然險勝,出乎許多內行人意料。因為蔡陣營幾乎是在一路犯錯(且被放大炒作),一路挨罵情況下,進入最後全民調的。全民調不是綠營民調,是藍綠全包,以蔡英文媒體形相之差,她還能小贏蘇貞昌,只能說「天意如此」。
 這場民進黨初選,蔡陣營打得一團糟亂,謝系與蔡總部各自為戰,沒有協調及指揮,蔡個人更是以新北市的輕鬆打法打總統初選。她全不知道,小心謹慎的朱立倫與攻勢凌厲、善謀能斷的蘇貞昌,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媒體在五都選舉中對蔡的「備極訶護」,也是不適用於黨內總統初選的。最大的不同在於,藍媒有「若不在初選拉下蔡,馬很可能不是蔡敵手」的焦慮,綠媒則普遍與蘇友好,蔡英文處於孤立狀態。再加上蔡的「只靠幸運,不會領導」,蔡陣營所有犯錯都要蔡承擔,蔡英文成了「陰險」、「耍詐」、「不公平選舉」的化身。原本那個集三千竉愛於一身的陽光女孩,一夕淪為白雪公主故事中的老巫婆。
 蔡英文如此容易受傷,絕對是她始料未及的。而媒體報導黨內各派系群集她旗下,也是不確實的,在初選中,除謝系外,各派並未盡力,都是兩邊押寶。因為蔡沒有報復力,各派脚踏兩條船不怕她。因為她沒有領導力,謝系的操作過當及蔡總部發言人的發言失當,她也只好任其自然。其結果就是蔡不能防範於未然,又不能切割於事後,空有「各派擁護」之名,其實是光桿司令,連替她承擔罪名的人都沒有。就對手來說,蔡其實是非常好打的敵人。一次黨內總統初選,暴露了蔡的致命弱點。
 另一個弱點是蔡的矛盾。她以「面向未來」、「改變」(即新民進黨)號召選民,而他的兩岸及國家論述卻是「面向過去」及典型舊民進黨思維。連全民調(而非排藍民調)都要討好深綠選民,未來總統大選更是可想而知。質疑主權及國家定位是最負面的意識型態,這種爭論不但不會為台灣加分,還會撕裂台灣,全民都是受害者。許信良這次跳出來參加初選,目的是要平衡蔡蘇,讓他們面對兩岸現實。但蔡蘇情願逃避,也不願面對現實。蔡英文對九二共識的否定,更使專程來台的唐樹備警告說:沒有九二共識,兩岸經合會就無法運作,兩岸合作就會停滯。
 蔡英文有領導的危機,有「一打就垮」、「反擊無力」的危機,也有兩岸論述脫離現實的危機。她雖然驚險贏了黨內初選,但更大的,涉及兩岸、藍綠、統獨,尤其是幾百萬經濟選民的大戰才要開始,蔡的真正考驗才要開始。蔡英文如果只想依靠幸運當選,幸運是不可能永遠降臨「未準備好」的人的。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告示

5月份因有事,暫時無法貼文章,請見諒。

蔡英文有幸運無領導

2011/04/29
*民進黨總統初選,蔡英文在天羅地網、萬箭穿心中意外脫困,驚險獲勝。這絕非蔡陣營努力之果,須歸功選民求新求變願力略勝一籌,終讓奇蹟發生。可以說在藍綠媒體多數全力「挺蘇打蔡」下,蔡陣營是愈幫愈忙,只有自找麻煩的小把戲,沒有攻擊防禦的大戰略,以致蔡動輒得咎,處境愈後愈艱險。整場初選,畢露了蔡有幸運而無領導的致命弱點,也是她從政以來只會團結不會領導的致命弱點。
*蔡陣營在初選過程犯了許多不該犯的錯:在提不出有說服力證據下,指控國民黨挺蘇,反而坐實己方對蘇「抹藍」,造成失分。「唯一支持」只能私下操作,各陣營都在操作,蔡陣營卻採公開方式,其發言人還對此力辯,為外界留下惡劣印象,也提供蘇陣營最好反擊點,再度失分。特定網軍發動「蔡媽媽」,坐實蘇陣營指控的唯一支持進階版,亦即選舉詐術,蔡英文卻說這「很有創意」,三度失分。等到卡神楊蕙如為洩露民調而在最緊要關頭道歉,從兵法學上講,蔡陣營已兵敗如山倒。難怪蘇陣營一直維持歡樂氣氛,並對媒體表示勝券在握,直到周三中午民調出爐形勢逆轉。
*蔡陣營完全沒有打法,沒有協調,一切放任自流,連發言人也不稱職。最可怕是,蔡周圍大多是腳踏兩條船,隨時對蘇通風報信的人。蔡有任何行動及行程,蘇都事先掌握,提前部署。蔡與媒體關係也遠不若蘇密切,蘇對綠營電子及平面媒體更是頻下工夫。加上藍營媒體火力密集「挺蘇打蔡」,把蔡刻意妖魔化,蔡卻天真到不知防範,經常以脫口而出的非政治語言回應,蔡被「政治解讀」到不成人形,也就可想而知,甚至是咎由自取了。
*蔡對藍營「挺蘇打蔡」沒有自覺或有感覺但毫無戒心,形同一隻非典型白兔闖入典型政治叢林,能不送上一命已屬萬幸。而這些口口聲聲指摘她詐術、陰險、串通的名嘴及主持人,也不過是要貫徹國民黨「拉下蔡」的旨意而已。某位大師早就點出一個藍營人所共知的密謀:如果不能在民進黨初選中就拉下蔡,馬英九將不是蔡的對手。
*從選民求新求變及馬英九不適格的表現看,蔡在2012不是沒有機會。但蔡雖是稱職而優秀的技術官僚,卻不是有領導力的領袖,連黨內總統初選都打得如此走樣,未來面對馬英九及藍媒的政權保衛大戰,更將漏洞百出。許信良說蔡「純潔無瑕,冷靜理性、學有專精」,這看似優點,其實是「不知人間險惡」及固執成見(技術菁英傲慢)的同義詞。
*蔡只知團結,卻不知不領導的團結有如一盤散沙,只知討好傳統綠營,卻不知求新求變的選民不要自找麻煩的主權論述。2012大選,中共是一定介入的。唐樹備選在民進黨總統初選如火如荼時訪台,大談蔡英文的「與世界一起走入中國」及「突破歷史框架」是反對九二共識,兩岸合作恐將中斷,其弦外之音已很明顯。蔡英文最好不要低估中共的決心。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民粹主義繼續作崇

2011年 04月25日
民進黨四場總統初選政見會結束。最令人感動的是與國民黨不一樣的永續發展、再分配正義、照顧弱勢、非核家園說。最令人疑惑的是主權觀及兩岸論述,如「不能被歷史框架及政治前提壓縮」、「不能孤單面對中國」。台灣的國家主權在馬政府手中沒有安全感,在扁政府手中就有安全感嗎?台灣的歷史框架原是一中兩國,不被此一框架限制,難道要走向台獨嗎?這樣的主權觀及兩岸觀,只能說是民粹主義繼續作祟。
民粹主義是「造反有理」的主義,經常假借人民及其延伸的民權、主權等名義,把這些東西無限上綱到危機層次,如同法國大革命名言「共和國危在旦夕」。然而法國是真有反法聯軍再三再四進犯,台灣有中共進犯嗎?台灣喪失國際身分及聯合國席次始於今日嗎?既然不始於今日,蔣經國能開放兩岸探親,李登輝能派遣兩岸密使,阿扁能談判三通,為何由阿扁第二任至今,民進黨卻充滿「共和國危在旦夕」的不安全感,並驅使許多台灣人跟著充滿莫名的焦慮感及危機感?蔡英文所謂的「主權不安」及蘇貞昌的「不能孤單面對中國」,不正是這種焦慮感及危機感的呈現嗎?
人民、主權、國家這些名義最先被用於號召民眾,利用民眾對抗,刺激民眾的集體被害意識,最後民眾往往「反客為主」,運動領導者或政客騎虎難下,只好跟著附和,說一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話。許信良已指出,處於全球政經體制保護下,台灣的現狀遠比2、30年前安全。但在蔡、蘇口中,台灣卻變得更不安全,更應突破現有框架。同時在ECFA已經穩步上路後,蘇蔡也不談如何完善及參與ECFA,而是談「不能把未來全賭在中國」及「台灣應與世界一起走入中國」。
不面對現實是民粹主義的另一弊病。與其說某人是「謎樣」人物,不如說民粹語言使人「謎樣」。民粹語言絕不說清楚、講明白。它是一種誇張及幻術的語言,訴求「造反有理」及討好特定群眾。所以它必然逃避現實、蔑視現狀。而一個只有負向(否定)而沒有正向思考的民粹運動,也是一個從領導者到追隨者都充滿不確定性、投機性及僥倖心理的矛盾體,它必須依賴對抗維生,而且製造題目繼續對抗。
黨外及民進黨在野時,走民粹道路是真正「造反有理」,可以推進民主自由人權。但目的一旦達到,且民進黨已透過民主選舉執政,民進黨就有新的社會責任,民粹運動就該停止,不能再沉迷於挑動一部分國民對抗另一部分國民,甚至質疑國家主權,對兩岸關係杯葛否定唱衰。民粹運動階段已經夠久了,兩岸關係已經很難再回到從前了,如果民進黨仍然不面對現實,仍然堅持海市蜃樓的主權觀及兩岸觀,那就是民粹主義繼續作祟,就是走不出沒落困境的另一個國民黨。

總統立委併選真的有問題

2011/04/22
中選會以「節省社會成本,符合社會大眾期待」為由,裁定下屆總統立委合併選舉。主委張博雅還說台灣民主己經成熟,有關政府運作及民選公職人員職權行使,憲法及法律都有明文規範,不會有「憲政空窗」問題,長達四個多月的總統交接期為「看守期」而非「空窗期」。中選會的裁定理由及張博雅的說明引起各大媒體及輿論紛紛質疑。情形可能不像中選會想的那麼簡單。
  合併選舉當然節省成本,也符合大眾期待。但地方級選舉合併舉行不涉及國家體制問題,不可與總統立委相提並論。子貢要節省每月告朔的牲羊,孔子說:「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意思是你節省了羊,這個禮却癈了、亂了。禮尚且如此,何況事涉國家規範的憲法及《總統副總統選罷法》、《公職人員選罷法》?即使朝野政黨亡羊補牢,馬上展開《總統副總統交接條例》立法,也還有許多問題在長達四個多月的「看守期」無法處理,形成真正的「空窗期」,搞不好會出現憲政危機或國家危機。 
國民兩黨顯然都有志一同,事前對總統立委併選樂觀其成,著眼點是各自的便利及效用性:一是「畢其功於一役」,不會有鐘擺效應。二是總統立委互相拉抬(國民黨是立委拉抬馬選情,民進黨是蔡或蘇拉抬立委選情),皆大歡喜。但兩黨最大的缺陷恰恰是民主不成熟,而不是張博雅所說的成熟。如果國民黨總統立委皆勝,二月一日新國會開議,內閣總辭,尚未就任的「舊」總統有沒有資格提名新內閣?
如果民進黨二者皆勝或勝一者,新國會與舊總統或新總統與舊國會之間,「新」的會不會杯葛「舊」的,而「舊」的會不會利用四個多月交接期惡整「新」的?過去兩次常態政權交接,一些部會尚有這些問題,何況這次「非常態」政權交接?
有人辯說,美國也是總統國會併選,交接期也長達兩個多月,從未出問題,台灣四個多月應該也無問題。事實不然,美國是民主成熟國家,兩黨恪遵看守及交接規範,台灣却是兩黨敵對。而且美國是總統制,國會鬧不成大事,眾院又是二年一選,參院則每二年改選三分之一,也與台灣的雙首長制及這次總統國會併選不同,台灣的國會是可能鬧大事的,長達四個多月的看守政府也是可能不負責或與新政府不配合的。
內閣空懸,政府由二月到五月無法運作。新舊總統沒有交接條例,提供不負責、不配合正當藉口。而無論交接條例通不通過,「看守政府」皆不宜對突發事故及重大災難做重大決策,如果爆出大事(例如大地震及核災),由誰來領導國家?以上這些就叫「空窗期」,而非只是張博雅所謂的「看守期」。 
政策沒有配套就上路,不徴詢或不接受民意就決定重大建設,對民眾恐懼的日本式核災拒絶回應。這是台灣式政府處理重大事件的態度。總統立委併選,空窗期長達四個多月,真的像張博雅說的「看守期一旦出事,二個月、三個月、四個月都一樣」嗎?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何必做賤遊戲規則

