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民進黨背叛民主運動

2010年 12月28日
*以保護兒少為名的《兒少法》修正案,出於兒少團體的單一價值,要以立法制止媒體刊載可能引發兒少不當行為(如未婚生子、人工流產)的資訊。兒少團體類似環保或宗教團體,注重單一價值無可厚非。但單一價值要壓制或抹煞其他價值,尤其民主社會的第一價值──自由,那已經不是保護弱勢族群問題,而直接涉及可不可以立法取消民主及自由的問題。更嚴重的是,當這項立法的積極推動者不是國民黨,而是民進黨立委,它還涉及背叛民主運動的問題。

*幾百年來,人類為了言論及資訊、出版自由,流盡無數鮮血。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就是在飽經自由及人身壓迫後,自由陣營獲得的初步勝利。該修正案規定:「國會不得制定剝奪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及權利的法律。」沒有別的原因,暴君、獨裁者及寡頭團體最喜歡剝奪別人自由,讓己意暢行無阻。當國會屈從寡頭團體,通過限制言論、資訊、出版自由的法律,這個國會已不配稱為民主殿堂。

*為什麼民進黨立委如此愚蠢,甘願把民主前輩辛苦奮鬥的民主自由如此輕易出賣?因為這些立委根本不知何謂自由,不知道沒有自由的保護,民主將如浮萍,更別談什麼照顧弱勢族群。言論自由無論如何令人不快,總比專制獨裁要好。國民黨虎視眈眈的,正是想一步步限制言論及媒體自由,如以政黨及政府高官名義告人誹謗,如撤銷媒體執照……。沒想到民進黨竟自告奮勇,擔任國民黨迫害自由的馬前卒。民進黨真是愧對民主前輩,愧對大家的犧牲貢獻!
*未來學家托佛勒在《權力轉移》一書中預言,單一價值的激進團體即將把21世紀變成像中世紀一樣的「新黑暗時代」,人類正面臨是要重新設計一套民主體系,還是後退到這個黑暗時代。

*托佛勒指出:「這些極端主義和狂熱派都共同強調,為了使人民『道德』,或為了『保護環境(弱勢)』,個人自由必須加以限制。該一論點必然指向對人權的全面攻擊。事實上,令人擔心的『綠色何梅尼』、『環保法西斯』已出現,要將他們特有的救贖之道施加於人。」「一些目前在極端份子控制或深刻影響下的政府,把特定的宗教、環保等議題,置於民主之上,肯定不會維持多久民主體制。」

*民主社會是多元社會及多元價值。第一價值的自由不容剝奪。監督政府及寡頭團體的媒體第四權也不容打壓。從未經歷蔣家政權壓迫的年輕民進黨人要玩單一價值,要製造托佛勒所預言的「新黑暗時代」,要背叛民主運動傳統,最好先問問許多仍然健在的民主前輩同不同意。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由逃避主權到面對主權

2010年 12月27日
*媒體報導,中國熱已成民進黨顯學,中方人士大方走進民進黨,蔡英文則捐出兩千萬選舉結餘款,成立兩岸智庫。這是和共。另一方面,兩岸六次江陳會,民進黨台北市黨部與一邊一國連線照常抗議,不少民進黨公職參與。這是仇共。仇共與和共並存,顯然互相矛盾。但由仇共到與共和平相處,本須經歷矛盾共存階段。關鍵在於,民進黨能否成功轉化仇恨,體認自己維護國家主權的責任,虛心扮演國際共同期待的角色?
*民進黨常有一種永遠在野黨心態,認為兩岸關係不干我事,自己的角色就是反對到底,即使國民黨唱白臉,他們也要唱黑臉,然後把所有兩岸關係或國共關係進展,一律罵成「傾中賣台」。這種心態對囿於反共教育的民眾尚無所謂。但政黨若和愚夫愚婦一般情緒用事,或只想坐收挑撥仇恨漁利,這種政黨是邪惡的,至少是煽情、無責任感的。
*國民黨過去同樣仇日,後來為了反共保台,馬上「以德報怨」。中共每年炒作南京大屠殺,70年如一日,甚且隨時煽高反日情緒,但對中日應有的雙邊關係,從來不含糊。相比之下,扁政府對中共的過卑過亢及一廂情願,只算幼稚園水準。民進黨高談主權而放棄或杯葛兩岸會談,尤其像兒童。民進黨到今天給人的印象,依然是一群欠缺國際視野、沒有國家格局(雖然地方執政遠優於國民黨)的主權逃避者。
*《孫子兵法》說:「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外交策略及國家大戰略正該如此。而我們看民進黨的表現,似乎更像達爾文生存術,而不像兵法。達爾文說:「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環境(並淘汰他人)的。」一大堆民進黨人擠台獨窄門,只因為南部有選票,因為全國百分之十是極獨選民。高舉擁扁旗幟,強調阿扁沒罪的一邊一國連線,就是最善淘汰他人者,他們完全無視外在更大環境。而可悲的是,五、六百萬張非極獨選票選出的其餘民進黨人,竟然受制百分之十極獨,形成極少數壓制大多數的奇特景象。
*極少數為何能壓制大多數?這必須回溯到創黨之初新潮流少數派以台獨帽子鬥爭美麗島系及康系多數派。新潮流系成功了,台獨冒進主義從此統治民進黨,到阿扁時更變本加厲,由極獨而仇中仇共。極獨終於積重難返,代表唯一政治正確。今天的一邊一國連線不過是當年新潮流生存術的如法炮製而已。
*極獨主權觀及鎖國政策都是過猶不及。在兩岸關係大幅推展的今天,民進黨要再度執政,走出極獨及鎖國困境,只有遵循兵法原則,也就是由仇共到和共,由逃避主權到面對主權(如接受一中各表、兩會協商)。
中國熱及成立智庫是當行之路。但更重要的,如果多數派無法掌握話語權及主導權,轉化黨內仇共情緒,民進黨恐將與2012失之交臂。

民進黨兩岸政策不能缺席

2010/12/25
 *兩岸江陳大會在台北舉行,成為例行公事,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及一邊一國連線帶頭反陳雲林(反中),也成為例行公事。民主社會容許示威,這不成為問題。成問題的是,民進黨及一邊一國連線示威什麼?是飛彈對準台灣?還是只是看中國不爽?還是為了台獨建國,必須抗爭一切反台獨勢力?這些問題統統被歸入一個更大問題,即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內容如何?或「蔡英文路線」方向如何?
 *蔡英文是有別於阿扁路線的新路線執行者。她的路線其實不是新路線,而是李登輝時代民進黨及扁政府前期標榜的路線,後者並稱為新中間路線。為了與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有別,民進黨曾主張兩岸協商投資保障,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熱烈討論「李侃如架構」式兩岸和平協議。阿扁當選後,更提出「樍極開放,有效管理」總目標,以揮別前朝的「戒急用忍」。二00二年阿扁的「大胆談話」,更是別具新意。
 *可是,一夕間為了選舉,阿扁轉向「一邊一國」,「反導彈公投」、「制憲公投」,民進黨的新中間路線也開始大翻轉,出現最激進的極獨反中路線。兩年前民進黨中央全員動員反陳雲林,今年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及一邊一國再度繼續動員反陳雲林,都是扁政府後期極獨反中路線的延續。
 *馬英九週四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基礎,由於該一共識的存在,對岸理解台灣不搞台獨,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是蔡英文必須面對的挑戰。言下之意,如果民進黨承認「九二共識」,就不該動員反陳雲林,而該樂見兩岸交流正常化。畢竟江陳會不同於國共平台,是兩岸官方的變通性往來。做為台灣體制一部分的民進黨,沒有理由反對這種兩岸對話。
 *民進黨會說,「九二共識」根本不存在。但阿扁提出的「九二精神」也算「九二共識」。沒有正式名稱並不表示沒有那種內涵。「九二共識」的真意就是「一中各表」。中共過去只取「一中」,不提「各表」,現在逐漸放宽解釋,兩岸往來的模式主要採取「九二精神」。如果蔡英文不回到「九二精神」,民進黨的二岸政策就無法改變,「蔡英文路線」也無法執行。民眾會認為民進黨根本不承認中華民國,連中華民國那個「中」都不敢碰觸。
 *其次,中共對台灣敵意已六十年,導彈對準台灣本是敵意的一部分,李登輝的「兩岸祕使」,阿扁的「積極開放」,都是在導彈瞄準不進行。正是懷有敵意才需要和解。至於台獨建國,那是政治主張,不必然要抗爭一切反台獨勢力,反而應該透過交流,逐漸讓各方了解,化除敵意、擴大友誼,最後找出各方都能接受的可行方案。民進黨兩岸政策不只在兩岸現實接觸上不能缺席,在扮演國際共同關注的兩岸角色上也不能缺席。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民進黨有一百個父母

2010/12/20
*政界不只黑暗,而且現實。民進黨五都選舉贏40萬票後,覬覦總統大位的人突然增多了。阿扁諷刺從前親密戰友蘇貞昌,說他「輸不起」,又支持蔡英文選總統,說要和她「分進合擊」。呂秀蓮傳出「呂王配」,又親口加以否認,並發表聲明,要民進黨突破「一派獨大,一人專美」困局。親李人士則放話說李登輝呼籲民進黨跳脫「民民配」,結合社會本土勢力,形成「反馬聯盟」。俗話說,成功有一百個父母,失敗卻成為孤兒。民進黨真的有一百個父母了。
*這麼多人對民進黨比手劃腳,因為民進黨中央由看似柔弱可欺的蔡英文主理,每一個人都是她的上司或前輩,只有她是「小英」。小英暴得大名,大家都認為她資歷不足,必須由上司或前輩帶領輔導,她在一旁見習。民進黨昔日四大天王幾已紛紛復出,或由親信代放起身砲,蟄伏已久的老帥也躍躍欲試,傳話放話人滿天飛。
*阿扁是最奇怪的放話人。他是貪污犯而不是政治犯,已經發監執行,照理說監獄外不是他的天空。但他卻照常被允許「特見」,由一堆戴斗笠的人陪進陪出,他的扁式嘉言錄也不斷透過傳話公諸社會。這到底怎麼了?是馬政府刻意提供扁一片「天空」,來亂民進黨嗎?否則扁怎敢冠冕堂皇提議「扁蔡合作」,讓民進黨與一邊一國連線「分進合擊」?民進黨避一邊一國連線唯恐不及,扁竟特地找上門,這不擺明要拆《十年政綱》及「蔡英文路線」的台嗎?
*呂秀蓮及蘇貞昌也是怪胎。蘇系人馬突然覺得蘇大敗不是選錯戰場,而是一顆子彈及吳乃仁談話奏效。言下之意,五都選舉不能算數,大家都該回到選前起跑點,重新再來。至於獨行俠呂秀蓮,一下「呂王配」,一下批判「一派獨大,一人專美」(前者指新潮流,後者指蔡英文),認為這是民進黨的困局。其實面臨困局的是她自己,而非民進黨。她把自己的困局當做民進黨的困局,無非想「女人為難女人」。她之無法接受有民進黨女性跑到她前頭,猶如阿扁不容非他欽點的黨內同志出頭。扁呂都患有「政黨輪替遜王症」。
*而老帥李登輝有呼籲民進黨跳脫「民民配」嗎?他已透過幕僚否認,並說當前兩黨環境下,沒有第三勢力空間,他也從未要組第三勢力。畢竟薑還是老的辣,籌組第三勢力時機尚未成熟,老帥只不過要大家不要忘掉他的存在而已。
*民進黨連打幾場勝仗,這是形勢比人強,撿了馬政府聲勢不振的便宜,另外是「蔡英文路線」發揮親和力,使「新民進黨」得見天日。
那些認為民進黨現在路線不對及不夠極獨,想來指導或存心鬧場的上司及前輩,絕對不是民進黨成功的父母。為了讓民進黨溫和穩步走向理性道路,民進黨也不需要這些父母。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民國百人一場鬧劇

2010/12/13
*國史館舉辦一場沒有定義及領域限制,開放網路票選的「民國百人」活動,結果選出一些知名但對歷史及文化鮮少貢獻,甚至是負面的歷史人物。雖然活動緊急喊停,但民眾的歷史貧乏症已暴露無遺。對絕大多數投票者來說,「民國百人」不過是他們被兩岸黨國教育及媒體洗腦留下的記憶,再加上一些時尚記憶而已。
*民國百年何其漫長,選出各「領域典範」何其困難。希奇的是,以年輕人為主的網路族居然不加思索,就有許多既定答案,其速度之快,如同當年我們在黨國教育下如數家珍背誦孫中山、蔣介石神話,或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之類樣板。
*歷史任人妝扮,樣板英雄代起不絕,不同政權玩弄不同樣板。對不願安於黨國教育的人而言,「成長」其實意味著從強迫灌食到噁心嘔吐、重新進食、建立自覺、抵抗周遭邪惡(例如從前極統現在極獨)的歷險過程。到那時候,大多數偉人或樣板都已面目全非,成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擾生民若干年」。你更珍惜的英雄、偉人可能並非這些人。
*誠然,20世紀是魔王的世紀,各門各類魔王佔據大量歷史及媒體舞台,想跳過他們不選幾乎不可能。但一個文明人或現代公民必須知道,建國不是一切,治國及建設比建國偉大,武力統一只是生民浩劫,和平及民主比統一偉大。孫中山建了國,最後卻投入俄共懷抱,養育法西斯國民黨及極權共產黨。蔣介石在北伐成功,法西斯國民黨一家通吃,結果是將五四運動後渴望民主的全中國捲入比軍閥(直皖奉系)混戰殘酷的國共(法西斯與極權)內戰。
*蔣介石、毛澤東都是歷史罪人大於民族英雄。蔣介石敗亡來台後還大搞白色恐怖,擴建黨國體制。毛澤東一夥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注意,這些都不屬民國史,不能列入「民國百人」),從三反五反玩到文化大革命。如果官方有「百年國恥」,從鴉片戰爭算到對日抗戰,民間更該有翻獨裁者誤國害民舊帳的另一部「百年國恥」,從慈禧、袁世凱、蔣介石算到毛澤東或更晚。
*而即使是不受黨國教育洗腦的民主社會票選「世紀百人」也絕非易事,時間差及媒體關注是重要因素。如十多年前美國選「世紀百大電影」,前半世紀入選的只有《大獨裁者》、《大國民》及《亂世佳人》等少數幾部。
美國七、八○年代兩次蓋洛普民調選最偉大總統,前6名中也有4位是近40年總統,包括歷史學家公認極差的卡特及艾森豪。美國民眾之歷史貧乏症不下於台灣。由此可見,「民國百人」由專家篩選比民眾票選接近真實,不同類型(藍綠、自由或保守、人文或科技)專家也有不同標準。
*以賽‧柏林說:「我的一生歷經20世紀,不曾遭逢個人苦難。但在我記憶中,它卻是西方史上最可怕的一個世紀。」20世紀不只西方記憶可怕,中國及台灣記憶同樣可怕。如此複雜殘酷又堪稱洗腦術最發達的世紀,要讓歷史貧乏症的網民票選民國百人,無異一場鬧劇。

民眾都在看如何處理吳淑珍

2010/12/10
 陳前總統職務收賄兩罪,確定合併執行十七年半,已發監服刑,除剃小平頭外,連名字也沒有了,只剩囚犯號碼。雖然他是罪有應得,但台灣首位國家元首貪瀆入獄,仍令民眾不勝唏嚧。與其說關他是目的,不如說確立法治權威是目的。「總統犯法與庶民同罪」一經深入人心,法治主義也將深入人心,任何層級官員犯罪,以後都可比照處理。比較麻煩的是吳淑珍的處理問題。
 按理說,阿扁的犯罪若無吳淑珍,一定不會發生,扁珍不但是共犯,珍還是首謀。是吳淑珍的「貪」毀了陳水扁。「每位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女性」這句格言對他們夫婦完全適用,「某些失敗的男人背後必有一位墮落女性」對他們夫婦也同樣適用」。若純就法律觀奌而言,共犯當然應該一體處理。馬政府似乎也有意循此邏輯行進,吳淑珍的發監地奌已初步敲定台中監獄附設培德医院。
 問題是,吳淑珍胸部以下已沒有知覺,依《監獄行刑法》規定,她是無法自理生活的受刑人。這種犯人理應拒收,改以斥回家中「監禁」,不是比照在家休養,而是比照在家服刑(類似軟禁),兼顧情理法。扁家上下及民進黨立院黨團再三呼籲的,也該是此奌。這不是特權,而是人道考慮。
 誠然,吳淑珍非常可惡,審判過程中把一切責任往身上攬,一付「死豬不怕滾水燙」、「你能奈老娘何」之慨。發監執行前,她還說「活了六十年,夠本了」,一付豁出去之狀。然而,連生活都無法自理的人,能犯什麼罪?如果不是陳水扁「太阿倒持」,把總統公權力給吳淑珍濫用,如果不是一群熱中權勢利益的政商名流圍繞吳淑珍旁,吳淑珍如何會食髄知味,愈陷愈深?當阿扁及扁家四大案要角一一走入監獄後,吳淑珍不過又回復一個連生活都無法自理的可憐人吧了!
 吳淑珍會悔恨自己毀了台灣民主運動辛苦五六十年的成果,或民進黨得來不易的政黨輪替嗎?當然不會。清廉從來就不是台灣社會朝野的強項。後藤新平對台灣人的評語「愛錢、怕死、大頭病」,一百年後仍然適用。孟子「大丈夫」的三條件「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大多數台灣民主鬥士也只能做到「威武不能屈」。既然如此,關吳淑珍就沒有教育作用。沒有教育作用,還要用這麼多人力去照護她起居,用那麼多医院設備去防備她病發,這既浪費又不值得。
 關阿扁是對官員「權力尋租」行為加以嚇阻,有「殺猴警雞」或「殺猴警猴」功效。關吳淑珍則全無功效,不如讓她在家中比照獄中服刑更好,例如沒電視、沒電話、限制見客。對一個生活無法自理的人,這種「監禁」己經足夠」。吳淑珍案事關人道及公義二者平衡,民眾都在注意馬政府如何處理。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馬面把大家變豬頭

2010/12/06
*自從馬面一顆子彈攪亂五都選情一池春水後,一周來許多人都成了豬頭。國民黨被股市名人阿土伯說是「輸輸局賭到贏」,鴻運當頭但不敢高興。民進黨是「贏贏局賭到輸」,心有不甘但無可奈何。連勝文表面受傷,其實是盤面最大贏家兼國民黨最大功臣。民進黨表面無傷,其實受到最大重傷,與路人黃某一樣倒楣。而槍擊事件關係圖,到現在還理不出頭緒,馬政府更是豬頭。
*一顆子彈當晚及次日,連家、藍營站台者及藍營名嘴都朝「行刑式」槍擊宣傳,要大家用選票討回公道。蔡英文發表聲明要馬政府為治安事件負最大責任,陳文茜竟罵她冷血、推卸責任(兩顆子彈及一顆子彈事件,陳文茜都是最大鬧場者及刻意誤導者)。很明顯,一群槍案不相干者利用連勝文鮮血來謀奪政治利益。在藍營電視螢幕排山倒海的兩天宣傳壓制下,民進黨成了唯一替罪羔羊─第一個豬頭。
*連勝文傷勢似重不重,連家看完傷勢後,卻當眾演出「苦主」戲碼。而台大醫院不說子彈從顴骨穿出,卻說從太陽穴穿出。在一般人理解中,太陽穴是必死或終身傷殘要害,但連勝文兩天就能吃飯聊天,還可提早出院,使全國關心者及基於義憤投票(向民進黨討公道)者全變成豬頭,台大醫院則是扮演義務宣傳幫手的另一個豬頭。
*犯案的「冷血」槍手馬面呢?他犯案之前焦慮的猛「叩」杜義凱─他所選定獵場的總幹事。杜不接手機,他又轉「叩」杜的司機。同時他槍擊連勝文被捕後,他又要求杜替他出面找律師。獵人與獵場關係完全混淆了。被連勝文及現場人員看成江洋大盜,說他罵「連勝文,XX,你死定了」狠話的馬面,其實更像魯迅筆下可憐可笑的阿Q─一個不折不扣的豬頭。他如果不是被利用了,就是根本搞不清自己在做什麼,或他的整個豬頭形象是被「包裝」出來的,背後還有更大內情。(例如他若真是勒索陳,何以要槍擊連?)
*馬面到場後還要先放「起身砲」(猛「叩」讓對方知道),現場為了等他來,也早已如臨大敵,有大批兄弟待命,然後他仍能身手矯健的「行刑」連勝文,並當場被逮。這全然不是殺手行徑。而被馬面委託的杜義凱竟能揚長來去大陸(去大陸幹什麼?),被馬面指名有恩怨的陳氏父子也說不認識馬面或不熟,雙方沒有恩怨。以上故事已經不是羅生門,而是荒謬劇場,是帶有血腥味的《等待果陀》:果陀似隱若現,讓兩個貌似傻瓜的演員大演愚人劇,把觀眾當愚人。
*一顆子彈暴露了一場荒謬劇,像《紅樓夢》的「尷尬人難免尷尬事」、《今古奇觀》的「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馬面把大家都變成豬頭,他自己則是莫名其妙的豬頭。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一顆子彈救了國民黨

2010/11/29
*五都選舉在台灣民主史上將標幟為一場離奇選舉,與○四年總統大選如出一轍。民進黨的打法沒錯(溫和、地方層級、非意識形態),訴求中間選民沒錯(尤其是「改變」),郝龍斌是最差的市長,胡志強的九年任期及治安問題是罩門,蔡英文、蘇嘉全的「新民進黨」形象魅力無窮。選前幾天,民進黨大勝幾乎已可預卜。但連勝文槍擊案改變了一切,最差的市長因為連郝關係而成為最大受惠者,蔡英文、蘇嘉全也同遭波及。可以說,一顆子彈救了國民黨。
*一顆子彈為何能救國民黨?因為中間選民大轉向,如同○四年救了阿扁。中間選民就是變動型選民,投票意向會轉變,其中理性選民(選人不選黨、看政績及社會需要)是少數,以同情、憤怒為主的感性(感覺)選民是多數。連勝文遭槍擊引起普遍同情,國民黨及藍媒順勢炒作「連鮮血不能白流」、「只因政治立場不同就遭槍擊」、「以選票制裁選舉暴力」,箭頭指向民進黨,綠營完全來不及反應並消化衝擊。於是原本要投綠或未決定投票的許多感性中間選民都投了藍,情況如同○四年兩顆子彈。
*另外,選前幾天的大變化還包括吳乃仁「以民調決定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沒有限制當選五都者不能選總統」的一席話,提醒了最敏感的中間選民。經過國民黨及藍媒放大處理,兩個月前才消毒完畢的「吃碗內,看碗外」問題又告發酵,中間選民「不舒服」及認為「投廢票不如不投」(但也不想投國民黨)是必然的。當時我們幾位朋友談選情,不約而同說:「民進黨嫌選票太多,要趕人了。」也有人說:「吳乃仁每說一次錯話,蔡英文、蘇貞昌就做一個月白工。」
*國民黨這次選舉面臨的最大困境,是選民熱情激不起來。馬英九光環不再,郝龍斌政績太爛(太會找名目花錢,而且是不顧績效的到處浪費),深藍對馬深懷不滿。幸好鄭弘儀及極獨團體的粗話風波激起藍營憤怒(有反向憤怒才會有熱情),阿扁龍潭案及買官案定讞又如及時雨降下,讓深藍覺得馬英九「有做事」。國民黨基本盤總算回籠,剩下只等適當時機吸引對國民黨冷漠的中間選民了。
*國民黨確實幸運,有鄭弘儀、吳乃仁、一顆子彈及天氣幫大忙。民進黨運氣欠佳,但策略及戰法絕對正確,二○一二年仍須持之以恆,如果再重回意識形態鬥爭老路,民進黨將前途有限。蔡英文、蘇嘉全的魅力席捲,說明了「新民進黨」已經正式誕生,中間選民普遍認同這種新人,一時的槍擊意外不會改變中間選民的長期趨向。同時儘管民進黨五都選舉得票創新高,但二○一二是全國層級而非地方層級選舉,除非民進黨表現像負責而理性的政黨,否則中間選民未必支持。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扁家欠人民一個道歉

2010/11/22
陳致中告《壹週刊》案遭駁回,在手機、磁卡、大樓及路口監視器記錄下,召妓男無所遁形,但夫婦二人仍堅稱被有計劃打壓,說「扁家人對司法不公早有心理準備」。同樣,龍潭弊案及買官案三審有罪定讞,阿扁也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並引用南非曼德拉例子,表示屈辱終將獲得歷史平反。扁家兩代真是何其相像,做了丟臉的事後,還有臉假扮受難英雄,要拖無辜的支持者下水。扁家不只無恥,還欠人民一個道歉。
陳水扁是民選總統,兩屆任滿下台,並非被推翻,絕對沒有「成王敗寇」問題。而他是貪污被告,屬貪污犯而非政治犯,也沒有歷史平反問題。他把自己比做曼德拉,不只侮辱曼德拉,更侮辱台灣人。
正是有阿扁這種失格父親,才會教出一個失格兒子。有阿扁這種失格總統,才會讓台灣亂上加亂。無比珍貴的8年,被他浪費於鎖國、空轉、內耗,台獨也從一種志業淪為一種表演,檯面上聚集了一大堆獨派「表演者」,而沒有半個「志士」。台獨已在阿扁手上壽終正寢(「台灣不是國家」也是阿扁逼美國出手)。不要中華民國的總統,最終害慘了台灣,也打趴了民進黨。
為了尋求連任,阿扁不惜與布希對嗆,堅持搞防禦性公投。陳瑞仁起訴國務機要費案,阿扁不惜作賤大法官,無限擴張解釋總統機密權。紅衫軍百萬人反貪腐,阿扁動員綠軍對幹,不惜街頭染血。他接著發動「入聯公投」、「廢國統會」、「去中國化」,準備全面內戰並對美中宣戰。即使他下台後難逃弊案被押,他也要拖民進黨及所有獨派下水,一起對抗司法。他的「治國」方式與曼德拉真有天壤之別。
曼德拉當選總統後,急於和時間賽跑,要把南非從黑白對立內耗中拯救出來,重新合而為一。他說:「如果我不能改變自己,我如何期待他人改變?」因此他以身作則,尋求和解、信任。《打不倒的勇者》這部電影描繪了曼德拉寬容勇毅、相忍為國的高貴形象。
毫無疑問,如果曼德拉及戴克拉克不從自身做起,南非絕無可能達成和解。南非是黑人的國家,也是白人的國家,一個國家有兩面國旗、兩首國歌,團結各族遠比台灣困難。然而坐白人牢20幾年的曼德拉,出獄5年就辦到了。反觀台灣,阿扁卻是以身作則,把台灣一分為二。原本較李登輝更具族群及統獨和解意義的多數族群代表阿扁,居然走上與曼德拉背道而馳的路。
尼克森傳世之作《領袖們》指出:「蘇卡諾和恩克魯瑪的失敗統治說明了一條真理,最善於激動人心的領導人,他們的治國往往最糟。」阿扁把國家帶向歧路,把貪腐尊為榮耀標記,把挑動統獨對幹視為挽救個人權勢之門,父子二人丟盡台灣人的臉。是扁家親手捏碎了「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扁家確實欠人民一個道歉。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不像話的兩黨對決

2010/11/15
*今年五都選舉一個奇特現象就是,慣於操弄族群對決的民進黨刻意避開對決,國民黨反而刻意操弄藍綠對決。原因很簡單,對決是劣勢一方反敗為勝的張本。族群對決是以己方族群優勢去挑撥選民,藍綠對決則是以己方藍綠優勢去挑撥選民,讓選民服從族群或藍綠偏見,無法選賢與能。
*許多人以為族群及藍綠對決是新興民主國家常態,從未想過改變。其實二者絕非民主常態,而是部落主義的過時殘留。什麼國家部落主義嚴重且分裂,什麼國家就是落後及停滯國家。一向落後的非洲固然因為部落主義而不易走向進步,原本進步的黎巴嫩也因部落主義對抗而一夕崩毀。台灣則因為長期政黨對決而在21世紀遭逢「失落的十年」,眼看極權中國享受經濟長足發展,民主台灣反而陷入放棄安全或放棄繁榮的互扯後腿中。
*根據學者對非洲當代部落主義的分析,鬥爭各方把攻擊及護衛焦點指向一個替代靶子(如同台灣指向李、扁、馬,現在國民黨又繼民進黨之後指向司法),同時所有對執政者、執政黨的不滿,最終都導向部落主義,訴諸族群偏見、仇恨、清洗。

*台灣類似非洲的最原始例子不是原住民,而是蔓延整個清代的械鬥,從分類(分族群、分來處)械鬥到同類(同族群、同來處)械鬥,台灣俗諺以「任反(造反)不成,任征(征討)不平」形容台灣民性。到今天,只要台灣人不是被迫屈服,而是容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分類及同類械鬥習性就仍歷久彌新。國、民兩黨的對決無異清代械鬥的現代版本。
*台灣民主容許政黨延續械鬥習性,但選民能容忍這種不正常現象永不改變嗎?儒家說「善戰者服上刑」,選民也該說「善鬥者落選」。通常極端派在一般社會只是少數,只要政黨採民主競爭正途,少數人根本不足為患。不幸,為了選舉獲利,台灣主要政黨都帶頭搞部落主義。李登輝總統任內,國民黨保守派指控他台獨及數典忘祖。馬英九總統任內,民進黨指控他傾中賣台。三個月前民進黨還把ECFA與賣台劃等號,現在為了中間選票,又偃旗息鼓。而國民黨則把蘇貞昌、蔡英文打為扁珍貪腐集團,似乎扁珍貪腐,扁政府官員也全體有罪。凡此等等,都是尋找替代靶子及挑激部落仇恨的惡行。

*部落主義只會產生部落國家,民主競爭才會產生公民國家。阿扁貪污被押,民進黨口徑一致,指摘司法,要護衛阿扁人權。郝龍斌選情告急,國民黨推翻「當家不鬧事」承諾,準備上街鬧事。這些不像話的兩黨對決,正是台灣一切價值顛倒、是非錯亂的根源,而其目標不過是選舉獲利。選舉利益使政黨誤國誤民在所不惜,也提醒選民對「神聖一票」更需小心愛惜。

台灣民主法治前進一大步

2010/11/12
 台灣於短短一週內,經歷了扁案的兩次大衝擊,人民宛如在洗三溫暖。一次是金改弊案一審,廿一名被告竟然全判無罪,理由是無行賄意圖,金控合併也不是總統職權,扁家巨款無法證明是犯罪所得,在沒有對價關係下,無法判決有罪。另一次是龍潭購地弊案及陳敏薰買官案,最高法院三審定讞,扁珍各判兩個職務收賄罪,刑期十一年及八年,阿扁確定入監服刑,卸任總統禮遇全部取消。
 一方認定非總統職權,所以不屬職務收賄罪。一方認定利用總統實質影像力,所以屬職務內收賄。二者孰對孰錯?任何人憑常識想都知道,如果列舉的職權範圍之外都不算犯罪,那公職人員可以做的壞事太多了。大家不要忘記,當年陳瑞仁檢查官調查扁案,阿扁也是把一切有關資料都列為機密,屬總統職權(憲法權),大法官更做出對扁有利的解釋,讓陳瑞仁處處碰壁。當年扁的總統職權涵蓋如此之廣,為什麼到了金改弊案主審法官周占春手中,扁的總統職權突然又變如此之小?
 總統是全國權力最大的人,不限於兩岸及外交,這點絕對無人敢否認。但在中華民國憲法中,最高行政首長卻是閣揆。難道只因為憲法規定,總統就成了不是最高行政首長嗎?周占春正犯了這樣不顧常識及現實的毛病。而且周的推論非常一廂情願,即金控合併非總統職權,所以總統所有與此有關之行為皆非職權行為,非職權行為即非犯罪行為。
 周占春故意忽略,金控合併並不是閣揆或部長的政策,閣揆及部長只是職務上幫助總統推動及執行政策,總統才是實質負責人及監督人。自從閣揆副署職權取消後,閣揆就已定位為「總統幕僚長」,閣揆及部長無論如何都要遵照總統政策及指示辦事。不只總統經常越權指揮部會,總統還可透過國安會明正言順指揮部會。
 最高法院的三審定讞判決,無異推翻了周占春的論證,正式釐清所有人都要受《貪污治罪條例》規範,包括藉勢藉端強索財物、利用職務上機會作取財物等,以及凡收錢能產生職務上之影響,就觸犯職務收賄罪。何況龍潭案及買官案事主辜啟允及陳敏薰皆直認所送巨款非政治獻金,而是具有對價關係之賄款。
 前元首犯罪坐牢,在南韓及日本已有多位前例,在其他新興民主國家更是屢見不鮮。南韓辦了幾位總統後,人民「主權在民」信心大增。美國把尼克森趕下台後,民主視野也更上層樓。一個法治國家之最高境界就是「總統犯法與庶民同罪」,沒有不能碰觸之禁地,完全打破「貴族」迷思。台灣有了第一個前總統犯罪坐牢,台灣的民主法治等於前進一大步。這對台灣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選民應該翻臉像翻書

2010/11/08
為什麼翻臉像翻書?治國如救病,延誤治療的庸醫只會害死人。選民如果明知醫師能力不足,還要讓他一試再試,最後整個國家將一起葬送。
很多候選人說,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下任會更好。但極不幸的是,通常第一任沒能力的,第二任照樣沒能力,第一任貪污的,第二任更貪污,第一任剛愎自用的,第二任更剛愎。原因在於已無選票壓力,人性最墮落面會暴露無遺。
選民通常誤認政治人物是比他們優秀的人,政治人物也經常以菁英自居。實際是在資訊爆炸的世界,政治菁英對選民的優勢早已失去。
他們的優勢剩下了表演,也就是熊彼得的「程序民主」:光有選舉的民主並不是「主權在民」,而是「政客統治」。
這種制度要求騙票伎倆、精湛演技,視得票如演出酬勞,視治國如作秀,糟蹋改革契機,4年後再繼續低聲下氣騙票,或更惡劣的,以煽惑手段恐嚇支持者,宣稱政治對手(政黨)當選,國家及社會一定陷入萬劫不復,選民要救國家,一定要投我(我的政黨)一票。
「陷入萬劫不復」對具備體制內制衡及輿論第四權的現代民主國家,無異是笑話。何況在「大國政治」格局下,小國政治人物能出賣、顛覆什麼?不過是搶當極端派或正統派盟主而已,所有政黨對抗最終都指向黨內奪權鬥爭。政治人物的污濁及怯懦,遠非思考單純的選民所能想像。
應對欺詐及表演,選民只有一項必勝武器,就是珍惜手中一票,情願不投,也不投給無能又剛愎之輩;即使一時惑於媒體魅力而投承諾改變的人,也要追究他有沒有意願及能力兌現承諾。如果沒有意願,就是騙子。沒有能力,就是所託非人。選民隨後就要以選票糾正自己的錯誤,如同這次美國失望選民對歐巴馬的教訓。
投票是民主政治中選民「表現負責」的行為。政客搞內耗型政黨對抗,選民如果支持他們,就是加重內耗。政黨或個別候選人恐嚇選民,選民如果相信,就是自甘上當。「能力」及「信用」是選賢與能的不變指標。
選民必須說:「給我能力及信用,其他免談。」同時能擺脫邱吉爾的英國選民確是偉大人民,因為和平時期不需要戰鬥領袖。
當選民能再三再四以選票懲罰欺詐政客及無能之輩,政治人物就會學習尊重選票,敬畏承諾與職位。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五都全勝未必總統勝

2010/11/01
五都選舉抽完籤後,就算進入短兵相接階段。而民進黨出人意表的由祕書長吳乃仁公開宣示「至少要搶下三席,保二就是敗選」。主席蔡英文也在記者逼問下,替吳乃仁背書,說民進黨拿不到三都,她「可以考慮」辭黨主席。這顯示民進黨已不只是自我打氣,而是具備勝券在握信心。
民進黨原本宣稱「保二」就算平盤。現在卻拉高標準,要「至少搶三」。這與五都民調的消長有密切關係。台北市郝下蘇上及大台中蘇嘉全爆發性成長,都讓民進黨全黨大受鼓舞。許多人甚至喊出蘇嘉全若能當選,一定五都全上。民進黨內氣氛High到極點。
民進黨可能贏嗎?當然可能。馬英九成為票房毒藥後,已不足庇蔭五都選舉。郝龍斌預算浮濫,親信祕書長涉嫌圖利,郝怎樣切割都難說服選民。胡志強則治安沉痛嚴重,九年任期太久,「求新求變」有可能成為大台中選民新的訴求。何況民進黨地方執政普遍優於國民黨,選民如果不從藍綠看問題,民進黨勝選較合乎理性選擇。
然而五都勝選必然表示2012總統勝選嗎?未必。國家層次與地方層次不同。適合當縣市長的未必適合當總統。這不只是個人見識、氣度、國際視野問題,還包括整個黨的格局問題。
當一個黨停留在「造反」格局,連自己的國家也不認同,連簽訂兩岸ECFA也變成愛台、賣台、反中、傾中的鬥爭,並把族裔認同擴張為大寫的民族認同(他們指摘別人不認同台灣,真正意思是不認同台灣民族),這個黨是缺乏誠意,也沒有意願整合國家的。阿扁後四年任期的「內亂」,說明了民進黨其實是國民黨殖民體制的複製品,是反面的「殯民學舌」。
民進黨不知道自己的缺點嗎?應該知道。但他們就是要從反中國(包括中華民國)中獲取支持本錢,他們把基本盤定位在這一塊。這使中華民國永遠處於分裂,中華民國與台灣永遠被一分為二,台灣也永遠陷入外有中共、內有分裂的飄搖不定中。20年前,分裂台灣的罪魁禍首是國民黨。20年後,民進黨已取代當年國民黨的位置。褊狹民族主義(無論是台或中)完全不適於民主政治,更不適於整合多族群國家。
民進黨此次五都選舉確實刻意避開民族主義鬥爭,以免觸怒中間選民。這是好的開始。但如果不能持之以恆,把民族主義鬥爭束之高閣,總統之路對民進黨來說,將是一個漫長旅程。中間選民絕對不會容忍不承認自己國家的政黨掌握國家機器。阿扁的教訓民進黨必須牢記於心。

劉曉波與國家巨鱷

2010/10/18
 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奬,與當年蘇聯沙卡洛夫、南非曼德拉、緬甸翁山蘇姬相同,都是對人權鬥士的受難及非暴力精神給予尊崇,並象徵文明社會對政權壓迫的變相抗議。任何稍有廉恥心的壓迫政權頂多不予理會,不致無理取鬧。
 但中共不同,不但採惡人先告狀方式,聲稱給「壞人」頒獎是「對和平獎的褻瀆」及「下流行為」,而且對挪威展開一連串報復。中共外交部讉責挪威政府:「支持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錯誤決定,已經侵犯了中國的主權和尊嚴。」「把獎頒給劉曉波,是鼓勵中國境內的犯罪,也是對中國司法權的侵犯。」
 中共的反應讓人想到北韓。而中共振振有詞的告狀,打的正是「主權不容侵犯」旗幟。也就是我可以侵犯我國人民人權,他國不得干涉。我也可以侵犯他國主權,只要我堅認他國領土屬於我國(所謂「歷史主權」,只要他國歷史上曾屬於我,就永遠是我國領土)。劉曉波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時時將主權掛不離口,卻對主權的現代涵義(包括人權高於主權及主權屬於人民)毫無理解也不屑理解的前現代政權。
 中共的主權觀相當落後,是清代「天朝」觀的延續,也是民族主義由極端自卑演為極端自傲的產物。在實踐上,它更接近英王詹姆士一世的「無限王權」,國王的意志到哪裡,王權就到哪裡。雖然詹姆士一世是「主權在君」,中共是「主權在黨」,但無論在君或在黨,只要不是「主權在民」,由民選產生政府並進行政黨輪替,「主權在君」與「主權在黨」就沒有多大差別。政黨暴君的胡作非為,如毛澤東文化大革命、鄧小平六四天安門屠殺,比帝制暴君有過之而無不及。
 「主權」是由「王權」轉化而來,王權所擁有的,主權全部承襲,只是主權者已由君王變為國家,再由君、黨或民代表國家行使主權。霍布斯的近代國家理論開山作《利維坦》 ( Leviathan ),以《聖經》中重複出現的大海怪利維坦,來比喻無比巨大、權力無所不在的國家主權,正說明了主權的可怕及主權濫用的嚴重後果。利維坦的原型埃及河口鱷,是以色列人居住埃及時所見世上最大、最恐怖的怪物,所以後來《聖經》才多處提到利維坦,視之為上帝及耶穌的主要敵手——撒旦的化身。
 台灣政治學界把《利維坦》譯為《巨靈》。其實譯為《巨鱷》還更貼切。劉曉波起草《零八憲章》,被判刑十一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前夕,消息被全面封鎖,劉妻被帶走失踨,劉被臨時移監遼寧錦州,住家被公安人員團團圍住;聚餐慶祝得獎的各地人士被公安請去,飯局被迫取消;劉的得獎使許多人感傷落淚,而非喜極而泣;劉更激動的說「這個獎是獻給六四亡靈的」。試問如果不是國家「巨鱷」,能帶給人民如此多痛苦嗎?霍布斯生於亂世,他的時代本來就沒有「巨靈」,只有「巨鱷」。「巨鱷」正是古今一切非「主權在民」國家的真實寫照。
 而中共之決心繼續扮演「巨鱷」且永不改變,中共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早已定了調。一九八七年學生示威風波後,中共唯一的民主改革領袖胡耀邦被鄧逼下台,鄧連續發表多篇談話,警告:「不講社會主義,就離開了中國的發展道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讓步。這個鬥爭不僅本世紀要進行,下個世紀還要繼續進行。」「我們不會容忍有人反對社會主義。我們說的社會主義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要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是不可能的。」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後,鄧又發表接見首都戒嚴部隊的講話,把天安門廣場四周數千位手無寸鎑的民眾被屠殺,歪曲為「數千名軍人受傷,甚至犠牲了」,還把這次事件定性為「動亂」,說:「他們的根本口號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打倒共產黨,一個是要推翻社會主義制度。」
 光憑口號就有權下令大屠殺,扣上叛亂罪名。這些講法都收錄於《鄧小平文選》中,成為欽定法典,鐡案如山。而且發動屠殺前夕,鄧還再次表示不能讓步:「一旦對民主化讓步,中國就完蛋了。」這句話二十年來被「主權在黨」的中共奉為綸旨,不敢逾越。甚至在中共擺脫國際懲罰陰影,經濟獲得輝煌成就後,中共大多數領導人反而開始肯定當年鄧小平的英明決斷,認為沒有大屠殺、沒有用武力捍衛一黨獨裁,中國絕對沒有今日榮景。中共這次強硬決斷處置劉曉波得獎,本質就是鄧小平智慧的基因繁衍。
 面對中共這個國家「巨鱷」,劉曉波的獲獎有任何意義嗎?就良心聲援而言是有,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頌詞就指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之而來的責任必然加重。但中國在公民政治權利上不僅違反自己簽署的國際公約,也違反《憲法》第三十五條的自由保障。」但就外界實質支援而言絕對沒有。大家切莫忘了,上世紀末美國總統柯林頓對中共大談人權之際,尼克森曾提醒他,中國中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很快會使這顆討論失去意義:「十年之內,這些問題會變成無足輕重,二十年之內變成可笑。」美國的勇氣尚且如此,其他要看中共臉色的國家又算什麼?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主權在黨的神話

2010/1026
劉曉波案有續集。原本在他獲諾貝爾獎時痛斥「給壞人頒獎是對和平獎的褻瀆,是侵犯中國的主權和尊嚴,是鼓勵中國境內的犯罪」的中共官方,近日傳出可能採保外就醫途徑讓他出獄。這個戒嚴時期台灣熟悉的釋放政治犯模式,顯示的不是「和諧社會」的仁慈,而是威權政府的法外施恩──是罪證確鑿下的網開一面。
劉曉波罪證確鑿嗎?按中共國家法律,他是罪證確鑿。但中共不是在2004年首次將「尊重和保障人權」條款寫入憲法,並簽署國際人權公約嗎?不錯,但主權高於人權。在中共國家主權定義下,要求民主、自由、人權,並發布《零八憲章》,就是顛覆主權。甚至超出國家允許的言論,也是意圖顛覆主權。換言之,人權以優先保護國家主權為條件,人權的界線就是國家主權,也就是共產黨主權。
爭論正在這裡。由王權轉化而來的主權,在現代世界有兩種代表形式,「主權在民」或「主權不在民」。後者主要是「主權在黨」,而且是非經民選的政黨。它的合法性有問題,屬毛澤東說的「槍桿子出政權」及王震說的「誰打天下,誰坐天下」。而不要忘了,所有「主權不在民」的國家,一定不承認民主、自由、人權。共產國家對這些西方傳統都另有一套神話解釋。
他們的「反資產階級自由化」、「反和平演變」,以及鄧小平發動六四大屠殺前夕說的「不能對民主化讓步,一讓步中國就完了」,說穿了,無非是心虛及害怕碰觸政權合法化問題。所以他們無例外的,一面要假冒「民主」(民主集中制),一面又要緊抱主權不放,用主權來抵擋人權。劉曉波冒犯的正是他們所不准許的參政、論政權。
對「主權在民」國家,民主、自由、人權是天經地義的,這三者是國家存在的基礎,國家主權代表人權並受人權節制。但對「主權在黨」國家,民主、自由、人權不是國家存在的基礎,一黨統治才是。因此,後者所談的國家主權,其實是黨的主權,他們的國家主權既不代表人權,也不受人權節制。中共今天的情況與戒嚴時期的國民黨大同小異。
也正因為「主權在黨」,中共才會反對人權高於主權,反對聯合國人道干預,例如1991年波斯灣戰爭,之後波士尼亞、科索沃內戰。無論是伊拉克非法併吞科威特或塞爾維亞發動種族大清洗,中共都堅持主權高於人權,認為國際人道干涉侵犯國家主權。連諾貝爾委員會頒獎劉曉波,中共也痛斥是對它的主權及司法權的侵犯。當然讓劉曉波「保外就醫」,更能彰顯主權高於人權:主權既能將無罪的人平白入罪,又能對入罪的人網開一面。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國民黨的王牌策略

2010/10/18
年底五都選舉像一場預言賽及變盤賽,預言五花八門,盤勢捉摸不定。國民黨一直宣稱北北中穩定領先,或短暫落後(如北市)又恢復領先,南部將有意外變盤(主要是高雄)。民進黨則從最早的平手論,到後來「五都全拿」,再到後來內部「三點五都」論,即南高加台中變盤,再加北北都之一有望翻盤。雙方持續保持樂觀,個個勝券在握。然而真的沒有一方落敗嗎?雙方勝負的機率及機遇是什麼?
民進黨認為藍綠各自守住北北中及南高,就是平手,如果民進黨再奪1都以上,就是國民黨敗。國民黨方面卻有不同看法。如果民進黨及國民黨各贏2都,另1都由無黨籍人士當選,這能算民進黨勝而國民黨敗嗎?何況還有整體得票率,只要民進黨整體得票在5成以下,就不算民心思變,國民黨就不虞喪失民心。
由於五都選舉被視為2012前哨戰,席次及得票率都是重要觀察指標。國民黨席次減少固然表示民進黨地方執政較獲民眾肯定,亦可表示民心思變。但民進黨得票超過5成以上,就確切顯示民心思變,也就是對馬政府整體施政的否定。因此,雖然席次至關緊要,得票率亦不容輕忽。
而根據民進黨支持者看法:多數認為該黨總得票率將高於國民黨,大抵南高二都大勝,台中小勝小敗,北北都小敗。蘇嘉全對比執政9年,暮氣漸深的胡志強,不啻朝氣蓬勃的新人,堪稱潛力最大。這次民進黨五都初選,已執政9年的許添財、楊秋興,政績皆異常出色,卻輸於賴清德、陳菊,原因就在政績牌不敵「換新人做」心理。賴清德、陳菊如此,蘇嘉全亦可能如此。
有鑒及此,國民黨要同時拉低民進黨席次及總得票率,最上上策莫過利用執政優勢,助第三方異軍突起。例如楊秋興當選,不只是民進黨少一都,得票也過不了5成,民進黨即使幸運再贏1都,同樣還是2都,「功不補患」。如此,國民黨在席次及兩黨得票比上至少維持平盤。
「只要不是民進黨提名候選人,什麼人都好」,這是國民黨的王牌策略。再加上藍綠有別的司法對待,運用自如的股市操控(如為控制大盤指數而不斷打壓電子股,過度拉抬傳產股),不惜工本的辦好花博,國民黨能不「立於不敗之地」嗎?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阿扁讓藍綠鬆了口氣

2010/10/11
周末有兩項重大消息,其一、中國《零八憲章》主要起草人——人權鬥士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讓海內外華人同感驕傲;其二、台灣高院開合議庭,決定再延押阿扁二個月,讓藍綠雙方都鬆了口氣。劉曉波讓華人同感驕傲,因為他走的是一條對的路,是古今千千萬萬民主人權鬥士走過的路,道路的盡頭將榮耀整個中國及世界文明。而阿扁讓藍綠都鬆了口氣,因為馬政府不必在五都選舉中面對這個燙手山芋,民進黨又能暫時避開這個全黨之恥。美國總統歐巴馬讚揚劉曉波:「他因堅持信念而犧牲了自由。他的獲獎提醒世人,中國的政治改革並未跟上經濟改革步伐。」陳水扁則是相反的例子,他因(貪污)褻瀆總統神聖職位而犧牲了自由。雙方之別,如同馬丁路德?金恩說的:「在各各他那幕慘劇裡,三個人被釘上十字架,其中一方是惡的極端,另一方是耶穌,是博愛、真理、至善的極端。」馬政府可以選擇釋放阿扁,讓他大鬧五都選舉,但馬政府終於沒有。原因在於阿扁固然對民進黨有殺傷力,支持「阿扁人權」的該黨必然進退失據,綠營中的極獨份子必然再投故主懷抱,對民進黨騷擾破壞。但釋放阿扁,同樣對國民黨有殺傷力,藍營選民必將憤怒馬政府把一個沒有是非廉恥的惡人送回街頭,傷害國家及全民,結果藍營選票不是增多,而是減少了。阿扁早已贏得「爆料扁」封號,最近並揚言國慶日要出《一點八坪的總統府》一書,大爆美中台三方外交祕辛,大揭國安內幕。這個人從兩年半前下台後,就絲毫沒有悔意,現在看到郝市府新生高及花博弊案,一定更加見獵欣喜,認為天下烏鴉一般黑,他只是做有本領的人該做的事。
大爆國安內幕對他而言,同樣是有本領的事,哪怕國家安全因此受損,淪於萬劫不復,都能表現他的權力及操控欲。他出版《關不住的聲音》,爆民進黨內部的料,意思是你不聽我,我就爆你的料,讓你死。他出版《一點八坪的總統府》,寓意則是你們不放我,我就爆國家的料,讓你們大家都死。
讓大家都死正是惡的極端。阿扁搞極獨也是惡的極端。群眾運動大師賀佛爾區分善與惡的運動,斷言若群眾運動極端階段持續太久,就不是善良的運動。台灣早已過了極獨階段,進入中華民國憲政及民主建設,阿扁這夥人卻還沒完沒了玩弄極獨,捨棄民主建設。對賀佛爾來說,這就是惡,就是「在強化極端之正統地位,製造停滯時代——一個黑暗世紀」,如同伊斯蘭教。
阿扁延押二個月,藍綠雙方都鬆了口氣。等他放出時,物換星移,民進黨的阿扁時代已成過眼雲煙。屆時他還想作夢,就去作李伯大夢吧!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蔡英文反省民進黨

2010/10/04
民進黨蔡主席近日發出難得的自覺聲音,幾次談話令人振奮。如她在黨慶日與記者茶敘說:「執政不必然是一個指標。我們要問的是民進黨可以帶給社會多少信心。如果社會對我們信心不足,就算執政也是大問題。」又如次日接受電視專訪說:「台灣政治已產生重大轉變,兩年前政黨輪替後,選民對政治明星開始出現反思,越來越多人相信『人民最大』,連帶黨內也有相同趨勢。」從來不在乎外界觀感,在意識形態及政治手段上我行我素的民進黨,終於第一次有人做出貼近多數民意的勇敢自省。
民意一貫對民進黨意味什麼?意味一種選舉指標,如果民調落後,就往炒熱己方選情及壓低他方氣勢方向操作,從來不必反省本黨國家戰略及意識形態。而選舉操作是極權宜性、短線性的,這使民進黨有如精明的商人及迅猛的野獸,整個黨更接近選舉機器,而非治國團隊。因此不只是陳水扁當不了好總統,任何缺乏自省的民進黨人都當不了好總統。其結果就是蔡英文所謂的社會對民進黨信心不足。
而什麼是「人民最大」?就是最大多數民意最重要。不通過尊重多數民意這關,民進黨永遠不可能成為夠格的執政黨,即使執政也會出大問題。多年來這個黨本是靠國民黨失分得利,如1994台北市長三頭選舉、2000總統三頭選舉、2004李登輝「牽手護台灣」運動加持。等到李登輝從台灣擺向台獨,民進黨就打回了原形。但該黨依然我行我素,說有近七成民意贊成獨立現狀,就是指七成民意支持台獨反中。縱然外界已發生天翻地覆變化,一如蔣經國的名言「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他們的路線及操作從來不變。
極端路線一定有個盡頭,不是往懸崖衝,就是霍然清醒,懸崖勒馬。蔡英文稍早前說的「兩岸政策的穩定性很重要,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將會延續前朝政策」,就是一種懸崖勒馬,表示她終於認清政黨不是革命團體,而是具備競合及互補關係的利益相關者,朝野政黨不只對國家政策的延續性有責任,對符合社會多數人的期待也有責任。我行我素的政黨不只不配當執政黨,連當公民社會的反對黨都有問題。
民進黨喜歡說馬政府及郝市府自我感覺良好。其實在統獨對抗及選舉操作慣性上,民進黨比誰都自我感覺良好,都自認得心應手,完全不必自省。
中共國台辦范麗青懷疑蔡英文「延續前朝政策」的談話是選舉語言,就因為扁式民進黨太會操作選舉語言了,以致蔡英文難得的自覺聲音被誤認為言不由衷。蔡英文當然是誠實的,而且是勇敢的,但如何改變民進黨的上述慣性,恐怕才是她及所有想要改革民進黨的人的嚴峻考驗。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台灣治水就是治不好

2010/09/27
台灣每逢暴雨必淹。對於颱風肆虐,必須「治水為先」的國家來說,這似乎不可思議。但台灣人卻相安無事,民眾每年抱怨,政客每年保證治水,水患也年年如期發生,治之不去。這恐怕有更深的道理值得研究。
為什麼像岡山、左營這些日治時期曾為治水防洪典範的地區,現在同遭水患波及?為什麼都市開發不注重地形地貌及風向水向?為什麼無限制的城市開發(如北市竟容許二十、三十層高樓林立)可以被容許,大都會必須蓋成密不透風、不見天日的水泥叢林?人口密度不該透過高樓密度來限制嗎?各縣市可以把滯洪地、行水區任意填塞,與水爭地,不顧自然生態嗎?為什麼有些城市下水道排水有餘,其他城市卻嚴重不足?
這些問題就像治水工程分交中央地方各自負責一樣,都是中央不負責任,沒有完善國土規劃的顯現。國土規劃不能只從經濟發展、為科技業主覓地及土地開發商利益角度思考,「人」及「子孫未來」才是思考重點。但從國民黨到民進黨政權,從政黨輪替到再輪替,我們看到中華民國政府有任何「人」(人性)及「子孫」(永續)的思考嗎?
我曾問過一位大企業家兼開發商,他為何能在中國大陸規劃如此完善社區,在台灣卻不能?他說這要問我們政府。答案正在這裡。台灣雖然像荷蘭、日本,需要治水、防洪,或更重要的「與水共存」,但台灣卻有一個思考仍與清末沒有太大差別的政府體系,中華民國官吏的許多作為也與《官場現形記》、《廿年目睹之怪現狀》等描寫的官場醜態若合符節。
台北花博及新生高貴得離譜嗎?不要忘了捷運木柵線當年在郝柏村人馬齊某興建下,也是貴得離譜;在馬英九、郝龍斌相繼擴建及整合文湖線下,同樣貴得離譜。只是不幸花博及新生高有足夠資料可以揭發而已。
《官場現形記》裡到處是撈錢的手法示範,連慈禧都不得不說:「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來的清官!」而以清廉自命的慈禧正是天下貪官的總後台。
《兒女英雄傳》談到治水更是荒唐。水是永遠治不好的,因為分段治理,後段治好,前段潰堤,潰堤處沖垮治好處。於是永遠都在治水,永遠都是中央不必負責,一出了事,就找個地方治水官員卸責。亦即好處由中央及地方所有前任官員撈,壞處由恰巧在任而被選做替死鬼的人扛。
台灣治水為何治不好?因為由中央到地方有太多《官場現形記》人物,東邊扶了西邊倒,橋樑堤防修了又壞,壞了又修,把納稅人的錢不當錢用,同時比清朝更糟的是,所有大小官員一概不必究責。