2011年 04月18日
*民進黨為總統初選舉辦4場政見會,看似時間充裕,可以暢所欲言。其實除許信良敢言及碰觸禁忌外,蘇蔡在「團結」大帽子下,幾乎不敢碰觸禁忌或公開辯論,只能靠台風及美麗遠景博取掌聲。真正的交鋒反而轉到台下,雙方陣營以小動作爭勝,棄遊戲規則如敝屣。以致裂痕逐漸擴大,雙方若不設下停損點,蘇蔡恐將如《聖經》說的,無法「共負一軛」。
*民進黨總統初選採藍綠對比式民調,認為讓所有候選人與馬對比,藍綠分明,就沒有綠營互相廝殺風險。但這種民調缺失是綠營答卷者易「全體支持」,無論馬蘇、馬蔡、馬許相比,都支持後者,而不會選擇「唯一支持」。其結果就是候選人差距無法拉開。再加上藍媒處心積慮「挺蘇打蔡」,蘇貞昌民調居然微幅領先蔡英文。
*面對這種困局,唯一解決辦法是由黨中央或第三方民間社團出面,做成不偏袒任何候選人的「唯一支持」呼籲,以補偏救弊。但蔡英文陣營不此之圖,搶先下出「藍軍挺蘇」、「唯一支持蔡英文」險棋,無視遊戲規則是蔡英文黨主席任內拍板定案。自己訂下或認可的遊戲規則,自己陣營卻帶頭違犯,這是非常壞的「求勝不擇手段」。難怪蔡陣營出招後,蔡英文民調不升反跌。
*而蘇陣營的反擊不只在政見會上,還訴諸藍營媒體。蘇貞昌在政見會怒責「同黨的不要這樣搞」,形同把台下鬥爭搬到台上,變成公開鬥爭。又讓蘇系人物跳出來指控謝系教導支持者對民調問卷「實施詐術」,亦即問到馬蘇、馬許時,答以支持馬。這被稱為「唯一支持」的進階版。很顯然,善於鬥爭的蘇貞昌已準備好隨時出手,捉住蔡陣營犯規機會,給予致命一擊。
*民進黨扁游蘇謝各大天王都擅長鬥爭。所以黨內支持蔡的大多不敢站出來,怕得罪蘇,支持蘇的卻敢站出來,不怕得罪蔡。因為相比之下,蔡太過「善男信女」了。
*然而,善男信女也有「吃緊弄破碗」時候。其中「唯一支持蔡英文」尚不離譜,理虧的是蔡自己通過遊戲規則,卻未「願賭服輸」,蔡陣營發言人還辯稱「唯一支持」行之已久。既然行之已久,為什麼當初總統初選遊戲規則時不列入?至於「唯一支持」的進階版,即使這是雙方都在犯規,對蔡的形象傷害也極大。連初選都要作賤遊戲規則,試問眾多相信蔡較單純善良的淺綠及中間選民做何感想?
*不「以私害公」是政治人物的基本誠信。馬英九把三都選舉變五都選舉,還要總統立委合併選舉,都是為貪戀權力而以私害公。蘇貞昌行政院長任內為總統初選而停止即將簽署的兩岸三通協議,也是以私害公。蔡英文既不是為貪戀權力而參選總統,她又何必以私害公,作賤自己通過的遊戲規則?

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馬英九總算開始領導

2011年 04月11日
馬英九最近兩度親訪彰化,聽取反國光石化團體抗議,實地了解當地生態,北返後做成國光石化撤出彰化決策。他又由行政院長陪同,召開記者會,為通過奢侈稅及維護「居住正義」喊話,立院隨即一讀通過奢侈稅。兩項決策都展現了一位總統處身爭議事件的領導力。蹉跎3年後,馬英九終於開始領導了。
馬英九不領導是眾所周知的事。2008年他就任之初,即宣示退居第二線。退居第二線無異隱向幕後,他不必負責也無責任。如此,「不知道」、「會做了解」、「依法行政」等成了最方便口頭襌。杜魯門總統說:「責任到此為止」,馬英九卻讓人感覺「責任不到此處」。
馬政府處理八八風災的荒腔走板,十足呈現「群龍無首」。美牛案密室決策,引起全國反彈後,責任由楊志良扛(另一個余文)。提名大法官是總統極重要職責,馬居然說他看報才知某人是「恐龍大法官」;而不到一年前,他還向白玫瑰運動保證改革「恐龍法官」。
菲律賓將台籍電話詐騙集團遣送中國,馬在總統府接見菲國特使,當面要求對方道歉,對方不道歉,馬竟痛斥對方。
菲國特使事件之嚴重,不只是外交部失職,也是總統失格。為何外交部尚未談好的道歉要求,卻由總統親口要求?為何明知特使不道歉,馬還接見他?而一個連簡單外交會面都失格的總統,如何期待他有能力處理無比複雜詭譎的兩岸事務?
尼克森《真實的戰爭》一書舉出十條外交談判規律,如「經常準備談判,但不做無準備的談判」、「不應含有敵意,但要保持堅定」、「條約應公開簽訂,但私下談判」、「為對方留下保持面子的退路」等,馬政府全違犯了。
艾森豪告訴尼克森:「你應永遠不讓對方知道你將做什麼,但更重要的,你永遠不要讓對方知道你將不做什麼。」這點在兩岸及台美談判上,馬英九也全違犯了。
總統職位是一個放大器,優點與缺點都會被放大,無能及不負責更會無限放大,因為它影響全國禍福至巨。
像核電廠,在日本核災後,與日本同被列入最危險名單的台灣,卻不見馬政府有任何核能新對策,民眾聽到的也是官僚體系數十年如一日的保證,馬英九的領導力完全看不到。試想,日本福島周邊人口稀少,尚且要撤離20公里,擁有3座核電廠及超過600萬人口的大台北,難道不需要未雨綢繆嗎?
國光石化決策轉彎,是「將需要的產業蓋在不適合的地方」。奢侈稅立法是因房地產炒作失控,泡沫即將破滅,踏上20年前日本覆轍,此時出手合乎「居住正義」。兩項決策馬英九都做對了,他終於開始領導。但還有更多事等待他領導。選民是投票給馬英九,不是給他任命的人,所有領導及決策缺失,選民也要他概括承受。這是退居第二線的馬英九必須認清的。

馬英九總算做了對的決策

2011/4/9
*最近國光石化案及奢侈稅案,馬英九都親上火線,不但遠赴彰化,與反國光團體面對面,而且針對奢侈稅召開記者會,宣示該案必須通過決心。兩次親上火線,雖然在彰化遭到辱駡,在立院也有雜音,但畢竟「與時俱進」的決策做出來了。不從選舉操作面看(即使這才是重點),光從決策面看,這是兩個成功的案例。
*國光石化案,就開發層面而言,是能增加數萬就業機會,對整個石化產業鏈也有整合助益。但開發問題終究須與環保議題及國家永續發展(國土規劃是其一)合併考量。彰化大城鄉民雖有九成以上要蓋,但核生化建設不只影響一鄉一縣,它巳成為當代最可怕的「無形殺手」,設計或選址錯誤,不但「損人利己」,還有可能通通是輸家,一旦出事,公司因鉅額賠債而破產,國家連帶受害,土地與國民生命(不分加害者及受害者)也同遭浩刼。因此,每一個利害相關者都有權利對國\光石化發言。過去政府開發案的「不透明」決策,完全不適用於核生化建設。
*十九世紀世界的主要威脅為物質匱乏,解決之道是經濟發展(或開發)優先,以改善貧窮、飢餓、擁擠等需要。但廿世紀中期以來,物質匱乏普遍改善,對自然(人類生活環境)的破壞成為首要威脅,增加就業或GTP 己不再是開發的合理藉口,當面臨環保或國家永續發展問題時,優先順序就必須調整。李鴻源向馬英九進言國光石化是「將需要的產業蓋在不適合的地方」,確屬智慧之言。馬英九一改過去推拖習慣,兩度赴彰化並做成不在彰化蓋決定,同樣值得肯定。
*國光石化案的決策改變,引起藍綠政治人物攻防。綠認為馬是選舉操作,藍認為國民黨是在收拾綠營爛灘子。這些議論全部沒錯。馬英九不是為選票,不會火速決策。綠營不是為選票,也不會由執政時的全力推動,變在野後的誓死反對。但關鍵在於,對的政策不要怕改變,「與時俱進」是進步政策的特質。六年前國光案與核能政策都是對的,但一連串問題出現後,尤其六輕後遺症及日本這次核災後,許多人的想法己經改變。像過去曾經說過「若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核能是一個選項」的李遠哲,最近接受訪問,也表示「我們的觀念可能要調整,就像日本要是知道九級地震要來,可能核電廠就不會蓋了」。
*人類是能透過試誤改進的物種。除了國光案,馬英九的奢侈稅決策也顧及大多數國民的「居住正義」,不再只從就業機會增減著眼。開發不是一切,資產泡沫也不是投資良方。過度的泡沫化終必像當年的日本一樣,隨著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跟著拖垮,形成「失落的廿年」。日本的悲慘殷鑒不遠,台灣切莫重蹈覆轍。  