政治口水不敵人民憤怒

2010/09/24
 台灣位處颱風地帶,又是個水災地區,「每颱必淹」已成台灣常態。奇怪的是,治水年年喊,災情却不見減少,「與災共存」也成為台灣常態。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政治人物的卸責口水越來越被看輕,人民的憤怒越來越受重視。
 為什麼人民越來越受重視?因為有手上一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爆發的憤怒能讓穩坐釣魚台的政治人物陰溝裡翻船。二000年的八掌溪事件只是突發事件,扁政府並無責任。但電視觀眾眼睜睜目睹二、三小時內,惡水沖走四條人命,官方却無做為,一時全國群情激憤,延燒到新上任的扁政府,導致行政院長唐飛請辭,副院長游錫堃「替死」,消防、警政等高官記過。這次震撼教育前所未有,人命在台灣從未如此值錢過,因為大家從未看過四個活生生的同胞如此無助的一分一秒走向死亡。人性的悲憫及震撼在這次事件中達到最高潮。
 去年八八水災是另一次導致閣揆去職、總統馬英九民意支持度自此一蹶不振的重大事件。電視機前觀眾看到馬政府竟然麻木不仁、傲慢、敷衍、卸責,連現場「表演」也顯得僵硬做作、不情不願。對照死亡數百人的小林村活埋,人民的憤怒於是一發不可收拾。馬的被迫道歉却不認錯。劉兆玄的強硬與堅稱八八水災救災比九二一震災救災快,是激怒人民的最重要因素。
 而這次凡那比颱風,馬政府學乖了,反應快半拍。反而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一句「中央要負較大責任」,及陳菊市長一句「治水責任八成在中央」,加上綠營市議員說「上游(高雄縣)不當開發阻礙洩洪」,激起民怨沸騰。民怨當然沸騰,治水是從中央到地方都有責任,下水道工程更是地方的責任,下水道工程不力及洩洪池不夠,必然影響洩洪,這怎能推給中央及其他縣市?
 政客口水一般自稱無責,或把責任推給他人,這正是人民的最恨。像二000年唐飛內閣迅速負起責任,游錫堃下台,民怨馬上平息。去年八八風災,馬政府堅稱無責,反應慢數拍仍不認錯,至今劉內閣雖下台了,馬英九民調還翻不了身。郝龍斌對花博風暴同樣堅不認錯,處置方式類似去年馬英九,郝的民調也注定不易起色。倒是陳菊失言後馬上認錯,願意承担淹水責任,民怨也逐漸減弱。
 台灣「每颱必淹」及「與災共存」,不應成為常態。治水是中央與地方的共同責任,中央尤其有統籌及監督之責。如果水災年年發生,明知大自然天候異常,強降兩愈趨普遍,中央到地方仍束手無策,那人民的憤恕絶非受重視就能平息,恐怕會變成改朝換代(中央與地方)的推動力量。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市長選不好 別妄想總統

2010/09/20
國民黨為轉移「花風暴」焦點,炮製出兩個議題,一是拿蘇貞昌妻話大做文章,說蘇市長選輸將選總統,二是拿美麗島電子報挑撥蘇蔡,說蘇貞昌二○一二確定出局,蔡英文則已準備參選二○一二(意思是新北市長選假的)。兩件事是屬個人意見,小事一樁,但被國民黨及藍媒放大炒作,同樣餘波蕩漾。
蘇貞昌是不是市長選輸要選總統?答案是肯定的。但從民主遊戲規則及個人行為後果而言,蘇無論如何都不能選總統,至少二○一二不能。
因為一個民進黨A咖明星選輸一個國民黨B咖郝龍斌,不只丟臉,而且枉費民進黨市議員(主要是謝系)賣力揭發花博及新生高弊案,還原郝市府真相。經過弊案檢驗後,郝的能力及清廉都已大受國人質疑,如果蘇還不能勝選,他的光環將迅速萎縮。別說選總統,連是否能再叱咤風雲(以老大自居),都已成問題。此時他想再選總統,徒然自取其辱。即使他只輸郝一點點,也算出局。這是民主遊戲規則。
至於行為後果,蘇原是黨內規劃的新北市候選人,他突然發難,執意選北市,讓都會型女性蔡跑去新北市,非都會型的他反而來北市。結果蔡有水土不服問題,都會型步調不符遼闊鄉土需要,他則有無從著力問題,玩的還是定點定人固樁戲碼。蘇蔡任何一人如果選不上,需負責任的都是蘇。蘇絕對無法規避各方問責。
而即使蘇蔡二人全當選,蘇也不能再選二○一二。因為「與民有約」不容許落跑。蘇蔡原本都是二○一二備胎,但二人既經選擇二○一○,而且保證做滿,就必須忠於選擇,沒有模糊空間。換言之,二○一二對當選市長的蘇蔡二人是結束了。
那蔡英文如果選輸呢?這還得看如何輸。如果選舉過程激不起一點旋風,女性選民支持度又落後於朱立倫,則蔡顯然更不適於選總統。
總統選舉是魅力比賽,李登輝、阿扁、馬英九都發揮過魅力。民進黨要打敗馬英九,當然需要魅力型候選人。蔡若在新北市一役爆發不了魅力,她也不必選總統了。
蘇蔡都不行,那民進黨二○一二還有人嗎?怎麼會沒有!一九九六年不是借將彭明敏嗎?二○○○年阿扁不是自己冒出頭嗎?二○一二為什麼不能借將黨外名人,如李遠哲等?有人屬意林義雄,但林太過潔癖,水清則無魚,而且林有核四舊案,碳污染及毒污染風險已蓋過核污染,林的反核堅持與蔡英文的反ECFA堅持都是更上層樓包袱。包袱越少,總統之路就越順。
蘇蔡認真選市長是對的,市長選不好更別妄想總統。「吃碗內,看碗外」的惡習是會被選民厭棄的。

花博問題還沒交代清楚

2010/09/17
 花博問題由黨中央出面丄血,要郝市長做出「四人幫」下台決定,又組成「五人顧問小組」(花博體檢團隊),矢言把花博辦好,郝龍斌本人擔任該團隊總督導,同時在藍營各媒體上,發動名嘴,全力反擊綠營市議員質疑,進行所謂的「搶救郝龍斌」行動。以上危機處理不能談不好,反擊的威力也較前凌厲。問題是花博問題交代清楚了嗎?
 花博問題從新生高開始。該案不只是問題,還是弊案。與花博關聯的新生工程,竟然只有一個科長敢簽字,其他人避之惟恐不及。而一個科長簽字的採購案居然還可以過關,這就是大疑點。其次,被議員質疑後,該科長上叩應回應,竟稱這是「簡單疏失」,,郝團隊從郝龍斌以下也眾口一辭,堅稱這是「行政疏失」,這是另一個大疑點。等到新工處小官員送法辦,其中一名遭拘押,郝龍斌竟然不是向北市市民道歉,而是專程跑去發生弊案的新工處向員工道歉,這是第三個大疑點。
 三個大疑點呈現的就是北市府從上到下企圖遮掩(與花博場館拒絶議員及記者進入查訪如出一轍)。為什麼要遮掩?又為什麼上上下下齊心遮掩?因為這涉及軍事化管理,是郝龍斌在貫徹意志。為什麼是郝龍斌?因為花博的總設計師兼執行者就是他,「四人幫」只是其耳目手腳。藍營媒體在花博及新生高弊案爆發後,替郝諉過,說「四人幫」獨斷獨行,他們「連郝龍斌都愛理不理」,又說沒有人忍心讓廉能自持的老實人,受挫於並非他拍板定案的花博」。這些話根本把郝龍斌當成晋惠帝。而實情絶非如此。
 如果「四人幫」真的能一手遮天,甚至對郝市長都愛理不理,他們下台後如何還能繼續擔任義工?顯然他們與郝是親信關係,就如當年李登輝與蘇志誠、阿扁與馬永成。至於說郝是廉能自持的老實人,未免言之過早,因為花博問題尚未釐清。而指花博不是郝拍板定案,更非事實。馬市府時代簽辦的花博是地方級,郝市府卻把它改成國際級(花費超過十倍),準備「大搞」。
 郝市府任內,「大搞」堪稱是常態,花費都是大手筆。「路平專案」對沒有路不平的路面及人行道,照樣大肆挖除。文湖線捷運車廂車況良好,同樣廢掉重做。因此新生高及花博消化民脂民膏,一點也不希奇。市府說花博是「藝術品」,那藝術設計費就該付給沒計者,而非他人,亦即不該抬高花、菜單價數十倍。所有「藝術品無價」、「總價重要,單價不重要」、「此株非彼株」的說法,徒然自相矛盾罷了。
 花博問題看似從人事上止血了,郝龍斌選情也有望回穏了。但花博問題仍然沒有交代清楚,名嘴的硬拗只是表示他們在助選而已。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政客與非政客之別

2010/09/13
北市府置身新生高及花博弊案,郝龍斌選情告急。國民黨竟然飢不擇食、慌不擇路,想靠「蘇打小組」來救郝,還要馬英九及諸立委全面輔選,「當做自己在選」。郝龍斌及其團隊則面無愧色,堅持市府高層全部清白,是因選舉才遭誣衊,至於道歉,郝也專程向發生弊案的新工處員工道歉,而非向台北市民道歉。以上態度,與林火旺、沈富雄的勸退相比,正是政客與非政客之別。
林火旺及沈富雄是站在弊案的角度看問題,認為郝解決不了問題,情況只會愈弄愈糟。林火旺身為藍營,尤其需要道德勇氣,打破藍綠陣營普遍存在的鄉愿心態(藍營對郝,正如綠營對扁),直指問題核心。試想郝連用人都分不清好壞,連處理弊案都不乾不脆,說話像一個少不更事的生手,市民如何仰仗這種人領導市政?林、沈二人的勸退,不只為郝好,而且為市民好,乃非政客才有的思考。
而正如羅曼羅蘭說的:「知識份子蔑視政客,政客蔑視知識份子。」政客的思考點完全與公共知識份子不同,只著眼於我方選情的得失,汲汲於一席一位的保全,什麼是非對錯都不顧。新生高及花博的弊情不重嗎?當然重,但政客卻傾集體之力將之硬拗成蘇郝一樣差,說蘇拿了中藥商公會十萬,也是貪腐;或更拙劣的,說民進黨為反而反,過去反ECFA,現在反花博,動機都相同。
蘇郝一樣差就證明郝適合當北市長嗎?反ECFA和反花博弊案真正動機相同嗎?美國評論界大師李普曼說:「成功的政客總是充滿不安全感,杯弓蛇影。為了在政壇上力爭上游,政客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趙少康警告北市丟了,馬英九連任之路也沒了,屆時不是「鐘擺效應」,而是「骨牌效應」。趙是標準的縱橫家口脗,為救援新黨同志,不惜「 馬救郝」。但國民黨高層竟一片鳥亂,慌成一團。
事實上,以台灣選民的智慧及對國、民兩黨的不放心,選民會坐視「一黨全拿」嗎?馬英九時代,總統及國會全拿,接下來立委補選及地方選舉(包括五都),民進黨即扳回數城。阿扁時代,民進黨躍居國會第一大黨,阿扁又連任成功,接下來四年,民進黨即連選連敗,最後國會剩四分之一席次,總統也大輸。李登輝時代,李在四組人馬中超高票當選,接下來民進黨即囊括全國各大縣市,國民黨空前慘敗。由此可見,「鐘擺效應」不只在成熟民主國家常態存在,在台灣也穩定存在,其擺動就像東西方外交史上著名的均勢平衡。
政客與非政客最大之別在哪裡?在前者只有一黨一姓,沒有國家人民,後者以國家人民為重。法國總統龐畢度詮釋得極好:「政治家是為國家服務的,政客是讓國家替他服務的。」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體檢郝巿府不是唱衰

2010/09/06
*鑒於「花風暴」愈滾愈大,國民黨發動全黨力挺郝龍斌,金溥聰且說可成為台灣驕傲的花博從利多被打成利空,民進黨窮追猛打,一定會適得其反(自食惡果),而郝團隊如果能扮演啄木鳥,一次除弊,選情未嘗不能利空出盡。
言下之意,民進黨是在唱衰花博,而郝團隊則是啄木鳥,別人才是「花蟲」。
*國民黨為了求勝,似乎已經不問是非。從新生高架橋到花博,設施報價浮濫,花草動輒買貴十倍五倍,這不像簡單疏失,而像弊案,不像「分層負責」的小弊小案,而像一以貫之的大弊大案。
試問花博總設計師兼執行者的郝龍斌本人及其團隊不必負直接責任嗎?怎麼他們竟升格成啄木鳥,奉命行事的承包商、小科員反而落難成花蟲了?這是什麼思考模式?郝龍斌要卸責,難道國民黨中央也要鼓勵他卸責嗎?
*至於指民進黨把花博打成利空,民進黨有介入嗎?民進黨是善於打群架,但市議員揭發市府弊案乃屬天經地義,是議會權對行政權的監督,這與政黨有何關聯?如何能說成民進黨打壓花博?
民進黨議員揭發市府被說成民進黨唱衰花博,議員為人民看守荷包又被說成窮追猛打、民進黨將自食惡果,這是什麼邏輯?
郝團隊施政粗糙拙劣有目共睹,花博及新生高架橋弊端只是冰山一角,郝團隊不把自己弄衰,別人能唱衰它嗎?不把花博搞成利空,花博會成為利空嗎?
*郝團隊平日我行我素,不大管市民感受,目空一切又自我感覺良好,不出事才怪。
以花博為例,中山北路北美館公園及捷運圓山站旁全遭劫難,草坪及樹木慘不忍睹,附近又大規模封地,捷運旅客下車要繞遠路,開車者也極不便,區區一個工程都如此擾民,遑論其他。
其次再問市民,各大公園的蚊蚤橫行,有沒有比幾年前嚴重?各十字路口的小人讀秒裝置有沒有越壞越多?台北市馬路垃圾桶有沒有越放越少?路面不必要的翻修有沒有越搞越多?這些行人及一般市民的不便感受,官大爺們是不以為意的。
*最可笑的是內湖捷運。電路系統頻頻出事還可歸罪馬英九,但由黃大洲到馬英九時代空間設計得宜的車廂,為什麼被郝市府改成座位變少(每個座位之間高高隆起,可坐三人的空間減為兩人)、空間變小(車廂內窄到兩排座位間走道很難站人,會碰觸前後坐者膝腳)。這種虐民設計唯一令人想到的就是錯誤決策比貪腐可怕。
*議員體檢郝市府絕對不是唱衰,而是為民喉舌。市議員不揭弊,冰山一角永遠無望露出。
為了花博,郝市府甚至已進行驅趕萬華遊民的「整頓市容」行動,中山足球場也準備食言收回,改建精品展示館。
郝市府無論做錯什麼,都理直氣壯,若非議員仗義執言,小民又能奈他何?

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否定政治

2010/08/30
台南市長許添財痛批民進黨「政黨幫派化」,說全世界有哪一個民主國家,是政黨天天在電視台罵自己同志的?國民黨祕書長金溥聰日前也抨擊綠媒搞「仇恨政治」,說不管執政黨做什麼,永遠是錯的,政績都被全盤否定,沒有任何客觀分析。以上二事,不論稱為「政黨幫派化」或「仇恨政治」,其實都是「否定政治」的表現。
否定政治就是極化的黨同伐異,其中的「黨」字甚至不是指政黨,而是指族類。否定政治亦是褊狹的族類政治,如同阿拉伯人名言:「我對付我的兄弟。我和我的兄弟一起對付堂兄弟。我和我兄弟及堂兄弟一起對付外人。」這是古代中國宗法社會的圖像,也是近代台灣分類械鬥社會的景象。關鍵就在對付。因為要對付,所以否定。因為是否定政治,所以對對手一定全盤否定,對己方一定曲意維護。全有全無是零和社會的特徵,否定政治是零和社會的政治。
美國經濟學家余羅在其《零和社會》中指出:「阿德瑞《領地法則》一書描繪──入侵者若要擊敗一隻在自己領地覓食的同類動物,必須具有雙倍於對方的實力。」我們的政黨政治沒有這種實力,因此只好相互否決對方提議。民進黨執政時,國民黨否決民進黨,國民黨執政時,民進黨也否決國民黨,即使民進黨在國會不及三分之一席次。
為什麼否決?過度否決不是會遭到選民懲罰嗎?未必。黛博拉‧史東的《政策悖論》一書告訴我們,除了找麻煩,悖論什麼也不是,什麼也不能實現,但現實政治卻充滿悖論。如1995年共和黨參院多數黨領袖杜爾堅持要否決柯林頓總統預算,明知沒有勝算,仍然孤注一擲。事後杜爾說:「如果我們勝了,我們就是真正勝了,如果我們敗了,我們也是勝了。」勝什麼?勝在對選民有交代,勝在堅持否決有甜美代價。同理,國、民兩黨對執政一方的否決也是在對己方死硬派表態。
問題是,民主政治的否決是一種表演,否決有一定限度。台灣的否定政治卻經常意指焦土抗戰,尤其民進黨對付黨內異己,如初選時殺到刀刀見骨(本屆大台南、大高雄皆如此,幾年前的「11寇」事件更是出名,連蕭美琴都被打為「中國琴」),如脫黨參選者被口誅筆伐(楊秋興馬上被戴帽子,朋友一夕成了仇敵,他的競選助手情願去幫人品較差的陳致中競選),都超出民主政治限度,成了幫派仇殺及私設刑堂,「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同一個人,一夕之間待遇竟有天壤之別,只能說「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矣」,是愛恨者自己有問題。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鼓勵監護官階級要「對同志溫情,對異己殘暴,以免敵人毀滅我們」,口吻像幫會。羅馬喬凡諾留下一句名言:「但誰來監護那些監護官?」同理,台灣政黨及支持者以否定政治對付執政者及黨內異己,但誰來懲罰乃至扭轉這種否定政治?誰來救救台灣?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中間路線是一條難走的路

2010/08/23
脫黨參選,標榜將選擇人群最多那條路,帶領民眾走出不一樣道路,把大高雄打造成第二個新加坡的楊秋興,上路不過半個月,就演出走樣,越來越像國民黨打手。他當然不是國民黨打手,但選戰策略錯誤,打在野的民進黨而沒有打執政的國民黨,中間路線便難以為繼。失去了中間路線,楊秋興也失去了存在價值,剩下的只是變相黨爭或個人意氣之爭而已。
中間路線確是一條難走的路,往往畫虎不成反類犬,失之毫釐,差以千里,變成非驢非馬。例如楊秋興評民進黨反ECFA,評民進黨意識形態可怕,這些都還能為淺綠淺藍民眾接受。但他責備蘇治芬帶頭抗爭,要「趕走產業,逼企業自殺」,以及說高市「譴責鴻海佔盡政府便宜」是反商行為,這些就太倒果為因,入民進黨於罪,比國民黨還國民黨了。
雲林六輕是李登輝時代,國民黨政府不讓王永慶投資廈門海滄,退而求其次,全力促成六輕。今天如果六輕有問題,追源溯始,該被責問的是國民黨,當地民眾及台塑都是非必要的受害者。楊秋興把抗爭事件無限上綱到「趕走產業」,誇大了民進黨責任,卻不提國民黨責任,這是明顯的不公平。至於借鴻海事件責備高市反商,更是離譜,鴻海「商人重利輕別離」,出走是算盤太精,高市政府已經仁至義盡,怎麼「招商」的反而被打成「反商」了?
凡事一涉及偏私、挾怨,便沒有中間。中間路線原是台灣政界最該走的一條路,如維持中華民國現狀即是平衡統獨的中間路線,「藍綠放兩邊、民眾(生)擺中間」也是中間路線。既然民眾、民生擺中間,ECFA就是必須接受的選擇,只是需要訂立配套,以防衝擊。但民進黨卻選擇了為反中共而反ECFA,置台灣經濟民生及中國崛起、兩岸分工、既分又合的事實及需要不顧。民進黨反ECFA,其實就是阿扁極獨路線的延續。而在這個過程中,原本最具中間路線優勢及本錢的李登輝,反而莫名其妙變成反ECFA的台獨急先鋒,台灣失去了一個統獨兩種路線之間重要的槓桿。
90年代的李登輝是標準的中間路線─中華民國台灣路線。1999年大選阿扁採取的也是中間路線,當選後將美國要求的「三不」主動加碼為「四不一沒有」,則是過猶不及,伏下獨派大反彈及阿扁路線大反轉因子。馬英九「不統不獨」卻又次次逼中共讓利,同樣是一種過猶不及,必然衍生後遺症。由此可見,中間路線是一條看似好走,實際難走的路。「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以人民之心為心」,話說得好聽,但又有幾人真正心存人民,而不是以自私之心為心、以翻雲覆雨為能事的?難怪極端派乾脆說,沒有中間(選民),只有兩邊。

就從今年回歸政黨政治正軌

2010/08/20
 長期糾結於統獨意識形態消耗的台灣藍綠陣營,總算從ECFA在立院和平通過後,開始出現希望曙光。藍營在今年五都選戰進入倒數一百天時宣示,「城市競爭力」將是五都選戰主軸,支持ECFA的國民黨才能繁榮台灣,反對ECFA的民進黨政見自相矛盾。綠營則由蔡英文定調,五都選戰主軸將定位於治理能力,凸顯馬政府執政無能。如果藍綠都能針對上述公共政策,一較短長,台灣就將從此進入政黨政治正軌。
 政治學家蘭尼「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的定義,提高了政黨的使命及民眾對政黨的期許。現代民主政治既然採代議制,又由贏得選舉勝利的一方出面主政,這種制度設計自然有利政黨競爭。政黨政治之鞏固是歷史的必然。但政黨政治最大困境却是淪於黨派鬥爭或派系傾軋,成為現代政黨創始國美國開國元勳華盛頓、麥迪遜最大的夢魘,兩人都一再警告黨派意識對國家的危害。
 值得慶幸的是,經過若干年不正常的政黨惡鬥後,美國政黨政治進入了正軌,由意識形態消耗轉向實質公共政策辯論。十九世紀三0年代托克維爾前往美國考察,寫下著名的《美國的民主》一書,內中即說:「就政治而言,彼此的嫌惡幾乎總是(政黨間)友誼的基礎。」
 美國與中共最近既鬥爭又聯合的雙邊政策,又稱為「鬥而不破」。政黨政治也該如此。政黨雖然是志趣及志願的結合,但它不同於一般團體,它是必須向國家及人民負責的團體,無論勝選上台執政或落選在野監督,二者皆負有「民命」,也以「民命」自居。「民命」使政黨具有公共光環,也使政黨不能脫離公共領域。像台灣藍綠陣營用台獨、傾中、賣台、害台帽子互扣,根本不是政黨政治常態,那和幫會火併或台灣早期的分類械鬥幾乎沒有兩樣。而雙方有如寇仇的對待方式,更是「極端主義」及「反民主」的,其結果往往是「我吃掉你,你吃掉我」,有如共產及法西斯行徑,或巴爾幹半島的民族主義(族群)內戰。
 台灣實行兩黨政治已超過廿年,與民進黨的黨齡相仿,國民黨也解嚴了同樣年限,兩黨都該是成年的民主政黨。但過去若干年,從國家定位,國家認同乃至ECFA之類經濟議題,沒有一項不無限上綱到「賣台」「誤國」層次,認真討論公共政策的少之又少。難得藍綠陣營終於想通了,願意針對雙方的缺失做政策面辯論,如那一黨的地方執政更好、馬政府如何無能、民進黨的ECFA主張對民生有何影響,這些都是有實質對錯可言,並且可驗證的。但願就從這場五都大選,台灣開始回歸政黨政治黨政治正軌,不再為無謂的意識形態之爭耗散社會成本及國家元氣,台灣正式進入民主建設時期。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棄馬保台與打楊護菊

2010/08/16
綠營為反中共而反ECFA,李登輝巧妙地把目標轉向「棄馬保台」,民進黨朋友們一時如獲至寶,認為薑果然是老的辣,李登輝真有鬥爭智慧。同理,綠營為保五都大選成果,現在又把目標轉向「打楊護菊」,什麼惡毒新聞及電視談話都出現了,以致楊秋興慨嘆許多朋友一夕成了仇敵,許多客觀平實想法都被扣上親中、賣台帽子,他過去扣人帽子,現在被扣,才體會意識形態的可怕。
意識形態是製造仇恨、偏執的工具,越多人陷入意識形態偏執,社會越可怕,人與人間不是透過良知與常識互動,而是隔著一層意識形態互相檢驗,不合乎己方意識形態的就被指為異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民主與極權之爭是意識形態對立最有名的例子,整個20世紀人類或多或少都被捲入這場戰爭。90年代以後,共產集團「蘇東波」總崩潰,意識形態對立轉向各國內部族群、宗教,台灣則以統獨(省籍)面目出現。在台灣沒有體會統獨意識形態可怕的人幾乎很少,除非他本人就在意識形態偏執中。
可是意識形態偏執是一回事,政客利用意識形態對立牟取集團或個人私利又是一回事。台灣統獨意識形態的嚴重及變本加厲,政客的推波助瀾及奇貨可居難脫干係。只要有選舉,只要涉及權位,意識形態就成為挑撥對立、仇恨,獵取選票的最便捷途徑,「棄馬保台」、「打楊護菊」無不如此。
為什麼棄馬才能保台?那是指民進黨上台執政才能保台。但過去八年阿扁執政,台灣是更安全、和平了,還是更危險、對立?答案顯然不辯自明。同理,「打楊護菊」也無非因為陳菊代表民進黨勝負,用意識形態扣楊帽子可以保護陳菊當選。親中、賣台帽子只是手段,奪取權位才是目的。只要有接連不斷的選舉,就會有接連不斷的帽子。一切都是權宜,親中、賣台的指控是權宜,台獨的嘶喊及集結也是權宜,其背後誘因是權位及經濟利益,而不是什麼偉大理想。
當理想淪為騙選票、騙人民的工具,再偉大的理想也會消亡。馬克斯的無階級理想國早已在共產殘酷貪婪統治中消亡。國民黨的三民主義理想及民進黨的台獨理想也同樣不堪執政及一次次選舉檢驗而消亡。通常民主革命一旦結束或民主運動一旦成功,接著就該展開民主建設(安邦定國,找出國家可行方向),但台灣卻把政黨競爭繼續當革命打,把紅帽白帽當選舉武器用,不顧國家及人民死活。棄馬真的可以保台嗎?楊秋興真的親中賣台嗎?說這些話的人是出自良知,還是基於政治鬥爭需要?

不能用鬥爭解決鬥爭

2010/08/13
 楊秋興退黨參選,許添財蓄勢待發。一時南台灣有風雲變色、山雨欲來之勢。民進黨也開始在綠色媒體發動批鬥,要置楊人格於死地。這除了令人感慨政治的無情及翻臉不認人,「今日朋友,明日敵人」外,更可怕的是電視節目的極權作風,而是完全單向的、價值壟斷的、眾口一辭的、沒有辯駁餘地的。
 這使民主社會的民眾不得不發問:同志不能理性平和的告別嗎?民主參與權(選舉與被選)不是應該獲得尊重嗎?需要以部落社會的出草對付民主時代的不同選擇嗎?何況楊秋興選擇的不是投靠國民黨,而是藍綠以外的第三條路,也就是中間路線?
 其實為了五都選舉及二0一二年卡位,民進黨內的明爭暗鬥早已開始。楊秋興、許添財會鬧到最後選擇退黨或批判黨中央,主要還是初選心結累積所致。這與黨內一再以接受初選規則責備他們「願賭不服輸」是兩回事。願賭也要賭得公平,如果有一派系掌控黨中央,主導宣傳及民調,輸的人奌滴在心頭,他會服輸嗎?楊、許兩人的事件,歸根結抵不脫新系、反新系的鬥爭。
 然而同理,新系、反新系鬥爭是一回事,初選分出勝負後又是一回事。即使有再多人同情楊、許輸得離奇(即差距太大,兩個五星級老首長居然大輸兩位新人),黨的守則却是必須支持獲勝者,每個政黨都相同。問題是,支持獲勝者有必要全力抹黑鬥垮另一個決心退黨參選的同志嗎?這是民進黨心態上面對的新考驗。
 民進黨的組織、結構、心態,無不模仿國民黨,「有什麼樣的執政黨,就有什麼樣的反對黨」。而國民黨原是最擅於黨同伐異的法西斯政黨。這種政黨不適於民主社會,有太多分裂對抗因子,過度黨同伐異往往導致專制、壓迫、不宽容、敵我分明、意識形態化。解嚴前的國民黨正是如此。不幸民進黨阿扁時代來到後,整個黨也日趨極端化。如動輒以親中、賣台帽子扣人,只要不合乎唯一的極獨「政治正確」,每個對手都要鬥臭鬥垮,哪怕這人過去對民進黨、對台灣民主有多大頁献。
 這種「不是同志,就是敵人」的政治處理態度是錯誤的。愛因斯坦說得好:「我們不能用產生問題的同一方法去解決那個問題。」民進黨退黨參選問題產生於政治鬥爭,就不能再用政治鬥爭去解決退黨參選問題。該持的態度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民主的路人人能走,民主的選擇人人尊重」。運用電子媒體塑造消費性意識形態及被動民意,縱能抹黑對手於一時,却也不斷製造敵人,分化自我陣營,越來越遠離中間路線,最後損失的還是自己。如果民進黨對退黨同志能口不出惡言,加以祝福,那它就真的是「轉大人」成功的民主政黨了。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民進黨團結神話的終結

2010/08/09
經常自詡「團結的民進黨對抗分裂的國民黨」的民進黨團結神話,終於終結了。民進黨五都大選,目前看不是一都鬆動,而是二都鬆動,而且全部發生在號稱選情最穩的南部。這對於五都選情相對穩定,喊出「五都全拿」,且北部二都已是平手的民進黨,確實是一個嚴重衝擊─「根本重地」的衝擊。
綠營也許會說這是金溥聰的分化之計,「棄黃(昭順)保楊」的說法純粹是煙幕,要提高楊參選的正當性,國民黨整個南部的戰略目標就是分裂民進黨。但物必先腐而後蟲生,民進黨若沒有裂痕,國民黨又如何分裂它?因此關鍵還在民進黨自身。
第一,高雄市與高雄縣一個都會區、一個農業縣,各自利益及生活型態不同,整合(包括利益分配)本已極艱巨,何況陳菊、楊秋興還各不相讓,整合口惠而實不至。台南賴清德、許添財情況相同。這不只是雙方性格所致,主要還是民進黨政治文化缺乏及拙於處理分裂。
當大多數民進黨人相信「退出民進黨就是死路一條」,以致初選獲勝者有恃無恐,根本不想與黨內對手認真整合,「就是不怕你分裂」,這種傲慢態度如何促進整合?尤其南部二都號稱民進黨地盤,躺著選都贏,處於優勢的一方又何必在乎挑戰?何須理會對手?
第二,民進黨原是一個集體領導政黨,黨內人管黨內事,整合是平行的同儕壓力,比較容易奏效。但自阿扁統一民進黨,個人說了算之後,民進黨已變成類似國民黨的家父式威權政黨,只有一個人才能整合,那個人就是主席或大家長。偏偏繼阿扁下台及民進黨大崩盤後上來的黨主席蔡英文,「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基本上是一個救援投手,而非威權型領袖。她不斷喊「團結」,正是缺乏整合能力及威望的顯示。她的領導地位也始終無法建立,因為民進黨已變成扁式政黨。蔡英文母愛式的領導,與已習慣於父權領導,而且四大天王各自以阿扁分身自居的民進黨,完全格格不入。她之無法整合楊秋興,乃至許添財,都是必然的。許添財不是回嗆民進黨中央「別人寫的劇本不必照演」嗎?
第三,大家都忽略了南部已是民進黨地盤。既然是地盤,民進黨在地領袖就是主人,九年的縣長任期足夠形成在地派系,打破該黨過去「退出就是死路」的魔咒。楊秋興、許添財登高一呼,都有許多追隨者,絕非早期到處流竄、處處無家處處家的草創政黨。在地派系一形成,團結神話就告破滅,再也做不成「不怕你分裂」的清黨美夢了。
民進黨越是立足不易的縣市,越易團結,越是穩操勝券的「根本重地」,越不易團結。這沒有什麼奇怪,國民黨也是這樣。越來越像國民黨的民進黨又何能例外?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歷史真的終結了

,2010/08/01
  一九九一年前後,國際發生了蘇東波共產集團總崩潰,美國年輕學者福山的力作《歷史終結與最後的人》適時推出,震撼世界,民主終於勝利、自由終於底定的樂觀信念一時傳遍全球。
  從歷史的角度看,民主自由確實底定了。連剛性專制政權如中共、越南等,近年都已逐漸尊重有限自由及人權,民主亦從低階開始實施。至於民主國家包括先進西方及後進台灣,自由的擴展更是迅速,民主已有沛然莫之能禦之勢。這就是黑格爾定義的「歷史終結」,亦即歷史的最高階段。
  只是,緊隨著「歷史終結」而來的,卻不是十九世紀理性、樂觀、無限進步的美麗天際線,而恰是黑格爾最鄙視的「布爾喬亞」一自由社會最典型的產物。這種人及這種社會只關心自我保存及個別利益,沒有公共精神及愛國(愛同一個國家而不只是愛族群或個別社區)觀念。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近著《失控的總統》探討的正是此事。它的中文書名應取為《失控的民主》才更切題。
  高爾認為美國的民主已瀕臨危機:總統濫權,國會噤聲不語(他們說民眾狂熱已被政府欺詐性宣傳挑起,多說無益),媒體不是控制在與政府配合的極少數財團手中,就是不盡公共論壇責任,整天炒作名人八卦及政黨鬥爭、政客醜行,以致民眾更關心八卦及挑臖性、煽動性言語,而非公共論述。真正需要討論的國計民生被眾聲喧嘩及熱閙場景掩沒了,讜言宏論的言之有物也不敵八卦的高潮迭起及有聲有色了。
  高爾痛批球星辛普森、歌星小甜甜布蘭妮的八卦及麥可傑克森的死亡消息等,輪番上陣炒作,成為一波波強迫性新聞熱潮,每次數星期或數個月,正經八百的大事反而遭到冷落。他描述的上述怪象,乍看之下,台灣讀者會誤以為談的是台灣,不知道歷史終結的後遺症原來已經席捲世界,其悲觀景象一反二十年前的樂觀景象。
  為什麼歷史終結會走到這步田地?因為烏托邦的過程最美,需要人類熱情推動,被黑格爾視為歷史終結決定性一擊的美國獨立運動及法國大革命無不如此。而民主自由一旦底定,產生坐享其成的「拿來主義」,民主就會走向停滯,人頪熱情讓位於純精力發洩及無聊發洩的偽劣激情,甚至冷漠無情。此時失控的民主出現,歷史進入了「民主停滯」期。
  「民主停滯」有什麼現象?在媒體上,陳致中召妓疑案天天有爆料發展,宛如美國聯邦調查局辦案。其實一個男人召妓值得大驚小怪嗎?當然不值得,需要大驚小怪的反而是已無驚奇及冒險,只會拿他人出軌小事當天大事件炒作的媒體及受眾。這種現象就是「窮極無聊」。
  而在政治上,通常執政黨有責任進行把關及政策推動,反對黨有義務扮演忠誠反對黨。台灣卻不同,執政黨無能又推卸責任,總統推給院長、部長、院長、部長推給地方,反對黨(藍綠皆然)則把競合關係的政黨政治玩成你死我活的軍事對抗。「五十加一」的温和兩黨政治不見了,出現互相敵對,甚至強調衝突、排斥共識的「敵對式兩黨政治」。而政黨政治一走上敵對式兩黨政治,風波就沒完沒了,癱瘓政府是反對黨主要目標,例如國民黨在野時連連杯葛軍購預算,民進黨最近則杯葛ECFA協議,杯葛不成,全黨立委即集體出走,置民命托付的鹽督職責不顧。這種現象就是民主停滯。民主停滯與另一種朝野政黨亂開選舉支票,不顧國家財政負担的「民主超載」異曲同工,都是走向「民主破產」的必經途徑。
  為什麼窮極無聊?為什麼不顧民主停滯,把民主前輩犠牲奉獻爭來的民主自由如此糟蹋?原因就在「最後的人」。尼采稱這種人為「末人」,我們不妨稱之「庸人」。庸人就是托克維爾《美國的民主》一書談到的民主社會新人:他們人數千千萬萬,既平等又相似,只關心自己幸福,視他人命運如路人,他們可說已失去了共同體意識,失去了國家,而集體聽從於一個柔性權威(像父母般的福利政府或宣稱與自己站在同邊的政黨),而這些權威則努力將他們變成「永遠的孩童」。
  跟著媒體及藍綠政黨起舞的台灣民主社會新人,像不像「永遠的孩童」?不但自甘受騙,自甘喪失獨立性,而且自甘扮演幫忙癱瘓政府、幫忙加重媒體亂象的孩童。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說:「我現在把最後的人指給你們看。他們問:愛情何價?創造何價?熱情何價?在他們手中,大地會變得更小。最後的人使一切變小,而他們的族群却比其他人耐命。他們會說:我們發現了幸福之道。」
  媒體熱中於八卦炒作,政黨及政府熱中於表演作秀。「歷史終結」已失去意義,前代民主之父的夢想已扭曲變形。歷史是真的終結了,但不是黑格爾或馬克斯追求的那種「歷史終結」,而毋寧是墮落及缺乏挑戰造成的終結。寫出《歷史終結與最後的人》的福山接受訪問,也承認除了自由主義,人類找不到更高層次的社會形式,「歷史終結」帶來的是煩悶感(窮極無聊)及喪失質疑的能力,「我遺憾人頪靈魂的偉大處已在消逝之中」。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庸俗社會的輕浮遊戲

2010/08/02
不論讀報或注意電視新聞的人都發現,以往的國家要聞已逐漸讓位於名人八卦及政客(個人或集體)丑聞。儘管這些訊息毫無歷史價值,並讓真正關心國家大事的人飽受挫折,但這些的確是國家大事。例如陳致中疑似召妓案,媒體以英國蘇格蘭場及美國中情局的規格辦案,還原其買春路徑。例如關係司法改革成敗的何智輝,神通廣大逃逸無蹤,現在更已傳聞安抵大陸,與陳致中案重要證人妮可被密切保護如出一轍。
有人說,這是民主時代、大眾時代,歷史悲劇退潮,呼應常民的娛樂訊息最重要,名人及政客的丑行尤有娛樂價值。但另一方面,何智輝的來去自如,嘲笑的是台灣司法,且涉案大咖統統都能逃逸,只剩阿扁還在牢裡,綠營支持者會是何種感受?陳致中被放大檢驗道理相同,藍營的人當笑話看,綠營的人顏面無光,其結果貪瀆案加害者(扁案使國家蒙羞,綠營更幾乎倒地不起)反而成為召妓案受害者,陳致中選票不是減少而是增多了。這正是民主時代及大眾時代的二律背反現象:丑就是美,笑話就是成功,被檢驗(爆料)就是被迫害。在政治上,這些都換來同情及支持。
為什麼這個時代的標準如此不同於過去時代?因為激情已遠,由激情導致的極端已讓位於由庸俗導致的遊戲。左派歷史學家霍布斯邦在其自傳中說,他的《極端年代》一書是用極端年代(20世紀)的激情來寫作,這種激情在當代安享民主、富足或柔性專制的人群中已不多見,「過去那種將當代與前代經驗一起傳承的社會機制,如今已毀滅不存。
這種與過去割裂斷絕的現象,是20世紀末期最大最怪異特色。」而不要忘了,他筆下的20世紀末期正是指21世紀,或指後現代,在台灣則是後美麗島世代。
後美麗島世代是沒有悲情的世代,沒有悲情就沒有悲劇英雄及激情,庸俗之氣瀰漫,遊戲成為庸俗社會的變相補償。卡繆說:「危險使人古典。」使人戰戰競競及務實,獻身是古典的最經典態度。而後美麗島世代恰恰是沒有危險的世代,遊戲盛行,作秀成為偽古典的最普遍態度,一切都是務虛。例如綠營反ECFA是反傾中及賣台嗎?不是,如果是,他們不會在國會打一架後撒手出走,連最重要的監督職責也棄之不顧。
反ECFA其實是一種選舉動員,假借激情名義,而沒有半點激情,只充滿算計及表演。用卡繆的話反說就是:「偽裝危險使人輕浮。」
看到庸俗社會的輕浮遊戲,使人覺得極端年代的激情更加難能可貴。當過去的砍頭事業(政治)變成現在的出風頭事業,艱困的創業英雄又讓位於一夕暴紅的舞台英雄,一切規則亦隨之改寫:八卦就是出名,丑聞就是成功。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政治考慮凌駕法律考慮

2010/07/26
高院法官爆發集體收賄案,馬英九一反過去之消極,立即裁決設廉政署,並稱檢調廉三頭馬車式新設計為「務實可行」,將來三方將如交叉火網,不讓任何死角出現。
馬英九的急就章如果不是太天真,就是政治考慮凌駕法律考慮。地位毫不獨特的廉政署不過是另一個疊床架屋的檢察系統及調查局而已。它的結果將是重要涉案人如何智輝、劉松藩、陳由豪、伍澤元、王玉雲等,照樣可以「聞風逃逸」,儒家式的「官大於法」運作照樣無往不利。
陳水扁之子陳致中爆發召妓醜聞,與馬英九、陳水扁同屬法律人的陳致中,不採他父親建議的「務必找出開他車召妓的當事人」,反而以發誓「召妓就退選」及指控他人陰謀來自清。這同樣是政治考慮凌駕法律考慮,是另一種急就章。身為法律人而不訴諸人法卻訴諸神法,本質就是一種作秀及欺詐。學法的目的難道是為隱匿證據(朋友的朋友也很可能是他自己),推給虛無縹緲的神明及陰謀嗎?
為什麼法律人不就法言法,卻習慣以政治思考代替法律思考?因為中國除法家以外,沒有人講求法治,更多的是儒家「禮治先於法治」、「宗法先於國法」、「國法不外人情」的傳統。而且偽裝仁義道德是一種政治治術,政治治術只會產生「法術」而非「法信」。兩千年來,西方所追求的法治,在中國就是以「法術」的面目出現。法術就是裁判因人而異,法律遇某些人會轉彎,天子犯法不與庶民同罪(落難的統治者另當別論)。瞿同祖說得好,在一個注重尊卑貴賤的社會,當然必須用差異性、個別性來執法,因為最需維繫的是那個封建禮法及等級制度。
西方自古希臘、羅馬以來就注重正義,這包括均衡、適度、正直、平等。從「公民人人平等」到「上帝之前人人平等」再到「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法治的孕育擴展盡在其中。在中國進入「封貢體系」(所謂萬國來朝),開始設計親疏遠近的奇異對外關係法時,羅馬已由市民法進步到萬民法、普世正義(羅馬世界帝國及基督教世界帝國的伴生物),並廢除屬人主義改屬地主義。而不要忘了,標誌封建身分的屬人主義,台灣才剛廢除20年,從前是父親為河北人,子女在台灣出生也終生是河北人。
禮治主義及封貢體系必然輕忽公平及法治,政治考慮凌駕法律考慮。馬英九哪裡真是要肅貪,黨國思維的國民黨肅貪向來就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宣示肅貪更像表演而非決心。至於獨派人士則以「政治正確」定義司法正義,對扁家貪污的縱容人所共知,不只法律之前不是人人平等,連阿扁及陳致中也因涉貪而享受更多關愛。以朝野這樣的法治心態,要有效打擊貪腐,難矣!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司法官無恥是謂國恥

2010/07/19

檢方經過長期監控,一舉收押四名受賄司法官。雖然事主何智輝照例逃遁,但雙方勾結及枉法裁判內幕早已大白於世,無所逃於天地之間。他們的無恥行為及其周邊同事的心照不宣,不啻證明司法系統的病入膏肓。古人說「士大夫無恥,是謂國恥」,在民主法治時代,這句話已該改成「司法官無恥,是謂國恥」。
為什麼「士大夫無恥,是謂國恥」?因為在封建時代,士大夫泛指皇族以外的官、紳統治階級,統治階級腐敗,國家即喪失是非公道。而民主法治時代,公權力由行政立法司法行使,行政立法權往往集於一身或一黨,對政客及官員腐敗濫權的制衡嚇止,剩下了司法權,反對黨及輿論則只有薄弱的道德力量。
如果司法權跟著腐敗,能被收買,遇事枉法裁判,提錢辦事,則不只弱勢百姓哀哀無告,原該捉鬼的人也淪為易卜生的《群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群魔亂舞,暗無天日,建立在法治上的民主制度,跟著衰亡。所以說司法是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官無恥,是謂國恥」。
司法官無恥之比政客及官員無恥嚴重,不只是捉鬼的不能變鬼,而且司法官俸祿比照部長級,有終生優遇,如果再「知法犯法」,就是罪加數等。同時若貪腐已形成共犯結構,例如這次三位收押法官中,竟有兩位列名高院自律委員,其中一位甚至四度擔任主導人事升遷的司法院人審會委員,廣獲同事愛戴,則司法系統之道德扭曲及價值錯亂已不待言,「有錢判生,無錢判死」、「一審重判,二審減半,三審豬腳麵線」就是司法常態了。
更可怕的是,立法與司法沆瀣一氣。何智輝數案纏身,竟能當選立院司法委員會召委。「法官法」也竟能被司法及立法(國民黨立委)系統聯手阻擋十多年不通過。這暴露了法官只有保障沒有淘汰及國會議員刻意護航的狼狽為奸面目。許水德當年說「法院是國民黨開的」,確實是真話。而司法院既將操守有問題的11名法官列入「正己專案」,為何遲至今天才辦第一人,讓其餘的繼續為害國家人民?
貪污是一門權力尋租學,出租權力可以換取榮華富貴。而升官發財自古就是中國人求官的目的,即使標榜「清廉.愛台灣」的民進黨上台執政,又有幾人清廉了?民進黨當道人物幾乎都是法律人,八年執政下來,除陳定南外,又有誰關心司法改革了?司法的弊病不由飽受司法殘害的反對運動人士去改,難道要留待黨國思維的國民黨去改嗎?這是民進黨執政最對不起台灣人民的地方!
顧炎武談「亡國」與「亡天下」,前者只是一家一姓易主,後者卻是「仁義杜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今天的司法系統正是率獸(何智輝之流)食人的怪獸,說「司法官無恥,是謂國恥」一點也不為過。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永遠長不大的政黨

2010/07/12
儘管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公開讚賞簽ECFA對台灣和全球都是利多,「兩岸目前狀況勝過數十年來任何時刻」;日本急於尋求透過與台灣企業合作,進軍大陸,南韓以「Chiwan」形容兩岸經貿聯手後的競爭實力。但台灣朝野兩黨在兩岸議題上,卻像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即使已有超過六成民意有條件支持ECFA,民進黨仍反對到底,而且不惜訴諸國會流血衝突。
為什麼是國會流血衝突?因為這是最悲壯的反對形式,背後寓意「永不與中共妥協」或「永遠不做中國人」。用理性思考是無法理解「勇敢的台灣人」的行為模式的。
民進黨根本不想討論ECFA。立院協商針對該付委審查或逕付二讀,協議可否修正或包裹表決,這些全非民進黨興趣所在。他們只是想反對、拖延審查(拖延也是為了反對),最後打一架。然後任務完成了,他們自認盡了「抗敵禦侮」的責任,國會反ECFA大戲於焉「行禮如儀」落幕。
民進黨主席不是再三交代「理性問政」嗎?民進黨立院黨團不是鴿派聲音蓋過鷹派聲音,主張「悲壯而理智」而非「悲壯而失控」嗎?確實不錯。但台灣的國會文化從來沒有辯論傳統,而且「打」能一了百了解消爭議,無論打人或被打都對自己及支持者有了交代。打的動作也產生希臘悲劇那種淨化效果,使雙方突然如釋重負。國會打架既悲壯,又帶有救贖及發洩性質,堪稱是結合希臘悲劇及奧林匹克運動的台灣偉大發明!
可是,台灣朝野政黨在兩岸議題及其他多數爭議議題上,情願反對到底,訴諸國會流血衝突,這種焦土抗爭實際阻斷了理性對話空間。而理性對話正是民主政治的根本,國會代議制是為理性對話而設。當朝野政黨對理性對話已經沒興趣,台灣還需要國會嗎?國會還能成為凝聚兩黨(或多黨)共識的地方嗎?沒有了兩黨共識,台灣的國家決策又能走多遠?
中共可以變成台灣最親密的朋友,也可以變成台灣最可怕的敵人,兩岸關係越密切,代表兩岸問題越複雜。這絕不是靠過去「漢賊不兩立」的意識形態及敵我意識就能應付。這需要朝野及兩黨一致的兩岸政策,需要國民黨與民進黨坐下來一齊商討對策,即使民進黨不贊成國民黨執政的某些做法,民進黨也該扮演好體制內的監督者,而不是如同流寇般的體制外擾亂者。
兩岸老死不相往來的時代結束了,不論全球市場或全球分工,中國大陸都是台灣極重要夥伴,政治上更必須努力化敵為友。民進黨對中國的鴕鳥政策確實已行不通,20幾歲的成年政黨還玩幼童遊戲,人民是會搖頭的。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反ECFA不要反過了頭

2010/07/05
綠營反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從街頭嗆聲到立院審查,只要於法有據,如何反對都無所謂,因為社會需要「另一種聲音」照顧台灣利益。但反ECFA轉成反一中市場,顯然已經變調。反ECFA轉成選舉造勢,甚至喊出「棄馬保台」、「用選票選出咱的人」,則完全走調,形成族群(統獨)鬥爭。
一中市場之令人疑慮「鎖進中國」,並非杞人憂天。綠營反一中市場無可厚非。但把ECFA說成一中市場,不如說是台灣走向經濟全球化及區域整合的第一步,它的範圍不限於一中市場,就如當年提出「大中華經濟國」也不限於一中市場,而是區域經濟整合一樣。當台灣能透過ECFA避免邊緣化,並透過中國讓利贏得緩衝期,準備迎接不讓利的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如衝擊力最大的美國農畜產品,說ECFA具備FTA先期良性效果,提供台灣「轉大人」機會,是不誇張的。
不要忘掉,在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一切雙向對等,沒有讓利這回事。台灣弱勢產業能透過ECFA得到喘息,有利於加緊轉型升級合併,這是中方特殊的善意。而且,在中方已表示台灣與他國簽FTA為「合情合理」,且ECFA也有單方中止規定(所謂退場機制)下,實在看不出台灣會被如何「鎖進中國」,馬英九又如何可能「賣台」。綠營為ECFA事指控馬英九親中賣台,未免太早了些。
尤其不當的是,提倡「生命共同體」的李登輝,竟然指馬英九不是「咱的人」。這使「生命共同體」的良法美意落空,李登輝融合族群的典範思想白忙一場,較偏私的李登輝否定了較公正的李登輝。如同沙特的名言:「虛無不斷進入實有」,卸任十年來的李登輝正經歷虛無(否定)不斷進人實有(肯定)的過程。這不只對他的歷史定位不利,也對台灣的族群整合及國族建立不利。
國族建立需要「生命共同體」意識。國家先於國族,有中華民國台灣這個最大公約數,才有中華民國台灣人這個國族,兩千三百萬人無論統獨都是同一國族,都是同胞,「他不重,因為他是我的兄弟」。相反,說「他不是咱的人」則是在推翻生命共同體,在否定國族,否定中華民國台灣這個最大公約數,讓台灣變成吉拉斯筆下那個《沒有正義的土地》--那個仇恨分裂、自相殘殺的母國。
族群融合由於統獨歧異,在台灣看似渺茫無期。然而,族群最多的美國卻研究得出,隨著代際更替,本土化是必然歷史趨勢,剩下的只是「象徵的族群性」,不影響自然融合。李登輝受蔣經國提拔,民進黨又從國民黨手上和平接下政權,台灣完成兩次民主政權輪替。在這樣形勢有利融合,誰擁有多數民意,誰就代表人民的時代,反ECFA若不要分「咱的人」及「不是咱的人」,只能說是反中國反過了頭。這對民進黨吸引中間選票絕對無益有損。

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打破藍綠版圖神話

2010/06/28
五都選情可能翻轉,看似穩固的「北藍南綠」板塊出現移動徵兆。北北都郝、蘇與朱、蔡打成平手,南高都綠營內訌,勢力削弱。雖然趙少康的示警「民調打平就是輸」,郝龍斌答以「體諒趙的憂鬱,危機就是轉機」,賴清德及陳菊對許添財、楊秋興的拒絕輔選或反輔選也不以為意,但變化的確在發生。換句話說,堅信藍綠版圖不會打破的想法只是神話,而神話是經不起事實推敲的。「選民做主」意識的升高正是神話破滅的終極原因。
「北藍南綠」的藍綠版圖神話建立在選民不變的傾向及好惡上,建立在謝長廷、許添財、楊秋興、陳菊的政績上。但沒有永遠不變的傾向及好惡,政績會說話,也會逐漸改變傾向及嗜好。以南高都為例,二者原本不屬綠營版圖,是謝、許、楊、陳的優秀政績轉變選民,帶來版圖變化。同理,馬郝12年紀錄欠佳的施政,也可能轉變選民,造成軸線翻轉。因為選民是最後的仲裁者,越是民主的國度,「選民做主」的意識越強,傳統的鐵票也越不易維持,意識形態及族群取向會逐漸讓位於政績及施政觀感取向。
而政績優秀與否如何判斷?答案是口碑。以北市為例,郝龍斌自認賣力施政,可是不只貓纜、內捷、敦化自行車專用道、道路中央公車專用道(搭公車者麻煩費時且陷入汽車廢氣包圍中,既有害健康,又不便民)成為他的包袱,還有不少細節傷害小市民感受:為什麼近年公園(先是植物園、大安森林公園,再來是士林官邸及二二八公園)成為蚊、蚤遍布之處,每次散步,手腳頭頸渾身是包,許多人視為畏途?為什麼好好的公園草坪挖掉,擺設大量盆花,草坪挖了又鋪,鋪了又挖,公園不是應採常設性植栽及造景嗎?為什麼路口行人號誌燈不亮或數字故障越來越多?為什麼路上垃圾桶便宜而大的換成貴又小的,而且數量大減,既寒酸又虐民?為什麼居家附近巷弄每年瀝青要鋪三、四次,完全在消耗民脂民膏?
政績優秀會帶來版圖移動,政黨內訌也會帶來板塊移動。民進黨過去並無地方派系問題,但一黨執政太久,自然「日久頑生」,派系分贓不均內鬥是其一,官商勾結或如台中市的黑白共治是其二。一個在地方上優勢(有恃無恐)的政黨一定會腐敗,對付腐敗之道唯有政黨輪替:截斷貪腐共生體之食物鏈。
「北藍南綠」憑什麼不會及不該出現板塊移動?制止政府犯錯及政黨腐敗是公民的責任,方法就是透過手上選票快速換血。托克維爾當年說:「沒有比民主國家更需要人民結社。」現在情況已經改變,政黨已成為腐敗及災難之源,托克維爾的格言應該改做:「沒有比政黨政治更需要人民選票制衡。」

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阿扁怎麼會寂寞

2010/06/21
隨著阿扁交保日近,民進黨突然興起一股探扁熱。阿扁突然變得威靈顯赫起來,各有所求的黨內要角紛紛前來燒香拜佛,祈望透過他消災解厄或借重其神力興風作浪。雖然高院仍裁定扁延押兩個月,但兩月轉瞬即逝,不甘寂寞的阿扁加上不讓他寂寞的民進黨,阿扁怎麼會寂寞!怎能不繼續主宰甚至宰割民進黨!
大家都知道,逃避殃神最好的方法就是離殃神遠一點。但民進黨自始至終支持阿扁人權,而且黨內要角沒例外個個都去探扁,成為例行公事。例行公事就是正事,正事就是認定扁與民進黨長相左右。外界許多人要求切割扁,民進黨一位重要領導人回答:「你切割得掉嗎?你來切切看!」這種一開始就擺明不切及切不掉,而且公開支持阿扁人權的做法,無異是向大家宣示:民進黨不僅不切割阿扁,還要概括承受阿扁所有的功過毀譽,阿扁「遺產」已經是民進黨的一部分。
果不其然,大台南參選人賴清德因為與許添財市長糾紛難解,初選前不去看扁,初選後竟跑去看扁,請求扁勸退許添財。黨主席蔡英文也居然說,是否與阿扁會面,這是賴的選戰規劃,「如果有助於地方整合,黨中央表示尊重」。
黨中央尊重地方整合借助阿扁,意思就是尊重阿扁,當地方勢力仲裁者,讓阿扁的手公然伸入黨內,「太阿倒持,授扁以柄」。
而地方勢力整合不過是「取」與「予」、「得」與「失」的問題,自己取到多少,就要相對補償對方多少,務期皆大歡喜,賴卻不此之圖,以致許添財幕僚說:「未來的路幾乎都被斷了,還有什麼可談的!」許添財也說:「再給我兩個月時間」,要看對方回應。而賴為了不想「予」,竟然打主意到阿扁頭上,希望他一度拒絕探視的扁替他勸退許。
賴未免太異想天開,太把阿扁當無條件的救苦救難觀音了。他和黨中央一樣不認識扁,不知道扁沒事都想製造事端玩民進黨,何況民進黨把內部事端送上門來。
阿扁「一邊一國連線」的成員為什麼幾乎個個都高民調通過初選呢?這是因為阿扁威靈顯赫,保佑任何雞犬飛升。而他為什麼有神力庇佑雞犬飛升?因為他越犯罪,深綠人士越支持他,挺「一邊一國連線」就是挺阿扁。同時蔡同榮等人為什麼放話要阿扁選台南市立委?因為扁的餘威猶在,與扁合作唯恐天下不亂,就能對抗並且削弱黨中央。
一個全國公認的貪污犯,竟然成為眾多民進黨要角的神,不只從深淵召喚魔鬼,要與他交易,還不惜出賣靈魂,甘與魔鬼同類。有這麼多不在乎貪污、不怕被污染的民進黨員,阿扁還會寂寞嗎?他交保後還愁找不到發揮舞台嗎?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卜睿哲來台要說什麼