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

聽聽許信良怎麼說

2011年 04月04日
呂秀蓮退場,許信良進場,民進黨總統初選仍是兩雄(蘇蔡)相爭,一人陪榜之局。但許信良的陪榜較之呂秀蓮有看頭多了。不只是他的「大膽西進」有先見之明,而且他是黨內絕少具政治全局眼光的人。民進黨及不分藍綠選民都該聽聽他說些什麼。
許信良風光已過,兩次錯誤選擇(一次是與彭明敏「硬拼」,一次是退黨與阿扁競爭)讓他永遠與總統一職失之交臂。對於一個終身夢想大位的人,這是無比憾事。但許信良除政治多變及孤注一擲兩大弱點外,畢竟在人品上樸實正派,有美麗島世代最難得的優點,與辯護律師世代的工於計算、搶奪而較少理想,不可同日而語。最重要的,許信良的「大膽西進」論蒙冤近20年,被黨內扣上背叛帽子,如今理論已成事實,他的遠見經得起時間考驗,民進黨人都欠他一個公道。
許信良也知道這次參選「時不我與」,因此「有話要講」是他進場主要目的。他開宗明義指出,他要逼蘇蔡正視民進黨面臨的兩岸困境,也就是「要當總統的人,兩岸論述(即當選後政策)不能含糊其辭」。他質問民進黨一再重申要「從世界走向中國」,但如何走才是重點,如果「從世界走向中國」無法盡如人意,難道就不要「從中國走向世界」嗎?這二者真的不能互補共存、分頭並進嗎?
蘇蔡之避重就輕或含糊其辭,因為民進黨的台灣定位不夠明朗,也因為基本教義派要他們穿「國王的新衣」。
許信良提出一勞永逸解決辦法,即「一中屋頂,各自獨立」:台灣該做的不是搞台獨,而是維持獨立現狀,這現狀就是中華民國台灣。至於「一中屋頂」,全世界都共認「只有一個中國」,也共同期待台灣維持現狀,那何不直接把世界對台灣的立場拿來做兩岸共識?這比統獨各方爭論不休,理不出台灣定位而舉步維艱,好太多、也簡單多了。
用世界的立場來定位台灣,做為兩岸共識。這是一個創新的想法,也符合全球化時代雙贏原則。如果兩岸都能接受這種構想,擱置爭議且勿橫生枝節,所謂的兩岸困境(尤其是民進黨的)就有可能迎刃而解,進入長期穩定狀態。
許信良的兩岸共識主張確實值得一聽。至於他繼「大膽西進」之後,又推出「大膽開放」,鑒於中國仍是極權體制,不是真正的自由經濟及市場經濟,台灣仍宜步步為營開放,「大膽開放」言之過早。畢竟國家與人民安全重於一切,要錢不要命及要核子不要孩子是不足為訓的。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反核就是反不測風險

2011年 03月28日
核災後的日本瞬間由工業社會寵兒及超優生,變成《聖經》中頭上有印記的該隱,外人爭相撤離,日本食品遭拒,旅客不敢入境,儼然地球瘟神。連老成持重的張榮發都公開反核,說日本如此注重核能安全國家都無法應變,何況台灣。反核將重新成為顯學,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反核就是反不測風險,全球沒有比核外洩及核污染更大的風險。二是核災是最民主的災難,富貴貧賤地位高低無一倖免。
在核災之前,人類談論風險,都是可測量、有區域性、有職業性、有階級性,甚至有時間性的風險,例如肺癆、流感、殺蟲劑、化肥等。這些風險並非不能躲開或予以防治,富貴人家更是特權,可以不涉足危險公共場所,避免疾病傳染,可以吃有機食品,避免殺蟲劑及化肥。但核污染不同,它是不能保險,沒有邊界及區域的,由一國擴散到一國,而且不分種族、階級、有錢、無錢一起受害。不只是人,包括土地及土地上的物產(公共或私有)都一體受害,財產頃刻化為烏有。它甚至是沒有時間性的,污染的地區幾個世代可能都無法居住。

過去的風險局限於少數人,還經常有冒險獲益的機會(如股市名言:愈大的風險,愈大的獲利)。而後工業的核化風險卻沒有獲益者,人人都是輸家及受害者,它冒著地球上所有生命都自我毀滅或遭受毀滅的風險。而且由於後工業的風險大都是「不測」的,人沒法用傳統方式及時制止,等到察覺時大多禍已鑄成,甚至無法挽回(如蘇聯車諾比及這次日本核災)。因此後工業的風險更可怕。它的可怕正在於它的「不測」、「不可經驗」,全憑專家及政府一張嘴保證。這種保證比起災難的活生生例證,簡直一文不值。張榮發會反核,就是比較日本與台灣處理核能安全及應變措施後的良心建言。

如果日本不能避免核災,台灣有能力避免嗎?答案是沒有。別說九級地震及海嘯一起來,就是八級台灣也承受不了。而切莫忘記,台灣與日本都同處活躍的斷層帶,都被並列於核事故高危險名單中。何況近年地殼活動頻繁,地震、火山爆發、海嘯,一波大似一波。日本核災發生後,卻沒有聽到台灣官員主張核廠分批停機檢驗,強固耐震係數,反而是不斷談核廠除役會影響多少工業產值,會損失多少就業機會。馬英九「防災重於救災」的呼籲,聽起來於是備覺諷刺。人們不禁要問:台灣防了什麼?以台灣官僚體系的敷衍習性又能防什麼?

日本這次核災如德國總理莫克說的「完全不像真實的真實」。沒有人相信世界防範核災最好的日本會發生核災。但上帝的仁慈也許就在這裡,祂讓地球村模範生的日本受到殘酷重創,以此警示防災及應變能力遠遠不及的其他國家,特別是台灣,要繼續核能發電,就要承受比日本更嚴重的毀滅及「不測風險」,如不知記取日本教訓,下一個災區可能就在台灣。

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日本如何走出災難創傷症候群?

2011/3/25
日本遭逢千百年未有的地震,海嘯、核災三合一大災難後,舉世對日人的守法、理性、低調及傳媒的節制同聲讚美。台灣媒體甚至以社論指摘日本民間社會太消極,說「温馴的日本人民易讓執政者沉睡」,政府及官方機構會變得不負責。然而,這只是災難反應的第一階段,接著創傷壓力症候群即將出現,災民及一般民眾絕不是想像中那般温馴或如表面般温馴。
在災難剛發生時,人被震昏,「驚魂未定」,本能的反應是平時的紀律及國民教育,倖存者必須先逃難,找尋安頓,未安頓下來前仍為災難狀況所左右。但一旦安頓下來,特別是回到家居而不是群居,人馬上回味及尋思災難中的細節,創傷正式侵襲,不是為災難中喪失的親人或財物心碎,就是為前途茫茫而落入絕望,並開始找尋讉責對象,不是政府、官方,就是自己,有時甚至是其他替罪羊。像日人最近就是駡首相、駡官方應變太慢、駡東電副社長災難期間喝花酒、駡官方隱匿輻射災情,東電社長要去災區道歉也被拒絕。
但最嚴重的是自己成為悔恨及折磨焦點。如把親人的死亡歸咎自己的疏忽,或悔恨自己沒有對死者更好、自己未履行對死者的約定等。納粹德國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精神病學家尼德蘭多年診斷倖存者,歸結出「倖存者症候群」這一術語,泛指慢性焦慮症、懼怕再受害、抑鬱、失眠、惡夢、不能體驗快樂(快感)、自責、幻覺、易怒、離群、對世界充滿敵意及不信任、人格分裂、無法再適應正常生活,自殺經常成為心中抹不去的陰影,並且陷入封閉,認為自己的傷痛不是其他人所能瞭解等。簡而言之,大多數人如果走不出創傷症候群,此後生活就如同「行屍走肉」。
對創傷壓力症候群的研究始於十九世紀的集體歇斯底里,再來是一次大戰的「士兵戰場精神官能症」,最終完善於美國越戰退伍軍人,現在則擴及地震、海嘯及家庭暴力(兩性暴力)的集體創傷。研究的目的在於讓倖存者及受害者走出創傷,重新「回到社會」。
走出創傷,受害者及倖存者才能不再停在「創傷壓力症候群」或「倖存者症候群」中,封閉自我。日本的方法接近社會集體治療,如宣揚為救大家脫險而被海嘯吞噬的女播音員及男護士,提醒大家「犠牲應有價值」,大家要好好活著,以感謝他們的英勇犠牲;如以小學生集體唱歌及學校畢業場景供災民分享,提振災民重生喜悅。所有昇華悲傷、面對未來、立碑造像及訂定紀念日的温暖畫面,無不為了幫助倖存者及受害者走出創傷。
美國華盛頓建造越戰紀念碑後,不少越戰老兵前往巡禮並得到救贖。一位老兵敍述這種徑驗:「我像是走進教堂,獲得某種宣洩。我彷彿是紀念碑的一部分。由於我能從它得到平靜,我也才能再度得到做事力量。」得到救贖才能走出創傷,這是治療創傷壓力症候群的關鍵一步。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臨危不亂與武士道

2011年 03月21日
*日本遭逢百年未有的震災、海嘯、核災浩劫,官方應變過慢,被媒體形容為「無對策的六天」,民眾冷靜自律及媒體負責盡職則廣獲舉世好評,譽為「這才是文明國家」。這種國民奇蹟,各方咸認奧祕藏在武士道傳統裡,融入國民教育中,形成獨有的日本式公民社會,其重要表現之一就是臨危不亂。
*臨危必亂是現代群眾社會特質,民主制度如果缺乏有公德心及法治精神的政客及國民,民主政治與暴民政治只有一線之隔。臨危不亂正是公德心及紀律的內化,日本的武士道傳統對此貢獻良多。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一書將此傳統歸功於佛教信仰:「心平氣和接受命運安排,對不可避免之事默默服從,面對危險或災禍時堅忍鎮定、不貪生怕死。」以及神道信仰:「對主君的忠,對先祖的敬,對父母的孝,沒有任何宗教教導能如神道深刻,它讓武士的傲慢性格賦予忍從性。」
中國人說:「千古艱難唯一死」、「除死無大難」。能從容面對死亡,就進入了武士道堂奧,其他一些修為亦迎刃而解。
*新渡戶舉出日本戰國二大兵法家上杉謙信及武田信玄交戰例子,說明這種修為。謙信聽說武田軍食鹽補給被北條軍切斷,士氣耗弱,立即派人送去食鹽,並稱:「我與你是以刀劍爭鋒,不是用鹽米這種卑鄙手段。」顯然謙信違反了《孫子兵法》「兵者,詭道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教言。然而有比生死更大的事,如榮譽、義理。與其說這些來自佛教,不如說來自孔孟,來自宋明理學,特別是王陽明學說。
*孔子說生死:「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見利思義,見危授命(獻出生命)。」孟子說捨生取義:「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些才是武士道精神最早最重要來源。賴世和《日本人》一書說得好:「在整個歷史上,日本人對中國的興趣遠大於中國人對日本。漢代以後日本從中國大量吸收文明。直到19世紀初,許多受過教育的日本人仍認為自己是中國文明的子孫。」
*那中國為何沒有武士道傳統?因為中國「士」的傳統遺失了,而且中國是「法之不行,自上亂之」。日本卻執著而頑強的將儒釋道(日本神道其實亦是儒道)教義承襲下來,與本土文明矛盾結合。
*班乃迪的《菊花與劍》就是暗指愛美又嗜血、服從又不馴、求新又戀舊的矛盾結合。賴世和也說日人重派系、團社,到了集體先於個體、集體定義個體的程度;源出於中國的「面子」甚至在日本成為「團體面子」及「在團體成員面前保持面子」的集體主義道德。
日本戰敗後,麥克阿瑟能輕車簡從安穩統治不久前還是軍國主義的日本,亦因日人「認敗服輸」的集體負債感,對「不殺之恩」報以服從。
*新渡戶稻造描述的武士道傳統確是日人遭逢浩劫中臨危不亂的精神支柱。然而它主要歸功儒家及王陽明理學,其次才是新渡戶所謂的佛教及神道。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大災難中看日本公民社會美德