2010/06/14
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卜睿哲應外交部之邀訪台,順便出席他的《不一樣的戰爭》中文版新書發表會。這本書談的正是美中台三角互動關係。恰巧扁家弊案二審宣判,又提供卜睿哲觀察台灣的一次機會。
卜睿哲是同情台灣人的「台灣之友」,曾長期擔任前眾議員索拉茲助理。八○年代,索拉茲對台灣民主人權的關懷介入,在美國參眾兩院中幾乎無出其右。卜睿哲之心向台灣於此可見。可是《不一樣的戰爭》卻嚴重關切兩岸由於誤判及挑釁,可能導致預想不到的戰爭,甚至是核戰爭。其關鍵就在互信不足,而美國將被捲入。
因此,卜睿哲及一般美國涉台人員努力的目標已成為防止兩岸戰爭、提高交流互信,凡能促進這二者的都是好事,都符合美國利益。畢竟,美國既不希望被捲入莫名其妙升高的兩岸危機,也不樂見美國的善意被當成空白背書。阿扁曾多次耍弄美國,獨派則一直理所當然認為美國將被動接受他們的「戰爭邊緣」策略,即使只是選舉動員策略。
而現在,這二者皆已被美國拒斥。當小布希時代國務卿鮑爾宣示「台灣不是主權國家」,扁政府及獨派就已遭到致命回擊。美國兩岸政策由糢糊走向清晰,最大輸家就是「戰爭邊緣」遊戲的極獨。
可是,美國兩岸政策走向清晰,獨派及民進黨有改變他們的「去中國化」及「戰爭邊緣」遊戲嗎?看來並沒有。反ECFA就是阿扁模式的在野版本,也就是「逢中必反」、「凡親中必賣台」的老戲新演,一切動機都為了選舉。這也是阿扁交保最令民進黨擔心之事。因為發明這套模式的是阿扁,假戲真做的阿扁必定使假戲假做的民進黨進退兩難,最後災禍由民進黨扛,成果由阿扁收割。
對於這套阿扁模式,卜睿哲回應得極好:美國樂見兩岸簽ECFA,凡兩岸降低緊張及誤解,東亞保有持續認定和平,就符合美國利益,現在馬政府與美、中皆溝通良好,即使馬親中,我們(美國)也有信心,馬政府會告訴我們雙方的進展。
美國的態度非常清楚:美國支持簽ECFA,美國不吃「去中國化」及「逢中必反」這套。這正是卜睿哲這趟來台要說的話。
至於他對綠營朋友沒有說出口的規勸。他的另一本書《解開兩岸之結》結尾如此說:「最終台灣人民應依靠的是他們民主制度之品質。如果以扭曲制度得出的民意做為決策依據,由少數人定調而得不到主流支持,卻想強度關山,對民主反而有害。」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中國的一諾千金在那裡

2010/06/07
在綠營及半數民眾對中共仍存疑慮,馬政府則始終「相信中共善意」,ECFA簽訂時程且已不遠的6月初,中國外交部突然表示反對台灣與中國邦交國簽官方性質的經貿協議(FTA)。台灣內部為此錯愕不已,因為這不只會加深民眾對ECFA的疑慮,而且無異中共對九二共識的否定。
九二共識是建立在「一中各表」、「兩岸各不否定」的基礎上,兩岸不是以國與非國或中央與一省的地位往來。胡錦濤也多次在台灣重量級人物拜會的場合重申「建立互信,擱置爭識,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十六字訣,要台灣好好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這些都可以稱為善意表示。而做為回報,馬英九同樣表達善意,如稱兩岸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特殊關係」,又說兩岸關係是外交的「上位關係」,不只外交休兵,連針對大陸入侵的軍演也快要休兵了。
兩岸要建立互信,一定要擱置爭議,而擱置爭議最好的方式無過雙方暫時都遵循現狀,台灣不製造政治麻煩,如加入聯合國,中共不阻撓台灣國際經貿往來,如FTA。國際經貿往來是台灣的經濟命脈,同時台灣加入世貿組織(WTO)並不是以國家名義,而是以台澎金馬單獨關稅領域名義,中方與台方都是平等的會員,而非會員國,台灣享有簽FTA之權利於法有據,簽FTA也不等同或類似政治協議。它是純經濟性的,是為九二共識及胡錦濤兩岸十六字訣所保障或至少默許的。
如今中國外交部的發言卻顯然違背了九二共識及胡錦濤十六字訣。為什麼中方對台灣的非官方經貿往來不持異義,對官方性質的協議卻予反對?難道中國果真要將台灣「鎮在中國」,不讓台灣「走向世界」嗎?還是台灣在中共眼中不具備簽官方協議的資格?如果是前者,那台灣半數民眾的疑慮就非空穴來風。如果是後者,那九二共識就已被棄之如敝屣,既沒有「一中各表」,也沒有「兩岸互不否定」。
馬英九為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指台灣的生命線就是貿易,台灣要生存發展,一定要簽ECFA及FTA。中國外交部則再度表示前次發言是「原則回應」,台灣沒有必要「過度解讀」。什麼是原則回應?強調台灣生存發展及生命線是過度解讀嗎?那中方未免太把台方國家生存及人民意志當兒戲了!
2001年辜振甫談九二共識時說,兩岸當年達成的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8個字,而非其他,這8個字雖無文獻記載,但中國人講究「一諾千金」,看到中國外交部針對FTA的兩次發言,我們或許該問,中國的一諾千金在哪裡?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重視國家主權絶非「過度解讀」

FTA2010/06/04
 針對台灣與主要貿易伙伴簽FTA(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對非官方經貿往來不持異議,對官方性質的協議則予反對。中國外交部網站更使用了「堅決反對(中國邦交國)同台灣發展任何形式官方往來」的強烈字眼。該一發言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兩日後中國外交部另一位發言人再表示,對於該一「原則回應,沒有必要過度解讀」。誰在過度解讀?過度解讀什麼?反對打壓中華民國主權是過度解讀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其邦交國與台灣簽自由貿易協定,這與中共近年對台政策的基調是相反的。胡錦濤多次在與台灣重量級人士如連戰、宋楚瑜會晤中強調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中方也同意兩岸「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現在外交都休兵了,ECFA都快簽訂了,中方為何突然有此「堅決」打壓中華民國主權的談話?
 兩岸往來有一個雙方一再強調的原則,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台方綠營不承認九二共識,藍營及中共則共同承認。胡錦濤所謂「擱置爭議,存異求同」,也是建立在九二共識上。既然如此,對中華民國台灣的現狀,中方就該接受(當然並非永遠,但至少藉此先取得互信)才是。何況台方與中方都是WTO(世貿組織)會員,台灣以台澎金馬單獨關稅領域名義加入,簡稱「中華台北」,和奧會模式並無多大差別。台灣能參加奧運,和奧會各國切磋比賽,台灣當然也能和WYO各國簽FTA。
 對於經貿、體育、衛生的國際參與,近年中共對台灣是採不打壓方式的,世衛年會(WHA)就是例子。而WTO模式,不限於國家參與,單獨關稅領域也能參與,各會員之間簽訂FTA,未必是一種「國與國」關係,基本上在中共定義的「非政治」範圍內。如果中共連WTO模式也要打壓,就表示中共徹底推翻了九二共識,也不再有什麼「擱置爭議,存異求同」,其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中華民國是有獨立主權的國家,兩千三百萬國民就是主權主體,中共如果要蔑視甚至否定這個主體,兩岸本質上即失去和平往來,改善關係的條件。國格都不存在了,國家尊嚴都被踩在脚下了還有什麼和平往來可言?還能改善什麼關係?
 也許中共認為打中華民國主權「沒有必要過度解讀」,但被打壓的一方重視已方主權絶非過度解讀。主權是不能讓度的,中華民國是不會消失的,誰要讓中華民國消失,誰要幫助中共消滅中華民國,誰就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共同敵人。馬政府要簽ECFA前,最好先認清這奌,不要做會使自己及全民後悔的事。

台灣需要感動人民的聲音

2010/05/31
創下歷屆黨主席選舉領先對手最高紀錄的蔡英文,順勢宣布參選新北市。逾9成得票率說明了她的路線及成就廣獲黨員肯定,她的感動及鼓舞可想而知。既然黨肯定她,黨又需要她投入五都大選,她在感動之餘,自然決心為黨的光榮而「犧牲」。說蔡是犧牲,一點都不為過。民進黨這部「選舉機器」著眼的是五都總體攻防,蔡扮演牽制朱立倫的角色,只要成功吸住國民黨戰力,蔡的任務就算完成(意即雖敗猶榮)。蔡之不易當選幾乎是命定的:第一、國民黨傾全力護送「欽定代打」朱立倫當選,朱絕對輸不得。第二、蔡沒有選舉經驗,從她和馬英九辯論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可以看出,她內容雖好,卻缺乏爆發力及續航力,火花一閃即逝,太不像「政客」。
最重要的,新北市是台灣的縮影,選民來自各處,基本盤藍大於綠,連號稱有史以來政績最佳的蘇貞昌,連任都選得無比辛苦,選戰新兵蔡英文自不待言。更何況,蘇貞昌繼續影響北縣綠營,他可以讓他不喜歡的謝蘇配在北縣狂輸五十萬票,他「就同樣」有辦法讓蔡得票不如預期。
然而犧牲歸犧牲,蔡若能推動多數黨員肯定的溫和路線,使民進黨借助這次五都大選重新定位,把不愛國(中華民國)的帽子脫除,中華民國與台灣從此並行不悖,她的犧牲就很值得。這是民進黨必須完成的最大改造,也是最大工程。如果民進黨依然反中華民國,不能讓中國文化、歷史與台灣兼容並蓄,民進黨將永遠不是中華民國合格的一份子,陳水扁8年執政的極獨陰影將永遠伴隨,類似國民黨府院黨聯手攻擊蔡英文「流亡政府」發言的無妄之災也將一再發生。
五都大選是一場蔓延到2012的長期選舉,五都大選奠定的選民信任基礎,必將繼續發酵到2012。而民進黨既然指控馬英九傾中,自己就該表現得更愛國,更維護中華民國香火,更不要硬扯中華民國的「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決定國族,當一個國家都不被自己國內人民接受,試問國族如何產生?一個嚴重分裂的國家又如何應對中共的統戰?弱化而不消亡?
民進黨的地方執政優於國民黨,這是普遍共識。但談到中央執政,國家認同就成為民進黨的最大致命傷。蔡英文被黨員的支持感動,但台灣人民更需要被民進黨感動。台灣需要感動人民的聲音,需要真誠愛護這個遍體鱗傷的國家─這個已經台灣化及民主化的中華民國,愛它土地上的所有人及所有物,並且大聲說出來。在民進黨大聲說愛中華民國的那一天,也是中華民國及民進黨重獲新生的一天。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2010延續到2012的大對決

2010/05/28
 蔡英文創下歷任黨主席選舉領先對手的最高紀錄,以逾九成得票率當選連任,連任確定後,立即宣布參選新北市。民進黨五都人選成形,藍綠年低選戰正式開打。這是一場不只關係五都,而且關係下任總統大選的競賽,堪稱二0一0延續到二0一二的大對決。
 蔡英文由不選到參選,過程是戲劇性的。這固然可以說黨員的熱情感動了她,也可以說民進黨這部「選舉機器」改造了她。當全黨幾乎都認定蔡必須帶職參選,投入五都大選,蔡如堅不從命,只當一名陽春主席,她的領導威信立即會受致命打擊,領導權可能落入領先衝刺的蘇貞昌手中。這沒有辦法,民進黨在群龍無首時,「戰功」就是最大的硬道理。「善戰者受上賞」。原是馬上民族的特色,而民進黨由建黨迄今,仍無異一個「以成敗論英雄」的馬上政黨。蔡英文也看出了這點,所以一獲得高票連任,馬上「從善如流」(順應黨內大流),宣布投入新北市。
 民進黨「精銳盡出」,五個戰將投入五都大選,國民黨的壓力可想而知。一是馬英九執政不力,ECFA辯論勝利及瑞士洛桑競爭力加持仍難改善選民對馬的執政印象,五都選舉幾乎就是對馬的信任投票。二是郝龍斌政績欠佳,看不出是有作為及魄力的新領袖,無論貓纜、內(湖)捷(運)及市民腳踏車道等政策,都問題重重或失諸草率,馬郝十二年的台北市政績面臨了總體檢。而蘇貞昌的北縣政績卻有目共睹。民進黨在地方執政上優於國民黨,幾乎已成普遍共識。國民黨要保住五都之三,誠屬高難度挑戰。
 然而一般認為民進黨如果五都勝選,馬英九二0一二就不必選了,情況倒未必如此。一是地方與中央選舉性質不同,涉及選民對政黨國家認同度及國際應對力的評價,而民進黨經過阿扁執政後,選民的疑慮有增無減。二是民進黨五都選舉精銳盡出,當選後固然必須做滿任期,落選亦無異總統選舉出局。這與阿扁當年市長落選反而選上總統絕對不能類比,因為阿扁是市政廣獲肯定而落選,選民必須還他公道,其次是當年總統大選三雄鼎立,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
 整體而言,蔡英文入列五都,民進黨士氣提高了,唯一要擔心的是蔡不擅選戰演講,能有多少爆發力不得而知。至於二0一二,民進黨已經無將可用,可能「蜀中無大將,廖化(偏將或敗將)為先鋒」,對馬英九有多少威脅,是值得懷疑的。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反對也要有點格調

2010/05/24
馬英九上任兩周年,瑞士洛桑公布世界競爭力排名及主計處公布首季經濟成長率,宛如兩項魔術數字,讓施政處於低迷的馬政府突然敗部復活,馬也再度描畫「六國論」及「黃金十年」大餅。對於一個不重誠信的政客,他的話聽聽就好,原本不必在意。但民進黨,尤其是立院黨團,卻大張旗鼓攻擊馬的自我期許,推出「馬六國實解」,如把「創新強國」變成「傾中賣國」,「文化興國」變成「去台弱國」。這不只不厚道,而且極盡侮辱,不是夠格反對黨應有的作為。
執政黨的表現主要看政府,反對黨的主要表現看國會。而自立委選制改變後,很多人就預言民主素質不高的立院,此後更將國會層級地方化,選出一些地方型政客,立委問政更加不堪聞問。果不其然,民進黨區域立委水準普遍降低,不分區立委則充斥阿扁思維的扁式政客,經常以低俗不堪的膝蓋反射問政。以致失望於國民黨老狗舊把戲的選民,現在又必須忍受民進黨的瘋狗新亂咬。
什麼是「傾中賣國」?什麼是「去台弱國」?民進黨的思維就是如此簡單幼稚嗎?而為什麼簽ECFA就是「喪權辱國」?辱了什麼國?喪了什麼權?以上所有指控,沒有一個字是事實描述,都是假設性、警告性用語,「狼來了」喊多了自然變成頑童愚弄鄉民的遊戲。而目前的中國是什麼樣?世界形勢往什麼方向發展?身為替人民把關的主要反對黨卻幾乎不研究、不注意,以為憑幾句「口號問政」(如同他們說馬英九「口號治國」)就能威鯨闖天關。他們未免把台灣選民看得太好騙了!
事實上,馬政府執政兩周年的兩項魔術數字,答案都在兩岸聯結。沒有兩岸的和解,沒有中共對台灣的刻意做多,就沒有瑞士洛桑及台灣主計處的數字。因為中共的經濟實力已經大到無人(除了民進黨及獨派)能忽視。美國政府高度肯定馬上任兩年的成績,難道不是意指兩岸關係改善、國際空間擴大(參加世衛年會、世博會等)嗎?前世銀總裁伍夫維茲說ECFA將使台灣成為亞太新營運中心,成為投資環境改善第一名的國家,難道不是看上中國的市場潛力及政經影響力嗎?
義大利學者喬凡尼‧阿瑞基90年代著作即闡析,世界經濟擴張中心19世紀在英國,20世紀轉向美國,現在轉向東亞,都是新興市場逐漸取代、壓倒舊市場。看到洛桑世界競爭力排名亞洲各國的逐年超前,民進黨小看中國、小看東協,是完全非理性及誤導性的。
《菜根譚》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民進黨以侮辱性用語對付馬英九,不僅失諸太苛,而且欠缺格調,馬即使堪受,選民也會反感。反對也要有點格調,不是嗎?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權力之爭從來不為人民

2010/05/17
馬英九就職將滿兩周年,民進黨以主席蔡英文名義發表《為人民寫給總統的一封公開信》,措辭嚴厲。馬政府不客氣回應,指該信「為了選舉,恐嚇人民,都是政治語言」。雙方針鋒相對,談不上誰是誰非,因為公開信所言雖然大多屬實,民進黨扁政府卻同樣犯錯,現在也繼續在犯。雙方說的其實都是權力語言。而權力之爭從來不「為人民」。
公開信認為總統應無時無刻想著治國,馬英九卻一直在拼選舉,「捍衛政權」。這些話沒錯。問題是,拼選舉已成民選政治政客們的共業。所以杜魯門總統才會忠告新當選的甘迺迪:「你一旦當選總統,就要停止競選。」所以克拉克的警句「政客考慮下一場選舉,政治家思考下一個世代」才會歷久彌新。
其次,馬英九到處跑攤,政策草率且朝令夕改,他在向誰看齊?難道不是永遠也在拼選舉的民進黨嗎?民進黨敢說520大遊行及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公投,不是志在拼選舉嗎?李登輝時代並無拼選舉這回事,總統為了下鄉露臉,還必須借重文化總會,題目是宣導社區總體營造。阿扁時代不同,總統到處拼選舉,連文化偽裝也不需要了。民進黨正是把治國冠冕堂皇變身拼選舉的始作俑者,這個歷史共業不能由馬英九獨擔。同時,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如果民進黨認真監督治國,善盡忠誠反對黨職責,馬英九敢一直拼選舉嗎?
公開信又建議相信民主,相信人民,讓人民有權為自身重大改變作抉擇。這些話也對。但究竟是誰把公投濫用,把增購武器這些國會都能決定的事訴諸公投,讓防禦性公投一次用盡,公投門檻被迫墊高?在陳水扁及民進黨獨斷獨行的幾次全國公投中,有相信民主,相信人民嗎?更糟的是,公開信認為馬親中而「將國家藏起來」,使台灣沒有第二種選項。但率先將國家「藏」起來的,恰是民進黨及扁政府。當民進黨一再質疑中華民國存在的合理性,國旗也只在反諷場合(如陳雲林來台)出現,民進黨就必須預見「物極必反」的後果。將中華民國支持者趕向中共的,難道不是獨派及民進黨嗎?你們搞極獨,別人為什麼不能搞急統?你們不愛國,憑什麼叫別人愛國?
政治集團都是權力競爭者,而權力競爭沒有是非,只有利害,就像《一九八四》書中老大哥奧布林的赤裸告白:「黨完全為了自己的緣故而去取得權力,我們對別人的死活沒興趣,我們只對權力有興趣。」這符合生物學上演化法則,生存競賽永不停息,權力爭奪也永無止境。劣等民主國家如泰國紅衫軍黃衫軍的浴血對幹,哪裡是為人民,全是打著人民旗號,去做誤國誤民、爭權奪位勾當。權力之爭從來不為人民,台灣民眾須了解這點,才不會一直被政客們愚弄下去。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為黨的光榮而犠牲

2010/05/10
吵吵嚷嚷的民進黨南高二都候選人終於底定了,民進黨「奉民調之命」的結果出爐了,下一步就是再「奉民調之命」強逼蔡英文選新北市。春風得意的陳菊說:「民意呼聲最高的同志就該順應民意,為黨出征。」蘇貞昌重要幕僚說:「蔡若不尊重民意出戰新北市,她必須為民進黨的五都敗選負責。」還有人說蔡像搭手扶梯,會一路把她「拖」到新北市參選。他們滿口黨及民意,把黨的利益放到至高無上地位,個人志趣及意願全部要為黨的光榮而犧牲。
事實上,民調是一種很虛幻、即時的東西,它會隨時間變動,也會隨事件轉移,民調高的人適合某事,卻未必適合其他事。可是,對滿腦戰爭功利邏輯的扁式民進黨人,除了爭權奪位以外,幾乎沒有其他思想。他們像草原上的蒙古人,沒有戰爭就沒有戰功,沒有戰功就沒有政治生命。因此,他們不只永不停息的發動戰爭,對國民黨戰,對黨內戰,他們也以戰爭看待一切人與事,把民調都當成戰爭工具,如同美國報業大王赫斯特的名言:「你製造戰爭,我製造民意。」
也正因為滿腦戰爭功利邏輯,民進黨成了「可以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成吉思汗後裔(一代天驕居然是東西方文明的最大破壞者),適合當在野黨而非執政黨。好不容易出了一個適合當執政黨,能夠給民眾帶來穩定、理性信賴感的蔡英文,民進黨又要用他們狂悍嗜血的功利邏輯去改造她,強逼她變成「暴力小英」。
他們不知道,地方選舉要地方選舉的人才,全國事務要全國事務的人才,有人是國家或世界格局,有人只是地方格局。更重要的是,政黨一定要保有文明的對外櫥窗,用他或她來提升黨的形象。黨的形象如果不佳(如扁政府後期),再好的戰將投入選舉也是枉然。
民主政治和政黨政治脫不了關係。但自政黨政治早期,人們就對黨派的偏執自私充滿戒心。麥迪遜說,黨派是在共同熱情及利益驅動下結合發展,卻背離了其他公民或社會利益。美國總統華盛頓在公職告別演說中更說:「讓我現在以最嚴厲的態度警告你們,小心黨派意識的毒害!」沒有別的原因,政黨慣於以人民或全民的代表自居,卻目無人民,表面尊重民調,其實是選票考量,在不需民調之處,政黨比任何個人都黨同伐異。尼布爾說「團體比個人不道德」、密契爾斯說「寡頭統治鐵律」指的主要都是政黨。
黨派利益並不高於個人利益。所有假借黨派逼迫他人的行為,都是為了黨派中少部分人的利益及私心。什麼是為黨的光榮而犧牲?海明威說得好:「我總是被光榮、犧牲這些字眼弄得非常難堪。光榮的並不光榮,犧牲也像芝加哥屠宰場的犧牲。」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世界不會等待台灣

2010/05/03

「雙英辯」是為辯明台灣如何走向世界。在WTO多邊模式陷入膠著,區域結盟及雙邊協助興定,兩岸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又成為台灣走向世界的必經途徑下,蔡英文疑慮台灣「鎖在中國」是合理的。
但馬英九一旦保證,若中國阻隢台灣與他國簽下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他寧可ECFA破局也在所不惜,民進黨的疑慮就該轉為有條件支持,台灣朝野共同為落實該保證而努力。這才是面對ECFA的正確方式,也是走向世界的方式。
不幸「雙英辯」後,蔡英文卻由疑慮退回了反對,聲言要發動公投否決ECFA,未來民進黨重新執政,也會訴諸公投。亦即,蔡又被迫回到民進黨「反中所以反ECFA」,不惜「鎖在台灣」的老路。台灣走向世界的議題被他們解消了,新世界政經賽局中「你若阻隢不了(例如ECFA),就要想辦法加入」的重要策略,也被他們放棄了。最壞的劇情即將出現。
什麼是最壞劇情?就是一部分人以破釜沉舟方式反對,抵死不從,另一部分人為私利或集團利益迎合中國,兩個保守主義陣營因內鬥而接受極權體制誘惑:台灣民主越來越惡質,家長作風、偏狹民族主義、唯力量論越來越當道,步步向極權體制趨同,最後由民主退回威權統治,出現杭亭頓(Samuel Huntington)所謂的「第三波民主回潮」。幾十年的民主努力付諸東流。
會出現這種最壞劇情,因為民進黨不知道ECFA或WTO只是手段,走向世界才是目的。為了怕「鎖在中國」而不惜「鎖在台灣」,這是極度缺乏世界觀政黨的作為,也是禁忌社會、封閉社會的特徵。但民進黨怕這怕那,拖延時間,世界卻不會等待台灣,全球化浪潮早已把台灣拋在後頭-20世紀全球競爭力的優等生變成21世紀的缺席生。
21世紀的全球變化是驚人的。台灣鎖國了將近十年,世界卻從2000年起進入《世界是平的》一書所說的全球化第三階段,世界變成了微型「小世界」,場域、地域及語言界限被「夷為平地」,每一個人必須直接面對全球各角落其他人的競爭,每一個人(意思是台灣所有人)的機遇也在這裡。
當民進黨在爭吵簽ECFA會損失多少工作機會時,他們忘了更多機會正向台灣開放,忘了台灣不是靠「007」皮箱走遍世界,而是靠創新力打遍世界。在全球化第三階段的世界中,ECFA絕對不會把台灣「鎖在中國」,反而可能是通過中國,台灣的創新力走向世界。
《世界是平的》告訴我們:「當你相信世界是平的,你會發現很多事都不再難以理解。如果政治動蕩(如台灣政黨惡鬥)及恐怖主義不從中作梗,這將帶來一個繁榮而充滿創新的時代。」看看今年世博會的創意及台灣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民進黨不覺得自己的恐懼很奇怪嗎?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拒絕極權體制的誘惑

2010/04/21
對「雙英辯」勝負過度期待的人,恐怕要失望了,因為各持己見的辯論是宣傳而非辯論,主要提供兩利兩害相權,留給民眾更多省思空間。同理,對簽訂ECFA賦予統獨意義的人,恐怕也要失望了,因為台灣很可能不是被迫統一,而是在極權體制誘惑下,步步向中國趨同。
什麼是極權體制的誘惑?根據佛洛姆《逃避自由》,個人會為了安全感、相似感、依附感而甘於放棄自由,追隨極權體制。馬丁路德是近代德國的民族英雄,也是逃避自由的始作俑者,他羞辱個體,否定個體獨立,主張「信仰的奴制」,最後孵出了希特勒。再根據海耶克《到奴役之路》,極權主義計劃經濟會使整個國家放棄自由,一切個人屈從於極權體制。
中共正是屈從於極權體制,「逼退民主」的後冷戰時期著例。中共許多學者贊同「威權主義的強政權」,認為中共政權現在不是太強,而是太弱,又認為中共改革成功是極權(或威權)主義奏效。
《中國怎麼想》作者李歐納德也指出,烏克蘭「橘色革命」和吉爾吉斯「鬱金香革命」發生時,他正在北京,中共對莫斯科的束手無策難以置信,並決心不重蹈俄羅斯覆轍。
中共的風格及成功必然吸引台灣投機客及保守政客。海耶克說保守主義「所表現的家長作風、民族主義、權力崇拜,使它更接近極權主義而不是自由主義。」扁政府的極獨,實際是激進的保守主義。馬政府ECFA案、美牛案等草率決策,激起民憤才被迫商議或朝令夕改,則是黨國的保守主義。至於大陸溫州幫炒樓,台灣財團跟著炒地,大陸搞黑心產品,台灣商人引進黑心產品。台灣人的便宜行事及黑心作風幾乎與極權體制中國亦步亦趨。
中國太大了,中國極權體制的誘惑難免像黑洞一樣,噬化台灣商人及朝野政客,使他們為了尋求經商及從政的安全感、相似感、依附感,而甘於放棄自由,步步向中國的體制趨同。這才是台灣最值得擔心,也最需要把自己武裝起來與之對抗之事。藍綠的統獨之爭與此相比,只算小巫見大巫了。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不是鎖國 是禁忌恐懼

2010/04/19

台灣的政黨政治已變成選舉的同義詞。為了選舉,一切經濟、社會、文化、兩岸議題都被當做政治議題打,而且無限上綱到政治禁忌層次。統獨問題早已變成愛台、賣台之戰。
現在ECFA明明是經濟議題,又已變成賣台、反賣台之戰。在選舉的簡化邏輯操縱下,簡直沒有一件事不能歸入統獨議題,不能導向政治禁忌。而政治禁忌訴諸的正是恐懼。
現代人比過去更容易沉浸在恐懼中。原該是最警覺所以最不恐懼的風險社會,反而比危機社會、戰時社會更充滿恐懼,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風險都變成「你可能就是那一萬分之一」的恐懼。
有鑒及此,政客們更不錯過操作機會,把一萬分之一變成恐懼。學者稱此為「恐懼政治」,也就是小題大作、虛事實炒,以擴大民眾焦慮,動員最大民間恐懼,達成制止或打擊對手,圖利自己之目的。羅斯福總統的名言「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那會使我們由後退轉向前進的努力陷於癱瘓的無言、沒有道理、毫無根據的恐懼」,指的就是這種恐懼。
恐懼是禁忌社會的特徵,這種社會由原始時代蔓延到現代法西斯、極權社會,即使民主社會也未全脫遠古遺傳或榮格所謂「種族銘印」影響。禁忌社會是一種消極、保護的社會,它的禁忌體系由無數責任及義務組成,什麼都規定好,凡不能碰觸的就是禁忌,凡碰觸(觸犯)禁忌的就陷入恐懼(如30年前在台灣爭取自由是「禁忌遊戲」)。當恐懼的自懲功能失效,就訴諸社群懲罰,如兩蔣時代反對及攻擊政府屬「意圖叛亂」,用叛亂的罪名強迫你恐懼及不敢觸犯。民眾越恐懼,現存秩序越易守護,靠現存秩序獲益的人越安如泰山,社會也越懼變怕變,形成惡性循環。
過去國民黨政府反獨及後來民進黨政府反統,就是惡性循環的例子。當「中國」是神聖的,相對「台灣」就是污穢的、避之唯恐不及的、提都不能提的。
相反,當台灣是「神聖的」,「中國」就頂替「台灣」過去的不潔及禁忌地位。統獨惡鬥的深層意義其實是一種禁忌戰爭,一種要你恐懼及要你住嘴的神聖對不潔之戰。卡西勒《論人》一書如此描述禁忌社會:恐懼支配著禁忌體系,恐懼就是要去禁止。禁忌體系越發展,越有把人類生活凍結於消極狀態而壓制開創性的危險。
不少人評民進黨拒簽ECFA是「鎖國」。然而藍營某些人「鎖在中國」的態度,同樣是「鎖國」。而與其說這二者是鎖國,不如說是守護禁忌,是還沒有脫離禁忌恐懼的封閉心態。
當藍營指摘綠營鎖國,綠營指摘藍營賣台的時候,雙方都有必要反省,你們是用民主時代的開放心態在說話,跳脫了統獨情緒,還是雙方都用禁忌時代的封閉心態在說話,從來沒有脫離統獨情結,也就是禁忌恐懼繼續在雙方心頭作祟?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民進黨不要把黨做小了

2010/04/16
 原本看似平靜無波的民進黨主席選舉,去了一個公媽派的蔡同榮,換來另一個公媽派的尤清,接連數天火辣嗆聲,搞得黨內人心浮躁,民進黨立院黨團不得不發動「挺英」連署,卅三名立委全部簽名,並發表公開聲明,包括唯一支持尤清的蔡同榮都在同儕壓力下連署。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為了配合蘇貞昌打「雙城戰」,黨內要求蔡英文帶職参選新北市的呼聲越來越大,蔡英文想專心任黨主席,捨棄她無意願也不適合的地方選舉,似乎不太容易。
 公媽派及一些黨內大老反蔡及要蔡選新北市,理由是蔡「沒有戰功」,如同「沒打過仗的三星上將」,尤清甚至說她是「躲在國防部當参謀總長」。以上這些話其實既誤導又荒謬。誰說蔡沒有選舉?沒有戰功?她當過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還是阿扁親自拜託,借重蔡的形象為民進黨加分。她當時不只親自参選,還到處幫同志輔選,戰功卓著。同時,試問民進黨其他黨主席,有幾位是在黨主席任內有「帶職参選」經驗的?
 答案是很少。黃信介主席任內「御駕親征」台東,只是一個形式,他本人並沒有直接投入立委選舉。林義雄、姚嘉文、許信良當主席時,参選更已是陳年往事,許信良甚至說「要比省長大的選舉才會参與」,意思是只選總統。
 更重要的,抬轎往往比坐轎更有戰功。二000年阿扁選上總統,當時黨主席林義雄運籌帷幄,坐鎮黨內,誰能否認他的戰功?去年及今年,民進黨經歷三合一縣市長選舉及多次立委補選,蔡英文到處助選,誰又能否認她的戰功?必須說,沒有蔡的清新形象,民進黨從「奄奄一息」的谷底翻揚,幾乎是不可能的。否則兩年前李遠哲及林義雄又豈會苦口婆心懇勸蔡出來選黨主席,「挽救民進黨」。
 黨主席「帶職参選」既然罕見,蔡還有必要投入她無意願也不適合的地方選舉嗎?當然沒必要。民進黨部分人只看到五都選舉,却沒有看到二0一二年的總統選舉。黨內精銳都投入五都,那誰來選二0一二?五都重要還是總統重要?
 民進黨內有一個迷思,以為五都勝三或四,則總統垂手可得,五都輸三,總統也不必選了。這是和黨主席「帶職参選」一樣的誤導。恰恰相反,黨內強棒都跑去選五都,二0一二年剛好讓馬英九躺著連任。難道如果蘇、蔡等人皆當選,他們還好意思或能說服選民半途落跑,再選總統嗎?這既不合體制,又令人觀感不佳,又顯示民進黨無人才。
 沒有前瞻性的黨就不會有出息。五都是五都,總統是總統,民進黨不要把黨做小,也把蔡英文變小了。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民進黨內鬥天王還在鬥

2010/04/12
國、民兩黨「雙英辯」在即。這是一場樂觀與疑慮、假中與反中之辯,不只關係台灣長遠利害,還涉及路線及方向。因此雙方無不如臨大敵,嚴陣以待,連事前攻防都山雨欲來風滿樓。可是,在這一片前方吃緊的對決氣氛中,大家卻看到另一股後方緊吃的內鬥氣氛。如同中共文格期間「走資派還在走」,民進黨的內鬥天王還在鬥!
呂秀蓮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雙英辯」,她的理由是蔡英文早該像她一樣和馬英九對話,現在辯論「太晚了」,且她擔心這場辯論會淪為雙英角逐2012總統大選「事前交手的政治秀」。蔡和馬辯論就是作秀,呂邀馬電視對話就不是做秀,這只顯示一件事:呂秀蓮在吃醋。呂不能容忍黨內其他女性出頭,早已不是祕密。2004大選傳扁要找其他女性搭檔,呂立刻擺出大動作迫扁就範。而2006扁家貪腐起訴,各方期待「呂后扶正」,一向野心勃勃的「深宮怨婦」反而站到挺扁一方,並在扁家貪腐逐一揭露後繼續追隨扁。這樣的人還敢吃醋,顯示她眼中只有自己,只擔心總統大位被蔡英文「搶」走,而不在乎ECFA辯論成敗。
蘇貞昌是另一個關心自己甚於ECFA辯論的天王。當蔡英文正全力衝刺ECFA,無暇他顧時,蘇竟再度推動北縣議會民進黨團,逼蔡英文選新北市。蘇的發言人吳某更露骨說,蘇就是希望最強的人來打雙城,「如果蔡主席願選新北市,我們對勝選絕對充滿信心。」
蘇是存心來「亂」的。民進黨中央原本規劃蘇選新北市,無參選意願的蔡投入北市陪選,打一場「雙城戰」。沒想到蘇違約宣布選北市,要蔡改選新北市。蔡斷然回絕。蘇乃轉而與意圖借參選新北市東山再起的游錫堃結盟。但「雙英辯」議題發酵,蔡聲勢意外看漲,加上媒體炒作蔡祖墳發光,有總統運。於是不甘被冷落的蘇貞昌又冷飯重炒,逼蔡選新北市。這不只是來「亂」,還是一種威脅:如果蔡不就範,未來北市及新北市敗選,責任就要蔡扛,如此蔡也別想2012了。
游錫堃由於爭取黨提名,目前尚無動作,但難保提名失敗後沒有動作,就像當年扁不支持他選總統而翻臉一樣。不久前,民進黨連贏數場選舉,游已暗批民進黨只是慶祝,卻沒檢討。至於謝長廷,營謀黨主席之位多時,在去年縣市長選舉中,甚至帶頭與馬英九車隊衝撞,使不想在新竹縣打藍綠對決的民進黨中央為之跳腳,並導致藍營大團結,選票集中邱鏡淳。如果不是媒體連炒數周「抓耙仔事件」,很難想像詭計多端的謝會轉趨低調。
呂游蘇謝個個是內鬥專家,也是阿扁共犯結構。台灣的民主政治正在翻過民進黨最不堪的一頁,民進黨準備重新出發。希望這些天王行行好,暫停惡鬥,給民進黨休養生息的機會吧!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風水帝王學是胡說

2010/04/05
台灣每逢總統大選及結果揭曉,都有一堆命理師大談當選者有帝王命,或其祖墳當出帝王。最近民進黨連贏數場選舉,又有媒體把腦筋動到蔡英文頭上,斷言蔡父墳龍盤虎踞,最旺女人運,蔡家位在屏東的祖墳也發黃光,蔡家將出女皇帝。以上這類風水帝王學不只是胡說,而且是巫術全能,是民主時代還停留在帝王迷信氛圍,不知今世何世。
風水是中國人獨有的發明。漢代以前尚與禍福無關,秦《呂氏春秋》說:「凡葬必於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濕,此風水說之起源也。」漢代注重厚葬,窮奢極侈,禍福說開始介入風水。《後漢書》袁安傳最早提及禍福,稱袁喪父,有人指某地曰:「葬此地當世為上公。」袁家後來果然四世三公,貴盛一時。
問題是,中國史上多數風水傳說,都是後代穿鑿附會,如同顧頡剛發現的「歷史層累」律,也就是越到後代,故事越玄越神。范曄寫《後漢書》時是南北朝,袁安是漢人,漢代不見正式記載的事,為何反而見諸南北朝?這涉及第二個問題,即自司馬遷將各種怪力亂神寫入《史記》,歷代史家稗官就對迷信特別著迷,對帝王神話的炮製更綿延中國史書2000年。如果沒有五四運動,中國的風水帝王學、帝王命學氾濫還不知要伊於胡底!
事實上,從來沒有一個帝王是因先人葬帝王穴而成為帝王的。劉邦、朱元璋、劉裕等人出身窮苦,哪有閒錢尋找龍穴?即使先人僥倖葬在龍穴,周邊有那麼多墓,家族有那麼多人,為何偏偏是某人當帝王?
起義推翻秦朝的陳勝說得最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賈誼《過秦論》對秦代衰亡原因詳加分析,最後得出「一夫(陳勝)作難,而七廟(秦朝)墮。」在賈誼心目中,絕對是秦代自取滅亡,才有小人物陳勝、項羽、劉邦的崛起,而不會倒果為因,說是陳、項、劉有帝王命,所以秦代才滅亡。
此外,風水學依據的是一種模擬假說。如藏風聚氣得水,以女性生殖器之喜忌為喜忌,以陰陽交媾之美為美,以子宮之胎息孕育為認穴標準,同時認為「人受體於父母,本骸(死者)得氣,遺體(子女)受蔭」,即先人的骸骨若得生氣,子孫將能蒙福。這套既模擬女陰,又模擬天地人氣勢的風水學,說穿了就是一套「天人感應」說,把天地死人活人的交感編織成無所不包的宇宙體系。它的本質,其實是原始社會的巫術全能。
人類學家弗雷澤指出,原始社會的思想原則有二,一是相似律,同類可以無限相生推衍,如女陰可以推衍至風水,二是觸染律,實體一經接觸,就能無限遠距離作用,如父母遺骸可以庇蔭子孫。巫師再利用該二原則作法,自信無邊法力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巫術全能的風水學,做為科技時代的遠古鄉愁調劑無可厚非,畢竟狼變成狗還有狼性。但做為民主時代的政治拉抬或政治鬥爭工具,它卻有害民主及世道人心。風水帝王學是胡說,大家千萬不要受其愚弄!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中華民國越來越不成「國」形

2010/04/02
 中華民國慶祝建國百年,先是傳出民進黨不參加,繼之又發生主辦基金會以敏感為由,將「建國」字樣拿掉,主標語變成「中華民國精采一百」而非「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引起朝野立委及綠營媒體一陣撻伐消遣。比起不久前中共隆重慶祝「建國六十年大業」,還發行電影紀念,台灣算是自我萎縮到極點了。
 馬政府說好聽是軟弱,說難聽是懼共,以致處處担驚受怕,自我設限。看在國人眼裡,自然覺得國事日非,國家前途未卜。中華民國連「建國百年」都怕敏感。那就表示間接承認中共認定的中華民國亡國論。而既已默認亡國,又希望和中共合辦辛亥革命一百年,這不是擺明了要辦「中華民國百年祭」嗎?兩岸對中華民國的認定完全不同,真不知要如何合辦起!
 「建國」拿掉,連國歌也拿掉了。建國一百年基金會執行長盛治仁說,政府的建國百年網站不用國歌,而改用國旗歌,是為了要更活潑。中華民國國歌如果連慶祝百年建國都不能用,這不更証明是懼共及自我矮化嗎?國旗歌誠然比國歌悅耳動聽,國歌難聽又無意義,連當國民黨黨歌都嫌落伍。但代表國家的却是國歌而非國旗歌(國旗歌只代表國旗,除非立法院明文將國旗歌變成國歌),國旗歌無論如何活潑,沒有國歌,建國百年網站就稱不上代表國家。馬英九不是一直說兩岸秉持九二共識及「一中各表」原則嗎?若連「建國」字樣都不能用,國歌也不能用,「各表」在哪裡?
 然而,和馬政府一樣難辭其咎的是綠營。中華民國會被馬政府作踐至此,不是綠營先作踐中華民國嗎?綠營不承認中華民國,只承認沒有國號的台灣土地,無時不刻不找理由說中華民國沒有接管台灣,說台灣屬於台灣人民而不屬於中華民國,意思就是中華民國早已亡。中華民國既已亡國,綠營又那麼在乎馬政府拿掉「建國」字樣幹什麼?綠營不是更該窃喜中華民國終於亡國,可以早日完成台灣國建國大業嗎?
 中華民國是一個事實存在。無論舊憲法如何規定,無論中共及美日如何簽訂建交協議,中華民國都在台灣土地上,享有人民、領土、政府、主權,這就叫「事實主權」。事實的主權不因任何理論及外交關係而消失,除非自己否定主權。而不幸,獨派先否定中華民國,阿扁執政又說「中華民國是什麼碗糕」,現在馬政府又逐漸把台灣「去國家化」、「去主權化」,只為了討好中共或怕觸怒中共。
 經過扁、馬政府先後蹂躪,中華民國真的已經越來越不成「國」形了。所謂「皮之存,毛將焉附?」要統一或要獨立的人面對百年慶典即將來臨,都該深思一個問題:沒有了中華民國,台灣兩千三百萬人要往何處去?猶太人及巴勒斯坦人的教訓難道沒看夠嗎?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ECFA愈辯愈明

2010/03/29

在藍綠雙方都宣示絕無任何前提與門檻後,馬英九與蔡英文就ECFA進行辯論已勢在必行。朝野已為這一議題擾攘了年餘,雙方各說各話,以致民間對協議看法不是更一致,而是更分歧,不是更信賴,而是更疑慮了。面對這大懷疑、大分歧,朝野正反最重要當事者為此一辯,誠屬迫切,即使雙方仍不能說服對方,真理卻一定愈辯愈明,人民智慧也一定能做出最佳裁判。
例如,馬政府一直強推ECFA,認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不簽,各國自由貿易協定就不能簽,因為各國不願簽,有WTO架構也沒用。民進黨反駁這是中共阻撓,不是各國不願簽。但民進黨必須告訴民眾,如果各國不敢得罪中共而不願簽,台灣要坐視經貿優勢流失嗎?如果連美、日都不敢得罪中共,還有誰敢得罪中共?同時不簽ECFA,更佳或次佳的替代選擇是什麼?
又例如,馬政府為強推ECFA事,已被綠營指摘為「傾中」「賣台」,中共溫家寶越「讓利」,許多民眾愈擔心ECFA是一個陷阱,台灣一旦掉入,將愈陷愈深。馬政府必須回答,該協議可能如其宣傳的「純經濟」或「先經濟,後政治」嗎?即使暫時沒有主權喪失疑慮,但「讓利」讓多了,中共不會要求以主權交換嗎?否則在國際交往上斤斤計較、手段層出不窮的中共,豈非白做冤大頭?溫家寶「兩岸是兄弟」的說法,必須是中共不以奪取台灣為目的,兩岸互信機制追求兩願統一,保留中華民國主權實體,否則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馬政府若一味軟弱、一廂情願,中共會放棄鯨吞蠶食的機會嗎?
馬政府「傾中」是實,「賣台」則言之過早,但過度倚賴別有居心(視台灣為獵物)的中共,輕忽民主陣營(美、日、歐盟)的平衡力量,稍一不慎,就可能全局盡墨。這是馬政府最需要說服民眾之處。民眾的懷疑一旦惡化為廣泛不信賴時,有再多的良法美意都已徒然。
民進黨零和式的反對也是實。反對若只是讓對手變成輸家,而不是追求或提出更佳對策,讓台灣找到更佳出路,這種反對就是零和遊戲。其結果將是全民一無所獲,只有民進黨(選舉)得利,而民進黨上台執政後,同樣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反對只是拖延問題或製造障礙,常為了讓對手輸而致全民皆輸。這同樣是民進黨須向民眾說明之處。
馬蔡兩人都當過陸委會主委,長期參與兩岸事務,雙方辯才無礙,辯論ECFA應可一定程度解消迷霧。儘管雙方各持己見,但接受對方檢驗卻無可迴避,沒有一方能像過去一樣只挑利己及避重就輕的話說。盼透過這次的交鋒,馬政府「賣台」及綠營「為反對而反對」的帽子能從此脫除。

中共迫使谷歌退出中國

2010/03/25
 全球最大搜尋網路谷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仍保留研發機構及銷售部門),移往香港,以捍衛資訊自由。這是商業利益與資訊自由兩大價值衝突,不得不的選擇。外界大都認為這代表了美中雙方的角力。但更值得重視的是中共對資訊自由絕不讓步,迫使谷歌退出中國。
 谷歌與其他網路公司進入中國時,都被迫簽下書面承諾,必須對搜尋服務主動審查、過濾。這對重視言論、資訊自由的西方,是難以忍受的。谷歌等公司就在「一面妥協,一面抗議」中,與中方展開了多年談判,中方却紊風不動。谷歌在商業利益與自由原則兩大西方價值間飽受煎熬,最後只好做出「吾愛利益,但吾更愛真理」的亞里斯多德式選擇,維謢西方的「第一原則」,也是人類文明的「第一價值」,告別中國。
 谷歌確實是迫於形勢而退出中國。美國國務院《二00九年各國人權報告》指出,中國各級政府僱用網路管制大軍,肆意管控網路、封鎖網站、隨意限制及刪除。〈無疆界記者組織〉二0一0年度報告中,更直接點名中國與伊朗等國箝制網路自由,是「網際網路」公敵。形勢演變至此,最具有示範作用的谷歌不退出中國,幾乎已不可能。
 中國為什麼不讓步?中國是極權國家當然是原因之一。其次是中國評估本身利害後,堅持不讓外界「和平演變」中國,認為在經濟改革未完成前,政治改革必須放緩,否則出現於俄羅斯的「休克療法」覆轍及台灣「因為選舉而倒地不起」(即民主化反而害了台灣經濟,終日黨爭,改革政策一籌莫展)後遺症,終將發生於中國。而阻攔政治改革及「和平演變」,最直接方式就是限制資訊及言論自由,並對著手實施政治改革者(如劉曉波)採取嚴厲鎮壓。
 中國經濟自由化與政治反自由化並行,是相當吊詭的做法。中國敢如此有恃無恐,一方面是經濟發展累積實力,二方面是西方「盲目中國熱」,導致某些學者吹捧及附和中共做法,如《大趨勢》作者奈斯比稱讚中國新專制是「垂直式民主」,有別於西方的「水平式民主」。奈斯比另一著作《全球吊詭》,更指當代世界是劇變時代,許多看似矛盾、荒謬、反常、不合邏輯的命題,其實是完全正確而可以成立的,他稱此為「全球吊詭」,也就是人類將在吊詭中走向未來。這顯然鼓舞了中國不按牌理出牌的發展模式。
 美國〈自由之家〉近年提出了「民主停滯」一詞,形容中國這類專制國家隨意取締自由媒體、公民社會及人權組織,產生了民主及自由浪潮被「逼退」的現象。中國既敢明目張胆「逼退民主」,它又如何會在乎谷歌等公司退出中國?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停止互相指控(出賣)

2010/03/22

某電視媒體動員所有談話來賓,夜以繼日揭發謝長廷是綠營臥底的抓耙仔,連續數周。一位台中大學生不爽胡志強支持ECF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亮美工刀大罵胡「賣台奸」。另一些反對ECFA政策者則在網路呼籲「撲殺」馬英九及其女兒。台灣的藍綠惡鬥因為馬英九民調久無起色而再度升高,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媒體跑第一棒,怵目驚心的「出賣」一詞也再度成為小市民口中廉價的血滴子。
挺藍媒體替綠營抓出他們內部「出賣同志」的人,這看似熱心,實則詭異。當年國民黨不是加害者,綠營為受害者嗎?為何如今受害者選擇沉默,支持國民黨的人反而哭起耗子來了?這種一方掀底牌他方無牌可掀的「狩獵戰」公平嗎?如果綠營也有牌可掀,像東德共黨倒台後公布所有情資,今天在螢幕前假慈悲的揭發者還有幾人能如此面不改色?
不要忘了,是有國民黨的特務統治、仇恨統治,才有做為鷹犬的抓耙仔。凡是自認有正義感的人,是該先責備那個制度呢?還是責備抓耙仔?從某一意義言,當年的抓耙仔不也是受害者,是被玩弄、利用的可憐蟲嗎?同時,如果謝長廷真是抓耙仔,他不是「功在黨國」嗎?藍營媒體又為何揭發他?這不擺明了是要影響民進黨五都提名嗎?
每一時代有每一時代的愛國標準,用現在眼光看當年的行為是不恰當的。當年「忠黨愛國」行為受鼓勵,追求民主自由被仇恨。如今「愛台」行為受鼓勵,追求兩岸和解被仇恨。而從民主社會標準看,當年該受指摘的恰是那種讓人「出賣同志」的制度,也就是抓耙仔制度,現在該受指摘的則是動輒指人「賣台」的風氣。
可悲的是,台灣卻反其道而行。孔子說「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台灣卻瀰漫見獵心喜、毀人不倦的邪惡風氣。有高俊明這種德高望重牧師罵施明德「賣台第一勇士」,當然就有大學生罵胡志強「賣台奸」,有工程師呼籲「撲殺」馬英九女兒。這是特務統治、仇恨統治的遺毒,藍綠沒有一方能逃避責任。藍方該反省,當年國民黨大興告密出賣之風,他們做了什麼,才爬上今日地位。綠營也該反省,民進黨炒作「賣台」時,他們又做了什麼,才讓小市民如今充滿莫名被害妄想,隨時扣人「賣台」帽子。
歐威爾《一九八四》書中男女主角互相供認出賣的一幕,令人無比傷痛。女方先鼓勇說:「我出賣了你。」男方接著說:「我也出賣了妳。」女方又說:「他們用那種東西威脅你,你抵擋不住,就說不要這樣對付我,去對付別人吧!你想不到救自己的方法,只好讓別人去受苦。」出賣就是這回事,就這麼簡單。台灣難道還要沉浸在這種骯髒遊戲裡,無窮無盡的互相指控「出賣」嗎?

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廢除死刑時機未到

2010/03/15

在王清峰下台事件中,大家第一次看到「選民的反撲」。白冰冰「全國人民用手中選票教訓」的震撼發言,嚇住了府院,不得不十萬火急處理王清峰。誠然,就文明進程及人權標準看,廢除死刑是世界潮流,王清峰的價值觀沒錯。但文明有先進後進之分,做為後進國家,當多數民眾都覺得謀殺案令人髮指、暴力頻傳,台灣且是世界少有家家裝鐵窗的社會,則廢除死刑時機顯然未到。
死刑廢除論者大多頂著人權、宗教慈悲的神聖光環,要大家尊重生命、一命不應以另一命相抵,說文明進步的三部曲是法律由報復主義(以牙還牙)向懲罰主義、感化主義(包括寬恕)逐級過渡。
但是謀殺案涉及相對人權,加害者若有人權,被害者人權向誰索取?尤其對手段及用心兇殘、罪無可逭的殺人者,死刑不只是告慰死者,撫平生者,給受害者一方最起碼的補償,而且殛刑可儆效尤。到目前為止,還無人能否認死刑的震懾、嚇阻效果大於一切。「治亂世用重典」也是建立在震懾、嚇阻的有效性上。
人權論者之被指偽善、雙重標準,正因為他們只看到加害者人權。尊重生命論者類似。當正常善良人的生命受不到尊重,卻一味去尊重殺人者生命,這對嗎?這不會產生社會失衡,反而讓善人更沒保障嗎?
同理,宗教界人士講三世因果,把無故被殺死視為前世果報,或講生命是上帝賜予,人沒有權利剝奪,他們同樣犯了以宗教代替法律、以神律干預人律的錯誤。神權時代已經過去了,宗教統治已證明是黑暗時代,難道人類還要回到黑暗時代嗎?難道法治的正義公平標準還比不上宗教的公平標準嗎?
廢除死刑當然是好事,問題是必須先拉近社會文明的落差。北歐在19世紀末期就廢除了死刑,英國及西方各國稍晚,也大多在20世紀前期到中期。其前提是人權觀及尊重生命觀普及,廢除死刑後謀殺案也沒有增加。而東方是家父長社會,對身體的暴力習以為常。
當你看到滿街棄養及到處被凌虐的貓狗,你就知道這個社會的文明還待提升。當你看到中共領導人宣稱「人民吃飽就是人權」,對政權的挑戰動輒被下獄、毒打,連法輪功這種和平宗教也不容許,你就知道這個社會連文明都還談不上。活得像野獸的一群人,你去跟他講人權及尊重生命,這不是對牛彈琴嗎?
而且感化的成果太短暫或太希有了,個人感化還不如社會教化(如教育制度);宗教作用確實重要,但永遠是輔助力量而非主導力量。台灣到達文明及人道社會還有一段距離,當兇殘無比的謀殺讓社會人人髮指且輿情皆認可殺該殺時,廢除死刑就還言之過早。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民進黨有「抓耙仔」又如何?