2011/3/18
這次日本地震、海嘯、核外洩三災同來。日本政府的反應不如十六年前阪神大地震,日本媒體甚至稱此為「政府無對策的六天」。但日本民眾的處變不驚及媒體的冷靜自持,却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同聲讚嘆「這才是文明國家」。政府何以致此?因為政權如走馬灯般換來換去,不易產生睿智決斷有大氣魄的領導人,而且三災接踵而至,屋漏偏逢連夜雨,講究程序又處事龜毛的官僚體制自然應變不及。至於民間,外界普遍認定武士道精神發揮了作用。
 日本明治維新強盛,是武士道精神發揮作用。日本對外侵略,挑起中日戰爭及太平洋戰爭,也是武士道精神走火入魔。武士道精神如同任何氣質,都有正負兩面。負面的武士道既己在二次戰後遭懲罰,正面的武士道就逐漸蛻變為守法、自重、有榮譽感的「公民社會」美德。用英國的說法,就是紳士美徳。英國紳士美德既能自騎士精神演化而來,日本公民社會美德自然也能從武士精神演化而來。
 不必引述西方媒體的看法,光是台灣民眾對日本這次空前浩刼的直撃觀感就非常令人動容。台灣交換學生看到日人沒有恐慌或情緒崩潰,都按照防震演習步驟做,「平時內歛的日本人遇到強震時更加鎮定」。而台灣網路作家說日本NHK「即時呈現的空拍畫面,冷靜而詳實提供海嘯的正確訊息。他們知道包括災區民眾及全球日本人都在注意,因為這是最重要的訊息來源。所以沒有災民呼天搶地的畫面,沒有記者跑去災區大呼小叫表演。對於訊息傳遞、政府政策發佈、NHK真是讓人欽佩。」台灣記者在日本採訪中也發現,日人排隊不爭先,車輛不亂按 叭,在天崩地裂中仍井然有序及沈著堅忍。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這就是武士精神的訓練。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一書對武士道精神做了深刻描述。而歸本溯源,武士道是一種知行合一的生命原則,知識必須和實踐合而為一,所有義理勇氣的倫理必須在生活中表現出來,才稱得上美德。這是王陽明學說的精髄。經過這種訓練後,不畏生死,先問責任及榮譽的男子典範出現了,連「武家之女」也要求符合這種典範。如同江戶時代著名勇士林子平名句:「勇以義為依據。只要合乎道理就該毫不猶豫去做,應死時便勇敢赴死,該出征時便立刻出征。」日本久映不衰的《忠臣藏》及目前為勇救核災而自願牺牲的「五十勇士」、「一八0勇士」都是這種典型。
 武士道精神可以為禍,也可以為福。而在日本最危疑震撼的空前活刼中,武士道精神發揮了文明社會中極難能可貴的鎮定力量。有了這樣的國民及媒體,日本上層無論如何庸懦,國家都不會滅亡。正像一句台灣諺語說的:「樹頭(基層)若站穩,不怕樹尾(上層)做颱風。」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打一場國家治理之戰

2011年 03月14日
*蔡英文選擇五都及立委補選告一段落才宣布參選總統,因為她必須「先公後私」。她在宣布參選時暫辭黨主席,因為她不能落人「黨務不中立,球員兼裁判」話柄。她的宣布在蘇貞昌之前,因為蘇仍在等待黨內撮合「蘇蔡配」(完全沒有「蔡蘇配」),蔡以宣布參選做為明確答覆。無論蘇蔡呂任何一人,此後都進入了與馬英九一對一的對比式民調。而他們要比的絕不是媒體魅力或動人辭藻,而是誰更能治理國家,讓國人看到希望。
*歐美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說:「我請你原諒╱我從未許諾你一座玫瑰園。」遺憾的是,十多年來台灣的總統民選,選民聽到的總是一座座美侖美奐、充滿夢想的玫瑰園,最後也總是由下一屆挑戰者宣告或揭發沒有那座玫瑰園。阿扁的新中間路線及「四不一沒有」,最後都被他親手捏碎及推翻。馬英九的「我們已準備好了」,最後證明是小圈圈治國,什麼都沒準備好。當一個總統高揚節能減碳,卻要蓋國光石化;大幅為富人減稅,卻不防範房地產「民國百年大泡沫」;不得已祭出奢侈稅,社會卻認為這只是競選花招,當選後將重返投機客的「黃金十年」。這樣的玫瑰園是不能帶給國人,尤其是下一代希望的。
*蔡英文的參選演說及訪問稿指出了迫切問題,全是治理問題。例如6、70歲的人享受到經濟起飛的榮景,4、50歲的人從通訊革命、電子業發達及中國經濟起飛累積到財富,40歲以下的人則就業機會萎縮,薪資水準停滯,物價、房價、能源、育兒支出節節升高,他們的社會責任加重,還要繳交更多社會保險支出,心裡卻擔心當他們退休時,這些保險已經破產。因此她強調:「現代國家不只是治理,還要處理人民的感受,照顧每一個人對未來的期待,給人民生存、養老的安全感,特別要讓四十歲以下的人看到未來。」
*蔡英文指出的問題是台灣獨有的問題嗎?不是,這大多是全世界面臨的問題。全球化及自動化帶來貧富懸殊及失業潮,高學歷高失業率漸成普遍現象,人口老化及生育率降低更帶來各種稅負及老年醫療、照護問題。但一個無能或不專業的政府斷然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世界銀行報告說得好:「沒有有效的政府,經濟、社會及永續的發展即不可能。有效的政府是發展的關鍵,這已越來越成為共識。」
*傳統官僚治理模式已經不符合全球競爭需要,新的市場式治理講求效率,要將官僚政府打造為企業化政府,政治領袖要有企業家精神,類似蔡英文說的,「好的領導人要有行動力,也要有思考力,不是演員,要對每個專業領域有基本認識,能做出有效決策,而不只是空談原則。」
*歸根結柢,2012總統之戰將是國家治理之戰。選民要看的不再是玫瑰園幻象,而是誰能打造、如何打造未來。馬英九及蘇蔡呂都不能逃避這個挑戰。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茉莉花打敗文明衝突

2011年 03月08日
*橫掃北非中東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讓全世界見識了高學歷高失業率的臉書與網路世代,以年輕人集結抗議方式,演出一齣齣螞蟻扳倒大象的革命奇蹟。阿拉伯獨裁者鐵板一塊的政權迅速崩坍。傳統革命英雄鼓動並領導起義的戲碼幾無用武之地。這不只是網路時代的新革命,而且是對杭亭頓「文明衝突」大預言的否證。可以說,茉莉花打敗了文明衝突。
*首先,是湯瑪斯˙佛里曼《世界是平的》描述的全球化3.0版本,讓這種新型革命得以實現。他說:「如果說全球化1.0版本的主要動力是國家,2.0版本的主要動力是公司,3.0版本的動力就來自個人。能夠讓個人自由參與全球競爭的不是馬力,也不是硬體,而是軟體和網路。」全用軟體和網路,阿拉伯年輕人達成了與20年前東歐人「蘇東波」相似的革命效果(民主第三波),進入民主化全球競爭殿堂。
*其次,杭亭頓認為二次大戰及冷戰時代的意識形態衝突,以自由主義的勝利而告終,這是西方文明內部的衝突,可稱為西方的內戰。接下來就是西方文明與非西方文明之間的衝突。這種衝突以種族、宗教復興、反西方等「身分」為標誌,比意識形態衝突更絕望,因為後者問「你站在哪一邊」,立場是可改變的;前者卻問「你是什麼人」,與生俱來的身分是無可改變的。
*文明衝突論犯了極大錯誤。杭亭頓忘記從兩希(希臘、希伯萊)文明開始,意識形態就衝突不斷,至今還沒有結束。伊斯蘭文明、儒教文明與西方文明的衝突,與其說是文明之間無可避免的衝突,不如說是反西方霸權與多快接受民主制度的衝突,這並不是不可調和的。
*而且儒教及伊斯蘭各國統治者的反民主、反西方,並不表示其他人,特別是先進知識份子也跟著反。民主、自由、人權早已形成一種普世價值,早晚儒教及伊斯蘭文明都必須進入。被視為民主荒漠地區的中東、北非與阿拉伯世界會爆發「茉莉花革命」正說明了文明衝突論的誤判。
*事實上,杭亭頓從結論相對樂觀的「民主第三波」退回悲觀的「文明衝突」,主要是他對全球化的信心不夠,同時他的行為主義研究方式忽略了價值觀,不知道民主、自由、人權的滲透力,乃至與市場經濟的關聯,遠遠超越文明衝突,甚至足以敉平文明衝突。他的文明衝突論開章明義說:「我的見解是,在新的世界中,衝突的根源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識形態和經濟的。」一開始就進入死巷,難怪推論及結論欠缺合理,充滿WASP(白人安格魯撒克遜新教徒)新保守主義的被害妄想。
*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需要物理實驗證明一樣,杭亭頓的文明衝突論也需要政治實驗證明。而實驗結果是:茉莉花打敗了文明衝突。

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蔡英文的正反兩面評價

2011/03/04
 民進黨內初選風暴將起。呂秀蓮開駡尚是小事,不會有太大影響。蔡英文、蘇貞昌之間的競爭才是大事,親蘇陣營的批蔡動作已經開始。而蘇貞昌在媒體及民進黨
內人脈也優於蔡,民進黨內知情人士說:「挺蔡的人大多不敢站出,怕得罪蘇,挺蘇的人則較敢站出,不怕得罪蔡。」在這種一方動員氣強,另一方動員氣弱之下,蔡英文顯然必須經受各種考驗,通過之後,才有希望脫穎而出。
 蔡英文被批評的重點是「十八趴爭議」及「無法接受批評」、「在媒體前失態發怒」、「總統、立委提名改全民調,讓黨員無法享受投票權利」。也有人說她政治經驗和警覺性不足,危機處理能力不夠,令人擔心她的領導能力。有人甚至說蔡未來若是民進黨的希望所寄,她應有能力通過以上考驗——面對各種質疑,如果她回答及處理得體,她將是浴火重生的鳯凰,如果處理不善,她不過是「山寨版的馬英九」,在初選中先被淘汰反而是好事。
 以上批評,最後一點最「語重心長」。政治必須比智慧、比耐力、比氣長,再好的學識及官場歷練,如果在人際、媒體及各種突發事故上反應失態,不只不適合搞政治,還易淪為眾矢之的。蔡英文對特定媒體發怒責備,確實不像一個準備衝刺大位的人。她與馬英九辯論本來會贏,也因為予人知識傲慢及態度偏執觀感,被多數觀察家評為大輸,而她却不認為自己有輸。
 但蔡英文也有難得的優點。除了財經、法律雙棲,國際及兩岸談判經驗之外,她真的很像「鄰家女孩」,有政客所無的清新,而且她操守非常乾淨,律己甚嚴。她受傷最慘重的十八趴爭議,其實當年扁政府檢討十八趴政策時,這一部分是被視為沒問題的。她沒想到民進黨現在反十八趴,當年沒問題的部分也成了有問題。她的錯誤不在「貪」,而在「政治敏感度不足」。她也為此付出「無可搖撼地位」受到挑戰、攻擊的代價。黨內天王們的「大復活」與此密切相關,馬英九行情的上揚也與此密切相關。
 蔡英文最難得的是對台灣的全局視野。她接受本期《財訊》雜誌專訪,見解令人驚艷。例如她說「民進黨已走出過去靠革命、衝突、被英雄帶著走的時代。現在國家不只是治理,還要去處理人民的感受,照顧大家對未來的期待,給人民生存、養老的安全感,特別要讓四十歲以下的人看到未來」。「台灣已不會再有政治強人了,選擇國家領導人不是選擇明星,否則領導人就只會專注於自我形象的打造,忽略了治國。好的領導人要有行動力,也要有思考力,不是演員,要對每個專業領域有基本認識,實質領導,而不只是空談原則。要有能力做出有效決策。」
 可以看得出,蔡英文對領導人及領導力有極深刻體悟,她的能力也極強。但她必須先戰勝自己的知識傲慢及政治敏感度不足,才有希望變身「浴火重生的鳯凰」。

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和而求同」看得懂

2011年 03月01日
蔡英文的八字訣「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出口,許多人直呼看不懂。同黨的呂秀蓮說「太深奧了」。總統府說「空洞無物,避重就輕」。連對岸學者都說是「選舉逃避」。事實上,大家是真看不懂?還是想太多了,把自己的定見往八字訣上加,所以看不懂?
蔡的八字訣前四字是描述現狀比較沒爭議。民進黨主張從台灣認同出發,以台灣價值為核心,和中國維持及發展關係。這是民進黨一貫的主張。
蔡英文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後四字,主張兩岸之間有「共同的責任和利益」,追求和平穩定關係,掌握發展契機,「和而求同」的意義正在這裡。很顯然,蔡英文注意到了台灣方面不做「麻煩製造者」的責任,也注意到了兩岸和平、穩定及合作發展的契機。這是非常務實的觀點,一點也不深奧。
  有人會說,蔡稱兩岸為台灣、中國,是不是隱含「一邊一國」?其實稱呼是習慣用語或方便手段,如同國民黨稱兩岸為台灣、大陸一樣,它所表示的還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現狀。
有人會再問,既然蔡承認中華民國,為什麼不直接承認九二共識及一中各表?那是因為連辜振甫及蘇起都認為「九二共識」是諒解而非共識。只是蔡既然提出了「和而求同」主張,共識問題就一定要解決,即使不稱為「九二共識」,也可稱為「九二精神」、「九二諒解」,如同謝長廷以「憲法各表」取代「一中各表」。至於一中各表,民進黨也可用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各表代替,或用兩岸各表代替。不提「一」字未必表示台獨,而可能是表示對等,避開「一中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定見。
蔡英文與陳水扁或檯面上黨內競爭者相比,有一些傳統民進黨所沒有的優點:她是財經及法律雙棲,國際及兩岸談判經驗遠非他人能及,她是極稱職的技術官僚,而且是更新穎更有彈性的民進黨員。她過去2年所犯的錯,主要因為她的「非政治性」及力求融入民進黨而非「表現過頭」。經過歷練後,務實穩健寬和的蔡英文可望再度出現。
中國崛起是蔡英文不會誤讀的訊息。她也沒有不實際的幻想。她所需要的是如何更圓融處理好「和而求同」的兩岸未來,在兩岸與國際、國內各種關係之間力求平衡(她顯然認為馬政府太傾中,已逐漸失去平衡,進入險境)。21世紀頭20年是中國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努力尋求和平、發展、合作,爭取良好的內外環境,以實現現代化。這也是兩岸改善關係及合作發展的重要契機。朝野任何總統參選人忽略了這點,即不是夠格的參選人。
卜睿哲多次代表美方鼓勵兩岸和解,「因為它降低了美、中衝突的可能」。蔡英文的「和而求同」是正確方向,符合美、中、台三方利益。它不但讓大家看得懂,而且勢必朝此方向繼續努力。

呂秀蓮為選總統而開罵

2011/02/25
 民進黨為二0一二大位之爭,競爭者之間罵來罵去。蘇貞昌諷刺蔡英文。呂秀蓮「單挑」蔡英文。謝長廷瞄準蘇呂,表面是挺蔡,其實對蔡加分不大。內行人都知道他們「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外行人卻看得一頭霧水。其中已宣布選總統的呂秀蓮砲火亂射,更令民進黨支持者錯愕不已。
 呂秀蓮「罵很大」,主要針對假想敵蔡英文。她還主張民進黨「女女配」,也就是由她出選總統,蔡英文居副。這點非常有趣,民進黨內最熱門的總統人選蔡英文,好幾位天王及長輩都聲稱她不夠格,只能當副手。呂秀蓮要求「呂蔡配」,蘇貞昌要求「蘇蔡配」,李登輝要求「王(金平)蔡配」。似乎蔡英文是個沒個性、沒威望,可以任人擺佈的空頭黨主席。
 蔡英文當然不是。她除了政治歷練稍有不足。或個性是「非政客」外,她的財經及法律知識皆遠優於競爭者,國際及兩岸談判背景更非其他人能及,而且她還是極稱職的技術官僚,她對中青表代的吸引力在民進黨中獨樹一幟。正因為她不像而且不是「政客」,她在選民人目中更加難能可貴。
 近年來,台灣已被政客「玩政治」玩到一團糟,選民開始喜歡清新氣質人物。蔡英文只要沈住氣,勿「學政客」亂講話,要說「誠懇務實」、能讓選民期待的話,蔡的聲望及魅力定有可能繼續上升。她會被各天王及長輩看成可以任人擺佈,也是因為她求人和、不好鬥的「非政客」天性。這在政治鬥爭中是弱點,但在中間選民的喜好度上卻是強點。
 呂秀蓮罵蔡英文,完全看準蔡不善鬥(只會生氣)的弱點。但呂的觀點全部似是而非,通不過事實檢驗。例如呂說總統及立委提名改「全民調」,會使民主進步黨變「民主退步黨」。但民進黨的提名辦法本來就經常適合情勢而相應調整,從非一成不變。與時俱進不但不是退步,還是進步。同時黨員投票與政黨進步或退步也無關,歐洲最道地的老牌民主政黨,提名就絕大多數不採黨員投票,因為黨員的喜好未必符合現實需要。美國雖採黨員投票,卻是跨黨投票,形同全民調。
 至於呂指摘蔡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兩岸論述,並說大家質疑民進黨沒有兩岸政策是錯誤的,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一定要是了解且繼續扁政府八年政策的人。呂的意思很清楚,就是民進黨要承繼阿扁忽左忽右,由「四不一沒有」到極獨的路線。這是全世界公認的「麻煩製造者」兩岸政策,是民進黨0八年大敗的兩大主因之一(另一主因是蘇謝鬥)。呂秀蓮明知扁政府兩岸政策失敗,還要舊調重彈,可見她關心的不是台灣,而是極獨選票──她只想到槍票。
 呂秀蓮的觀點不但違逆時代潮流,也違反民進黨內主流。她的不斷罵人因此連是非對錯都談不上,只能說她是為選總統而開罵。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錯亂的主權觀

2011年 02月14日
*菲律賓將台籍跨國電話詐騙嫌犯一併移交中國,在台灣引起朝野撻伐:又是各部會同仇敵愾,又要菲國政府道歉,又想對付菲勞。幾乎沒有人想過,我國國家主權或國民人權真的受損了嗎?主權對外的意義是否只有權利,沒有國際責任?一個既不盡國際責任又對本國及他國人民受害無法(無能)交代的國家,算什麼主權國家?只談主權權利,而且是虛擬的主權權利,難道不是錯亂的主權觀嗎?
*從威斯特法里亞條約以來,國家主權特別是民族國家主權就被過度神聖化,宛如獨裁及無限權力的君主(霍布斯及盧梭思想的化身)。然而隨著民主時代及全球化時代來到,主權不再如此排他及無限。民主國家對內採分權治理,「人民」既是終極的主權者,又沒有實質治理權。對外方面,國際法及超國家組織約束、分享了國家主權。治理及國際治理的重要性遠超過單純的主權伸張及主權維護,國際規範及國家憲法也規定及限制了主權。
*跨國電話詐騙就是主權必須遵守國際治理及國際規範的例子。按照台灣法律,國民在境外犯本刑三年以下之罪,縱使遣送回台,亦不受追訴。這表示,我們的主權包庇境外犯罪。而國人所犯的電話詐欺罪,大多是跨國性,基地在境外,如中國大陸、美國、菲律賓等,受害者不可勝數,主要是婦女及獨居老人,受騙金額動輒全部積蓄,傷害極嚴重,犯罪集團中甚至包括不少嫺熟司法漏洞的內行人士。
*我曾問過北市刑大,有了嫌犯指紋及犯罪證物,能否由下而上,一網成擒?該官員回答我,根本無法辦,因為詐騙電話經過國際間重重轉換,抓不到人,能抓的都是最末端取款的車手。
*台灣輸出大批國際電話犯罪集團,卻不能抓,也無法辦,能辦到的都是中國公安部門,破案後再將相干人犯遣送回台。這次菲律賓將人犯移交中國,因為犯罪地點及受害人都在大陸,中國主動偵辦、成案,有受害人提告,中國也對一干嫌犯下達拘捕令,再正式交涉菲國遣送。從國際治理及國際規範觀點,我們實在看不出菲國處理有何錯誤。莫非要將嫌犯移交消極辦案,遣返後又確定逍遙法外的我方?那台灣的國際責任又在哪裡?台灣政府對長年以來成千累萬電話詐騙的受害國民又如何交代?
*法務部以虛擬主權宣示我方對大陸犯罪有審判權及管轄權。民進黨明明是「境外犯罪不涉主權」的獨派論者,卻為了攻擊馬政府「主權退縮」而突然變身另一種虛擬主權論者。二者都只關注國家主權及其延伸的境外人權,卻毫不在乎這些他們要保護的境外國民是國際犯罪的加害人及國際秩序的破壞者。台灣朝野為犯罪集團祭出國家主權及國民人權,不啻沙烏地阿拉伯為反對美國緝捕賓拉登而大吵國家主權及國民人權。這不只是錯亂的主權觀,而且小鼻子小眼睛,全然「不識時務」。