2010/3/12
 謝長廷的「調查局抓耙仔」風波,因為某電視台無日無之的批鬥,已儼然某種全民公審,要鼔動綠營微底唾棄謝,進而動搖民進黨的五都提名及選情。這是一種「一石二鳥」之計。施明德已忍不住跳出來,要謝提告指證他的前調查局副局長,並說若謝不敢提告,就等於默認自己是「內奸」。民進黨有「抓耙仔」真有那麼嚴重嗎?
 謝長廷事件是黨外時期的事。當時的情況,如同康寧祥根据有關單位資料指出的,國民黨政權有約三十萬線民。換言之,不到兩千萬人口,有三至四%是線民,幾乎每三十人中就有一人。以如此高比例,別說混入黨外陣營中,即便各公民營單位及事業團體,也到處是「抓耙仔」或所謂「保防細胞」。
 因此,誰是不是「抓耙仔」變得似乎不是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誰產生難以彌補的傷害。不要忘掉世界名人也有很多是線民,如季辛吉在哈佛教書時就是美國國安局線民,文學家米蘭.昆德拉是捷克共黨線民,他們都告過密。一九九九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格拉斯,年輕時更是納粹黨衛隊,只是為時短暫。世界名人尚且如此,謝長廷又何足為奇。
 而謝長廷在民進黨組黨過程確實是有功的。當時組黨人士遭特務嚴密跟監、包圍,謝臨時提案創黨,讓情治單位措手不及。他還將一名跟監的調查員扭送警局,讓調查局下不了台,事後還是指證謝「抓耙仔」的這名調查局副局長,去將該名調查員交保出來。誰能說謝不是因此得罪了調查局,現在才來和他算總帳?因為情治單位有一個不成文規定,替他們做事的線民永遠不能洩露身分。調查局前副局長現在既會出面抖出謝拿過獎金,就證明他們已不承認謝的「自己人」身分了!
 其實謝公開質問:「請問我出賣了哪個人?出賣了哪一個情報?」這些話未必是脫罪之詞。他可能執行一些例行公式,而對重要內情予以保留。這是當時黨外最起碼的良知。民進黨第一屆正式黨主席江鵬堅也被指認是情治單位線民,但民進黨都認為他相當善良,不像出賣同志的人。
 不正常的時期有不正常的制度及愛國標舉。獨派指馬英九在美國黨職業學生,馬英九却認為他是愛國行動。美麗島事件後,很多律師主動被動幫助,民眾熱情湧向黨外,難保很多不是線民。但時隔三十年了,當年那個法西斯國民黨政權早已風流雲散,台灣進入了民主政治。用現在的標準看當時的愛不愛國或愛不愛台灣,是不恰當的。想想看,當時黨外只有不到二0%選票,百分之八十選民都是支持國民黨的,現在這些選民不是很多轉向綠營了嗎?選民都如此,線民又何獨不然呢?民進黨早年有「抓耙仔」又如何?該關注的是現在的「抓耙仔」!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蘇貞昌的自我加冕

2010/03/08

蘇貞昌自拉自唱、自導自演、自說自話的北市卡位戰終於出手了,連合唱隊、拉拉隊(所謂「民進黨搶蘇大戰」)也自己找齊演出了,蘇還到處上節目畫他的五都勝選大餅。民進黨突然橫空出世一位「信心大師」,彷彿眾人皆醉他獨醒,別人都是小鼻子小眼睛,只想「保三拼四」,只有他「坐四搶五」,捨我其誰。他使人想起了拿破崙式的加冕。
什麼是拿破崙式加冕?宣稱不當皇帝的拿破崙,在一八○四年安排加冕,不屑也等不及教皇把皇冠加到他頭上,乾脆自己拿來戴上,觀禮的文武百官無不尷尬,扭頭假裝沒看見。蘇貞昌就是那位拿破崙,黨中央在賣力拼四席立委補選,他在賣力拼個人卡位,最後立委大勝,變成他個人大勝,要強渡關山,自己加冕,民進黨中央則成了不得不假裝沒看見的文武百官。
所有自我加冕的人一定有一套堂皇的強者邏輯。拿破崙說:「在政治上,你永遠不能退卻,不能回頭,不能承認錯誤。」蘇貞昌更大膽,要帶領民進黨打一場「雙城之戰」,進入流蜜與奶之地,說民進黨「保三拼四」是沒志氣,要有更大雄心,說固守新北市不是好戰術,要全面開戰,「讓國民黨重兵不敢出台北城」。
蘇貞昌的五都勝選大餅確實迷人。但強者邏輯永遠只適合強者個人權謀,現實卻非夢景。現實是:民進黨自○四年底以來一路敗績,近兩年來黨內並無什麼反省或改革,只是多了一位忠厚淡泊、忍辱負重、勉維黨內團結的蔡英文,用她的女性溫婉去化解民進黨四大天王(即阿扁四大共犯結構)的跋扈、頤指氣使、爭權奪位。如果不是蔡英文的形象太好了,很難想像民進黨形象有機會鹹魚翻身,遑論連贏數場選舉。
更殘酷的現實是:蘇貞昌並非他自吹自擂的救世主及「雙城之戰」戰神。他選屏東縣長連任,一場小小的弊案耳語戰,就使他敗下陣來。他選台北縣長,是靠林志嘉第三候選人分走百分之十幾的選票,外加盧修一擎天一跪,才勉強當選。他力拼北縣連任時,王建煊每天撿狗屎好整以暇,蘇仍只贏五萬票。他以兩任縣長優勢輔選羅文嘉,羅居然空前慘敗。他和謝長廷搭檔選總統,他多年經營的地盤北縣,又狂輸馬英九近五十萬票。這種戰績能當救世主及戰神嗎?若蘇最後連新北市都無力固守,他還能奢想總統大位嗎?
拿破崙說:「我的權力靠我的光榮,我的光榮靠我的勝利。如果我的權力不建立在更多的光榮及勝利上,它就會隕落。」滑鐵盧正是拿破崙永無止境野心的隕落。希望蘇貞昌這場政治豪賭不會遭逢他的滑鐵盧。

民進黨不要被勝選沖昏了頭

2010/03/05
年底五都選舉,國民兩黨還在謀而未動,黨內兩大強棒胡志強、蘇貞昌已經先動,「先說先贏 」。兩人都擁有該黨全國最高看好度,兩人也都志在必得。問題是,胡志強在台中是必勝,也不想選總統,蘇貞昌在台北市則未必勝,却又想選總統。兩人的動向及目標不可同日而語。
民進黨已確定非執政三都採徵召提名辦法,大多數人屬意蘇貞昌選必勝的台北縣。如此加上台南、高雄,民進黨有三都可操勝券。這是「穏紮穏打」的做法。但有一人自始持反對態度,總統、北市、新北市都要,他就是蘇貞昌。他想直選總統,又怕錯過五都,到時搶不到位子,所以決定参選五都。但他既不願選新北市,又把新北市視為個人地盤(禁臠),要找一個對他沒威脅性的同志來選。於是就出現了他「迫不及待」跳出來搶北市,並強逼蔡英文選新北市的局面。
蔡英文身為主席,被蘇貞昌頤指氣使,當然不痛快。而且蔡是典型都會女性,根本不會也不願打新北市那種地域遼濶的鄉鎮選戰。蘇明知蔡不願却硬逼,與蘇要擋謝(長廷)有關,因為他不歡迎派系染指新北市。幸好對游錫堃,蘇還可以接受。
問題却在:蘇在北市一定勝選嗎?他是真選還是假選?如果他不能勝選,新北市又輸了,誰該負一切責任?答案是,接連兩次立委補選,雖有七席,選民却只位全國六、七 % 不足以看出國民兩黨真正實力,雙方真正實力要到五都選舉才能看出。而民進黨經過兩次立委補選後,早已為勝選沖昏了頭,以為接下去勢如破竹,奪取五都之三、四輕而易舉。
許多民進黨支持者真是如此想,綠營名嘴也如此說,蘇貞昌遂將計就計,高談「民進黨保三拼四」是沒志氣,要有更大雄心壯志。然而,從0四年年底一路敗績的民進黨,好不容易才恢復一點元氣,能談到蘇貞昌那種雄心壯志嗎?恐怕不能!
民進黨不只台中非胡志強對手,新北市也很難有蘇貞昌劃大餅式的「雙城奇謀」。當年蘇貞昌選台北縣,有林志嘉第三候選人得票十幾 % ,外加盧修一下跪求票,才勉強勝選。爭取連任時,王建煊根本沒選,每天檢狗屎,蘇仍然只贏五萬票。蘇以兩任縣長優勢輔選羅文嘉,羅更是空前慘敗,與周錫瑋差距慘不忍賭。如此戰績,怎麼可能會有「雙城奇謀」?最怕的是,蘇貞昌把新北市搞砸了,他自己也落選,那才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民黨不能被二次立委補選的選勝沖昏了頭。國民黨的基本盤在中部以北大於民進黨,馬政府也不會對散失的民心坐視不管,藍營支持者的危機意識屆時更會喚醒。蘇貞昌那套劃大餅式的說詞聽聽就好,民進黨千萬不要當真了。 

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失去民心 自然敗選

2010/03/01

國民黨二二七立委補選再次失利並不意外,事先估計也是保住一席或二席之差而已。而失敗的原因,藍營說是「努力不夠」、「支持者沒有出來」、「地方貌合神離」。這些都是託詞。真正原因是失去民心,國民黨選民已大量流失,且黨中央還扮演反輔選的角色,上次是馬英九,這次是金溥聰。
國民黨不願面對民心失去的事實,上次三席立委補選失利怪陳聰明,這次怪地方及選民。以上責備都沒有道理。當提名不顧地方民意,只顧黨中央主觀意識,再好的候選人也會「人地不宜」,白白犧牲。這不是一句「改革」美名或怪地方「貌合神離」就能卸責的。
其次,民生議題已成為執政黨勝負的關鍵。當民眾覺得政府不關心他們,桶裝瓦斯價格可以三不管,胡亂抬價,國有地也可以惡性領漲,一坪賣到6、7百萬元,民眾高呼「太離譜」是必然的。
而有一個為漲價八塊錢而去職的高工局長,竟馬上又出來一個國產局官員,說國有地「若不配合民間用地需求予以標售,亦屬浪費」,「而且國有地標售只佔全國土地買賣不到1%,影響不大」。馬政府的麻木及白目(與民眾想法嚴重脫節)確實令人驚訝!
就是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與民眾脫節及自我感覺良好,把淺藍選民變成中間選民。深藍沒跑掉,如同○四年阿扁連任後,深綠沒跑掉,只是淺綠逐漸減少,中間選民逐漸增多而已。這種變化,代表台灣民主社會成熟的過程。中間選民既然在兩黨之外沒有第三種選擇,只好成為教訓性的選民,不是投反對票,就是故意不投票。
最後,國民黨這次輔選,真的努力不夠嗎?正好相反,是「努力太過」,形成反輔選,如同上次馬英九。這次藍綠雙方候選人都算節制,選戰格調提高,獨獨國民黨中央大打負面選舉,敗壞黨的形象,且說詞前後矛盾,連選民都說服不了。金溥聰指蕭美琴是空降部隊,但對桃園選民來說,陳學聖豈不也是空降部隊?全因某候選人的陳年往事而攻擊對方是流氓,但他對自己用人不當,手下犯錯,卻說「誰沒有過去」、「你們中間誰自認沒罪,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這種對自己人與對外人的雙重標準,不只說服不了選民,還把自己變成爭議焦點,不利輔選。
國民黨接連敗選,該檢討的不是努力夠不夠,而是努力到什麼方向。不努力爭取民心只想努力搞選舉,這是誤入歧途,低估選民智慧。賈誼所謂「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句話當年適用於扁政府,現在也適用於馬政府。

國民黨選戰手法有待改進

2010/02/26
 「二二七」四席立委補選,算是國民黨新換祕書長操盤的第一役。可惜操作手法相當粗糙,不只四席立委與五都提名相混,干擾立委選情,而且「金小刀」衝鋒陷陣,身先士卒,不顧形象受傷,不留轉環餘地。這種七傷拳式打法,縱能傷人,也必自傷,堪稱是極拙劣的戰術。
 「金小刀」被稱為小刀,自然是刀法犀利。但太犀利的刀如同兩面刄,必須小心使用。「金小刀」却大刀飛舞,未經查訪即聘一位「大嘴巴」負責專案人事。此人不知「子入太廟,每事問」的進廟之禮,居然口出狂言,還大爆個人「性」事,引起各方撻伐,把自己變成爭議及媒體聚光焦點,終於「穢聲穢影」,難以洗清,狼狽離職。「金小刀」也為這種粗糙留下「識人不明」汚名,非常不利於他「總攬兵符」。
 所謂「總攬兵符」,就是權勢一把抓。金確實在黨內深受馬英九信賴,被稱為「兩人黨中央」,金與馬形同一體兩面,「金辦事,馬放心」,金口一開「如朕親臨」。然而,權勢一把抓的人最忌諱鋒芒畢露,如同段祺瑞帳下徐樹錚。徐樹錚結怨無數,自貽伊戚毫不意外。金小刀同樣以不斷放話逼退周錫瑋,並在王金平沒有意願下,屢次放話要他選大高雄,致使周、王變臉。「放話傷人」是國民黨內鬥慣技,稍知國民黨文化的人都會適可而止,尊重當事人。國民黨「兩人黨中央」偏偏對這種忌諱置若罔聞。
 把尚未到來的五都提名與眼前的四席立委補選相混,必然干擾後者,黨內人心不平,如何可能盡力輔選?這是金小刀的另一敗筆。至於兩黨選戰對決,金以「空降」、「過去沒為花蓮盡過一分力」責備蕭美琴,但國民黨提名五都候選人,以及立委提名陳學聖,跳過民調第一及第二的兩位桃園當地人,這是不是也算空降?金指花蓮施勝郎是「流氓」,把幾十年前的陳年往事當血滴子打,却對自己「識人不明」的對象犯錯辯護,說「誰沒有過去」、「你們中間誰沒有罪」,誰就可以先拿石碩打」,這是不是雙重標準?雙重標準不只不能服人,連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更扯的是,桃園明明是三藍一綠車拼,國民黨為求勝選,竟把文宣變成「三綠戰一藍」,陳學聖成了唯一的藍營!
 選舉也要做人。不顧自家形象、不留轉圜餘地的選戰方式,如同「竭澤而魚」、「飲鴆止渴」,縱然一次僥倖,誠信也必蕩然無存,何況連一次都無法說服選民。七傷拳式的打法絕對不足為訓,如果年底五都選舉,國黨還是這種戰法,那選情一定不能樂觀。

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以民為尊」是硬道理

2010/02/22

今年春節出現了馬政府上任以來難得一見的「以民為尊」。吳敦義的「庶民經濟」原本效用不顯,直到為「八塊錢」撤換一個局長後,官風突然一整,中油由漲價變連番降價,台鐵專線由一票難求變有票及再開加班車,還請律師見證訂票,金門航班也由苦等多日變出動軍機航艦疏運旅客。一切「苦民所苦」只是假相,官僚保權固位才是真相。「以民為尊」也是表象,選票攸關才是實相。
馬政府上任以來的表現,溫和者稱之「神經麻木」,亢直者稱之「傲慢自大」。無論哪一種,二者都官尊民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形成「沒有人民的民主」。這套官僚作風從台北市長任內開始,建成圓環、貓纜、內捷等錯誤,都與目中無人民相關。只是台北市民不暇或不願細究,才導致馬英九當選總統,缺點放大,難逃彼得原理(即升官到沒有能力勝任的職位為止)檢驗。
而即使八八水災及美牛案民怨沸騰,馬英九有改變行事風格嗎?沒有,他一貫顯露的都是精英主義心態,不只不與人民商量,連最代表人民的國會,他都以上官姿勢君臨。馬英九既如此,國王人馬自不待言。其結果就是政府越來越像衙門,民怨越來越高,馬英九的民調持續低迷,國民黨選舉接連失利。最後馬政府終於領悟選票的威力,承認「以民為尊」是硬道理了。
民眾幸好剩下手中選票可用,這是古典民主理論唯一證明為真的東西。從19世紀末,主權在民說就頻遭質疑,莫斯卡的「統治階級論」、米契爾的「寡頭統治鐵律」、米爾斯的「權力精英」無不顯示,在傳統官僚制或新型科層制中,權力都掌握在少數精英手中,即使號稱最民主的美國也不例外。因此熊彼得的精英政治理論一出爐,古典民主理論馬上黯然失色。人民只剩下一個主權,就是選票:哪怕真如盧梭所說,選民一投完票,就什麼也不是,但為了獲得那一票,政治精英還是必須學習討好民眾,直到選票到手為止。
吳敦義的「庶民經濟」正是為了挽回民心。但只有接連幾次敗選,整個馬政府才能體會選票(民心)喪失的危險,開始「以民為尊」,換官員,並發現選民真的不太一樣了,以往只要騙票就好,現在還必須便民、利民,做出成績。選民的改變也使民主政治再一次改變,由精英政治再回復一定程度的主權在民。
主權在民是對的,唯有主權在民,政治精英才會「以民為尊」。盧梭反駁霍布斯及格老秀斯的主權轉讓說,指出:「轉讓就是出賣。但一個人可以出賣自己,至少是為生活,而全體人民為什麼要出賣自己呢?國王遠不能養他的人民,反而是從臣民那兒取得供養。難道臣民奉送自己,還要把自己財產一併奉送嗎?」沒有比這些話更能伸張主權在民說了。政治精英都是公僕,都是人民選出,食人民之祿。如果政治精英不懂得人民的需要,選民還要這些人幹什麼?

歐巴馬見達賴是虛應故事

2010/02/19

 美國總統歐巴馬依原訂計畫,在白宮會見了達賴。繼對台軍售後,又接見達賴,是不是會引起中共激烈反應?答案應該是不會。不只是中共早已定調美中關係是「既鬥爭,又 合」,縱使抗議也不放棄合作,而且美方基本上是虛應故事,白宮發言人表示歐巴馬去年訪中已與胡錦濤談過軍售及達賴問題,「所以中方不應意外」。
 台灣某些媒體喜歡用聳動標題形容美中關係,如對台軍售就是「美國硬起來了」,會見達賴就是「不用中國(抗議)」。其實真相遠非如此。這不是什麼硬不硬的問題。白宮發言人吉布期指出,成熟的兩國關係包括合作反武器擴散、合作面對北韓核武及全球經濟媒等議題,「但也包括歧見」換言之,成熟的美中關係必須包容歧見,如美方對台軍售及接見達賴,如中國在北韓及伊朗問題上自行其是。
 坦白說,美國在諸如對台軍售及接見達賴上,早已自行設限,避免觸怒中共。例如前者,不包括台灣要的潛艇及F16C/D,賺錢目的大於台灣安全。例如後者,歐巴馬巳兩次不與達賴見面,這次是首次見面,而且美方極其低調,會面既不開放
媒體採訪,會後又不共同露面,達賴的身分也被定位為宗教及文化領袖,而非政治領袖。美方甚至在兩人會後立即發表聲明稱,歐巴馬與達賴都認同美中關係的重要性,歐巴馬也敦促達賴和中國就西藏問題進行直接對話。
 對話什麼?當然是西藏的自治問題。因為去年十一月訪中時,歐巴馬已公開表明「尊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顯然這是和中共交換會見達賴的條件。中共要大原則的保證,具體事項則藉此放鬆。美國人相反,「大原則」不當一回事,或頂多各說各話。而各說各話即等於默認中方立場,只保留一些投機彈性而已。
 美國對台灣、對西藏的立場皆如此。試問在「大原則」已退讓的情況下,還能談什麼「硬起來」、「不甩中國」?歐巴馬去年訪中的一句「尊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早已把西藏賣了!或說早已放棄介入西藏問題了!
 而達賴真能和中共對話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共負責與達賴特使談判的統戰部朱維群表示,主權和領土是不能商談的,也不能讓步,達賴提出「大藏區」和「高度自治」,違反中國憲法,只有徹底放棄,商談才有基礎;自一九五九達賴「叛亂」以來,達賴離家之日已越來越遠,達賴應認識外國勢力捧他、抬他,實際是坑了他。一句話,達賴和中共是無所謂對話的!一切必須在中共框架內行事!
 歐巴馬見達賴,完全小心翼翼,中共有什麼好報復的?最多不過是表面文章罷了。中共不是已批准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訪問和港了嗎?中國註美大使周文重的華府送別酒會,美中兩方官員不是冠蓋雲集了嗎?而且雙方包括周文重都表示兩國關係成熟,越來越會玩兩手策略了。

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阿扁回家要做什麼

2010/02/08

每次台灣高院召開陳水扁延押庭前,例必都有「阿扁們」開始鼓譟。這次的題目是回家過年,他們還發動了「一人一信,讓阿扁回家過年」活動。歲末年初誰不想回家?問題是,法律若對犯重案者太過優渥,懲罰及感化的意義又何在?別說阿扁至今鐵證如山仍不認罪,而且SOGO案及二次金改案已重啟調查,檢察總長新換,該讓最重要關係人阿扁添增變數嗎?
其實以阿扁一貫的行事為人,他回家後也未必好好過年,而更可能迅速動員共犯結構及支持者,準備大鬥法。一是搞極獨,場面越大,社會越亂,他越安全,可以把「一家哭」轉成「一路哭」,也可伺機逃跑。二是組挺扁團體,對付民進黨,整垮蔡英文,扶植他的共犯結構上台。
不少民進黨人都認為馬英九幫他們解決了「阿扁難題」。一些人甚至自信滿滿表示阿扁已不足為患。然而阿扁可以捉也可以放,延押何時停止,並不操之民進黨,民進黨迄今為止扮演的角色也是站在司法對立面,要求釋放阿扁。因此「阿扁難題」並未解決。
同時,認為阿扁已不足為患的人,未免自信太早。他們不知道民進黨最難跨越的正是「阿扁障礙」。當民進黨夸夸而談阿扁人權,卻不面對阿扁及其共犯結構的貪腐時,民進黨永遠無望重新出發,民進黨的勝選也是馬英九的所失形成民進黨的所得。這就是「阿扁障礙」。
「阿扁障礙」已如附體之蛆,不斷折磨民進黨。就像沙特劇本《蒼蠅》,一個不敢面對並承擔罪責的城國,引來了漫天蒼蠅,無時不刻折磨這群心知肚明而沒有勇氣的國民,直到一位英雄回國,揭開罪惡面紗,坦然面對所有罪責,蒼蠅才跟他飛去,回復原始平靜。「阿扁障礙」就是民進黨的蒼蠅,除非民進黨認真跨越障礙,揭開貪腐面紗,切割貪腐,且願承擔前人罪責,否則他們將難真正告別蒼蠅,擺脫阿扁糾纏及奴役。阿扁甚至會毀了這個「心知肚明而沒有勇氣」的懦弱政黨。
民進黨任憑阿扁宰割,就是因為懦弱,怕得罪阿扁及其背後極獨。但阿扁是什麼人?是宣稱「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要自欺欺人」的人。極獨大老又是什麼人?是一群前順民、職業學生、臥底特務、投降者的奇異集合,這些人在民主運動最需要幫助時,默不作聲或助紂為虐,到民主已經水到渠成時,才來割稻尾、拼激進。民進黨接受這群人威脅,被趕著跑,不會覺得丟臉嗎?不會覺得對不起民主前輩流血流淚留下的基業嗎?
阿扁回家後,必定搞極獨,對付民進黨。各大天王們也一定等著看蔡英文好戲,以便混水摸魚。如何帶走蒼蠅,就是非阿扁共犯結構的共同責任了!

美國對台軍售無關台灣安全

2010/02/05
 美國在馬英九出訪中美洲,過境美國回程期間,宣布對台軍售六十四億美元。表面看,這是給馬的「伴手禮」,其實軍售延擱了三四年,又都是次級品及二手貨,焦望扭轉台灣防衛劣勢。而軍售宣布後,美中展開口舌互槓,似手雙方真的重視台灣議題,其實台灣只是兩國借題發揮的棋子,美中都是為了各自利益交鋒,中共既不會放緩併吞台灣的時程,美國也不會關心台灣的死活。
 中共為什麼斤斤計較美國對台軍售?連這次微不足道的安慰式或純交易性(美牛案賺不成,改賺軍售,利益更大)軍售,也裝模作樣抗議?因為中共已視台灣為囊中物,要更輕易奪取台灣,所以「不淮」美國軍售。而美國確實也很乖,一延再延,至今才通過這筆次級貨交易,而且提高價格,多敲了台灣一千億台幣。美國敢冒中共之大不韙,只有一個理由,就是要賺軍火錢!
 但美方不能讓世界看破「死要錢」的手脚,只彎吹虛生枯,玩安全兩手策略,說什麼「過去一年,中國對美國的態度益趨強硬,並幕後操控去年十一月歐巴馬的訪中行程」等等。日本媒體更是大敲邊鼔,說美國對中共急速擴軍懷有危機感,如果中共繼續擴軍,國防支出透明度不高,美國正在評估是否出售台灣迫切要求的F16 C/D。
 美國硬起來了嗎?非也。美國真正意思是說,我已依約降低對台軍售層級了,但賺錢的事(因為台灣依然相信美國會保護它,所以心甘情願當凱子)你中共總不能阻擋我,所謂「光棍不擋人財路」,如果你連次級貨也要反對,難不成你要我賣真正頂級貨給台灣?
 而中共真的操控去年十一月歐巴馬中國行嗎?也不對,是歐巴馬親口說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這是中共特定用語,非美國用語),特別是「中國的主權及領土完整」,並奌出「尊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些話就是美國「放棄」台灣及西藏的證明。有人說歐巴馬宣布對台軍售後,即將接見訪美的達賴。但接見又如何?這也是玩兩手策略,達賴只是被當做「中國領土」西藏的一個「宗教領袖」接見而已,除了宗教外,歐巴馬(應該說美國)不會賦予他任何政治意義。
 美國的戰略利益涵蓋遠東,但不一定包括台灣。當年季辛吉、尼克森敲開中國大門,就是以犠牲台灣及洩漏蘇聯情報為交換,張戎、哈利戴合著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使用甚多珍貴解密史料,敍述極詳。美國人是要防範對手,而不是要防衛台灣。台灣人一定要弄清這奌,才不會誤讀美國訊息。
 美國對台軍售就是軍售,無關台灣安全。台灣人絶對不能讓乾冰製造的雲霽攬昏了頭,以為美國關心台灣。後冷戰時期、後美國霸權的大國政治,是遠比台灣人想像的複雜而詭詐的。

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民進黨轉機中的危機

2010/02/01

民進黨捷報頻傳,三合一縣市選舉小勝,三席立委補選全勝,接下來四席立委補選又普遍看好。個人聲望方面,馬英九民調持續下滑,蔡英文卻穩步上升。民進黨似乎一片坦途,萬里無雲。然而,這些都是虛相,是馬英九的所失成為民進黨的所得,如此而已,民進黨並沒有實質改變。民進黨五都及市議員提名採徵召及全民調,只是一時權宜手段,而非改革。民進黨的實相是:黨內爭權奪位惡習依舊,阿扁破壞力蓄勢待發。
民進黨年底選舉提名改民調及徵召,如同蔡英文所說,是為避免「築起一道牆搞分裂」,更重要的是規避賄選及司法查賄。「黨員派」抗議說,這忽視了黨員權益。但黨員如果真有權益觀念,就不會容許自己成為違法人頭,容許「黨員大戶」成為黨內罪惡淵藪。人頭既是民進黨基層墮落的表徵,又是滋生民進黨鬥爭分裂的溫床。民進黨的派系換票、山頭林立、黨員大戶與派系「挾天子以令諸侯」,無不與人頭黨員息息相關。人頭黨員就是民進黨之癌!人頭氾濫的民進黨式黨員投票就是台灣民主之恥!
由於民進黨沒有實質改變,民進黨「天王橫行」的惡劣現象也沒有收斂。呂游蘇謝這些阿扁共犯結構,在民進黨慘遭「滅黨之禍」的2007、08大選後,本該閉門思過,提攜後進,以贖罪愆。但看到馬英九聲望直落,這群人竟又食指大動,到處活躍。其中尤以蘇貞昌最肆無忌憚,滿嘴「民意」,其實北市、新北市、總統都想要,有如巨鱷。這與當年阿扁對市長、黨主席、總統都想要如出一轍。而阿扁只享權益不盡責任的後果是什麼?就是個人被寵壞,民進黨被他害死。縱容阿扁的追隨者與阿扁,罪惡同等重大。
為了民進黨好,如果這次呂游蘇謝不是抱著贖罪心情出來輔選助黨,不是被動接受徵召,而是如同凱旋英雄般「捨我其誰」,他們就該受譴責,而非被縱容。阿扁毀譽不遠,民進黨不能再出一個阿扁。
而被羈押的阿扁學乖了、悔罪了嗎?一點也不。只要同志繼續縱容他,盤算政治利害的人去探望他,阿扁破壞力就永遠蓄勢待發。這幾個月沒有人提起阿扁,彷彿這個人從地球消失了。然而阿扁永遠在民進黨心裡,因為習於奴制的人是少不了奴隸主的。毛澤東殘酷迫害中共高幹,周恩來卻產生受虐狂,終身為虎作倀,鄧小平則反對批毛,說:「毛澤東思想丟不得,老祖宗不能丟啊!」歸根到柢,中國永遠需要皇帝,民進黨也永遠需要阿扁,黨內派系甚至勸說高層再去探視阿扁,讓阿扁閱兵。
民進黨連選連勝,放棄「排藍民調」,黨似乎有轉機了。但轉機中仍有危機,因為黨的體質沒變,天王橫行沒變,阿扁貪腐而受縱容沒變,阿扁貪腐的兒子還可能代表民進黨參選。這樣的黨會沒有危機嗎?