台灣朝野大打主權迷糊仗

2011/02/11
 *菲律賓將十四名台籍跨國電話詐騙集團連同其他中國籍從犯,一併移交中共,遷往中國。這原本符合國際規範,因為犯罪地是大陸,受害者是大陸人,成案及出面交涉要求遣送大陸審判的是中共公案部門,菲國當然照國際慣例處理。然而消息傳回台灣,朝野竟鬧翻了天,認為台籍嫌犯應遣返台灣,菲國不夠意思,除了召回駐菲代表外,還要進行其他報復。更希奇的是朝野針對台灣主權,打了一場不知所云的迷糊仗。
 *中共主動偵察、我方被動配合的電話詐騙案,為什麼菲國破案後,台籍嫌犯必須移交台灣?不要忘了犯罪地點及受害人都在中國大陸,中共有管轄權及司法審理權,菲國只是犯罪集團基地。同時依台灣法律,國人在境外犯本刑三年以下之罪,縱使回國亦不必再追訴,詐騙案一干主犯將逍遙法外,不符 社會正義原則。嫌犯移交中共是較佳理處方式,待判完罪或一定程序完畢後,再循兩岸司法合作途徑遣返台灣,並無不妥。
 *台灣朝野最荒謬的是「維謢人權」的奇談怪論及對「主權」的奇異邏輯。在這次犯罪事件上,台灣朝野緊 咬:台灣人在國外的司法人權應獲維護,台灣人被遷送大陸就是侵害台灣人權及國家主權。但大家卻不顧這些人是國際犯罪,犯罪地及受害人在哪國,哪國就可管轄,美國追捕賓拉登(紐約雙子星大廈爆炸案主謀)亦是依循 此理。如果境外犯罪還要受我國司法人權保護,回國後又不追訴罪行,這根本不是人權常態,而形同十九世紀的的治外法權。
 *菲律賓的做法並沒錯,台灣沒有受害人提告,沒有正式外交交涉,也不像中共有對一干詐騙集團下拘捕令。台灣任何主動及主導都沒有,菲國如何把嫌犯交給台灣?除非馬政府也要求菲國像中共一樣「主動讓利」。
 國、民兩黨的主權觀同樣不可思議。法務部說依憲法規定,中國大陸屬中華民國固有疆域,在大陸犯罪之國民,我國有管轄權及審判權。法務部故意打迷糊仗,因為中國大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一九四六年憲法的規定在一九四九年後已不適用。
 *民進黨則指菲國接受「一中原則」,顯示馬政府上任以來,主權地位自我退縮。民進黨也是故意打迷糊仗,因為民進黨既要堅持中華民國主權,又逃避對國家的定位。一個在民進黨心目中連名分都不確定的國家,如何界定主權?同時菲國與我國已無邦交,何來主權退縮?
 *菲律賓遣送案,暴露了台灣朝野只爭觀念、不顧實際的惡劣習性。不適宜的舊中華民國主權觀及不負責任的台獨主權觀,都會傷害台灣既有形象。台灣朝野在責罵菲律賓時,最好先想想自的國際位置。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公民社會的窮人

2011年 02月07日
*電視螢光幕上一派昇平的年節過完了,大家又回到現實世界來。而現實記憶最深的是中國首善陳光標節前來台,窮人滿街追逐求濟的景象。當時反對及譏笑陳光標撒錢最振振有詞的說法,是台灣為公民社會,行善有行善之道,據統計二○一○年八成民眾有捐款,每人平均捐款超過六次,平均捐款三七˙一六元,且台灣至少有兩萬多個公益性人民團體,四、五千個政府立案輔導的公益性基金會,「共同滿足社會需要」。
*照上述「公民社會」的說法,台灣每月收入在二萬元以下者只有一百多萬人,那麼多的公益捐款早該像范仲淹說的「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了。為什麼為街友舉辦的尾牙宴每年還要四處湊錢?街友人數年年增加?同時更重要的,吃了這一餐後下一餐在哪裡?這不得不令人懷疑,大多數捐款都被政府機關浪費了,否則台灣不可能有這麼多窮人。歸根結抵,台灣還不是真正的公民社會,許多做公益的人連「慈善」目標都達不到。
*「慈善」是最直接的社會救濟及照顧弱勢,公益則兼及造橋鋪路興學等社會公益。可是,貧窮而不符申請救濟資格的人在台灣太多了,他們明明亟待救濟,卻通不過政府苛刻條件,尤其高齡化社會子女長大自立門戶的弱勢老人(已無職業能力又無法像軍公教領月退俸)。台灣是儒家社會,認為子女有奉養父母的責任。而嬰兒潮世代以下卻認為父母有撫養子女的責任,子女卻無奉養父母的義務。這使得正在步向退休的一代格外艱辛。
*可笑的是,馬政府以每月三千元的所謂「老人年金」打發他們,連吃飯錢都不夠。他們還要付全額健保費,他們收入來源的儲息股息超過兩千元(而不是二十萬)以上,更要扣繳2%二代健保費。馬政府對老人及窮人如此刻薄,相對的,對富人卻拚命減稅,如遺產稅、營所稅等,財政部已被稱為「減稅部」。減稅澤及富人,窮人卻全未受惠或求助無門,偶爾慘況被電視報導了,那些公益團體又呼籲不要過度報導,以免善款集中及助長被濟者人性貪婪。台灣像不像公民社會,由政府及公益團體對窮人的百般刁難及「如臨大敵」,亦不難看出。
*台灣從蔣經國以後就沒有社會主義,要求政府主動濟貧更是緣木求魚。馬克斯主義及共產運動會在西方興起,正是資本主義導致貧富懸殊的報應。美國是沒有共產運動為患,但由二十世紀初的進步運動到羅斯福的「新政」,到最後詹森總統的「偉大社會」,走的仍是消滅貧窮及公平社會的路徑。
沒有任何進步社會可以跳過該路徑,因為窮人是民主及法治的擋路石,什麼地方沒有公平,什麼地方就貧富懸殊,什麼地方就不易維持民主及法治。當法國大革命把追求自由(不自由毋寧死)的傳統革命目標轉向追求幸福時,人類已經踏入不可逆轉的新時代:要自由就要先給麵包。
*陳光標撒錢行善是對的,因為台灣有太多需要急難救濟的人。台灣也是人剝削人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只要制度性的貧窮問題,特別是老人生活問題不獲解決,台灣就不配稱為公民社會。

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陳光標照出台灣醜態

2011年 01月31日
大陸首善陳光標登台濟貧。只因他「高調行善」,喜愛受濟者感謝及官方表揚,竟然在台灣引發一陣道德聲討潮及恐共炒作潮。前者假仁假義,把儒家陳腐的「為善不欲人知」硬套在陳光標頭上。後者莫名其妙,把陳光標當「萬惡共匪」打,似乎他來台不是濟貧,而是統戰,是替中共收買人心,傷害台灣人尊嚴。陳光標宛如一面鏡子,照出台灣社會醜態。
陳光標的不凡在於他濟貧,他由濟貧中得到快樂,並因受表揚及自我宣揚而激勵(推動)他行善不懈。他說一個人做好事能讓更多人知道,就是鼓勵更多人行善,因此做好事需要傳播:「哪怕幫助別人一百元,我不說出來,真的憋得難過。」不願憋得難過而說出來有錯嗎?「為善必欲人知」有錯嗎?那不過是行善方式的一種選擇而已!
從倫理學看,人的行為分道德和禮節兩方面,「為善」是道德,「不欲人知」是禮節。前者遠高於後者。陳光標一生行善不懈,他的道德已經確定,這是極稀有的美德。至於他愛宣揚,頂多說他不夠內歛含蓄。大家用道德聲討他,全然不合理。如創世基金會創辦人說陳光標若姿勢低一點,民眾更能接受他的善舉。
但受濟者真的有因需要說謝就不接受陳光標的紅包嗎?為什麼不問問受濟者感想?一大堆局外人包括國民黨官方,以「低調」、「地方不該協助高調行善」制止發紅包,但他們自己有更多善行嗎?他們不是「飽漢不知餓漢飢」,眼看窮人挨餓受凍嗎?儒家那套以聖人標準要求人(禮教吃人)的東西早已不適用了,如果適用,台灣也不會滿街鄉愿及假仁假義者,而各地窮人卻越來越多,還要勞動陳光標這位外人登台濟貧。何況,即使是創世基金會這種慈善團體,每年舉辦善事,不也是廣邀媒體大肆宣揚,「為善必欲人知」嗎?
至於綠營政客及名嘴趁機炒作恐共厭共潮,比鄉愿及假仁假義者更等而下之,根本是道德墮落及政治邪惡。如果大陸首善來台就能替中共收買人心,傷害台灣人尊嚴,那台灣人的民主及尊嚴未免太脆弱、太不堪一擊了。這當然不是事實,只是這些自稱愛台者不斷「唱衰台灣」的慣伎。他們像巴夫洛夫的狗,一聽到搖鈴就亂吠。台灣就是被一干假反統或反獨之名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惡鬥的巴夫洛夫狗,搞到民主貶值、人心敗壞的。
台灣窮人需要救濟,需要分配正義,國、民兩黨政府卻拚命給富人減稅,縱容房地產狂飆,助長社會誇富。這種社會不義是革命的前兆,而且如同羅伯斯比說的:「當窮人出現在政治舞台,共和就將胎死腹中,自由肯定被吞沒。」窮人會吞沒民主及共和,漢娜.鄂蘭的《論革命》一書首次揭露了這個可怕真理,以及法國大革命何以失敗。台灣該擔心的絕不是陳光標的高調行善及收買人心,而是越來越多窮人最後一定會在「自由與麵包」之間捨棄自由,追隨麵包。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用國家論述團結國家

2011年 01月24日
國家論述的迫切性在建國百年逐漸浮出檯面。謝長廷的「憲法共識」是國家論述的一種形式。馬英九的友人圈也期許馬提出「為國民開啟視野,凝聚共識,共創未來」的國家論述。二者的主要目的都是團結國家──綠營須從逃避中華民國走向接受中華民國,藍營須從舊中華民國走向新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雙方再以新的共識互相結合。
謝長廷借用羅爾斯《正義論》中的「重疊共識」概念。為什麼共識重疊?羅爾斯認為社會是利益共享又是利益衝突的伙伴關係,各方都想要求更多,以致提出對方無法接受的條件,正義(公正)的做法就是正確分配利益和負擔,分配雖不易完全平等,但各方都需有所讓步也有所包容,「重疊共識」就是各方捨與得的平衡點。例如中華民國與台灣,堅持舊中華民國與台灣共和國都不符實際,也會劇烈衝突,其調和點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大家都是台灣人,國名是中華民國。
然而民進黨不是已有承認中華民國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嗎?馬英九不是滿口「不統不獨不武」嗎?沒錯。問題是,光有口水是沒用的,民進黨說什麼,藍營都認為你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獨,馬英九說什麼,綠營也認為他就是要統。所謂「不誠無物」,當統獨雙方都沒有把對方視為同胞或社會契約論中的伙伴關係時,「重疊共識」永遠建立不起來,團結的中華民國也永遠如空中樓閣。其結果就像林肯說的「分裂的家庭無法久存」。
美法兩個民主革命聖地提供了團結與分裂的寶貴例子。滿口自由、平等、博愛,人人互稱同胞、公民的法蘭西共和國建立後,先是保皇派與雅各賓派對幹,然後雅各賓一再分裂對幹,全國亂成一團,最後靠拿破崙的霧月政變恢復秩序,而且以公民投票一致擁戴,讓他成為終身執政,進而議會提案重建君主政體,把「革命之子」拿破崙變皇帝,共和變帝制。拿破崙說得好,法蘭西人不知如何共和,「革命是為虛榮,自由只是藉口」,所以由他來代行(其實是終結)共和。如果台灣繼續亂、繼續分裂,總有一天也會有某方來終結台灣民主。
美國不一樣。建國後聯邦黨與民主共和黨鬥爭激烈,幸賴華盛頓的公正無私維護了團結。剛愎自用的亞當斯繼任,黨爭惡化成政治迫害。又幸賴傑佛遜當選總統,復歸團結,他說:「各種不同見解不是原則分歧,我們不過是用不同名稱去信仰同一原則的兄弟。我們都是共和黨人,我們都是聯邦黨人。」甚至林肯當選總統後,也費盡心力促成南北團結,聯邦政府一再讓步,祈求國家不要分裂。
國家論述之道無他,團結中華民國,設身處地為不同見解者保留餘地,努力找到「重疊共識」而已。民進黨人必須有這個高度,身為總統的馬英九更須有這個高度。