馬英九向右 民進黨向中

2009/01/29
 馬英九「回歸深藍」的舉動日益明顯。地制法修正案強行在立院通過後,監察院隨即通過彈劾陳聰明案,讓陳火速下台;馬以「尊重制度」之名忸怩作態了一年,還是敵不過泛藍的眾怒,把陳聰明換掉,提名黃世銘。之後,又恢復退伍軍人喪葬補助,向深藍進一步靠攏。又拜訪對他「已無感覺」的深藍選民,以挽救總統選情。馬由淺藍向深藍回歸,正好與民進黨由深綠(極獨)向淺綠移動路徑相反,非常值得玩味。
 馬的回歸,據說是因為他過去要做「全民總統」,所以「寧中(間)勿右」;結果,中間選民跑掉了,深藍選民也罷投了,得不償失,因此他再走回深藍。問題是,回歸罙藍並非問題的答案,答案應是解決中間選民的流失。如果中間選民跑光了,挽回深藍民心對二0一二總統選情又有何用?阿扁二00四年以後全力討好深綠,結果中間選民跑光,拖累謝長廷慘輸二百多萬票。這是馬的前車之鑒 。
 馬的本質是國民黨新右派,是有別於過去強橫霸道極右派的文雅極右派,屬正黃旗深藍(比金溥聰的鑲黃旗還「正統」)。因此,馬讓深藍陣營離心離德,並非他不夠藍,而是他「耍」弄過頭,把陳聰明、陳水扁都當競選連任的棋子耍,惹火了深藍。正確解決之道恰是正派做人,誠實做事,讓大家看到他盡了多少力,而不是以「回歸正藍」姿態繼續耍弄。可是馬不此之圖,他的解決之道偏偏是後者。
 地制法修正案訴諸武力強行通過,不惜違憲,看起來馬是硬起來了,但這是更令中間選民失望的硬。恢復退伍軍人喪葬補助及提議在立院沒「糾儀長」,同樣只能討好一小撮人,讓更多人失望。至於要教育部花一二0億在全國蓋游泳池,和他要軍隊體能測驗加強跑步一樣,都是把個人「嗜好」變成「國家政策」。一個總統管到如此瑣碎小事,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已經相差無幾了。馬唯一打出好牌的只有提名黃世銘當檢查總長一項。但黃能否發揮,還得看馬是不是真的「尊重制度」,而非事事以個人連任為依歸,處處掣肘。
 與馬的「回歸深藍」相反,民進黨在蔡英文領導下,不再搞「排藍」民調了,必定違反選罷法的「人頭黨員」及「代繳黨費」也避開了未來五都提名皆採民調或徵召。這確是民進黨的大進步。為防止賄選擴散而停止黨內初選,雖然會得罪「黨員派」及台獨基敎派,却在形象上讓民進黨耳目一新,使民進黨更獲中間選民好感。馬英九由淺藍向右,民進黨由深綠向淺綠及中間移動,這是國民兩黨的另一次位移。其成效如何,就看雙方選票得失了。

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小心威權主義的誘惑

2009/01/25
國民黨以強度關山方式通過《地制法》修正案,馬英九稱讚「這才像個黨」,並「要複製這個範例」。再加上衛生署長楊志良在國民黨中常會點名罵媒體,要媒體「有點水準」、「有點倫理」,引起馬英九等人鼓掌叫好,馬甚至激動握拳大談「要改變這個黨」。以上種種,有些人可能解讀馬英九終於硬起來了。但更值得憂慮的是威權主義的誘惑,也就是黨國精神復活或附體。
國民黨的體制及體質都是威權主義式的,只因馬不善於黨內溝通協調,形成有威權而無戰力的窘境。現在加入一個金溥聰因素,又採多數暴力強行通過違憲的《地制法》修正案,馬突然信心十足起來,威權心態自然流露。他握拳肅殺的經典畫面使國人無不錯愕。他把議會暴力輕描淡寫成「黨內取得充分共識,再加上議事運作技巧得宜」之果,更是充滿權謀及違心之論,一點也沒有執政黨主席訴諸全武行後應有的羞愧及低調。
原本是「出此下策」的行徑,居然在他口中成了「理當如此」,還要再接再厲。這與其說是傲慢症候群,不如說是黨國精神復活,威權主義誘惑!
馬英九如此也就罷了,馬政府學者替《地制法》修正案辯護,居然也引威權時代的前例,說當年北高二市改制,也是省轄市區長直接轉任院轄市區長。他們毫不顧忌,北高二市改制,是由民選改官派,開民主倒車,連市長都取消民選改為官派了,當然省轄市區長變院轄市區長更不在話下。
因為威權體制就是以命令取代法律。而這些原本頭腦清楚的政治學者,會突然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也只有一個解釋,就是威權主義誘惑。
同理,楊志良在國民黨中常會發飆,摔資料,對媒體愈罵愈起勁,還一一點名教訓,同樣是威權主義誘惑。一個民主道行淺薄的技術官僚,有幸登上黨國大本營講台,對著滿座大大小小黨國精靈演講,他不會黨國精神附體才怪!
馬政府學者及楊志良的「異化」,使人想到德國威瑪共和國的歷史。這個共和國之所以短命,因為1918年的革命改制,並不是一場革命,所有政府職位仍掌握在效忠前帝國並充滿帝國精神的人手中,共和國被稱為「沒有共和主義者的共和國」。像這樣的國家,能禁得起希特勒的誘惑,也就是威權主義的誘惑嗎?
國民黨最大的對照組中共,最近勒令空前熱映的《阿凡達》下片,在全國改放《孔子》。這不是威權主義的誘惑,而就是威權主義本身。和中共一樣要復興儒家文化的國民黨,看到威權主義如此好用,如此得心應手,下一步會不會發揮「完全執政,完全蠻幹」優勢,讓台灣也向中共看齊?

國民黨要回到威權老路

2009/01/22
 國民黨以全武行強渡關山通過地制法修正案,為即將失業的鄉鎮市長及代表安排出路,這不只違憲,而且是多數暴力。但馬英九居然說這是一個「範例」,是「漂亮一仗」,「還要複製這個範例」。更驚人的是,他竟在國民黨中常會中激動握拳,大呼許多民眾不滿執政黨立法效率,「一定要改變這個現象,否則我們不配叫做執政黨!」馬的這幅經典劃面,各大報都有刋登,它讓人想到國民黨是不是要走回威權老路?
 大凡制度改變,一定有受益者,受害者,鄉鎮市長及代表是民選公職,根本沒有理由替他們安排出路。國民黨處心積慮用「官職」慷人民之慨,來安撫他們,只有一個解釋,就是為了國民黨,尤其是馬二0一二年的選舉。這不但違憲,而且是公器私用。任何民主執政黨面對這種「出此下策」的違法行徑,羞愧都來不及,馬英九居然還能理直氣壯大呼「這才像一個黨」,還誓言要複製這個範例。顯然從來就沒有消失的黨國精神,又在馬身上復活了。
 馬政府一些御用官僚為地製法修正案找「正當化」藉口,也都回到威權時代取經,如說當年北高二市改制,原省轄市區長也繼續轉任院轄市區長。但他們忘了,那是戒嚴時期,台灣根本沒有真正民主體制,連國會都是「萬年代表」,代表不了台灣民意。而且當年北高二市改制,是由民選改官派,市長都變成官派了,當然區長轉任也是官派,這如何和民主時代的五都類比?拿威權時代例子來壓民主時代,不循憲法常軌討論是非,反而向威權取經,這亦是黨國精神復活。
 而且同樣經典的劃面是衛生署長楊志良在國民黨中常會報告,居然駡媒體,還頻頻摔資料,乒乓有聲,宛如納粹黨會議。楊志良究竟想要嚇什麼人?馬英九等人為何激動鼓掌,馬還大聲讚好?當楊志良大言不慚的「希望媒體也有一奌水準」、「希望媒體也要有奌倫理」時,他有沒有捫心自問:國光疫苗人體實驗的數据在哪裡?沒有數据就別怪社會沒信心!其次,那些施打疫苗後死亡的人真的和疫苗沒有關係嗎?每一件都說沒關係(沒問題),那才真是有問題。全世界有百分之一百安全的疫苗嗎?何況楊志良也坦承「壓縮在一個多月打五百多萬劑,可能發生時間序列的不良事件也壓縮在一個月內,讓民眾及媒體恐慌,是我們努力不夠,經驗不夠。」
 國民黨在立法院改走全武行,馬主席說這是「範例」,要繼續「複製」,國民黨中常會也變成宛如納粹黨的咆哮大會、討代媒體大會。國民黨究竟要往何處去?要回到威權老路嗎?

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沒有選票就沒有職位

2009/01/18
國民黨檢討三席補選立委敗選,果然怪檢察總長陳聰明不換,怪立法院,怪黨工,怪藍營選民不投票,就是沒人直接怪馬英九。而今後反敗為勝之策,也居然是寄望《地制法》修正案「政治綁樁」,巧立名目讓現任鄉鎮市長及代表轉任區長、區諮委,變相延任。如此異想天開,完全是開民主倒車,破壞民主制度。馬英九為了二○一二連任,已經準備不擇手段。
民主政治有一條重要原則:「沒有納稅就沒有代表權。」同理,「沒有選票就沒有職位」也是民主選舉任期制的重要原則,民選公職人員依此原則就任與卸任。該一原則如果違犯,民選與非民選的界線就會模糊,選舉也失去公平性。同樣是投一次票,大家只有四年任期,部分特定人士卻可變相再延四年,扮演疑似君主制國家的貴族院角色。國家主人與民選公僕的「人民任命」關係消失了,權利與責任的對等關係也消失了,出現一群人民選出卻不必對人民負責的民選公職人員。民主政治「責任政府」的設計破壞殆盡。
其次,三都十五縣是馬英九競選白皮書的政見,後來為了權謀私心,改成五都十七縣。既然更改,就要先有配套,例如訂立落日條款,最後再選一次。但馬英九等不及,一定要在他競選連任前實施,於是鄉鎮市長及代表只好一齊停選。這是改革必須付出的代價。豈知這些人一旦反彈,馬英九為了二○一二選票,不敢得罪這些國民黨樁腳,竟又弄出「政治綁樁」的變相延任案。馬英九有想過「一市」(直轄市)不能「兩制」嗎?北市與高市若沒有轉任的區長、區諮委,其他新直轄市就不該有,否則就是「一國兩制」、「一市兩制」。而且談到延任,這些鄉鎮市長及代表不是已經延任一年了嗎?延任一年就是一種補償,為什麼還要再補償四年?
國民黨有一個非常牽強的理由,即這些人有些只做一任,沒有兩屆任滿,所以變相再延四年,也算兩屆任滿。問題是,有哪一國法律規定公職人員必須「兩屆任滿」,不滿兩屆就該替他新安排職務的?沒有。難道阿扁如果二○○四落選,政黨再輪替的國民黨會替阿扁安排職務嗎?難道馬英九如果二○一二落選,新當選的總統會替他安排職務嗎?更不必說新當選的首長有任命權,《地制法》修正案悍然剝奪他們的任命權,先擺一群太上區長、太上區諮委在他們頭上,這是必定出事的!
馬英九不只不是一個危機管理的總統,還是一個經常製造危機的總統,明明簡單不過的事,到他手上都會變成危機。《地制法》修正案是最新例子。美國前國防部長麥納瑪拉曾說:「今後戰略可能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將是危機管理。」這句話去掉管理兩字,剛好適合馬英九現況。

最該檢討的正是馬英九

2009/01/15
 國民黨三席立委補選全輸後,召開中常會檢討敗選原因,居然又怪檢查總長陳聰明不換,導致藍營選民不投票,加上扁案、美牛案、新流感疫苗等欠缺妥善因應,立法院議事空轉(國民黨四分之三席次沒發揮效用),黨工熱情不足。洋洋灑灑,就是沒檢討馬英九。而其實最該檢討的正是馬英九。 
 國民黨敗選檢討報告,很像是某媒體談話節目名嘴的集體結論。偌大一個國民黨,連敗選檢討都無自己的主見,其餘概可想見。而黨內那「不能說的祕密」──馬英九,在一般市民口中,早已是公開的祕密,即「無能、缷責又無所事事」,每天都不知在忙些什麼,很像中國大陸所謂「務虛」)。据《天下雜誌》最新一期,針對全台一千大製造業)五百大服務業、一百大金融業、十五家金控業C E O所做的調查,在府、院及財經各首長滿意度中,馬英九排名倒數第二,僅勝他的愛將財政部長李述德,而整天亂說話、極度不適任的監察院長王建煊,排名還在馬英九前一位。馬英九在企業老板眼中的評價如何,已經不言可喻。
 這份民調直陳馬的個人問題,如執行、辯護、溝通、方向感、缺失、以及稅改走調、國家稅收惡化,內閣改組中却沒人負責。整體而言馬英九及其內閣只能以「散漫」形容。然而馬英九就此奮發有為、勵精圖治、或痛改前非嗎?一奌也看不出來。國民黨三席立委敗選後,他照樣神采奕奕、狀甚愉悅的参加台塑王文洋娶媳婚宴,接著又為前總統李登輝祝壽。這些行禮如儀場合,他都如魚得水,好像專為熱鬧表演場合及鎂光燈焦奌而生。而回到政治現實面,在創產條例及地制法修正案皆未通過立院本會期的情況下,馬英九更重視的居然是被稱為「政治綁樁」的地制法。沒有別的原因,這涉及他競選連任的得與失,而創產條例與他個人無關。
 地方民意代表有任期制,要對選民負責。這是地方制度法的基本精神。而馬英九要推動的地制法修正,却是在縣市升格直轄市後,原鄉鎮長轉任區長,原鄉鎮代表  轉任有給職諮詢委員。這不只違反民主任期制,而且拿人民納稅錢養一群國民黨「樁脚」,因為地方民代八、九成是國民黨籍。馬英九還說,光是門牌更換,數量就很大,這些人這些人決不是無事可幹。馬英九的話是真的嗎?當然是假的!看看凍省後的省府、省諮議會就知道了。而且如果換門牌這種小事也要勞動區諮委做,請問民選的直轄市長及一大堆公務員幹什麼?地方行政可以如此叠床架屋嗎?
 馬英九即使決定將區諮委「研究費」喊卡,巧立名目改成「交通費」或「出席費」,他都照樣是在綁樁。替人民興利除弊的事,他全然不急。為個人勝選牟利之事,他十萬火急。國民黨失去民心的關鍵就在馬英九,黨內最該被檢討的也是馬英九。

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馬政府危機管理現危機

2010/01/11
新流感疫苗在台灣引起緩打、停打、拒打潮,雖經政府發動醫界公衛專家(不分藍綠)輪番力挺,並宣布民眾可自由選擇諾華或國光施打,民調仍顯示有五成民眾覺得疫苗不安全,六成民眾不打算接種。這完全是馬政府一連串危機控管失當,甚至任其擴大的結果,可稱為馬政府危機管理的危機。
民眾拒打疫苗是前所未有之事。這不是對疫苗的信心不足,而是對馬政府信心不足的延伸。當馬政府八八水災被指為輕忽人命,美牛案密室決策被指為罔顧民眾健康,ECFA也被認為報喜不報憂,國光疫苗又由毫無經驗的公司研發生產,人體實驗數據付諸闕如,緊急進口諾華更只限於特定人群施打,一旦國光接種死亡病例一個一個傳來,民眾不爆發恐慌停打,幾乎不可能。一些馬政府支持者責備媒體及在野黨惡意渲染、扭曲真相。但信心危機是「物必先腐而後蟲生」的。必須先有民眾對馬政府的信任危機,才有民眾對疫苗的信任危機。疫苗危機本質就是馬政府的危機。
馬政府的危機首在缺乏危機管理。人類歷史幾乎都在危機中度過,重大事件時有發生。這些都不希奇,發生後不進行危機處理及損害控管才是希奇。
20世紀末20年是危機管理長足進展的時期,尤其諸如美國賓州三哩島核輻射外洩、印度巴帕市毒氣外洩、俄國車諾比核電廠大爆炸,以及諸多食品、藥品、商品安全問題造成社會恐慌,都使危機管理躍升「風險時代」顯學。馬政府輕忽危機管理,聽任星星之火燎原,確實令人驚訝。
每次重大事件例如疫苗危機擴大,都有其發展周期。史提芬.芬克提出危機發展四階段模式。一是潛在期,也是危機最易處理的時期,救火隊在這階段就該滅火,不能到大火燎原時才倉促成軍。二是突發期,事件急速發展,產生滾雪球效應,引起越來越多媒體關注,危機事態不斷干擾正常秩序。
三是蔓延期,以新流感疫苗風波而言,就是緩打、停打潮蔓延時,麻木不仁的政府經常到這階段,才緊急進行損害修補。四是解決期,危機暫告解除,但仍要提高警覺,以免危機死灰復燃。
儘管危機發展分為數階段,但解決之道首在警覺,必須建立危機管理的適當機制,以免時機延誤。拿破崙就是危機管理的高手,他對侍從說:「晚上盡量不要進我房間。有好消息絕對不要叫我起來。但一有壞消息,一定要馬上通報我。因為那時候是一刻也不能延誤的。」
馬政府如果不改變「自我感覺良好」的習性,一發生大事就先卸責(如美牛案及疫苗風波皆推給楊志良承擔),馬政府將永難脫離危機管理的危機。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只美牛案及疫苗風波,包括去年底縣市長改選兩黨得票率的拉近及1月9日三席立委補選國民黨的全輸,都源自民眾對馬政府的不信任。

拒打疫苗風波源於「民無信不立」

2009/01/08
 民眾原本打得理所當然的新流感疫苗,只因政府對社會質疑處理不善,竟然衍生出普遍恐慌,進而一度集體拒絶接種,直到搬出所有有公信力專家,包括同樣質疑國光疫苗的前衛生署長涂醒哲力挺,情況才稍微好轉。這是孔子說的「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的最佳例證。
 為什麼民眾不信國光疫苗?因為這是國人首次研發此類葯劑,承製的公司也是首次,亳無經驗,疫苗出爐後又未公布人體試驗結果,立即投入施打,難怪一個一個死亡案例接連發生後,民眾心生恐慌,自動緩打,甚至公然拒打。而這種過去從未有過的疑慮,根源還不在民眾多心,或媒體擴大報導,而在政府公信力嚴重失落。對於一個沒有公信力的政府,民眾除了自力救濟,兩害相權取其輕外,還能如何?
 什麼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不打疫苗,新流感會擴散,施打疫苗,又可能冒著死亡風險,自認後者風險更大的民眾(而且是居多數民眾),只好採緩打而任新流感擴散。這是十分無奈的「囚犯兩難」博弈論,通常做選擇的一方一定會選出對雙方最有利答案,但只要有一方懷疑對方誠信不足,自己可能被對方犠牲,他就會選擇自保(自私)而其實是對雙方最不利的答案。民眾寧願停打疫苗,正是選擇了「雙輸」的答案,而其根源就在政府誠信讓民眾徹底懷疑。
 為什麼徹底懷疑?揚志良上台前,國光疫苗尚未上市,但馬政府從未向國外購買,以應新流感流行之需,揚志良上台後才緊急購買瑞士諾華,又只用於特定人士,這使一般人懷疑諾華比較好,政府故意讓一般人打較劣質的國產貨。當死亡案例陸續發生,都是打國光疫苗後離奇死亡,接著爆出該疫苗未經人體實驗,社會恐慌馬上如滾雪球般擴大。
 恐慌其實是正常現象。當馬政府八八水災輕忽人命,美牛案又密室決策不顧民眾健康,ECFA也報喜不報憂,社會自然瀰漫不信氣氛,本能對國光疫苗引發的各種後遺症充滿恐慌。而官員不明恐慌究理,竟還批評媒體及反對黨理盲、濫情,甚至三番兩次對槓。就恐慌社會心理學而言,這是不當的回應。
 應該如何回應?政府應該為處理不善道歉,並重建民眾信心。専門研究社會恐慌的英國學者富瑞廸指出,政府或有關方面「必須在公眾感到危險時就採取措施」,以化解恐慌,同時公眾的強烈反應不過是在「呼籲相關方面承担責任,做出滿意解釋」,個人或集體的焦慮表現因此「該受讚揚,而不是被指為不理性」。就像孔子說的「民無信不立」,公信力不足的政府理不直氣不壯,怎麼反而責怪民眾恐慌呢?

表演政治

2010/01/01
 不管人們對政治懷有多少理想,對政治人物要求多麼嚴格,時至今日,人們已不得不承認,政治愈來愈像一種表演藝術,政治人物也身不由己,愈愈來愈像演藝人員,小焉者逢場作戲,扮演盡職角色,大焉者魅感眾生,不惜翻雲覆雨。這些統稱為政治表演,而專事表演的政治就是表演政治。
 逢場作戲的政治表演,例如兩岸四次江陳會結束,陳雲林臨行「感謝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體諒和關愛」,夫妻二人向連日維安的員警深深一鞠躬。這不只是禮節,還是表演。 民進黨發動「反黑箱、顧飯碗」大遊行,要求「不應讓陳雲林趴趴走」,有人甚至揚言「活捉陳雲林」。這也是表演。至於大遊行場合變質為競選場合,政治人物「項莊舞劍,意在選舉」,那更是表演。表演的目的何在?在博取好感、選票,或維持能見度。
 魅感眾生的政治表演,例如馬英九的「Long Stay」,阿扁的「四不一沒有」,都以欺騙為目的。當馬「Long Stay」的結果竟是與民眾脫節依然,這項活動被稱為「攏係假」就不冤枉。當阿扁「四不一沒有」一變為「制憲建國」,再變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要自欺欺人,最後再變回極獨教主,跟隨阿扁路線的民進黨遭受選民誤解也不冤枉。
 政治人物的表演隨影像時代的來臨而日趨嚴重。尼克森角《鬥場中》一書指出:「如今政治比以往更簡單、更言不及義了。變化的原因在於電視。一個候選人若對某項重大法案長篇大論而非避重就輕,他將乏人問津。妙語如珠的貧嘴及脣槍舌劍的口水遠勝中規中矩的演說。」何以致此?因為選票像門票,電視能見度與民調支持度像票房,選民像衣食父母。為了選票,政治人物不硬著頭皮表演,甚至昧著良心作假,幾乎不可能。
 表演的原意是模仿,而模仿對講求真實的古典政治無異作假。柏拉圖把詩人、藝術家逐出「理想國」,因為二者皆訴諸模仿,而道德的國度不容模仿混淆真實。即使到了近代、現代,對表演政治的厭惡也從未改變。十八世紀的盧梭就說:「演員的才能是什麼?是偽裝的藝術,裝成另一個人,表情充滿熱情,其實內心冷酷。天性誠實的人不是當演員的材料,老實人也當不了政客。政客天生就是演員。」二十世紀初主張政治是嚴肅「志業」的韋伯同樣說:「當政治人物不再具備客觀性及責任心,追求權位只為虛榮或自私目的,他就會變成一名演員,對自己行為造成的後果亳不在乎,只關心自己的表演效果。」
 然而,理想狀況是一回事,實際狀況又是一回事。政治表演在古代縱使罕見,卻從未停過。羅馬帝國開創者屋大維與中國漢代王莽堪稱政治表演的天才。王莽的仁孝、謙恭、正直都是表演出來的,合乎當時品評儒者的最高標準,因此受到全天下知識分子及士大夫擁戴,將他步步推上帝位。 
 而在西方,公開宣揚王莽式表演政治的,馬基維利應是第一人。他說:「君王不能也不該信守約定,善自隱藏本性,成為一個偉大偽居子,對君王極其必要,但他必須假裝具備這些美德,因為具備且實行這些美德是有害的,假裝具有這些美德則是有用的。」馬基維利所謂「假裝美德」,正是指政治表演,以期魅感眾生,翻雲覆雨。
 誠然,政治表演不全然是壞的。在最低迷的時代激勵人心,同樣需要表演。例如小羅斯福在三0年代大蕭條中,不但以新政,而且以爐邊談話激勵國人,把全美國鬥志調動起來,不只打敗了大蕭條,還打贏二次大戰。印度現代哲人奧修就說:如果很多人都散播愛、歌聲、喜悅,那整個場合將變成一座神廟 ------ 這是建造神廟的妙法。那裡將充滿新能量,沒有人會感到迷惘。」通過羅斯福散播的希望,美國人聯手建造了一座神廟。
 反之,像希特勒、墨索里尼散播的就是絕望、分裂、仇恨。他們都是天才的政治表演者,但他們卻往相反方向走,拚命拆毀神廟。任何人讀過這二人傳記,都會發現他們是權力意志旺盛的狂人、賭徒,為達自私偏執目標,不惜毀滅國家、人類。墨索里尼更是集荒謬、丑角、矛盾於一身,既自大又自卑,既蠻橫無禮又色厲內荏,既善於表演又虛張聲勢。他發動「進軍羅馬」的黑衫軍奪權大遊行時,正是他心驚膽戰準備逃亡瑞士時。他大聲要挾,發表好戰言論,引來周邊強國質疑時,他竟對大國私下說:「請勿介意,這只是說給國內聽的。」
 表演政治是二十世紀「大眾社會」的趨勢。大眾媒體把新聞當娛樂處理,大眾政治人物就會變成表演者,出現尼克森所說的怪現象。然而,二十一世紀又是「公民社會」,公民的覺醒及智慧讓他們有能力從表演者中分辨誰是羅斯福,誰是希特勒及墨索里尼。「公民社會」使表演政治不如馬基維利宣揚的那麼可怕。但如何慎用手中一票擇優汰劣,就是公民的責任了。

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評論家是永遠的反對派

2010/01/04

新年伊始,歷任總統照例發表文告,描畫大餅,鋪陳美麗願景,如同每年五二○就職紀念日一樣。但人民早已知道,願景只是夜景,畫餅不能充飢。相形之下,知識份子對執政者的批評比總統文告有價值多,也振聾發聵多了。那不但能讓人民反省,也迫統治者反省。這是台灣近年可喜的現象,越來越多有分量的知識份子破除顏面,批判當道,彰顯公民社會成熟遠景。也只有公民社會才能容納批判性知識份子(評論家),視他們為社會寶貴資產,如天王級評論家李普曼所謂的「不可或缺的反對派」。
評論家之必須是「不可或缺的反對派」或「永遠的反對派」,因為真實的聲音太不容易呈現了,有分量的知識份子常是統治者收編的對象,不然就是黨同伐異的某一方,自動站在政黨身邊,為政客護航。而政黨在公共領域,就像漢娜?鄂蘭說的,只為壓力團體服務,他們本身就是利益團體,只代表自己及少數人利益。其結果就是政黨政治造成公共領域衰落,讓投機及極端乘虛而入,每一個護航的啦啦隊都成為極權及貪腐的幫兇。大家不要忘了,當年倒扁反貪腐公民運動進行時,游錫堃以全黨之力,發起護扁(護貪腐)運動,那時阿扁啦啦隊即留下一句名言「有比清廉更高的價值(道德)」。
清廉、誠實都是公共道德。當統獨信仰高於社會基本公共道德時,公共領域就會陷落而不只是衰落。沒有了公共領域,就沒有理性對話空間,剩下對立空間,民主政治就沒有立足基礎。而一個意識形態當道的社會是可怕的社會,只有你的、我的真理,自己永遠「感覺良好」,別人永遠「千錯萬錯」,信念倫理當道,責任倫理退位。20世紀初的韋伯最先看出這種惡兆,因此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結尾指出:「啟蒙主義的玫瑰色餘輝正在退逝,天職責任的概念已如幽靈徘徊。專家沒有靈魂,為所欲為者沒心沒肝。」
也正是在這意識形態大行,責任倫理黯淡,公民社會公共領域瓦解的危機時刻,「知識份子」一詞快速躍出歷史。在俄國民粹運動中,它是罪惡的良知及烏托邦的推動者。在法國德雷福斯事件中,它是社會正義的出口及公共良心的集合。公共知識份子誕生了,韋伯的「天職」概念出現了,班達對知識份子的經典定義又隨後推出了:知識份子是人類良心,是永遠的反對派。薩伊德甚至堅認知識份子一定要令人尷尬,不懼造成不快,不畏任何艱難,向公眾清楚表述。
李普曼說:「要維護民主,就要領會它的原則。在民主社會,反對意見不只是《憲法》規定,而且是客觀上不可或缺。一個優秀政治家從對手學到的,總是多於從狂熱支持者學到的。除非反對者向他指出危險所在,否則支持者將把他推向災難。」台灣有越來越多批判性知識份子,社會願意接納並傾聽他們,這是台灣的進步,是公民社會日趨成熟的象徵。

馬英九自陷「內外交迫」

2010/01/01

 立法院修法阻擋有疑慮的美牛部位進口,使馬英九立時陷入「內外交迫」窘境。美國貿易代表署及農業部發表措辭強硬聯合聲明,指台灣「片面毀約」,違反美台協議。佔立院四分之三席次的國民黨委員則說:「自以為是的人認為自己談好,我們(立委)就該照單全收,他們最好趕快醒來。」這種內外交迫是外界施加的無妄之災呢?還是馬英九施政錯誤的咎由自取?
 答案應該是後者。台灣歷屆總統,包括最獨裁的蔣介石,沒有像馬如此「自我感覺良好」,對外界反應傲慢對待或麻木不仁的。美牛簽約据說只有馬、蘇(起)關門決策,不知會立院及任何國人,意圖以密室政治先斬後奏。結果簽完議定書後,全台沸騰。而且馬,蘇都說該議定書沒有任何交換條件,也就是不保証軍購或美台貿易架構協議與此有關。什麼都無關,都不交換,却簽出如此高風險協議,這不只是愚蠢,還是莫名其妙。
 馬、蘇及他們的啦啦隊一再警告:台灣將為修法阻擋美牛付出代價,受到美國報復。外交高層甚至奉命放話:「美國傾向擱置對台軍售」。但問題是,必須由全民承受的狂牛症風險,憑什麼全民,特別是國會,沒有預聞的權利?馬、蘇以為抬出美國就能嚇唬人民嗎?每次決策都是這擇,看不到半奌溝通過程或溝通誠意,難道台灣就由一兩個自認天縱英明的行政高層獨斷獨行嗎?(馬竟還說他不是獨斷獨行的人,不知過度「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必然獨斷獨行。)
 如果「美國報復」可以成為馬、蘇逼迫人民就範的王牌,那意思就是「我可隨便簽約,你們不可反對,反對就要被美國報復」。如此把美國報復掛不離口,美國竟成了蠻不講理的「惡霸」,這是真正的美國作風嗎?還是馬、蘇拿著雞毛當令箭?馬、蘇麻木,國會不能麻木,必須替人民把關,否則選票就會流失。國會修法實情正是如此。非常在乎民意的美國會不把台灣民意放在眼內嗎?當然不會。
 而且美牛是農業貿易議題,軍售是安全議題,如果美國以擱置軍售作報復,那這個國家只配稱為三流國家,沒有資格領導世界。何況推翻議定書的事,美國自己也做過。美國可以為本國利益,拒不承認京都議定書,台灣為什麼不能為國人安全,要求重啟美牛談判?
 總之,美牛案源頭既是馬、蘇,二人就需負責,不是國人或國會的責任。馬英九決策一向閉門造車,不管他人想法。國會才剛以修法阻擋有疑慮美牛部位進口,打了馬一巴掌。馬竟又重蹈覆轍,宣布派兩個考察團赴美說明,事先不知會美國,以致美國拒絶考察團,又打了馬一巴掌。內也巴掌,外也巴掌,這就是施政不注重溝通,不尊重相關當事者的惡果。馬英九不能怪任何人,只能怪自己咎由自取。