民國百年需要新的國家論述

 2011/01/21
 最近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被民進黨內外獨派叮得滿頭包。但謝的做法是對的,如果國人連國家或最起碼憲法都沒有共識,那這個國家就將如林肯說的「分裂的房子無法久存」。今年是中華民國一百年,百年在歷史意義上是全新的開始。如果台灣想要「新的開始」,建立一個共同國家論述殆為急務。謝長廷的「憲法共識」即是國家論述的一種新嘗識。藍營也有人開始期待馬英九提出可以「開啓國民視野,凝聚共識,共創國家未來」的國家論述。
 國家論述有各種形式,如為國家前途及方向定位,為停止四分五裂而尋求中間值,為飽受驚嚇的國人安神,其中「團結」是第一要素。幾十年來,民主運動陣營對國家的定位,如「民主」、「自由」、「人權」、「解嚴」、「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方向都極正確,有助於扭轉中華民國過時的國家定位,脫缷已不存在的「卅五省、十二院轄巿、兩大特別行政區」包袱。然而一涉及國家前途,統獨之爭立刻無解,再加上政黨輪替後扁政府大打極獨牌,台灣陷入嚴重對立中。
 因此,目前急需的,就是統獨和解,超越統獨,而不只是馬英九文字遊戲般的「不統不獨不武」,或什麼「壯大台灣,振興中華」這類統獨兩面光的口號。與其兩面光,不如認真涵括二者,形成謝長廷所說的「重叠共識」,一方面捨異求同,二方面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像「中華民國台灣」已得到絶大多數(幾乎全部)國人認同新的國家論述如果志在統獨和解,超越統獨,同樣可以得到絶大多數國人認同。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在統獨陣營互相質疑對方立場。李登輝任內說了一百多次反台獨,國民黨傳統派就是不相信。阿扁上任提出「四不一沒有」,對國旗宣誓效忠,藍營同樣不相信。等到馬英九上任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綠營對他也不信賴。原因何在?在於馬扁各有統獨立場,根深蒂固,如果光是在口號及文字上作文章,胸襟器識上沒有統獨和解及超越統獨的高度,對方是不會相信的。
 國民黨來台已經六十多年了,中華民國百年在台灣的歲月遠多於在大陸的歲月(卅八年),國民黨還不「台灣化」是說不過去的。如果國民黨真心「台灣化」,獨派或民進黨「中華民國化」應該是指日可待。同理,如果獨派及民進黨認真接受「重叠共識」,把中華民國憲法當成雙方共識的基礎,尊敬國旗,藍綠再請社會賢達共同構思可以激勵全體國人的國歌,藍綠統獨和解及超越統獨也將可以期待。
 說「分裂的房子無法久存」的林肯,在南北戰爭前努力促成團結,亟盼人民感到「自己做為民主共和國有尊嚴的公民,是與聯邦命運緊緊相連,聯邦的毀滅就是自由的毀滅」。當台灣全體國人都感到中華民國毀滅就是自由的毀滅時,也是我們的國家論述成功時。

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

逃避中華民國

2011年 01月15日
*在民進黨的兩岸論述上,國家最難定位。因為一九九一年黨綱修正案加入「建立台灣共和國」字樣。雖然八年後《台灣前途決議文》首次承認中華民國,並將台獨公投改為變更現狀才要公投。但台獨問題已成民進黨揮之不去的困擾,蔡英文擬訂「十年政綱」時如此,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時也如此。逃避中華民國是民進黨人普遍的現象。
*民進黨既已承認中華民國,為何要逃避中華民國?因為承認中華民國是替陳水扁選總統的新中間路線解套。阿扁當選總統後,宣布「四不一沒有」,就職時更有模有樣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憲法》」。但一旦謝長廷跟著提「《憲法》一中」及「一國兩市」,民進黨馬上翻臉不認人,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幾年後,陳水扁走向極獨,民進黨人不只不承認《憲法》一中,連中華民國存在的合法性都質疑了。
*這次謝長廷投石問路再提兩岸「《憲法》各表」、國內「《憲法》共識」,遭到由極獨到新潮流系的反對,卻少有人替他緩頰,顯示民進黨還走不出阿扁時代極獨陰影。極獨大老指摘,民進黨推動制憲多年,現在謝竟回頭談背道而馳東西。
新潮流系中常委表示,反對一中是民進黨退無可退的底線,謝的主張打破了該一底線。幾個極獨團體更恐嚇謝長廷,指出全世界《憲法》沒有像中華民國一樣缺乏國家領土定義,歷史與地理主權充滿矛盾。而中共陳雲林則警告,未來若兩岸「九二共識」沒了,一切可能都要重新考慮。
*由於《憲法》內容有矛盾,不適於現況及時代需求,獨派便不承認這部《憲法》。然而正是因為民進黨反對「一中各表」謝才以「《憲法》各表」代之。《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沒有《憲法》即沒有中華民國,亦沒有《憲法》所規定的「民主」政體。台灣解嚴、恢復國會及總統民選,依據的正是《憲法》本文及增修條文。獨派有沒有想過,沒有《憲法》,國家會是什麼情況?統獨各派若都不承認《憲法》,台灣會亂到什麼程度?靠《憲法》立國的中華民國又何以存身?
*《憲法》不適可以修改,但任何國家不能沒有《憲法》,否認《憲法》即等於否認國家,進而否認國家的主權獨立,這是會招來外患的。尤其當中共已經默認「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涵義,台灣朝野政治人物又何必再去挑剔中華民國的《憲法》一中呢?畢竟此中非彼中,中華民國的「中」本來就是逃避不了的,你要說「一中各表」、「一中兩國」都行,反正民進黨反對一中不能包括中華民國的中。
*為了反對「中」字而反對「《憲法》各表」,其實就是在逃避中華民國。民進黨如果連中華民國的中字都避諱,連承認中華民國也是中國都不敢,那別說「十年政綱」,恐怕連正常的兩岸論述都寫不出來。而逃避中華民國,無異逃避國家身分,逃避主權獨立,甚至是佛洛姆說的「逃避自由」!

藍綠對抗「傷人終必自傷」

公2011/01/14
 *公務員月領十八趴優惠利息,這是制度問題。制度問題就要從制度面下手,若屬於行政命令,改變行政命令即可,若涉及立法,則需修法改革。可是,習於藍綠對抗的民進黨不此之圖,把制度問題簡化為馬政府問題,連帶波及受惠的公務員,許多公務員因此被妖魔化,甚至指稱是馬政府的政策買票。結果答案揭曉,綠營一批前高官,包括蔡英文、姚嘉文、游錫堃等都領十八趴,蔡英文每月還高達六萬多元。綠營傷人終必自傷,這是藍綠對抗必然的下場。
 *十八趴問題其實是藍綠「共業」,扁政府時代也不敢改,只在降低優惠存款方面略有更動。而眾所皆知,台灣銀行一般定存利率低到一趴,正發生於扁政府時代。當時民進黨如果不能忍受這種「十八趴VS一趴」的不公不義,要求扁政府改就好了。但民進黨不敢要求,扁政府也不敢真改,怕軍公教票源流失(儘管民進黨的軍公教票相對較少)。如今只因馬政府一紙回存公文,增加公務員優惠存款,民進黨馬上吵翻天,視為罪大惡極,忘了回存事小,金額有限,十八趴才是事大,政府每年拿全民納稅錢補貼,已高達七、八百億元。
 *民進黨「抓小放大」,最後圖窮必現,原來自己人也領十八趴。如果一開始,民進黨的目標不是優惠存款金額,而是十八趴,要求制度改革,而不是攻擊馬政府及公務員(當然關中亂講話的確害慘了公務員),甚至更有過之,訴諸仇恨言論,今天蔡英文等人也不必如此受窘,遭到民進黨「把話說滿」的池魚之殃。
 *自己不能做、不敢做的,却要求別人做,這是「對抗型兩黨政治」的最大缺陷。其結果傷人終必自傷,本身的公信力還跟著削弱。其實馬英九承認十八趴有違公平,應該修法,且已隨後採取行動,但馬政府還是不敢以行政命令將十八趴降為九趴,甚至未訂排富條款。馬政府的弱奌極清楚,民進黨可攻之處不少,獨獨藍綠「共業」方面,民進黨若要碰,就要一視同仁,不可避重就輕,也不可只歸咎國民黨一方。
 *十八趴問題如此,兩岸政策及其論述方面也如此。謝長廷提出「憲法各表」,馬上被黨內大駡,說什麼民進黨推動制憲多年,現在豈可走「憲法共識」回頭路,又說謝打破了民進黨長久以來反對「一中」的底線。民進黨大概忘了,《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承認中華民國的,這就是「中華民國一中」,此「中」非彼「中」。至於制憲問題,阿扁已說過了「辦不到就是辦不到」,獨派莫非沒有聽到?
 *民進黨反「憲法各表」,反「一中」,同樣是逃避藍綠「共業」。明明自己住在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執政黨及在野黨,却不承認自己的「共業」,並攻擊國民黨「傾中賣台」。這種「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無知,終究還會重蹈傷人自傷覆轍。

不必誤讀李登輝壽宴訊息

2011/01/07
 *日前李登輝舉行九十壽宴。這是一場喜事。雖然「人生七十古來稀」諺語早已過時,台灣人平均壽命已超過七十五。但能活到九十高壽,畢竟是少數。能經歷多次政治黑暗及宦海風暴而仍既壽且康,尤其罕見。這非有極深的內在修為及從容不可。因此,對一個九十老人,外界除了祝福以外,實不宜有過多聯想,更不該過分苛求,如某些媒體對這場壽宴的大作文章及對李宋等人的諷刺、嘲弄。
 *李登輝壽宴由王金平、許水德兩位舊屬具邀,黃昆輝主辦,名義是李與舊屬聯誼,其實不少民間老友與會,不限於舊屬,有些甚至不是以上二者,只是對台灣民主有貢獻的社會賢達。大家齊聚一堂,絕對不是如某些媒體所說的「在野陣營大集合,各個政治要角暗中較勁」,成了「競技場」。而勿寧說是一場「敘舊會」,李登輝把他同時代人物,包括見過及未見過,仰慕及緣慳一面的,儘量邀請。至於某些可能造成氣氛尷尬或「相見不如不見」的,儘量不邀。因為這是壽宴,需要以氣氛和諧為主。
 *壽宴不邀馬、蕭,當然因他們貴為正副總統,不便驚動。不邀連戰,因為連力主開除李登輝黨籍,完全不念舊恩,而且李為連賣命輔選,得罪了宋楚瑜,連竟堅稱李是為阿扁輔選。不邀蘇志誠,因為蘇在李最後兩年任期,已是連戰人馬。讓宋楚瑜痛失總統寶座的興票案,就是蘇志誠傑作,目的是為連輔選。外界大多把興票案算到李登輝帳上,這是不了解蘇志誠早已「投奔」連戰所致。蘇從一九九六年以來就經常為連出力。
 *媒體主要指摘,是李遍邀綠營而未邀馬、蕭、連。但李已被開除國民黨籍,邀綠無可厚非。其次是媒體大作民進黨蔡、蘇、謝文章,把三人的互動寫得非常「冰冷」。但國民黨內的互動不是也如此嗎?虛情假意和相敬如「冰」又有多大差別?李登輝真正有虧欠的倒是宋楚瑜。他為「揚連」而刻意「抑宋」,這是他的私心。但十年後連已不知去向,只有宋還對他恭敬如昔,包括九十壽宴都親來致賀。宋的練達及人情味由此可見。當年李若是栽培宋而非連,今天李的境況恐怕不會如此。李必可安做淺藍淺綠台灣人共主,而不必和阿扁去爭深綠極獨教父。李宋各自領導的台聯及親民黨,在藍綠堅壁清野下,全部被邊緣化。李登輝九十壽宴的「李宋和」如果有什麼啓示,就是李宋為何不能再合作,走超越藍綠的第三條路?這條路現看似難走,但中間選民已成氣候,只要李宋真心為台灣,一定能為第三條路打開一片天空。畢竟中間選民看膩了藍綠對立的僵化及無解,心中都渴望找出一個類似均勢外交的緩衝點來。如果李登輝九十壽宴能催生第三條路,那才是他對台灣民主的最後貢獻。

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李登輝所謂 ( 藍綠合作 )

2011年 01月10日
*李登輝一再否認的「藍綠合作」放話,經過日本雜誌出口轉內銷證實,終於真相大白。原來那個呼籲民進黨跳脫「民民配」的就是他,那個放話傳話人滿天飛的也是他。這完全符合二○○一年以來李登輝行事的莫非定律:會出事的一定會出事。李無論如何否認,最後回力球還是不打自招彈回他身上。
*李的「藍綠合作」或「國、民配」,當然不是指檯面上的國、民兩黨合作,而是指經他認定或指定的雙方搭配,目的是「棄馬保台」。很顯然,他想再做藍綠台灣人的大家長,回到他已錯失的角色(他剛卸任時最適合這個角色,但他卻為與阿扁搶風頭及瓜分極獨江山,把機會錯失了)。不幸他的做法卻重蹈覆轍。
*李登輝認為蔡英文要當總統,時機仍早,難保不會重蹈阿扁覆轍。但蔡英文並不是阿扁,既沒有吳淑珍般的另一半,本身又律己甚嚴,如何會重蹈覆轍?真正重蹈覆轍的是李自己。
二○○○年總統大選前,李也對阿扁說他當總統時機仍早,應再等幾年(讓連戰先做)。阿扁當總統後,遭遇罷免危機,李又向阿扁推薦國民黨人組閣。阿扁對此二事一直耿耿於懷,幾次對我抱怨,並說李是「趁人之危」。李扁心結從此種下。
*也許李是好心或關心,但別人感覺卻是私心。當年阿扁與現在蔡英文都五十歲以上了,為什麼當總統還早?美國甘迺迪、柯林頓、歐巴馬當總統時,才只四十幾歲。李登輝貶抑年輕人的做法,不是日本式的倚老賣老,就是國民黨式的排資論輩。而如果國民黨真的排資論輩,○八年總統候選人也輪不到馬英九了。同時如果不是李硬把宋楚瑜擠掉,以國民黨內部聲望,二○○○年總統候選人也該是宋而非連。
*李登輝介入綠營,指點江山,他的奇想看似遠大,其實天真。國、民兩黨如果能配,他為什麼○四年、○八年不提出?他○四、○八不提出,現在卻提出,不是認定蔡英文「年幼無知」是什麼(二○○○年他對阿扁也有這種誤解,因此既要扁不選又插手扁人事)?而事實上,李如果自己想打破藍綠框架,他也不會總統一卸任,就急著由藍變綠,和阿扁搶當綠營盟主,最後甚至爭當極獨教主了。阿扁會越走越偏,最後推翻「四不一沒有」,甚至玩起「去中國化」,李登輝的競飆台獨是重要的催化劑。
*李登輝要「藍綠合作」,就要超越藍綠及統獨對立,讓政黨政治朝中間路線走。其中最能以身作則的就是李宋合作,再現九○年代二人合作風華,做為藍綠後輩楷模。如果李宋觀念仍然南轅北轍,李口說「藍綠合作」,內容卻是「本土勢力大團結」(獨派大團結)而不是「中間選民大團結」,那他所謂「藍綠合作」,不過是牛頭不對馬嘴或另有圖謀的放話而已。

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百年人物多少滄桑

2011年 01月03日
*在全台璀璨的煙火秀中,中華民國進入第一百年。百年何其漫長,人物及歷史何其滄桑。尤其中華民國歷經大陸及台灣兩個階段,前者三十八年,後者已六十一年,花甲一代尚無大陸記憶,何況青壯少。因此不久前國史館票選《民國百人》,網民將此中與彼中相混,殆極平常。自己沒有正確的民國史觀,以中共為中心的對岸史觀自然乘虛而入。
*什麼是正確史觀?就是不以國或共為中心,而以人民及現代化為中心的史觀。從這個史觀看,國共「黨國」塑造出來的人物,未必那麼偉大。以中華民國開國為例,孫中山被尊為國父,孫蔣「一脈相承」,其他人不是被遺忘,就是輕描淡寫。然而中華民國建國,黃興若不是比孫中山偉大,至少同等偉大,其無私坦蕩不爭的人品,堪為民國楷模。
*孫是理想家兼鼓吹者,黃是革命實踐者。孫黃以興中會、華興會等合組同盟會,黃派人才濟濟,黃最孚重望,但他力薦孫領導同盟會。武昌起義後,同盟會取得革命主導權,同志咸欲推黃組臨時政府,如章太炎倡言「若舉總統,以功則黃興,以才則宋教仁」,但黃卻將一切安排妥當,等孫回國就任大總統。黃對孫的推讓一以貫之。可以說,沒有孫中山,還可以有中華民國,但沒有黃興,一定沒有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父」絕不該聽任蔣介石私心安排,由一人獨享。
*如果說政治偉大難斷,學術及文化偉大則較易判斷。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轉捩點,對人心、思想影響最大者首推胡適,他除了是中外共認的政治自由主義掌旗者外,他的白話文學革命(陳獨秀共同鼓吹)告別了文言文時代,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開啟了中國哲學史學科(馮友蘭深化),他的《紅樓》《水滸》等考證將歷代文人不屑的話本引入學術殿堂(魯迅、俞平伯紹繼),他「拿證據來」的證據主義掀起了疑古狂潮(顧頡剛光大)。其中顧頡剛的成就尤大,一舉推翻儒家三皇五帝的道統及堯舜禹湯的聖王神話,讓五四成長的一代無拘無束拋開舊枷鎖,迎向現代。
*但五四不是憑空而來,由清末入民國,梁啟超及嚴復對現代思潮的譯介已風行全國,啟蒙了從戊戌維新到胡適、魯迅一代。更重要的,沒有蔡元培這位五四推手,就沒有胡適、陳獨秀的文學革命及魯迅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學,是在蔡元培教育總長任上,北京大學力求成為現代化的學術殿堂,是從他長校開始;第一個允許女性入學的教育家,也是他。
所以五四運動起於北京大學,並非偶然。梁漱溟說得好:「若沒有當時的北京大學,就不會有五四運動出現。若非蔡先生長校,亦不可能有當時的北京大學。」
*以上所列政治或學術偉人,不是已被孫蔣毛周鄧掩蓋,就是在兩岸黨國體制下淪為廢人,或經過中共惡意批鬥,面目全非(陳寅恪這位「全中國最博學者」、「教授中的教授」甚至被紅衛兵活活鬥死)。
今天要談民國百年的台灣人物尚非難事,但要談大陸階段那些人物,當真是幾番興廢、多少滄桑了。

連勝文案須要真相大白

 2010/12/31
* 連勝文槍撃案,警檢偵辦了一個多月,迄今毫無進展,甚至一再透過媒體放話,準備接受兇犯(現行犯不能稱為「嫌犯」)馬面「誤撃」的自白。如此處置,不只受害人連勝文一家無法接受,連五都選舉受害者的民進黨也無法對支持者交代,因而提出當選無效之訴。
 *連勝文無法接受,因為他到場後,在台下坐了十分鐘,台上曽介紹他。以他的「大名鼎鼎」及經常在電視上露面,幾乎很少人不認識他,守候在旁的馬面自不例外。所以根據連的供述及受訪記錄,馬面不但叫連的名字,還特地對他飈了六字國駡,同時開一槍後,見連未立即倒下,又動作快速跑到連身後,對著後腦勺要再補第二槍,幸好劉振南飛樸上來壓制兇嫌,否則連勝文必死無疑。如此驚心動魄場面,警方竟朝「誤撃」偵辦,到底安的什麼心?背後有什麼難言之隱?
 *馬面必欲殺死連勝文殆無疑問。他的動機為何?幕後策劃為何?誰提供他兇槍?子彈比對黃姓死者彈道及連勝文體內彈道如何?這些至今仍如一頭霧水,無法不啓人疑竇,所以社會謠言大行。謠言不是懷疑連勝文,而是懷疑馬面「一干人」的槍撃動機及選擇時間奌:為什麼是連勝文,而不是別人?為什麼非置連於死地不可?為何要選在選舉前夜最敏感、情緖最易發酵時刻?
 *民進黨要提當選無效之訴,藍營大駡,說民進黨輸不起,國民黨祕書長金溥聽說民進黨要操弄民粹,會越來越難看,「到最後滿臉豆花的,絶對不會是國民黨」。但這真的是輸不起的問題嗎?還是藉助當選無效之訴,可逼國家介入調查,讓真相大白於世,民進黨對支持者亦有個交代?更何況,法務部己婉言謝絶李昌鈺幫忙,全案偵辦又陷入膠著,民進黨的提訴有其正當性。如果辦案順利,民進黨又何需節外生枝!
 *連勝文案不破或破得難看,滿面豆花的絶不是民進黨,而是馬政府。藉提訴逼國家介入調查,更不是操弄民粹,而是求得真相。事實上,十一月廿六日連勝文槍撃案當夜,一家極具公信力的媒體持續作民調,有百分之廿受訪者決定改投國民黨或由不投變投國民黨,而由不投變投綠的只有不及三%.可見一顆子彈影響有多大!那不是幾萬票,而可能是幾十萬到上百萬票。
 *連勝文案真相必須大白於世。好歹這對藍對綠及對全國民眾都有交代。如果最後全案還是以「誤擊」偵結,國民黨須有面對民意沸騰的準備。三一九槍擊案使阿扁贏得總統,此後四年民進黨即連選連敗。國民黨要謹防重蹈民進黨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